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元元初二已经结束,进入初三了:) [打印本页]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8-31 20:10
标题: 元元初二已经结束,进入初三了:)
今天元元返校,初二的日子开始了。

也是今天,我送了她一本在中山音乐堂买的精装红色笔记本,让她用中英文交替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感想等。以前她断断续续写过日记,坚持得不好。这次我跟她说最好每天都写点,没时间的话,一句话也行,关键是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2-9-3 14:38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8-31 20:12
我在论坛谈得最多的是元元的英语学习,但英语已经不再是元元的学习重点了。目前元元喜欢听英文故事,一有空就拿起MP3播放器听,把零碎的时间用上了,她对英语阅读也不反感,会主动阅读,还有每周一小时在线外教陪着聊聊天,我觉得这个状态维持着就行了。我除了做后勤工作,提供书和音频,其它就不管了。

我这样做并不是觉得元元英语学成了,如果想往深里学英语的话,投入多少时间都不会够的,我是觉得元元的其它方面要加强了。

加强中文,我没说语文,语文交给语文老师,元元平时比较自觉,在校表现中规中矩,我不用操心。我说的加强中文,其实就是在家多引导她多读书,读好书,长年坚持。

加强数学,元元初一的数学学习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8-31 20:23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8-31 20:22
占楼。。。。。。。。。。
作者: amaymei    时间: 2011-8-31 20:26
才发现我三年级了 ,上元元这蹭蹭喜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8-31 21:38
元元加油!!相信初二这一年元元会有大进步的!
作者: scl468    时间: 2011-8-31 21:41
哈!来得及时,算是抢上个好位置!
作者: szapollo    时间: 2011-8-31 21:41
坐下听元妈总结。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8-31 22:15
在儿教,以前大家关注的多数是英语。这个学期,我也认为应该在英语上少花些时间了。

CICI的英语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毕竟和她身边的同学比还是要好一些的。听故事已经成为习惯,今天第一天报到,一早上醒来,还在听她的HARRY POTTER。英文阅读也几乎和听力同步。

英语方面,本来还有几点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一是一直没有学习教材,所以原来打算要不要找个正式的班学一下新二;二是口语输出还要大力加强,暑假密集地上过一阵在线外教口语课,开学了继续的频率多少为宜?三是英文写作。但考虑小升初,觉得战略上还是要把握好。口语听力阅读维持就行,可以适当做些针对应试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应试技巧。

我最近也特别感觉要加强的是中文。其实CICI读了很多书,但可能她向来不求甚解,我也听之任之。所以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包括她的写作水平,小时候比身边的同学明显要好,现在我觉得也比较一般了。所以我觉得需要陪她一起去多读一些美文,不仅是阅读,还要朗读,要在朗读中去体会文字的美,作者的情感。同时加强她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除了美文,还要陪她看一些比较有思想性的作品。

说到有思想性的作品,CICI经常会说一些很富有哲理的话,但就社会性而言,她的心智比同龄人要小好几岁。呵,我发现论坛中似乎有不少孩子也相对比较幼稚。不知是否也是物以类聚?

我以前一直觉得孩子纯真一些才好,我们应该在他们小的时候播下纯的美的善的种子,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孩子大了,觉得似乎过份纯真也有些不太合适,现在正在调整。调整的方式是多和她交流,看一些访谈节目,讨论一些社会新闻。不管怎样,即使让她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还是要重点培养她善良和多为社会作贡献的根本。

元元妈一直是我的引路人,占用你的楼了,说了这么多。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8-31 22:17
初二数学很关键
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两大拦路虎都在初二出现。如果跨不过去,以后会很累

元元加油
作者: 瑜珈    时间: 2011-8-31 23:13
因式分解、分式,我们都是在上学期学的,不知北京用什么教材,学过了么?
作者: 笑看人生忘言    时间: 2011-9-1 07:19
元元加油,元元妈也加油
作者: FEIWUDESHUYE    时间: 2011-9-1 08:30
初二的数学比初一又难了许多,又增加了物理,物理的难点出现在下学期,电这一大块在中考中会占到百分之四
十。人们都说初二是两极分化的分水岭,所以这一年一定要重视。
作者: amaymei    时间: 2011-9-1 08:34
原帖由 cicimum 于 2011-8-31 14:15 发表
在儿教,以前大家关注的多数是英语。这个学期,我也认为应该在英语上少花些时间了。

CICI的英语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毕竟和她身边的同学比还是要好一些的。听故事已经成为习惯,今天第一天报到,一早上醒来, ...


每一句话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我们今天坐车上还捧着MP3听哈利波特2呢(虽然是第3遍了 ),快到校门前5分钟让我给收缴了,我说"应该缓缓神了,不然一进校门还以为是到霍格沃茨上学呢?”

今天总结lucy的心情是shy(因为假期把长发剪了),nervous and excited,lucy说exactly

我也觉得英语应该放一放,维持现状就好了。
中文的阅读,小时候因为心智的原因,故事和绘本类和科普的比较多,当然阅读习惯是培养出来了。现阶段真是应该多进行一些人文的、古典的、社科的学习,孩子的思维也不再是小时候那么单一了,这个时候正好是解惑的时期,同时我觉得不仅中文阅读的导向要改变,而且更重要要加入同孩子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听听孩子的想法,让她更快的成熟起来。

说到坛子里的孩子都较同龄孩子幼稚一些,我觉得跟家庭有关,想想周围那些社会度高的父母出现在这个坛子的比例应该很小,我们这群人应该是心底下还有那么一份纯真的同志。所以,家庭的氛围,父母的导向,孩子幼稚些就太正常了

理科方面正在犹豫要不要自己先把初中的知识过一遍。

[ 本帖最后由 amaymei 于 2011-9-1 00:40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 08:5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1-8-31 22:17 发表
初二数学很关键
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两大拦路虎都在初二出现。如果跨不过去,以后会很累

元元加油


谢谢:)元元的数学书是人教版的,八上已经学完了,你说的难点我们已经遇上了:)

说来也怪,元元说同学们都认为几何和因式分解很难,元元感觉还好。反倒是初一上学期的有理数的基础内容她学得不好,比如有理式计算(增减括号常出错);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分类讨论的思想,整体的思想,数轴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她来说只是一句话,没有更深的领悟,所以表现在解题方面就很茫然;一元一次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是她的难点,什么浓度问题,什么行程问题,这些都得反反复复多次,她才能够慢慢领悟。可恰恰是这些相对基本的概念,老师不屑多说,在上面的停留时间也不够,孩子没有消化时间。

于是,只能在家补了。我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了一些精华网校的视频,过程中我发现了元元太多的盲点和问题,我给元元一点点地指出问题的关键点,一点点强调,一些基本概念清晰后,元元的确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希望把初一的内容加固一下,要不数学大厦是建不起来了。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1 08:57 编辑 ]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9-1 09:0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1-8-31 22:17 发表
初二数学很关键
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两大拦路虎都在初二出现。如果跨不过去,以后会很累

元元加油


好象我们现在学的奥数中都涉及了,所以我觉得小学阶段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可以学点奥数的啊。

我喜欢奥数啊,别拍我。

不过上次和奥数老师也讨论小朋友们接受超前知识的能力都比想象中强那么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学点奥数,对奠定中学理科思维,还是有益处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9-1 09:11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1-9-1 08:56 发表


谢谢:)元元的数学书是人教版的,八上已经学完了,你说的难点我们已经遇上了:)

说来也怪,元元说同学们都认为几何和因式分解很难,元元感觉还好。反倒是初一上学期的有理数的基础内容她学得不好,比如 ...


