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数学的脚印一串串------ [打印本页]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26 11:02
标题: 数学的脚印一串串------
响应号召,到数学版开贴记录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情况,
结交更多的朋友,留下成长的脚印----

男孩,99年出生,现在六年级,
还算是比较喜欢数学的,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系列是最喜爱的书之一,
坐在马桶上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学校的数学基本不用我们过问,不过满分较为少见,我们要求也不高,所以孩子也没有压力
我觉得80多分就是“良好”了,说明孩子很不错了,何况都是“优”呢,干嘛非得一百?
男孩子难免马虎,呵呵,过于细致了必然会失掉一点儿男孩本色---(个人谬论哈)

五年级时,有一搭、无一搭的学了点奥数,难题不会,简答题会却不一定做对,
六年级明显感觉到了小升初的压力,开始提出定量练习的要求,不过真正按照要求做了的日子屈指可数
目前,课外上某著名机构的奥数课,每周一次3小时(痛苦啊,坐着都累)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0-11-26 11:15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26 11:03
我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原则是:

第一,保护兴趣,一年前对数学的兴趣是比英语高的,随着英语的快乐推进,奥数已经没有兴趣优势了,在现阶段这两个科目的竞争中,奥数是我们要扶持的。

第二,难题一律跳过。凡是老师要讲十来分钟的题目,一律跳过,凡是十来分钟冥思苦想还没有头绪的,一律跳过。孩子曾经很较劲,遇到难题做不出来,眼泪汪汪的还不肯停下来,我跟他说,这样不值得,可能这个题出现的太早了,再过几个月,没准儿我们一看就把它秒杀了,何必现在跟它较劲。

第三,会的题尽量做对。有时看到他的答案不对,我就要他给我讲讲他是怎么想的。他说,哦,这个呀,简单,就是先这样这样,然后这样----啊~啊呀~啊呀呀,嘿嘿,做错了-----应该是***------。最近我们强调这个原则最多,就是一定把会的题做对,不能自己糊里糊涂摔倒在终点线前面。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1-26 11:15
又一高年级的学生,没想到有这么多高年级的学生在潜水。做个记号,以后要多来学习。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26 11:19
讲个笑话先

孩子快2岁的时候,每逢上楼,我就一边上、一边数台阶,
1,2,3,-----孩子也不应声,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宝宝怎么不跟着妈妈数啊?
他说,我不数,我知道,数是永远也数不完的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29 22:10
周五,做了这样一道题:

小明家有两个旧钟,一个每小时快12分钟,另一个每小时慢20分钟。在标准时间早上6点,两钟与标准时间对准。当快钟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时让它停摆,等到慢钟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时,才让快钟继续走动。问快钟停摆了多长时间(标准时间)?

我跟孩子一起做的,做出来以后对了一下,我们的方法不大相同,但是结果一致,是6小时。
于是去核对答案,发现答案是288分钟,

现在,请朋友们给复核一下,哪个结果正确呢?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1-29 22:24
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三点是9小时,快钟9小时内要快12*9=108分钟
慢钟9小时要慢20*9=180分钟,
总时间差是180+108=288分钟。
作者: 寺男    时间: 2010-11-29 22:31
我最怕的就是数学,真不知我家孩子大了后我该怎么办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0-11-29 22:35
快钟和慢钟在一个小时内是相差12+20=32分钟。早上6点到下午3点,共9小时。32*9=288分钟。
作者: candyxiao020    时间: 2010-11-30 09:15
标题: 回复 #6 oye妈妈 的帖子
俺也是这样理解的。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30 20:18
我不这么认为,9个小时是标准时间的差距,可是慢钟要走到下午3点可不是9个标准小时能够走到的。
它一个标准小时走40分钟,走9个标准小时要13.5小时的,
而快钟走9个标准小时只要用7.5个小时。

或者,换种说法,慢钟在9个小时后还没有走到下午3点哦
快钟走到3点时,用了7.5个小时,而慢钟用7.5小时刚刚走到11点,
从11点到3点是4个标准小时,慢钟需要6个小时能够走到。

一个是我的思路,一个是儿子的,我们都觉得6小时应该更合理,
大家再想想?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1-30 20:29
或者,按照oye妈妈的思路,应该是包括三个部分,
(1) 7.5*12=90分钟
(2)7.5*20=150分钟
(3)6*20=120分钟
合计360分钟。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1-30 22:06
当快钟显示为三点的时候 他比实际时间快走了12*9=108分钟=1小时48分 那么这个时候的实际时间是1点12分

