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在论语读100遍之后。。。。。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10-6-3 22:18
标题: 在论语读100遍之后。。。。。
女儿的《论语》从头到尾读了100多遍,每篇都会背了。中间隔了3个月(只复习了几次 )没读,现在重新再读,感觉读的很不顺,好像都忘了。 这中间的3个月在背《千字文》《弟子规》《大学》。
       现在想让她读《老子》,可是看她的《论语》都要忘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请大家给出出主意、建议,在此谢谢各位了!
      (我们现在上一年级)
作者: envcmx@163.com    时间: 2010-6-4 07:19
看来读100还是不够的啊!我打算先读个300!
作者: WINGOO    时间: 2010-6-4 07:42
前段时间看到好几个妈妈说论语忘光了,据说是要重复复习比较好;
忘掉的再背也很快:)
作者: 九百里    时间: 2010-6-4 07:52
标题: 回复 #1 思语辉文 的帖子
我家女儿跟你女儿一模一样,也是[论语]全部会背诵且背得还不错,我就开始给她读[老子]也是三个月时间,中间偶尔让她自己读一遍也没有抽查.昨晚抽查使我大为光火.我就随便让她背诵[阳货十七]居然有好几处地方不提醒根本就背不下去了.[微子十八]也是如此,搞得我连连发脾气,看样子还是我自己太急功近利了.我准备再花时间让她复习了.
作者: floatsnow    时间: 2010-6-4 07:58
是不是有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啊
作者: 劳尔    时间: 2010-6-4 08:26
没达到目的,这只是一个过程
作者: linlan0206    时间: 2010-6-4 08: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jjng    时间: 2010-6-4 10:05
读了忘记很正常,我孩子也如此,不过,每月有计划复习,家长也要摆正心态,我个人觉得家长不要太注重背,我觉得诵读很重要,读经典,在小学阶段完成经典诵读。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10-6-4 12:23
同样的情况,我们第一轮背完之后发现忘记了,于是开始了第二轮的重背工程——现在又忘了,郁闷至极啊!该怎么办呢?!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10-6-4 12:25
看来没个三五百遍,想要不忘记是不可能的。
作者: xsj1016    时间: 2010-6-4 14:52
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我每篇都读100遍(读到14篇),当时每篇都背下来了,现在也忘了。回头来带女儿读再上路就比以前快多了。如果想要真的记下来没有一定的遍数还真不行,就像第一篇我自己读带着女儿重复两百遍以上,这辈子想忘估计都难了。
作者: AMAZINGBABY    时间: 2010-6-4 16:29
各位妈妈,其实背只是一个过程,开发他们大脑的过程,不要责备他们,他们已经很棒了,遗忘是肯定的,只要再复习一下就行了,但是他们大脑的开发你是看不到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10-6-4 16:52
我们也有这种情况,现在正在重新复习中,复习一定要跟上,每周一篇,读到非常流利的情况下每天至少读一遍(我们要读十遍以后才能达到流利),最好能读二遍,连续读七天(流利的读七天,读的不顺的头几天不能算),每周把前一周的内容复习读一遍,会背的内容从每周每天读一遍,到第二周隔天读一遍,到第三周隔二天读一遍,。。。最后到每周读一遍的频率后保持这样的频率。我们道德经就是这样的复习,从春节到现在中间偶有遗忘,基本都记得,所以论语也决定用这个方法,目前复习到第九篇,前面几篇用这个方法复习,反应挺好。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10-6-4 22:06
谢谢大家的发言、建议。
     论语20篇真的好长啊。我们从2008年9月份开始读的,到今年3月份,一年半的时间。(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大部分都再论语这上面了,现在要从头再读再复习,我自己都有的畏难了。一方面孩子有点近视150度。另一方面每天的作业也需要一个小时,还有每天必写的读书感读读写写30分钟。诵读的时间我们安排在中午20分钟。每天20分钟的时间读新的还是复习旧的。真的是很郁闷!
作者: oye妈妈    时间: 2010-6-4 22:10
忘记是正常的,我家孩子在上小学前就会背《论语》,上学后停止读经,现在恢复读经,他是一句都不会了。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吸取教训,每读完一篇就复习前一篇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10-6-8 10:27
标题: 回复 #14 思语辉文 的帖子
既然你的孩子认字了,那应该更容易操作,每天复习旧的一篇一遍,复习七天,新的内容先从读一遍开始,读完七天看效果,效果不好就每天读二遍,以此类推,找到最有效的遍数,时间也用不了太长。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8 1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10-6-11 00:30
很久不看遗忘是正常的,不遗忘不正常。家长一定要明白,读经就是一个功课,宽为限就好了。千万不要苛责孩子,他想忘吗?苛责不公平。这样做,比方在读《老子》吧,一个星期抽一天读一下《论语》,一次读上5篇,一个月也就是一轮。另外,多放着听听。
作者: zjjng    时间: 2010-6-11 09:00
读经。。我喜欢用诵读来理解,论语读了100遍,非常不错了,我孩子诵读5章约30分钟,1遍至少要2小时,忘了也是很正常的,我看了几个读经论坛,入了几个群,自己感触是,一味把读经当作孩子唯一的学习教育手段是不好,物极必反,任何事都得有个度,一天能让孩子诵读30分钟,我觉得很不错了,诵读就持之以恒去做,忘了,定期复习,每周或每月。家长摆正心态,持之以恒坚持。若一味认为读了就有,大量诵读就有质的变化,或终身不忘,世上哪有这样好事。读经也要有平常心,正确对待。
     近读 “朗读手册”感觉和我们“读经”异曲同工。我们让孩子读了,家长一起读了,熏陶了,持久做下来了,孩子习惯养成了,自然是水到渠成。家长们勿急勿燥。

