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Doman推崇的早期学琴启蒙--铃木教学法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7 11:10
标题: Doman推崇的早期学琴启蒙--铃木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国内虽没有正宗的铃木学校,却有铃木的教材(包括书本和音像资料)卖,所以我相信有很多老师用他的教材。 从铃木写的书中,我们学习到的不仅是音乐教育之路,而是全面的育儿理念。在这本书中,作为父母--孩子学习音乐的家庭引导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具体方法很多。无论孩子接受怎样的音乐教育,孩子在家练琴的时间远多于在琴室上课的时间。所以即使不是在铃木学校,我们还是可以在家中借鉴铃木先生的思想和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愉快,兴趣高涨地练琴,提高学习的效率。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理解和陪同同学小提琴不到一年的体会,我认为铃木先生音乐教育的首要思想是:学音乐和学习母语是一样的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听和反复练习。怎样听呢? 就是在孩子日常活动中反复听他正在学习和以后要学的乐曲。不必强迫孩子全神贯注地听,只要象背景音乐一样让他有意无意地听,他的潜意识就已经在吸收音乐的营养了。反复练习,实际上是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的一种很自然地倾向行为。作为父母的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就是孩子很小时,玩一种游戏或玩具,或听一个故事书,喜欢反复地听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熟练学习,建立起对这一内容的掌握和支配的信心。所以说孩子要早学琴,过了喜欢重复的这个心理阶段,就要用其他的办法吸引孩子反复练习了。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反复练习时,如果一个音节要反复练习时,拉几遍让他决定。我通常会在旁数数。同同很喜欢这种方式。通常练习都会超出他自己规定的次数,而且非常开心。 第二点就是要尽早开始。开始越早,表面看起来可能进步缓慢,但这是孩子积累的重要时期,只要坚持让孩子快乐地学琴,他的后劲将让人刮目。 第三点,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小孩子学琴,通常都允许父母一方陪同上课。作为父母,乐盲又如何?和孩子一起开始学习吧,以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楷模。当孩子还没有学琴的热情时,看到自己亲爱的妈妈这样充满热情地拉琴,耳濡目染中,渐渐增强兴趣,有了自己也来试试的愿望。从书中介绍的那些学琴成功孩子的事例中,无一不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每天练3小时琴的。当孩子每天练3小时时,有个妈妈每天拉6小时的琴。她已经成功地让孩子把小提琴当作最热爱的玩具每天痴迷地“玩”琴了。而且,在我和同同共同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我感到,因为自己也在亲身体验练琴的每一个技术细节,才可以更好地想出好办法去帮助孩子克服技术上的难点,才可以充分理解孩子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而避免只在一旁指导,为了孩子暂时不能掌握某一技巧而着急,埋怨。况且,在练习过程中,同一难点需要反复练习时,如果同同不愿意,我就和他玩“你拉一次,我拉一次,小提琴对话”的游戏。一方面变换形式引发他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也为他起了示范作用。 第四点,我受书中一些内容的启发,在同同练琴中,发明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练琴方式。 同同从很小就非常喜欢扔骰子。我想其他同龄孩子也有同样的爱好吧。有时同同没有拉琴的心思时,我就问他:WHERE IS YOUR DICE? GET IT AND LET‘S PLAY WITH YOUR VIOLIN。 他马上兴致高涨地找来骰子。然后我把准备好的点数从1-6的六张卡片排在桌上,他扔到几,就跑过来翻相应的卡片,卡片另一面是要练习的曲目。