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功利引诱下的【读经】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6 00:19
标题: 功利引诱下的【读经】
这个标题的意思很明白,说得更尖锐一点就是:
我所见过的读经家长(包括这个论坛里每天爬楼的你),几乎都是在功利心的驱动下,开始参与到【读经】队伍中来的。

你不要不服气,就连引你入门的那些【前辈们】,也是出于功利心才接触【读经】的,因为引导【前辈们】入门的那些【演讲或理论】,本身就含着大量的【功利诱惑】——而且还都是些很低级的功利诱惑——偏偏就有人信。更有趣的是,那些【被诱惑而信了】的人,90%都不承认或渐渐地不承认,自己读经是受了功利诱惑而使然。他们当初入门的时候,很可能连【功利诱惑】究竟为何尚且不知,他们顶多知道:【做人做事,功利心不能过重,功利心是不太好的】。

他们记住了【这句话】,他们根据【这句话】里的判断去判断——【功利心】是不好的,他们又记住了另外一些话,【读经】通向美好人性,通向【道德理性】。于是,他们羞于承认自己是出于【功利心】而读经的 ... ... 他们不知道,自己(即诚实)早已死于【教条主义】的枷锁。【经典】所承载的真实生命力,被他们教条主义的脑子窒死了。 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其实并不比一般老百姓更有荣耀,更值得尊敬。

光环之下,很多东西是【见不得光】的。

假如你置身事外,客观冷静地看一看,你多半会反感那些【受功利心驱使送孩子去读经】的家长,会同情那些【被功利蒙蔽了双眼的家长】的孩子。但是,你问过自己【你反感的到底是什么】吗? 记住,暂时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反感】,第一步首先要问【我所反感的是什么】。面对这类问题,有些人茫然失措,有些人赶紧翻书,有些人以【打坐入定】故作高深,有些人以【鸟人狂妄】为由回避 ... ...  也许,这类问题有些人早就思考过,他们深知,这种【思考】不仅仅是指肤浅的调用现有的知识去逻辑运思, 而是一种全新的探险。



谨以此文(虽然只是个开头),献给所有的反感于【功利心】的朋友——不要止步于你的反感,解放反感的途径,在于... ...(下次再聊)
作者: shopping66200    时间: 2011-6-6 04:18
版主提醒的是。我确实是带功利心的:希望通过读经,孩子的记忆力强些;希望通过读经,古人们的经验和总结让孩子少走弯路、或是跟头不白摔。

有时想想,这样做已经违背了"君子远其子"、"不愤不启"等诸多教训,但我又怎能做到明知是宝,但确不向人推荐?至少是向最亲近的人推荐起?

等着听版主的指点。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11-6-7 11:44
鸟君的贴子,我就是喜欢。

看此贴,我在想我为什么要教孩子读经,想来,没有功利心的可能性不太大吧?

想想我们的读经历程,大概从三岁多开始的,曾经我很感谢我们的论坛,觉得论坛教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过,现在我依然感谢。虽然曾经我们诱惑孩子,奖励一毛钱或奖励五毛钱东西等等,在这种诱惑下,我们也读了不少(其实也不多,特别跟那些读经宝宝们比起来,我们读得真不多)。

现在,我们还是坚持,但坚持越来越不那么容易了。孩子通过读经认了大量的字,现在基本上看什么书都没有问题,这时候,他更容易也更愿意看他喜欢看的故事书或科学类的书,让他读经的时候,跟我说,论语没意思。

这时候我矛盾了,我不知道该打压他看故事书的兴趣,还是该强制他继续读“没意思的经书”。矛盾还在继续中,希望借鸟君的贴子说出来,也希望鸟君和其他读经爸爸妈妈帮我解答。
作者: xvjianting    时间: 2011-6-7 12:17
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没有功利就不会存在。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6-7 12:57
不好意思的说,我最初开始读经,应该是没有功利心的。只是源于因生孩子而突然闲暇下来的时光,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然,我是在自己瞎读半年,小孩七个多月之后才离开农村老家,之后才知道有儿童读经教育这回事的
作者: linlin124    时间: 2011-6-7 13:18
希望孩子成圣成贤是功利心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也有。
作者: 端妈    时间: 2011-6-7 13:49
当然是“功利”才会入门
“功利”才会促使进步。
有好处的事情,人们才会去做呀。

至少我是的。

但“功利”地入门后,往后的修行就看各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行的深入,心态总是会变化的。
作者: oracle20071115    时间: 2011-6-7 14:28
呵呵  古人在读论语之初  也是
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锺粟;
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每天在认真读
时间到了  一切会变的
作者: bwwdxs    时间: 2011-6-7 15:19
原帖由 menghuan 于 2011-6-7 11:44 发表
鸟君的贴子,我就是喜欢。

看此贴,我在想我为什么要教孩子读经,想来,没有功利心的可能性不太大吧?

想想我们的读经历程,大概从三岁多开始的,曾经我很感谢我们的论坛,觉得论坛教给了我一个极好 ...


说出了我现在的行为,同样道出了我以后的担忧。想必也是90%读经家庭的现象。

剖解我自己对读经的“功利心”
1、想让宝宝读圣贤,沾点圣贤的水墨;
2、想借读经让宝宝早识字、提高记忆力
我是在论坛里结识读经的,很是感谢论坛。

现在就像menghuan 说的一样,利用宝宝喜欢看动画这一弱点来推动读经的前进,所以一看到鸟版的功利引诱下的【读经】马上进来看看有何利弊。可能鸟版所说的更深一层,希望看下文。
作者: cuty    时间: 2011-6-7 15:27
难道读经典以外的书,就没有功利心了么?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6-7 23:30
标题: 回复 #10 cuty 的帖子
您一定不会忘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对吧?

