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那有心的0.2分 [打印本页]

作者: pharmacist    时间: 2004-11-20 12:41
标题: 那有心的0.2分
见识美国老师“放羊”

余春玲


孩子5岁时,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

  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就知道一个劲地说‘Good,Good!’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说得多了,引起我的注意。一天,我进去一看,儿子一脸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神情。天啊,其他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说“八仙过海”一点不为过。“八仙”们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这哪里是在教绘画,简直就是在“放羊”嘛!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我发现,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

  我们可以来深究一下“像不像”的问题。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作”得如何。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很高的“copy”复制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

  如今儿子已升入高二,最近刚刚结束了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主要内容是对数方程。在英语中,log可以是数学中的对数,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答完试题,儿子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很善于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着一块木头,说“logsarefun!”(木头真有趣味!)数学考试本身他得了100分,老师又给试卷上的画“原木和河狸”加了0.2分,一共是100.2分。0.5分以下是不算分的,儿子并没有因为在试卷上画这幅图而多得了数学分。然而这个0.2分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数理逻辑、形象思维和自信心的充分肯定。有时我想,要是这事发生在中国,这孩子会受到何种礼遇呢?
作者: whylgq    时间: 2004-11-20 20:32
谢谢分享。
作者: 用心才会赢    时间: 2004-11-21 12:58
引用:<<!--quote1-->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很高的“copy”复制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


  前车老师就在论坛中多次指出过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深思。
作者: 前车之鉴    时间: 2004-11-21 14:16
转贴:杨振宁认为,美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顶尖人才,但据此下结论说美国的教育模式是最好的,这是基本的错误。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式,美国教育注重启发式,这两种教育方法孰优孰劣,不应抽象地、而应具体地回答,也就是说,要看在现有的情形下,哪个更好。他认为,在中国现有状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中国式教育更好,因为它可以使50%%—80%%的人中规中矩地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而在美国则比较放任,50%%-80%%的年轻人常常念得乱七八糟,难以成才;但为什么美国式教育显得很成功呢?在于它对非常聪明的人,给予极大的自由度,而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经过美国社会制度的鼓励,经过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转,给美国社会、给人类创造出很大财富。所以杨振宁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应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好处,把它坚持和发扬下去;同时又吸取美国教育的长处,在大学和研究院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规矩放松一些,不要限制得太死,以利于这些特别有才干的人在社会上尽早发挥才智。

我的看法:看来,我们家长的选择就是要自己的孩子做80%还是那20%。
我还有疑问,是80%多了好,还是20%多了好---
作者: 细雨霏霏    时间: 2004-11-24 11:42
我想,任何事物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教育也应如此,最好就是能够取长补短,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
作者: poyujia    时间: 2006-8-2 15:33
收藏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