如果他们泛听的时候听到过很多绘本的音频,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拿出来简单的绘本,孩子往往可以指读出来,并且会非常有成就感。目前我家小宝正处于这个阶段。他自从开始中文指读,并同步进行英文指读到现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几乎把十几本 “Thomas and Friends” 一、二级读物都跟着音频背下来了,“Maizy”、“Biscuit”等系列也都跟读了不少。而且,虽然前期我给他指读时形成了不少不标准的音,随着后期听安妮音频时间的增多,目前他的发音基本上都向安妮靠拢了。所以我相信,国内的孩子用音频做语音训练,是有必要也是会有效果的。
像小宝这种四岁左右开始喜欢指读的孩子,音频的使用可以很灵活。比如:最开始,是我先领他读 Thomas 系列,他听到音频里有熟悉的人物,就开始喜欢上音频——在此之前他是不愿意听音频故事的。一个音频系列里面即使有些是没读过配套的书的,但是听着也会有感觉。当他把 Thomas 系列的十几本书读了个大概之后,有一天,他把书架上的“Maizy”系列全部拿了过来,并且问我:“妈妈,这个是 Maizy Makes Lemonade 吗?”这是他听过音频的一本书。我说不是,然后告诉他哪个是,于是他就开始了这一本的指读。
跟读的方法,目前很多妈妈在用,很多培训机构包括学校也都要求这样做,但是他们的做法和小宝这种自发的跟读指读不一样。他们是要求针对某一本书或者某一章节,听读 n 遍,再跟读 n 遍。安妮目前所在公立小学的英语课就是这样要求的,包括外教课,也是要求大家跟读的。个人感觉,这种方式是典型的立竿见影求效果的做法。很多教材把语速放得很慢,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跟上。我认为,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来的语音输入规律,所以虽然最后能达到对特定教材能跟读的目的,但是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并没有什么价值。孩子要能读得像,根本的一点在于他能听得清楚。大量泛听原汁原味的东西——不仅仅听语调,还应该听语速,同时辅以必要的精听,才是解决孩子听力问题的关键。这里的精听,也应该是听同样语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