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元元的Newbery 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4 16:10
标题: 元元的Newbery 之行!
建这个贴子,主要是想督促自己加强一下女儿元元(初一女生)的阅读。就她目前的情况,学习Newbery的书最适合了!本楼主要记录newbery系列书的学习情况,元元阅读的其它绘本和小说也会提及,但不是重点。欢迎大家光临小楼,多指导和帮助元元的阅读!

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有什么书和相应的资料就学什么。目前手头借的有两本书:Three tale's of my father's dragon (我爸爸的小飞龙三部曲全套) 和the giver,这两本书都有音频,就从这儿开始吧(其实两部书的难度和风格差别很大,整个一天上地下 )。

元元昨晚朗读了my fathers's dragon 的前三章,我想等她读完之后,再让她边听边看一遍,如果有时间,让她录一下元版的音频

这本书内容简洁、清新、有趣,尽管对元元来说,有点稚气,但她似乎不太在意。经常看看这样的书,连我这个做妈的都会变成可爱多呢!

MY_FATHER's_dragon.pdf(1.42 MB, 下载次数: 422)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15 17:44 编辑 ]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1-2-14 16:15
沙发,先抢一个。
恭喜新楼开建!
作者: 阿豆妈妈    时间: 2011-2-14 16:16
板凳!
跟着学习~
作者: 榴琏    时间: 2011-2-14 16:47
我坐地上了。
元元妈真是一位好妈妈, 能陪女儿这么长的时间一起读书
作者: ling1880    时间: 2011-2-14 18:39
地下室了,
跟着后面学习
作者: 菊菊妈妈    时间: 2011-2-14 18:41
前排坐,恭喜元妈又盖新楼了,跟着学习!
作者: lucyss    时间: 2011-2-14 18:42
坐地上也可以学习啊!多认真啊!
作者: zhangjia99    时间: 2011-2-14 18:49
元妈又盖新楼了,以前一直跟着元元的后面学习,继续跟着学习。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4 19:11
支持。感谢一直以来元元妈妈的帖子对我们的帮助,如发起听读a to z和39 clues,等等。希望元元妈妈扩大选择面,挑出元元喜欢的书。
作者: 子川妈    时间: 2011-2-14 19:18
真幸运还能赶在第一页,幸好饭后过来瞧一眼。元妈盖楼之快之好之多,估计潘石屹也得向你学。。。。。。。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2-14 19:59
真好啊,以后学习元元的学习更加方便了,呵呵

也期待元元的录音哦
作者: 胖星儿    时间: 2011-2-14 20:25
跟在元妈后面学习了。
作者: 做梦一样    时间: 2011-2-14 20:45
哈哈,特殊的日子开心喽,祝元元全家情人节快乐!!!
作者: 卓玛我爱    时间: 2011-2-14 20:57
最好放个元元读书的视频,给众多仰慕的弟弟妹妹看看
作者: 勤劳小蜜蜂    时间: 2011-2-14 21:18
希望能在第一页,一直关注元元,希望能继续学习!
作者: hahaha    时间: 2011-2-14 22:18
标题: 恭喜元元妈开新楼
第一页是赶不上了,不过离的再远咱也跟着努力学习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1-2-14 22:32
刚巧因为搜元妈的一个贴子才看到这个贴,幸好幸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情人节快乐!
作者: 一尘不染    时间: 2011-2-14 23:14
跟着学习,元元一直是我们的榜样
作者: lulumary    时间: 2011-2-14 23:24
来晚了 恭喜开新楼 继续学习
作者: lulumary    时间: 2011-2-14 23:28
刚收了小飞龙第一本的原版书 坐等听元版的音频 能跟在后面真好 希望能跟的上
作者: candyxiao020    时间: 2011-2-15 09:14
正在琢磨怎么开始NEWBERY系列呢,元妈又在前面领路了,这下我们可有了方向。
作者: 小泥屋    时间: 2011-2-15 09:21
祝贺元元妈妈开新楼,跟在元元妈妈后面学习!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5 10:46
感谢大家的支持!看大家这热情,我和元元一定要将Newbery进行到底了,要不都没法交待!

昨天元元读了《my father's dragon》第四到第六章,尽管有些单词不认识,她也没问我,差不多按着发音规律就读下去了。其实我手头还有从西城青少年图书馆借的中文版的《我爸爸的小飞龙》系列全三本,想着让她当词典使用,暂时也没用上。

孩子和孩子真不一样,元元就属于是那种迷迷糊糊的一类,她一般不会因为一些单词不认识而停下来查词典,如果不影响理解,她也不会问我。这个特点有好处,能够保持进度,也有不好的地方,放过了很多知识点。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因为有些孩子很容易被自己不知道的内容吓倒,从而停步不前。在读论语时,元元把这种不求甚解的精神发扬到极至,从不发问,用她的话说是一句都不懂,无从问起!但她能把论语读得非常流利!

