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老调重弹,给读经家长泼点冷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04:40
标题: 老调重弹,给读经家长泼点冷水
儿童读经要想有比较好的效果,有个不容商议的原则必须遵守,就是千万别让小孩感到是被迫的。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大道理好讲,小孩子根本听不懂大人的所谓道理,他们是感觉派,他们的直觉比任何话语都来得更深刻。因此,家长【随顺善巧】的工夫远远比任何【经典文本】本身都更重要——这需要我们首先体认何谓【尊重】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甚至比任何老师都更能教会有良知的家长心智走向成熟。

假如孩子对读经感到厌烦了,他绝对没有错,因为那感觉对他而言是真实存在的。

面对孩子的感觉,家长绝不可以舞弄什么【是非观念】之类的花枪进行训诫或者劝诱,那只会加重孩子的挫折感——因为那些所谓【是非观念】,对于孩子而言往往只意味着一轮输赢较量——事实上,家长们喋喋不休的那些【是非观念】,骨子里其实正隐含着【我对你错】之类的居高临下和自以为是的对立心态,孩子能敏锐但却又是不自觉地直觉到。若论输赢,有几个孩子不是以失败告终的呢?失败的挫折感衍生的种种负面情结,将会沉淀为隐藏很深的心理疾病,拖堕孩子一生的命运。

假如孩子对读经感到厌烦,那往往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方法错了,请耐心观察,虚心学习,以便寻找更适宜的方法。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好辩驳的,孩子的所有反应都仅仅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家长的愚钝冥顽的镜子。如果家长找不到适宜的方法,那么,请停止儿童读经计划——让孩子从厌烦中脱离出来,远远比任何【自以为是地教他正确的事】更重要——连自家孩子的快乐都保障不了的家长,怎么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非对错】呢?

将那些所谓【是非对错】的教条暂时放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然而【慈爱】就在这里流露,【宽容】就在这里实现,你本身就在亲身践证【经典】所要启发的【温暖伦常】,【柔软心】不起,【智】无可明。事实上,童年的快乐,本身比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更正确】——【体验】永远比【说教】来得更深刻更久远,同时也更真实。快乐的孩子往往能终身保持学习的兴趣,轻松应对人生种种挫折。一切所谓【经典文本】,与此相比都将一文不值。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长进的家长。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4 05:12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05:22
在教育实践中,只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

1、了解自己你才能了解孩子
2、无忧无虑,他才会快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05:51
标题: 所谓苦难教育,挫折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
所谓苦难教育,挫折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之类,基本上都是一些事后诸葛亮们想象出来的道理罢了——毋宁说都是些牵强的借口。从【苦难/挫折教育】中受益的往往是些不寻常的人,他们是在【醒悟】之后才摆脱了苦难和挫折所造成的创伤,事实上,并不是什么【苦难】成就了他们,而是他们以超乎寻常的领悟力重新诠释了苦难之痛。

他们是觉悟者,有时候也许也会说【苦难是有价值的】——这其实都只是解脱后的一种感叹,虽属实情,但却并非常人所能实践。也就是说,苦难与挫折对于儿童教育而言,不是必须的。承认-接收并尊重【趋利避害】这一人类所共具的【动物本能】,这种态度,在儿童教育上或许来得更本分。

我们不是圣人,也不是什么觉悟者,大凡夫一个,别老拿着过来人的某些鸡毛话头当教条去规制自家孩子。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无论自己的孩子是龙凤还是垃圾,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庇护都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或许才有资格为人父母,这是及格线。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05:56
按以上标准衡量的话,我妈妈应该算及格了。我比较冥顽,大约到30岁的时候才了解这个道理,至今花了十一年向她老人家学习,学到了一半。
作者: emmachen    时间: 2011-3-4 09:18
这两天我和我儿就读经的脉象被版版号的个八九不离十了.正在深刻的反省中....
作者: 小花妈    时间: 2011-3-4 09:32
在读经过程中,我也常常反思,非常感谢提醒!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09:33
标题: 回复 #5 emmachen 的帖子
汗!我夜里失眠上来瞎说一通,居然也能撞中两位主动投案自首的,可见所谓神医并不难做啊