当然,如果您要把“功利”定义为“有用”,那么勉强说来,智慧也是有用的。按照这个定义,我们也就可以说,“苏格拉底的思考是出于功利的目的”。

不过这样无限扩大一个词的外延,终究没多少意思,对吧?还是让一个词守住它的本来面目比较好。


或者你的意思是,就算不读经典,读别的书也是功利的,所以还不如读点更有养分的经典,哪怕带着功利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因为杀人也是犯罪,偷东西也是犯罪,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不是那么可恶的偷窃吧?

问题是,你就不能不杀人,也不偷东西吗。

不过有人说出这句话,我还是觉得挺悲哀的。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6-7 23:38
原帖由 menghuan 于 2011-6-7 03:44 发表
这时候我矛盾了,我不知道该打压他看故事书的兴趣,还是该强制他继续读“没意思的经书”。矛盾还在继续中,希望借鸟君的贴子说出来,也希望鸟君和其他读经爸爸妈妈帮我解答。


握一下手。我家孩子显然也明显是接受图画书超过经典文本。其实我的功利心一直都在。

要不您试试引入历史故事和历史常识(比如称谓、服饰、饮食、古人日常生活习惯、官制、立法、宫室等等),配合着典籍中的语句,孩子接受的程度就会高一些。

不过这得靠家长事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可能是挺不容易的。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11-6-8 13:01
原帖由 menghuan 于 2011-6-7 11:44 发表
鸟君的贴子,我就是喜欢。

看此贴,我在想我为什么要教孩子读经,想来,没有功利心的可能性不太大吧?

想想我们的读经历程,大概从三岁多开始的,曾经我很感谢我们的论坛,觉得论坛教给了我一个极好 ...


我想起《朗读手册》里面的一个故事(大意):

一个黑人单亲妈妈,带了两个儿子。黑人社区一般都是以不读书为荣,儿子们就跟黑人孩子整天混在一起。虽然这个妈妈不认识字,但是她很希望他的儿子可以好好读书。所以就强制规定两个儿子去图书馆借书,读完之后写读后感,妈妈要检查。儿子们写完读后感,妈妈装模作样的检查一番。后来两个儿子,一个成为著名的医生,一个成为工程师。

当然,事情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但是,强制儿子读书,写读后感可以说是这个案例中,儿子们摆脱底层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故事,一百个人可以看出一百个道理,一百个感触。

另外,如果一个小孩子很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作为父母的会不会一直让小孩子吃肉,而不或强制或诱惑小朋友吃一点蔬菜?我们家小朋友小时候很挑食,只吃少量几样东西。后来,我们吃饭的时候,规定大人吃的东西,每样小朋友都要尝一下。喜欢吃的多吃一点,不喜欢吃的就少吃一点。经过2年,现在小朋友基本上每样东西都会吃,只是量的多少而已。有时候,看见没有吃过的,大人没有给他夹,他会主动说“怎么不给我尝一下?”

读书也是一样,经典和看绘本、科普、小说不是非此即彼的。
作者: davidzsguo    时间: 2011-6-8 14:54
一个故事,一百个人可以看出一百个道理,一百个感触。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 ysxk    时间: 2011-6-8 20:24
我的观点是先学会做人,然后再会做事。
作者: kernels    时间: 2011-6-8 22:39
原帖由 ysxk 于 2011-6-8 20:24 发表
我的观点是先学会做人,然后再会做事。

可是如何在这个社会中保持自己做人的操守呢?
作者: 端妈    时间: 2011-6-8 23:16
很赞同paisley的说法,
读啥书都是读,为啥要把“读经”单独分出来,非要给争论个什么呢?
功利也罢,不功利也罢,都是“书”,有啥好讨论读不读的。
喜欢的人就多读,不喜欢的人不读好了。
不光是经书,其他的书不都一个理儿吗?
有啥好想的?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1-6-9 11:35
这个没有先后吧!从做事中学做人,做人必须去做事。
《弟子规》说得好,“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学文”和“力行”是一不是二。
原帖由 ysxk 于 2011-6-8 20:24 发表
我的观点是先学会做人,然后再会做事。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1-6-9 1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9 17:10
标题: 从反感中解放
以前,以前的以前,或者说很久以来,我最反感的是愚蠢与自甘堕落,
并且从不掩饰这种反感。

现在也一样,我还是反感愚蠢和自甘堕落,
也从不掩饰这种反感。

但是,从以前到现在,这中间有沧海桑田之变,
有很大的不同。。。


忙过这两天,我会接着主帖写下去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06:33
标题: 生活,离不开八卦
一、正派和反派


一直以来,读经版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波澜不惊一团和气的景象。
有很多人喜欢这个样子,他们认为,姐妹们和和气气凑一堆,你表个演,我唠个嗑,互相捧捧场,多好啊。
也有【反对派】不喜欢这样。他们认为,连俗套都俗成了千篇一律,这心灵得多贫乏,这脑子得多无聊啊。

后来,反派们扛着一颗颗不安分的脑袋,展翅高飞去了。
读经版没有了反对分子,不知不觉之间竟演变成【同志社交网站】。

只要舍得花时间,你就能在这里结识一群热爱写作的拖儿带女的才女型贤母。




二、鸟版的八卦


我是这里的【反派元凶】,我什么时候离开这里?