当慢钟显示为三点的时候 他比实际时间慢走了20*9=180分钟=3小时 那么这个时候的实际时间是5点整

快钟停的时间是 5点-1点12分=3小时48分 应该是4.8个小时吧

从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3点,一共9个小时,所以快钟就快了108分钟,慢钟慢了180分钟,意思就是快钟提前108分钟到了3
点,慢钟慢了180分钟到了3点,应该把快钟提前的108分钟和慢钟慢的180分钟加在一起,就是真正快钟停摆的时间,也就是288分钟,即4.8小时
作者: xinxinv    时间: 2010-11-30 23:04
标题: 回复 #10 ww_dm 的帖子
我奥数学得不怎么好。所以若是说错了,请大家别笑我哦!
我觉得如果理解成快钟走了九圈是比较对的,因为快钟走到九点的位置,并不是用了九个小时,是用了(60-12)分钟x9圈=432分钟
同样的理解,慢钟从6时到15时,也是走了9圈,即(60+20)x9=720分钟
两者相差的时间,即为相差的标准时间:720-432=288分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 11:29
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快钟应该是用60分钟标准时间走了72分钟,而不是用48分钟走了60分钟。
所以走完9个小时用了7.5小时,是450分钟而不是432分钟。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2-1 12:10
标题: 回复 #14 ww_dm 的帖子
快车走一小时只用48分钟。钟面上的一个刻度表示一分钟,快钟用48分钟走60个刻度,一分钟走60/48=1.25个刻度,所以60分钟应该走75个刻度,而不是72个刻度。9个小时的刻度是540,540/60*48=432刻度。

[ 本帖最后由 oye妈妈 于 2010-12-1 12:19 编辑 ]
作者: xinxinv    时间: 2010-12-1 19:02
标题: 回复 #14 ww_dm 的帖子
现在意见不同在于对“快”的理解上了,快12分钟究竟是走60分钟相当于72分钟,还是走48分钟想当于60分钟?

个人以为,时间上所说的“快”,应该是以实际时间计算,少于一小时的部分为“快”出来的部分; 而ww_dm则认为,以一小时为标准,超过一小时时钟所走的部分为“快”的部分,计算中的差异就产生在这里喽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 19:49
标题: 回复 #16 xinxinv 的帖子
是的,这是一个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差异是,
我认为,快表、慢表都不是走了9个小时到达下午3点的,
所以不可以用9去乘以12和20分钟。
作者: ameng1234    时间: 2010-12-2 14:41
标题: 回复 #17 ww_dm 的帖子
同意ww_dm对快慢的理解。关键在“每小时”指的是标准时间。每小时快12分,应该是标准时钟走1圈(1小时),快钟多走12分。即在60分钟里快钟走了72分钟。那快钟走1圈相当于标准时间的50分钟(60/72*60)。快钟走9圈相当于标准时间450分钟,7.5小时。

想想日常生活中整点对时的情形,对“快”“慢”就好理解了。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3 11:09
原帖由 ww_dm 于 2010-11-30 20:18 发表
我不这么认为,9个小时是标准时间的差距,可是慢钟要走到下午3点可不是9个标准小时能够走到的。
它一个标准小时走40分钟,走9个标准小时要13.5小时的,
而快钟走9个标准小时只要用7.5个小时。

或者,换种说 ...


这个题目的理解不一样

oye妈妈的理解是每标准小时快钟只需要48分钟,慢钟需要80分钟;

你的理解是每个标准小时内快钟走了72分钟,慢钟走了40分钟。

一个是60-12(60+20),一个是60+12(60-20)。

到底哪一个理解对呢?

还没有想好。

不过走到下午3点都用的不是9个标准小时,这一点应该重新考虑。
作者: shily    时间: 2010-12-3 22:03
我来凑个热闹~~~
如果这道题换成这样:甲乙两地相距9公里,A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B的速度是每小时2/3公里,AB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问A到达乙地后,B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大家应该不用纠结什么标准时间了吧~~~~

[ 本帖最后由 shily 于 2010-12-3 22:04 编辑 ]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4 23:40
这个题目还是oye妈妈的正确吧,因为楼主理解成时钟走了9个标准小时,好像有问题。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10-12-5 12:09
『小明家有两个旧钟,一个每小时快12分钟,另一个每小时慢20分钟。在标准时间早上6点,两钟与标准时间对准。当快钟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时让它停摆,等到慢钟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时,才让快钟继续走动。问快钟停摆了多长时间(标准时间)?

我跟孩子一起做的,做出来以后对了一下,我们的方法不大相同,但是结果一致,是6小时。
于是去核对答案,发现答案是288分钟』

题目理解易产生歧义主要是在前面描述部分:一个每小时快12分钟,可以理解为标准时间1小时快标准时间12分钟,可以理解为标准时间1小时快钟示时间12分钟,可以理解为钟示时间1小时快标准时间12分钟。。。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10-12-5 12:12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9 20:59
标题: 回复 #22 hubaichun 的帖子
哇,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标准时间1小时快钟示时间12分钟,可以理解为钟示时间1小时快标准时间12分钟。---”
我绞尽脑汁绕了一会儿,发现脑汁不够了,绕晕掉了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9 21:18
昨晚出差回来,孩子兴奋地追着给我讲有关π的稀奇古怪的故事,
1735年,法国警官声称π等于4;印度某人认为π等于3.4638;
11世纪有人算出来π等于根号8,-----
而他自己拿着个计算器打算弄清楚,π等于2加上几的平方,
说实话,他讲的东西我几乎全都没有听说过,
我也不知道算出π等于2加上几的平方有什么“意义”,
但是,还有什么比孩子有浓厚的兴趣更好呢,让他算去吧,呵呵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10 11:06
标题: 回复 #24 ww_dm 的帖子
首先说一下,21楼的评分看不全。