我的思路,就是陪着她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如果可能,能哄着她多读几遍,让她理解得更好一些,在多读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单词,短语和好的语式,最后口述一下或写读后感,或利用网上的一些资源完成一些习题。
作者: zhonghuapx    时间: 2011-2-15 11:12
恭喜开新楼,跟着元元学习!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5 11:36
元元的一个好朋友在寒假上了一个原版小说阅读班,每本书根据内容学四天到七天不等。每天上三个小时,每小时120元,班上有大约10个孩子(不超过15个)。

学习方式是先买原版书,让孩子们先在家里阅读,准备。上课时外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重点讲解,然后讨论。

我问了一下,她学过的书有《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the best school year ever 》《the Great Brain》《a snow treasure》,电话中说的,有些书名可能不是很准确。

寒假班已经结束,这孩子的妈妈对上课效果不满意。我觉得原因是学生太多,每个孩子发言和参与的机会少,比不过咱们在这儿一对一地和孩子一起学习,沟通!同时还能增进感情!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15 11:38 编辑 ]
作者: xinxinv    时间: 2011-2-15 11:41
来晚了,期待元元版音频
作者: hbsyapple    时间: 2011-2-15 14:52
恭喜元妈在此开新楼。
作者: 学而妈妈    时间: 2011-2-15 17:42
北京的教育资源虽然多,但是费用高,而且效果并不很好。寒假中一个老同学还和我抱怨,给孩子花了很多钱,英语还不如我们这个在小城市的孩子。其实不管在哪里,家长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提供好的资源,耐心地、坚定地培养孩子听读,这才是首要的。

纽奖的书我们还没有开始,正在读桥梁书章节本。海琳在阅读上和元元姐姐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她就喜欢没完没了地听Avatar。不知道哪一天她能像元元姐姐一样声情并茂地朗读。向往中......
作者: jawhsy    时间: 2011-2-15 18:29
元妈又盖新楼了,我和我家小妞一直在按元妈的教育方法进行英语学习,继续紧紧跟
作者: lulumary    时间: 2011-2-15 23:11
在这里给 小蜜蜂 提个意见 能不能 把 评分时写的 长长长的留言发成回复呀 好想看呀 也想看元元妈等大大的回答
作者: 卓玛我爱    时间: 2011-2-15 23:28
太好了,视频的事俺可等着呢,元妈应了就成功一半了。

以前给小女听过元元的音频,人家说美国小朋友都会说英语,没什么稀罕的。
最近下了qsqsqsqs 千金的音频,人家听了说ENGLAND的小朋友都会说英语。

必须让她看到真人震震她。

人家在世博会看到外国工作人员说汉语,告诉我那是假外国人,是中国人染发了。
作者: ling_02    时间: 2011-2-16 04:48
也来学习,以前没有爬过学习楼,最近才发现应该补习的太多了
作者: xiaojingling06    时间: 2011-2-16 10:59
追着偶像来了,希望再过几年能和元元一样棒!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1-2-16 15:31
原帖由 hlp525 于 2011-2-15 10:46 发表
我的思路,就是陪着她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如果可能,能哄着她多读几遍,让她理解得更好一些,在多读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单词,短语和好的语式,最后口述一下或写读后感,或利用网上的一些资源完成一些习题。


元妈能不能贴一下计划读的书单,让我们学习并事先准备好

已经在网上订了 the giver。我能力有限,只能为孩子备了书让她自读

前两天看到妮可妮子说让孩子背夏洛的网很受启发,想想决定陪孩子读吹小号的天鹅(很喜欢这个故事,看过中文版 ),其实是监督她背这本书。今年,一本书,还行,不觉太大压力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1-2-16 15:39
关于词典想问元妈给元元用什么样的词典。
WENDY 看书也是从来不查字典的。

我通常只用朗文字典(电脑上用)。纸质的有一本麦克米兰初阶,感觉字太小很少用。对电子词典不熟,不知好不好用。
作者: fannie妈妈    时间: 2011-2-16 19:02
恭喜元元妈盖新楼,继续来学习!
作者: hiwendy    时间: 2011-2-16 19:52
跟着元元妈妈学习。
http://teacherexpress.scholastic ... ure+Circle+Guide%3A
这里的阅读指导很有帮助,不知道元元妈妈发现没有。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1-2-17 11:16
标题: 回复 #34 小荷听雨 的帖子
小荷,你是过于谦虚了吗? 印象中,你的WENDY和QS家的一样优秀啊,都是能跟元元有得一比的牛牛蛙了!

这些年,WENDY读了哪些书,学了哪些教材,怎么学,效果怎样? 列个单子,我们跟着做啊!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7 11:33
标题: 回复 #34 小荷听雨 的帖子
小荷是前辈呢,wendy在各方面都是元元学习的榜样!

回答一下提问哈,会让你失望的。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基本上就是找一些能借到的、手头有的newbery书和其它大家认同度高的书。除了前面两本,接下来想读number the stars, the sign of the beaver, Charlie and chocolate factory, 小屁孩日记,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两本希望能引导元元写英文日记)。

所有书能读一遍就完成任务,如果能多读几遍就再好不过了,不会要求背诵,因为还想让元元把新概念第二册和第三册的部分背一背。

关于词典,家里有很多,但元元几乎没查过,实在要查就用电脑查金山词霸。以前买过一个电子词典也坏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7 11:50
前两天元元把《my father's dragon》第一部朗诵完了,第二部也朗读了前三章。

原来我以为这本书属于特别简单型的,后来发现文中不时出现复杂句、长句子。让我高兴地是,对这些长难句,元元基本一次完成,断句也基本正确,如果偶有断句错误,她读完之后,会感觉不对劲,又重新自己更正一遍。我想,前一阵大量听了一些故事对她现在能正确理解文中长句子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而在这一轮阅读之后,以后元元对她听的故事也会理解得更好吧。呵呵,总之就是听读不分,彼此相长。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17 12:10 编辑 ]
作者: bell_ks    时间: 2011-2-17 12:00
标题: 回复 #39 hlp525 的帖子
小荷,探讨一下,别拍我!