在教科书上的因式分解部分是不难的,难的是在扩展和应用上,有很多孩子认为因式分解简单,后面吃了大亏。

举个例子,很多孩子认为二次函数是难点学不好,殊不知根源就在因式分解上。

而几何,学的的不是知识,不是做题,而是那种推理演绎的思想,当那种科学的思想融入脑海,那才是真正地学好了几何。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9-1 09:15
原帖由 cicimum 于 2011-9-1 09:04 发表


好象我们现在学的奥数中都涉及了,所以我觉得小学阶段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可以学点奥数的啊。

我喜欢奥数啊,别拍我。

不过上次和奥数老师也讨论小朋友们接受超前知识的能力都比想象中强那么多,究竟是 ...



知识无所谓超前,方法才有超前。

现在的孩子在该归纳的时候,被老师和家长直接归纳了,该演绎的时候被逼着重复的做题。

其实从孩子一年级一接触数学,他们接触的就是函数,数的分解和组合就是函数。然而没有人告诉他们,等真正学到函数,这些简单的东西他们早忘了。知识就是这样被隔离孤立的。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9-1 09:19
标题: 回复 #14 hlp525 的帖子
不是刚刚上八年级呢,怎么八上的数学都已经学完了?!
这就是老师的火箭速度造就的吧

那除了数学,别的科目会不会也是提前学完呢?
作者: 苹果我爱    时间: 2011-9-1 09:41
元元妈,俺家孩子刚上初中,也来说一说,不是jiangying那么高水平,万一说偏了,不要拍俺,给俺指出来啊。

儿子也在补数学,小学的时候,仅仅限于把课本知识学完而已。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研究数学。

现在中学版有颀颀妈妈,还有一堆的高手,儿子有福气啦。

个人认为,孩子一定要把概念理清楚,并应用到练习题中,不是在题海中理清概念,现在看亲戚的孩子上中学学数学,学的非常辛苦,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概念没有理清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就是灵活运用了。我希望孩子学习初期,自己了解清楚概念,试着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题,以后就用自己做过的题,来巩固新知识,然后再考虑拓展。这是个想法,我打算试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暑假接触到的数论,是以前完全没有学习过的。学过一遍,看看复习复习后,能不能有独立解题的能力。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 09:53
原帖由 cicimum 于 2011-9-1 09:04 发表


好象我们现在学的奥数中都涉及了,所以我觉得小学阶段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可以学点奥数的啊。

我喜欢奥数啊,别拍我。

不过上次和奥数老师也讨论小朋友们接受超前知识的能力都比想象中强那么多,究竟是 ...


亲爱的,怎么会拍你呢,表达爱的动作是抱,先抱抱(记得CICI是妈妈才敢哦),这样我才敢发言:

对奥数,我的观点没有变过,适合少数理性思想超前的孩子,不适合全体孩子超前学习。

孩子在小学时学过一些奥数对初中数学有帮助,这是事实。任何内容以前接触过,后面就会容易很多。

但小学学奥数要有大量额外时间投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种投入产出比并不高,如果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被打消的话,投入产出就是负值。同样的时间我愿意让孩子直接去感触大自然,直接聆听音乐,看美丽的画卷,听父母读书,或自己读书,就是放手让孩子在院里疯跑所收获的孩子的愉快的心里体验和与孩子们的友情都是提前学奥数所带的小小成绩比不了的。

我不主张我的孩子学奥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孩子正常的数学学习可以懈怠。我需要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我很少做;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数学有些内容学得并不太好,我没有及时解决;上初中之前,我可以让孩子提前预习初一的有理数知识,我没有;对中学火箭教学的预见性不够,是以上这些,而不是没有学过奥数,才是元元在初一数学方面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

如果可以重来,奥数我是彻底不理了,因为我比以前更了解我的孩子是不是适合学习奥数,她是个什么都要慢慢悟,理性思维比别人发展慢的孩子,奥数绝对不适合她:)

尽管元元的数学还没有真正上道,我依然感觉到了:随着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长,理性思维的翅膀日益丰满,她就要起飞了,飞得比别人晚,不一定没有别人远哦:) 数学终究和语言不一样。

最后再抱抱CICI,以防被拍:)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1 10:10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 10:05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1-9-1 09:11 发表


在教科书上的因式分解部分是不难的,难的是在扩展和应用上,有很多孩子认为因式分解简单,后面吃了大亏。

举个例子,很多孩子认为二次函数是难点学不好,殊不知根源就在因式分解上。

而几何,学的的不是知识,不是做题,而是那种推理演绎的思想,当那种科学的思想融入脑海,那才是真正地学好了几何。


这些话,说到我的心坎上。对于数学,我想让孩子的每一步走实,让她最终能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

以后要多请教你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1-9-1 10:32
原帖由 ww_dm 于 2011-9-1 09:19 发表
不是刚刚上八年级呢,怎么八上的数学都已经学完了?!
这就是老师的火箭速度造就的吧

那除了数学,别的科目会不会也是提前学完呢?


首先为占用元妈的楼表示歉意。但有些话确实自己也想了很久了,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的孩子一直没有提前学过课本,我们的观点从来就是:提前学了,老师讲的时候又学什么?提前学完全课本和预习明天老师要讲的是两回事。

但是,从孩子目前的状态和整个周边环境来看,我心里又发虚得不得了。

先说环境。这个假期,就我所知道的,儿子同学中没有在外学初二数学和物理的,仅他一人。再考虑到这个城市里所谓的名校名师也就那几个,各大培训机构打招牌都是名校名师,所以很难排除他们将来的老师不参与到这些培训课程中。那我们面对的局面就会是:老师已经在假期给班里部分同学上过部分内容了。当再次讲这个课程时,老师会不会认为所有孩子都是听第二遍了?

再说孩子的状态。初一下来,我们发现他在某些基础性知识上还是有所欠缺。虽然我发现的欠缺主要是在其他学科上,但真不敢说数学上他就没有欠缺了。从他平时周考成绩的不稳定来看,某些知识点就算没问题,这些点与其他点的联系都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考试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起伏。这些点的没掌握好与前面所提的环境是否有联系我们也不得而知。

所以,现在我们也很纠结:提前?不提前?