失礼,失礼,见谅,见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4 09:36 编辑 ]
作者: lidazlee    时间: 2011-3-4 09:38
版主说的在理,兴趣和快乐更重要,可惜我就是做不到。其实,不仅读经如此,其它学习也是这样,乃至生活。最近我就老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因不能做到容忍她的小过错而发火了,惭愧啊。读经对她来讲倒不是什么难事,除了要提醒她以外,一般读的时候都是很有感情的在读。家长的心态最关键,一定要平和。
作者: 新叶    时间: 2011-3-4 09:46
晚上我在读着论语,儿子和父亲一边玩,读完我告诉爸爸,对于孩子没有反应而能坚持下去,对妈妈来说真是个考验。强压着孩子开口跟读,妈妈是有点成就感,但孩子。。。

后来陪着玩敲钉子,敲一下读一个字,倒是顺利得很。

目前正在读《重新认识你自己》

版主说的对: 放下,需要勇气。

轻松应对人生种种挫折----------------我想这就是我最近在思索的孩子培养的问题,对,我希望将来孩子长大有这样的能力。而不像我们当初遇到困难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造成严重的内耗之后才活得重生。
作者: slowdays    时间: 2011-3-4 09:48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长进的家长。
这话太受用了。
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保持快乐的心情,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读经本身更重要。
谢谢版主的泼“冷水”!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11-3-4 11:35
昊昊没有对读经厌烦,但是也没有喜欢,不能让他读多,读多了估计就厌烦了。每天读个三五遍,作业多的时候干脆读一篇一遍就不想读了。

以前有读一个正字奖1元钱的办法,热火了一阵子,现在对钱都没兴趣了。 有读书奖励玩游戏时间来激励,慢慢也失去了兴趣,呵呵。或许,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诗经人士,读一阵子歇一阵子才适合吧。
作者: erin2002    时间: 2011-3-4 12:17
学习了;
作者: 磐·墨    时间: 2011-3-4 12:45
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有太多要求和希望。自己心态很难平和下来。回过头看以前的日记,很多时候我都流露着觉得孩子太慢,害怕被别人远远拉下的着急。

生了老二,开始渐渐知道以前看中的有些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哥哥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妹妹大多还做得不怎么样,但我的态度就宽容多了,我知道那些东西再等等她总是会做得到的。至少她现在还很享受和我们一起读书,烦恼的时候可以背一段书来安抚她。

所以只能生一个孩子固然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富用在培养孩子身上,但也更输不起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磐·墨 于 2011-3-4 12:47 编辑 ]
作者: 青色莲花    时间: 2011-3-4 12:48
赞成楼主。
大家别把功利色彩带到读经上来。
每个孩子的天分不同,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的长处比。
自己不快乐,孩子也不快乐。
拿自家孩子的长处和别人家的短处比。
自己会骄傲,孩子也骄傲。
教导孩子尽心尽力做好,不和别人比最好:)
作者: zhenzhen2100    时间: 2011-3-4 12:48
标题: 回复 #9 新叶 的帖子
轻松应对人生种种挫折----------------我想这就是我最近在思索的孩子培养的问题,对,我希望将来孩子长大有这样的能力。而不像我们当初遇到困难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造成严重的内耗之后才活得重生。

严重同意!有智慧的妈妈啊~
作者: zhenzhen2100    时间: 2011-3-4 12:51
读到天版的 《老调重弹,给读经家长泼点冷水》,太受教了!

童年的快乐,本身比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更正确】——【体验】永远比【说教】来得更深刻更久远,同时也更真实。

怎么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一位爸妈的责任!