[ 本帖最后由 zjjng 于 2010-6-11 09:09 编辑 ]
作者: shifachenn    时间: 2010-6-14 15:25
好帖要顶!   
作者: kaylawang    时间: 2010-6-14 22:55
论语里的一些字我都不认识,小孩能读一百遍,真是厉害啊,佩服你们这些爸爸妈妈!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0-6-15 10:55
标题: 回复 #1 思语辉文 的帖子
我女儿论语读了360遍的,现在还是忘记了。不过有些说上句能答下句。现在读黄帝内经和易经。复习的话我就不一篇一周的复习了,还是抽个时间全文读一遍算了。同时多阅读其他绘本。英语也开始计划了。
作者: 思语辉文    时间: 2010-6-17 23:22
非常感谢大家。
    结合大家的建议,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到吃饭时间播放论语的音频。中午和晚上吃饭时播放英语音频(从论坛上下载的故事城堡、体验英语、儿歌之类)。每个月复习论语一次时间不固定。每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复习《大学》《弟子规》《千字文》一次。
平常的时候读《老子》。或者读唐诗,以前背了80多首,有的也都忘了。
    现在的我也不像以前一样,对孩子那么严厉了。宽为限吧。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10-6-28 15:50
“论语20篇真的好长啊。我们从2008年9月份开始读的,到今年3月份,一年半的时间。(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大部分都再论语这上面了,现在要从头再读再复习,我自己都有的畏难了。一方面孩子有点近视150度。另一方面每天的作业也需要一个小时,还有每天必写的读书感读读写写30分钟。诵读的时间我们安排在中午20分钟。每天20分钟的时间读新的还是复习旧的。真的是很郁闷!”
我的孩子读经也近视了,不过通过中医治疗,眼睛恢复得很好,建议楼主乘孩子年龄小抓紧治疗。
作者: 碧野    时间: 2010-6-28 16:21
记下来是最好的,没有记下来不等于在孩子大脑里没留下痕迹,重在过程,不要急功近利只看结果。
作者: itsme    时间: 2010-6-29 17:43
标题: 回复 #25 碧野 的帖子
我的孩子倒是没有读几百遍,他们不太喜欢反复读,读了几十遍后,我让他们写,不知为什么写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现写到述而第七了。写一是让孩子学会生字,另一方面手眼口脑并用,加强记忆。不要小和尚读经,不口无心。
作者: 文质彬彬    时间: 2010-6-30 12:40
标题: 回复 #24 liliyatj 的帖子
我也担心孩子用眼时间长会近视,请问中医是如何治疗近视的?可否介绍一下,先谢谢啦。
作者: liligreen    时间: 2010-7-4 00:32
我也为这个郁闷,所以现在学德道经,一个星期,二个星期 ,把以前学的重头被两遍,以后也是不定期复习;