难啊难……

再次就歪楼向元妈表示歉意。
作者: 苹果我爱    时间: 2011-9-1 11:09
我们给元元妈妈把楼给盖歪了算了

提前学习的问题,我考虑过了,看看儿子的状态,打算一直这么提前学下去了。其实说一直,就是今年暑假刚开始正式提前学。

儿子学习,就喜欢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老师讲课的速度能跟上他的理解,最好,但是学校上课,老师要照顾班里大多数人的进度,所以儿子上课学的稀里糊涂,他听到自己学会的地方,就去神游了,等老师把知识讲解透了,再讲新知识的时候,他神游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学的数学,他经常有不会做的题。俺家都是到考试的时候,赶紧补习一下,勉强拿个分数,来糊口。

开始一直没有打算提前学的,俺就想啊,他现在听课都不认真,你提前学了,他上课干嘛?寒假的时候。看到一个数学视频,正好对应他五年级下的课程,开学后,分数部分没有学会,俺就找到了视频,给补课。发现孩子学习的还可以,就坚持学习完了这些视频,五年级下半年的数学,就没有让我额外操心过。

后来,中考的外甥女告诉我,她的数学老师快退休了,脑子反应慢,讲课的时候对照讲义来,有些数字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就给写到黑板上了,同学们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老师分两节课来讲,而且数学课不是连续的,能到下一节课老师来讲这道题的时候,上次老师讲了些啥她都不记得了 ,这更让我下决心让孩子提前学,学校的老师水平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能决定。老师的讲课方法,我们孩子是不是喜欢,也不知道。为了这些未知,只能提前学习了。。。

这字啊,俺是越码越心虚。。。这楼真让俺给弄歪了啊

元元妈妈别拍我。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1-9-1 11:21
最喜欢元妈楼里的这些讨论了,大家都把对小孩教育的思路、自己的想法跟现实的冲突、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可以放弃以及坚持和放弃的理由等等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使同龄人和后来者都受益匪浅。
    happy_99谈到的问题也是我一直矛盾的地方啊,想想自己也算是从题海中过来的人了,可真正的题海训练的话只能说只在高中,最集中的是高三,记得当初我们也是化二年时间把高中所有的课程学完,最后一年就是题海训练。但就是这样,自己当初也是从来不预习的,到读完大学也没有预习的习惯,这样上课的时候才能非常专心地听啊,课后的复习是需要的,温故而知新,而且自己一直觉得,对知识的的掌握,绝对不在于做题目的多,而在于对这些知识的是否吃透了,是否能举一反三。

    但现在的小孩,似乎是都在提前学啊,上海小学才5年,等于是用5年的时间学了其他地方6年所学的东西,初中四年,还是基本上在三年内学完四年的内容,最后一年就针对中考进行训练。周围孩子的学习几乎是全年无休的。要想小孩拔尖,考好成绩,不提前学从周围同事、朋友的告知中这是不可能的。我家的今年预初,暑假也没提前学教材的内容,现在心里也虚得不行,这时候我就上上儿教,给自己打气。但明年暑假、后年暑假是否还能坚持这样,自己心里都没底啊。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1-9-1 11:59
标题: 回复 #22 happy_99 的帖子
我觉得物理应该提前学习,但对于这种高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再来一遍的学法是否是最为妥当,感到困惑。
能否有些更具针对性的观察,实践及认证,使孩子能在枯燥的中学学习之余,有一些学科乐趣,进而产生自信与进取。
我相信学校老师不会这样仁慈的对待学生,家长能否帮上点忙呢。
作者: lotus1999    时间: 2011-9-1 15:16
紧跟元妈的脚步来学习!
我们也在考虑提前学的问题,小学一直没有提前学,小子学的也是中不溜秋,今年小升初,看到好多家长认为要提前预习一下,所以暑假让他预习了一下,等看开学后的效果。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1 18:10
天天下了班就来中学版逛逛,看看各位新中学生都在做什么:学习了。。。。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1 18:14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1-9-1 10:32 发表


首先为占用元妈的楼表示歉意。但有些话确实自己也想了很久了,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的孩子一直没有提前学过课本,我们的观点从来就是:提前学了,老师讲的时候又学什么?提前学完全课本和预习明天老师 ...

这个“提前学”的问题我也想过:我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不喜欢预习的,数学还是很好。现在我的儿子六年级了,他的性格是会的东西上课就不听了,我更不敢让他做这种预习的工作了。但是现在这个提前学这个风气越来越历害,等我儿子上初中时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大流,也让孩子放假提前学习。
作者: 浅蓝深蓝    时间: 2011-9-1 21:38
元元妈妈好!因为我儿子也是升入初二,所以对初二的特别关注,听说过你们的大名,跟着你们学习。
作者: Avatarfly    时间: 2011-9-1 21:47
其实从孩子一年级一接触数学,他们接触的就是函数,数的分解和组合就是函数。然而没有人告诉他们,等真正学到函数,这些简单的东西他们早忘了。知识就是这样被隔离孤立的。



就是啊。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9-1 22:16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1-9-1 09:53 发表

我不主张我的孩子学奥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孩子正常的数学学习可以懈怠。我需要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我很少做;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数学有些内容学得并不太好,我没有及时解决;上初中之前,我可以让孩子提前预习初一的有理数知识,我没有;对中学火箭教学的预见性不够,是以上这些,而不是没有学过奥数,才是元元在初一数学方面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

如果可以重来,奥数我是彻底不理了,因为我比以前更了解我的孩子是不是适合学习奥数,她是个什么都要慢慢悟,理性思维比别人发展慢的孩子,奥数绝对不适合她:)



对于奥数,我的观点和QQyou一样

奥数不是超前,对数学没兴趣的孩子更应该学习奥数。

关键还是方法。
作者: chaiyx    时间: 2011-9-2 17:47
标题: 回复 #31 jiangying 的帖子
感觉还是要发挥孩子优势,不要去发挥不优势的,这一点从我们自己的工作就能体会到,孩子的也是一样的。
作者: luluq    时间: 2011-9-2 18:18
在我学习的年代中,初2是要时刻警惕的1年。当年,不代表现在,很多在小学成绩很好的女孩子在初2被刷下去,因为加了物理,而数学也难了。所以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奥数,对于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应该适合大多数的孩子。只是需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而安排学习,不是为了求偏题、怪题,目标也不是为了竞赛。
元元,加油啊
作者: 乔雨菲    时间: 2011-9-2 19:39
元妈,请你费点心想出10本你认为看过最好的英文绘本,好吗?
并说明他们每一本好的理由好吗
作者: 伊伊妈妈    时间: 2011-9-2 21:39
元元妈妈,祝贺您成为中学版版主!我们这些新人又要跟着享福了。
在这里歪一下楼,问问英语上的问题。伊伊今年7岁,五岁半到论坛后开始学英语。上次还麻烦您听过伊伊读过的音频,THE FOX AND THE CRANE,不知道还否记得。伊伊跟着论坛的一些资料,听力阅读都有了一点基础,但也是刚入门阶段。用过体验1-7,开心1-4,伊索,国家地理初中级。。。。。。,看过很多动画。石碑也一直坚持,第五级也快完成了。前几个月也让伊伊上了一个外教班,五六个人一个班,一星期一次,但班上同学程度不一,我觉得上课效果不是很理想。想咨询一下元元妈妈,像伊伊这种情况,请在线外教合适吗?如果请的话,应该上些什么内容呢?自己水平有限,还希望得到元元妈妈的帮助。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2 21:53
原帖由 luluq 于 2011-9-2 18:18 发表
在我学习的年代中,初2是要时刻警惕的1年。当年,不代表现在,很多在小学成绩很好的女孩子在初2被刷下去,因为加了物理,而数学也难了。所以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奥数,对于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应该 ...

哈哈,当年我是小学成绩普通,到初二大进步的女孩子!但我的长处在理科,初二一开物理后,我的总成绩就一次比一次好;我的文科弱,特别是语文,学到最后也不知怎么学的。
作者: lili923    时间: 2011-9-2 22:23
跟着元妈 以及 各位前辈 感受初中生活!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2 22:30
原帖由 lili923 于 2011-9-2 22:23 发表
跟着元妈 以及 各位前辈 感受初中生活!

