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菜鸟视野——有多少童年可以重来,有多少大脑可以挥霍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5 10:57
标题: 菜鸟视野——有多少童年可以重来,有多少大脑可以挥霍
    今天非常郁闷,一个朋友问我:“洋洋爸,遵照你的教导,我喊XX拿个1——100的数字表天天读数字,然后倒着读。他很反感。但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因为这个本来就是该早就读熟练的了。是我以前在教他数数的时候抓紧练习。现在喊他读他可能觉得没有意义,又没有新意,所以很反感。我也说不清楚要叫他达到啥子目的,我本来数学就很瘟。而且现在我拿个啥子东西喊他数,估计他要说我幼稚(这段时间这个话是他的口头禅)。今天我喊他倒着从100数,他居然和我对着干,数的100998979……,他说是数字本上那样写的,他倒着念的,说我自己表达不清楚。我一着急更是没有办法。”  吓我一跳,我什么时候“教导”别人要数“数字”了,我说的是“数数”好不好。数要和量,和序,和行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把数字割裂开来搞有啥子意义?
    这边还没完,另一边又有人找什么19X19乘法表的电子书。真不知道是怎么了,拜托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很多的,没有必要让这些无用的知识占据孩子有限的大脑内存。对于乘法来说,99表已经足够覆盖所有的计算,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心算和笔算就是算法优化的问题。19X19乘法表比99表在量上大了超过3.4倍左右,算上难度差距,差距就更大了。为了一点虚无缥缈的以后计算快,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大脑内存,值吗?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为了把一个1.44M的软盘用好,我们是想尽办法,找软件格式化成1.56M,清理碎片和压缩文件。当时的软件工程师对尽量地节约资,优化算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师们开始挥霍硬件进步带来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可是对于依旧紧张的I/O口,寄存器,依然是非常节约的。
    人类的进化应该是赶不上摩尔定律的,毕竟我们对于我们自身都没搞清楚,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聪明,但和我们小时比较起来,远远比不上100G移动硬盘对比1.44M高密软盘。我们可以挥霍存储空间,那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可是进化的程度能让我们挥霍孩子的大脑吗?有多少童年可以重来,有多少大脑可以挥霍。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我们使用电脑,都知道把数据放在电脑意外,孩子的大脑,也可以把某些数据的存储外包给科技,只保留必须的和有趣的数据,优化的算法和对人生的感悟。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0-7-15 10:58 编辑 ]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0-7-15 10:59
有多少童年可以重来,有多少大脑可以浪费。

喜欢这句话。
作者: menghuan    时间: 2010-7-15 11:18
是啊,童年到底是玩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啊,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呢。

现在孩子放暑假了,我都在想,到底让他放开来玩,还是让他多学习一下啊?

昊昊今年九月上小学,这可是小学前的没有暑期作业的暑假啊。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5 11:30
原帖由 hi5 于 2010-7-15 11:26 发表
玩和学不矛盾啊。 玩中可以学, 学中也是玩。 关键是看你学什么, 怎么运作。 看过一本 play smart 的书, 各种各样的玩法, 而其最终的目的其实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到各种知识和能力。


我没说玩和学矛盾,我说得是不要用无用的数据占用太多孩子的大脑
作者: 远离尘嚣    时间: 2010-7-15 13:28
标题: 回复 #6 jiangying 的帖子
我的理解,脑子里塞的垃圾多了,真正要用脑的时候信息就没地方处理了。

昨天看到那个地铁里晕了人居然把整个列车给拉停的傻事,不就是脑子直接宕机的结果么?
大人如此,小孩同样。
无用信息占据大脑绝对不是小问题。
但还是有大量的父母,为了孩子好,不断的给他们填塞。如一楼所示。
作者: dotor.w    时间: 2010-7-15 13:37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为了把一个1.44M的软盘用好,我们是想尽办法,找软件格式化成1.56M,清理碎片和压缩文件。


是hdcopy?,哈哈,那个软件那时后我也很喜欢玩,那个校验和修复坏盘很过瘾,看着小方块一个个变绿真爽。
作者: dotor.w    时间: 2010-7-15 13:44
我来到这个论坛,看到那么多厉害的孩子眼红心急,马上行动起来,买啦个一体机,打印啦一纸箱的书,买过一箱连供墨水,没错,是一箱差不多3*只,两箱纸,一个1.5tb的希捷黑盒子,后来一想不对,是我太贪心啦哈哈,这些东西要是能装到孩子脑袋里,那小子就不是人啦,是低级数据库。
     我想着哪天要把我这些贪心的证据拍个图片晒给后来的家长看,ps  出差回来,连供的彩色头堵死报废。现在都打些黑白的书我自己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7-15 14:06
喜欢看洋爸的这类帖,非常赞成洋爸的数形结合观点。

对于这类家长的教育方式,我也很费解。洋爸说的数据性知识其实也就是所谓知道性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快速直接。但这些知道性知识的量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只能选择储存最关键的知识点,其他则需要你触类旁通。

所以,我觉得掌握知道性知识,在于深入理解,而不是纯机械记忆。理解了才算真知道,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人文知识的理解比较费事,不仅需要智商,还需要阅历。而数学,它的精确性、秩序感,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和抽象思考。真正喜欢数学的,不会轻视小学四则运算中包涵的数理逻辑。孙维刚老师就曾经举个一个例:6除1/2等于12,为什么越除越大?是死记运算规则么?还是帮助孩子自己推导?如果把1/2换成1/10、1/100。。。。1/n呢?商就会正增长。当n趋近零呢?当n趋近无穷小负数呢?。。。这不就是极限的概念么?如果数形结合,再换成数轴,是不是又会涉及非欧空间概念?