      小荷说的背诵,真是难度大!用一年的时间来背诵一本小说的结果会怎样?会不会对小说产生厌倦? 何况一年的时间只为这一本小说? 一年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QS家的YN,也是一年时间,跟着教材走,加上不间断的小说阅读,其中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小荷,我也看到了背诵这个说法,我也感概万千! 但是,综合QS的做法,我更欣赏QS,他们父女俩, 这一年的努力,孩子进步在飞速! 同时,锻炼孩子的毅力,坚持做一件事情,细水长流!
    我的孩子是没有耐心的,还是稚童一个!我得不断盯着盯着。。于我们,慢慢走,慢慢读,跟着兴趣走,或许是最好的,可能,1年,2年,看不到什么成果,不过,长久下去,会有收获的!

    探讨啊! 小荷别拍我!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7 12:13
标题: 回复 #41 bell_ks 的帖子
呵,每种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如果能真正背下一部小说,以后还有什么不能完成的呢。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7 12:20
目前的阅读,我都是和元元一起看书,元元朗读。这样做,主要是我想了解一下元元的阅读水平到底是什么程度。等过一阵,阅读肯定要过渡到默读,或是默读和朗读结合,以默读为主!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7 15:16
我在另一帖写到(谈Treasures选入的纽奖作品):“Treasures之选,还是挺有自己之斟酌的。比如G3入选了Charllotte's Web片段,而G4第一学期入选了一本凯迪克金奖作品,G4第二学期则入选了Because of Winn-Dixie片段和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片段。”刚才继续查了一下,G5第一学期选了Shiloh片段,G6第一学期选了The Summer of the Swans片段。惊喜于G6的选择,因为两三年前当当处理书中有此本,我买下了,记得当时很便宜的。

我想读纽奖获奖作品包括语文学习价值和内容学习价值两个不同方面。由于语文的本土化和风格化,很多作品的语文是难以为国内孩子的模范的。内容上,则牵涉极广,需要家长的引导。Treasures选中的,应都是兼具语文和内容之长的。只是量稍嫌少。
作者: mtryshy    时间: 2011-2-17 16:12
天哪,我太落伍于时代了。都跑到第三页去了。惭愧惭愧!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17 20:22
元元妈开的这楼非常好啊!当初进论坛时就想准备纽奖的书,断断续续的。之前的几年孩子读了几百本的凯奖的绘本和简单科普书籍、章节小小说之类。二年级的暑假开始,试着让孩子先精听后精读了一些纽奖的书:Charllotte's Web(E B white的另两本也精读)、Ramona and her father 、Ramona Quimby age 8 、Sarah plain and tall、 one hundred dresses等等,孩子很喜欢,现在也在继续。纽奖的大多数书年龄群在9-12岁,孩子才8岁多,应该还有很多时间慢慢读。元元妈的思路也与我的不谋而合,只是现在孩子的写还有点弱,我基本上让她复述大意为主,生词扫出来过一遍。准备勤爬元元妈的这层楼,让孩子向元元姐姐学习,共同进步!

[ 本帖最后由 delicacycy 于 2011-2-18 07:41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17 23:54
元元已经读完了第二部“Elmer and the dragon", 读这部时元元没有像读第一部时那样不时地笑笑。

我觉得第二部写得比第一部差多了,书中前中后几个部分联系生硬,主题不突出,情节也不那么有趣,不知大家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其实第一部(获奖的那本)很完整,要是没时间,可以不用看作者后来续写的两部了  把时间花在更经典的小说上 (个人感觉哈)

欢迎看过和正在看这部小说的朋友分享读后感:)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18 00:28 编辑 ]
作者: candyxiao020    时间: 2011-2-18 09:24
我们最近正在看的是NUMBER THE STARS,不好意思地说一句,这是我几十年来首次看完的完整的英文小说。看的时候,好几处非常感动,真正体会到原版作品的魅力。我家女儿也看得很入迷,她现在四年级,配合音频,能够理解得比较好。她以前也很喜欢看一般的原版小说,但自从看了NUMBER THE STARS以后,就不太愿意看别的了,觉得幼稚没意思,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品味上去了就难下来了。”我在图书馆借了四本原版书,人家就是不肯瞄一眼,可大部分的纽奖书对她来说都有些难了,我正在发愁,后面到底该给她看些什么呢?
作者: mtryshy    时间: 2011-2-18 11:26
跟在元妈后面补我自己的不足,书那么多真不知道如何选。赶紧把my father's dragon打出来,自己读读。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18 12:55
这三部曲应该都很好的(My Father's Dragon 、  Elmer and the Dragon 、 The Dragons of Blueland )。书看起来不厚,80页左右,但正如元元妈所说有的句式还是挺复杂的。分级为:990L。孩子读过前两本,更喜欢第一本。
作者: diancai    时间: 2011-2-18 13:27
元元妈妈的楼能占到第四页,也不容易啊。就像去听偶像的演唱会,雅座咱们不奢望,能有个座位能跟偶像近距离接触已是很大的满足了。实在不行的话,站着也好啊。
啥NEWBERY的咱一窍不通,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到这份上,总感觉很遥远啊。不过星还是要追一下的。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8 15:26
英语学习中,阅读只是部分任务;而阅读任务中,文学阅读又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个部分应该多大并无一定之规)。对此楼主在首楼中说的是比较明确的。端正这个定位是很必要的。

