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go math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学习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29 17:01
标题: go math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学习交流
开帖的时候,不小心设置了回复可见,本来的想,几个月没上儿教了,看看儿教是否还热闹依旧.没想到,真是热闹啊,两天就回复了几百个帖子. 其实我还是非常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象go math这类的教材,应该怎样使用才更好一些.所以我单独开了一个帖子,请大家多交流啊,兼听则明,一个人的思路还是太狭隘了. 我先把原帖那些字搬过来啊: 又有几个月没怎么上网,打开网页就看到lucyss同学发的,原来大家都还是这么勤勉啊。 想想自己潜水了好几个月,真是汗颜。 先献上儿子正在读的一套原版数学教材: go math, 省得子川妈责怪。 我传的是点读版,就是可以发出声音的。 这是这套教材的介绍: Go Math from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GO Math! is the first K-6 program written to align with the Common Core. With GO Math! you will hit the ground running and hav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teach the Common Core Standards. GO Math! combines fresh teaching approaches with never before seen components that offer everything needed to address the rigors of the new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The new Standards Practice Book, packaged with the Student Edition, helps students achieve fluency, speed, and confidence with grade-level concepts.
All You Need to Succeed with the Common Cor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GO Math! is a new comprehensive Kindergarten—Grade 6 mathematics program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 and the NCTM Curriculum Focal Points. The program emphasizes Big Ideas and depth of understanding through interactive lessons, research based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best practic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to ensure success for all students.
The unique GO Math! write-in student edition helps students interact with lessons in new ways. Students record their strategies, explanations, solutions, practice and test prep right in their books—and at every grade level. These interactive lessons keep students totally engaged and maximize learning during math time.
And GO Math! works for the busy teacher. Everything from teacher editions to manipulatives and differentiated centers is organized for you to find what you need, when you need it. And, most of our components come ready-made, in a grab and go organization to save you time.
A Research-Based Framework fo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GO Math!
Recent Federal and National initiatives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 Since the passing of No Child Left Behind Legislation and the release of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the demand on school districts to implement mathematics programs and practices that are grounded in scientifically based research with proven efficacy has been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his demand has extended to educational publishers who develop mathematics materials. With this in mind,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has created this report to help educators understand how GO Math! meets the challenges of improv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ith a solid research base and documented efficacy.
Go Math offers these exciting new features:
· New Ways to Interact - GO Math! for Kindergarten-Grade 6, combines fresh, teaching approaches with never before seen components that offer everything needed to address the rigors of new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GO Math! helps students interact with lessons in new ways as they record their strategies, explanations, solutions, practice, and test prep right in their books - and at every grade level.
· New Write-in Student Edition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now offers Go Math! student books in a new consumable work-text format so students can study lessons and complete their exercises all in one book.
· Organized for Success - GO Math! is organized around the critical areas of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This focus ensures students are spending the right amount of time on the right content.
· New Problem-Based Learning - A special color-coded system makes each BIG Idea easy to locate and use. This new organization supports important Math Standards initiatives at the 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levels.
· New Standards Practice Books come packaged with the Student Edition textbooks. Practice Books include a full page of practice for each lesson plus a full page of spiral review every day.
· New Math Boards - Special Write-On/Wipe-Off Math Boards help students organize their thinking with visual models and graphic organizers.
· New Teacher Editions - Go Math! New Grab-and-Go Teacher Editions save time for the busy teacher. Everything from Teacher Editions to activity centers is organized in a ready-made, grab-and-go organization to save time. The GO Math! Teacher Editions are organized by chapters to help you flexibly organize your curriculum.
· New Grab-and-Go!™ Differentiated Math Centers Kit - The Grab-and-Go!™ Kit is a differentiated math center, with activities, games, and literature ready to go.
· New Grab-and-Go!™ Classroom Manipulative Kit - Our math manipulatives are pre-packaged in handy zipper bags for quick and easy management.
· Differentiated for All Learners - With GO Math! no one feels left out. Practical, point-of-use support is built into each lesson so all learners can achieve success, including early finishers,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and those needing extra support or intervention.
· New Data Driven Instruction - Show What You Know identifies students’ levels of preparation for the chapter content. Special intervention and challenge resources link to the results of Show What You Know through a special chart in the Teacher Edition. This assures every student gets off to the right start.
· Diagnostic Assessment - Use to determine if students need intervention for each chapter's prerequisite skills.
· New Interactive Interventions for RtI - Within every lesson, activities and materials for all levels of RtI engage learners with focused hands-on activities, print support, and a comprehensive online intervention solution. This way, teachers can select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to specifically align with student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preferred learning style.
这套教材是去年获奖的教材:
Global education lead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s (HMH) GO Math! program was honored recently as one of District Administration's Top 100 Products of 2010. The magazine's readership, primarily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chose the instructional products they felt improved their students' performance during a financially difficult school year. With its focused, scaffolded approach, GO Math! is economical, innovative and streamlined, all important qualities to educators today.
