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儒学系列之一:论语专题(供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9 11:21
标题: 儒学系列之一:论语专题(供参考)
    引子:

    不得不承认我和《论语》真的结缘已久,从小羽一年级开始我们娘俩就共读这部经典,这期间,我们读读停停,有坚持,有困惑,有放弃,更有今天的重新起步,说起来这其中的甘苦我真是一言难尽。现在我搞这个专题也许是一个新的契机,也许是冥冥之中有股力量不让我放弃,既然如此那我就重新出发吧。

    透露点小秘密,我和小羽现在正吟诵《论语》,声韵魅力你简直难以想象。不多说了,干活吧。

..............................................................................


    这一层是资料汇总,看这个目录大家就会知道我近期读了哪些文章,以后这一层会慢慢更新。


一、论语学习方法


1.妈妈学论语

http://bbs.etjy.com/thread-235862-1-1.html


2.【读经资料+实践】经典诵读,可以从《教女儿学〈论语〉》开始(更新连载)

http://bbs.etjy.com/thread-111140-1-1.html




3.搜集通俗易讲的论语小故事,欢迎提供

http://bbs.etjy.com/thread-233842-1-1.html


4.钱穆先生论《论语》读法

http://bbs.etjy.com/thread-99039-1-1.html
1


5.论语集注

http://bbs.etjy.com/thread-168147-1-1.html


6.《论语》解读四大流派——漫天《论语》,从何读起?

http://bbs.etjy.com/thread-231324-1-1.html
1

7.《儿童经典诵读》CD下载-论语CD2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2895&page=1#pid1874116


8.【原创】听妈妈讲《论语》

http://bbs.etjy.com/thread-38034-1-1.html


9.关于论语古音

http://bbs.etjy.com/thread-121975-1-1.html

二、论语资源下载

1、论语简体和繁体的WORD文档!                          
2、论语通俗解说教材                                
3、
育灵童----论语                                                  
4、论语诵读mp3                                    
5、
育心童音:学庸论语老子                                         
7、
古本经典:四书集注 论语集注                     
8、
《四书章句集注》和钱穆《论语新解》(pdf)
9、经史子集全套资源下载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1-11-14 10:30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9 11:22

    妈妈学论语
     http://bbs.etjy.com/thread-235862-1-1.html

     这是我找到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最先提它呢?原因有二:
     

    首先,题目吸引了我,泡论坛的基本上是孩子父母,妈妈居多,而且又是学《论语》的妈妈,更是难得。
   

    其次,当然是内容好。我读第一层的时候就被新叶同学给打动了,这位妈妈非常实在,非常真诚,把自己对《论语》的感受很坦诚地说了出来。后面很多楼层就记录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句读问题、难句子的理解。。。等等,不但详述了的学习过程,还和版里其他妈妈有了很好的交流,恰似开了几场小型学术交流会,很有意思。
所以,我很负责任地说,这个帖子值得一读,欲知详情如何请自己点开链接。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9 11:40
2.【读经资料+实践】经典诵读,可以从《教女儿学〈论语〉》开始(更新连载)
http://bbs.etjy.com/thread-111140-1-1.html

推荐理由:

1.资料价值。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参考书,适用对象是准备和孩子共读《论语》的家长。楼主不辞辛苦地贴出了很多原文内容,很详细,值得一看。
2.学习方式灵活,这才是本书最有价值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引用一段书中的原文可见一斑。
       这是一部独特的《论语》教材。关于本书的风格,作者如是说——

        讲解和讨论,尽量停留在平常的、情境的、动态的层次,不去上升(或者说下降)到深奥的、理论的、封闭的体系——不然的话,女儿听不懂,孔子也不同意。
        平常的:孔子的特点,就是平常。常是日常,平是平等。围绕日常的道理,孔子从不作惊人之语,也从不高高在上显得高深莫测。我们也尽量这样,就如《论语》所呈现的,平白如水,如见其人。
        情景的:孔子的风格,是喜欢聊天。《论语》不是孔子一个人在家里写的格言集,其中每一句话都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景。我们也尽量这样,给出一个情景,避免把孔子塑造成一位孤独的思想者。
        动态的:孔子的心态,是开放。《论语》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孔子讲的道理,都是与特定对象的一种互动,在互动提供一个领悟的平台,没有固定结论。我们也尽量这样,重过程的互动,不重结论。


