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積極意義有嗎? [打印本页]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2 04:16
标题: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積極意義有嗎?
今天看了以下這個故事,不知道這裡的前輩媽媽、爸爸們有什麼想法?
難道我們所做的至少有一半是在讓孩子作回憶嗎?
純粹好奇地想知道大家的對“书到今生读已迟“這句話看法,沒有別的方面的深入探討之意。
如有不當版主可刪帖。


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在县志里记载他的故事,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
山谷得中宋朝的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天他在午睡,做梦走出州衙,来到一处乡村,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住一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觉得的便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还有芹菜香味,梦境甚清晰,但以为作梦而已,山谷还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口中又有芹香,于是大感奇异,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叩门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子的忌辰,因为她在生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山谷问:“你女儿死去多久了。”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已正是二十六岁,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山谷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之外,靠墙有一个大柜还锁着。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书。”问:“可以打开吗?”婆答:“锁匙不知她放在那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称母亲,说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然后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谷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从这首像赞,亦可以证明山谷的转世故事,为真实不虚也。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2 11:09
这个,我基本上当它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当我看见超牛的牛人的时候……

不过,如果真相信,那么信前世自然也就信来世。为了让下辈子可以让别人羡慕地对着你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辈子努力读书吧。  积极意义在这里。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2 13:37
呵呵,今天看这个故事,感想又不一样了。之前还一直认为人的行为是观念引起的,现在觉得,人观念的形成可能与上辈子读了多少书有关,换句话,人的行为也许与智商相关。这个新发现,对于我来说值得玩味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2 16:57
楼上两位元老给了我很大启发。

最近一下子看到这些论坛,我这井底之蛙都快疯了,觉得自己和这里许多培养出我眼里简直就是神童的妈妈爸爸们比起来,太不努力了。
但是怕自己的急躁之心反而对宝宝其反作用,看到这篇文章,正好中和我的心态,现总结如下,希望对和我有同样感觉的启发,不要误导就好,哈哈

1. 我一向把宝宝当一代伟人在成长(听到王财贵演讲里“从小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也成不了人”受的启发);
2. 只问付出,不问收获,把一切都交给上天或自然、主、佛、奎师那。。。(根据自己的信仰不同。。。)- 这是听周老师说心法和【博伽梵歌】圣典中看到的;
3. 这篇文章更是肯定,孩子有他自己的前因后果,我做妈妈的,做好她的增上缘就好,呵呵。

一点拙见。如有不当可删除 (初来乍到还不熟悉,可能会有冒犯,嘻嘻。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2 23:28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0-6-2 05:37 发表
呵呵,今天看这个故事,感想又不一样了。之前还一直认为人的行为是观念引起的,现在觉得,人观念的形成可能与上辈子读了多少书有关,换句话,人的行为也许与智商相关。这个新发现,对于我来说值得玩味


这段话完全没有看懂。

果行这段话的前提是不是,确信有生生世世转世的存在(这个我信)?在这前提下,今世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与上一世的读书积累(或言智商)有关?

不明白的是,上辈子读书的积淀,似乎不能等同于智商啊?因为我还是相信智商是定数,改不了的。假如生生世世轮回终有个初始,那么在初始那里,智商就应该已经有个固定的数值了。读书的作用,大概在于激活智商,并善利用之。比如懂得利用情商,去发掘被客观环境蒙蔽或扭曲了的智商。这些大大依赖于读书。

还有一个不明白的,每一世之间的联系,似乎因人而异。有人的前世命定外显得厉害,自小就露出来,比如特别痴迷于一种学科,或者沉溺于一种性情的。有人就一点也看不出来(孟婆汤喝足了?)。看西方某些记录,一个人众多前世,可能职业纷杂,几乎毫无关联。考虑到在20世纪以前换工作是极少见的事,社会流动也很缓慢,所以一个人能从事的职业也确实就是他的秉性和才智最适合的职业了。每一世职业互不相关,是否说明这一世读的书未必能带到下一世?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3 00:41
因 還要遇到 緣 才能有果。
每一世種的因太多了,佛家講的業力。
我們都是被業力牽引投生的,哪個業力大,就被牽引到哪裡。
職業、讀書等,舉一反三,也是如此原理吧。
所以總結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啊呀,扯遠了。。。因果:媽媽努力,總比不努力好,最後結果--隨緣~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3 02:29
這裡的高手爸媽果然不少。
既然大家都是讀經派,一定也有了很多的沉澱和內省了。

我想斗膽問一個困惑我至今的問題:

人本具足完整的智慧。所以終極經典都要人向內求不向外求。
不同的經典都是按照不同人的不同“前因”,起開發其自性和根本智慧的。

很多開悟了,一下子把上上幾輩子的智慧都發掘出來的前輩大德,都提倡專攻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我現在開始讓孩子讀很多經,是否會搞亂了她的腦袋瓜,反而誤了前程??