π的近似值就是在不断探索中越来越精确的,

你女儿潜力无限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0 14:35
标题: 回复 #25 qdylz 的帖子
21楼评分那里,我写的大致是,
钟面时间过了9个小时,但是快钟用了7.5个标准小时,而慢钟需要用13.5小时

谢谢版主夸奖,不过我家不是女儿哦,
命里没有小棉袄,祈祷着,将来儿子给找个贴心点的马甲就行了,
作者: candyxiao020    时间: 2010-12-10 16:57
这楼里的讨论,真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3 16:45
儿子问我,你知道爱因斯坦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不知道
——爱因斯坦的生日是3月14日
——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吗?
——当然了,是3月14日,是π的纪念日哦
——哦?还真是哈。
——这世界真是奇妙,经常有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背后却有着惊人的联系------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13 17:20
标题: 回复 #26 ww_dm 的帖子
对不起,看帖多了,搞混了,向你家公子道歉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2-16 11:00
原帖由 ww_dm 于 2010-12-9 20:59 发表
哇,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标准时间1小时快钟示时间12分钟,可以理解为钟示时间1小时快标准时间12分钟。---”
我绞尽脑汁绕了一会儿,发现脑汁不够了,绕晕掉了

上周末儿子上奥数课时,我问了奥数老师这道题,老师说这道题表达不清,出现两种解法不是因为数学理解问题而是中文理解问题,正规考试是不会出现这种题的。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6 14:46
最近儿子作业多,偶尔完成作业早也愿意去读读英语,还是没有奥数的积极性,
我也得检讨,监督的不紧、引导的不够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19 13:36
昨晚奥数课,行程问题。坐在教室后排,似听非听,带了本书,似读非读
看看旁边的家长,详详细细的笔记,手边放着8色的彩笔(我专门数了一下),笔记上画了圆形跑道,每一圈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一圈又一圈,看起来就像个太阳系---
哎,汗一个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21 09:51
昨天在家看到一张肯德基宅急送的广告页,上面有孩子写的数字,问他这个还有用吗,
孩子解释,他计算了能够免费获得汉堡、鸡肉卷或者鸡翅的概率,
并且进一步计算了达到广告要求的点餐金额,考虑送餐费和免费获得的汉堡、鸡肉卷或者鸡翅的情况下,实际相当于原价的几折,从而判断出通过这个广告点餐肯德基实际提供了多少优惠。

如果列出题目,这个应该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概率的题目,不过我还是很夸张地表扬了孩子,
是的,绝大部分的人学数学最终都不会去专业研究数学,而用处最大的莫过于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
如果孩子养成习惯,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也算是“学以致用”了,那还用愁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吗?呵呵
我小心地把那张广告页保留好,打算找空儿再启发启发,让孩子完成一个建模小论文。

网上搜了一个肯德基宅急送的广告,我家的那张跟这个差不多,跟飞行棋似的,你停在那个格就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21 10:28
周日晚上打印了迎春杯的试题和详解,可是孩子在水立方疯玩到晚上9点才回来,爷俩都累得精疲力尽,到家赶紧吃点东西,儿子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自己形容:“我现在是眼冒金星、目中无人啊---”

昨晚拿出来让孩子过一下,对了的指出来,没做对的再做一遍,
其中两个题目,错得十分可惜。

一个是:用4.02乘以一个两位整数,得到的乘积是一个整数,这个数的10倍是多少。
这个应该算是白给的题目了,可是计算错误,4.02*50,得了个210

另一个是倒数第二题的行程问题,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出发去B,甲乙到B后掉头回A,并且掉头后速度减少到各自原来速度的一半,甲最先掉头,掉头后与乙在C点迎面相遇,此时丙已行2010米,甲又行一段后与丙在AB的中点D迎面相遇,乙掉头后与丙在C迎面相遇,那么,AB间路程是多少米?

儿子读了题,就开始给我讲,讲的头头是道,我说,你这不是会吗?怎么错的??
答曰,没画图,比例关系是想清楚了,就是把2010是哪一段弄错了----

第十题也错了,是一个6*6的方格,最外环已经填好数字了,问里边有多少种符合要求的填法。
孩子说当时觉得时间紧就随便蒙了一个数,现在在家有时间去想了,实际也没用几分钟就想出来,
最最可恨的是竟然蒙了个三位数,太离谱了!
第十三题、第十五题,看着就觉得难,符合我们“跳过"的标准,所以跟着详解读了读思路,就算过了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0-12-21 10:39 编辑 ]
作者: 一年级二班    时间: 2010-12-21 11:33
不错,不错,向妈妈们致敬!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21 16:32
回复oye妈妈,
当天中午就出了试题和详解,给你个链接,3-6年级的都有
需要的朋友都去看看吧
http://bbs.eduu.com/thread-562054-1-1.html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0-12-21 16:48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22 13:11
今天迎春杯的网站贴出了这次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还有感兴趣的朋友吗?
http://www.shuxuebao.org/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23 11:19
标题: 回复 #36 ww_dm 的帖子
五年级的试题http://www.jiajiaoban.com/e/20101219/4d0d65c30094b_2.shtml
三、填空题中11题

求最大面积的问题,需要用初中的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不用这个方法,该怎么求?

看了37楼的数据统计,几千人参赛,只有43人做对了这道题,难道做对的都是超前学习了初中知识?

还是用小学的方法可以做出来?