不足之处:

       我们在参考这本书时,最好不要照本宣科,只借鉴这种方式就好,尤其不能照搬《论语》原文的解释,作者的理解未必都是准确无误的,家长们还需要自己用功,找出权威资料加以佐证。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1-11-11 08:15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9 11:40
占楼占楼占楼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1-11-9 11:52
呵,小羽妈动作好快,这是你在国学版“精华楼汇总”继续招聘志愿者啦,一个专题可以多人认领,各自组成兴趣小组里面认领的主题吧?

你一个人做吗?
有人和你组队了吗?
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讨论,可以在这里,也可以在资料中心的主版,公开行动,看你们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好。
讨论、分配具体的任务之后,再一起把自己整理论坛资料的链接和心得贴出来,一层一层的添加,众人合力,大楼就会很精彩哦!

加油!

(小小声的说一句:我的这个插嘴如果碍事了,你可以动用版主权限,给我删了就是。)

[ 本帖最后由 wanyi77 于 2011-11-9 11:53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9 12:43
原帖由 wanyi77 于 2011-11-9 11:52 发表
呵,小羽妈动作好快,这是你在国学版“精华楼汇总”继续招聘志愿者啦,一个专题可以多人认领,各自组成兴趣小组里面认领的主题吧?

你一个人做吗?
有人和你组队了吗?
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讨论,可以在这里, ...

亲爱的77,我有队友了,鲁素已经加入战团 ,看来,论语的道路上我并不寂寞,继续招聘组员。  资料中心我已经备案,随时更新,更新完了就复制到这里。这么快就发到国学版是为了刺激一下已经认领专题的同学,队友们,赶紧行动吧。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9 15:20
我上学时看的所谓经典,只有论语算是看了一篇。很多内容都忘了,只有这个故事还记的:
子说,某某坏的很,正人君子都不会和他打交道。
有一天某某突然邀请孔子到他这里当官,把孔子高兴坏了,急着收拾东西上路。
他的学生就拿孔子以前的话问他。
子说:某某坏的很,一般的正人君子当然不能和他打交道。可我不是一般人啊,我不仅可以和他打交道,还可以改造他,把他改造成好人。

孔子的回答当然没有这么罗索,他是用一句诗来概括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那时就认为孔子是个官迷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1:46
原帖由 simpley 于 2011-11-9 15:20 发表
我上学时看的所谓经典,只有论语算是看了一篇。很多内容都忘了,只有这个故事还记的:
子说,某某坏的很,正人君子都不会和他打交道。
有一天某某突然邀请孔子到他这里当官,把孔子高兴坏了,急着收拾东西上路。
他的学生就拿孔子以前的话问他。
子说:某某坏的很,一般的正人君子当然不能和他打交道。可我不是一般人啊,我不仅可以和他打交道,还可以改造他,把他改造成好人。

孔子的回答当然没有这么罗索,他是用一句诗来概括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那时就认为孔子是个官迷

    谢谢simpley的回复,你让我重新翻阅了一些资料,尽管四五年前我已经熟读《论语》百八十遍了,但到今天仅仅记得一点影子,所以我先列出我手头的资料,主要有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至于《朱子语类》之类的古籍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去翻的,请原谅我的懒惰。
    你说的这段话我想是出自于《论语.阳货篇17》里的5和7章。你的结论是
我那时就认为孔子是个官迷
。个人觉得,这个结论有点简单化之嫌。孔子的确有想做官的想法,但未必就是个官迷。儒家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当然不例外,他也想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2:02
   我还是把原文和译文给列出来吧,免得断章取义。(杨伯峻《论语译注》)


   17.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⑶,何必公山氏之之⑷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⑸?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造反,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去。子路很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孔子道:“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召我吗?假若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17.7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⑵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⑶;不曰白乎,湼⑷而不缁。吾岂匏瓜⑸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佛肸叫孔子,孔子打算去。
子路道:“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的。’如今佛肸盘踞中牟谋反,您却要去,怎么说得过去呢?”
孔子道:“对,我有过这话。但是,你不知道吗?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最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我难道是匏瓜吗?哪里能够只是被悬挂着而不给人吃食呢?”