对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如果说有矛盾的话,还是那个最主要的矛盾(或者说严峻的挑战更合适):适合其英语水平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内容幼稚;内容上适合其需要的,文字上往往又显得太难。

当然不能用译本代替,因为大家不仅着眼于内容吸收,也着眼于英语学习。如果用译本代替,就谈不上后者了。用译本阅读带动原版阅读或和原版阅读形成对照,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我想谈谈家长的心急问题。我2009年夏买了一批纽奖获奖书,但那年暑假女儿只读了很小一部分。盖因获奖书的价值在其思想性和知识性,孩子阅历浅,又是异域文化背景下的东西,相对不感兴趣是正常的。我克制了自己,没有作为任务布置给孩子读。直至去年秋又开始读一些。

另一个我要谈的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在此类阅读上我的方针是只推荐,而无硬性的规定。畅销书总是更超越民族文化差异的限制i和孩子既有知识积累的限制,总是更能抓住普适意义上的孩子兴趣点。它们更能抓住孩子,因而其在英语学习上会更有益于孩子。然而从内容的营养上说,得奖书往往更胜。因此教育者就有义务向孩子推荐后者,并引导孩子阅读后者。然而前者是通往后者之桥,因为有了前者,孩子的语文障碍小了,就减少了阅读优秀作品的阻力。

我们家在处理“适合其英语水平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幼稚;内容上适合其需要的,英语往往又显得太难”这个矛盾时,力求不让孩子读适合更大孩子读的书。然而最近以来,当孩子看到一本书的简介,她可能就被其中某项内容(她预估的)吸引,她就会主动去读,结果看看亚马逊推荐的适合年龄,觉得可能有些超前了(可见那种推荐只是参考)。我的意思是:在语文障碍减低后,选择的标准应仅仅是孩子对内容是否感兴趣。

当家长读过,能对内容有个简略的评点,这往往是使孩子感兴趣的重要前提。但你这么做了5本,有一本终于吸引了孩子,也是不错的。接着如果能帮助孩子将书中牵涉内容和教材教辅学习内容联系起来,那应该就是完美效果了。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8 16:21
要澄清的是,这里说“畅销书”“得奖书”,只是大致之别,并无严格界限。

这并不是说畅销书就没有思想性。女儿很喜欢的、读过多遍的阿瑟章节书(RL: 3.0~3.9),她说每本都有其“寓意”。我本人不大看得上这套书中甚至任何一本的寓意,然而它们恰恰是女儿能比较驾轻就熟的把握的。只是我认为得奖书往往更独特。

这更不是说畅销书语文上也易。其实因为是供给母语国家孩子读的,得奖书和畅销书的语文难度并无明显差别。其实很可以见到语文较难的畅销书和语文较易的得奖书。

不论得奖书还是畅销书,在母语国家都是课外读物。就前者而言,其和学校教育内容有着或明显或不明显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还没有了解“文艺复兴”,孩子就不能明白From the Mixed 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中要搞清天使雕像创作者的意义。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8 16:25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11-2-18 15:26 发表
……如果能帮助孩子将书中牵涉内容和教材教辅学习内容联系起来,那应该就是完美效果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hlp5252011-2-18 15:34金钱+3精品文章!giver 就准备结合教辅:)
hlp5252011-2-18 15:34威望+3精品文章!giver 就准备结合教辅:)

前天我在和女儿说,如果学习内容完全由家长决定,那么家长就是The Giver。我想这也许就是这部作品最现实的寓意。
作者: 小荷听雨    时间: 2011-2-18 21:15
标题: 回复 #41 bell_ks 的帖子
贝尔妈妈,你可能误解了。 不好意思地说,我是由于能力有限,跟不上孩子的进度了。而且时间也有限,打算只跟孩子读这一本书。其他时间,就让孩子自听自读。我只控制提供给她的内容就好。

至于QS和他家YN, 我当他们是神人和神孩的 ,不敢把QS当榜样,我知道自己根本没那能耐,不过潜意识里要让我家WNEDY把YN当榜样的
作者: 小小小鲸鱼    时间: 2011-2-18 22:27
跟着小荷进来学习。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18 22:49
My Father's Dragon,LEXILE蓝斯分级990L,差不多相当于美国教育年级:六年级左右,当然也不绝对的。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19 20:02
标题: 回复 #47 hlp525 的帖子
好像很多得奖作品都有续集的。只是往往独创性就难再,这也是难免的。Julie of the Wolves的续集Julie的封底有一句评论说:"This is that rare thing, a sequel worthy of its original." 言下之意就明显了。不过如果孩子感兴趣就不妨继续读续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可能初集出现的词汇还会重现,这样还可起到复习作用(如畅销连续小说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孩子不感兴趣了,当然就未必需接着往下读。
作者: 苹果无色    时间: 2011-2-19 20:16
我知道这是一个高手云集的楼,我也留个爪印!前排咱也不奢望,能有个座位能跟偶像近距离接触已是很大的满足了。
NEWBERY我也一窍不通,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到这份上,总感觉很遥远啊...希望这一天最终能到来!
作者: twwtwwimb    时间: 2011-2-19 21:23
强帖留名.