另开一个帖子,希望能得到这里众多的高人、前辈指点教育孩子读经的迷津。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3 09:59
标题: 回复 #5 paisley 的帖子
凡涉及到读书,俺总是有无限的兴趣滴~~凡涉及到宗教,俺是拔腿就跑滴 ~~

你的提问,俺们下次私下讨论,反正我的胡言乱语你不会嫌弃,俺可以甩开了膀子胡诌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6-3 11:08
“轮回说”之雏形,始自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古婆罗门文化,至《奥义书》、《薄伽梵歌》渐趋明朗。
释迦所阐述的“轮回”,指陈的是其--依据缘起法则,于甚深禅定,中观现象界的因缘流转之一合相。
也就是说,若对禅定、中观、缘起性空等先决条件无“具体”实证,则“轮回”之观照不能清晰呈现(一合相)。

如此,从典籍中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我们所理解的概念——比如死后是否一无所有之类的问题,皆是纠缠于一己之想象,与原初叙述者之含义存在着很大的间隔。这涉及到经典诠释学中的一个原则,即主观条件之“存在的相应”。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6-3 11:33
释迦建立轮回说是出于多重考虑的,不但要注重世俗社会的教化效果(社会伦理与宗教解脱),又要引导众生如实认知自我,了达究竟法义。《俱舍论》记载了释迦回答筏蹉关于人死后有无的一个感叹:“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他将诠表“法义”比喻为“虎衔幼子”,稍失分寸即有不良后果。业即造作,造作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故说“业由心造”,这在经文中有清晰表述。由此而建立的“业因果报律”就带有浓厚的社会伦理教化意义,通过善恶因果的循环相续,警示世间之人要依从内心的自律道德行事。


当然,一般的佛弟子可能会认为道德与佛法是两不相干的,佛家讲般若解脱,是出世法。儒家才讲道德,是入世法。。。这个地方其实可以会通的。暂不论。楼主“书到今生读已迟”实际上可以归结到儒家的“命”一概念里去寻求一确定的意义——那肯定是积极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3 11:59 编辑 ]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3 20:17
果行育德 版版很可愛~

不談總比社會上很多的人,根本不瞭解情況就開始胡言亂語要有智慧的多!
(就好像現在有些人,一聽到傳統文化,馬上就冒出“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讀,有多少人有資格去“批判”?!完全理解且境界已經高於經典了,那才有這個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否則也頂多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罷了。)

我以前也是差不多,家裡長輩都有燒香拜佛的傳統,我就自認為也信佛(其實哪有那麼簡單,“信”是完全按導師的話做到才叫真的“信”),所以當時其他宗教文字一律不看,怕佛菩薩生氣(自己是凡夫氣量,把誰都看成凡夫了,哇塞。
之後才知道,“宗教”一詞是從日本來的,其實在中國古代,一直就是“教育”而不是“宗教”。是佛(由人變成,就好比今天是小偷,明天不偷了,要做正經人一樣的,只不過佛的前因後果更厲害些。)對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眾生的教導。任何宗教的經典,全都大同小異,連一二三四五的規定都差不離。

孔子、老子,其實是菩薩先行到中國來為之後佛的到來做鋪墊的(見:http://www.xuefo.net/show1_26922.htm ,這個可以附帶看:http://www.xuefo.net/show1_25964.htm

學哲學的,到最後如果沒有學過“宗教”哲學,那還是沒到家。
最近剛發現,很多大科學家最後都是非常虔誠的“宗教”徒,研究到最後是很難不走上大道的。

全部宗教都是一個源頭來的,只是對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情況的人的相應的教育。
就好比,有的人,你對他說“佛”他扭頭就跑(無緣),你換一個詞“自然規律”,他就能欣然接受,所以對不同的人教育,偉大的最高領導辦法是很多地~~

