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儿童读经教育不能只背诵 [打印本页]

作者: xin2009    时间: 2011-8-11 20:16
标题: 儿童读经教育不能只背诵
为什么儿童读经教育不能只背诵? (转发)
 
 
    《弟子规》是扎根教育,而不是像一般大的文艺表演的场所,你看台上台下那个花布置得多么美,多么好看。那个就好像现在搞汉学,搞四书五经、十三经,搞那个。那就像花朵,是从花园里摘下来的,布置很漂亮,你看到非常欢喜,没根,节目完了之后当垃圾处理掉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你心里有没有体会?有没有领悟?枝叶花果确实那是四书五经、十三经,那是大乘经典,它从哪里生的?它从弟子规生的,弟子规是根。如果小朋友从小学弟子规,他就不会有忤逆的行为,他有孝亲尊师、他有感恩的心,他有爱心、他有礼貌,懂得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只教他背经错了。教学,孔夫子讲的,孔老夫子讲的四科,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政事,第四文学。德行在先,德行就是做人,德行就是知道人跟环境的关系,你要搞清楚。对人知道尊重,对环境知道尊重,对天地万物知道尊重,这是有德行的人。

    所以一般人讲传统文化,提倡读经的人很多,许多学者专家,中国、外国,对于提倡读经很积极,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道家的《老子》、《庄子》,佛法的大乘经论,都著重在这些地方。好看,用现在时髦的话,高等哲学,儒释道高等哲学,讲得天花乱坠,也写了不少论文,对于现在社会所发生的严重病态的现象有没有帮助?可以说没有帮助。我曾经听同学告诉我,有个专门提倡儿童读经的教授,他的儿子这些古籍念得很多,念得很熟,能够背诵十几部,在家里面不孝父母,不听话,母亲要管他,他反过来对母亲:你有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做到哪个字?让他父母听到哑口无言。以后经常发现什么?这些小孩四书五经、老庄念多了,真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在家里面瞧不起父母,在学校里面瞧不起老师,老师没有念过。这个小孩贡高我慢,目中无人。他是不是真念懂了?没有,他没有懂,他要是真懂他就是圣贤人了。为什么说他不懂?教他的人也没懂,为什么?教他的人要懂不是这个教法。
 

作者: Dr.Devil    时间: 2011-8-13 10:28
仅仅背会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没有背会的,也可能成为自己的。
作者: xin2009    时间: 2011-8-15 15:01
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培养孩子的道德根基。真的是“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1-8-17 09:42
所以,我觉得,读经,也是妈妈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孩子的同时,自我反省,然后与小朋友一起,再次成长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8-18 02:04
标题: 回复 #1 xin2009 的帖子
题目虽然同意,文章的写法可不同意。

拿别人家的孩子没教育好来证明某人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第一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或反向关系,第二也很不厚道。都是道听途说来的,用来做证据未免太好笑了。

而且,弟子规不算经典。
作者: oracle20071115    时间: 2011-8-18 07:58
经典是不应该只背诵   但是背诵时首先要做到的   在背诵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  才能领悟   
连背诵都做不到  很难真正的领悟
作者: 雨心2006    时间: 2011-8-18 12:29
标题: 回复 #5 paisley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青空    时间: 2011-11-15 19:23
我感觉文章只有达到极熟甚至成诵,才有可能在心底扎根,然后才能在“行”中被触动。我有这样的体会,陪着孩子读多了,读熟了,很多文字会经常在脑海里萦绕,会引起人的思考。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1-11-17 21:49
标题: 回复 #5 paisley 的帖子
赞同你的意见
作者: jinrun111    时间: 2011-11-18 11:39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1-8-18 02:04 发表
题目虽然同意,文章的写法可不同意。

拿别人家的孩子没教育好来证明某人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第一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或反向关系,第二也很不厚道。都是道听途说来的,用来做证据未免太好笑了。

而且,弟子 ...


这才是正确的认识!
赞!!!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11-18 14:58
仅仅题目同意

四书五经、十三经,那是大乘经典,它从哪里生的?它从弟子规生的,弟子规是根。——这不是乱扯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