等有时间在重开始论语--应该比没背过的快很多吧
作者: 洋洋宝贝    时间: 2010-7-5 16:43
我家的五岁了,也是这个问题,以前的论语忘的差不多了,现在一章一章重新读.大学,老子每天读一遍.今天开始学孟子了,想在孩子上学前学完,上学后就怕没有这么多时间了.
作者: Roosie    时间: 2010-7-6 09:22
家长没必要这么急功近利, 读过的肯定比没读过的印象深刻, 只要定期给他们放放音频, 他们就又捡起来了. 没必要紧张啊.
作者: 龄儿妈妈    时间: 2010-7-6 13:11
我很困惑,花这么大功夫,学了又忘了,学得越多需要复习的时间越多,哪有时间开始新的内容啊,难道你们不学别的吗,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那还有那么多时间啊,我家小孩现在3岁8个多月,唐诗80首2岁半的时候会,现在很多都忘了,3岁半之前背会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治家格言,现在上幼儿园了,在给他读老子,每天十分钟都很难,就是觉得没时间,以前的又要复习,我忽然觉得这么早学有太大意义吗?

作者: charels510    时间: 2011-5-25 10:31
标题: 回复 #1 思语辉文 的帖子
四年前的ID居然还在,又来到了教育论坛,久违了!
看到各位妈妈的良苦用心,的确让我很感动,感动之余,想跟各位妈妈各位父母叨咕两句,权做个人愚见,对您有用就听听,无用就一笑了之。
对于儿童教育一说,大多少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我想请问一句各位妈妈,您要求孩子背诵的经典,您是否也能信手拈来?那如果不能为什么要强求您的孩子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读是基础,因为孩子理解能力和阅历有限,刚开始接触熟读是好方法,想当初我儿子开始接触论语是因为一个相声,当时候说的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相声中说孔子是个办学的,交15可以到他那学,30您就站着听,40就让你没疑惑,50可以帮你算命,60可以在考试时候交头接耳,70就可以在考试时候想怎么抄就怎么抄,从不拒绝,哈哈,当然这是笑话,可打那以后我儿子就记住了,而且一个字不差,让我觉得没理由浪费了孩子的良好记忆力,从那开始就开始学论语,我用的是语音版,自己制作的LRC文件,一段可以重复听,我只要求他熟读,没要求他背,可以一个星期他就背下了学而第一,问题开始来了。
背了以后该如何呢?我觉得是用,古人讲求先立德,次立行,后立言,就是说著书是最后的选择,你要让他把所学贯彻到他的言行中,那就对父母有了要求?如果你的孩子会背了,您会背吗?如果没有您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融会论语所学的环境,您希望他能记得住多少呢?背是为了让他记住文字,然后才有了跟他讨论交流引导他的基础,您觉得呢?顺便说句,只所以让我儿子从语音版学起是因为我普通话不标准,也怕读错,您如果普通话标准,完全可以领着孩子读,一定要给孩子讲经,而不只是背。就这一句就概括了中国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而且古经典中包含了很多词语的出处,您都可以给孩子讲,学而第一中是切磋,琢磨,温、良、恭、俭、让五大品德,交言而有信,有很多,子贡问过孔子,夫子的道用2一个字来代表,孔子说是: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这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曾经有人说过父母是不需要学习的,生养就能做父母,但家长是一定要学习的,借用孔子的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您可以理解为“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学不教,何以别乎?”,当家长真不容易,我得把他的英语到背如流以运用到他的生活里,其实说难也不难,难在您是否能帮孩子营造氛围。所以孩子怎么样真的就取决于父母怎么样。
别再逼孩子了,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您的孩子都是无价宝藏,不要让他们承载您的太多希望,这样他们会不堪重负的,希望他们都能成材!最后提一句,偶不是妈妈,是爸爸,呵呵,看到各位呕心沥血的妈妈实在忍不住想说几句罢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还是那句话,希望您孩子做的,您自己先努力做到,实在做不了的时候您的孩子也长大了,也成熟,那时候我会对孩子说,我能力达不到了,要靠你自己了!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也只打算让儿子学部论语而已,至于他以后有更大的知识容纳空间就看机缘了。
作者: 愿坚持    时间: 2012-8-1 18:16
标题: 古圣先贤教人背书终身难忘之法
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