一起加油!
作者: NBMM    时间: 2011-3-4 14:39
您的冷水泼得好啊,读经是一件需要摸索着前进的事情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14:57
原帖由 <i>磐·墨</i> 于 2011/3/4 12:45 发表

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有太多要求和希望。自己心态很难平和下来。回过头看以前的日记,很多时候我都流露着觉得孩子太慢,害怕被别人远远拉下的着急。生了老二,开始渐渐知道以前看中的有些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哥哥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能做的事情妹妹大多还做得不怎么样,但我的态度就宽容多了,我知道那些东西再等等她总是会做得到的。至少她现在还很享受和我们一起读书,烦恼的时候可以背一段书来安抚她。 ...



您的体会真亲切,果行教豆豆的时候亲历过,深有同感——豆豆患有典型的ADHD和轻度的先天性智力缺陷... ...
想起汤姆克鲁斯在《甜心先生》中的那句令我感动至深的表白:You completed me !

多年后,豆豆还是豆豆,但果行不再是果行,所以豆豆不再是那个豆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4 16:03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16:11
如果世间真有【完美】存在,那么【完美】仅仅存在于:完整而全面地接受缺陷,承认缺陷,使缺陷不再悲伤,之时。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4 16:40


钱文忠好文: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链接: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page=1#pid3734770

钱文忠教授是我所敬重的学者之一,所引文章读来酣畅。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1-3-4 21:12
别把我这等胸无大志的妈妈划拉进来哈,俺只会培养些甘愿充当分母的娃 。

要想成大才,成精英,出门,右转。
作者: 磐·墨    时间: 2011-3-5 15:17
看见果行,总觉得心里暖暖的。果行很多帖子里说的话都影响我至深。

不过我弩钝得很,所以只敢远远仰慕一下。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3-5 17:01
假如孩子对读经感到厌烦,那往往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方法错了,请耐心观察,虚心学习,以便寻找更适宜的方法。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好辩驳的,孩子的所有反应都仅仅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家长的愚钝冥顽的镜子。如果家长找不到适宜的方法,那么,请停止儿童读经计划——让孩子从厌烦中脱离出来,远远比任何【自以为是地教他正确的事】更重要

事实上,童年的快乐,本身比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更正确】——【体验】永远比【说教】来得更深刻更久远,同时也更真实。快乐的孩子往往能终身保持学习的兴趣,轻松应对人生种种挫折。一切所谓【经典文本】,与此相比都将一文不值。

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无论自己的孩子是龙凤还是垃圾,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庇护都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或许才有资格为人父母

兴趣和快乐更重要

受教了。现在孩子还小,楼主说的这些日常生活里勉强可以做到。以后在孩子的成长中也要以此时时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些,少些功利心,少些得失心……
作者: yayallq    时间: 2011-3-5 20:35
将那些所谓【是非对错】的教条暂时放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事实上,童年的快乐,本身比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更正确】——【体验】永远比【说教】来得更深刻更久远,同时也更真实。
快乐的孩子往往能终身保持学习的兴趣,轻松应对人生种种挫折。一切所谓【经典文本】,与此相比都将一文不值。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长进的家长

说得真好,让自己的孩子甘当分母,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 ling_02    时间: 2011-3-6 01:14
我们开始读论语刚刚一个星期,很艰难,孩子也给过我惊喜.但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抵触的,楼主谈的正是我和LG这两天讨论的话题,但对于父母,让孩子刚接触就喜欢读经真的太难了.可是不大量的读又怎么会喜欢,实在太矛盾了