嘻嘻,看着这些孩子都上初中了,恍惚感觉我们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作者: 细数阳光    时间: 2011-9-2 22:34
标题: 回复 #14 hlp525 的帖子
俺家也是人教版的,初一的数学,暑假里,让他简单预习一下,简单做一点课后练习,检查预习结果。按你们过来人经验,初二好像一下子难了,我在想,趁着初一时间宽松,课程相对简单,可以给孩子报一个数学课外班,能把课本知识相应拓展一下,开拓一下解题思路。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9-2 22:36
原帖由 阿小小 于 2011-9-2 21:53 发表

哈哈,当年我是小学成绩普通,到初二大进步的女孩子!但我的长处在理科,初二一开物理后,我的总成绩就一次比一次好;我的文科弱,特别是语文,学到最后也不知怎么学的。



虽说有不少女孩会在初二的时候遇上坎。但我觉得摔跤主要在于对理科的害怕,对自己的否定。

象元元妈这么从容,有办法,有信心的,我充分相信元元的理科不会有问题的!

我们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激发孩子对理科的兴趣(可以看一些物理化学数学有关的科普书哈),补足薄弱环节,建立孩子的自信,培养注重逻辑思考的理科思维,教会孩子一些学习方法。

谁说女子不如男!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9-2 22:40
不过我又要来借用一下元妈的宝地了。

我听好多初中的家长说初中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啊!

说是数理化英都比较简单,拉不开分,而语文拉分就明显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请初中的家长指教一下呢!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9-2 23:34
标题: 回复 #41 cicimum 的帖子
先到中学版求经验来了!
cicimum 所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我的理解是考试中阅读与写作项的高分。其实这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初见端倪。只是到了初中,可能阅读和写作的分值所占比例会更高,当然也就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主要项。而在当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阅读和写作的高分除了孩子日常中大量的阅读做铺垫外,技巧还是要掌握些的。
小学家长一家之言。
下面还是听听初中家长的切身体会。
作者: lc4601    时间: 2011-9-2 23:37
同意jiangying 斑竹的观点

学奥数能开拓思维,只要不是采用题海战术,一味的为了拿奖,对将来学习理科课程有帮助。
现行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课后拓展练习,多是小学奥数。
中学奥数是在教材基础上的拔高,不象小学奥数和教材基本脱节,适当接触一下,课堂学习会轻松些。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1-9-3 10:47
我们也要开始奥数的征程了。
新学期,小贝尔要参加学校里的奥数班,或许还有很多的参赛任务。。
不知道未来如何,既然是个机会,就去吧。
我甚至还想,学校里的,和社会上的培训班不一样吧,希望孩子有所收获。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11-9-3 11:59
标题: 回复 #41 cicimum 的帖子
得语文者得天下。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种说法是:

数学好不好决定你是否是优生,而进入优生群体后,语文好不好则决定你是否是特优生。

就这一个“特”字,知道差距有多大吗?直观点,在国内,就北大清华和川大这么长的距离。
作者: lixingmeibec    时间: 2011-9-3 13:19
元元站在妈妈这巨人身上,很多难题都很容易解决。佩服元元妈!!
作者: Sally2001    时间: 2011-9-3 13:45
提前来元元妈的帖子学习一下,看到很多宝贵的意见,谢谢各位前辈妈妈。
作者: 啦啦队    时间: 2011-9-3 14:56
很久没来了,一上来就看到元妈任版主了,祝贺元妈!

原来到这里是直奔英语版的,进了初中后,我们也是把英语的时间缩减了很多,得全面抓了。

觉得女儿学习方面还跟元元挺象的,数学弱,但上学期进步一点了,也是其他同学认为难的几何,她倒不觉得难,代数难点的题就是缺一根筋,不知道这个学期会怎么样,担心中。我能做的也只能让她把概念弄熟,把错题弄懂。

语文现在在读古文,读点语感出来也好的。

楼里有个妈妈说,来这里的妈妈的孩子都偏幼稚,我家女儿也是,就读书来说真是吃亏点的。

接下来得常来这里看看了,来楼里取经。
作者: 做个耐心妈妈    时间: 2011-9-3 17:28
标题: 回复: 元元初二了:)
元妈,谢谢你的分享,我们刚上初一,因为是5年制,又没有经过小升初最后一年的洗礼,所以分班考试就看出问题了,小学有许多东西还是会带到初一数学的,关注你们的学习。。。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3 22:08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11-9-3 11:59 发表
得语文者得天下。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种说法是:

数学好不好决定你是否是优生,而进入优生群体后,语文好不好则决定你是否是特优生。

就这一个“特”字,知道差距有多大吗?直观点,在国内,就北大清华 ...

这个讲法很有道理呀!!北大清华不是人人都能上的!!还是要全面发展!!
作者: ealain    时间: 2011-9-3 22:38
来这楼学习了。

有个问题一直不明白。我儿子也在背新概念,只是慢很多,现在才是二册第四十几课。

他背书的方式我一直认为有问题,他是先熟悉了中文,在背课文时,先想中文的意思,再背英文,成汉译英了。

他总说,不想中文,总连接不上。

我分析可能还是离不开中文思维的拐棍。

我觉得应该凭英语的语感,用英语思维,这意识对吗?

如果是对的,怎么引导他改变呢?


-----我的问题会不会是在歪楼,真抱歉。

[ 本帖最后由 ealain 于 2011-9-3 22:39 编辑 ]
作者: 亮子妈妈    时间: 2011-9-3 23:29
我家女儿也是数学弱,考试的时候觉得数学好的太占便宜了。
语文的阅读、分析、作文多多少少总会给分,孩子的语文老师说:语文考试的评分都有标准,只要不太出格,一般都会给分,要是书写漂亮的,少扣分都有的。
而数学就不一样了,一道题错了,就没分,字写得再好也没有用。
小升初为什么一定要考奥数,就是看孩子对奥数的理解和推理是否开窍,就靠这个来拉开孩子之间的距离,作为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区分标准!
也许小学学奥数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但不学也真不行,真的纠结!
作者: leno    时间: 2011-9-4 07:14
元妈的贴子真是值得学习和精读。
作者: tinasu    时间: 2011-9-4 17:45
终于找到这个楼了,真高兴。看到大家都在这里长篇大论的,我更高兴。让我们好好这些小孩子的妈妈好好学习吧。
作者: 小溪流水0    时间: 2011-9-4 22:07
一个楼一个楼的跟踪着元妈的记录和元元的成长,真是很是感慨。
有这么也为优秀的妈妈是孩子的幸福,有这么优秀的孩子妈妈更是幸福。
每每读着都感觉很幸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位前辈引领着,
孩子的成长会少了坎坷。

祝愿元元快乐,进步。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11-9-5 18:09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说:觉得自己脑子比较死的,就学理科,公式放在哪里都不会变。觉得自己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的就学文科,文科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告诉的总结能力。

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就比较死,学理科还能找到门,学文科根本找不到北

文科确实比理科难。
作者: 小荷叶    时间: 2011-9-5 18:48
谢谢元元妈开楼,引来这么多高手发言,孩子虽然过两年才小升初,不过你们的讨论对我们后面的孩子太有益了,谢谢元元妈妈,谢谢大家。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5 18:55
原帖由 学而妈妈 于 2011-9-5 18:09 发表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说:觉得自己脑子比较死的,就学理科,公式放在哪里都不会变。觉得自己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的就学文科,文科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告诉的总结能力。

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就比较死,学理科还能找到门 ...

有同感:二十年前读高中的时候,觉得理科好的同学脑子灵活;工作以后发现,文科好的同学才是真正的聪明!!理工科生脑子死呀,我也是!!