最高領導或他手下,只是換件外衣而已,讓聽眾能更好的接受罷了。(好比到中國,換件中裝:佛; 到國外換件洋裝:上帝。。。)
至於“外道” 一說,就是要我們不要東張西望吃著碗裏的,還看著鍋裏的,到時候一事無成的方便說。


扯遠了,我在這裡並不是想談宗教是什麼,由於宗教就是教育,是更高級的教育罷了,所以談孩子的教育問題,最終很難不涉及到這個最高教育的。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海外的華人培養孩子讀經大都讓孩子讀佛經(就我所知的範圍),外國人是讓孩子讀聖經。之前不知道誰送我家的一本法語兒童聖經,看了一遍,非常的好,簡單明了,可見教育孩子向善的心全世界額父母都相差無幾。如果讀經就是為了讀經,而不是教孩子向善做人,那就本末倒置了。

此外,非常贊同 果行育德 版版的避而不談。以免誤導大眾。
宗教形象就是被無知者給搞壞的。。。我也胡言亂語了一番,希望沒有誤導任何人。如有說的不當的,請當我癡人看待,或審核帖子的管理員可以刪帖!

謝謝 paisley 元老的鼓勵和以身說法,讓我有了點“一門深入”的信心。
在這個攀比、浮躁的社會環境,能有您這樣的“戰友”媽媽真是一種福氣!!
不知道您家寶寶多大了,“一門深入”多久了?
我打算給寶寶學“弟子規”,帶領她以身作則全部做到後,再學論語(半部論語知天下,不是說著玩地),然後學一部佛經。佛也說過,不學小乘,先學大乘,非佛弟子。小乘經在中國是被儒家經典代替的,沒有學好做個頂天立地的人,怎麼可能學好更高級的學問?!只能“長浮誇”罷了。

今天胡言亂語到此結束,浪費了看的人很多寶貴時間,sorry啦! 希望沒有誤導任何人呀!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3 13:40 编辑 ]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3 20:2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3 04:33 发表
释迦建立轮回说是出于多重考虑的,不但要注重世俗社会的教化效果(社会伦理与宗教解脱),又要引导众生如实认知自我,了达究竟法义。《俱舍论》记载了释迦回答筏蹉关于人死后有无的一个感叹:“故佛说正法,如牝 ...



寶地果然高手如雲呀!讚歎佩服!

我目前粗淺地理解:出世間法和入世間法是一不是二。
就好比,10歲的我也是我,20歲的我也是我。
做夢的心是我,做夢的夢境也是我。


本來,買了全部的 博伽梵歌、聖典博伽瓦譚、奧義書、瑜伽經、等等。
但現在都收起來了。
先從學做人做起。
孩子不是聽我對她說了什麼,而是看我做了什麼。
所以我也跟著寶寶開始學弟子規,不光是背出來,更是一條一條地做到。
走一步看一步了,誰讓我這媽媽智慧不多呢......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3 23:10
标题: 回复 #11 倍耐媽媽 的帖子
倍耐媽媽,我女儿三岁半,呵呵。

其实我这里一点都不攀比、浮躁,懒人太多了,所以我是发懒呢,就是做不到春子、田妈、石心她们几家那样同时多部推进。  而且我LG也很反对我这么做。曾经一度读了几天易经,被他唠叨得不行,还是转回诗经了。

(春子5岁左右,田田6岁,石心之女乐焉和我女儿一样大,你看了她们几个的博客没?宝藏多多。田妈的安排和你有些类似,她很重视佛经。这个坛子里还有一个霏霏的读经楼,是老帖了,也很值得一看。)

我没有太明确的读经计划,只是想把四书五经基本上读完之后再开始读佛经,或者孟子先跳一跳,留待女儿稍大些自己读。因为孟子相对来说文字浅一些,故事多一些,又很长,让点空间给别的经典来共读吧。过半年或一年开始英文读经。我的佛缘浅,还是和儒家经典更亲近些。

弟子规,我基本上不打算读了。因为里面有很多事我自己也没做到,并且觉得也许我无心去做,那就更不能要求女儿了。这里面落实的许多细节和我们现在的环境是违背的(我在国外)。当然我说这话是因为我自己修养浅薄,没法从更高的高度去融合。但既然如此,我有这么大的疑惑,不可能不让女儿感应到。所以作罢。