希望这里可以看到有经验的父母介绍些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方法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1-3-6 09:46
我现在对“读经”一词很反感,对“儿童读经”一词反感尤甚。对孩子来讲,快乐是第一位的,阅读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当下的“儿童读经”和快乐很少沾边儿。
我不想讲大道理,更不想听任何这方面的大道理,已经听腻了,看够了,孩子是自己的,他快乐不不快乐他自己知道。读古文他并不反对,他读《古文观止》比读《论语》愉快,我想这很正常,也符合他的心智发育程度。
他现在不爱听我给他讲“四书五经”的重要性,更是反感我把读书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读书就是读书,为嘛干读不懂的文字让自己难受,我尊重他的看法,他不过十岁,十岁有十岁该做的事儿。
最近在看几位小学语文名师的博客,比如陈琴、韩兴娥,她们都是小学语文界导古文阅读的先行者,看她们领孩子读《声律启蒙》《论语》《庄子》《诗经》,我有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坛子里狂热领孩子“读经”的妈妈有空去看看吧,反省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我现在一看二岁、三岁、四岁、五岁孩子读经这种题目的帖子就感到脊背上冒凉气,太可怕了。
作者: shopping66200    时间: 2011-3-6 14:04
我只是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对于读经,刚刚加入。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欢迎指正。

有了孩子之后,因为希望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能够健康快乐的记忆多一些。我认真的学习各处的文章,孙瑞雪、李跃儿、蒙特棱利、华德福、夏山学校,有时看书看得眼泪直流,慢慢明白原来孩子的视角是这样的,原来这么多成人的痛苦都和儿时有这么密切的关系。

再慢慢的看,少有人走的路、爱是一种选择、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系列国外的心理方面的书,让我对我的原生家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因为关心孩子的健康,对中医也非常入迷,对于抗生素的危害毛骨悚然,对于黄帝内经、经络的神奇叹为观止;接触中医,自然就是慢慢走近佛学,看南老的南禅七日、听叶曼老师讲佛经的故事,明白因果、轮回的道理……

越是看,越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何独独在幼儿教育方法后落后于西方这么多? 有趣的是,接触这个论坛早在07年,但走进来却是几个月前。我猜可能是因为机缘成熟了,所以现在的我,看王财贵先生、春花姐、孟老师的贴子非常有眼缘,他们说的,我都信,虽然我自己的国学基础非一般的差,但我深信因果、轮回,我深信心诚则灵。所以我带我的孩子读经,希望做好我该做的,其它的,随缘。

呵呵,趁孩子午睡时,匆匆忙忙乱写一通。只是分享,别无他意。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1-3-6 19:03
路过,顶一下
作者: 754579752    时间: 2011-3-7 08:56
读经真是件急不得的事儿。我儿子这段时间热情大减,将注意力和兴趣再次转移到数学和科普上了。
作者: niey96    时间: 2011-3-7 09:40
严重同意~这也是我一直想平衡的问题,找不到平衡点,看来还是自己修炼不够啊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7 15:51
原帖由 <i>ling_02</i> 于 2011/3/6 01:14 发表

我们开始读论语刚刚一个星期,很艰难,孩子也给过我惊喜.但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抵触的,
楼主谈的正是我和LG这两天讨论的话题,

但对于父母,让孩子刚接触就喜欢读经真的太难了.可是不大量的读又怎么会喜欢,实在太矛盾了
希望这里可以看到有经验的父母介绍些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方法 ...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现成的方法,也没有任何人比你们自己更有本事令孩子快乐。快乐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满足,心灵欣悦。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他们各自的具体需要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个家庭里面的哥俩,其快乐需求的满足也存在多方面差异。对哥哥有效的方法,对弟弟不见得有效。郭德纲能让我捧腹,但郭德纲不见得能令我爸爸开颜。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快乐的触发与感受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现成方法可以模式化地生产快乐感。


兴趣的满足似乎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但并不见得能让孩子【快乐读经】,除非孩子感兴趣的是读经。假如他的兴趣在读经,那么你允许他读经的话,他会很快乐。不过,假如他感兴趣的是麦当劳而不是读经呢?很多家长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用麦当劳作为物质犒赏来激励孩子读经。问题是,麦当劳好吃与读经是两码事,麦当劳好吃并不能让孩子增加读经的快感——物质激励所增加的只是孩子【对枯燥的忍耐力】——也就是说,读经对孩子而言仍然是枯燥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我见过还有一些人,用【读经可成思想家】之类的承兑梦景,从精神层面激励——毋宁说是非专业催眠——孩子进行大量读经,据那些人说,孩子们都感到大量的快乐... ...神话和梦话的区别在于,神话不会让你感到悲哀。