[ 本帖最后由 阿小小 于 2011-9-5 19:05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5 21:00
下面是今天吃晚饭时元元和我的对话:

元元:妈妈,9月10是星期六吗?

我想了一下说:是吧!

元元兴奋了,两眼放光: 太好了,上次教师节是周五,我还得跟中学老师请假才能回小学去见小学老师,这次是周六,我不用请假了。

我说:那,那周六到哪儿去找小学老师呢?

元元愣了一下,做晕倒状。我很无语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5 21:16
原帖由 ealain 于 2011-9-3 22:38 发表
来这楼学习了。

有个问题一直不明白。我儿子也在背新概念,只是慢很多,现在才是二册第四十几课。

他背书的方式我一直认为有问题,他是先熟悉了中文,在背课文时,先想中文的意思,再背英文,成汉译英了。 ...


回复晚了不好意思

我是这样带元元背新概念的,供你参考:)

看着书,听着录音一句一句地跟读,反复十多遍,孩子感觉很熟了,就试着背。背下来说明遍数够了,背不下来没关系,继续一句一句跟读。

还可增加几遍听读,即,不看书,听一句,跟读一句。

孩子想知道中文意思,就让他看译文好了。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11-9-5 21:43
我许久已经忘了是元元----坛里的英语精英. 我们这边因式分解在初1出现。初一上学期的有理数的基础内容掌握好正负符号,绝对值掌握好去绝对值号的正负符号.中学不依赖小学数学.

[ 本帖最后由 长用户 于 2011-9-5 21:51 编辑 ]
作者: 美味传递快乐    时间: 2011-9-6 10:43
标题: 回复 #20 hlp525 的帖子
1、元元英语很棒了,是家长和孩子的努力,更重要是前期有了兴趣。
2、女孩到初中和高中阶段数学是很多拦路虎,这个现象比例比较高。
3、初中数学的提高,不是数学哪个部分的提高,而是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做题,喜欢归纳和总结,一旦怕数学的思想存在,就会蔓延下去,“短板效应”出来会影响整体,文科也是要考数学的。
  4、提前学是有必要的。有时间和能力还是要接触奥数,不能否定其价值,关键是元元如何尝试接触奥数,让她体会思维之快乐。可以选择某个分类元元学的最好的来进行突破,必须要做一定量题来理解概念、定义、定理。将这个分类题各类型都接触一下,一点带面突破。让她体会我能学好数学,这需要时间和刻苦的训练。
  5、初中的数学还可以赶上,到高中赶上难度就相对高了。从元元妈的文字中,可以感觉到元元对数学还是缺乏兴趣,这个是关键,有兴趣的会主动找”难题“做,挑战”难题”,这是数学好的人共性(这是一种锻练和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所以他们喜欢接触奥数。

所以,我想在孩子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如英语、数学(现在小学数学1-6年级的知识和内容还是比较少,1-4年级4年的大好时光全部在学计算,有点浪费,而这个阶段,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阶段)、写作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不断的引导,到了初中和高中,家长就轻松了,否则到了初中和高中还要跟进,就很累了,孩子也无法突破自己,围绕着家长。

[ 本帖最后由 美味传递快乐 于 2011-9-6 11:15 编辑 ]
作者: 做个耐心妈妈    时间: 2011-9-6 14:32
标题: 回复: 元元初二了:)
元妈 给你短信了 盼回 谢谢
作者: 乔雨菲    时间: 2011-9-6 14:43
元妈,想要你绘本的list
这一次只要十本,我们这里无法借阅,我打算按您推荐的去网上购买,所以现在只要十本的优质单单哦
别忘了哈

[ 本帖最后由 乔雨菲 于 2011-9-6 14:46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7 08:36
孩子初二了,我心里一直想着多督促,抓紧点。可具体到每一天,我又不忍心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

开学这几天,元元作业不多(她在学校做了一部分)。放学后她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溜会儿狗(别人家的狗);或者,和小伙伴们玩玩桌面游戏,如:三国杀、any word 还有一种连线的游戏叫tantrix ;有时我和她爸晚上去公园散步,她也会加入。

暑假时一天一次的乒乓球改成一周一次了。周末还会打羽毛球和游泳,但频率都少多了。

长笛,我是希望她每天吹个20分钟、半小时的。基本坚持得还成吧,但也有和朋友们玩得不回家,没时间吹的时候。

英语方面,目前听39 CLUES 到第十本,入迷中。。。元元知道目前只有十一本有音频,她说后面没音频的部分,她愿意看书。

这一周,我督促了孩子两件事,

一是中文阅读,我让她每天朗读《万物有灵且美》的一小篇,有时朗读完,她也会自己往后多看几篇。几天念下来,有一件事我很确定,她的中文比英文念得差多了,这也让我知道中文方面缺口很大。

二是数学、物理的预习和复习。

哦,还有,她的日记坚持得不错,用中英文交替着写。要不是我一再强调要多用中文,中文比例要超过英文,估计元元只打算写英文日记了。英语是拼音文字,她写得快,很容易完成任务。
作者: amaymei    时间: 2011-9-7 09:24
原帖由 美味传递快乐 于 2011-9-6 02:43 发表
我想在孩子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如英语、数学(现在小学数学1-6年级的知识和内容还是比较少,1-4年级4年的大好时光全部在学计算,有点浪费,而这个阶段,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阶段)、写作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不断的引导,到了初中和高中,家长就轻松了,否则到了初中和高中还要跟进,就很累了,孩子也无法突破自己,围绕着家长。


非常赞成。我觉得提前学习并不是太重要,在小学阶段,思维的培养更重要,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生活化,让孩子慢慢领悟。

比如数学中的正负数,在坐电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了解地面以下的楼层用负数表示。
                                   现在秋天转凉了,我们说温差大是什么意识,要是到了冬天,每天零下的温度怎么表示的,和零上温度的温差是多少。
                                    孩子可以本能的意识到2℃和-5℃的温差是7℃,虽然现在她还不能转化为数学语言来表示。

物理、化学方面领着孩子在家做一些小实验。我们曾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做过胶水

跟学英语一样,在没正式学习之前,多听听儿歌看看动画,培养兴趣、营造氛围很重要。
作者: 明媚春天    时间: 2011-9-7 18:41
标题: 回复 #56 学而妈妈 的帖子
我同意的。文科太难了。
作者: 亮子妈妈    时间: 2011-9-7 21:45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跟着元元学如何战胜数学这只拦路虎。
作者: xycai    时间: 2011-9-7 22:37
跟着元元妈,又找到了一本好书《万物有灵且美》
(◎在风景怡人的约克郡乡间享受阳光、草原和动物的陪伴,献给所有热爱自然和生命的人
◎畅销全球30年的自然写作经典,累计销售1000万册以上)
---- 谢谢啦!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8 08:33
原帖由 xycai 于 2011-9-7 22:37 发表
跟着元元妈,又找到了一本好书《万物有灵且美》
(◎在风景怡人的约克郡乡间享受阳光、草原和动物的陪伴,献给所有热爱自然和生命的人
◎畅销全球30年的自然写作经典,累计销售1000万册以上)
---- 谢谢啦!


