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样有口无心地读下去(这个意思就是让孩子随便读,只要张开口看着书读就行),记忆力还会越来越强。这里的玄机在于遍数多、量大,不在于是不是认真地读了几遍,如果没有大量,认真呀、专心呀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是用处很小的,当然,认真、专心也不是错,只是不要在这上面太下功夫了,这是“不必管”的部分,或者说是不必管太严的部份,有也可没有也可,而“张口看着书读”是必管的部分,至于孩子读错了呢,您就提醒,想不起来了呢,您也提醒,不管多少遍地提醒,都不要发火、不要着急,这样做就对了。
“只要这样有口无心地读下去(这个意思就是让孩子随便读,只要张开口看着书读就行),记忆力还会越来越强。这里的玄机在于遍数多、量大,不在于是不是认真地读了几遍,如果没有大量,认真呀、专心呀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是用处很小的,当然,认真、专心也不是错,只是不要在这上面太下功夫了,这是“不必管”的部分,或者说是不必管太严的部份,有也可没有也可,而“张口看着书读”是必管的部分,至于孩子读错了呢,您就提醒,想不起来了呢,您也提醒,不管多少遍地提醒,都不要发火、不要着急,这样做就对了。”------ 姐啊,您说的都很清楚明了,我也一再叮嘱自己,可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就……这几天老按捺不住,不断地提醒孩子:大声点儿、大声点儿……他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唉!
小得像蚊子也没关系,您只要能听着就行,如果听不着就笑着说:妈妈听不着了,孩子感受到的是愉悦的心情就会越来越体谅您了。
姐,又想到一个问题:关于 “张口看着书读”是必管的部分。
儿是张口在读,可他嘴里的和他眼睛看的页面内容不一致:嘴上都读到后面了,书页还停留在前面没翻呢。他指丢,少则几行,多则3、4页。我该怎么管呢? 任由他指丢,等他想不起下文了,才猴急地去找读哪儿了?
这是很正常地呀,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您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不管孩子,但您要仔细看书,孩子不对的时候提醒他,让他自己找再接上就行了。您看着书的目的就是别落什么内容,这样是读书的真实功力。
他自己要是找不着、接不上呢? 直接告诉他? 一般我就跟他较上劲儿了:叫你好好指着读嘛,指丢了吧?
直接告诉他,不必较劲,或者说:我相信宝宝自己能找着,试试找找,找不着妈妈再告诉你。这样不过就是费点时间而已,不必心急火撩的,反正就是以正面的引导为好。
原帖由 九百里 于 2010-9-20 21:05 发表
我们读经大概有一年三,四个月时间,已经背完了[论语]和[老子]。女儿的记忆,我自己认为很是一般,绝对不是天资很聪慧的小孩,而且是相当的好动,有时候忍不住动手打,但无济于事一切照旧。目前还真看不出读经能对女儿的好动有多大的制止作用,就纯粹当着记忆和语感的培养。我真的佩服论坛里的一些小孩会活学活用了。我女儿很是懵懂,我自己有时候都觉得她的智力比同年的小孩似乎要小一岁样的。也许她是郭靖那样大智若愚的人当然这是我的一相情愿,假如真是那样的人只要多下功夫未尝不可练成绝世武功。
你给你家小孩整本的读,我倒是佩服你家小孩了。虽然我们已经背完了[论语]也经常的在复习[论语],可是我最多是叫我女儿半本一次的复习,从来还没有叫她二十篇一次性读完过。我怕她没有那样的耐心。
我们的老子是他自己拿书读了。但易经还是我们一起读的(一起读。不是我读一句他重复一句),只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完计划的量。他自己读的话,就没读老子时那么行云流水了,但也不卡,只是会读得慢一些(他会每读完几句就眼睛东看看西瞧瞧、伸个懒腰……不会像读老子那样,一口气就读下去了)。
我就在想,是继续这样一起读(读完计划的量)? 还是让他自己一个人读(能读多少算多少)?或是我们继续一起读到100遍,才让他自己读?
这几种安排法,时间都是不变的,只是读的内容的多少不同。我们一起读,是想他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能多重复几遍。他一个人读,同样的时间,读的量就少了。
您看呢?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建议您让他自己读,不定时间,定量,但是这个定量您先测量一下您和儿子一起读的时候每天的量是多少,就定那个量,那么孩子就不会磨蹭了,等他读的熟了以后,您感觉他和读老子一样行云流水了,就每天一遍即可。
现在的量我想大概定在每天半遍,周六周日各一遍,稳定一段时间不要变,别急着加量,那样孩子就会有反感,这个量读到寒假就应该蛮好了,一但计划定了,就不要老是修改,如果还能剩时间就让孩子痛快点玩玩,别老是贪心不足的,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做事时不拖拉、不磨蹭,这需要妈妈的坚决与自信,该干什么时就没得商量,完成计划内的内容后,也要心甘情愿地让孩子玩,开心地陪孩子玩。不能到后来看到孩子读快了,有剩余时间了又加,那样孩子他也会耍心眼慢慢读的,呵呵。
不过,等他读得特别熟了,一般在150遍以后的时候,往往会忘了时间,这时您也不要提醒他。
现在的量我想大概定在每天半遍,周六周日各一遍,稳定一段时间不要变,别急着加量......
