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二十歲前不學詩詞歌賦?!)ZT [打印本页]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13 01:17
标题: 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二十歲前不學詩詞歌賦?!)ZT
感謝:http://bbs.heshang.net/viewthread.php?tid=93456

1 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康熙皇帝教他的子孙,二十岁之前决定不能学文学,为什么?文学里头有感情,容易走向邪思。

2 所以他规定他的子孙,二十岁之前读什么东西?读经、读史,文艺方面东西一概不可以;读诗词歌赋是在二十岁之后,二十岁之前在德行上扎根。
经典是德行、是学问,史是见识,从这上扎根。这个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

3 中国传统教学的特色就是在家庭,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没有的。可以说这种教学在中国推行了五千年,到民国初年才疏忽,渐渐不重视了,在民国二十几年之后真的断掉了。

4 中国教育从什么时候教起?小孩出生,他眼睛张开他会看了,他会听了,从这时候教起。所以《弟子规》不是小孩做的,是大人做的,大人一举一动让小孩看,让小孩听,他慢慢就学会了。所以,中国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凭什么?凭家教

5 你看他眼睛张开,会看、会听,他也不懂事,他也不会说话,那个印象就已经印到他阿赖耶识里去了。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这个人的德行从根就扎稳了。

6 三岁之前扎稳了根,那个根坚固,就知道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变。接触这个社会他不会被染污,他的免疫力就是从小的时候给他种下去的。这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在外国其他民族上没有听说过的。

7 所以,中国教育的根是家教。七岁上学,上学是家教的延续。七岁才开始读书,读的都是经史没有说私塾里面开始的时候,就教儿童读这些诗词歌赋,决定没有。

8 诗词歌赋一定是在十五、六岁以上,他前面底子有了,才学这个东西。康熙要求的标准高,他规定子孙二十岁之后才可以学,这决定正确,为什么?不让你有邪思。

-- 淨空法師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13 14:40
净空法师:贪诗词歌赋,障碍清净心
感謝:http://www.xuefo.net/show1_18462.htm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大师

  这是读书人的毛病、习气,这些东西会障碍清净心。为什么呢?它是激发感情的。诗词歌赋引发人的感情、喜怒哀乐,这就障了道。道是什么呢?是清净心,是如如不动。所以佛教诫初学守持八关斋戒,就清清楚楚教导我们,不可以唱歌、跳舞、看戏,这是绝对有碍道心的。诗词歌赋跟这个是一类的,所以不可以贪着,这是妨碍正法,要把它舍弃得干干净净。如果是没有学佛之前学的,在学佛之后拿它作为接引众生的工具,这个很好,未尝不可。以前没有学,现在出了家,再去拼命学,那就大错特错了。弘一大师的艺术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学的,出家之后他用书画来接引大众,跟众生结文字缘结得很深,这个可以的。为什么呢?它已经不妨碍道心了。所以这情形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过去没有学,现在就不要再学了,一心一意去读经、念佛,这是我们的正事,这是正法

文章来源:净空法师《晚晴集讲记》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13 07:43 编辑 ]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13 14:41
蔡礼旭老师:康熙皇帝为什么不让未满二十岁的皇子、皇孙读诗词?
感謝:http://www.xuefo.net/show1_32720.htm
                                                                              

        
   
