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 |
目录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第一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 第二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 第三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第四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五章 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第六章 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 第七章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八章 千万不要小看他 第九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第十章 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 第十一章 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 第十二章 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功夫 第十三章 我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第十四章 我如何防止儿子“自满” 第十五章 我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第十六章 教儿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十七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 第十八章 我的教育理想 第十九章 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 献给我的朋友们(后记) |
第1节: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对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被如此推崇,正是因为它适用于普通家庭,只要理解其教育智慧,对孩子早期教育投入足够的关注,普通家庭也完全可以培养出杰出、优秀的天才孩子。我们相信,中国的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够借鉴其经验,让子女像刘亦婷一般快乐成才,但真正理解、活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当下社会现状,及早为子女规划一条明确的早教路线。 肖川和唐玉光--两位来自中国顶尖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者,就认为鉴于此书的理论和方法成型较早,在阅读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具体分析,充分把握,才能让子女最好地获益。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两位教授欣然为这本早教奇书撰写导读,并结合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原书进行良好补充(包括添加了许多实用的早教方法),便于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原书的脉胳,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从而活学活用。 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对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