不要这么悲伤了,一周两遍也是了不起的量了
如果您的脾气还那么急,就读不完了。
别急,刚开始孩子会读得磕磕巴巴的,也会很慢,这时您要耐心等待,
10遍左右,那个小坎就过去了,不到10遍,您急也是没用的。
修正我对儿的态度
小学阶段,学校的功课要抓到什么程度呢? ...
以我现在的感觉,小学的语文英语就让孩子自己随便好了,跟着学校的要求,不必多做,完成即可。数学就把计算能力练好,这是需要父母关注一下的,也是上初中高中乃至于一生都有用的,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把错误犯在家里,然后孩子上学校后就是表现了,那样他就很有成就感,因为现在一般的老师都不大允许孩子犯错误,计算能力好了,再加上有读经的功夫,应用题他会自学的,到时鼓励孩子自学应用题就行了。
假期作业最好让孩子三天之内(就是越快越好)快速做完,然后一个假期就好好读经,每天加半个小时的计算题,我建议您这个假期想办法把《论语》最少读完30遍左右,英经也每天读一个小时,当然要安排好时间,效率高点,给孩子一下午左右的痛快的玩的时间,以后孩子会乐意过这样的假期,这样一个假期孩子的进步就是巨大的。
昨天下午看到这个,就在一直想怎么安排,我想时间是一定的,那一定就会有取舍,上面我的提议让您假期把《论语》读完30遍,也是因为着急想让您把四书读完,因为《论语》《孟子》首先读完三百遍的话,孩子的变化是可见的,那样一方面您就可以应对周围人的质疑,二是孩子本身的成就感也非常强,对学校的学习也很有利,下一步再读《易经》时困难就小了。
看来还是我急了,一个假期,是不可能安排这么多的,昀的《易经》刚读出感觉与兴趣,最好还是别读别的了,所幸孩子才一年级,妈妈又绝对能读下去,《论语》以后也会读得很好,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想给一下建议,但是具体的还是您自己拿主意:
上午:读两遍《易经》一遍《老子》如果一开始读不完,就保证一上午读四个小时即可,中间只休息五分钟至十分钟,休息时间长了不好,不要以为这样读孩子很累,不是的,恰恰相反,这样连续读,孩子才会读出感觉,才会越来越觉得不累,也才会越来越有自信、越强大,孩子的耐力会越来越好。
下午:睡觉休息玩,最好做一些户外运动
晚上:一小时英语。
数学暂时不加可以,因为越晚学越事半功倍,孩子现在如果能跟得上学校的课程就可以了。书法您自己再想想用什么时间加,或怎么加。
一,读经是愈早是愈好的,所以到了小学已经嫌慢了,但在不得已中,一二年级是最好的时机了,一定要专心致志于一二年级的推广,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若能分年段成班,当然是好。但机缘未熟,需要混龄时,也可以。一时之间,低年级跟不上高年级的现象,就如同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读不出比较长的整个句子一样,在此时,如老师以为他能力不够,就教他三字经一类的东西,以为他可以跟得好读得全而自喜,则孩子的进步速度可能被延缓了。如果教论语或大学,句子参差错落,或短或长,孩子一时之间,短句跟得上,长句跟不上,但日子一久(约三两个月),他渐渐跟得上了,则见其能力一下提高起来--不是能力一下提高起来,乃是这三两个月来,天天默默地逐步在提高,尚未表现出来而已。我们大人往往就只知看结果,不知酝酿已在暗中进行也。所谓变化变化,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吾人于不可只观其顿化,而不识其渐变也。
所以,不得已时,让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读经,是可以的--不只是可以,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大人的心态要对正,大孩子念得全,小孩子念不全,没关系,都说好,多鼓励,不可以有嫌弃的脸色,更不可以要求责备。我们看天下父母对其婴儿,父母平时在婴儿面前的讲话都是正常的讲,在婴儿面前走路,都是正常的走,这是婴儿到后来能正常讲话和走路的最大关键,如果父母因为家中有婴儿,于是家庭对话都故意用儿语,走路都故意歪歪倒倒,那婴儿将来就不健全了。但这时父母听婴儿说话没说全,不会责纠正他重讲一遍非得要把话讲清楚才罢休;看婴儿走路跌倒,不会责罚他叫他再来一次非得走好才甘心。为什么我们大人能容忍婴儿说话不全走路跌倒呢?因为大人们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就自然好了,那为什么我们大人不能等待一个孩子的读经,再过一段时间就自然读好了呢?
有人说,如果小孩跟不上,他会挫折,其实小孩表现好不好,他是不在乎的,在乎的是大人。往往因为大人的在乎,才打击了小孩纯真的心灵了。
如果老师教学,都能像父母对婴儿般地只给他最正常的状态,不要急,而善于等待,教育的问题会改善很多。
请试着放松一点看,有念也说很好,没念也说很好,念得稍好,就称赞有加,甚至就摸摸他们,抱抱他们,一天到晚和小孩一样,笑咪咪的。
![]() | 欧阳询楷书弟子规 |
![]() | 赵孟頫·道德经 |
![]() |
![]() | 苏轼书《醉翁亭记》 |
眼睛是懒汉,手是好汉,干活累不死人,都是被吓死了。
……所以我觉得在吸收年龄,“心”就要“一门深入”在“吸收”上。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