看到一位朋友的评价,先放到这里,有空的时候需要仔细再琢磨琢磨:
'粗略和女儿一起看了一下,这套教材重数感的培养,数学的应用,这恰好是国内教材所缺乏的,国内数学包括奥数都师承原苏联的教学体系太重技巧太重强度训练,孩子们掌握的往往是被教出的数学而不是自已体验到和学会的原汁原味的数学。 事实上美国奥数金牌一点也不比中国少,而太多数孩子却可以免受奥数的"虐待”。' 僵硬一直鼓励让我学习一些数学史,这里又出来一个原苏联的教学体系,看来需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29 17:03
标题: 教材的一点补充说明
我发现儿教上已经有帖子讨论怎么用IPAD上播放PDF文档里的小喇叭。 IPAD上播放PDF里的小喇叭我用的是ezPDF Reader。越狱的可以直接安装,否则就只能itunes里买了。这个软件在IPAD中运行之后,要先点settings--> PDF Viewing Mode-->设置成slow/More,就可以看到小喇叭了 浏览这个go math的点读版,我是用的远程桌面控制的方式,就是先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开这个点读版。然后使用IPAD来远程控制桌面。软件的名字是Splashtop。这个软件可以把声音,视频的流都远程传到IPAD上。 也就是说IPAD要打开wifi,无线路由器打开,这样pc和IPAD在同一个网段。PC上和IPAD分别安装Splashtop的软件,pc端的软件进行简单的配置,比如设置密码。IPAD上执行Splashtop软件,就会自动找到PC,输入pc中设置的密码即可。 不越狱的IPAD就要iTunes用美刀买软件,俺还是声援正版的。 这个点读版是放在PC中看的,不用非得IPAD才能看。 有同学想要教师和练习册用书,我先记在这里,回头慢慢来,大家莫急。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1-8-29 17:47 编辑 ]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29 17:05
标题: 此层解释为啥要用这套书
这几个月虽然潜水没上网,可也确实没有闲着。教会了儿子两个泳姿(蛙泳和仰泳)。因为儿子有些轻微咳喘,听说坚持游泳,增强体质,是很有效果的。所以提前培养兴趣,准备坚持到冬天。 从学习上也没有闲着,音乐方面得到音乐版的sofia和爱睿版主的指点,开始有计划的,坚持的听古典音乐了,当然俺也啃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对音乐家和演奏家不再陌生。不知多少个夜晚,正是伴着古尔德演奏的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挑灯学习。 闲时俺也偶尔会去其他的网站逛逛,比如上海本地的旺旺网,下载IPAD软件的威锋网。但儿教是比较另类的,儿教于我而言,是清静之地,不浮不躁,没有什么戾气。主要也是俺是愚钝之人,教育孩子的很多事情要仔细想很久才想的通。 数学方面得到数学版的僵硬、骆驼版主和妖精的指点,开始了数学的启蒙教育。当然俺也又啃了好几本书。。。 对于学习,我是不喜欢太早开始教育的。我还是始终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多展开一些欣赏性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比如喜欢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喜欢上语数外科学,学会欣赏语数外科学。这样表面看别的孩子这个时期都已经开始识字上补习班,而我们什么都不会,但这里其实存在这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开始的晚的孩子有可能进步更快,更有韧性.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儿子开学就大班了。因为生日小,晚上学,其实也是快六岁了。所以俺也很浮躁,于是就想着给儿子语数外科学齐头并进,同时开始正式的启蒙教育。 我做事情是比较喜欢做计划,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但计划可以只做框架,谋定大局,最多里面设置若干milestone来考察一些阶段成果。 最近儿子喜欢吟诵的一首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听着这首诗,我也想初步尝试一下,尽量不上课外补习班,课外的学习,靠自己努力,是不是也能学好呢? 仔细思量,才发现原来跟着学到的英语那一大堆的理论还真有问题。 假设一个孩子作业外的业余时间每天最多有4个钟头,一半的时间用于娱乐,那用来自己搞语数外的时间最多有两个钟头。 语数外这三门课,很容易知道权重也要按照语数外的顺序递减的。没有很好的语文理解能力,数学也搞不好。语文数学都搞不好,偏偏要学习洋文,肯定是要吃亏的。所以即使语数外均分,两个钟头除以3,每门学科也只有寥寥的四十分钟而已。作为琴童的家长,恐怕时间更是弥足珍贵。 看看我手里的英语资料,动画片,phonics,各种分级读物,资料真是要好几块硬盘才装得下。而且英语学习还分听说读写,都要去做吧。。。就算是读吧,还有不同的genre,有科普的,有奇幻的,有传记的,当然水平不济的还有分级读物,还有各种流行牛x的教材。。。。那么四十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如果都不放弃的话,恐怕即使是浅尝辄止,也学不过来.当时我想到了大粽子,人家每天看片,只要肯坚持,每天40分钟,应该能有所成就,否则人家怎么会著书立传呢?如果目标仅是如此的话,恐怕4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俺的目标显然不在于此.(此处略去若干字....) 我现在索性砍掉了动画片,phonics和各种分级读物,这下终于清净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砍掉不少东西了,手里资料就不是特别多了,40分钟也就大致知道该做什么了。。。硬盘空间也出来了.儿子最近正在欣赏莫扎特,贝多芬,尤其迷恋巴赫的平均律.4张CD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正好可以狂下载古典音乐 数学方面,僵硬大致说了课外学习数学应该达到的境界:那就是课外学的,可以做到和课内正在学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俺又联想到儿子最近一直在吟唱的一首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数学学习能象鱼儿一样逍遥自在,不受约束,该是多么理想啊.(此处继续省略若干字...) 大致说说go math吧,我儿子也只是刚刚开始学习,只是第一册而已.数学我比较反感一上来就以记忆为主,比如加减法练习速算,乘法上来先背99表什么的。我比较喜欢慢慢来,慢慢的扳手指也比机械记忆强。 相比之下go math有一些特点还是不错的: 1. 我儿子读的第一册,教材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这就避免了纯数字的加减法。 2. 非常强调数学方面用词的严谨性。比如这页就强调了一些单词比如add to, take apart等单词的用法。不要小看了这些,若干年的这样学习之后,用词就会非常准确了。 3.有声音。这样就不会只局限于看题,也可以听题。 不管怎么样,我也不会在数学上以这套教材为主线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加州语文,科学的一年级的教材中,都提到过测量温度,go math数学教材也很强调测量。而且都提到了有两种温度计,一种是测气温的,一种是测水温的。 儿子就在游泳池里发现了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弄白了怎么读数之后(我儿子好像连读出的数字越大,温度就越高,就越热都感到迷惑)。终于有点明白之后,他就立即把这个温度计给放到岸上了。这个举动其实是很让俺高兴的。因为他一定是想知道既然温度计有两种,测气温的和测水温的。那有啥区别呢。解惑的最好的方式不是问,而是自己去试。说实话,如果真问我,我也搞不清楚,为啥原版书一定要把温度计分成这两种。 这个例子就是说,我得观点还是要把精力放在生活实践中,鼓励探索,鼓励犯错。 所以这套go math权当作参考吧,下载这套教材的家长,也别太当真,毕竟孩子的业余时间有限,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计划。 最后说两句,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为人还是要正直虚心,淡泊平静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我们这些家长间讨论问题,也要知道哪些人可以作为朋友,哪些人可以作为老师啊