据可靠八卦消息:鸟人这版主的职位,其实是阴谋篡位得到的。他的目的就是要率众造反,报复读经。
你问他为什么仇恨读经?你菜鸟啊,连这都不知道。因为他要为私仇泄愤啊,事情的经过,是如此这般,这么这么这么回事... ...
啊?原来这样啊,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 ...  

我可能忘了这八卦是听谁说的,不过,听后是真给逗乐了——难怪人们喜欢八卦,它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

话又说回来,读经版从创始之初,一步一步,演变成今天的同志社交网站,我一直都在场
不要忘了,这块天地,毕竟是我当年亲手开辟出来的。

我在儿教开辟这个栏目,不是为了【宣传读经】,也不是为了【友情社交】。而是为了为父母提供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园地。




三、昔日的战国


在读经版成立之前,儿教论坛的气氛,从来不是【波澜不惊一团和气】这样子的。

那时,论坛气氛活跃,各类观点经常会碰撞出火花——【鼠目寸光】就是那会儿成立的一个泄洪闸,人们在鼠版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鼠版自然也就成为【战火最频繁】的观念交锋之前线。

当时,儿教也有几个人在宣扬读经,名字就不提了,因为他们在不断升级的战争中,最终,都被反对派湮没了。
鼠版俨然是【读经者的屠场】,反对派牛人云集,他们既有不错的素质基础,也不乏传统文化的底子
关键是,他们敢于思考,不服权威。

来到鼠版时,我不仅是【读经】的践履者,还是【大量读经】的忠实践履者,又是【王理论】的忠实捍卫者。
可想而知,激烈的论战就这么开始了 ... ...

当年,鸟人与对手争辩的笔法,远比现在更直接,也更伤人(僵硬听了,应该会笑的)。
回想起来,我唯一不后悔的,就是:
我绝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观念】而与人论战,我主要是为了校验自己的【思考能力】。


【校验】就一定有自疑自省的成分,这当然也就为【内在的固执】留下了融化的缺口。
我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还含有最有价值的【诚意】,只知道一定要辨明【是非-真假-对错】。

反观自己所参与的任何辩论,哪怕发言再尖锐,也绝无【阴暗】与【粗鄙】的内容
翻开旧帖,我这个读经的铁杆支持者,与那些反对派们的所有论战,没有一次会升级到放纵意气的场面。
显然,论辩双方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不是为了争面子,争胜负

在那些反对读经的人们(现在很多都成为了朋友)看来,鸟人从来都是一个不太狂热的【读经推广者】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他们好像从未看到过鸟人【反对读经】



四、开辟独立的读经版

为了鞭策自己勤学不怠,我在很多佛学-国学-哲学论坛,专与高手论辩交流
通过大量激烈的辩论,我发现,大多数【反对读经派】其实应该被称为【反对迷信派】,而
许多与我发生过激烈争辩的敌人,也认识到【读经派】原来并不尽是些【狂热分子】

论辩双方都为诚意和理智所感动,这使得我们彼此,都能谅解对方的缺陷
我和反对读经的敌人们,在不断的激辩中,砥砺理性,刷新见解。。。

我们都有了成长——消化自身的愚昧与无知,此谓【成长】。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敌我双方,都曾被内心深处涌动的【理性的敬意】所感动——这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力量,每个人都能感受
很多反对读经的敌人后来都开始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经典了,但是,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劝说】要他们【读经】

不读经不会死人的,没脑子却一定等于死人
有脑子的人,迟早总会明白:该不该读经,什么时候读经,怎么读经。
有脑子的人,最讨厌的,就是听那些没脑子的人自以为是地胡说八道。


我没有劝人读经,我只是坚持反对【胡乱批评读经】——我反对的是非理性
那些【反对迷信派】的敌人,也是反对非理性的,我们成为朋友是必然的

论辩肯定会得罪人,但是,我真不在意是否得罪人,因为我知道,别人无法得罪我——除非我像个娘们似的闹情绪

可能是因为我太傻,二愣子似的永不退缩,渐渐的,儿教反对读经的声音越来越少,读经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这个时候,可以独立开一个板块了
我就倡议,大家赞成,管理方不反对——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读经版。
好像有人邀请我当版主来着,但我境界低,一没工资,二浪费学习时间,就推辞了

可是,我还是要强调一句,当初舌战八方开辟出这个版块,我的初衷,可不是用来做【同志社交网站】的



----------八卦未完,续集就来----------------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6-10 08:54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09:11
标题: 生活,离不开八卦——续集
五、从铁杆读经派,到铁杆反对派——叛徒是怎样炼成的


被评为【叛徒】也可以是一种荣幸——至少我觉得荣幸。某位孟女士,最近不也被评上了【教授】职称吗?那也算一种【荣称】。每个人都有荣誉感,但每个人的荣誉感来源却不尽相同。我承认自己是个叛徒,因为我的确【知道】自己【背叛】了什么。我【背叛】的是【自己内在的愚昧与偏见】。不断发现自己的病痛,就越发反感世间的愚昧与自甘堕落。 岁月流逝,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内在的黑暗如附骨之魅破之无可穷尽,这一辈子也就是个【当叛徒】的命了。。。

我很荣幸地认了这个命。某些人很荣幸地冠以【教授】之称,我们都一样,开心就好。
鸟版现在还只会让自己开心一点,没办法照顾到别人是否开心。有人抱怨说,看见鸟版发言就反感
鸟版感到很抱歉:我笨,哪怕再修十辈子,这博人一笑的本事却总不如一剂 High药来得 有效果


----------------八卦未完------------------------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6-10 11:21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6-10 09:35
呵呵,传世经典《X语》中有个打酱油的也叫“小鸟”。这个“小鸟”仅仅出场几次,每次都对“子”嘀嘀咕咕地说小话。就是这么个反对派照样被“子”的弟子写入《X语》。可见古人有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14:00
标题: 读经版的波澜,怎么就不惊了?
六、读经版的波澜,怎么就不惊了?