通常我会写 “*** X 2”,即规定练习某曲目两遍。每完成一张卡片内容,他会把它排到另一边。这样一张张排下来,小家伙很有成就感。   当他逐渐会拉较多曲子,而且拉得比较熟练时,我会播放伴奏音乐,让他跟着音乐一起拉;或者播放大姐惴蹲嗟穆枷瘢盟痛蠼憬阋黄鹄T诹废凹记傻耐保7拢笆痉兜囊衾直硐趾痛硎址ǎǔ智僮耸频鹊取J导手っ鳎馐且桓鑫⒆臃锤戳废熬汕拥暮梅椒ǎ谡庵址锤垂讨校斫夂鸵衾指芯醵荚谔岣撸且恢终逡衾帜芰Φ奶岣摺?lt;/p>  说起和着CD音乐练,是在孩子已经会流畅地拉整个曲子以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和伴奏音乐;二是和CD的示范演奏音乐。 和伴奏音乐,可以很好地带动练习者,按正确的节奏练习。这里有一个速度问题。通常CD里的正常演奏速度会让刚刚会背拉整段的练习者觉得太快,跟不上。而且,无论学什么乐器,技术难点都要从慢练起,不可以囫囵吞枣。以前,我在这个阶段是自己带着同同一起用他适合的速度拉,直到他越来越熟练,可以跟上CD伴奏音乐为止。最近,我发现用电脑的声音变速软件可以轻松实现放慢原CD音乐速度,以配合孩子当前的练习速度。我试过的软件有AMAZING SLOW DOWNER 和GOLDWAVE,既改变了速度,又不改变音质,效果都不错。 和示范演奏音乐,可以让练习者对已经熟练的曲子,进一步学习和模仿示范的音乐处理,快慢,强弱,节奏变化等。这里有一个音量控制的问题。通常当同同初次和示范音乐时,我会把CD的音量放大一点,以让他听清示范的演奏,同时在旁给他解释示范音乐的各部分音乐处理和变化;几次以后,我会把CD音量调小,只作为参考音乐,这样当同同和着CD一起演奏时,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演奏的乐声,以便了解自己的音色,从而提高演奏效果和各方面音乐表现。 顺便提一句,这个礼拜天(11月28日)的年末铃木小提琴音乐会演出很成功,这也是同同参加的第一次非常正式的音乐会表演,他也是参加表演的最小的演奏者。(之前有两次在学校的表演)表演最大的收获是让他对小提琴的学习更加有动力,看到哥哥,姐姐的表演,就一直念叨着要学拉后面要学的“小步舞曲”和“加沃特舞曲”。 待续。。。
作者: cfgr    时间: 2004-11-8 08:50
非常好的教學理論,謝謝介紹。
作者: 阿惠    时间: 2004-11-8 12:19
谢谢,值得推荐!
作者: yzly    时间: 2004-11-8 16:42
去看看,谢谢!
作者: yzly    时间: 2004-11-8 17:05
去看看,谢谢!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4-11-8 17:12
是个好东东,谢谢zhoumanlin!

但是对于俺这样的乐盲妈妈可怎么办呢?真希望能有机构的支持啊!
作者: chenchenmama    时间: 2004-11-9 10:05
谢谢,很有帮助
作者: 书凡妈妈    时间: 2004-11-9 23:21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可惜这里没有这样的专业机构。不懂音乐的爸爸妈妈也只好放放音乐给宝宝听,希望以后乐感好一些就好了。
作者: 小宝他妈    时间: 2004-11-10 08:50
zhoumanlin+-->引用:zhoumanlin 铃木教学法英文叫SUZUKI METHOD,它现在已经推广到小提琴,钢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的学习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有很多他的学校。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本他写的书 <font color="#ff8533">《莫扎特教育风暴》 ,其实和台湾人翻译的“培养神童的教育”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翻译者不同。希望对有意培养孩子学琴的家长有所启发和指导。 http://book.263.net/20040805/4441.html
和<font color="red">《神童作坊》京华出版社的内容也基本一致。<font color="#006600">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的太贵了!38元一本。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10 16:19
szanny+-->引用:szanny 是个好东东,谢谢zhoumanlin! 但是对于俺这样的乐盲妈妈可怎么办呢?真希望能有机构的支持啊!