作者: 乐乐520    时间: 2011-8-29 17:14
多谢snazkf 也恭喜snazkf 上初中了
作者: luning20001    时间: 2011-8-29 17:14
祝贺snazkf大潜出水面,还升了初中。及其佩服这位爸爸对孩子的用心和自己所下的功夫。先跟帖凑个热闹,忙过之后再认真拜读。
作者: engine405    时间: 2011-8-29 17:16
谢谢!回家后仔细拜读,先做个记号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29 17:18
请对这套教材感兴趣的家长多捧捧场啊. 前几个月在少年宫碰到一个孩子,比我儿子大3个月,就是说当时还没有上学.这个孩子和我儿子玩了一会儿,就从包里拿出几张速算的卷子,我看有的卷子是加减法,这个孩子可以做的非常熟练.她说她已经不喜欢做加减法了,因为太简单.她现在喜欢做乘除法的卷子,我问了几个卷子上的乘除法,果然孩子都答对了.我儿子虽然一如既往的不服气,但是他连加减法都不熟练,甚至连什么是乘除法都不知道. 对于教育,其实我更加喜欢用一种培养孩子欣赏能力,培养孩子兴趣的方式. 比如英语阅读,我们最近也是刚刚开始正式独立阅读教育,使用的是加州treasures,和其他一些绘本.但是其实之前三年也没闲着,我给儿子讲了不少原版的绘本,儿子也看了少量的动画片.也就是从视觉上和听觉上,让孩子不排斥英语,到喜欢上英语.等到准备开始起步阅读了,在总量时间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阅读占用了一些时间,自然要砍掉其他的时间,我现在砍掉的就是动画片的时间.动画片作为吸引孩子眼球的作用,已经没啥帮助了.同时也缩减了听故事的时间,这样就确保了总量时间的基本不变.听了三年原版故事的孩子,开始阅读训练,会是什么样,我想大家也很容易猜的出来,因为有了真正的语感,当然是事半功倍了,而且朗读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英语.也不需要什么跟读了,也不用再使用什么罗塞塔软件去正音了.甚至连phonics都不用专门去学习了.几十本苏斯博士的故事的声音,断断续续听了三年,早就刻在了脑子里,专门再去学习phonics简直就是浪费珍贵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1-8-30 09:24 编辑 ]
作者: 辉豆豆    时间: 2011-8-29 17:21
先报到,回头学习交流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11-8-29 17:26
恭喜snaskf,你儿子至少已经练就了两门神功了!可喜可贺!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8-29 19:15
标题: 回复 #1 snazkf 的帖子
没看到图片呀,是不是我网络有问题
作者: dlli2002    时间: 2011-8-29 19:27
谢谢snazkf ,跟着一起学数学,这脚步得跟紧才行。
作者: luning20001    时间: 2011-8-29 19:50
把孩子的学习培养成自觉的习惯,引导出学习的热情,我以为那是家长的职责所在。那么这种培养和引导,我更喜欢“润物细无声”的。所以我很赞同楼主对孩子的的教育方式,只是我这个家长启蒙得太晚,只好大蜗牛牵着小蜗牛在后面慢慢地追赶。 前两日和儿子一起读报,看到一则新闻,说世界上最高的人身高二米七多。边上还放了一个他和普通人的对比图。儿子没啥反应,对他来说,他意识不到二米七是个啥概念。我指指家里的屋顶,告诉儿子“咱家装修的天花板的高度就是二米七哦”。“哇”小子的嘴立刻张大,两眼发亮,在客厅里转了两圈,提问“那他岂不是要弯着腰进门啊?”得到肯定得答复后,小子重新认真的读了一遍新闻,又发现了一句,说这个人8岁时身高就达到了一米九。于是打听爸爸的身高,感叹“天啊,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比我爸爸还要高啊”。睡觉的时候,向我打听了一下他自己的身高,然后躺在床上比量着床的宽和长,进行估测。这样的测量学习,我想一定会带给他巨大的快乐和兴趣。 [ 本帖最后由 luning20001 于 2011-8-29 19:52 编辑 ]
作者: zhengchang    时间: 2011-8-29 19:59
我也跟贴,不过我好像权限不够,看不到主贴哈。
作者: lsbt381    时间: 2011-8-29 21:07
我好像也看不到,权限不够
作者: vag    时间: 2011-8-29 21:15
标题: 回复 #1 snazkf 的帖子
来跟楼主学习一下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29 22:21
标题: 回复 #12 luning20001 的帖子
一直很羡慕luning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的习惯。这方面,相比这下,我是要差很多了。比如你很早以前就在给儿子讲猫头鹰王国的守护者,我现在还在给儿子讲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样的低幼故事。 我儿子现在出门,最喜欢带的就是个卷尺。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不过他对单位是没有多少概念的,甚至对长短大小也不是非常理解,但就是喜欢量来量去的。昨天在棒约翰吃饭,他就在量桌子的长度,让旁边的服务员阿姨,很感好奇。问他,你长大想做什么啊? 估计阿姨会以为他会回答一些比如设计师什么的吧。儿子想了想,我想做地铁司机。阿姨也搞不懂量桌子和地铁司机有啥必然联系。 加州的科学,和这个go math教材中都很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在不停的测量过程中,孩子既提高了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也增长了学习的兴趣。 记得上次回老家听说,这个最高的人,一次到辽宁抚顺还救了海洋馆的一只海豚。好像是海豚误食了什么东西,这哥们个子高,所以手臂也长,让他伸进海豚的肚子里救活了海豚 。你儿子估计又该对他的胳膊的长度产生了兴趣吧。 查了一下,应该是这则新闻: http://www.syd.com.cn/syjb/2006-12/14/content_23959241.htm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见这哥们和芙蓉姐姐的合影,估计看了之后,你儿子会对高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1-8-29 22:27 编辑 ]
作者: zdshan    时间: 2011-8-29 22:39
楼主动作真快,已经开始交流学习了! 我正在下载,先说说打算吧: 孩子2升3,目前在家中主要辅导加州数学,此举可二得:一为英语的提高,二是数学思维的培养。感觉效果还不错,但以往的数学教材好象没有发音版的(有个发音的数学资料,似乎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因而一直感到是个缺憾! 看到楼主的资料后,我准备全部下载,让孩子回过头来从一年级开始听一遍,既算作是一种复习,又能将以往吃不准的英语表述听一听。 同时我对教师版的go Math也感兴趣,主要是想自已看看,便于更好地辅导孩子! 目前先说这些,等有了其他心得后再传上来!
作者: javanaise    时间: 2011-8-29 23:07
刚下完GO MATH,正愁怎么用,家里没败IPAD呢。 数学怎么怎,我也很茫然呢,这贴开得好!密切关注。
作者: cicimum    时间: 2011-8-29 23:16
喜欢S大这种从容的心态,道法自然,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 prettypig    时间: 2011-8-30 00:43
关键要培养小孩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新事物的兴趣。
作者: codyexe    时间: 2011-8-30 01:13
很棒的一套学习数学的软件,教师用书和练习册也可以提供么? 准备好好利用这套教材,孩子马上小学了。谢谢,谢谢!
作者: rosetom    时间: 2011-8-30 05:30
紧 跟 楼 主 学 习。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30 08:48
标题: 回复 #18 javanaise 的帖子
Java大,把您数学正在操作的计划,和想法都讲一讲吧 曾几何时,我一直到处寻觅英文资料,总觉得硬盘有空间,应该多屯些资料. 后来追随了java大的一个帖子,下载了一堆的书,从此以后,再看见英语资料,就头疼,再也不觉得硬盘有空间了 所以,您的思路一定会是叹为观止的!