----------------------------------------------------------------------------------


让孩子快乐有无限多的方法,不过,你自己首先得是快乐的,轻松的,灵活的。
让孩子快乐读经也有无限多的方法,前提是你的孩子是快乐的,轻松的,无忧无虑的。


如果你觉得,让你的孩子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必须的,无条件的,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对话。
如果你认为读经更重要,读经可以让孩子获得未来的幸福与快乐,那么请思考:经典是什么,未来在哪里,谁的未来?


作者: 青色莲花    时间: 2011-3-8 13:30
我觉得父母带头诵读经典并体会到快乐。孩子必然也能快乐地读经。
经典的教诲不是只是来教育孩子的,而是适合所有年龄阶层的。
第一次看到《四书》还是在大一,读过一遍犹如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我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经典的教诲,少走弯路,不走邪路;而不是忙于各种才艺特长的补习。
带着成人的功利思想比如攀比炫耀、考级加分去人造“神童”只会毁了孩子。

[ 本帖最后由 青色莲花 于 2011-3-8 13:31 编辑 ]
作者: huangyezi    时间: 2011-3-8 21:55
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总觉得孩子厌烦读经应该不是读经本身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压力很大,家长的功利心已经波及到学龄前孩子,上了学的孩子更是忙得无有闲暇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读经,并且还要求遍数是否会背,那又有什么意义。坛子里很多家长都是给孩子报了一个有一个的课外班,放了学完成作业还要去课外班,有的还不止一两个。这样还要抽时间读经,那个孩子不会烦。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自由吧。我自己的孩子之前也很抵触读经,还很抵触上学,我干脆免了他所有的家庭作业,读经也像家常便饭一样,每天只有半小时。很轻松,孩子学习和读经现在一点也不厌烦,那些经典读到新章的时候,他根本读不下来,就是这样他还是很喜欢自己读,读的磕磕巴巴的他也喜欢,还不让我领读。所以我觉得尺度和心态尤为重要。
作者: 逗逗1123    时间: 2011-3-9 09:32
原帖由 huangyezi 于 2011-3-8 21:55 发表
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总觉得孩子厌烦读经应该不是读经本身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压力很大,家长的功利心已经波及到学龄前孩子,上了学的孩子更是忙得无有闲暇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读经,并 ...


你免家庭作业,老师能同意吗?还是你自己布置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个人觉得没必要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只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即可。
作者: huangyezi    时间: 2011-3-9 09:39
我从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可老实确从来都不批改,他们只批改学校作业。家庭作业都是组长看一下然后报告给老师的,所以我就钻了空子了。呵呵!作业太多会消灭孩子地学习兴趣,我不喜欢。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1-3-9 1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ywhite    时间: 2011-3-9 12:19
深刻反省~我家女儿从2岁10个月给我带着读易经,基本上每天半个小时,读了一年,总算是读完了两本,效果是能流利的跟读。我曾想让指着读,顺便认字,又放弃了,怕伤眼睛。但是有点是好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强些,但是我怀疑是讲故事的成果~已经停下一年多了,现在想开读论语,可是已经感觉没有时间了,从幼儿园回来,时间太少,不够分配了,等我回家每晚上就一个小时的时间,要玩,要看电视,要讲故事,还想顺势教点数学和英语,郁闷中
作者: shuiwuhen1998    时间: 2011-3-9 15:52
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无论自己的孩子是龙凤还是垃圾,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庇护都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或许才有资格为人父母,这是及格线。


