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菜鸟视野——数学思维培养之不完全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6-30 00:32
标题: 菜鸟视野——数学思维培养之不完全感想
    这几天,连续两次听到数感这个词,我不知道什么是数感,于是baidu了一下,见到这样的定义:“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和这样的解释:“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于是有了这样一篇乱文,绝对原创,个人意见,错误难免。
    一.对学校教学的看法
    在谈数学思维培养前,我先谈谈对学校教学的看法。我的观点很明确:学校的教学是底线而不是上限。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学校遵循课程标准进行授课,目的是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得照顾大多数学生,而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起,必然有很多孩子超过学校教学的要求。
    2.新课标对年级的划分是人为的,而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其他学科也是)。某些条件下完全可以跳出年级划分的框架。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我对类似这样的问题都觉得不可理解,“什么时候可以学XX?"问题改成这样似乎要好些,“x岁该怎么学XX?”不应该是什么时候学,而是什么时候该怎么学。前一个问题就是把底线当成上限,必然限制孩子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什么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数学学的是规律,孩子学数学就是学如何总结和应用这些规律。跳出年级划分的框架来看,中小学12年,数学就学了两个方面,数与代数,几何,其中它们在初三交叉一次,就是三角函数,在高二交叉一次,变成解析几何(不是很清楚现在的课程设置,参照的我们以前的,下同)。而数学的难点,其实也就3个,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初中阶段的因式分解和几何证明。掌握这两条主线并克服这三个难点,数学应该不成问题。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跳出年级的框架,全方位的在生活中培养。
  1.数和代数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数和代数的基础就是数感,数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a.数量结合
  数量结合不仅仅要知道数量的对应,还得知道数量的关系,比如,两堆苹果分别是两个和四个,对应的不仅是2和4,还有多2,少2,移1个就相等,等等。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数量结合的量不局限于定量,还包括变量,没错,就是初一才学的函数的变量,幼儿园和小一学的数的分解和组合就是函数,如果用逆序法进行数的分解,就已经把函数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幼儿园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握简单的函数思维,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函数。在日常生活中,函数的概念也无处不在,家里3口人,吃饭要6支筷子,今天来了一个客人,会多几支。
    初中的函数学得好不好,就在于小时候数量结合掌握得好不好。
       b.数形结合
     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千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我认为数形结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几何和代数的统一,另一个是代数内部的结合。现在的一年级有些题已经是多元一次方程组了,只不过用苹果和梨子这样的东东代替x,y这样的抽象符号而已,幼儿和儿童实际的数形结合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代数思维。算盘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工具,虽然它已经不在是很好的计算工具。传统的算盘可以进行16进制计算,16进制在电脑应用中非常的广泛。
    c.数序结合
    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成年人都结合得不好。问个简单的问题,家住在6楼,上到多少层是一半?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3层,而答案是3层半。
    2.几何
    自然界有很多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学习几何就是研究这些形状,农耕社会的丈量,治水,都离不开几何,现在的工程也离不开几何。多多培养孩子的地图感觉和空间思维就行了。
    3.速算
    速算有没有用,现在是有争论的,说无用的人很常用的一句话:“又不当会计,算那么快干什么?”实际上,现在的会计没几个算得快的,基本都是用一个大大的计算器(还是非科学计算器)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速算还是有用的,具体有什么用,就说不出来了,就算介于有用和无用之间吧。不过不管是否有用,在数学思维没有建立前学速算都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如果孩子对数很敏感,速算也就没有学的必要了。
    4.奥数
    如果有人问我奥数什么开始时候学,我的问答永远是幼儿园。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板一眼地坐着听老师上课。当然如果有人问我幼儿园奥数怎么学,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我无法回答的话题。现在的奥数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虽然奥数竞赛有点难,有点偏,有点怪。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需要题海,不需要大量的教辅,跳出思维的框子,年级的限制,甚至学科的限制,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0-6-30 16:48 编辑 ]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6-30 09:49
写不下去了

休息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0-6-30 10:37
抢占沙发,鼓掌等下文。

jiangying说得很好,很多东西的确很早就可以学,结合生活实际还可以理解得很深入。

现在上海的数学课本就是这样编的,跟美国教材有接轨趋势——每年都会学几大块内容,包括认识时间、金钱、几何等等(我把儿子的数学书都扔掉了,所以没办法说得更清楚),但根据年龄的不同,会逐渐深入。这样循环加深,也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这样的教材按说应该还不错的,但是老师却觉得教起来很累。似乎从第一年到最后一年,教的东西都一样,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原因无他,还是我们一贯的“深入学习”之过。本来一年级的小孩只要认识时钟就可以了,一旦深入,就还要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相差几个小时 ——其实到二年级的时候就该学这个的,提前了,一年级学了,到了二年级又升级。。。(这个例子未必恰当,但急切之间也举不出更好的例子了。)

现在西方研究很多问题都要用到数学,建模,甚至连国际关系问题,也要用到高数。可以这么说,如果将来我们的孩子要出国留学,数学太差了是非常吃亏的事。所以这个数学思维的建立的确是个好话题,且看jiangying如何演绎,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作者: 小地主    时间: 2010-6-30 11:00
搬个小板凳来学习学习。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6-30 11:49
写完了,有点烂尾