读经版创建之初,乔迁新居的大伙儿还是很热情的,纷纷出谋划策,看起来还挺热闹。这种表面的繁荣,并没能维持多久。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就变得【波澜不惊】了呢?说老实话,我不知道,因为我很快就厌倦了【一言堂】的无聊氛围, 极少再光顾自己一手开辟的这个【父母学习进修的园地】了。我甚至都忘了它的存在,谈何波澜?每一个离去的朋友,在他们离去的那一刻,读经版在他们的世界,就不再有什么波澜。他们扛着不安分的脑袋,离开读经版的每一刻,就是读经版分期步入坟墓的每一刻(鸟嘴就是吐不出象牙)。


不安分的人走了,又有什么可惜呢?剩下的姐妹们并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在她们看来,【太聪明和学识太多】反而是一种障碍,还是老实一点好。 是啊,我也觉得老实一点好。我并不反感【一言堂】,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一言堂】——比如,上街你得遵守交通规则,这不是【一言堂】吗?比如,人有人的活法,猪有猪的活法,我们能要求猪活成个人样吗?我们能养猪似的养孩子吗? 绝对不能。 世间万物,各行其道,这不就是【一言堂】吗?  我们的内心世界,何尝又不是【一言堂】? 一个良心,一个理智,不都是【一言堂】吗——我们做人做事,能违背良心违背理智吗?谁违背了,谁就会造孽! ——造孽的例子,我们看见得还少吗? 。。。


我不反感【一言堂】,我反感的是【一言堂前瞎三话四的那些傀儡】——傀儡是不会说真话的,因为他从未【活着】。他看起来很老实,忠实地按照主人的命令行事。可是,假如主人的命令是【像个人一样活着】,那么,傀儡是绝对做不到的。 他并不是主人造出来的一个【物体】,主人也从未要他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傀儡】,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傀儡究竟是老实,还是不老实? 他连主人的命令都从不曾费心去求解,哪里谈得上老实呢? 我像个死人一样行走了多年,我从自己的内心,清清楚楚看到了傀儡的盲目。我非常了解傀儡的生活,他就是我内心的愚昧和无知。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14:18
如何从反感中解脱?彻底承认即彻底解脱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15:07
原帖由 <i>端妈</i> 于 2011/6/7 13:49 发表

当然是“功利”才会入门
“功利”才会促使进步。
有好处的事情,人们才会去做呀。

至少我是的。

但“功利”地入门后,往后的修行就看各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行的深入,心态总是会变化的。




端妈,你说的这个【修行】是怎么个修法,你怎么做的?或者,随便谈谈心得也好
我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你的话从【程序】上看很有道理,这令我很想在更深层次问学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11-6-10 15:55
百人百样,又如何?绕了半天等于没说


百人百样是说我可以同意别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6-10 18:29
标题: 回复 #27 xylonhong 的帖子
有没有了解过,自己在多大的程度上能保持这种【对差异的尊重】? 假如,你和一个特别讨厌的人(比如我),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就算是压力测试吧),你有过这类【实战】经历吗? 不必告诉我结果,我的意思只是——人们要留意从【观点】到【实现】之间的巨大跨度。

敏感很重要
作者: ysxk    时间: 2011-6-10 21:09
如果说慈禧老太是闭门自守的话,jiangXX和liX就是急病乱投医什么都引进来,到现在看来中国的教育至少后退了十多年,人人都向功利看齐官本位有钱什么都好说,现在的小孩子们都学会了攀比和利势失去了从小做人的道理和儒学的品质,85后的90后的没有经历过战争时期和文革动乱也谈不上对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只是有个基础理论而已,海归是尖子生也只是在海外过的可以而已,但忘不了自己的根在哪里可却无处求知解渴,做人还得问自己做着如何?正如钱学森学者所说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人才呢?是我们不如外国人,还是外国的月圆呢?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1-6-11 22:52 编辑 ]
作者: ysxk    时间: 2011-6-10 21:18
作者: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出自《全唐诗》
  释义
  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却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赏析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充实的。