除了二次函数求极值,我没有想出别的方法,希望高手们指点。
作者: ww_dm    时间: 2010-12-23 14:29
我大致读了一下题,
基本原则应该是,在已知长方形周长的情况下,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孩子们一般会列举或者试数,
我感觉孩子们是没有学过二次函数的

具体怎么做,我晚上让孩子做做,再说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12-23 16:28
不用二次函数,孩子们都知道两个数相乘,要使积最大必须两个数接近或相等,所以不需要求函数极值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23 17:25
标题: 回复 #39 ww_dm 的帖子\回复 #40 oye妈妈 的帖子
ABCD有一边相等,相等的那一边暂且定为长,相邻一边就是宽了

E的宽与B一样,它的长比B大(34/2-28/2)=3厘米

我是这样试数的

假设ABCD的长是8,宽分别是A 5、B 6、C 7、D 8,5+6+7+8=26厘米,这是大长方形的一边长度;大长方形的另一边长度是B长+E长=8+8+3=19厘米。面积是19×26=494平方厘米。

假设ABCD的长是7,大长方形的一边长度6+7+8+9=30厘米,大长方形的另一边长度是B长+E长=7+7+3=17厘米。面积是17×30=510平方厘米。

假设ABCD的长是6,大长方形的一边长度7+8+9+10=34厘米,大长方形的另一边长度是B长+E长=6+6+3=15厘米。面积是15×34=510平方厘米。

我们大人有了极值的概念,知道两边长度不同面积都等于510肯定不是极值,极值应该是当一边长度=(30+34)/2时,才有极值。关键是按照上述试数思路还得试一下ABCD的边长等于6.5的情况,这也有点太离谱了吧
作者: qdylz    时间: 2010-12-24 22:45
标题: 答案是这样的,简单多了
11、如果右边并上一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则其周长为A+E+C+(D+E-B)=128厘米,所以面积最大为32×32=1024平方厘米,原题答案为1024÷2=512。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10-12-24 22:57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7 11:31
期末阶段来自学校各科老师的压力明显增加,作业量也高位徘徊,
元旦让孩子彻底休息放松一下,除了一节xes的奥数课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做手工,
完成了烽火长城和绿野春天两个作品,贴在我的英语小楼里了,
http://bbs.etjy.com/thread-178822-19-1.html

上次的奥数课刚好在元旦晚上,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了,课上进行了测验,老师还带了一些文具给孩子们拍卖。儿子得了110分,是四个并列第一名之一,赢得11个点,拍得了一个大荧光笔和一包铅笔。
教室里喧闹而欢乐,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和孩子都暂时忘却了在小升初泥藻中跋涉的辛苦和疲劳。

真希望有一天不再有小升初,孩子们就因为爱数学而去学习它,又因为学习它而获得快乐,那该多好!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15 17:29
周四完成了学校的期末考试,进入准假期状态

最近做了三套某机构的小升初模拟卷,难度较杯赛低一点,类型也比较丰富,
今天又打印了三套,打算继续做一做
其实孩子坑班的题目也应该复习一遍,但是苦于没有现成的答案,上次孩子做了五个题,用了大约二十多分钟,我指派爸爸给检查一下对不对,结果爸爸用了四十多分钟   让孩子小小的嘲笑了一下。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1-15 22:39
看到某论坛里关于小升初的讨论,感觉小升初比上战场还紧张、残忍,好多家长都很疯狂,不知道明年我自己会不会这样?名校就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对小升初有点困惑。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16 12:12
标题: 回复 oyo妈妈
哎,怎么说呢,小升初本来就不透明,再加上有些机构火上浇油,有些机构趁火打劫,那些论坛上也有数不清的马甲煽风点火,保持淡定不容易呢
确实很多家长焦虑、疯狂,抓着人就唠叨、抱怨,没完没了

我们对孩子的定位基本明确,目标校就两个,风格比较适合孩子,交通也都方便,占了其中一个坑、且只上数学,跟他的同班同学比,孩子还是相当轻松的,一个周末只有两个课程,
我呢,偶尔焦虑,赶快自省,调整心态呗,
现在看小升初是个大事,但是真正对人的一生有多大影响,也许真的不足挂齿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1-16 12:13 编辑 ]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1-17 22:15
原帖由 ww_dm 于 2011-1-16 12:12 发表
哎,怎么说呢,小升初本来就不透明,再加上有些机构火上浇油,有些机构趁火打劫,那些论坛上也有数不清的马甲煽风点火,保持淡定不容易呢
确实很多家长焦虑、疯狂,抓着人就唠叨、抱怨,没完没了

我们对 ...