   南怀瑾认为,孔子当时是在开玩笑,嘴里说想去,其实是不想去的。而子路是个直性子,竟然信以为真,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对话。
   
   而我个人觉得,孔子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存了想去的念头,为什么呢?我赞成司马迁的理解,他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过这段故事,他认为,孔子探索所依循的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无处可以施展,没有人能任用自己,就说:"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兴起于丰、镐而建立了王业,现在费城虽然是弹丸之地,该也差不多吧!可见,孔子并非就是简单地想当个官儿,而是想找个途径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孔子还是没有去这两个叛臣的地盘。后来,孔子还是出仕了,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长官,一年后,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实践证明,孔子是个好官儿。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1-11-10 12:05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2:16
传点我手里有的电子版资料

论语别裁.pdf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22 MB, 下载次数: 8,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2:25
附件失败,占楼吧。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1-11-10 12:35 编辑 ]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2:30
再来一本论语,只是附件不能一次贴多了。

钱穆:论语新解.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91 MB, 下载次数: 8,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0 12:34
还有两个附件,加油。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0 23:17
谢谢楼主把这一段内容找了出来.我对孔子有意见的不是他是官迷,而是出尔反尔.
孔子先说过: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反过来说,入的就不是君子.
可他却说:入的也可以是不一般的君子,这就是不讲逻辑.因为不一般的君子也是君子.
我这人一根筋,所以对此很反感.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再来看这一段文字,也能接受了:
一个人的行动不可能被自己的话限制住,此一时,彼一时也.
毛泽东刚说过要百花齐放,一会又要反右了.
以他的某句话来要求他所有的行动,这要求太高了

孔子的回答虽然不讲理,但和毛泽东说的:“这不是阴谋,是阳谋”性质差不多。做事的人,总不能让人问得哑口无言,总会找到话来回应的。

[ 本帖最后由 simpley 于 2011-11-10 23:21 编辑 ]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0 23:56
上面说孔子不讲逻辑,又让我想起韩愈。他和柳宗元并称,而且名气还要比柳大,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但我更喜欢柳,我觉得柳文的逻辑性较强。

韩文气势宏大,也不讲逻辑,上来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以精神导师的身份发言,是很多国学大师的楷模。
他的《送孟东野序》(好象是这个名字,就是有不平则鸣的文字),就是逻辑混乱的典型。虽然也不少文章讲它的逻辑不混乱,但这件事本身至少证明了它的逻辑是不清晰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11-11 12:44
标题: 回复 #14 simpley 的帖子
以前paisley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这里我趁你提出,我补充一下。

这几件事在鲁国发生是个什么背景呢?众所周知孔子时代的鲁国季氏、孟氏、叔孙氏三家卿大夫把持朝政,这三家是桓公之后,又叫“三桓”。鲁昭公不堪欺凌起兵攻势力最大的季氏,但三家联合起来,居然把昭公赶出了鲁国。

卿大夫如此嚣张,同时也给自己的家臣做了僭越的榜样,所以就发生了:公山弗扰以费畔,佛肸以中牟畔。阳虎之畔还在孔子出仕之前,阳虎的势力那时候已经控制了三家,阳虎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与三家的家臣商议好了,要去“三桓”,当公臣。家臣畔卿大夫,师出无名,所以打出了“张公室”的旗号,跟我们后来历史中看到的清君侧一个模式。