幽兰操
  兰之猗猗①,扬扬②其香。
  众香拱之③,幽幽其芳。④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⑤,渭水泱泱⑥。
  采而佩之,奕奕⑦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注释
  ①猗猗:长且美好的样子,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
  ②扬扬:高举,往上升腾。
  ③拱之:孔子有“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之语,拱是环绕之义。
  ④此处比喻兰香为众香之王,所有的花香都拱而奉之。
  ⑤文王梦熊: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姜尚。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源自典故“飞熊入梦”,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急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来辅佐,他苦苦寻找。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生有双翅的异兽飞进自己的怀中。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预示即可找到这个人,于是带领人马到渭水边找到直钩钓鱼的姜尚(也就是姜子牙),恰巧姜尚自号飞熊,当即延入朝中,此姜尚有伊尹之能,辅弼文武两代周王,兴王师而诛不道,解倒悬而抚黎元,堪称周兴之第一功臣。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理想典范。但是此句嵌入词中甚是突兀。
  ⑥泱泱:宏大,水深而广的样子。
  ⑦奕奕:光明,若日月之丽天也。
  释义
  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
  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译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东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虽然像香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过我也在积极地寻找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机会。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渭水之畔访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兴周之业,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说,故名太公望),从而奠定周朝800年基业,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张要积极寻求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机会的,他曾对子贡说:“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说。在他看来,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钩而钓,愿者上钩”,就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兰花虽隐幽谷中,但其香扬扬奕奕,也是一种积极地寻求。孔子主张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无私心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才华“奕奕清芳”。
  下阕,中心是兰历苦寒而成其香。
  译文:雪霜铺天盖地,树冠上厚厚的一层,虽是冬天,但看起来万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样。严寒中,兰的花蕾,静静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积累。兰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们能明白这是君子应该遵守的道理和法则,那么,那么后世子孙必定昌盛。
  分析:冰雪覆盖,万物萧条,不过雪霜覆盖下的树木,以兰的精神来看,却是一种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视觉上是萧条的,但在教育上,却是历练自我的机会。在兰看来,苦难对于积极面对的人将是崛起的根基。另,兰生活的地区,冬天一般气温0℃左右,虽“雪霜茂茂”但是,植物是不落叶的,白雪覆盖在植物的叶片和大地上。
  备注
  本词以孔子“兰为王者香”的思想为中心拟就,是孔子人生写照的缩影,同时也是孔子教育哲学人生哲学的凝结。兰,承载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托和对后世子孙的殷切希望与情感,是中国文化巨大的人文载体。但是本词和孔子以及韩愈的精神并不一致。孔子的词抒发了老怀悲壮不得志的感慨,韩愈的词有明显的淡泊自守的意味,然而本词欲仿古而不得,空得其形未得其髓,贸然入世,从“君子之伤”到“子孙永昌”,立意立判高下。

如有不对之处,只是个人见解哈。。。

[ 本帖最后由 ysxk 于 2011-6-10 21:22 编辑 ]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1-6-10 21:42
感谢鸟版!很感动。
    谢谢您不遗余力地为读经版注入些新鲜的血液。
    当初我也是看着说读经可以识字,自己一直是持有通过阅读识字的观念,对认字比较懈怠,看得读经既可以给孩子播种一颗经典的种子,又可以识字,多好的事情啊。真正行动还是看到王教授的视频。除了接受王教授的读经观念,很感受到他的真诚。而今年还是去年底看到世界上人是可以飞翔的孟的演讲,不知道是我的心停止了感动还是我的清醒,那个视频我能感受的两个字是:狂热。似乎这世界上除了读经就别无其他的地步。
    现在我和孩子从抱着功利之心敲开的读经之门,之后又经历了一阵狂热阶段,到现在我每天为孩子读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再有到孩子多大之前读完论语多少遍的想法,说实在的,我放松了很多,孩子也轻松些。孩子读经的时候,眼神不在是空洞茫然的,和平时一样那么有灵气。
作者: cuty    时间: 2011-6-12 00:23
标题: 回复 #12 paisley 的帖子
读经典怎么可以和犯罪连在一起说呢?
经典与非经典都是书,读经典的初衷是想走捷径,至于走不走得成,得看各人的造化。
作者: kernels    时间: 2011-6-12 16:34
标题: 回复 #16 kernels 的帖子
我不知道,我觉得我自己像个傻子一样无所适从。
怎么做合适呢,继续听鸟儿高见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11-6-15 11:22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6-10 18:29 发表
有没有了解过,自己在多大的程度上能保持这种【对差异的尊重】? 假如,你和一个特别讨厌的人(比如我),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就算是压力测试吧),你有过这类【实战】经历吗? 不必告诉我结果,我的意思只是 ...



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讨厌的人呢?

我的工作决定我经常和观点不同打交道,心里头大骂,可还需要笑嘻嘻的和他说话,猛点头猛微笑。后来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观点对于他自己和他的立场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在工作中,要辨别谁的观点重要,谁的观点可以保留。

而在论坛上,更没有必要非要如何不可。
作者: dovehead    时间: 2011-6-17 10:48
关键是看孩子的态度,如果孩子积极主动,就应该坚持下去。如果孩子明显抵触,就应该放弃。
作者: 杨阳ILU    时间: 2011-7-15 13:54
哎,太高深了话我还看不懂 ,笨妈一个。
我们是去年暑假背了三字经弟子规,并听了这些解说,如三字经全文通译,小裴老师播讲弟子规等内容后自己要求读论语的,但我一直觉得太小,没让读。今年年初他又说要读,这时我又看了“成长之屋---早教专家”的内容,感觉可以读了,最主要可以通过读论语认些字,能进入自主阅读就可以了。
但不懂怎么读,每天读个10分钟到半小时吧,也是节选的,直到3月份到了儿童教育论坛之后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读论语,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叫“读经 ”,哈哈

作者: 艺如雨薇    时间: 2011-7-16 17:29
鸟儿先生,我和孩子走上读经路真的要感谢您的夫人果行育德老师,她的那篇关于豆豆读经的帖子让我认识到了读经的重要性,    其实,我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看了王教授的光盘,当时只是心潮澎湃了一会没当回事就过去了,     直到孩子7岁时,看到果行老师的帖子,我才意识到该认真读了,      所以,1999年初我和孩子真正踏上了读经路,坚持到现在,越读越喜欢,     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读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当然,我们连续读的时间大多只是一个小时左右),老实大量的读能体会到读经的快乐,当初读经时有功利心在里面,可是现在,孩子已经读出些乐趣,我很高兴,再次感谢果行老师!!
    您的思辨能力非常强大,非常佩服您,祝您和夫人及女儿永远幸福!
作者: 艺如雨薇    时间: 2011-7-16 17:34
2009年初,不好意思,写错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7-20 22:15
标题: 回复 #37 艺如雨薇 的帖子
儿童通过长时间的诵经,是可以很宁和快乐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如果孩子能自愿在家里这么快快乐乐地读,那自自然然随他去读就很好,不要太跟他强调什么伟大意义和人生道理,这在他内心可能会种下【妄想】或者【厌烦】的种子。拔苗助长的后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每天的累计时间一定要适度(适孩子的度),所以一方面你要留意观察,尽量客观地观察,不干预地观察,最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一方面自己加强学习,推荐你适当阅读一些存在主义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书籍,心智哲学和语言哲学方面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些学问与中国儒释道文化是可以相通的,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
作者: WINGOO    时间: 2011-7-22 00:05
一直觉得蹊跷,也搞不清这鸟到底是那个鸟
是那个家里有个女孩读经的嘛
为啥一直反对读经

