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w+-->引用:rainbow 我觉得这两个人的命运和听故事没有什么关系,和孩子成长在父母的阴影下倒是很有关联,这和父母的培养方式有关。在广州著名的高校区,发生过不少著名教授的孩子跳楼自杀的事件,这些孩子都在二十岁以下,有一个还是我认识的。名人、伟人的孩子大多数表现很糟糕,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太忙,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缘故。仅仅给孩子说几个故事不能解决孩子缺少的爱。除了幼儿时期的教育,还有后续教育,反叛期教育,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而过于忙于事业的人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孩子成长过程发生的种种心理变化,只有孩子出事后才后悔不已。如果得到足够的爱的孩子心理必然是健康的。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不知道你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了吗?我所了解的自杀的那些人确实就如我所说,他们实际是缺乏爱,一方面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孩子,另一方面却严格要求孩子怎么样去达成自己的理想。真是悲剧。孩子的理想并不是父母的理想。育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你觉得那是一件事业也可以,但不代表父母该要求孩子怎么样,孩子的路该由自己去选择。家长的任务应该是让他们掌握足够的能力去选择更宽广的路。
baitwhite+-->引用:baitwhite 看不出什么可操作性的东西,或者引起思考方法的东西,思想反而更混乱了。几个“不要”如何掌握尺度,或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掌握尺度都没有介绍,这样的建议还不如没有。
baitwhite+-->引用:baitwhite 看不出什么可操作性的东西,或者引起思考方法的东西,思想反而更混乱了。几个“不要”如何掌握尺度,或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掌握尺度都没有介绍,这样的建议还不如没有。
szanny+-->引用:szanny 在我认识的人中,倒是老师的孩子优秀的更多一些,工人、农民的优秀子弟当然也有,但统计起比例来远远低于教师的子女,所以楼主这个论点在我的生活经验里应该是不成立的。不过翻过来,我认识的人中企图自杀(好在企今还没人成功过)的也是教师的子女居多……个案说起来原因各异,并且都不是单纯的原因,可能是很多打击接踵而至……哎,这是个沉重的话题,真希望所有的人都快快乐乐的渡过一生!
swordycn+2004-10-16 13:44-->引用:swordycn @ 2004-10-16 13:44 我从儿子还很小时就对他要求很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我儿子三岁了,现在在家如果有什么不听话的地方,我只要严肃一看他一眼,他就吓得不得了。 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对他的关心又是无微不至的,除了上班其他时间我都在陪他玩。 所以有时我也很困惑我对儿子是不是太严了,但我看不得有些小孩一点规矩都没有。 唉,真不知如何把好这个度????
蛤蟆妈+2005-10-15 01:10-->引用:蛤蟆妈 @ 2005-10-15 01:10 我觉得楼主的两个例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给孩子写故事说故事而自己成了名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们自己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但是其实他们的孩子是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也像他们的试验品一样,是他们自己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垫脚石。而父亲成功了之后孩子更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面,比如罗宾就永远被别人当初百亩林里面的小主角,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其说这些父亲们当时的兴趣是给孩子读书,其实至少潜意识里面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的一个发泄出路。 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以爱的名义来施加给孩子的。真正能被受爱一方愉快接纳、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方式才是真爱。否则无论爱的一方如何自作多情,其实给予的只不过是错爱。
蛤蟆妈+2005-10-15 01:10-->引用:蛤蟆妈 @ 2005-10-15 01:10 我觉得楼主的两个例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给孩子写故事说故事而自己成了名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们自己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但是其实他们的孩子是故事的第一个读者,也像他们的试验品一样,是他们自己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垫脚石。而父亲成功了之后孩子更是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面,比如罗宾就永远被别人当初百亩林里面的小主角,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其说这些父亲们当时的兴趣是给孩子读书,其实至少潜意识里面这是他们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的一个发泄出路。 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以爱的名义来施加给孩子的。真正能被受爱一方愉快接纳、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方式才是真爱。否则无论爱的一方如何自作多情,其实给予的只不过是错爱。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