不客气呀!要感谢茶冷最初的推荐哦,我在儿教是跟风专家,跟着大家走,是我的强项:)

这本书确实是好书,也非常适合中学生读呢:)我看这本书的时候速度很慢,沉浸在这本书描述的世界里,感觉很愉快。

另,我已经借了此作者的另外三本书(中文版):

万物刹那又永恒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温馨的田园牧歌,美妙的生命之颂,著名编剧史航、柏邦妮、作家洁尘,演员田原联合推荐)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关于生活,更关于爱)


这个系列的部分英语原版音频和文本在这儿:感谢S版
http://bbs.etjy.com/thread-233848-1-1.html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8 09:06 编辑 ]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11-9-8 14:53
标题: 回复 #65 hlp525 的帖子
语文朗读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每天坚持几分钟课外朗读(初读,非反复诵读),半年下来语感就出来了。元元有英语朗读的习惯,中文应该可以触类旁通的。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8 14:58
元元今天因为老师们开会而提前放学。

刚才她从学校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今天数学课学的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前我说八上学完了是记错了,八上这部分以前没学过)。 她说很多同学没听懂,课后她给没听懂的同学讲解。然后,她压低了声音,有点兴奋、也有点神秘地说:“老师说了,给别人讲解,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  我听了很高兴,看来平时充分的预习起作用了。

因为教师节是周六,元元打算趁今天提前放学的好机会回一趟小学,提前去看望小学老师。我一会儿就出门给她买一些鲜花,空手见老师总不太好:)孩子朴素的情感还是要充分尊重的。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8 19:34 编辑 ]
作者: 乔雨菲    时间: 2011-9-9 10:58
元妈,在《Sarah, Plain and Tall》一书CHAPTER 2中,当孩子们等待Sarah回信时文中有一句话:
Once I set four places at the table, then caught myself and put the extra plate away.
这句话当怎么理解意思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9 12:02
原帖由 乔雨菲 于 2011-9-9 10:58 发表
元妈,在《Sarah, Plain and Tall》一书CHAPTER 2中,当孩子们等待Sarah回信时文中有一句话:
这句话当怎么理解意 ...


这本书,我看过:)我的理解是:

Once I set four places at the table, then caught myself and put the extra plate away.


有一次,我恍惚地在桌上摆了四副餐具,后来猛然清醒了,就把多出的那副撤掉了。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期待新妈妈加入这个家庭的迫切心情。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9-9 14:04
标题: 推荐这篇吴念真的文章给元元和元元妈
卡拉马佐夫兄弟:你叫我买书?

吴念真小时候生活在九份矿区的侯硐村,他是村子里面惟一上初中的孩子。每天早上,吴念真要走一小时的山路,再坐火车40分钟,才能到学校。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初一升初二的时候,国语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是写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读书报告。吴念真打听后得知,这本书70元,父亲的工资一天才30元,一家七口,都靠他父亲一人的薪水,如果向父母要求,他们会认为你神经病:老师怎么会叫你看小说?

吴念真那个时候惟一能做的是在矿上扛木头挣钱,扛一根挣8毛钱。矿主很喜欢吴念真,因为他是村里面聪明的小孩,念很好的学校,平时还帮村民们写信。矿主问他为什么做这种事呢,吴念真说明了缘由。到第三天,矿主实在看不下去了,交给吴念真70元,但有一个条件:看完书要给我讲故事。吴念真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70元刚刚够买书,暑假已经没有免费的火车票,如果自己坐火车去买,钱就不够了,吴念真只能等待村里有人去基隆。他第一个拜托的是一个邻居,邻居要去看望在基隆海关做事的孩子,两个星期后回来。两个星期后,吴念真兴冲冲地跑去,邻居说走了一半就忘记书名了,那时候又没有电话。邻居有去书店找,但实在是想不起来。吴念真问,下次什么时候再去?邻居说可能一个月。那就来不及了。

隔了几天,一个女人带着她的儿子去城里看病,吴念真拜托她帮忙买书。女人责怪说:我小孩子在生病,你叫我买书?吴念真急得眼睛都红了:我真的没有办法,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

这时暑假已经过了一个月,那个矿主每次走过家门口就会问吴念真:你什么时候来给我讲故事啊?当时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女人连书店都没有进去,当然没有把书买回来。

第三次,吴念真拜托父亲一个当厨师的朋友买书,那边有一个人要结婚,厨师要赶去办桌。没想到厨师一回来,就把吴念真抓到屋角暴打:我去书店问了,这个书是共产党的书,你被抓没关系,我被抓到了百口莫辩。

这时候暑假已经快过完了,书还没有买到,读书报告也没写。矿主每天从家门口经过,都会笑眯眯地问:书看了没?

村里有一个公用的药袋子,里面放很多随时能拿来吃的药,如果谁头痛就吃一包,把钱丢进去。换药包的人每个月都会上山来把钱拿走,再补足药袋子。吴念真问他,你什么时候再来?那人说应该一个月。吴念真焦急地说,那就来不及了。那人听吴念真说了情况,立刻说:我帮你去买书,我今天回去跟老板娘说,我只换了一半,我明天再来换就好了。第二天,吴念真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吴念真连夜捧读,厚厚一本,字很小,人名又这么长,除了昵称,还有简称,十三四岁的小孩哪里看得懂?看到一半,这个人会不会是刚才那个?赶快退回去再看,看得很痛苦。

矿主经过家门的时候,问吴念真:你拿到书了,看完给我讲故事。吴念真如实相告:很久才买到书,可是我真的看不懂,我也没有办法现在给你讲故事。矿主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了,你老师说,这是世界名著,14岁如果能看懂就不是名著了。

矿主总算交待过去了,读书报告不能不交。吴念真很认真地写了买书看书的整个过程,最后以矿主对他说的话作结: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的话,就不是世界名著了。书已经在我的手边了,我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

开学后,国语老师在课堂上说:你们这帮考上一流中学的骗子!我根本看不起你们,你们里面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你们14岁看不懂,我28岁还看不懂。我为什么告诉你们要看?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很多你们不懂的东西,长大了之后就会懂,要知道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有,永远不要骗自己。

这本来之不易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后来被母亲拿去当了锅垫。过了40岁以后,吴念真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讲到这个故事,书架上正好有这本书,扉页上还写着“一九七几年购于金门”的字样。吴念真坐在厕所里随手看完一段,觉得很好看,讲得很有道理。“有些东西我真的懂了,这已经过了二十几年。”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62936/1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9-9 14:17
..







《这些人,那些事》   (台湾电影人吴念真暌违12年之撼人大作),这本书还没买,但是感觉应该是本好书。

[ 本帖最后由 茶冷 于 2011-9-12 21:05 编辑 ]
作者: happyrabbit    时间: 2011-9-10 12:13
哈哈,终于找到元妈新贴子了,收藏+顶
作者: happyrabbit    时间: 2011-9-10 12:17
元元的数学加油!
给元元推荐个数学解题网:菁优网 
不懂的题可以上去看思路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9-10 13:36
孙维刚初中数学/孙维刚教育文丛

孙维刚高中数学/孙维刚教育文丛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孙维刚教育文丛

估计出版社为了书卖得好,所以起了这样惹人厌的名字,什么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其实这套书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好好看看。