作者: azxdesign    时间: 2011-8-30 08:53
我也来跟楼主。 我丫头和你儿子有点像,有气喘。 我转了一圈后,本来想把我对她的辅导锁定在游泳和钢琴上面。但是看了楼主的帖子,又燃起我战斗的欲望。再次挑战一下数学,不过现在的孩子的时间真的是少啊,就个游泳和钢琴,放假都够忙的了。 Ipad曾经是我家主要的教学用品,岁数小用不好鼠标,只有这个比较省力。推荐一个教小朋友乐理的app music for little mozart,我们老师推荐的。我不是故意来歪楼的,只是没有什么可以共享给大家的。
作者: justfory    时间: 2011-8-30 09:27
留个印,儿子刚满三岁,还有三年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要好好抓紧了哈。楼主除了数学,音乐方面有啥好的教材吗?比如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方面的。刚才楼上的提到一个,不知道能否提供下载地址啊,多谢多谢。
作者: peng312    时间: 2011-8-30 09:53
hehe ,还得回复可见吗,我下载过一次了,为嘛今天在家看不到捏
作者: icecream131    时间: 2011-8-30 10:31
恩,,我很好奇Go Math 到底是什么,呵呵,可惜权限还不够呢,估计还得转悠两圈才看到。。
作者: luckyjlp    时间: 2011-8-30 10:48
我女儿现在是学习PHONICS,加州TREASURES还有这套GO MATH,一块上.
作者: TOMMYMA    时间: 2011-8-30 11:13
看上去真不错 楼主,这个软件在PC上好安装吗,我是电脑软件盲,太复杂的搞不好
作者: jyao005    时间: 2011-8-30 11:44
喜欢楼主的资料!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8-30 12:17
之前下了一套五隻跟數學有關的軟體, 兒子玩了幾個星期便玩完了. 早兩天見到這個貼子http://bbs.etjy.com/thread-233266-1-1.html, 想來這套也很不錯, 但到現在還找不出密碼......
作者: azxdesign    时间: 2011-8-30 15:15
下来看了K的,500多页,我家很合适。 但是,有个问题,是不是PC上看,只能点读,但是鼠标控制不到怎么做题。 我想问按照楼主的方法,买了那两个软件后,在ipad上面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触摸做题了?还是PC换个触摸屏的也可以做的?
作者: redarmy999    时间: 2011-8-30 20:56
看着不错,谢谢啦!!!!!!!!!!!!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8-30 22:15
标题: 回复 #32 azxdesign 的帖子
我儿子反正也快6岁了,我就跳过K没有用,直接开始用的一年级的。感觉这套软件并非为触摸而设计的。照理说,如果美国学校使用了这套教材,就会小朋友发一本书。然后给个帐号,可以在网上看到咱们用的这个点读版。但是除了有声音之外,好像和书比,也没啥其他的功能。如果单纯是声音的话,美国小朋友应该不稀罕发声吧。实在不知道美国小朋友会怎么使用这个点读版
作者: azxdesign    时间: 2011-8-30 22:20
我IT很白痴,我试了一下,好像普通PC并不能做答。 那楼主怎么用呢? 听楼主的意思是用IPAD也不能做里面的连线啊,选择之类的?那会不会是因为不是真正的帐号版所以就不能使用呢?还是中间有啥IT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作者: ZaoZao_Cao    时间: 2011-8-31 09:12
好像普通PC确实不能答题
作者: xly2004    时间: 2011-8-31 11:02
好奇:版版是咋用这套的呢?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8-31 18:03
在我而言,兒子有到補習中心學速算;記口訣之類的一些,但只當是遊戲,沒想過能派上什麼用場;當學的時候果真”計算”得很快,但學完之後過了一陣子,什麼也沒記憶似的。自己卻跟兒子打好基礎,解釋加法/減法是什麼?怎樣應用。 九九乘表有背誦過,在背誦的背後也有解釋2X2為什麼等於4。我想先從記口訣讓小朋友得到”成功”的快感,我們在背後卻在做基礎的鞏固,這樣雙管齊下的情況下,小朋友便可以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了。 [ 本帖最后由 dogcome 于 2011-9-1 09:21 编辑 ]
作者: javanaise    时间: 2011-8-31 22:59
标题: 回复 #23 snazkf 的帖子
数学是打算抓了,可是毫无头绪呢。孩子现在对数学兴趣不大呢。 目前做的就是让孩子经常数数,20以内加减法口算。做过《阶梯数学》,唉,孩子只爱做有贴纸的部分。 前一阵买了套《美国经典幼儿数学游戏》,色彩鲜艳,题型新颖,着重开发孩子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几何图形,觉得挺好,不过有的题偏难,我家儿子做不了。 唉,我有时候想,啥时候能开发个以变形金刚为主题的数学丛书呢?我儿子肯定能学入迷了。 哦,对了,我连僵尸卡都用上了,比大小。
作者: Irene2005    时间: 2011-9-1 12:35
跟着下载贴过来,正在下,不过我们还是喜欢能打印出来,对于只能在电脑上看,还是比较心疼眼睛的 等完全下载好后我先细细看看。 对于数学教育,我现在的想法是很后悔3岁的时候突然中断了人家的数学了,现在重头开始,却发觉不如那时候灵光了 ,还是小时候好啊,唉,再也买不回来喽—— 我们目前就是跟着加州的数学走,进行得特别慢,但是只要她拿起课本,我就不管,自己念题自己理解自己解题,遇到不懂的我才看一眼,算是比较省心,这样长期坚持的一个好处就是,数学方面的术语,不用再另外补了,关键是能够自己读懂题,这个很重要(额外插一句,今年听说一外的考试有数学的奥数,是英语出题,许多孩子在此败下阵来。。。) 对于快还是慢的问题,我最近一直在想,想通了,宁愿慢! 谢谢snazkf 的数学精品,从你那里我们得到不少宝贝
作者: happywzhcheng    时间: 2011-9-1 14:59
跟楼主学习了,刚听过的 go math.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 15:13
标题: 回复 #38 dogcome 的帖子
是的,其实单纯的记口诀,孩子也未必会感到厌烦. 但是速算类的东西,如果接触的过多的话,里面有个风险,就是孩子到底对数字有了很好的认识了吗,比如是否真的会数数? 我们大人现在如果是看到3+5的话,当然就不用思考,就知道是8.但是孩子也这样,机械记住了3+5等于几的话,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呢?我就非常担心这个.所以当翻到go math这套教材的时候,我发现老美的教材,正好是在解决我的这个疑惑.一年级的教材里,一直都在耐心的让孩子学会数数. 当然了,在中国,上学的孩子慢慢数数,还是要吃亏的.这是我在孩子上大班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的原因.这样明年上学的时候,我儿子自然会比较快了. 所以数学不得不超前一些,没有办法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 15:18
标题: 回复 #39 javanaise 的帖子
我也是在我儿子现在快六岁才决定正式开始数学的,小朋友小时候理解力差,早学不一定有效果. 之前我也就是用过逻辑狗,这套东西,设计的也是不错的,尽量避免直接的数字的加加减减.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 15:23
标题: 回复 #40 Irene2005 的帖子
你家的英语一直都比我儿子厉害的多,数学想来也是如此.甚至后悔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后悔三岁中断数学.我是快6岁了才开始思考是不是该开始数学启蒙了,真是天壤之别啊 go math点读的东西,听听也不错的.因为我们不上任何外教的补习班,自己在家学习英语的话,文学,科普都可以弄.但数学如果没有这些点读,还真会忽略的数学的声音的问题. 加州数学估计和go math也差不多.习惯用哪个都可以.go math尽管是新大纲编的教材.但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美国的大纲变不变好像也无所谓. 以后我们可以不单多交流英语的问题,比如大鳄鱼,也可以多交流数学
作者: Avatarfly    时间: 2011-9-1 16:44
我们没法辅导,最喜欢有声音的。 谢谢版。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9-1 17:12
原帖由 snazkf 于 2011-9-1 15:18 发表 我也是在我儿子现在快六岁才决定正式开始数学的,小朋友小时候理解力差,早学不一定有效果. 之前我也就是用过逻辑狗,这套东西,设计的也是不错的,尽量避免直接的数字的加加减减.