szanny,书凡妈妈 和其他关心音乐教育的父母,请回看首贴。
作者: 无风起浪    时间: 2004-11-11 04:03
谢谢,是好妈妈。
我还不知道我儿子将来学什么呢?是我给他选一样?不知如何选,乐盲呀。还是让他自己选某一种乐器?或者根本就不选?呵呵。难。
作者: xmlee    时间: 2004-11-11 08:26
非常感谢,准备好好看看。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4-11-11 15:24
我觉得在中国要两岁多的孩子学琴还是很困难。我们家的宝贝从两岁开始就老嚷着要我买小提琴给他,我也看过一点铃木的书,也做好准备买两把琴辛苦点陪孩子学琴。可一打听,人家都只收四岁的学生。中国没有铃木的学校,那些老师一听这么小的孩子学琴都说太超前了。有一个听我说了铃木就说很感谢我的提议,说我是第一个向她提出铃木教学法的,她说铃木教学法在中国也很难实行,因为这里的家长没有几个会和孩子一起学琴。她说两岁多的孩子学琴一定要集体学用玩的心态学才有效(我记得同同妈也说过三岁前不适合单独练琴)。但如果只有我们家一个孩子在那里学就会坚持不下去。我还得去找一些愿意学琴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加学琴班,这工程也太浩大了。最后她叫我等孩子三岁再来。不过我觉得中国的老师也难以领会到铃木的真谛。 三岁前的早教最大的收获是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学,从画画、音乐到科学知识等等都主动索求。不过这样子妈妈的也很累。如果不是孩子提出来,我并没想让孩子学琴(说实在并不想他做什么艺术家),那个小提琴老师也说得对:“学琴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我把老师这话问孩子:“这么辛苦你怕不怕?”他说:“不怕,杰杰要学。”有一次和孩子看到一个正在学琴的小学生在给老师批评,我的孩子盯着那个老师批评了很久,我说:“你看,姐姐拉得不好老师会批评的。你还学吗?”他说:“不怕,要学。”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11 22:21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觉得在中国要两岁多的孩子学琴还是很困难。我们家的宝贝从两岁开始就老嚷着要我买小提琴给他,我也看过一点铃木的书,也做好准备买两把琴辛苦点陪孩子学琴。可一打听,人家都只收四岁的学生。中国没有铃木的学校,那些老师一听这么小的孩子学琴都说太超前了。有一个听我说了铃木就说很感谢我的提议,说我是第一个向她提出铃木教学法的,她说铃木教学法在中国也很难实行,因为这里的家长没有几个会和孩子一起学琴。她说两岁多的孩子学琴一定要集体学用玩的心态学才有效(我记得同同妈也说过三岁前不适合单独练琴)。但如果只有我们家一个孩子在那里学就会坚持不下去。我还得去找一些愿意学琴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加学琴班,这工程也太浩大了。最后她叫我等孩子三岁再来。不过我觉得中国的老师也难以领会到铃木的真谛。 三岁前的早教最大的收获是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学,从画画、音乐到科学知识等等都主动索求。不过这样子妈妈的也很累。如果不是孩子提出来,我并没想让孩子学琴(说实在并不想他做什么艺术家),那个小提琴老师也说得对:“学琴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我把老师这话问孩子:“这么辛苦你怕不怕?”他说:“不怕,杰杰要学。”有一次和孩子看到一个正在学琴的小学生在给老师批评,我的孩子盯着那个老师批评了很久,我说:“你看,姐姐拉得不好老师会批评的。你还学吗?”他说:“不怕,要学。”
早学琴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两岁多与四岁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有太大分别,只是不要等到孩子7,8岁才开始。如果条件允许,当然可以早一点开始。条件不成熟,到四岁也不迟。 另外,我不认同那位老师讲的“学琴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从我自己从小学琴的经历来讲,虽然有大概一年不到的时间有几种有难度的技巧练习当时觉得比较辛苦(有些技巧需要时间的积累手的灵活性才能达到常人无法做到的程度),总的来讲学琴的过程是愉快的,享受的。记得初中时,音乐老师让我在学校表演,借以激发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当周围同学以羡慕和佩服的口气问我:“那琴看得我们眼睛都花了,你怎么可以弹得那么快? 你怎么可以做到一秒钟用琴竹敲击琴弦20几次?”以前的辛苦换来的是美妙的乐音和自我满足感。 另外,我以前的洋琴老师(屈连江,现已是北京很有名的洋琴教育家,开办了很多民族音乐学校)和同同现在的铃木老师从来没有为了琴弹得不好,批评我们。当你偶尔偷懒,练习不够时,回课时必定弹得不如其他勤奋的同学,这样的对比足以让你自己羞愧,何需老师再做批评?批评,打击孩子学琴积极性的老师,不是好老师。选择老师很重要!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4-11-11 23:53
同同妈妈你很幸运,我觉得在中国要找一个不批评孩子的老师还真不容易呢。我们得睁大眼睛找找才行。
作者: 小宝他妈    时间: 2004-11-12 09:58
我家小宝倒是3岁半跟着一个不批评孩子的少年宫老师学了两年,手型都不纠正。小宝学了两年我就给他停了。老师忙着赚钱少年宫教完还要教家里,结果跟她学的越长的学生倒霉,想考一级都不成!