《唐诗》,我们比较不鼓励先背,因为诗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在康熙皇帝的著述里面,他二十岁以前的皇子、皇孙,不让他读诗词,为什么?人的理智不知道要几十年才建得很稳固,但是人的情感不用教都自己来。我也在课程里面讲过,自己没有谈过恋爱,唱情歌还可以让底下的人在那里掉眼泪,不用学就很会。所以明明就没什么苦,被那些歌曲一影响愈来愈苦,触动了很多那种情绪的部分,触动多了就容易感情用事。所以我们看看现代年轻人怎么样?
  以前看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直接把他们当地现在在唱的歌拿来听一听就知道。所谓「移风易俗,莫善於乐」,音乐可以移风易俗,音乐也可以败坏社会风气。所以现在的社会如何?请我们去看看排在前十名的歌曲是唱什么,那就知道了。为什么必须在小学的时候就教他们如何判断好的对象?因为上了初中以后,一大堆情歌一唱下去就没有理智,所以先打预防针。所以《唐诗》并不是在读古文的安排的前面。
  我们看《四库全书》,经、史、子、集,集是属於文学类,文学都是排在后面。最重要从哪里下手?经典。再来历史,因为历史是经典表演,所以我们才读《德育故事》。再来「子」,这个「子」是对经再进一步去发挥。因为经书都已经传了几千年,所以各个朝代的读书人都会在那个朝代再下他的注解。现在让你去看宋朝的注解,你看懂不懂?有点懂,可能又不会太懂;但是你假如看清朝的,可能就更亲切一点。
蔡礼旭老师 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 主讲  (第一集)  2005/2/23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节录自细讲《弟子规》52-116-41)  档名:52-359-01

作者: lilia007    时间: 2010-6-13 18:19
非常感恩!牢记老法师的教诲!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0-6-13 18:58
我正在教孩子读唐诗宋词呢。幸亏看了楼主的帖,否则费力不讨好。谢谢楼主了。
作者: freepeople119    时间: 2010-6-13 22:57
谢谢楼主的资料,非常有道理啊!学习了,感谢!
作者: 我是花园    时间: 2010-6-14 00:05
连唱歌跳舞都要舍弃的干干净净,也太偏激了吧,大师,你可是出家人啊,出家人说不能唱歌跳舞看戏,大概也算正常吧

[ 本帖最后由 我是花园 于 2010-6-14 06:43 编辑 ]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14 02:56
本版裏有善根的媽媽真的很多啊~有福的寶寶也真不少~
作者: nmamtfkx    时间: 2010-6-14 03:01
刚开始教孩子唐诗宋词,但记得哪里听到过这个说法,原来是康熙皇帝啊!
多谢净空老法师和蔡老师提醒,差点做了无用功!
在这个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社会,做爸妈很容易就被愚昧的人误导,还好有这些敢说真话的祖师大德们。

开悟证道的前辈不会随便乱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谢谢!
作者: nmamtfkx    时间: 2010-6-14 03:39
原帖由 <i>倍耐媽媽</i> 于 2010-6-13 18:56 发表 <img src="http://bbs.etjy.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本版裏有善根的媽媽真的很多啊~有福的寶寶也真不少~<img src="images/smilies/smile.gif" smilieid="1" border="0" alt= />

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哪个团体的人都有正负,有向好的发展的人,一定也会有自己都不知道在搞破坏的人。
有向善的,有向恶的。从回复的妈妈里就能看到。
有明智的,必有稀里糊涂胡言乱语的,这也是这个物质世界的规律:两面性。
作者: secretgarden114    时间: 2010-6-14 07:14
原帖由 我是花园 于 2010-6-14 00:05 发表
nmamtfkx2010-6-14 03:04金钱-1恶意灌水,没知识,没营养,一边凉快去!
nmamtfkx2010-6-14 03:04威望-1恶意灌水,没知识,没营养,一边凉快去!
倍耐媽媽2010-6-14 02:55金钱-1佛不度無緣之人!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
倍耐媽媽2010-6-14 02:55威望-1佛不度無緣之人!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

请看看这两位的发言,一个说人家没知识、没营养,一边凉快去,一个打着佛的大旗,请人家“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到底是谁应该“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呢?
站在我们平常人的角度看,这位妈妈只不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恶意,这两位为何又是扣分又是出言不逊呢?论坛是自由讨论区,允许百话齐放,百家争鸣,但绝不允许出口伤人,请慎用你的评分权利。
作者: 我是花园    时间: 2010-6-14 08:53
原帖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10-6-14 07:14 发表

请看看这两位的发言,一个说人家没知识、没营养,一边凉快去,一个打着佛的大旗,请人家“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到底是谁应该“請善護口業,因果自負”呢?
站在我们平常人的角度看,这位妈妈只不过说出了 ...