今天深度搜索了一下,全明白了

这世界真奇妙!哈哈哈
作者: wynnzhang    时间: 2011-7-22 10:36
明白啥了,说出来了,不要光一个人明白,大家糊涂呀!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22 10:49
标题: 回复 #40 WINGOO 的帖子
你全明白了什么?  真的明白了吗?

鸟版从来没反对过读经,这个根本问题你就总结错了。他反对的是大量读经。

如果深度搜索之后,你还只是得出这样以己度人而自以为是的结论,我只能说:你入儿教读经论坛,这是你最大的入宝山而空手归。
作者: WINGOO    时间: 2011-7-22 17:49
标题: 回复 #42 paisley 的帖子
多谢您的善意,遗憾您错解了。

我一直认为儿教很无敌,怎么可能空手而归?

来的早,比我们知道的多,
我们来的晚,未必知道的就要少
作者: WINGOO    时间: 2011-7-22 17:51
标题: 回复 #41 wynnzhang 的帖子
嘿嘿,有兴趣啊?
给您2个线索,搜一下啊培雯(果行),如是(鸟版);

故事多多。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7-22 18:29
果行本人在此,我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怎样?

楼上朋友知道的没错,培雯就是果行,如是就是鸟儿,我们的女儿之前在赵升君老师私塾里读经,一年半接回家。还有众所周知,我们反对大量读经,呼吁提升读经老师的素质。这些我们从未避讳(包括两个不同网名),或许提醒我们以后同用一个网名,然后下注我是某人妻子(或丈夫)?这样减少人家疑惑?当然,2010年前稍微泡坛久点的都知道这些的,后来少来这里,没有对一个个新人去解释,要不要针对这个跟各位说声抱歉?

但不知楼上朋友说的故事多多是指哪些?难道我们故意隐瞒不说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您知道,一定麻烦指出来,也好帮助我们改过不是?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7-22 18:39
补充一句,我们反对大量读经是针对观念,而不是某个具体个人,请大家不要瞎猜疑,搬进一些不必要的私人因素,包括赵升君老师本人,我至今非常敬重他。读经的应该都是些注重自身素质提升的家长,希望不要做一些低级猜想,以免污了自己的眼睛。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7-22 20:10




我怀疑你们对WINGOO的发言是不是有点误解。四十楼的发言,分两段来看就明白了。
另外,我近段时间在全球网两次提到,读经实践中的某些荒谬观念,在儿教论坛早已讨论过,
一是关于英文读经,二是关于活佛制度。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7-22 20:12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23 01:53
标题: 回复 #4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应该是没有太大解错的,wingoo家虽然没有做到大量读经,但是她对真正实施大量读经的家庭是相当艳羡的。所以心里多少不喜欢反对大量读经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有时候能安慰她。

我觉得可气的是她的油滑心态。上论坛或者为了获取资源,寻求育儿方法,或者为了提升智慧,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在无聊之余打探一点八卦,满足猎奇心理。所谓“深度搜索”“世界奇妙”,不外是这种八卦搜寻。她所谓“早来知道的多,晚来知道的也不少”,潜意识里说的就是八卦和人事纠缠的“故事多多”,哪里是求道的态度?若指的是真求知,何谓早晚?

如果当初真从果行与鸟儿的主帖、回帖中得到过养分,真心向道,何来今天对当时纷争的花絮有这么大的兴趣?就如世人无心了解朱熹对中国哲学有过什么真正的贡献,却对所谓丑闻有莫名的兴趣。仿佛了掌握了这些历史八卦,就已经懂得了朱熹的价值,更不必说去查究这种传闻的真假。这种“世人”,到处都是,本坛也多得很。

一边在家里强令孩子反复读着“君子如何”,“小人如何”的文句,一边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于“奇妙的”八卦,这种反差,让人叹息。
作者: WINGOO    时间: 2011-7-23 17:21
楼上,真可惜您还是我尊重的前辈。

我对丑闻没什么兴趣!
看来我的搜索激活了您敏感的神经?

来的晚,并不知道果行和鸟儿之前的种种。
知道一些他们的故事,就是丑闻嘛?

开始好奇鸟儿完全是因为想给孩子读荷马,
无意当中知道鸟儿家的孩子读,
遗憾无法学到更多。

询问之后,竟然还是自己读给孩子听;不免佩服。
深度之后,知道如是是学英文专业,因为如是=鸟儿;
恍然大悟,是丑闻嘛?

发现鸟儿给孩子读量子物理,也是我想给孩子读的。
在读一些哲学书籍,呵呵,也是我想给孩子读的。
觉得亲切。是丑闻嘛?

反对读经(或者说反对大量读经),
但给孩子读的这么多,这么经典,
这世界不奇妙嘛?

知道果行,也是曾经看过一个不更的楼,读黄帝内经。
也是我们要读的,还是没更的楼。是丑闻嘛?

呵呵,无意知道以上2位是一家。
那么孩子是怎么读的,想知道,是丑闻嘛?