作者: 羊皮卷    时间: 2004-11-12 10:04
zt:《莫扎特教育风暴》给我们的启示


    莫扎特小的时候就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成年后的音乐成就更是名满世界。如何才能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天才?即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也能成为“莫扎特”吗?

    《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作者铃木镇一,1898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音乐世家,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致力于学龄前儿童教育。他根据自己一生的教育成就撰写而成这部作品。他的音乐才能教育法提升了日本数以万计学龄儿童的智力与才华。许多欧美有识之士对他取得的伟大的教育成果都深感震惊。并将之命名为“莫扎特教育风暴”。

    铃木镇一称自己信奉的理论是:“培育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没有采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的人所培育的必然结果。”在书中,作者举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这一点。比如,后来被誉为音乐神童的丰田根二小时侯非常好动,片刻都无法安静,简直是个多动症患儿。而且他对音乐的兴趣绝对没有玩泥巴的劲头大。通过铃木镇一的启蒙和教育,出现了奇迹,丰田根二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出色。

    但是,铃木镇一也深有遗憾,因为他认为这样一个简单教育的道理,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急功近利,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他培育出了几个所谓的神童,却忽视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显著的教育成果和他在教育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对此,铃木镇一深感忧虑。他写这本书,正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他提倡的并非是什么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而是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他在书中诚恳地说,“哪怕只有一个人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了我的教育思想,并依据这种思想从事教育;哪怕最后只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思想而受益,那么这本书就已经有价值了,而我也会由此获得深深的满足。”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13 22:16
小宝他妈+-->引用:小宝他妈  我家小宝倒是3岁半跟着一个不批评孩子的少年宫老师学了两年,手型都不纠正。小宝学了两年我就给他停了。老师忙着赚钱少年宫教完还要教家里,结果跟她学的越长的学生倒霉,想考一级都不成!
批评要有批评的艺术。不直接批评伤害孩子的学琴积极性不等于不负责任,不讲原则,不尽责。孩子学琴早期的姿势,手型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小时养成不规范的习惯,以后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同同的老师,在他们每次上课时,第一件事就是一个个检查他们的持琴姿势和手形。没有批评和埋怨,只是变换游戏方法让孩子做正确地持琴练习。对孩子用的语言和教导方式也是适应儿童心理的,轻松,愉快的。每次逗得孩子们说:我还要玩!
作者: 心香一瓣    时间: 2004-11-13 22:39
哈 ,我正好在图书馆借到这书了,正在看,我正纳闷,一本挺好的书目 ,怎么起这么个怪名,什么什么风暴,挺功利的名字。后来因为看到是铃木的才借回来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感动。大家可以到各大图书馆去借来看。
作者: 好运妈    时间: 2004-11-14 00:51
同同妈的这些经验对我们都很有用啊!收藏了,加为精华了!