版主,我想试怪我口无遮拦,我当时实在忍不住说了一句话,我想可能惹怒了二位妈妈,我就删除了了,版主不要怪他们了,

加上删除的那句话,原帖是

“连唱歌跳舞都要舍弃的干干净净,也太偏激了吧,大师,你可是出家人啊,出家人说不能唱歌跳舞看戏,大概也算正常吧

可是听说和尚现在也是可以结婚的,不知道是不是?”
作者: 我是花园    时间: 2010-6-14 09:55
我还是想把对这个帖子的想法再写出来,

首先我非常赞同读经、读史,可是说小孩学了唐诗宋词容易学坏,我是大大的不同意,

康熙这么做,有可能是出于帝王的考虑吧

大师的这番话适用于出家人,却不适用于我们这些普通人
作者: nmamtfkx    时间: 2010-6-14 15:53
原帖由 我是花园 于 2010-6-14 01:55 发表
我还是想把对这个帖子的想法再写出来,

首先我非常赞同读经、读史,可是说小孩学了唐诗宋词容易学坏,我是大大的不同意,

康熙这么做,有可能是出于帝王的考虑吧

大师的这番话适用于出家人,却不适用于 ...



不扣分,您会叫人家“大师”?!讲话会有了理性?!扣分的目的达到了。
您修改前的回复,如果是这样善意的讨论,而不是加些不关读不读唐诗的煽动性的话,本人一定不会扣你分。扬人善既是善,扬人恶既是恶。

任何地方都有正就有恶,这个道理,从您没有修改前的回复就能明白。
我以为,扣分的权力是群众参与管理板块的一种方法,版主不可能每个回复都审查,也不一定明白别人回复的真正目的,是积极参与讨论,还是恶意误导。


此外,真“善”,真“恶”的标准是什么?扣分就一定是恶?!
请去读读【了凡四训】吧。


如果扣分是要申请才能使用,那本人是违反了版规,在此向板块道歉。

[ 本帖最后由 nmamtfkx 于 2010-6-14 08:28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6-14 18: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我是花园    时间: 2010-6-14 18:59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10-6-14 18:04 发表
全球讀經網也转发了此帖,那里的朋友也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各位可以去看。这里发下链接。
http://bbs.gsr.org.tw/cgi-bin/to ... eplynum=last#bottom

这个转帖好,里面的评论看了简直太痛快了,大快人心啊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14 19:05
哈哈,人一旦读了经典,不论儒释道哪种经典,智慧和修养都噌噌地长哈。。。。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10-6-14 19:57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6-14 19:05 发表
哈哈,人一旦读了经典,不论儒释道哪种经典,智慧和修养都噌噌地长哈。。。。


应该是骂人的功夫都会噌噌噌地长呀,并没见到有什么修养,更不见有什么智慧。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14 20:11
标题: 回复 #18 szflying 的帖子
哪里哪里,读了儒释道,我看个个都辩才无碍,头头是道,口若悬河
作者: kaylawang    时间: 2010-6-14 22:38
第一次到这里来,没想到有这么多大师和非凡的妈妈,好好学习!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14 22:54
多谢如幻,全球读经网那帖子第一页的内容很有营养啊。
作者: lilia007    时间: 2010-6-16 01:33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经典重要的是要落实在生活中!
作者: 大秦武士    时间: 2010-6-17 01:54
果行版主謬贊了。。。。哪裡哪裡,我只是灌灌水,罵罵人,可不敢談什麼智慧與修養,可不能辯才無礙,頭頭是道什麼的的,這些哪能跟你們比撒。

另 多謝「如是」兄,他肯勞動大駕前去指導我,感謝一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17 10:59
标题: 回复 #23 大秦武士 的帖子
抱歉啊!如幻给的链接俺没去看,谬赞某某无从说起

据了解,“如是”也没有指导某某的用意,灌水倒是有几个字
作者: shunshunshun    时间: 2010-6-17 11:48
偶尔进来,只觉得这里硝烟弥漫
作者: lelele111111    时间: 2010-9-10 09:58
所以学习要趁早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