阅读,怎样读?众说纷纭.而我们汉语的学校教育中的阅读,又让人不认可.我们怎么利用英语的阅读?仅是扫清单词?有点浪费的感觉.
作者: lulumary    时间: 2011-2-19 22:12
标题: 回复 #58 qsqsqsqs 的帖子
说的非常好 所以系列书读几本就好 不用统统读一遍 也没有时间 要兼顾阅读的难度和深度 对么

[ 本帖最后由 lulumary 于 2011-2-19 22:14 编辑 ]
作者: 我爱qq瑭    时间: 2011-2-20 09:37
元妈又开新楼!恭喜+学习!!
作者: 欣儿妈    时间: 2011-2-20 14:06
进来学习一下牛蛙是如何养育的。

qsqsqsqs谈及畅销书和获奖书,大开眼界,学习不少。“畅销书能抓住普适意义上孩子的兴趣点”,这点尤其赞同。在我看来,能真正引发孩子兴趣的,还是获奖书,而不是畅销书。获奖书孩子可能会去读很多遍,而畅销书孩子读第二遍都难,也不需要读第二遍的,呵呵。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20 17:24
标题: 回复 #60 twwtwwimb 的帖子
汉语是母语,是根基,优秀的读物是必读的。年幼时很多古文、古诗词的学习等孩子大一点后自会出现“反刍”和“顿悟”(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境地下)。英语里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浸润,是一种“细无声”的滋养,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陪伴。扫清单词只是最基本、最初步。
作者: 卓玛我爱    时间: 2011-2-20 19:22
刚才看到有短消息,以为是录像好了呢。谁知是元元不同意。
真是有点失望啊。

我自己很想看看可爱的元元呢。

更重要的是,我家小女要长期坚持认为是金发碧眼的美国姐姐在读书了。

理解,尊重元元的意见。并一直粉下去
作者: Andrew妈咪    时间: 2011-2-22 15:01
看元元再起高楼。这个楼终于十页内进来了。。。
作者: fengling11    时间: 2011-2-22 16:06
今天刚看到元元妈妈建的新楼,赶紧进来看看,好羡慕孩子能读这些书了,我们的还在读桥梁书呢.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23 10:59
这两天元元上学了,没人bug 我,我自己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把number the stars 看完了。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这哪里是看了一部小说嘛,分明就是看了一场电影!

一幕一幕地,小女孩笑着在跑,在叫,。。。被士兵拦住。。妈妈的善良,沉着、坚定,爸爸的机智,小女孩的天真、不安、恐惧,勇气,peter的无畏,小女孩的再次的奔跑(现实/童话之间的情景切换),助人成功的喜悦,战争结束后的感慨,作者从胸中溢出的对祖国的热爱。。我甚至能看到作者的一腔爱国泪!

这是一部给孩子看的反映二战的作品,没有血雨腥风,没有暴力,从中我感觉到的是人性的光辉和伟大!从中我还听到了作者的呼唤:愿天下太平,人心向善,共同铸就美好世界!(就像童话那样美好!)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23 13:52 编辑 ]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23 12:25
标题: 回复 #68 hlp525 的帖子
希望再看到你对The Giver的读后感。我读的很慢,没读完又放下了。不过Amos Fortune: Free Man读完了76页(全书181页),女儿读完了96页——她说一定要赶在我前面。女儿应该还是被人物命运抓住了。说是Ages 8 up,但用较难同义词多,插入句式多,不易读。女儿估计每页要查2~3个单词。但我看她读的较认真。主人翁生于1710年死于1801年,正经历了美国革命时期,书中插入的对美国革命历程的简述,笔力甚强。我对女儿说,用这么少的笔墨纵述历史,你们这学期将学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可以媲美。
作者: tinyapfel    时间: 2011-2-23 21:16
跟着牛蛙学习.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24 10:44
标题: 回复 #68 hlp525 的帖子
我将你的读后感念给女儿听。她听完说:她在写诗吗?我说并不分行也不押韵,你就说说元元妈妈对内容概括的如何?女儿答:还可以。

女儿将Because of Winn-Dixie和The Tale of Despereaux都读完了。前者听了一遍,后者听了1/6。我问比My Father's Dragon难度如何,她说肯定是这个难些。读完没说什么,听完Because of Winn-Dixie,和我谈起来,说“这个作家写的很奇特”。昨晚学Treasures G4选入的此书片段,又将选入部分点听一遍。

听她说“很奇特”,我就忍住没问“奇特在哪里”。正如听她说你的读后感“还可以”我就忍住没说“你也写一点”。也许我总是想留给孩子最大的空间,以让其自发的表达。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24 11:32
元元把昨晚仅有的一点时间用在看《汉娜,蒙塔娜》上了。没有阅读!

这段时间,我比较闲,今天早上拿起了giver 这本书。。。 看了6章,已经放不下,开始领悟为什么这部作品有些争议。同时边看边思考:元元现在能理解吗,是不是晚些看更合适?.....