我们刚升入五年级就闻到了小升初浓浓的硝烟味,感觉到家长、孩子都被小升初绑架了。很多孩子为了小升初放弃了很多,仅仅就为了上一个好学校。孩子一个坑班都不够,占两个、三个的都有,另外还上辅导班,孩子多累呀。好学校就一定有好成绩?他们不过是生源好而已。上不上坑班,很纠结。当然很多家长都说这时候还纠结已晚了。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18 13:36
标题: 回复 #47 oye妈妈 的帖子
呵呵,这个时候得有自己的主心骨,不要纠结
只要孩子成绩好,六年级占坑一点也不晚。占早了太费时间、太占精力了
我们自打占坑,就停了原来课外的英语班和少年宫的兴趣班,六年级比之前还闲呢,

我是觉得中学的时间段里,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成长迅速,跟朋友的沟通比家长多、受朋友的影响也可能比家长的影响更大,所以,校风很重要;其次,我不想每天浪费时间在路上,所以只选择三五公里范围以内的学校。至于中考、高考的成绩还不在我的考虑之列,我们不追求最高成绩,追求学习的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孩子还要有时间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18 13:44
最近陆续完成了五套模拟卷,其中1-3套是零敲碎打的,第四套是周末完成的,按照卷面分值得82分,第五套67分。
第四、第五套里面的几何题都没有做出来,是块短板。
行程问题没得分,都不是难题,让他再看一看,就算出来了,最可恨的是竟然不肯画图,就在那里翻着眼睛空想   严重警告了一下,以观后效
作者: sunxian128    时间: 2011-1-24 12:29
偶家阳阳跟你家的太像了,懒得画图! 不知道模拟卷是啥样的呀?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25 09:42
标题: 回复 #50 sunxian128 的帖子
模拟卷是从某机构的论坛下载的,以前也下载过别的,都没有坚持做,不是没有答案就是没有解析,如果孩子卡壳做不出来,我们就束手无策了。这个系列感觉难度不大,符合我们的定位,答案也比较详细、容易理解。

共享两套给你,如果需要我再发其余的

小升初真题及模拟试题及解答.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281.62 KB, 下载次数: 22, 下载积分: 金币 -1


作者: sunxian128    时间: 2011-1-25 10:21
谢谢ww_dm,我下载了先看看。非常感谢!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25 10:23
最近孩子做题,很喜欢用方程,有的题目本来有别的方法更快捷,但是他也喜欢绕个远去使用方程。
我有点奇怪,一两年前我给他推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很是反感,说听不懂x是什么东西,总之用我的方法能做出来、干嘛要用“方程”呢?甚至不愿意我继续讲下去,也拒绝试一试。可是,现在,他接受并爱上方程了,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了想,也许孩子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发展到这个相应的阶段了,能够自然地接受这样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了。
中国的数学教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算是比较难的了,我们又将这个体系提速,把一些中学、甚至大学的问题拿来装备孩子,难免违反认知规律、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我又想到了孩子比较弱的几何问题,应该也是相同的原理,
记得我们中学时学习这些知识,要不断地证明图形的相似、全等、边的平行、角的相等或互补等等,藉此充分熟悉各种几何的规律和定理
这些都是反复强化的基础,现在被一带而过,匆匆进入“鸟头定理”、“蝴蝶定理”等尖端区域
这,不是在建设一座空中楼阁吗?

也许,再给孩子一点成长的时间,等他的认知能够达到了、等基础搭建结实了,这些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从容一些,再从容一些-----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27 09:27
昨天去接他坑班下课,一进车里就说,“我要质疑!我回家要搭建一个模型!明天一定要带给老师看看!”
被他搞得没头没脑,又忙着从车阵中突围,也没顾上听他解释题目

到家,他翻出以前的一个玩具,拆散,成了若干个正方体小木块,又找到元旦做手工剩下的一点白乳胶,
我做好饭的功夫,他已经粘出他的“模型”了。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立体图形,我们从上到下,从前往后,从左到右观察都是相同的图形,是一个边长为3厘米分成9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形成的井字形,(如图)。计算该立体的全表面积和体积。
   
  
   


老师讲的是认为从一个立方体中抽出一个立体的十字,所余的图形是满足题目要求的。这样的话需要3*3*3-3-2-2一共20个小立方体,可是按照孩子的想法只需要12个小立方体的木块就够了。
我看了孩子的模型,知道他的理解是从各个角度观察的平面效果视图是满足题目的图形,但是题目本身并没有字面上的强调。
今天早晨他带上他的模型去上课了,呵呵,等着看看他和老师博弈的结果吧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1-27 09:42 编辑 ]

立体图.JPG (12.67 KB, 下载次数: 0)

立体图.JPG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1-28 09:32
老师答复说,孩子的模型是符合题意的,只是这样看来题目不是特别严谨,答案不唯一了,
如果题目问的是计算该立体的全表面积和体积最小是多少或者最大是多少,就可以避免歧义了。

儿子说,这是他的“新怀疑主义”的胜利,
之前他读书也曾经提出过这样那样的质疑,在《读者》和《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系列里也挑过错儿,甚至还给编辑部打过电话,
但是,面对老师,这还真算得上是第一次大胜利,实在是可喜可贺!

感觉坑班的 老师还是很客观的,不像孩子学校里的数学老师,学分数的时候,得数是6/8是对的,但是3/4却给个大叉子,理由是“我还没讲到那里呢”
作者: 醉酒当歌    时间: 2011-1-28 11:48
标题: 回复 #55 ww_dm 的帖子
孩子厉害,也很幸运,遇上了一位好老师。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2-2 13:21
马上就辞旧迎新了,

给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拜年了!!