这句话简直是太好了。
现在的我如果在把宝和坛里的宝比的话,在比较的时候我绝对是不及格的。
作者: shuiwuhen1998    时间: 2011-3-9 15:54
新叶说的很好,放下,需要更大的勇气。
作者: 仔仔宝贝    时间: 2011-3-9 16:15
佩服你们啊 继续努力了,辛苦不会白费的
作者: davidzsguo    时间: 2011-3-9 19:12
这个很是有道理,爬了一遍楼。需要好好的认真小花、反思。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15 00:23
原帖由 huangyezi于 2011/3/9 09:39 发表 我从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可老实确从来都不批改,他们只批改学校作业。家庭作业都是组长看一下然后报告给老师的,所以我就钻了空子了。呵呵!作业太多会消灭孩子地学习兴趣,我不喜欢。


为你鼓掌。

很少有家长会自作主张减免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因为他们不敢——他们在【恐惧】中成就了【无我境界】。做【顺民】久了,一个最典型的后遗症就是丧失独立人格,丧失最起码的是非判断。从近代到当代,中国成为世界上【顺民】产量最高的国度。绝大部分国人——甚至包括某些【国学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顺民文化】。杯具的另外一个视角往往引人喷饭,晚周诸子在政治潜规则的挟持下彻底【被转基因】了。

那些硬是要做顺民的家长可以查一下,我记得教育部是有规定的,小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15 00:45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15 00:33
原帖由 逗逗1123于 2011/3/9 09:32 发表
你免家庭作业,老师能同意吗?




你敢和老师谈判吗?
你有实力跟老师探讨教育方面的专业问题吗?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你知道自己需要勤奋学习吗?

问题不在于老师,不在于现实如何,而在于【基于这样的现实,你愿意以及你能做些什么】。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15 01:0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4 16:40 发表

钱文忠好文: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链接: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page=1#pid3734770

钱文忠教授是我所敬重的学者之一,所引文章读来酣畅。




思维训练:

1、钱文忠先生这篇文章被命名为【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其核心意思是否与本楼主旨相违?
2、有人企图引用钱先生此文,以证明【虎妈妈】教育法的合理性,果真如此吗?
3、【虎妈妈】是在宣扬一种教育法吗?你真的了解【虎妈妈艾米蔡】想要说什么吗?


作者: 子云008    时间: 2011-3-15 12:17
问题不在于老师,不在于现实如何,而在于【基于这样的现实,你愿意以及你能做些什么】。

楼主的话总是这么发人深省啊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15 13:5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十来岁的时候就听说了这句腰板笔直的哲言
恍惚二十年,而立之年忽惊觉未解先哲实义,学至三十七八,始自信内心对之真有确解,从此人生开朗,决定自在

四十岁后,突然知道真理只算个屁,若能使孩子天真一笑,亲友眉心舒展,我甘愿躬身顺眉,放弃任何真理。
不是装孙子,孙子不用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15 14:17 编辑 ]
作者: sisimam    时间: 2011-3-15 14:42
本来我最近也想跟风给孩子读道德经或者是论语,结果惭愧的是,我翻出来论语带着孩子读了几段,自己就觉得枯燥(汗颜啊),然后又拿出道德经读了几段也没兴趣,最后毅然放弃,我想如果领读的人都不是真心有兴趣的在带着孩子读,何必让孩子受罪呢,等她自己喜欢或有兴趣的时候,或者学了拼音自己读吧,哈哈~~~因此还是继续读我和宝宝都感兴趣的绘本先啦~~~~
作者: huangyezi    时间: 2011-3-15 19:1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14 16:23 发表


为你鼓掌。

很少有家长会自作主张减免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因为他们不敢——他们在【恐惧】中成就了【无我境界】。做【顺民】久了,一个最典型的后遗症就是丧失独立人格,丧失最起码的是非判断。从近代到 ...