哈哈! 我家的邏輯狗仍然在玩, 原本的練習書不怎麼玩; 但自創了很多練習題了; 有英文文法; 日文文法; 數學代數等等了......
作者: 伶云儿    时间: 2011-9-1 17:12
标题: 关于教师用书
其实我和各位一样都不太重视教书用书,个人认为不就是那点东西吗,还那么夸张要教书用书。年初去朋友那里借一年级语文和数学,结果连同教师用书一并入手,朋友称没有教师用书,怎么教,昏! 本人英文盲,通常借助翻译软件才可以看懂这些英文的东西,今天翻译的了一小段,部分内容:2~4页:问题1 你是这么得到答案的?问题2 你是怎么确定第4页上企鹅脚的数量的? 问题3 为什么企鹅是1而狮子是2? 如果您只看教材会问这些问题吗?反正我不会,思考问题的同时也要学会问问题。 愚见和各位分享
作者: muzzy2009    时间: 2011-9-1 17:24
看来,教育的内容一旦确定,方法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了。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9-1 17:34
原帖由 snazkf 于 2011-9-1 15:13 发表 是的,其实单纯的记口诀,孩子也未必会感到厌烦. 但是速算类的东西,如果接触的过多的话,里面有个风险,就是孩子到底对数字有了很好的认识了吗,比如是否真的会数数? 我们大人现在如果是看到3+5的话,当然就不用思考 ...
先前我說過, 速算的用途只作增加小朋友的"成功感", 只供玩樂及加強學習興趣, 基本功還得要由我們家長去慢慢教導. 在數學"數數"的基礎上, 我採用了類似公文式的數字棋的概念; 不過是換了自家的已玩完;不能發光的螢光條子, 一面用手數; 一面用口唸條子數目, 開始的時候是由一至五; 幾天後, 再由一至十, 唸上了一星期後便將"10條條子"用繩子綑成一束(=10); 將已經預備好的幾束條子拿出來學十位加數:10; 20; 30; 40.... 兒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基本數數. 再來的是學習加數和減數了, 同是條子玩; 先數二條條子出來, 再將二條條分開數; 左邊一條; 右邊一條; 再將兩條加上, 口諗著: 1(條)加1(條)=2(條); 之後是1+2; 1+3及1+4; 學會5之後便是組合的變化了; 5=1+4; 或是3+2; 或是2+3; 或是4+1. 因兒子當時大約是三歲, 口裡唸的是九九乘數表的2乘和3乘; 我趁機還教了2x1=2和2x2=4兩個乘數的"數數"給小兒子. 這種反覆的基礎的訓練, 半年時間後已經學會百萬位數. 現在兒子常掛在咀邊的是Magic School Bus裡提及的光年是有多遠/長, 兒子唸得出的數字, 但我一聽到便頭痛了, 再說下去這裡便變成了"數學論壇"了, 還是有機會再談...... [ 本帖最后由 dogcome 于 2011-9-1 22:54 编辑 ]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 22:51
标题: 回复 #47 伶云儿 的帖子
因为有亲戚是重点小学的老师,所以主动把语数外的一年级教材借给我们了,我也就是随便翻了一下,没有打算讲给孩子。对于学校的教材我还是充满了敬畏之心的,尽量做到我教给孩子的东西,是和学校的东西有所差别的。这样孩子将来上学后,就不会觉得教材似曾相识。觉得都是新鲜的,也许会让孩子在学校保持更高的积极性。 对于课外教材的选择,其实我也是信手拈来的。其实数学的东西就是这么多,即使没有教材,家长也也完全可以自己来。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如果您的英语不是特别好。我倒是觉得没必要拘泥于这套go math, 毕竟数学教材的精髓在于数学。如果学习数学教材的时间里,有相当比例用在研究英语,有点不合适。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理解数学本身为好。 对于教师用书的问题,我是看的很淡的,反正也精力有限。目前我儿子在读加州treasures,也读加州的科学,还有这个go math.这些教材如果真的要跟着厚厚的教师用书精读起来,不就等于把美国的小学教育,搬到中国孩子身上了。这样的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我也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有限的时间尽量读好书。至于教师用书,尽量不用。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 23:06
标题: 回复 #49 dogcome 的帖子
您的方法正是我一直想用来实践的方法,可惜儿子现在快6岁了,好像还没有您儿子三岁时候会的多啊,请您展开谈吧,不必因为这里不是数学版块,就感到有所约束
作者: 畅畅和妈妈    时间: 2011-9-1 23:52
进来报道学习学习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9-2 12:06
标题: 回复 #46 dogcome 的帖子內;樓主及 Javan大的回應
我的邏輯狗只是取其格式(用掃瞄器掃一張卡), 將原本的內容清空, 再加上自己用手填上的問題(日文文法;英文文法等), 甚為簡陋, 跟早年其他同學的精美photoshop/ M.S. words template, 不能相題並論. 但卻更加貼近兒子學校的程度. [ 本帖最后由 dogcome 于 2011-9-2 14:18 编辑 ]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9-2 12:31
原帖由 snazkf 于 2011-9-1 23:06 发表 您的方法正是我一直想用来实践的方法,可惜儿子现在快6岁了,好像还没有您儿子三岁时候会的多啊,请您展开谈吧,不必因为这里不是数学版块,就感到有所约束
記得版主好像說過: “學習要生活化…..隨手拈來….版主的理念跟我很相近啊! 數數的基礎,我是著墨比較多的。還記得小朋友在大半歲到二歲多的時候, 每日需搭公車往親戚那裡托管, 當車經過隧道時,我便開始教導數附近擦過的車有多小輛? 因各車輛入隧道的車速比較快,每經過一輛車, 我口便諗著:一、二、三等等,現在想起倒有點像吸引眼球的閃卡原理
作者: dogcome    时间: 2011-9-2 14:54
其實從沒有過什麼有系統地教兒子, 只是參考有什麼好玩的數學便拿跟兒子玩一留. 早在上小一前一年, 開始教授植樹問題及簡單的代數問題, 在數學版那裡提及的時侯, 還遭其他的家長質疑是過度"趨谷"數學哩~! 最近一年兒子自學大九九乘數, 自問沒有什麼竅門可以教兒子, 只是買了兩本教大九九乘數的書給兒子自行閱讀, 自己參考了日本那邊教九九乘法做了一個表給兒子練習. 但兒子在沒有有效的方法強記下, 唸了一年也只是唸得出二; 三十個大九九乘數以矣. 但我們並沒有設什麼目的, 例如一星期要唸多小組數, 只是兒子喜歡的時候便背給我聽; 唸得到便讚他一下, 唸不出便給他個倒彩!