好,深度之后,发现孩子的一张书单,
知道他们的孩子曾经大量过,
曾经送过学堂,
学堂回来之后很快学完了数学,
之后知道孩子还学德文,要读康德原文,
是丑闻嘛?

深度之后,知道孩子曾经被王教授亲了一下还是摸了一下,
说是贵人爱怜,不舍得洗脸(但愿我没记错人)
是丑闻嘛?

深度之后还看到一张数学经典,其中N本我自己就有收。
又亲切了一分,是丑闻嘛?

我眼里这些是温馨的故事,您眼里,这些都是丑闻?

想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怎样,是油滑嘛?

我喜爱的妈妈很多,包括田妈,原本来儿教就是追着田妈来的。是油滑嘛?
磐妈,我也超爱;是油滑嘛?
家里有一般大的孩子的妈妈一群,我超爱,是油滑嘛?

如果这些是油滑,何妨?

我没什么时间茶余饭后八卦。
如果大量读经只在四书,是妈妈都难接受;

如果大量里有美术,有音乐,有哲学,有数学,有物理;有。。。。。
呵呵,这样的大量又何妨?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7-25 12:43
呵呵,楼上朋友深度搜索的这些,却正是我们最不见精彩的部分,有些不读经典的家长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多了。这不是故意谦虚,因为中国文化,其根本是做人的学问,这个学不好,仅有那些肤浅的看似渊博的知识,那么,与圣贤教育毫不相干,真叫入宝山而空手归。所以,我最不愿意的就是晒这些不值得夸耀的东西,想当年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少年时期又极端顽皮,这些阻碍了他成为儒家心学的一代宗师么?可见在迹上寻,是寻不出宝藏的。

比如我的黄帝内经的帖子里,如果看帖的不是关注我们又读了哪些经典,而是聆听到了刘善人的教诲,翼求自己努力学习如何行孝道如何行慈道,而且实实在在去实践,那么我就没白分享,你也没白来。因为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绝不是背诵量,毕竟我们读经典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两脚书橱。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7-25 13:55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26 02:32
标题: 回复 #49 WINGOO 的帖子
我的帖子里只说了世人对朱熹的丑闻感兴趣,哪里说你在关注果行夫妇的丑闻?我用的词是“八卦”,你关注的不是他们分享的义理真知,而只关心他俩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家教女儿教的是些什么,采用些什么教科书,还说些什么“世界真奇妙”——这就是我说的油滑。只取浅的,不取深的;只取日常的,不取智慧的;只取形式的,不取内涵的;只取你早熟知的,不取艰难而真正有益的;这就是油滑。对于别人也罢了,家里读着经典的,更应明白。孔子老说小人,小人就是杀人放火奸佞谄媚吗?孔子说的小人,比我们现在理解的小人不知高尚温润多少,你看看孔门多少有德弟子被孔子骂过/提醒过“小人”。我们每日里做小人,至少也七回八回的。上面这种油滑,一点都不脱孔子所谓小人。

你要说你激活了我的敏感神经,倒也有几分正确。我深知世人心中都有卑劣一面,你跟他说孔子,他马上说孔子看不起女性;你跟他说朱熹,他马上朱熹与儿媳不伦;你跟他说周恩来,他马上跟你说周恩来有私生女;你跟他说卢梭,他马上和你说卢梭有几个情妇;你跟他说吴尔芙,他马上说她身边都是些同性恋双性恋……仿佛他一旦刺探到名人也有污点,他就立刻产生一种和名人平起平坐的满足,而根本不论这些八卦是否是真实的或是诋毁的,对于名人的真正价值更绝无了解的心愿。只要有八卦可听,就可以破除一切对名人的尊敬,打破一切泰山绝顶的压迫感,好肆意生活,恣意说话。果行鸟儿做读经界的绝对少数派,刺痛多少人神经,自然有人利用上面这种世俗的卑劣心,对他们大泼污水,编造诛心之论。我为果行鸟儿痛心,正如我对所有被泼污水的贤人哲人痛心。——这就是我的敏感神经。这条神经,一生都会敏感,无所谓别人冷嘲热讽。

你先前帖子里的口气是很像这种“偷窥挑刺”心态,不过你49楼里的话让我觉得也许我对你有误解,但愿你没有这种卑劣心。如果我确实误解,向你道歉。

谢谢你,我不想做被任何人尊敬的前辈,何况我年纪仿佛比你小,不想被叫老(不过我觉得你这句话也不大诚恳,如果我真是你尊敬的前辈,至少你不会用“楼上的”来称呼我)。假如我真欣欣得意于总有人向我请教这请教那,我早就开博了。不说读经坛,好网阅读那里,也有不少人问起我是否有博客让人“学习一下”。这种情况是我决意要避免的。何况世俗之交往往沦于虚饰客套,逆耳诤言再也说不出口,一堆和和气气的混沌。你尊敬的另外前辈是否如此,我无意评论。此处只说我自己。

歪到哪儿去了,回到第一段。正如果行说的,读经的目的不是培养两脚的书橱,而你目前关注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两脚书橱,尽管你自己不自知(当然,要知道这一点也难,现在读经版的风气就是如此,还有“大量读经派”疯狂的宣传。)你看看上面你列举的是什么:读荷马、打听到鸟儿是英语专业、量子物理书、读黄帝内经、王教授与果行鸟儿之女见面的八卦、数学书单、学德语和读人文经典的事、大量看美术/哲学/数学/物理书。就这么几点。除掉这些书籍名词和三条八卦,还剩什么?你的生命在知道这些信息之前,与知道之后,有什么本质区别?你只知果行鸟儿用这些书,但是你可知他们为什么用这些书?这个答案本来是不难找到的,因为答案都在他们转载的文章当中,以及回帖中的片言只字(其实四处收集也不少了)。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尊敬的。你把他们家女儿大量阅读世界各种语言的人文经典,混同于王教授宣称的“大量读经”,不正是你几乎不读他们文章的明证么?