       多谢夸奖!其实我也想过和老师谈判,或者和老师探讨一下教育的问题,不过还是觉得做好自己更重要些,和老师谈判的结果除了会造成“枪打出头鸟”的结果之外不会有丝毫意义,再说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也不是光靠老师,家听教育也很重要。还是做好自己更重要。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自己,孩子也在不断的进步。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16 16:47
原帖由 <i>sisimam</i> 于 2011/3/15 14:42 发表

本来我最近也想跟风给孩子读道德经或者是论语,结果惭愧的是,我翻出来论语带着孩子读了几段,自己就觉得枯燥(汗颜啊)
然后又拿出道德经读了几段也没兴趣,最后毅然放弃,

我想如果领读的人都不是真心有兴趣的在带着孩子读,何必让孩子受罪呢,等她自己喜欢或有兴趣的时候,或者学了拼音自己读吧,哈哈~~~
因此还是继续读我和宝宝都感兴趣的绘本先啦~~~~



您真是个老实人,高兴。

人世间【闻一善言若决江河】之大根大器毕竟稀少,我辈不敢傲然自期,唯不自弃而已。依佛家的说法,转凡入圣圆成佛果之前,人总是会要犯错的。儒家也说【人非圣贤,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人这一辈子不怕犯错,只怕心旌摇曳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盲目跟风】固然要不得,但是,人生若要有所改观,免不了都要从【盲目跟风】开始步入成长历程啊——学习,实践,反思而后能知错。。。我做了四十年【跟风顺民】,深知其中病痛。幸能不自弃,不麻痹,不自欺——如何不自欺?无惧而已。

作者: 羊羊的妈咪    时间: 2011-3-17 09:31
我们又重新在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很多东西,要推而广之地讲更适合现在的情况
作者: 劳尔    时间: 2011-3-22 10:19
让孩子快乐不仅是教育让孩子读经的父母,而适用所有的父母来读。让孩子快乐学习,难啊,这也是我教育的目标

[ 本帖最后由 劳尔 于 2011-3-22 10:36 编辑 ]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11-3-22 11:04
鸟始终端个冷水盆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真的感动)。
    让孩子快乐读经是不大容易的,让孩子快乐学习其他功课也是不大容易的,又没有勇气独树一帜的把孩子散养,所以只能强迫去学,既然总是要强迫的,那么还是强迫学些更有价值的吧。
作者: jjyami    时间: 2011-3-22 19:29
兴趣和快乐最重要,我一直这样提醒自己,不强迫孩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25 01:18
原帖由 <i>kxb6666</i> 于 2011/3/22 11:04 发表

鸟始终端个冷水盆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真的感动)。
   
让孩子快乐读经是不大容易的,让孩子快乐学习其他功课也是不大容易的,又没有勇气独树一帜的把孩子散养,
所以只能强迫去学,既然总是要强迫的,那么还是强迫学些更有价值的吧。 ...



善待【泼冷水的人】是需要很高智慧的,我对您的修养境界表示敬佩。说实话,我其实蛮不喜欢那些整天只知道泼别人冷水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基于悲观的负面心态去看待世界。在他们眼中,人世间每一件事都是从最坏的设想开始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喜欢泼冷水的人不能从事开创性的工作,他们比较适合【风险控制】一类的岗位。和这种人一起生活你将会感到非常压抑,因为他们从来都不会微笑着去赞赏他人,原谅他人的过失——他们的沟通方式别无选择,除了【责备】,就只剩下【埋怨】了。我父亲就是一位很典型的泼水人——他的教育方式简单而粗旷。

我到了三十二岁时才真正懂得,我的父亲其实是【没得选择】——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有无限多的可能的方式,去实现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三十二岁,当我【不由自主】地以一种简单而粗旷的方式【教育】自己那【不听话】的女儿时,突然猛醒:当一个父亲在自己的生活中丧失了【选择】,那种【无力感】和【无奈感】是多么哀伤的经验。

这个世界上,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还有其他【选择】时,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
王教授说【教育其实是很容易的事】,这句话只对那些【从无力感中解脱的明白人】有效。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3-25 02:30
三十二岁之前,我曾经鼓起勇气追问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你总是要用【打板子】这个方式来【说服或者纠正】你孩子的行为?其实,这个傻问题往往得不到正确答案,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回答你:【打你是为你好】,或者【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爱之深故责之也切】,等等诸如此类——每次挨完板子,我都会听到妈妈这么抚慰我。我一直以为真的是那样。然而,三十二岁之后我发现了两个事实:

