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i>雨心2006</i> 于 2011/5/23 10:03 发表
读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如何读经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个例我们就否定读经,只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有效读经。对于读经,我了解的不是很多,对王财贵教授和赖国全老师都有所了解,觉得王财贵教授才是读经界得专家,他提出的老实读经、大量读经,才是经典话语,别的根本不值一提,更不必去耽误时间。孩子其实就是专家,他能感受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5-23 21:40 发表
引用一位前辈说的话:“当父亲的把父亲做好,当妈妈的把妈妈做好,做子女的好好孝顺老人,同事朋友间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和谐处理自己与人、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虽不读经,也是个顶天立地的人。若不然,读来何用?”
...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1-5-25 12:24 发表
不要让假相蒙了眼,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在静的状态(心中没有杂念)大量读,无疑是慢性自杀,损耗自己的精气神,“开口神气散”的古语也就会应验了“,小孩子还没有出现后天的损耗(精气神都比较旺),暂时 ...
原帖由 <i>雨心2006</i> 于 2011/5/25 15:49 发表 呵呵,看来你是个很固执己见的人,你又怎么认为我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一番了解之后的读经呢,为什么认为我们是读经的狂热之徒呢。如果你不认可读经,那么请问你是如何看待七田真的呢?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5 18:16 发表
事前注明:以下凡是【你】字,只是言说方便,不针对具体的那个你。
-------------------------------------------------------------------------------------
那些孩子现在真的很快乐,那么,他们还有没有【更乐于其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拥有此刻的快乐之时,失去的是什么?他们现在的快乐,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到底有些什么正面的负面的影响?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6 08:04 发表
大约四年前,我读过王教授的一篇演讲稿,标题好像是【如何面对一切反对读经的声音】。印象最深的是八个字:待之以诚,晓之以理。那篇讲稿是论述文体,有比较详细的分类陈说,但我只学到了这八个字——我的学习模 ...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6 09:12 发表
关于这种好奇求知的追问,有些人和你的看法就不一样。三七的【ttxxhh】网友认为这种追问很奇怪,他说,每时每刻在意得到失去什么恐怕是连此刻快乐都没有。至于将来到底有什么正面负面影响,也很奇怪。谁能说得清 ...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5-26 00:04 发表
王教授受到的很多不公正的批评,实际上是这些弟子们不恰当的言论招致的。我亲眼看见的很多例子表明,这些弟子们并非不愿意上进,并非恶意攻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不入,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不【诚】。其实,深入了解自己,就等于在【具体地】了解【成德之教心性之学】,儒家学问的根本,全在这里。那些表面上说得很清楚的【词汇】可以放在工夫上路之后,再去研究也不迟,不然,你根本没办法恰当把握那些词汇到底是什么概念。这个学习次序是绝不能颠倒的,颠倒了会很害人的。
老夫子当年从不轻许人以【仁】,王教授却像赠书似的乐于授记,这只怕是不慎重的。因材施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读牟宗三的。牟先生的文字固然精妙谛当,可文字与体认毕竟隔了一大截,此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孤拔险峻之事,有几人不是万死千难中悟得,岂可坦然明白便知?所以,我说牟先生的学问就如同阳明先生良知显学一样,有很大的流弊。真要是能相应,学到了固然好,然而,毕竟大多都是学不到的。学不到很麻烦,工夫又没工夫,学识又没学识,画虎不成反类犬,只剩下一张嘴搬弄几个名相,好为人师到处惹人厌。
原帖由 <i>新叶</i> 于 2011/5/26 16:35 发表
养育孩子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作为一位普通妈妈,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不关说是读经,生活中也是很多。虽说平时的日常生活我们是散养着,但涉及到性格,品德,行为习惯不得不说边学边行。田田妈说过,种就有,不种就没有。这话田田妈说是没有错,因为她有这样驾驭“种”的能力和高度,但若我来说来做,就不一定合适,我必须诚实地承认妈妈本身客观存在的差距,妈妈必须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我连我和老公性格上的缺点都担心在生活中对儿子产生负面影响,我何不担心我的教育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呢。
...
原帖由 <i>paisley</i> 于 2011/5/27 00:27 发表
难怪读经教育如此简单啊。。。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