先生名端禮. 元鄞縣人. 官衢州路儒學教授


  今父兄之愛其子弟. 非不知教。要其有成. 十不能二三。此豈特子弟與其師之過。為父兄者. 自無一定可久之見. 曾未讀書明理. 遽使之學文。為師者雖明知其未可. 亦欲以文墨自見. 不免於阿意曲徇。失序無本. 欲速不達. 不特文不足以言文. 而書無一種精熟。坐失歲月. 悔則已老。且始學既差. 先入為主. 終身陷於務外。為人而不自知. 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 序志道據德依仁. 居遊藝之先. 周禮大司徒. 列六藝居六德六行之後. 本末之序. 有不可紊者。今制取士. 以德行為首. 經術為先. 詞章次之蓋因之也。士之讀經. 雖知主朱子說. 不知讀之固自有法。讀之無法. 猶不免以語言文字求之. 而為程試資也。

  餘不自揆. 用敢輯為讀書分年日程。與朋友共讀. 以救斯弊。蓋一本輔漢卿所稡朱子讀書法修之。而先儒之論. 有裨於此者. 亦間取一二焉。嗟夫. 欲經之無不治。理之無不明。治道之無不通。制度之無不考。古今之無不知。文字之無不達。得諸身心者. 無不可推而為天下國家用。竊意守是. 庶乎本末不遺. 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 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 而心與理相浹。靜存動察. 而身與道為一。德形於言辭. 而可法可傳於後。較其所就. 豈世俗偏長一曲之學. 所可同日語哉。鄞程端禮書。

  弘謀按論語首章. 標一學字. 繼之曰時習。朱子以效字釋學字. 而曰後覺者. 必效先覺之所為. 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其釋時習. 則曰學之不已. 如鳥數飛。夫學雖不專在讀書。而為學者. 非讀書. 則天地萬物之理. 前古後今之事. 無由而明。雖空空守此本然之善. 亦不能擴充以盡其極。而讀書不得其要. 不盡其量. 隨得隨失. 若存若亡. 於時習之義安在。可視為口耳記誦. 而無關於明善復初之本務也哉。元畏齋程氏. 推明朱子之意. 定為分年日程。本末兼該。首尾聯貫。直欲識一字. 明一字之義。讀一句. 受一句之益。明體達用. 於是乎在。明初. 曾頒學宮。

  後之讀書者. 日趨茍簡. 專事涉獵. 此書無復有寓目者矣。當湖陸清獻公令靈壽時. 序而刊之。以為非程氏之法. 而朱子之法。非朱子之法. 而孔孟以來. 教人讀書之法。其尊信此書如此。今欲為童子立為學之始基. 以極致知之能事。固不能外此. 而別有師法也。至所載鈔經讀史諸法. 皆極精要。以限於卷帙不能備載。亦以此編專朂童蒙. 待至窮經研史. 正可考全書而得之也。

  八歲未入學之前。讀性理字訓。程逢原增廣者
  日讀字訓綱三五段。以此代世俗蒙求千字文. 最佳。又以朱子童子須知貼壁於飯後使之記說一段。

  八歲入學之後。讀小學書正文。
  日止讀一書. 自幼至長皆然。隨日力性資. 自一二百字. 漸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長. 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內. 必分作細段。每細段. 必看讀百遍。倍讀百遍。又通倍讀二三十遍。如此用工。便可終身不忘。後凡讀經書仿此。自此說小學書. 即嚴幼儀。大抵小兒終日讀誦. 不惟困其精神. 且致習為悠緩。以待日暮。法當纔辦遍數. 即暫歇少時. 復令入學。如此可免二者之患。