这个张公室,在当时的国际上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这样必导致混乱,礼制也规定了家臣不理国事。但是在鲁国就不同了,鲁国的国君想借助家臣的势力夺回实权。孔子的态度呢,阳虎掌权时,劝孔子仕,孔子不仕。到了公山弗扰和佛肸畔的时候,时局已经很混乱了,国君和卿大夫都实权旁落,家臣之间也有矛盾争斗,整个鲁国的时局是乱成一锅粥。这时候家臣劝孔子出仕,孔子是真的犹豫了,想自己只要坚持正义公道不受他们的腐蚀,借助家臣这股势力把鲁国扳回正道,也许可以,虽然不太合适,但总不能见鲁国乱成这样,自己什么都不做吧。孔子向来是入世的,以大局为重,对自己的名节并不看重,无可无不可。但是,孔子没有神通,也会对自己的判断有所犹疑,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和仔细考量,终归没有加入这股势力。

simpley在这里提出的阴谋阳谋什么的,未免以己之见错误揣摩了孔子。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1 17:12
楼上提供了详细的背景知识,很好.
不过你对我的论点似乎没有看懂.
另外象这种问题不过是"各述尔志",不宜直接说对错.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11-11 17:35
标题: 回复 #17 simpley 的帖子
没看懂你的论点?很有可能。能不能麻烦您多讲清楚些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似乎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这么看,我的观点是:是者还其是,非者还其非,把客观历史依据拿出来,在此基础上开始讨论。否则,各有各的观点,无是无非,成了相对主义,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各说自话得了。反正个人自由,各自成理嘛,想怎么理解都行。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1 18:06
不宜直接说对错.主要是针对很多搞国学者那种独断的态度.不是指不能讨论.

于丹讲论语,很多国学大师说她讲的不对;其实任何一个大师出来讲,总有另一些大师说他不对,不仅说不对,还会说:这是很明显的错误,很低级的错误,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云云。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11-11 19:02
标题: 回复 #19 simpley 的帖子
以事实为依据指出其他人理解上的错误不是独断,只有那种毫无根据凭主观好恶指责别人才是独断。独断是罔顾事实,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的都是不对的。于丹是有很多错误讲解论语的地方,有人指出来不是很好吗?只要指出错误的这个人是有理有据,为何不可呢?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1 20:19
我对国学的态度是和王小波一致的,我也知道这种态度让道学者愤怒.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打住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4 07:51
原帖由 simpley 于 2011-11-11 20:19 发表
我对国学的态度是和王小波一致的,我也知道这种态度让道学者愤怒.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打住

学术观点有分歧很正常嘛,只是不能因此就打住哦,欢迎继续探讨。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4 07:59
正好,这段时间我们母子俩也在吟诵《论语》,第一章吟得很熟了。吟的过程中我没给小羽讲解,当然我也讲不好,只是我们会尽量体会散文的声韵之美。吟的时候我们是要做一点文本分析的,这个分析就是徐老师的“吟诵建议”,根据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话语气等等来定调子。我们用的是徐的唐调,每章都是三四个调子,模进对称,只要会了第一章,其他章就不在话下了。
应新叶同学的要求,我贴两段小羽同学的《论语》吟诵。