学了十进制,可以玩七进制、二进制,正如洋爸教孩子买东西也能买出函数一样,这样学数学,多有趣呀。孩子喜欢玩,而数学应该是玩出来的。

比如看世界杯,远射,以球门的一个上角为瞄准点,有孩子用中心极限定理,推导出结论:远射,射正的次数是整个射门次数的四分之一,永远是四分之一,不管你射得好,还是射得差,都是四分之一。其实很简单,既然是以球门角为原点,球门的横栏就在X轴上,立柱在Y轴上,则根据二维正态分布的原理就是四分之一的射门能够进。多好玩,正如HI5提出的玩中学。

有家长说自己的数学不好怎么能教得那么有趣呢?很简单,学。自己想学但学不好?也简单,宁愿放羊。教育,我认为可怕的不是家长不懂,最可怕的是家长不懂却在很用心地教
作者: 颜妈妈    时间: 2010-7-15 15:27
想起一位前辈的话: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

谢谢版版警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5 17:12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7-15 14:06 发表
比如看世界杯,远射,以球门的一个上角为瞄准点,有孩子用中心极限定理,推导出结论:远射,射正的次数是整个射门次数的四分之一,永远是四分之一,不管你射得好,还是射得差,都是四分之一。其实很简单,既然是以球门角为原点,球门的横栏就在X轴上,立柱在Y轴上,则根据二维正态分布的原理就是四分之一的射门能够进。


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毕竟球门不是沿一个方向无穷大,不能覆盖整个象限
作者: HMB    时间: 2010-7-15 18:18
都是坛里的”天才”宝贝惹得祸,理解那些心急的妈妈,呵呵....

不挥霍大脑就挥霍时间,挥霍吧,呵呵....
作者: yy21    时间: 2010-7-16 11:22
原帖由 dotor.w 于 2010-7-15 13:44 发表
我来到这个论坛,看到那么多厉害的孩子眼红心急,马上行动起来,买啦个一体机,打印啦一纸箱的书,买过一箱连供墨水,没错,是一箱差不多3*只,两箱纸,一个1.5tb的希捷黑盒子,后来一想不对,是我太贪心啦哈哈 ...


怎么和我那么相似呢?区别在于我还没你那么冲动,买了那么多装备。我是不停地自责和忧虑,真的也是眼红心急,可就是迟迟不见行动。唉!
作者: 颀颀妈妈    时间: 2010-7-16 22:30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0-7-16 22:47
关于这个事,我有个会被人骂死的观点,还是不要公开来说的好

或者说一半就行了,剩下的一半任君想象:
聪明的脑子不怕填鸭,因为脑容量大,你填进去的东西只占据有限的空间,需要运行其他程序如高级的思考活动时,依然有足够的通道快马加鞭。脑子转得动,就不怕你填,说不定还盼着你填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6 23:03
聪明的脑子不是填的,是压缩软件装的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7-17 13:50
标题: 回复 #16 wanyi77 的帖子
有点意思。

在管管不多的已知条件下,我接着对未知的另一半进行猜想

知识还是要广博的,越广博越催生聪明,激发思考。从古至今,所有中外一流聪明的脑袋虽然专业有偏向,但差不多都是通才。

聪明的头脑是真的不怕填入巨大信息量的,因为他有迅速消解、吸收信息的通道,也许正因为知识量丰富,他们思考问题时能迅速跳过几个必经环节,如同大脑里同时几台电脑在运转,这样便腾出更多脑空间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还有,因为知识广博,头脑里可以同时存在各种相互冲突的观点,这样,他们相对普通人老说,更容易突破某个时期的固定思维模式;或者说他们几乎没有固定思维模式,那种心灵的开放程度,触着便动,拨着就转。任你多大信息量,通通接纳,通通天真地喜欢。

很多科学家都喜欢诗歌和音乐,我猜想,聪明的头脑到了顶峰就是智慧了,至真一定成就至善,一定成就至美,这时候,也许只有在诗歌和音乐的美感中,他们的心灵才能遥契宇宙的浩瀚美丽吧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7-17 19:19
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家都有点急功近利,太浮躁,攀比心理重。“不要让孩子输上起跑线上”是让孩子深陷苦海的话。
作者: justlikef    时间: 2010-7-18 00:09
感觉挺冷的,没办法。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