祝大家兔年红红火火、幸福长长久久!!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2-12 10:27
前面提到的模拟卷还在断断续续地做着,做完十套以后,我把前面做错的题目又凑了一套卷子,
打印出来让他再做一遍。其中一道应用题,他说就是做不出来

一种运动鞋每双售价 60 元,为了促销,商场规定:买 1 双的按原价,买 2 双的每双减价 5 元,买 3 双的每双减价 10 元.结果有 85 人共买了 155 双这种运动鞋(每人不超过 3 双),销售收入8390元.这85人中买1双、2双、3双运动鞋的各有多少人?

我看了看详解,装模作样地启发他说,试试用鸡兔同笼的思路?
孩子说,这哪是鸡兔同笼啊,这简直就是鸡、兔和八爪鱼同笼啊!
看着他耐心殆尽的样子,好吧好吧,先不管它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再消灭这只八爪鱼吧

昨晚我们展开八爪鱼围剿,通过方程很快剿灭目标,买1 双的 36人.2双的 28 人,3 双的21人。

对比发现方程比详解中给出的鸡兔同笼的思路更简洁、清晰。
但解方程的过程还不是很熟练,偶尔移项没有考虑符号变化,导致结果偏差
同时强调了一下如何验证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2-12 10:40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2-19 09:36
怎么就这么马虎呢??

前几天做一道题:
某年夏天遭遇干旱,政府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在山下的泉眼边修建了一个蓄水池,每小时有40立方米注入池中,第一周开动5台抽水机2.5小时抽完,第二周开动8台抽水机1.5小时抽完。后来由于干旱严重,开动13台抽水机同时供水,请问几个小时可以把这池水抽完?

孩子写的答案竟然是5小时44分
真是让我怒火中烧、难以控制,大吼:“有脑子没有啊?
5台抽水机用2.5小时,8台用1.5小时,您13台用5个多小时,您是抽水啊还是抽风呢?!”

高压之下脑子果然灵光多啦,两分钟不到,做出来了,0.9小时。
可是我还是怒气难消,这么马马虎虎的,啥时候是个头呢,哎!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2-28 17:11
上周六,XES的新一期课程开始了

之前纠结了几天,还上吗,这个时候估计继续上也提高不了多少了,如果不上自己在家做做题是不是可以替代呢
考虑到XES退费政策,在第二次课之前都可以全额退的,嘿嘿
那就先上一次再说

课前,老师问,为什么寒假没来上呢,答曰,没时间
其实,天天在家睡懒觉了,

老规矩,第一讲主要是计算,孩子竟然准确率极高,得到了老师73个印章总额中的68个,
看来寒假十套卷子的训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速度也相当不错,
又跟孩子商量了一下,还是上吧,这里做题的效率高一些,
也免得他做不出来的、我也搞不明白,只好跳过-----
作者: qdylz    时间: 2011-3-1 11:21
标题: 回复 #59 ww_dm 的帖子
54楼那么有创意的思维,怎么遇到59楼抽水的问题,就开始抽风了呢?

看来是应该解决粗心的问题了。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3-3 16:47
标题: 回复 #61 qdylz 的帖子
版主所言极是,
我们是太过活跃的那种,负面特质就是不稳定、马马虎虎,
同样难度的题目,头一天做一套题得60分,如果对他吼吼,第二天再来一套就能80分,一准儿的

最近几天让我恼火的是,学校作业,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连着两个题都错了,
问他怎么搞的呀,答曰,落下一个底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要命的坏习惯,就是书写不好,
草稿乱糟糟一片,写着写着就自己抄错数字了。我说他总是自己把自己绊倒在终点线之前,冤冤地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3-30 16:38
这段基本没有在家里做什么奥数练习,
每周六一次的xes课程,课上的效率很高,连作业题目都当堂完成了,
老师会要求回家把例题的解题思路写一下,我感觉这个不错,相当于给孩子强化了一下。

上周六坑班考试,孩子说数学还差3道题没有做完,他说好像别人也有没做完的,但也就是差一道题
昨晚我们聊,分析为什么做题的速度不够快,
其实,最近我观察他在XES课上存在的问题,正在考虑该怎么跟他讲,这个机会蛮好
“你在课堂上做题不算很慢呢,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不行?”
“是啊,课上我总是第一个举手的”
“其实,我发现,你在课上做得快,是因为你没有听老师讲上一道题,所以当同学们刚刚开始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你已经做出来了。是不是啊?”
“嗯。”
“可能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也就是说,每一道题都是你自己扣扯出来的,你能独立思考这很好,但是你的方法可能不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而接下来老师讲他的方法时,你却错过了,当你再一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又要用自己的方法去琢磨,可能又在绕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老师有更便捷的路可以走。”
”~~“
“好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啊,我们如果错过了吸收老师的智慧,不就是错过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了吗?如果你能有自己的思路,又学会了老师的方法,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嗯,是啊。”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3-31 08:51
回复 oye妈妈
我们家的也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只能是抓住机会把他说得心服口服,让他有点触动,
但是接下来落实到行动上能不能改、能改多少,还是很难说啊,呵呵