希望以后能在这个楼里继续看到同同学琴的进步和同同妈的经验啊!不过,同同妈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4-11-14 14:39
我们都关心同同妈预产期什么时候啊?多休息才是。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14 21:55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们都关心同同妈预产期什么时候啊?多休息才是。
谢谢大家的关心,预产期是12月17日。不过看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生女孩的通常都会迟。希望到时一切顺利。有女佣帮忙,我现在比较轻松了。只是肚子大多了,有些不方便。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4-11-14 23:52
同同妈,给你下面这段文字也许有用: 杰杰在妈妈肚子里最喜欢听的不是小提琴,他最喜欢听的三首曲子我都记录了下来:《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第三号三乐章》、《A大调黑管五重奏1乐章》、《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3乐章》。这三首曲子是我通过让杰杰听了将近30首莫扎特的曲子然后根据他的反应挑出来的。胎儿期的杰杰每次听到这三首曲子就会很轻快的在妈妈肚子里轻轻地、柔柔地“游泳”。当时很奇怪怎么他喜欢的都是木管乐器?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木管乐器的音频更能穿过子宫引起震动。后来给杰杰放乐器的幻灯,当看到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时候,杰杰每听一种乐器的声音就尖叫,小一点的时候看到他尖叫问他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总是不回答妈妈的。让妈妈觉得他的反应好奇怪。因为幻灯里双簧管的声音刚好是节选自《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3乐章》里面的一段曲子,终于有一天杰杰看双簧管又尖叫的时候,妈妈又问他:“你喜欢双簧管?还是不喜欢双簧管?”杰杰想了一会儿说:“喜欢双簧管。”原来他的尖叫是喜欢的表达方式。我想杰杰这么激烈的反应也许是想起了胎儿时候的记忆。出生后的杰杰对小提琴的兴趣大于管乐器,我想是因为环境改变后能听到更多更广的声音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的缘故。
作者: szanny    时间: 2004-11-15 08:39
我是挺想让多多向艺术方向发展,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小家伙对音乐实在是兴趣有限,经常是我给她放古典音乐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开始抗议,要听儿歌,倒是那两盘《小歌星接力唱》百听不厌,全部背诵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周带她去美术馆看画展,但是小家伙对观光电梯的兴趣远远超过达芬奇:( 这周去看了一个当代美术家的重彩油画展,才稍微有点感觉,定睛看了几眼,但还是不停地张罗出去玩。看来这东东也是个缘份,我怎么想也没用。
现在看起来多多最有天份的就是说话,讲故事倒真是一般孩子比不上,语气音调都似模象样的,还加上表情,超级好玩儿。她非常热衷此道,一回家就讲不停,还经常给她的那些小公仔讲。喜欢讲故事能有什么发展方向呢?难不成以后当政客吗?
不过喜欢说话倒是给我省钱了,这东西不用成本啊,哈哈:)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4-11-15 12:40
[QUOTE=szanny]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周带她去美术馆看画展,但是小家伙对观光电梯的兴趣远远超过达芬奇:( 这周去看了一个当代美术家的重彩油画展,才稍微有点感觉,定睛看了几眼,但还是不停地张罗出去玩。看来这东东也是个缘份,我怎么想也没用。QUOTE]我倒很羡慕多多那么爱说话。有没有带多多去看雕塑展览?我们杰杰对雕塑展览很入迷,我想雕塑对小孩子可能会更吸引一些。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15 19:41
rainbow+-->引用:rainbow 同同妈,给你下面这段文字也许有用: 杰杰在妈妈肚子里最喜欢听的不是小提琴,他最喜欢听的三首曲子我都记录了下来:《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第三号三乐章》、《A大调黑管五重奏1乐章》、《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3乐章》。这三首曲子是我通过让杰杰听了将近30首莫扎特的曲子然后根据他的反应挑出来的。胎儿期的杰杰每次听到这三首曲子就会很轻快的在妈妈肚子里轻轻地、柔柔地“游泳”。当时很奇怪怎么他喜欢的都是木管乐器?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木管乐器的音频更能穿过子宫引起震动。后来给杰杰放乐器的幻灯,当看到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时候,杰杰每听一种乐器的声音就尖叫,小一点的时候看到他尖叫问他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总是不回答妈妈的。让妈妈觉得他的反应好奇怪。因为幻灯里双簧管的声音刚好是节选自《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3乐章》里面的一段曲子,终于有一天杰杰看双簧管又尖叫的时候,妈妈又问他:“你喜欢双簧管?还是不喜欢双簧管?”杰杰想了一会儿说:“喜欢双簧管。”原来他的尖叫是喜欢的表达方式。我想杰杰这么激烈的反应也许是想起了胎儿时候的记忆。出生后的杰杰对小提琴的兴趣大于管乐器,我想是因为环境改变后能听到更多更广的声音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的缘故。
RAINBOW,你分析得没错,木管乐器的声音音频较低,容易传入子宫,杰杰对此有很强的胎内记忆。以前同同在我肚子里时,我每天晚上八点给他弹琴,而且第一个曲子固定,由于直接弹奏的声音比音响和录音机都要宏亮许多,而且连带着妈妈弹奏时通过心灵传给他的音乐感觉,所以他记忆也非常深刻。出生后,我的曲子成了安抚他肠绞痛时的最佳灵药。 我家女儿现在听得最多的是铃木的第一本教材。因为每天我和同同都在听,练。我也有给她弹洋琴。不同的是,她比以前同同反应更明显,每次我弹洋琴或拉小提琴的时候,她都会在我肚子里鼓动。也许是两人性格不同吧。
作者: Angle2001    时间: 2004-11-15 20:24
《神童作坊》京华出版社,19.8元,不错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4-11-30 19:55
有新补充,见首贴。
作者: dingdm    时间: 2004-12-16 14:36
感谢介绍,学了不少东西.