你的误解,
一是在于以为获得了书单就获得了智慧(其实这就是你的油滑之一,只是我这么说你大概会不服气,不过今后等鸟儿把有关“诚”的帖子写出来,大概你会服气。我所获不深,未必能说服你);
二以为和一些读经的父母们开开心心地互相交流一下每日朗诵进展,或因为选书和鸟儿果行家有重叠就有亲近感,或是虚心跟在著名前辈后面跟着取经,就是真的诚恳,真的在读经了;
三是一边说着要读四书、美术、音乐、哲学、物理、数学这些经典,一边买回书来充书柜吃灰尘,极少读或根本不读(从你开的高楼里看出来的),自欺欺人呵。

所以我说你读了鸟儿果行的那么多帖子却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并没有说错。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1-7-25 20:38 编辑 ]
作者: 鲁素    时间: 2011-7-26 11:18
说几句歪楼的话,功利来自何处,来自父母内心,谁影响世人的内心,这个世道,这个环境,从三%……*事件,到最近的高铁相撞事件,国人生命安全可以说全无保障的情况下,安全感何来,没有安全感,平稳强大的心态何来,惶恐下的父母,又将带领孩子到何处,如何保护自家的这根独苗,这点希望。听朋友说了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的朋友无比相信2012的到来,提早卖了房和老婆一起租了个小院,辞了职,开始倒计时的享受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他的说法是,2012如果没来再去工作不迟。。。
要是父母能有这份心态,对待自家的孩子,把有限的生命看待得更为有限,更为珍贵,也许才能认清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别再为了飘渺的未来荒废了孩子眼前的快乐。。。

我支持读经,但坚决反对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强迫,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读书种子,但如果他就是个庄稼把式的料,那我要从现在开始每天劝说自己接受(自己境界还不到,还不能用上欣然这个词来接受)。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11-7-26 12:24
呵呵,欣赏楼上的朋友的朋友的心态。

我也好想能有那种心态,可惜,偶没有那种勇气。

关于读经,顺其自然吧。
作者: 家有福娃    时间: 2011-7-26 17:26
呵呵
paisley

当我看到你说WINGOO“一边说着要读四书、美术、音乐、哲学、物理、数学这些经典,一边买回书来充书柜吃灰尘,极少读或根本不读(从你开的高楼里看出来的),自欺欺人呵。”

我笑了……………
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而已

我是不是也可以说你:读了WINGOO的帖子却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呢?
作者: 家有福娃    时间: 2011-7-26 17:47
WINGOO,不要跟这么自相矛盾的人较理儿了。

了解你的朋友,都会相信,你内心里没有半丝对鸟儿果行夫妇的不敬,你甚至比我更敬重他们!你一直以来的喜自嘲,好幽默,善风趣,让你有时说话太随意了些,一不小心,就像这次一样,搞得自己愈辩愈说不清。
就此,放下,继续自己的坚持去吧。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7-27 03:25
标题: 回复 #54 家有福娃 的帖子
您呢,似乎也是个不做功课的盲目的人……

不过,看到我上面气势汹汹写了这么多,你还敢跳出来为你朋友说话,这份情谊可贵。就为这个,我也不说什么了。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11-7-27 07:36
标题: 回复 #56 paisley 的帖子
Paisley,
你對齊媽的指控似乎太過了,我所知道的齊媽是有話直說,對小朋友是全心全力的照顧的,在這論壇上大家都只是交流一下心得,我是師奶一族,所談論的都只是細節,大道理没資格說,直覺上我是相信齊媽和你Paisley都是好媽媽,都是我心目中的才女,都是可以交的好朋友,不好因為一些事而誤會了.而且你們的小孩年齡似乎相近,如果我没記錯
作者: 艺如雨薇    时间: 2011-7-27 11:08
都是才女,都让我佩服
作者: 杨阳ILU    时间: 2011-7-27 13:55
应该只是个误会而已,WINGOO (齐妈)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妈妈,对宝宝很尽责,也很能干,是个才女哦
paisley 在很多贴子里面见过身影,也是个才女,且是个热心直爽的妈妈,
可能都是才女,对字眼敏感了点 。其实我觉得上面鸟儿已经解释了,只是paisley与果行老师误会了齐妈的意思而已,不用介激动哈,性格直爽的人应该可以做好朋友哦


作者: my_coffee    时间: 2011-7-28 09:38
1、既然人已经死了,又怎么能听见版主的话呢?
2、功利本身没有什么不好,要考虑的是在功利之前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存在于之前的之前?
3、孩子教育要有一个体系,没见谁有过。在创建体系时,很多本质的东西会浮现出来。
     “早教是一个艰苦的去商业化过程”,我的这句话是没有人理解了,理解起来真的那么难吗?还是思考的深度不够?
4、教育孩子很费时,谁会有那么充足的时间来“论战”呢?
作者: 青色莲花    时间: 2011-8-7 09:36
古人在《中庸》总结的好:“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作者: druckerlou    时间: 2011-11-3 10:15
看了各位平静的讨论,越来感觉到儿教的力量之所在了。谢谢各位。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3 14:26
看了这个版块的贴子,感到这里的气氛和别处很不一样,感到对人都很苛责.很多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