孙老师从不搞题海战术,他重视学生的品格培养,教学上也有一套,所以他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所在的中学只是一所普通中学,招收的学生也是普通学生,但是方法得当,就能让孩子们走进数学世界,同时收获好的学习成绩。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9-10 13:40
这是从百度上搜索来的: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1980年9月,孙维刚开始了从初一教到高三的“大循环”实验,这下就3轮17年。
  有一位同事满腹委屈地跟孙维刚说:“这点儿东西(指教学内容)开揉碎地给他们(指学生)讲了8遍啦,可一考试,48个有47个照错不误,这学生可怎么教?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
  孙维刚说,应当承认,学生的聪明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老师曾用这样的办法—找来重点中学的练习与作业连夜复印,第二天布置给学生。重点中学讲什么,怎么讲照过来,这套办法当然行不通。因为你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么做永远赶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
  他说,根本的办法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第一轮实验班上到初二结束时,不少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孙维刚的教学实验并没有因此止步。等到这个班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时,数学平均分达到了94.47。
  1985年春节,班里女生蔡冰冰因为平常学习成绩很好,上课时有点儿无所适从,所以来跟孙维刚聊一聊怎么学习。孙维刚说,我上高中时听数学课,有一次忽然觉得老师在讲以前讲过的东西,我就掐大腿,结果还疼。这说明,我不是在梦里,老师的确在重复以前的知识。这种感觉在以后的课堂听讲时经常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实际上是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那次“春节谈话”之后,孙维刚和蔡冰冰约定,谈话内容不要向别的同学透露,这或许是怕别的同学误以为孙维刚在鼓励“上课走神”吧。但蔡冰冰的成绩却使他反思起“听课”的效率——听讲要专心,专心的标准是什么?精神集中,不走神。孙维刚觉得这不是一个思想的回答,只把精神集中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上,很可能是跟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处在被动姿态。他建议它;一个例题提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判断它的真假;一个定理或公式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分析、解出它。甚至在学习进程中自己设想,该提出什么命题了,该定义什么概念了,让思维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达不到大幅度的超前,也要设想正在说着的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从1987年开始,孙维刚就不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这时的第二实验班,数学成绩却相当惊人——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共15人,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用千所中学,重点赛区前137名,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有千所中学,重点中学50所以上),中考数学平均成绩96分(满分100),高考平均102分(满分120)。
  大多数中学生,上到高三,数学课就不再学新东西,他们要开始整整一年的复习。而孙维刚则要把高三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讲完——微积分、概率,他相信,让同学们掌握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而讲课越琐碎越重复,学生思维受到的限制就越多。
 
    (附文)《 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维刚
  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实行两个方面。
  一、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人们常把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的地位与数学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同等看待,其实,它们有着重要的不同。
  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是基矗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却不够全面,甚至是舍本取末了。
  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各科知识吗?诚然,它们是需要的,但是,仅此而已吗?爱因斯坦曾援引过劳厄的一段名言:“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他把几年来学到的知识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成果。” 我理解这“真正成果”,是指知识之外的东西,是人的能力、素质。就是说,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既要见“物”(知识)更要见“人”(能力、素质)。数学教学,尤宜如此。
  北京大学张筑生教授曾谈过一种看法:“数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方式的科学。”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自然地应当表现为,通过教授数学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
  在这个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里,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由于能力和素质的大大提高,必将使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大大改观。在非智力因素等同的条件下,智力的差异是决定性的。因此,把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定在“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聪明日益长进”上,不恰恰是使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远见卓识吗!而且也正是中学教育的需要。
  二、有益的实行
  1.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总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认识世界和进行思考。
  2.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同时,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着重哲理观点的升华。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哪一位不同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都是站在思想的高度、站在哲理的高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把这些思想和哲理观点编成教材来教中学生,他们无法接受,学会了也是教条,无助于他们以此为武器进行思考和应用,当然增长不了聪明才干。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地长期渗透,则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得到熏陶。
  3.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
  4.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
  5.倡导学生从小进行学术研究。围绕中学数学内容,从初一到高三只要你去发掘,可以研究的课题大量存在。近10年来,我的学生在报刊、杂志发表的及在中学生论文比赛中获奖的论文,有30篇以上。这里也一定要指出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进行研究,最大的收获不是成果本身,更不是获奖,而是成长。

[ 本帖最后由 茶冷 于 2011-9-11 07:10 编辑 ]
作者: 好多    时间: 2011-9-10 19:28
真是好文章。

有很多观点在平时也经常跟儿子要求。

这回儿,又和儿子一起仔细认真的学习并讲解分析了上面的文章。收获很大。

尤其是回顾总结儿子当前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孩子很有信心的样子。

儿子就是服名人。

谢谢啦。
作者: 顽皮tutu    时间: 2011-9-10 19:50
元元加油,元元妈也加油
作者: 阿小小    时间: 2011-9-11 18:35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1-9-8 14:53 发表
语文朗读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每天坚持几分钟课外朗读(初读,非反复诵读),半年下来语感就出来了。元元有英语朗读的习惯,中文应该可以触类旁通的。

有道理!!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9-11 20:45
原帖由 美味传递快乐 于 2011-9-6 10:43 发表
1、元元英语很棒了,是家长和孩子的努力,更重要是前期有了兴趣。
2、女孩到初中和高中阶段数学是很多拦路虎,这个现象比例比较高。
3、初中数学的提高,不是数学哪个部分的提高,而是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做题 ...


一直很遗憾觉得自己没有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但看了你的帖子,我欣慰地发现你把学习兴趣放在学习习惯前面了!哈哈,这可能是我最化心思的部分,无论英语还是数学还是语文(作文有阵子有些瓶颈,不过最近又喜欢上了),CICI的兴趣都是很浓的。包括中学要学的物理化学,她也略有接触并且很感兴趣!

兴趣第一,规矩方圆后面再来强调吧!我想孩子长大后,一定也会从主观上愿意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的。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9-12 13:24
标题: 视频: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 聆听音乐 第1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TIwNDI4.html

这个是朋友推荐的还没来得及看,大家自己鉴定一下吧,有不少集呢。

中秋快乐!
作者: 亮子妈妈    时间: 2011-9-12 13:35
从元元妈这里学到很多,祝元元全家中秋节快乐啊!
作者: 一杯咖啡    时间: 2011-9-12 14:51
跟楼上的一样,我也是从元元妈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里也祝元元妈中秋节快乐!!!
作者: 喜欢英语    时间: 2011-9-12 20:56
学习过来人的经验,避免自家出些问题。我们数学在小三下学期已经开始抓了,现在在赶小五小六的课程,争取在初中前开始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人批评过我着急,现在对照楼主的经验,觉得自己做得还算及时。 现在的乐高教育课程也隐隐地在为初中物理那些机械运动类、简单电路打点基础。但愿将来到初中能顺利过渡。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9-12 22:17
原帖由 喜欢英语 于 2011-9-12 20:56 发表
学习过来人的经验,避免自家出些问题。我们数学在小三下学期已经开始抓了,现在在赶小五小六的课程,争取在初中前开始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人批评过我着急,现在对照楼主的经验,觉得自己做得还算及时。 现在的乐 ...


怎么说起来变得数理化都得提前学了。

其实我的想法是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各种兴趣。或者说培养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乐于总结质疑、乐于思考探索,并能持续从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获得乐趣。无论语言、文化、艺术还是自然科学。孩子也就是小学这几年家长还能起点引导作用,上了中学,可能就越来越独立了。

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化学,我也许会让孩子提前接触一些好玩的内容,即使要深入,也是出于兴趣。反正我现在是不会让她提前学课本的,也许有一天我孩子上了中学,我也不得不让她提前学习,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知道这个治标不治本。关键是孩子自己得有兴趣。怎么让孩子有兴趣,家长最需要动脑筋的可能就在这。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9-13 00:10
上文说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我在上学时也不明白,若干年后,我偶尔明白了.