这个楼的题目怕要改成元妈阅读日记啦:)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24 14:44 编辑 ]
作者: elinadingding    时间: 2011-2-24 12:39
又看到元妈的小楼了,真好。看你和qs等强人的讨论非常过瘾。也让我发现原来牛孩们都有着全心付出的牛爸牛妈们作坚强的后盾。这提醒我:别光顾着一窝蜂的下载,总想着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也能这样,也能那样。先把手头的资料好好利用起来。应该踏实的走好脚下的路,期待更美景色的到来。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24 14:56
标题: 回复 #68 hlp525 的帖子
听了元元妈的读后感,真好啊!继续关注元元的阅读、听读。
纽奖系列我们一直从现有的实体书入手。图书馆正好有The  Wipping boy,但是我得让她先读再说,最后赏音频(让她说其实是我自己偷懒哈。听着太省事了,如果实在是好书又没有文本当然先听为快了。)。孩子以前很喜欢读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估计这个也会喜欢的。纽奖的书就像是大餐,过段时间递给她一本,让她满心欢喜去。寒假听了Geronimo Stilton 后狂迷,现在正四处找书读,真正的废寝忘食,甚至Youtobe上的意大利语动画都不放过。所以纽奖的书真得选对她的胃口才好。

[ 本帖最后由 delicacycy 于 2011-2-24 14:57 编辑 ]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24 15:22
标题: 回复 #71 qsqsqsqs 的帖子
孩子非常喜欢Because of Winn-Dixie。评价:5 stars,Sweet Story。当读到四处找不到Winn-Dixie时很是伤感,第二遍读依然如此。希望拥有这样一只可爱的狗。
作者: peiling    时间: 2011-2-25 12:49
前几天带领儿子读了Dear Mr Henshaw 及Sarah Plain and Tall,颇有感触。担心孩子不能Enjoy,决定适时引导。读Dear Mr Henshaw 时,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不一会儿进入了角色,跟随主人公的心情而起伏。读完,意犹未尽,听说还有姊妹篇Strider,说也想读一读。Sarah Plain and Tall是我较偏爱的一本书,柔美而伤感,令人潸然泪下。该书的朗读如同文字,也是极佳,我每每感动得热泪盈眶,儿子却在旁边坏笑。他自己说,读懂了,但不好意思掉眼泪。这两部关于亲情的金奖作品,无疑,给我和孩子均做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 本帖最后由 peiling 于 2011-2-25 12:51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25 14:44
giver 我自己已经读完了,感触很多:

和number the stars 比起来,我更喜欢这部书,估计作者在这部书上花得心思更多,写作难度更大。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这部作品能启发我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很多问题:

小到具体的问题,如文章主题是否和二战期间纳粹的种族净化有关,是否以此为创作源泉构想了一个“统一、完美”的社会。

大的问题也可以很大,甚至上升到哲学角度,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和生活,是应该从生到死都按规则被妥当地安排好,还是在一个不那么完美、可能有战争但同时充满色彩、充满各种感觉(包括爱)的地方不确定地度过这一生?

我还想到很多其它的问题: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自由民主和封建独裁等等的利弊;能不能在“完美”和自然真实的社会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结合点?“那个社会”中的人除了小男孩和giver,都是身处其中、执迷不悟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是觉悟的呢?

一部让人做如此多思考的儿童小说,我不会让元元错过!我决定和她一起入住到那个"完美"的社会中去体验一下被安排好一生的感觉,然后像小男孩一样逃出来,用心去感觉不那么完美的社会的美好!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2-25 21:27 编辑 ]
作者: peiling    时间: 2011-2-25 15:21
说是引导,其实也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下来,适时地伴以讲解或讨论。读Dear Mr Henshaw 时,文中多次提及小主人公对父亲的思念。当父亲没有如约给他打电话时,他变得annoyed,忍不住打过去。但当他听到爸爸那边有一个小男孩的声音时,他立即将电话挂断,大哭了一场。每每读到这样的场景,我会稍微地停顿下来,和孩子讨论讨论,让他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小主人公的感受。

Sarah Plain and Tall中,姐弟俩对母爱的渴盼、对SARAH近乎伤感的依恋,贯穿了整本书。该书文笔朴素细腻,具有穿透力。如关于SARAH到来的描写:“Sarah came in the spring. She came through green grass fields that bloomed with Indian paint brush, red and orange, and blue-eyed grass.”故事的高潮是SARAH外出,姐弟俩由担忧而至弟弟大哭,后SARAH归来。我想,如果缺乏适当的引导,孩子对该类作品是难以充分感受的。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25 16:54
标题: 回复 #76 78 peiling 的帖子
去年暑假孩子在图书馆读了Sarah Plain and Tall书,感动!回家后听了音频(背景音乐配的真是好),更是喜欢。从刚开篇Caleb不断地问姐姐Anna :Did Mama sing every day? Every-single-day?就给这本书奠定了一个基调:淡淡的伤感。这书只有薄薄六十几页纸,用词浅显、孩子读时都没生词。但是推荐年龄却是9-12岁,估计与此书的创作年代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我只是对孩子就当时的历史和地理情况稍加解释。开始读章节书的孩子都可以读读,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另外,孩子还读了这个系列里的Caleb’S story ,听了Skylark。孩子说还是第一本经典、感人、令人回味。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2-25 17:17
标题: 回复 #76 78 peiling 的帖子
去年10月孩子读了Dear Mr. Henshaw 。书里小男孩Leigh Botts 对作家Mr. Henshaw 倾诉体现了对父爱的渴望。这让孩子想到了差不多的另一本书Daddy Long-legs。孤儿院里长大的Jerusha Abbot把Daddy Long-legs作为倾诉对象,当然结果更是浪漫。从这两本书中孩子也学习了书信的表达。孩子评5 stars。
希望在元元妈楼里和元元、还有更多读纽奖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学习哈。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2-25 18:22
标题: 回复 #77 hlp525 的帖子
这本书我未读完,只读了开头。女儿读完了。女儿听了我读你的读后感给她听,说,“挺好的”。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26 21:42
元元已经看完了全三册我爸爸的小飞龙,我问她对这部小说的感觉如何,她说:作者想像力丰富,小男孩和小龙很勇敢。她说第一部最好看,引出故事,整个救小龙的过程很有趣,第二部记不住讲什么的啦 (我提醒她是讲小男孩回家的故事),第三本小男孩帮助小龙全家的故事还行吧。
作者: mtryshy    时间: 2011-2-27 01:23
元妈,第三册有文本吗?是借的书还是坛子里有啊?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2-28 22:10
明天就要还一些借的书啦,包括《my father's dragon》、jigsaw的其中一本关于mummy的书,还有一本绘本 zen ties 。