作者: lgdcyf    时间: 2005-3-16 10:16
感谢分享!
作者: alice_mengmeng    时间: 2005-4-22 15:21
女?嚎焓???月了我想?她?w?琴,不知哪位爸爸????分享一下?
作者: wsliping    时间: 2005-4-22 15:29
是啊,最重要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是不是够勤快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5-4-26 17:05
感谢,正要找此方面的资料

准备让儿子学琴了,但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我选择不定,不过小提琴以后表演的机会好像多一些

有妈妈给些意见吗?
作者: dyly    时间: 2005-4-29 05:01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用爱浇灌》和《用爱哺育》也是铃木的,价格相对便宜。最近看了很多教育家的书,最喜欢铃木和Doman.要是铃木还活着能认识他多好呀!可以想象到他是一个多么平和,睿智又伟大的老人。
作者: sherrymoon    时间: 2005-4-29 17:07
it's very helpful,thanks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5-4-30 13:03
上张同同练琴的片片。
作者: zhoumanlin    时间: 2005-6-23 12:08
因为论坛开了才艺版,我把最近同同演出的照片放在那边了。有兴趣的爸爸、妈妈请过去看: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p=524603#post524603
作者: sealight8    时间: 2005-6-23 23:03
谢谢,要好好研究05
作者: lily-11    时间: 2005-7-1 01:13
值得一读,非常感谢。
作者: carole668    时间: 2005-7-7 14:30
xie xie
作者: yigang    时间: 2005-9-6 17:24
感谢分享!  

作者: hxlsb    时间: 2005-9-14 17:30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顾妞妈    时间: 2005-9-26 16:22
同同妈你好!在这里注册之后就一直能见到你的身影和影响,一直很羡慕你这样合格的全职妈妈。与论坛里诸位知识与才情兼备的妈妈相比我是差远了,所以虽然和你们学习了很多,但是真正让我家妞妞学到和玩到的并不多。就像你说的:&ldquo;早学琴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两岁多与四岁我个人认为应该不会有太大分别,只是不要等到孩子7,8岁才开始。如果条件允许,当然可以早一点开始。条件不成熟,到四岁也不迟。&rdquo;虽然妞妞爸爸小时候学过小提琴,但是也没有能力和时间教她。现在我这里的条件成熟了,上周末妞妞整四岁七个月,通过了少年宫小提琴老师的面试,现在是那里年龄最小的。上午去跟老师买了琴,下午一上班就来查关于小提琴学习方面的资料。刚刚在当当挑了几本铃木的书下了订单,希望对我在妞妞的教育观念方面有所帮助。我不是个聪明的妈妈,从小也没受过什么音乐教育,现在唯一这方面的优点是唱歌不跑调,再加上妞妞个性较强,所以对你的游戏练琴方式和经验很感兴趣。以后能允许我在我有问题你有时间的时候多交流交流吗?<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tongue-ou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此帖由 顾妞妈 在 2005-09-26 16:24 进行编辑...
作者: 西郊机场    时间: 2005-9-26 20:51
谢谢分享
作者: fdcwq    时间: 2005-12-28 15:38
现在不适合我们,我们被太多的商业运做所淹没
经济效益第一,目的是经济,不是培养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6-1-7 18:30
先顶上来,回头来研究!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6-1-9 00:17
我最近正在看铃木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以前不喜欢这个名字,看了一遍,真的确信人能被成见害死的。这本书的启发很大。不光是音乐方面。
作者: fengxiaobao    时间: 2006-2-8 02:13
看来要找铃木的书好好学习!