作者: cncapm    时间: 2011-9-2 22:15
版主啊?go math 这个flash很好,但是在pc上不能满屏,总要上下拖动。请问你的也是这样吗? 注:我的是xp环境, 23寸液晶,1920*1080分辨率。浏览器用的ie,360,谷歌chrome.都是在屏幕中间显示大约2/3的一块,两边都是空白,总要上下拖来拖去才能看全。
作者: scdoudou    时间: 2011-9-3 19:19
看到这个教材,一直下不了,今天孩子做数学小报,我让她写一个生活中的数学,举的例子孩子却不喜欢,要是早点能下到go math就好了. 另外,Ipad的ezpdf可以在阅读pdf时点击屏幕,在下发出现的菜单中选择link/sound link就可以出现声音的小喇叭了.
作者: inxyn    时间: 2011-9-3 22:11
很欣赏楼主的教育理念,想了解下go math!哎就是还不能看,级别不够呢 加油!
作者: meow02    时间: 2011-9-4 07:20
我心中有个问题就是数学应该用中文去学还是用英文去学,在我们中国教育环境下,我们用英文去学数学会不会事倍功半,意思就是做数学题的时候应该是用中文思维还是英语思维的问题,所以我一直不敢用英语去辅导小孩数学,不知楼主对这个问题有什麽高见? [ 本帖最后由 meow02 于 2011-9-4 07:33 编辑 ]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4 08:01
标题: 回复 #59 meow02 的帖子
其实儿教以前以前也有很多讨论数学的帖子,我也是刚刚才看到。比如这个: http://bbs.etjy.com/thread-148795-1-1.html QQyou前辈其实把数学的学习其实已经讨论的很完整了。看了这个帖子,突然感到,话都让前人说的差不多了,后人也真的没啥好说的了。不光QQyou的阐述,让我觉得后人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努力考究,有所作为。后面的跟帖也是叹为观止。 比如QS和天堑变通途两位前辈讨论的内容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09-3-29 10:29 我相信皮亚杰说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随年龄跳进的。而口头语言的学习(听和说)的敏感程度是随年龄递减的。 由于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要处理,所以我认为外语的口语学习应在母语已经扎下根时尽快开始。而这种学习由于以后会加入更多的交流内涵以及书面语学习,因此应该持之以恒,直至中学毕业。 数学学习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来推论,过早的让孩子处理逻辑推理难度过高的问题当然属于事倍功半。换个角度看,在孩子较小时你可能也无法发现他实际上年龄较大时会有的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口语方面是否较具天赋你几乎在孩子一岁时就可以发现。因此我认为相对于口语学习(包括母语和外语)来说数学学习的时间的确是可以较推后的。应该注意的是对孩子数学能力的状况及发展情况应随时了解,应随时注意安排一些超出他们现在思维习惯及水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接触——最终,对数学天赋一般的学生求其完成课业规定的任务即可(以后准备从事何种专业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在这里也有很大差别),少数数学天赋高的进入更专业的学习。 我觉得,母语口语学习的天赋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外语学习的天赋由于混入学习条件的因素因此较难判断,但可以说也是相当一部分具有的,而较高水平的数学学习的天赋是相对较少人具有的。再总结一句,我想也许,任何学习都是合理的,只要照顾到了孩子的基础以及学习内容安排的循序渐进——因为教育的任务并非为了培养更非为了塑造孩子,而是为了将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天堑变通途是这样答复QS的: 作者: 天堑变通途 时间: 2009-3-29 11:22 QUOTE: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3-29 10:29 发表 我相信皮亚杰说的,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随年龄跳进的。而口头语言的学习(听和说)的敏感程度是随年龄递减的。 由于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要处理,所以我认为外语的口语学习应在母语已经扎下根时尽快开始。而这种学习由于以后会加入更多的交流内涵以及书面语学习,因此应该持之以恒,直至中学毕业。 数学学习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来推论,过早的让孩子处理逻辑推理难度过高的问题当然属于事倍功半。换个角度看,在孩子较小时你可能也无法发现他实际上年龄较大时会有的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口语方面是否较具天赋你几乎在孩子一岁时就可以发现。因此我认为相对于口语学习(包括母语和外语)来说数学学习的时间的确是可以较推后的。应该注意的是对孩子数学能力的状况及发展情况应随时了解,应随时注意安排一些超出他们现在思维习惯及水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接触——最终,对数学天赋一般的学生求其完成课业规定的任务即可(以后准备从事何种专业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在这里也有很大差别),少数数学天赋高的进入更专业的学习。 我觉得,母语口语学习的天赋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外语学习的天赋由于混入学习条件的因素因此较难判断,但可以说也是相当一部分具有的,而较高水平的数学学习的天赋是相对较少人具有的。再总结一句,我想也许,任何学习都是合理的,只要照顾到了孩子的基础以及学习内容安排的循序渐进——因为教育的任务并非为了培养更非为了塑造孩子,而是为了将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朋友很喜欢读书, 思维也非常细致,俺很欣赏 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俺的看法是读过书后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才最牛X. 如果是说目前当下流行的奥数班那般训练(俺土话就是三年级内容考一年级,六年级内容考三年级),那样的奥数晚开展也罢,最后确实如"长用户"朋友所说,混到初中再说 至于外语学习俺相信早下手,但俺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兴趣就可以,按中国目前的大环境,这个训练投入大量时间划不来,它只是一个工具,往远看,孩子融入语言大环境后想不提高都难. 而数学正确的训练却是在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一个语言工具,谁下大力气,谁先谁后,应该大家没有异议吧