  日程
  一每夙興. 即先自倍讀已讀冊首書. 至昨日所讀書一遍。內一日看讀。內一日倍讀。生處誤處記號. 以待夜間補正徧數。其間日看讀. 本為童幼文理未通. 誤不自知者設。年十四五以上者. 只倍讀。師標起止於日程空眼簿。凡冊首書爛熟. 無一句生誤. 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間. 與平日已讀書. 輪流倍溫。如未精熟遽然退混諸書中. 則溫倍漸疏. 不得力矣。凡倍讀熟書. 逐字逐句. 要讀之緩而又緩. 思而又思。使理與心浹。朱子所謂精思. 所謂虛心涵泳. 孔子所謂溫故知新. 以異於記問之學者. 在乎此也。
   讀書自須成誦。熟讀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記憶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長。應讀之書甚多。今之課讀者。初讀生書時. 學生強記以塞責. 先生以能倍而即止。踰時漸忘. 後來即加溫習. 已須多讀遍數。重費工夫。迨讀書漸多. 工夫漸少。溫習難遍. 多所遺忘。繼以溫理苦難. 師生皆以為畏。直至廢棄舊書. 同於未讀。則前功盡棄。終身無精熟之書矣。看讀百遍. 倍讀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難行。不知百遍之功. 中材皆能熟記。倍讀百遍。尤能牢記. 不至趁口讀過。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復連前帶倍. 每日溫倍. 不費工夫. 溫書雖多。無虞難遍。是雖勤苦於前. 而終得收效於後也。前輩常雲。讀生書。莫待溫時熟。言初讀時. 必使透熟. 終身不忘也。又雲. 讀溫書好像生時讀。言已精熟. 惟恐趁口讀過. 必須字字分明. 句句體認. 如讀生書也。二語與程氏所言相表裡。總之讀一句。熟一句。得寸則寸。則工夫不致浪擲. 終身受用不盡矣。

  一師試倍讀昨日書。
  一師授本日正書。假令授讀大學正文章句或問. 共約六七百字. 或一千字。須多授一二十行. 以備次日或有故. 及生徒眾. 不得即授. 可先自讀。免致妨功。先計字數。畫定大段. 師記起止於簿。點定句讀. 圈發假借字音. 令面讀子細正過。於內分作細段. 隨文義可斷處. 多不過十句。少約五六句。大段約千字. 分作十段. 或十一二段. 用朱點記於簿。還案. 每細段. 看讀一百遍。倍讀一百遍。句句字字要分明. 不可太快。句盡字重讀. 則句完。不可添虛聲. 致句讀不明。且難足遍數. 須用數珠. 或記數板子記數。每細段二百遍足. 即以墨銷朱點。即換讀如前。寧剩段數. 不可省遍數。仍通大段倍讀二三十遍。必待一書畢. 然後換一書. 並不得兼讀他書. 及省遍數。

  一師試說昨日已說書。
  一師授說平日已讀書。不必多. 先說小學畢. 次大學。次論語。假如說小學書. 先令每句說通朱子本注。及熊氏解. 及熊氏標題。已通. 方令依傍所解字訓句意說正文。字求其訓。注中無者. 使簡韻會求之。不可杜譔以誤人。寧以俗說粗解. 卻不妨。既通說每句大義. 又通說每段大義. 即令自反覆說. 面試. 通乃已. 久之才覺文義粗通. 能自說. 即使自看注. 沈潛玩索。使來試說. 更詰難之. 使之明透。如說大學論語. 亦先令說注透. 然後依傍注意說正文。

  一小學習寫字. 必於四日內. 以一日令影寫智永千文楷字。如童稚初寫者. 先以子昂所展千文大字為格影。寫一遍過. 卻用智永本影寫。每字本一紙. 影寫十紙。止令影寫. 不得惜紙. 於空處令自寫. 以致走樣。如此影寫千文足後. 歇讀書一二月. 以全日之力. 通影寫一千五百字. 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影寫之後. 又使對臨. 以全日之力。如此寫一二月. 他日方能寫多. 運筆如飛. 永不走樣。蓋儒者別項工夫多. 故習字止如此。用筆之法. 雙鉤. 懸腕. 讓左. 側右. 虛掌. 實指. 意前. 筆後. 此口訣也。欲考字. 看說文韻會等書。以求音義。偏傍點畫. 皆須考正。