1、我之所以相信妈妈的话,其实是因为我从她的抚慰中感受到了母爱。爸爸【打板子】或者【强迫】我去做某事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只是惧怕和屈辱,没有爱。妈妈说那是爱,她其实是用【母爱】说服了我去接受一个错误的答案。

2、三十二岁的某一天,当我习惯性地沿用【我爸爸的简单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突然惊觉:自己只不过是在【发泄愤懑】而已。一个自以为是的强者或者正确者,在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挫折感时,所特有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愤懑。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不得不使用【强迫】手段时,其实也就意味着【除了强迫,我们实在想不到其他办法去达到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自认无能的状态,是一种自我放弃,绝不是爱。


我真愚蠢,而立之年才真正明白(或者说体贴出来)这么个极其简单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25 02:36 编辑 ]
作者: 磐·墨    时间: 2011-3-25 08:39
标题: 回复 #5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我到今天依然纠结困扰这个问题,即使知道不对,即使知道还有别的可能性,但事到临头,还是很自然就采用这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谢谢鸟版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

我要收起藤条,认认真真地考虑一下自己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和孩子相处。

哈哈,说点题外话,新加坡政府至今保留鞭刑,这里的杂货店里有专门的带手柄的藤条提供给家长用来打小孩……环境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 本帖最后由 磐·墨 于 2011-3-25 08:42 编辑 ]
作者: oracle20071115    时间: 2011-3-25 08:45
言之有理  说出了心里的话  真的应该反省自己 有时真的太不淡定了
作者: 劳尔    时间: 2011-3-25 09:0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25 02:30 发表
三十二岁之前,我曾经鼓起勇气追问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你总是要用【打板子】这个方式来【说服或者纠正】你孩子的行为?其实,这个傻问题往往得不到正确答案,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回答你:【打你是为你好】,或 ...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1-3-27 10:49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1-3-16 08:47 发表

幸能不自弃,不麻痹,不自欺——如何不自欺?无惧而已。


谢鸟儿再提"无惧".

原来以为懂了,其实未必. 有一点长进,回头看, "无惧" 层层境界何其容易?
现在也未必真懂, 好在,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作者: ruoranbaby    时间: 2011-3-27 13:09
1、了解自己你才能了解孩子
2、无忧无虑,他才会快乐
版主说得很对,有版主的时时提醒,才让我们都反思自己,让我们这家长做得更好!
作者: 绝句    时间: 2011-3-27 20:07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长进的家长。

楼主的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家长怎么引导,以后要向大家好好学学。
作者: 老易    时间: 2011-4-11 09:27
.

鸟的进步很大,无论是水平还是境界。
理性读经,科学读经,不夸大,不盲目。
鸟说的很在理。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11-4-11 15:38
不知道那些快乐读经的孩子家长是用了什么方法?真想知道.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4-16 10:42
标题: 回复 #63 liliyatj 的帖子
初中的时候,看过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天下第一大帮帮主李沉舟,他的兵器只不过是一双拳头。每次出手,也没有什么花俏的招数,就那么简单的一拳,却至强至刚无坚不摧,再厉害的高手也如落叶般败于拳下。普普通通一招【黑虎掏心】,地球人都会使,可是,为什么别人使出来,就总是没有李沉舟那样刚猛霸道的效果呢?

战胜对手的,不是【黑虎掏心】,而是李沉舟。能够让孩子快快活活地读经的,不是方法,而是家长开朗温润的心态。难道孩子不读经,我们就可以剥夺他们在关爱与宽容中感受幸福和快乐的权利吗?我们的孩子,难道非得含着眼泪读经,才能够实现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成龙寄望吗?生活总在当下,童年瞬逝不再,这是重点。读与不读都在其次。

放得下,才看得清,自然也就拿得起。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