作者: luckyjlp    时间: 2011-9-4 08:51
我家女儿三年级了,现开始学GO MATH一年级教材,我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学习其中的数学术语,因为这些内容在其它书上是学不到的,中国的数学普遍比美国的内容较深,所以现在学起来还是很顺畅的,如果如某些同学那样提前学的话,我想难度就大多了.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4 16:10
标题: 回复 #60 snazkf 的帖子
我自己觉得QSQSQS和天堑变通途的观点都是对的。 所以如果学go math这套教材的话,的确因为外语的缘故而事倍功半的可能。 按照天堑变通途的观点,即使不是学原版的教材,就是学习英语本身,也有可能事倍功半。 我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儿子英语开始不算晚,但在头三年我也只是每天睡前讲一两个故事而已,有时也会看看动画。现在开始阅读了,动画什么的就赶紧停了。力求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能太多。 我认为在普通的家庭里,是很难做到孩子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做到和中文同样的理解能力,即使做到了,恐怕花费的时间也会非常多。 按照QSQS的观点,听和说的敏感程度是随着年龄递减的。按照这个说法,如果孩子将来留学,即使有环境,恐怕也只是英语说的比较流利,但未必好听。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是美国大学出来的精英,但是口语发音让人不敢恭维,但是他位高权重,别人当然不看小看,如果对于普通人,能说比较比较悦耳的英语来,也是会有些好处的。加之中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其实还是以成绩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样词汇,语法肯定是重点,这样孩子在留学前,受到的毒害已经很多了,恐怕即使留学,也要慢慢解毒才行。这样看来,英语作为二外,在早期培养比较好的语感,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大致对学习英语有下面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1. 不上课外补习班。补习班所能营造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是远远不及母语所能带来的环境的,至于价格,却非常贵,也就是说性价比不高,不值得浪费时间。 2. 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应该是控制在比较少的范围里。 3. 英语上尽量不参加比赛,比如星级考试,希望英语之类的竞技类项目。对于事半功倍项目尽量回避。即使是将来小升初的话,恐怕名校看的更多的也是理科的实力。 4. 英语早期的学习,要以培养孩子的语感为主,比如前三年我采用的就是只听,这就符合了QS所说的‘口头语言的学习(听和说)的敏感程度是随年龄递减的’。 单就go math数学教材而言,如果家长觉得看英语的东西,学数学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那不如试着翻译一下,毕竟数学题还是比较容易翻译的。如果觉得翻译也不是很好的选择的话,可以不考虑go math,自己找适合的书来看。 我也只是发现go math的一些设计比较符合我的一些对数学的理解,当然go math也不会搞的特别的仔细、 [ 本帖最后由 snazkf 于 2011-9-4 19:49 编辑 ]
作者: 秋日の花    时间: 2011-9-4 17:11
很好的教材,很想让女儿也学学,可惜现在时间太紧,学不了了,还是谢谢分享!
作者: tearose    时间: 2011-9-4 18:24
来学习一下,也下载了好多IPAD上给小朋友学习的软件
作者: tuzibb    时间: 2011-9-4 18:49
好资料,多学习,要用科学方法指导
作者: codyexe    时间: 2011-9-4 22:14
很棒的资料,珍品
作者: frostbird    时间: 2011-9-5 10:24
很有感触,跟楼主学习
作者: lhvivian    时间: 2011-9-5 14:41
刚刚跟楼主学习了,刚听过的 go math. 一定得好好关注一下,谢谢
作者: ZaoZao_Cao    时间: 2011-9-5 15:00
我现在也在用英文版的数学带孩子一起学习,一般我会读一遍英文,如果他没理解,我就用中文解释到他明白,然后再读一遍英文,再让他做题。 目的很简单,一来打一些数学基础,激起孩子的数学兴趣,二来熟悉Math Language。
作者: lindq    时间: 2011-9-8 08:45
我们小孩刚上一年级。昨天看了GOMATH一年级的前几页,基本能听看懂,能给出答案。 谢谢楼主提供的好东东!!! 我们没有IPAD,用电脑听读题。 我觉得有PDF和书的MP3音频可能是另一种有效又方便的方式。PDF打印成书,边看书边用MP3听读题。这样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感谢luluq做了G2的PDF。不知道音频能提取出来吗?
作者: okaygrace    时间: 2011-9-8 10:00
这个软件能装在ipad上吗?如果可以就太好了!
作者: polarisgod    时间: 2011-9-8 15:09
可惜看不到,权限不够啊!
作者: yuanyuan2011    时间: 2011-9-8 15:35
刚刚下载,非常好的教材,赞一个!!!