不过,调整一个不良习惯确实是很难的,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吧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3-31 08:52 编辑 ]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6 15:38
清明假期,去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观测春季星空,
见缝插针读了三本漫画书挑战数学魔王,
不知什么内容触动的,回家就翻出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系列的概率和特别要命的数学两本,
又“反刍”了一遍------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14 11:01
最近严重地“不务正业”,奥数和英语都被踢开了,
每天赶完学校的作业,就跑的院子里去弄望远镜,组织感兴趣的人看月亮、寻星,
上周日天气好,还看到了土星和它的光环,
周一晚上竟然从五点多一直弄到快九点了,架起了两个望远镜,忙得连晚饭都忘了吃

为了准备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的决赛,我们买了个学生专用的带函数的卡西欧82ES计算器,
昨晚天气不好,除了月亮什么都观测不了,就要求他别出去了,琢磨琢磨 lg,
貌似还不错,在成功做出两个星等的计算题之后,很有成就感的说,
嗯,我就喜欢写一大篇过程,最后得到一个精准的结果,感觉真好----
精准的结果?哼,忘了自己马马虎虎、摔倒在终点线之前的惨样子了?!

因为很多星体运动的题目是要用三角函数来解的,我说这个别考虑了,等初中以后再说吧,现在不可能学会的了,可是他坚持要我给讲讲,可怜我早都还给老师了呀,生生没找到个台阶下,只好坦白从宽啦,“我这水平怕是不行,那什么哈,我给你买本书,你自己看看试试,好吧”
在各个图书网站搜了一阵子,只找到一本属于启蒙的,别的全部都是应试的各种题集了。
今天书带到学校去了,不晓得能不能看得进去。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4-14 20:07
请问你们的天文望远镜是在哪买的?我儿子一直想我给他买一个,但我因为不太懂,不知道在哪买,什么样的比较好。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15 09:40
标题: 回复 #67 oye妈妈 的帖子
我家的是好几年以前,我瞎买的,嘿嘿,
我不懂那些指标,就是先想好了一个心理价位,然后在淘宝上搜的,只花了几百块。
最近儿子从老师那里借了一个,是博冠的,比我家的好一些,全套大约要2000块。

现在我跟着儿子也学了点东西,了解到其实通常情况下用眼睛看比什么望远镜都好,因为眼睛的视角更大,而越是放大倍率高的望远镜看到的天区越小。
而且各种规格的望远镜都有可用之处,看得越远的望远镜越重,也就越不利于搬动和使用,
往往花很多钱买的大望远镜还没有双筒望远镜使用频率高

你如果很有兴趣,可以到牧夫天文论坛看看,
里边有各类天文器材的版块,好像也有商城或者是淘宝店吧,
我知道的望远镜品牌有博冠、星特朗,还有些俄罗斯的双筒也不错,
如果有了目标,先别下手,我可以找儿子的老师问问能不能搞到更低的价格,
他好像跟几个厂家有联系,帮别的孩子买过。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18 14:31
三角函数的书,带到学校去一天,看了多少不知道,回来就从书包拿出来放在桌角上了,
没看见再动过,呵呵,估计是不打算继续看了。
我也不动声色,不闻不问,不看没关系,以后有的是时间看,不要有心里阴影就好,

其他类型的计算题目还基本能接受,最近晚上天空不好,不去摆弄望远镜,
吃完晚饭就很上瘾的样子,对我说,来啊,做几个计算题啊
做奥数似乎从未这么主动过哦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25 10:37
刚刚过去的周末,是坑班和学而思的最后一次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小学奥数的最后一课了
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状态竟然在着最后一课、最后一刻达到了高潮,
连续三周坑班的测验满分,学而思最后一课讲义和老师给的测验、附加等全部题目正确,因为老师给了全对翻倍的奖励政策,一节课竟然赢了三十多张卡片,
哎,要是早两个月有这样的状态,小升初就能早两个月结束了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4-25 11:09
标题: 回复 #70 ww_dm 的帖子
连续三周满分真不错,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从占坑班直接录取了?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能考满分说明你儿子的学习能力很强。祝贺一下!
作者: echo18    时间: 2011-4-25 16:59
现在升学啥的还是要看数学证书,无奈啊!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4-26 10:05
西城的政策还没有出来,所以坑班也一直没有动静。
据说上周末海淀出了政策,周日好多小学紧急开家长会,周一就要敲定孩子是否参加推优,
一些准备跨区到西城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得到中学的准确消息,一旦进入推优程序好像就不能再跨区了,
所以昨天坑班在电话通知那些他们想要的、在坑班表现优异的、海淀学籍的孩子们
本区的可能要等到这一拨弄完了才会开始通知,
希望我们能在名单之中------

十天前,因为天文奥赛的准备,我们勾上了一个暗自惦记又一直觉得高不可攀的某著名中学,
虽然没有明确的许诺,但还是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我的焦虑情绪
现在,淡定地 等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4-26 10:17 编辑 ]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1-4-27 10:34
今天才发现这个精品帖呀!来晚了,有空来逐层学习。
作者: 漂亮的小汽车    时间: 2011-4-27 13:37
北京的小升初还真是复杂呢!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4-27 21:04
西城的好学校多,东城和朝阳就少了很多。上周末去了东城的一所重点学校参观了一下,感觉有点失望。学校校园很小,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5-1 12:08
标题: 回复 #76 oye妈妈 的帖子
东城很多学校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没地方扩张,也是实在没办法,
听说这一两年城区很多学校都在挖地下操场呢,被逼无奈吧