作者: cissy666    时间: 2006-9-6 06:52
good boy, tongton g
作者: fxr7211    时间: 2006-12-15 16:02
我看过铃木的《才能教育》一书,确实深受启发。
作者: 辉若飘尘    时间: 2006-12-15 16:56
看过这本书,记得当时看完也是很有感触的,对早期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辉若飘尘 于 2006-12-15 16:57 编辑 ]
作者: 卷耳    时间: 2006-12-17 20:23
我买了本《铃木教育法》。大有浪费钱的感觉,或许是书买错了的,没什么意思
作者: 京京的爸爸    时间: 2006-12-18 07:44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京京的爸爸    时间: 2006-12-18 07:45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京京的爸爸    时间: 2006-12-18 07:47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京京的爸爸    时间: 2006-12-18 07:52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京京的爸爸    时间: 2006-12-18 07:56
同同妈真是费心了。做父母的尽力而为吧。
作者: kimpearl    时间: 2006-12-18 14:44
yes you are right
作者: 逸清    时间: 2007-4-8 17:57
谢谢,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只要方法对,持之以恒,孩子都会很出色的.
作者: zaizaimummy    时间: 2007-8-10 15:31
感谢介绍,学了不少东西.
作者: chewyan    时间: 2007-8-11 09:39
Thank you, thanks your great sharing heart, i learn a lot of things here.
作者: alpsnanook    时间: 2007-11-20 23:22
铃木教学法我也很推崇,但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听太多的音乐,会给婴儿大脑带来很大的负担,抑制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很小心,不敢给婴儿每天放太多古典音乐,也就是十分钟
作者: marilyn725    时间: 2007-11-21 09:36
感谢介绍,好好读一读
作者: rubyzhang    时间: 2007-11-21 09:38
感谢介绍,学了不少东西.
作者: sxss    时间: 2007-11-21 19:51
非常好的教學理論,,,,,,,,,,,,,,,,,,,,,,,,,,,,,,
作者: 黑睛儿    时间: 2008-1-2 20:32
看了大家的帖子,受益很多。我家宝贝今天刚满六个月。我已经买了钢琴了。好在宝贝的奶奶就是钢琴老师,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请他奶奶教钢琴了。
我准备先看铃写的书,然后和他奶奶探讨下教学方式与内容。

作者: xmhouse    时间: 2008-5-15 21:47
感谢介绍,学了不少东西.
作者: 奥黛丽    时间: 2008-5-16 17:36
老贴新看
作者: sgk1999    时间: 2008-5-17 08:26
真是精采的交流,獲益匪淺
作者: sun_tuotuo    时间: 2008-5-17 22:28
这几天看了许多以前的帖子,觉得现在的我们比几年前的前辈们差的太多了,需要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bluerbaby    时间: 2008-6-6 12:36
专门搜了zhoumanlin的帖子看
希望可以进入你的花园继续学习啊!
作者: wdmmwdmm    时间: 2008-6-8 10:04
感谢介绍,好好读一读
作者: slowpup    时间: 2008-6-10 02:01
去看看,谢谢!
作者: joanie802    时间: 2008-6-10 10:30
一定要去看看。谢谢!
作者: xxyy2006    时间: 2009-4-23 10:31
谢谢,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只要方法对,持之以恒,孩子都会很出色的.但觉得真的很难,尤其是工作的女性,贵在坚持阿
作者: lazu    时间: 2009-4-24 07:24
好东东,好东东~~~~~~~~~
作者: yaoyaonaima    时间: 2009-4-27 13:17
好东东,好东东~~~~~~~~~
我也看看
作者: yelly    时间: 2009-8-11 23:50
宝宝三岁五个月了,之前听说小孩子要五岁以后小手肌肉才能发育成熟,这时学钢琴比较好,看了同同妈的帖子,觉得很有道理,把铃木的书先找来看看,再决定什么时候学琴。而且老师也很重要,找老师也要看缘分了
作者: LinMona    时间: 2009-8-22 04:07
thank you.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