作者: winniege517    时间: 2011-9-8 20:15
非常好,下载了。谢谢分享。 版主能不能说是这个和加州数学的主要区别。我给孩子学英语数学主要是为了让他早熟悉很多数学中的名词,符号等术语。
作者: FnW    时间: 2011-9-9 14:30
谢谢 snazkf 的分享 有声点读版的用途,应该是帮助那些在阅读认字方面还不大成熟的孩子和家长的。 不是所有在美国的人都是英语高手,有不少其实也是文盲、字盲的。他们也有会听、说,但不能读、写的。 我大概看了看5年级的学生用书,打算让孩子看看其中一些,学习不同的“数学”法。 看到说可以用ipad来看这套教材,不过不打算这么做。这个方法不能在上面写,不适合我的计划。。。。。 我的计划是想趁着孩子对ipad还有兴趣,挑出准备和孩子看的部分,制作成pdf,放到ipad内,用 pdf-note 这个软件(带广告免费版),和孩子一块在上面涂涂写写。 pdf-note 的资料,供参考:http://itunes.apple.com/us/app/p ... er/id417200844?mt=8 [ 本帖最后由 FnW 于 2011-9-9 14:33 编辑 ]
作者: guihuaxiang    时间: 2011-9-9 16:25
我想在电脑里转成pdf,到现在也没好办法。
作者: 华妈    时间: 2011-9-9 16:36
谢谢楼主,下载了go math,我看了一下很喜欢,不过我现在还不打算给孩子用。 说说我的情况吧:我家儿子这学期上中班了,亲子英语(儿歌,阅读,动画片)刚开始半年(因为孩子有时没兴趣,所以也是断断续续的),我也只是希望上小学前不抵触英语就好了。他对数学还是比较喜欢的,比如喜欢数他的小零食有多少,计划一天吃多少;还有几天放假;喜欢看地图查出行线路;喜欢看钟表。因为没教他数数,现在至今能数到39。 为什么我现在不打算给孩子用go math? 1.英文的数学教材可能不能专注在数学,更多是专注在英文是什么意思上; 2.4岁左右的孩子,我更倾向于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孩子慢慢自己有了抽象的概念; 3.每天已经30min的动画片了,为眼睛考虑,不想再增加负担了 go math的k级中的概念 1.20内数字概念,20内加减概念 2.2维图形,3维形状,方位识别 3.测量,分类和排序 把这些概念融入到我们和孩子日常做的游戏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做引导,我觉得是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好的数学启蒙。
作者: qian9962    时间: 2011-9-10 20:20
这个教材没接触过,在哪有下载呢
作者: qian9962    时间: 2011-9-10 20:27
原来阅读权限要30以上啊,看来我要继续加油了
作者: 落叶飘飘    时间: 2011-9-11 17:03
亲!!!!密码是多少呢?/ 怎么解压不了???
作者: 落叶飘飘    时间: 2011-9-11 17:10
晕,原来还是儿教的老密码,是打错了?试了两次都没解压,第三次才行!
作者: lindq    时间: 2011-9-11 21:38
今天把一年级的数学通看了一遍,觉得内容还挺多的。和我家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书难度相当呢! 不知道别的年级对比是什么样? 一直听说国内3年级数学难度相当于国外6年级,难道是错觉?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2 09:52
标题: 回复 #77 华妈 的帖子
很同意你的见解,我也是在孩子马上六周岁,才想着是否相对更认真的展开一些数学方面的教育。 之前就是散养,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为主。 鸣鸣好像在三岁的时候就认识整点和半点,但是直到五岁半,才有兴趣认识了准确的时间。 go math的GRK,我们从来也没有看过。 以前光听说美国的学前是不怎么展开教育的。不知道为啥语文,数学这些教材都有K的部分。反倒是我们这里公办的幼儿园严禁提前学些知识类的内容,比如拼音,认字什么的。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2 10:08
标题: 回复 #82 lindq 的帖子
我借了一本我们这边一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只有63页,估计下学期的教材也不会很厚。 反观go math的教材,一年级的有500多页。 单从厚度上来看显然中国的教材就薄了好几倍。 可能是中国人更精于计算的缘故,如果想在薄了几倍的教材上获得同样的信息量,估计就需要言简意赅,或者应用题的量比较少,速算的题目更少。 我以前也经常听到美国的理科教育非常简单,国内成绩平平的孩子,到了美国,也能成为优等生的言论。听的久了,也就信以为真了。 不过等到孩子快到六周岁,准备给孩子开始教育的时候,找到了美国的go math教材,发现真相和传说相去甚远。 我们的数学教育里缺失的东西肯定很多,否则为什么现代的数学家名录里,中国的数学家就只有丘成桐等很少的几个人,而且即使是丘成桐也是香港人呢。估计这和孩子受到的正规教育有关。随着正规教育的展开,孩子获得一些知识和能力,同时也丧失了一些认知能力。 我觉得,教育行业应该是属于惯性的力量比较大的行业,也就是说相对保守的行业。老师的教学思路要想真正扭转过来,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还应该主要靠家长才行
作者: oliviaxw    时间: 2011-9-12 10:46
多少积分才能看到呢?谢谢啊!
作者: 大凯小凯    时间: 2011-9-12 13:49
标题: 回复 #84 snazkf 的帖子
娃娃班,权限不够。 儿子今年二升三,每天就数学作业花的时间最多,成绩还是语数英中最差的。我的理念也是不上补习班,只加了钢琴(没时间练)及周末的球类活动。如果能下载这套教程,我想试试不同的教学理念,也许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谢谢分享。
作者: snazkf    时间: 2011-9-12 21:28
标题: 回复 #86 大凯小凯 的帖子
男孩子做琴童的,数学成绩不佳的不多。估计你也只是谦虚而已。 我有个亲戚是名牌小学的数序老师,她们那些老师,挺认同三四年级是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所以你在数学上再试着增加一些,提高兴趣的东西,应该是对的。
作者: dxwssl    时间: 2011-9-12 21:41
标题: 怎么才能满30分啊
怎么才能满30分啊,看不到,超级郁闷
作者: inxyn    时间: 2011-9-12 22:10
哎......级别不够 看不到诶!!多想了解下...努力
作者: mtfl    时间: 2011-9-13 00:12
谢谢楼主,真热心呀,很高兴向你学习
作者: nus123    时间: 2011-9-13 13:52
Thank you for sharing. I would like my kids learn math through IPAD, play and learn is their interest!
作者: somered2004    时间: 2011-9-13 17:30
我们刚上1年级,加州G2学了快一半了。
作者: dxwssl    时间: 2011-9-14 21:48
为了造福大众,建议权限低一点。此外我看到每个年纪都有点读的,不知道现在可以下载几个年纪的
作者: tianfeiyu    时间: 2011-9-14 22:31
标题: 感觉楼主讲的很有道理
但总感觉自己做不到 看来还是不够努力啊
作者: scdoudou    时间: 2011-9-15 11:24
标题: 回复 #57 scdoudou 的帖子
非常感谢给我加了威望
作者: scdoudou    时间: 2011-9-15 11:26
不过是否不能下载了?
作者: 韫妈    时间: 2011-9-15 22:47
我有这套资料,但是是音频和PDF分离的,想看看这个点读版,谢谢
作者: glsy945    时间: 2011-9-17 18:07
权限不够呢!看不到啊!
作者: xiehaohao    时间: 2011-9-17 21:19
上来学习。刚出的教材 吗?
作者: wendy261310zmj    时间: 2011-9-18 20:02
这套书没有看到过!步知道是怎么样的一套书!跟楼主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