  一小學不得令日日作詩作對. 虛費日力。今世俗之教. 十五歲前. 不能讀記九經正文. 皆是此弊。但令習字演文之日. 將已說小學書作口義. 以學演文。每句先逐字訓之. 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結一章之意。相接續作去。明理演文. 一舉兩得。更令知虛實死活字。但臨放學時. 面屬一對便行. 使略知對偶輕重虛實. 足矣。此正為己為人. 務內務外. 君子儒. 小人儒. 之所繇分。此心先入者為主. 終此生不可奪。

  一隻日之夜. 大學令玩索已讀大學。字求其訓。句求其義。章求其旨。每一節. 十數次涵泳思索. 以求其通。又須虛心以為之本。每正文一節. 先考索章句明透。然後摭章句之旨。以說上正文。每句要說得精確成文. 鈔記旨要。又考索或問明透. 以參章句。如遇說性理深奥精微處. 不計數看. 直要曉得. 記得爛熟. 乃止。仍參看諸儒疏解。諸說有異處。標貼以待思問。如引用經史. 先儒語. 及性理. 制度. 治道. 故事相關處. 必須檢尋看過。凡玩索一字一句一章. 分看合看. 要析之極其精. 合之無不貫。去了本子. 信口分說得出合說得出. 於身心體認得出. 方為爛熟。朱子之訓. 先要熟讀。須是正看. 背看. 左看. 右看. 看得是了. 未可便道是. 更須反覆玩味。此之謂也。不必多. 論語止看得一章二章三章. 足矣。只要。自得。先說者. 要極其精通。其後未說者. 一節易一節. 工夫不難矣。只要記得。大學畢。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燈火起中秋. 止端午。或生徒多. 參考之書難遍及. 則參差雙只夜以便之。

  一雙日之夜倍讀。只一遍。倍讀一二卷. 或三四卷. 隨力所至。記號起止. 以待後夜續讀。凡溫書. 必要倍讀。纔放看讀. 永難再倍. 前功廢矣。如防誤處. 寧以書安於案. 疑處正之. 再倍讀。倍讀熟書時. 必先倍讀本章正文畢. 以目視本章正文. 倍讀盡本章註文. 就思玩本章理趨。此法不惟得所以釋此章之深意. 且免經文註文. 混記無別之患。如倍讀忘處. 急用遍數補之。凡已讀書. 一一整放在案. 週而復始. 以日程並書目. 揭之於壁。夏夜浴後. 露坐無燈. 自可倍讀。

  一隨雙只日之夜. 附讀看玩索性理書。性理畢. 次治道。次制度。如大學失時失序。當補小學書者. 先讀小學書數段。仍詳看解。字字句句. 自要說得通透. 乃止。小學書畢. 讀程氏增廣字訓綱。次看北溪字義. 續字義。次讀太極圖說. 通書. 西銘. 並看朱子解. 及何北山發揮。次讀近思錄. 續近思錄。次看讀書記。大學衍義。程子遺書外書。經說文集。周子文集。張子正蒙。朱子大全集語類等書。或看或讀. 必詳玩潛思. 以求透徹融會。切己體察. 以求自得。性理緊切書目. 通載於此。讀看者. 自循輕重先後之序。有應記者. 仍分類節鈔。若治道. 亦見西山讀書記. 大學衍義。

  一以前日程. 依序分日. 定其節目. 寫作空眼. 邗定印板. 使生徒每人各置一簿. 以憑用工。次日早. 於師前試驗. 親筆勾銷。師復親標所授起止於簿。庶日有常守. 心力整暇。積日而月. 積月而歲. 師生皆可自考。施之學校公教. 尤便有司拘鈐考察。小學讀經習字演文. 必須分日。讀經必用三日。習字演文. 止用一日。本未欲以此間讀書之日. 緣小學習字. 習演口義小文詞. 欲使其學開筆路. 有不可後者故也。假如小學簿紙百張. 以七十五張印讀書日程. 以二十五張印習字演文日程. 可用二百日。至如大學。惟印讀經日程。待四書本經傳注既畢. 作次卷工程時. 方印分日讀看史日程。畢. 印分日讀看文日程。畢. 印分日作文日程。其先後次序. 分日輕重. 決不可紊。人若依法. 讀得十餘個簿. 則為大儒也。他年亦須自填. 以自檢束. 則歲月不虛擲矣。今將已刊定。空眼式. 連於次卷。學者誠能刊印置簿日填. 功效自見也。