晚上不想让元元看视频,按着她看书。我想让她再看一遍my father's dragon (三部曲的第一本),按了半天,最后她说不想再看!(那就继续向前,看其它更精彩的书吧)

jigsaw的那本就没有看过,因为听过音频,知道情节,也完全不想看。(不是什么大作,孩子不看就算了)

还好,她把绘本zen ties看了几遍,还录了音。我又陪她看了一些绘本中的细节图,和她一起聊了会这本书,如,为什么起这个书名,书中的红色ribbon有什么象征意义,绘本的中心思想什么。。。感觉孩子对这个绘本的理解好些了,我才放过这本书。

http://u.115.com/file/t052aa4fec#
zen_ties_绘本.rar

书非借不能读,还书之前,给每本书一个交待

the giver 元元还没看,也就没有还。前几天,我没事给元元来点这本书的剧透,元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giver 了。明天开始吧:)

对了,最后,元元还是设法看了两集视频"汉娜,蒙塔娜”。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3-1 11:29 编辑 ]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3-1 00:02
标题: 回复 #84 hlp525 的帖子
双休,孩子迷Geronimo Stilton Series,泡在书店不肯回,连看五六本。回家把my father's dragon三部曲又重听了一遍(回家路上听第一部、回家后洗澡时听第二部、晚饭后做手工时听第三部 ),说更喜欢了。连续在书店战斗几小时,眼睛吃不消了。就这样睡前还是把第一本和第二本书上的插图翻了一遍,说真可惜没有第三本的书,改天自己画几幅。
元元读的绘本Zen Ties我们没读过呢,倒是两年前读过Zen Shorts。这系列好像还有一本Zen Ghosts。

[ 本帖最后由 delicacycy 于 2011-3-1 00:08 编辑 ]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3-1 07:54
星期天女儿不仅写了Amos Fortune: Free Man的读后感,还读完了The Sign of the Beaver。出去吃饭等待时开始读,回来继续,到晚上读完。能这么快读完,说明吸引力。说很多地方作者故意将句子写得不规范。巧合的是,两本书都是18世纪故事,不过这次是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教材学习科学部分及听哈考特的读音就来不及了,推到昨晚完成。
作者: helencp    时间: 2011-3-1 10:27
元妈又开新帖了,太棒了,向各位前辈好好学习中 。。。
作者: tinasu    时间: 2011-3-1 11:02
又开新楼啦,非常支持,继续关注。
作者: delicacycy    时间: 2011-3-1 11:34
标题: 回复 #84 hlp525 的帖子
让孩子补看这本。谢谢元元妈!
Jon J. Muth 的另一本有名的Stone Soup (加州教材上有),孩子也很喜欢,曾在一年级时写过读后感登在报上。富含中国元素的插图很不错。说到中国元素,就想到另一位作家Jan Brett的绘本 Daisy Comes Home。从这本绘本孩子学到了:Finders keepers, losers weepers。孩子现在动不动就会用这句。(英语国家的儿童用语, 发生在某一孩子捡到另一孩子的东西, 失物者想要回时, 捡到者所用的话. 可译为:我捡到就是我的,你丢了你就哭吧。我们国家儿童也有相关的说法:我捡的就是我的。)所以感觉绘本的学习有时更是文化、艺术的学习。有点歪楼了哈。

[ 本帖最后由 delicacycy 于 2011-3-1 12:32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3-1 13:00
刚收到的书:

Gooney Bird and the Room Mother 古妮·博德与神秘的班级妈妈(Lois Lowry)
Gathering Blue忧郁聚集(Lois Lowry) ,很多人认为是giver 的续集,我自己想看:)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蜗牛的家:世界上最大的房子(Leo Lionni)
音乐课(Victor, L. Wooten), 这本是中文的,学音乐的孩子看看一定不会错,准备让元元细看这本书!这本书的英文名《The music lesson 》,如果有机会能读原版就更好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3-3 09:58
delicacycy2011-3-1 21:30金钱+2学习。元元读的书都是飞书网的吗?
delicacycy2011-3-1 21:30威望+2学习。元元读的书都是飞书网的吗?


