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科研探险,德国关于教育的电视片 [打印本页]

作者: 和睦家学园    时间: 2011-10-12 03:54
标题: 科研探险,德国关于教育的电视片
http://so.tudou.com/nisearch/Drillen%20oder%20Chillen%20-%20Der%20Weg%20zum%20Superkind%20-%2023.09.2011%20/
Drillen oder Chillen - Der Weg zum Superkind - 23.09.2011

      关于这个电视节目,我一直想说说,一句一句翻译,有点费时费力,我从头到尾简单叙述下,然后挑重点的地方细讲讲。尽管多数人不懂德语,但是如果大家先看看画面,再看我简单的翻译,能更有点意思。

      关于早教胎教,一直都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科学家研究的情况怎样呢。

      科学家们做实验想看看新生儿能不能辨别母语和外语,结果发现,新生儿甚至能辨别200多种不同的外语,大概12个月后这个能力就会消失。成人在学习时或者动脑是,脑细胞会比较活跃,神经树突之间会产生连接,而三岁的儿童他们的大脑整日都是在更活跃的状态当中。关于语言,童年时学到母语或者语言和成人后学习的外语的确是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人们都想利用儿童的这些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从孩子还没出生,父母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在美国有专门的胎教课,妈妈们拿着话筒对着肚子说话,大喊。这些都是过分行为。孩子在出生前需要的是安静。

      语言学习,(好像很多德国家长都知道,三四岁的孩子,一周一次的外语学习是没什么意义的,每天强化的双语环境,例如双语家庭,是要另当别论的)科学家不反对小孩在快乐的前提下学些外语,但在三岁之前强迫孩子去学一种外语是没有意义的。

      片中讲了科学家对学习音乐的调查。一个在学习中的孩子要花3400个小时,能演奏的学生要花5300个小时,优秀的演奏家要花7400小时练习。没有一个人是低于这个时间达到这样的水平。对柏林音乐学院学生的调查表明,通过练习,大脑把这些动作肌肉的运动储存下来,变成记忆,非常多的练习是会使大脑发生变化。莫扎特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看出他的天分,每天强迫他练习,莫扎特的姐姐也从小就开始音乐训练,他姐姐最后只能成为演奏家,因为她没有莫扎特的天分,没有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有没有一种神药吃了就变聪明,能让人成功。美国的一部电影讲述了这个童话。在现实中很多军人也在服用类似可卡因的维他命丸,帮助镇定抵抗疲劳。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国学生吃治疗神经病抑郁患者的药,这种药能加速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它有很多副作用。一味的考试,过量的学习,这些都是对大脑的摧残。用药物带来的精神集中,平和心境,高倍的学习效率,这不等于头脑聪明。
         片中21分24秒。怎样测孩子的智商呢,用图片测逻辑思维......这些都不用,其实方法很简单,用巧克力。(平铺直叙的翻译有点无聊,不过最后科学家给出了提高孩子智商的方法,未完继续)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0-13 04:19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10-12 13:55
原帖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0-12 03:54 发表
怎样测孩子的智商呢,用图片测逻辑思维......这些都不用,其实方法很简单,用巧克力。


用巧克力?好好奇。
作者: qyao_66    时间: 2011-10-13 00:06
原帖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0-12 03:54 发表
片中21分24秒。怎样测孩子的智商呢,用图片测逻辑思维......这些都不用,其实方法很简单,用巧克力。


用巧克力测智商!这个有意思。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10-13 00:41
呵呵,我猜到了,这个巧克力试验是经典的“棉花糖试验”的翻版。

6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科学家用棉花糖作试验,让一批4岁孩子走进房间,桌上放着一块棉花糖。实验人员告诉孩子,如果他可以忍耐20分钟不把这块棉花糖吃掉,那么20分钟之后就可以吃到2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让孩子单独呆着,不受干扰地自主决定是忍耐诱惑,还是当下痛快。

这个测试一直有跟踪,二十年之后再调查当年参加测试的孩子,那些忍耐了20分钟,懂得“延迟满足”的孩子,明显比没有经受住考验的更有成就、更具竞争力,学业成绩也更好。

我看到世界各地都复制过这个实验,还看过不同的视频。有一个澳洲的电视节目很好,实验人员专门点评每个参加孩子的特征以及对他们的预测。可惜现在找不着地址了。

我找到个youku上的视频(英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zOTc1Mjg4.html



不过我知道这个实验好像一般是用来测情商的说? 还有我对德国科学家提出如何后续提高智商有兴趣。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1-10-12 16:43 编辑 ]
作者: 和睦家学园    时间: 2011-10-13 03:06
标题: 回复 #4 paisley 的帖子
对,猜的太对了。就是这个实验。
这个也是测量智商的,孩子在等待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分散想吃的念头,有的利用想象,想这个巧克力不是真的,有的孩子试着回忆一个有趣的故事打发时间,有的自己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越有创造力,想象力,脑筋灵活,自控力强的孩子越容易成功。

我儿子两岁多时,给他两块糖,他吃一块,另外一块他拿在手里,拿一整天,需要用手时就把糖放在兜里,时不时还拿出来看一下。我看他太可怜了,后来让他自己管理他的小熊糖,结果他两天把一袋糖都吃光了。 哎!强调一下,这个测试是对四岁小孩做的。两岁的孩子即使把巧克力全吃光了,也不要觉得他笨。两岁和四岁的孩子在心理上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我刚刚把视频传到了土豆网上,
http://so.tudou.com/nisearch/Drillen%20oder%20Chillen%20-%20Der%20Weg%20zum%20Superkind%20-%2023.09.2011%20/

[ 本帖最后由 和睦家学园 于 2011-10-13 04:19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10-13 03:14
是的,两岁和四岁的孩子天差地别呢。

“有没有一种神药吃了就变聪明,能让人成功。美国的一部电影讲述了这个童话。在现实中很多军人也在服用类似可卡因的维他命丸,帮助镇定抵抗疲劳。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国学生吃治疗神经病抑郁患者的药,这种药能加速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它有很多副作用。一味的考试,过量的学习,这些都是对大脑的摧残。用药物带来的精神集中,平和心境,高倍的学习效率,这不等于头脑聪明。”

我也看到美国常春藤大学也有不少学生在临考前吃这种药物,临时抱佛脚,可以支撑几夜不睡,拼命恶补。呵呵,象牙塔里的兴奋剂呵。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