  小學書畢。
  次讀大學經傳正文。讀書. 倍溫書. 說書. 習字. 演文. 如前法。
  次讀論語正文。
  次讀孟子正文。
  次讀中庸正文。
  次讀孝經刊誤。讀書. 倍溫書. 說書. 習字. 演文. 並如前法。
  次讀易正文。讀書. 倍溫書. 說書. 習字. 演文. 如前法。
  六經正文. 依程子. 朱子. 胡氏. 蔡氏. 句讀. 參廖氏及古注. 陸氏音義. 賈氏音辨. 牟氏音考。
  次讀書正文。
  次讀詩正文。
  次讀儀禮. 並禮記正文。
  次讀周禮正文。
  次讀春秋經. 並三傳正文。
  前自八歲. 約用六七年之功. 則十五歲前. 小學書. 四書. 諸經正文. 可以盡畢。既每細段看讀百遍. 倍讀百遍. 又通倍大段。早倍溫冊首書. 夜以序通倍溫已讀書. 守此決無不熟之理。

  自十五志學之年. 即當尚志。為學以道為志。為人以聖為志。自此依朱子法讀四書注。或十五歲前. 用工失時失序者. 止從此起。便讀大學章句或問. 仍兼補小學書。
  讀大學章句或問。
  一讀書. 倍溫書. 所讀字數. 分段看讀百遍. 倍讀百遍. 並如前法。
   一夜間玩索倍讀已讀書. 玩索讀看性理書. 並如前法。 
  次讀論語集註。
  次讀孟子集註。
  次讀中庸章句或問。
  次鈔讀論語或問之合於集註者。
  次鈔讀孟子或問之合於集註者。
  次讀本經。諸經俱有鈔法。詳見全書.
  前自十五歲. 讀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性理諸書。確守讀書法六條。約有三四年之功. 晝夜專治。無非為己之實學. 而不以一毫計功謀利之心亂之。則敬義立. 而存養省察之功密。學者終身之大本植矣。
  四書本經既明之後. 自此日看史。仍五日內專分二日. 倍溫玩索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倍溫諸經正文。夜間讀看玩索溫看性理書。並如前法。
  看通鑒。看鑒讀文學文. 說皆精要. 詳見全書.
   一分日倍溫玩索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及諸經正文. 夜間讀看玩索溫看性理書. 並如前法.  
  次讀韓文。
  一六日內分三日. 倍溫玩索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諸經正文. 及溫看史. 夜間讀看玩索溫看性理書. 如前法.
  次讀楚辭。
   一分日倍溫玩索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諸經正文. 溫看史. 夜間讀看玩溫性理書. 如前法。
  通鑒韓文楚辭. 既看既讀之後. 約纔二十歲. 或二十一二歲。仍以每日早飯前. 循環倍溫玩索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諸經正文. 溫看史. 溫讀韓文楚辭之外. 以二三年之功. 專力學文。既有學識. 又知文體. 何文不可作。
  學作文。
  作科舉文字之法。用西山法.
  讀看近經問文字九日。作一日。
  讀看近經義文字九日。作一日。
  讀看古賦九日。作一日。
  讀看製誥表章九日。作一日。
  讀看策九日。作一日。
  一仍以每日早飯前. 倍溫四書經註或問. 本經傳注. 諸經正文. 溫史. 夜間考索制度書. 溫看性理書. 如前法.