借的书,来自书飞网。元元看的书(尤其是绘本)以借的为主,当然还有自己买的、打印的书。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3-3 10:19
昨晚,元元边听边看the giver ,40来分钟。

元元看听这本书时,不停地想问问题。我示意她继续看和听,自己找答案。不急于回答她是因为这本书的魅力就在这儿:让读者,一个陌生人,闯入那个社会,从刚开始感觉一切正常、有序,甚至很先进,到慢慢查觉到这个社会的一些奇怪现象,然后一点一点在心中绘制出那个社会的系统图,到最后恍然大悟,然后随着男孩一起逃离这个社会。

元元读了两章后告诉我说,Lily 是捡来的孩子 ,她还问我release在文中的意思(我一样不答),后来她神秘地问我:“这是不是很多万年以后的社会啊?!”,我说不知道呢

读这本书最困难的是前两章,一旦进入情况就放不下来了,元元睡觉前要求我把音频放入到mp3中,今天早上上学的路上也是听的这个。其实元元以前也听过,只是听了个很短的开头,理解得不好,就听不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3-3 10:26 编辑 ]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3-3 10:22
标题: 回复 #92 hlp525 的帖子
YN读了开头,也问release的意思,后来她看到后来就知道了,并由她告诉了我,因为我没有读完。
作者: qsqsqsqs    时间: 2011-3-3 10:35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11-3-1 07:54 发表
星期天女儿不仅写了Amos Fortune: Free Man的读后感,还读完了The Sign of the Beaver。出去吃饭等待时开始读,回来继续,到晚上读完。能这么快读完,说明吸引力。说很多地方作者故意将句子写得不规范。巧合的是,两本书都是18世纪故事...

昨晚我问YN,The Sign of the Beaver读懂了多少。起先说90%多。接着又强调说,98%,生词都查了。可喜因最近两三个月的阅读,查生词已经习惯。可见孩子的阅读潜力是很大的。

我在读另一本得了纽奖的小说Johnny Tremain。再次的巧合,故事发生时间还是18世纪,且正是独立战争的当儿。又是写有学徒的,因此又见apprentice这个词。而deacon这个词在最近我接触的三本书(Amos Fortune: Free Man、The Sign of the Beaver和Johnny Tremain)中均见——这次我又向YN指出了。

书的开头就写到,银匠老先生Mr. Lapham让聪明机灵至极的学徒Johnny Tremain朗读圣经,选的是规劝人不要骄傲的几段,极好的内容。此书描写极其生动,历史背景大约正是我们学历史时学到的“Lexington的枪声”那段。我想YN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作者: NBMM    时间: 2011-3-3 17:25
元元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真替你高兴,元元妈妈又建了一个新楼,真为我们论坛里的父母高兴啊,呵呵
作者: 茶冷    时间: 2011-3-3 19:54
谢谢元元妈妈!The Giver真是一本好书,看完让人思考很多。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3-4 08:15
昨晚放学后,元元有一个小时的乒乓球课,回家后就没什么时间看书了。giver 的音频抽空在听,听到Jonas被选为Receiver。到目前为止,元元还不知道这个社会是没有色彩,也没有多少感觉和爱的,但她已经很不喜欢这样的社会啦。

昨晚她跟我说,爸爸妈妈不是自由恋爱结婚,而是被安排的,不能生自己的孩子,而是由别人安排给他们孩子。而那些专门负责生宝宝的妈妈在失去宝宝后该有多痛苦呀!最后元元很认真地问:“十年后,咱们不会变成这样吧!”问的时候满是担心和忧虑。元元还希望这样的社会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地球以外的某个地方,她真是有些怕呢。我打趣地说,感觉你在看恐怖片!元元说,就是恐怖片!(元元的天真在我们这儿是出了名的,怎么看怎么不像初中生!)

今早在车上,元元还在提问,Jonas说的奇异的感觉是什么呀! 我让她自己继续听下去,很快就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1-3-4 08:24 编辑 ]
作者: sherryqh    时间: 2011-3-4 08:38
很久没来论坛了。一上来就看到元元的贴。很开心,爬完楼仍然沉静在其中。你们母女俩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感动。受益非浅啊,我们也初一了,要多来学习!
作者: wyj0566    时间: 2011-3-4 14:44
元元妈妈又开新楼了,观顾学习一下!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1-3-5 08:12
昨晚继续和元元聊giver。她已经知道记忆中的那个世界除了有颜色,有美好的感觉,同时也有战争、灾难和令人痛苦的感觉。我让元元在两个社会中选择一个,元元不回答,坚持让我先回答。我说我选有感觉的社会,然后和大家一起共同防止战争,减少灾难,减少痛苦。元元说:“Jonas现在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你准备做的事啊!”我想想也是! 元元想找一种介于两种社会之间的社会,即有美好的感觉,又没有战争和痛苦!我也一样:)

关于Jonas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吃一种药丸,元元不解。我说,通常男孩子、女孩子12,13岁后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内会生成一种激素,让男孩子和女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开始被异性吸引,慢慢成年后会因此寻求相爱的另一半,结婚生子,共建家庭。Jonas吃这种药,是因为他的社会,夫妻是分配的,孩子是分配的,这种青春期开始生成的体内的激素会干扰这种社会制度的进行。元元听完,很坚定地说,她不选择Jonas的社会,她不喜欢吃这种药丸。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