http://www.tudou.com/v/Smh0XLMfecE/&rpid=15395668/v.swf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11-14 08:01
论语第1、2章
http://www.tudou.com/v/opJ5eSn-mE8/&rpid=15395668/v.swf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4 10:54
我想谈谈我对论语语言的认识:
一些人一谈起古文就说得多么多么好,白话文多么多么无味等.我认为论语的语言在当时也应该是白话文.古人没有纸,写字的成本高,所以写的时候会尽量追求精炼,但文字仍应该是白话文,就是与当时说话差不多.
所以,之乎者也,对孔子时代的人讲,就是的啊呀吗,很大众化的语言.
此后,到了汉晋时期,语言和文字已经有了差距,但我认为差距仍然不算很大.比如史记中陈胜的朋友说的伙颐这个词,就是下里巴人的口语。
这种情况到了韩愈之后,就没有了。因为从此之后古文成了文以载道的工具,被捧上了神坛,一些人更把它当作学问道德来显摆,所以必须要和口语区分开,才能显出身价来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4 11:01
不过从数量上讲,古文的好文章要比白话的好文章多很多,这是由于古文的历史很长,积淀下来的精华就多,并不是因为古文本身就比白话要美。
作者: clping    时间: 2011-11-18 11:36
小羽吟得真好听,学习了!!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11-18 12:15
说真的,我听着论语这样的吟诵,怎么听着也没有诗歌、辞赋好听
    记得最着迷的是哪位老师指导的一群小朋友吟的《橘颂》,真是很美呀
作者: qyao_66    时间: 2011-11-26 03:35
论语吟诵有点特别哦,还没有试过呢。
作者: 石榴木    时间: 2011-11-29 19:11
贴个附件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txt(164.46 KB, 下载次数: 14)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介绍选自卓越商品描述内容简介《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本书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台湾版《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从1963年开始编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不断修订而成的。这套教材很好地继承了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传统国文教材的精华,同时又能融通古今,与时俱进,富于现代气息,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典籍的精髓集于六册教科书中,为学生从文化上、精神上“做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推荐《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是台湾地区沿用40多年国学基本教材,内地唯一引进版任继愈先生作序并鼎力推荐!
克已,是克服已身的私欲,复礼,是回复到合乎天理的行为。一人个一量能克已复礼,天下人都要等身许他是个仁人了。这并不是非常的事,只要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不合礼的事便是了。
华语世界最权威国学教材;中国台湾中学生必修教材;编撰40多年,90%以上台湾高校必修教材;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作序,庞朴、汤一介先生鼎力推荐!
行孝守悌,可说是十分自然的事,并不须用尽脑力去学习,有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如蒙蔽本心,不孝不悌,必然无法立身处世。反之,如果人人都能扩充良知良能,那么家庭自然和谐圆满,社会自然和谐安定。
严格忠实于原文,朴素、简要、有新意,且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
——任继愈
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 本帖最后由 子墨宝贝儿 于 2011-11-30 07:54 编辑 ]
作者: 红彤彤的云    时间: 2011-11-29 21:11
向大家学习,自愧不如
作者: 橄榄枝707    时间: 2012-1-30 16:54
学习经典!传承文化!
作者: aabbxx    时间: 2012-3-4 22:03
好用功的媽媽, 真是令人佩服...
作者: chenpeter    时间: 2012-3-8 22:33
这个楼真好啊!方便找资料了。好多宝贝!!谢谢了!
作者: 石榴木    时间: 2012-3-18 19:19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 本帖最后由 石榴木 于 2012-3-18 19:21 编辑 ]

论语正义二十卷.doc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367.58 KB, 阅读权限: 50, 下载次数: 7,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wynnzhang    时间: 2012-4-17 11:51
学习一下!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2-4-27 10:15
小羽吟论语,像模像样哈
作者: lilinawei98    时间: 2012-5-25 11:05
正想买这一类的书呢,有这个贴真是太太好了!
作者: llost    时间: 2012-10-4 16:55
是来学习的,谢谢各位提供的资料
作者: 乐乐的妈妈    时间: 2012-11-30 15:08
进来学习!谢谢提供资料
作者: beibei581    时间: 2012-11-30 20:55
真好啊!谢谢楼主呢!
作者: 青苹果2007    时间: 2012-12-6 20:16
学习经典!传承文化!
作者: chghsh1    时间: 2013-2-3 14:27
一起学习一下,还是有难度的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13-2-20 12:41
这个楼不错,希望小羽妈能继续写下去。我家的论语已经通背完,进入融会贯通阶段,正好来学习。
作者: xhz0220    时间: 2013-6-7 12:59
一起学习一下,还是有难度的
作者: ylp620    时间: 2013-6-14 15:41
谢谢楼主儒学系列之一
作者: maxtrix    时间: 2013-6-15 23:14
孩子正在学,借些经验
作者: 小样儿吧    时间: 2014-4-2 14:56
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下载了
作者: 质量安全    时间: 2015-9-2 17:02
学习来了,我们正在读
作者: lyf_edu    时间: 2016-4-1 21:15
真好~~~~~
作者: mary_xing    时间: 2016-4-8 22:39
进来学学:)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