  專以二三年工學文之後. 纔二十二三歲. 或二十四五歲. 自此可以應舉矣。三場既成. 卻旋明餘經. 及作古文。餘經合讀合看諸書. 已見於前。竊謂明四書本經. 必用朱子讀法。必專用三年之功。夜止兼看性理書. 並不得雜以他書。必以讀經。空眼簿. 日填以自程。看史及學文. 必在三年外。又必擇友. 舉行藍田呂氏鄉約之目。使德業相勸. 過失相規。則學者平日皆知敦尚行實. 惟恐得罪於鄉評。則讀書不為空言. 而士習厚矣。必若此. 然後可以仰稱科制. 經明行修. 鄉黨稱其孝悌. 朋友服其信義之實. 庶乎其賢材盛而治教興也。豈曰小補。古者. 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 而賓興之。未有不教而可以賓興者。方今聖朝科制明經. 一主程朱之說。使經術理學舉業. 三者合一. 以開志道之士. 此誠今日學者之大幸。第方今學校教法未立. 不過隨其師之所知所能. 以之為教為學。凡讀書纔挾冊開卷. 已准擬作程文用。則是未明道. 已計功。未正誼. 已謀利。其始不過因循茍且. 失先後本末之宜而已。豈知此實儒之君子小人. 所繇以分. 其有害士習. 乃如此之大。嗚呼. 先賢教人格言大訓. 何乃置之無用之地哉。敢著於此. 以待職教養者取焉。

  右分年日程. 一用朱子之意修之。如此讀書學文皆辦. 纔二十二三歲. 或二十四五歲。若緊著。課程. 又未必至此時也。雖前所云失時失序者. 不過更增二三年耳. 大抵亦在三十歲前皆辦也。世之欲速好徑. 失先後本末之序. 雖曰讀書作文. 而白首無成者. 可以觀矣。此法似乎迂闊. 而收可必之功. 如種之獲雲。

  讀經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一早令倍讀冊首已讀書至昨日書一遍太長則分起 止
  一面試倍讀昨日書
  一面授本日書計字數以約大段面以大段分細段令朱計段數每細段面令讀正過句讀字音面說正過文義
   一令每細段先看讀百遍即又倍讀百遍數足挑試倍讀倍說過而墨銷朱記後段如前段足令通作大段倍讀試過起 止
  一挑試夜間已玩索書起 止
  一面授說已讀書就令反覆說大義面試過起 止
  一只日之夜玩索已讀書起 止 又玩索性理書起 止
  一雙日之夜以序倍讀凡平日已讀書一遍起 止
  又倍讀性理書起 止
  一令暇日仿定本點句讀圈發字音 ○凡書忘記處朱記即補熟墨銷

   讀看史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五日一週詳見工程
  一日以序倍讀四書經註或問一遍
   以序倍讀經正文
   夜讀看性理書並溫
  一日以序倍讀本經傳注一遍
   以序倍讀經正文
   夜讀看性理書並溫
  一日看讀說記通鑒
   參合看史
   夜仿點史考釋文
  一日看讀說記通鑒
   參合看史
   夜溫記史
  一日看讀說記通鑒
   參合看史
   夜溫記史
   日填起止


   小學習字演文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讀經四日內分一日詳見工程
  一早令倍讀冊首已讀書至昨日書一遍太長則分
  一令影寫智永千文楷書約一二十紙寫五七一易樣
  一以已讀說小學書作口義 呈改上簿
  一說認記字門類平反虛實動靜等
  一漸長學切韻考字始音偏傍音義假借等
  一夜以序倍讀已讀書一遍
  日填起止及所看所作
作者: jinrun001    时间: 2012-8-3 10:06
看到这样的帖子,有时也是很无奈,王的说法一百之后,能记住,然后这一百,那一百,完全违背了一个基本的规律,而且一百的还是一本根本不是孔子学问体系与思想的言谈集而已,真是件很荒谬的事情,相信王自己是不读一百遍的,几十年的推广,现在都不见一个所谓的论语之才,何况,历史上真还没有读,学论语出过什么人才之说,不明白为什么让我们中国人去读这些呢?
而且,百遍,千遍之后,然后呢?怎么弄?继续突破万遍?读不好,就是不老实,不大量,孩子的天性全部被泯灭了!
经典,要与时俱进,不要全盘复古,要复也要复到根源上去,这些枝叶的花花草草,永远看不到根本在哪里,只会害了我们天真的孩子,记住,是“天真”。
太多的比较得出的危害,我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这里就不啰嗦了。总之,爱孩子,真的要给到最根本的经给孩子。
作者: 清香雅淡    时间: 2013-7-13 09:00
孩子学国学,不可太形式化,还是要家长多于孩子沟通交流才能真正理解其意!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