朝阳一般都宽敞些,这几年朝阳区政府下决心改善教育环境,办了若干个合作校,
估计两三年就能见效了,相信会有很大改观的

我们28日下午终于等到坑班的通知了,算是有了明确要我们的中学了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5-30 12:32
自从坑班停课,有一个月没有做任何的课外学习和练习了,
出差两周,更是全面松懈中

刚刚过去的周末,跟孩子商量、达成一致意见,课外班可以不报,但学习不可以停顿,
周末做了两套小升初的练习题,作为恢复性训练,呵呵
今天上午,我找了初一的数学教材,打算翻翻,争取暑假过完一遍
http://u.115.com/file/aqbhdo9s#
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数学上学生课本.rar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6-23 11:09
6月16、17毕业考试,这周开始就是假期了
我们商量制定了每天的学习任务,
数学方面分为两段,7月10日前主要是低强度的奥数练习,用于应付大约10日左右中学的分班考试,之后主要是通过视频学习一下初一数学课程,然后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从元妈那里下载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特级教师辅导课程的视频,然后又买了个上册的,在我家的阅读楼里分享了,也贴到这里来分享给大家:

http://u.115.com/file/e62p0jx5#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特级教师辅助教学视频上册.zip
密码:fd3s32sagb09hdg

http://u.115.com/file/dnshpyvs#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特级教师辅助教学视频下册.zip
密码:qdk3ds6gf59v5v5
作者: 亦婵妈    时间: 2011-6-23 22:53
我自己看着数学就头疼,怎么让孩子产生兴趣啊.唉.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1-6-29 22:21
课本也下了,谢谢!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7-12 13:09
10号上午,参加了中学的分班考试,其中数学孩子一如既往的没有做完  
也算保持纪录啦,哈哈,我们在坑班的积分考试中就从未做完过

有的家长听说只考小学内容,有的说考新初一数学,可实际上考的还是奥数为主,
所以考完出来,来自孩子们、来自家长的埋怨声此起彼伏~~~

虽然成绩和分班结果尚未公布,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奥数的学习基本可以结束了——总算是趟过这段了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1-7-12 13:11 编辑 ]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11-7-12 13:48
也来学习。我们女孩子好象对数学不敏感。跟着一块学习初中的数学。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8-2 16:41
奥数,并没有像我原来想象的那样立刻淡出我们的生活,
主要是因为中学留的暑假作业里明确要求每天两道中等以上难度的奥数题,此外还有一套黄冈小状元的小升初试卷、外加每天十道三步以上的计算题,
我想,学校大概是想要孩子们保持着持续学习的状态吧。

不过,惭愧地说,除了黄冈小状元的小升初试卷完成了四份以外,别的都还没有动工呢,
我们的活动安排得太满了,呵呵
7月12-16日,参加科技馆小志愿者培训,18-29日,参加一个加拿大文化交流的夏令营,31日、8月1日两天在科技馆里消耗了十四五个小时,今天一早又跟老师上兴隆天文台了---

起码要到这个周末才能插空开始突击作业,新初一数学的视频也要挤上日程才行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11-8-4 13:46
来学习,今天刚和初中的老师联系沟通了一下,知道孩子这次初中入学数学成绩才81.5,很是失望.问问孩子,题又不难,这是怎么考的,再是郁闷. 看来真得好好学习数学了.同时孩子的语文也不怎么样. .怎么办啊.急.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11-8-4 13:48
有没有好的数学初中数学的论坛和博客推荐一下,看来不抓紧是不行的了.奥数我们就一直不敢学,那题就不会,不知怎么思考,是不是女孩子和男孩不一样,真是急.
作者: ww_dm    时间: 2011-8-4 16:09
标题: 回复 #86 zhouqing 的帖子
别着急,别着急,
奥数学不学,应该不会太影响初中数学的成绩,
有空跟元元妈聊聊,元元初一阶段也在数学上下了点功夫,元妈的建议是把基础夯实

语文嘛,我也没有发言权,我们成绩很不稳定
不过我觉得基本就是两手抓,一手是多读书、读好书,另一手就是理理应试的门道,不吃亏
这方面我觉得点点妈很有一套,只是她最近来的少了
作者: zhouqing    时间: 2011-8-4 16:16
现在已经好多了,开始想办法让孩子要抓紧。那个预习课件得让孩子先看看,一直拖着。以后可能要多多来请教。有什么好的材料也请提供一下。回去当年,爹妈也没这么管,是不是管多了?
作者: happyallenliu    时间: 2012-4-3 21:23
标题: 回复 #1 ww_dm 的帖子
没想到还有和我儿子如此形似的。我儿子一直没有学习奥数,现在六年级,也是因为面临小升初,所以开始让他每天做几道题,不是系统的奥数题,也不想让他进入固定模式解题的套路中。感觉数学有进步,不过压力还是很大啊。而且我们这边小升初试题都靠初中内容,感觉不正常。这种教育方式,小学要学习初中内容,初中要提前学习高中内容,以此类推,过早的学习会是什么结果呢
作者: maning0201    时间: 2013-1-26 12:02
宝贝要加油,这个必须顶。
作者: lotusleaf    时间: 2013-9-17 10:36
收获很大,谢谢ww_dm,我们也遇到小升初,正在抓奥数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