不过本来就是不完全感想,烂点就烂点了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10-6-30 11:57
记得我当时上学的时候,都是凭感觉的,所以做题往往会不按规矩出牌,有的时候遇到最后一道难题时一时想不出,但总觉得会有个捷径,就凭这种感觉,经常是别人甚至老师都要用很多步骤什么四则运算完成的题目,我就1,2步加减法就出来了,特喜欢这种感觉.不知道这种感觉跟数学思维有没有关系.
作者: 碧野    时间: 2010-6-30 12:52
好大的收获,谢谢jiangying,偶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冒,好像考试很少及格。看来不仅仅是缺乏数感的问题。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 09:25
标题: 回复 #6 木兰花慢 的帖子
你这样是好事情,不过可能后续没赶上吧
作者: liguanji    时间: 2010-7-1 12:17
认真学习中,比较赞同
奥数什么开始时候学,我的问答永远是幼儿园
可惜晚了点
作者: alapan    时间: 2010-7-1 13:41
学习了。我以前代数学得不好,但几何包括立体几何却非常好,看来是数感不好。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 13:52
标题: 回复 #9 liguanji 的帖子
不晚,只要方法对,什么时候都不晚
作者: Daniel妈妈    时间: 2010-7-1 21:00
关心这个问题,喜欢看大家讨论!!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4 11:58
移到数学版
作者: 木兰花慢    时间: 2010-7-4 13:44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0-7-1 09:25 发表
你这样是好事情,不过可能后续没赶上吧


就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了。

这只是小聪明,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对正八经的学术,我是没兴趣的。
作者: ismiling    时间: 2010-7-7 16:13
看了,真是受益匪浅啊
女儿马上就要上二年级了,假期就报了个数学思维班
作者: peterloh    时间: 2010-7-7 16:55
好东西,请继续.
作者: 上海楚妈    时间: 2010-7-8 17:17
收藏了,正在为数学的问题发愁,思维的培养,我了解的有:
逻辑狗,百花思维,灵智数学,灵智数学思维训练,英国全新版新思维数学训练,365等等……
碟片类的有:全脑数学,数学童话故事等等
但是我还是无法开始教育孩子,现在我就是玩玩七巧板(思维里面也有的形状练习),0-9数字排序、指认,数数。
作者: 红彤彤的云    时间: 2010-7-9 10:14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赞同
作者: ozma    时间: 2010-7-10 16:22
好帖,很有收获,希望超版继续讲下去。
作者: netcrystal    时间: 2010-7-13 12:22
“问个简单的问题,家住在6楼,上到多少层是一半?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3层,而答案是3层半。”
为什么是3层半?,能帮忙解答下吗?

谢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14 16:44
标题: 回复 #20 netcrystal 的帖子
一楼到六楼一共只上了5层楼,一半是两层半,是到3层半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10-7-22 00:03
要是jiangying版主开数学思维班,我第一个报名,我对jiang版主的数学,佩服啊....
什么是函数我都已经忘了,俺也是理科的大学毕业生哦。反正毕业了脑子里就一点数学就没了。估计是数学思维不好。
作者: maggie306    时间: 2010-7-22 13:28
感慨颇多呀!
刚刚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这个天地,看到了这篇帖子,心里开朗了不少。
我的孩子,现在2岁4个月。1岁半的时候,数字敏感期到来,一发不可收拾。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数感应该还算不错。目前已经陆续知道的有: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无误,100以内的X+3基本也能正确,明白小数减去大数会等于一个负数,乘法、除法仅限于要我们告知他概念,简单的可能能够理解,复杂了还转不过弯的感觉。
在很多同龄孩子家长看来,我的孩子这方面有点超前。但我们自己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因为孩子敏感期的到来,他又主动学习的意思,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数感、理论等方面不健全,不知如何去引导。
来到这里,希望大家能给我们一些帮助。jiangying版主,如果看到回复,希望能给我点指点。谢谢!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7-23 09:32
标题: 回复 #23 maggie306 的帖子
指点谈不上,一点小小的建议。

孩子喜欢主动探索是好事情,注意要让他把数和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不要只会空算就行了。
作者: jjyylin2004    时间: 2010-10-2 09:10
讲的不错。好方法,呵呵。
作者: 璇璇    时间: 2010-10-6 14:17
学习了,关注中!
作者: 橘红宝宝    时间: 2010-10-6 16:03
数学不好的人来学习。
作者: bcl    时间: 2010-10-7 17:33
看了,真是受益匪浅啊
作者: 亦口彤声    时间: 2010-11-15 21:59
谢谢楼主分享的经验,受益匪浅。
作者: ljs0788    时间: 2010-11-16 11:01
关心这个问题,喜欢看大家讨论!!
作者: 小露珠和小石头    时间: 2010-11-19 05:33
原帖由 maggie306 于 2010-7-22 05:28 发表
感慨颇多呀!
刚刚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这个天地,看到了这篇帖子,心里开朗了不少。
我的孩子,现在2岁4个月。1岁半的时候,数字敏感期到来,一发不可收拾。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数感应该还算不错。目前已经陆续 ...


这个宝宝好棒啊。跟我家宝宝年龄差不多,我家宝宝还只会数数而已。 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建树哦!

回来评论楼主这个帖子--写得深得我心。为什么呢?---我家宝宝刚上幼儿园,我发现她们园里从小小班,到大大班,课程都是一样的。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课表。只不过教学的难度不一样,老师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私下觉得这样的课程设计很有道理。
培养“数感”绝对是要从娃娃做起。但具体怎么做,还想看看各位的高论。
作者: 529264526    时间: 2010-11-19 15:48
关注中     等待            后续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