这个东西也有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我只能尝试言之:
设想大千世界都是由原子构成,或是由比原子还要小的微粒构成.然后找两根长度不一的同样东西,设想它们的原子象队伍一样一溜排列,长的自然原子多些,而短的少些.这可以理解,所以有理.

而有时候两根长度不一的同样东西,它们的原子却不一样,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就是说,它们没有共同的单位(不可公度),不能说,长的有A个原子,短的有B个原子.
这就叫无理.
作者: 喜欢英语    时间: 2011-9-13 08:12
标题: 回复 #89 cicimum 的帖子
学校的课程设计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孩子的。 孩子的能力能多承受一点,就多学一点呗。论坛里大家的英语学习实质上不也是打了提前量吗?而且大家津津乐道于英语的提前量。只是很少有人说过要为数理化打提前量而已。

我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给英语打提前量上,而是给别的都来点。这么做的人在我周围是很少的。我也不能确定自己做得绝对就对。因为我找不到更多的有同样想法的家长,只找到了12个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注重教材的学习的。

至于说兴趣,看出来您有些担心和顾虑,没问题,我们并没有因为打提前量而消失,反而因为富有挑战性而高涨。说起来你可能都不信,我们一个班12名孩子,2个小时数学课程或英语课程,能保持全程注意力。这种状况对很多课堂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孩子却不是偶尔,而是每次,两三年来都是如此。我们的数学、英语课程过程中都会和未来的高中大学相应课程重点相关知识点相联系的。只是我不能绝对肯定这样的状况算不算“乐于”。真的希望他们能达到那种理想的圆满状态。但是只能是希望而已了。

至于乐高课程,我们更是兴趣高涨。一个小时的课程中,老师讲完了原理,孩子们会耍赖把课拖到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多,老师不撵都不走。他们会利用学到的原理创作出出乎大人意料的作品出来,虽然稚嫩,但是我看到的对未来即将学习的物理原理的感性认识过程。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3 08:38
免费的中秋佳节

中秋三天假,几乎没有额外的节日花费。

周六,我们一家和我弟一家去了趟国家博物馆,门票免费。我弟的儿子七岁了,多去博物馆对他益。我给弟弟和弟妹还推荐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首都博物馆、美术馆等一些我自己感觉比较好的博物馆。

周日,元元和好朋友去中山音乐堂看了一场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季开幕式的彩排,彩排当然不用收费。

周一,元元和朋友们一起游泳,之后在我家玩三国杀。说起来,孩子们游泳也是免费的,因为妈妈们都有健身卡,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带孩子的。

除此之外,元元就是做作业,抽空学一学数学视频(每天半小时),听听英语故事,39clues 已经听完,今天开始听黑暗物质三部曲。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13 08:43 编辑 ]
作者: treehouse    时间: 2011-9-13 08:51
原帖由 茶冷 于 2011-9-12 13:24 发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TIwNDI4.html

这个是朋友推荐的还没来得及看,大家自己鉴定一下吧,有不少集呢。

中秋快乐!

记得耶鲁大学公开课还可以到该大学官网去在线看,那里还有讲课的文本可供下载。
作者: xixi011    时间: 2011-9-13 08:51
http://blog.163.com/hugh_h_h/blog/static/4765634020109642014436/
元元妈妈好!找到耶鲁大学开放课程115网盘下载
元元妈妈真是个好妈妈!应元妈要求与大家共享好资源!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3 10:22
由"thred"想到的

前一阵,我瞟了一眼元元用英文写的小说故事,从中发现了一个拼写错误。元元把线“thread",写成“thred"了,由这个错误我想到这些:

一,这一类拼写错误一定也是英语国家小孩子常犯的,其原因是孩子们根据单词的发音很自然地就会拼出这样的单词。我把这个拼写错误界定为高级错误,因为这至少说明元元在拼写记忆单词方面对单词声音的依赖程度很大,而且基本形成了听音拼单词的习惯,掌握这种拼写记忆单词的方法为她以后单词量的快速扩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由这个拼写,我想到孩子的阅读还不够。因为在阅读中这些词汇会反复出现,很多诸如此类的拼写错误可以在反复的视觉冲击下自行改正。

三,可以深化学习phonics的规则。简单的听音写词的规律她已经掌握,以后可以还细化一下,提高听音写词的正确率。如对于tick sick thick 这样的单词,如果孩子只听音,不考虑其它规则,很容易写成:tic tik sic sik thik 等,如果进一步学习一些有关规则,这样的错误拼写可以避免。《教孩子学英语》中总结的规则就比较全面和细致,孩子在phonics方面需要细化和深化学习时,可以参考此书。对于初学英语的孩子,我不推荐这本书。

四,使用传统背单词方式兜底。孩子如果经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就把这些单词拿出来,强化记忆,然后听写,检查。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9-13 12:51 编辑 ]
作者: 无咎    时间: 2011-9-13 10:23
跟着元妈的帖子知道了很多好书,真是受益匪浅。在这里要感谢元妈的热心!
对于孩子的学习,每个家长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我也是 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对路的方法以及恒久的执行力我想我们都可以看到满意的结果。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9-13 11:24
元元的英语写作如何开始的?(回答乔雨菲的提问)

开始写作的时间点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时就已经开始应老师的要求写一些小短句。

元元上初中后,每次英语考试都有作文。元元和我一样喜欢长篇大论,作文长度严重超标,被老师一再提醒“太多”“太长”“too much!”  。终于,元元忍无可忍,开始用英文写小说、写日记,想多长就多长!  感谢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元元的英文写作欲!

元元开始习惯用英文写作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好几年了,她听了大量的故事,也看了不少的绘本、儿童小说等,输入的量积累到了一个小高峰,她开始渴望表达,于是写作就成了一个输出窗口。

具体她是如何写的呢,我用两个字概括:模仿! 所有的句型、语法她都是照葫芦画瓢,所以看上去,有模有样的。

她写小说时,经常会有不会拼的单词,她有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电脑!她直接在电脑word文档中录入文字,碰到不会写的单词,她按单词的发音拼写个大概,然后用word 的拼写检查功能去找那个她想要的正确单词。这些都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9-13 13:15
原帖由 simpley 于 2011-9-13 00:10 发表
上文说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我在上学时也不明白,若干年后,我偶尔明白了.

这个东西也有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我只能尝试言之:
设想大千世界都是由原子构成,或是由比原子还要 ...


有理数的有理不是有道理的意思

rational的意思有:有理,理性的意思,也有可比的意思。

rational number的原来意思是可比,后来日本人翻译的时候出了错,传到中国以讹传讹而已
作者: 鼎鼎妈妈    时间: 2011-9-13 13:41
标题: 回复 #98 jiangying 的帖子
关于rational number有理数,擅自帮jiangying补充一点

且不管有理数在数学书上怎么定义,单看这个英文单词rational,对应于rate,rate有一个基本意思是“比率”,而有理数恰恰就是可以写成分数(比率,整数之比)的实数。

从数学上的“有理数”到rational number,到 rational 再到 rate,再回到“有理数”,这是不是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9-13 14:05
标题: 回复 #99 鼎鼎妈妈 的帖子
我一直给大家推荐孙维刚,其实这就是孙维刚的:八方联系,浑然一体

学任何东西都不要学死了,找到联系,啥都活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