倍耐媽媽你太谦虚了,明明是个很有智慧的妈妈,读经版有你这样的新人加入真好啊。

哦,刚才忘记写我们家读经的时间了。我从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听说王财贵教授的读经理念,好像没有马上照做,虽说在那之前我也给女儿读过一些古诗、三字经什么的。而且更搞笑的是,我居然是从小巫那里知道读经的,就在她那篇长篇大论驳读经的文章里。 当然觉得小巫驳得很浅薄了,但是对王教授那篇宣传读经的文章好像也不怎么认同,还想“这个推广者说的话怎么这么多漏洞啊?”不过那时也太苛求,演讲性质的文本放在书里看当然是经不起太多检验的。

所以我也忘了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就这么稀里糊涂开始读经了。大概是因为我自己喜欢诗经,一早就每天大声朗读了。所以有段时间我女儿最喜欢听我背《小雅 车攻》,背了上百遍。后来开始加进论语,也是我读她听,不过更多的是听CD。从她2岁9个月开始我们正式指读论语,一个月之后正式开始指读诗经。

现在不能算进行得很顺利,我女儿时有抵触,对诗经还算喜欢些,叫她读论语要三催四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幼儿园的理念当然是西方近代儿童心理学底下那一套,凡事必须亲手触摸、亲身工作、一个疑窦都不放过、自己解决、自我满足。在这种求真求实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再外加贴近儿童心理的大量图画书,很难让孩子懂得有很多中文文本是不必一一弄明白的,是可以积存着留待一年一年反复咀嚼反复消化的。她的抵触很自然,不然岂不人格分裂?(不过当然我也和她说过多次,很多东西长大了就能懂,不用一个一个问,但是这种话说多了还有多少作用呢。)

所以我现在老在反省,一两岁时没有坚持给孩子认字可能是做错了。尤其又看到果行老帖,私塾教师谈认字的那个帖,更觉得一上来就是论语,也许确实躐等,做错了。现在虽然是努力补救,每天让孩子学字、阅读简单读物,但要跟上论语的字词难度,还是相当有距离。这也是她抵触读论语的原因之一吧。

只好自我安慰说,在国外坚持读论语就读吧,再过一年英语阅读铺天盖地过来,中文阅读基本上跟不上了,哪里还有论语的份,不如从小做规矩做好了,读也得读,不读也得读。

如果现在在国内,我真的会考虑要不要停下论语,先把认字关过了。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0-6-3 15:29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6-3 23:20
原帖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3 20:28 发表

寶地果然高手如雲呀!讚歎佩服!

我目前粗淺地理解:出世間法和入世間法是一不是二。
就好比,10歲的我也是我,20歲的我也是我。
做夢的心是我,做夢的夢境也是我。

本來,買了全部的 博伽梵歌 ...



瞧你抬举的,鸟人愧称释迦弟子,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上面那些鸟语在康德看来只是“历史知识”(记闻),在祖师们看来则成了“干屎撅”。你说的不错,身教胜于言教,实修胜于空谈,敦伦尽分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

其实,文献知识的研究(简称学习)也是“尽心尽责”的实践。释迦离去千年,学习佛法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文献一是明师。遇明师是靠别人靠缘分,读书明理却是自己当下就可以做的,完全自主。读书学习不存在“学错了”这回事。因为从究竟意义上说,我们内心不明白的时候,无论信什么都不是真确信,能彻信就已入圣了。所以,凡夫信什么都是错的,法界无非一心,心不明则乌云蔽日。因此,凡夫学法,无保险、无捷径、更无所谓对错——有什么因缘就有什么结果,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以拣择为智障第一。。。缘起法界,真正的善因只是一个慊诚——慊诚,不是说“慊诚地相信什么”,而仅仅只是“绝不自欺”。


看你提到“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一句是“名须没世称才好”,源自孔子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由此感触良多。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3 23:22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3 23:36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3 15:20 发表



其实,文献知识的研究(简称学习)也是“尽心尽责”的实践。释迦离去千年,学习佛法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文献一是明师。遇明师是靠别人靠缘分,读书明理却是自己当下就可以做的,完全自主。读书学习不存在“学错了”这回事。因为从究竟意义上说,我们内心不明白的时候,无论信什么都不是真确信,能彻信就已入圣了。所以,凡夫信什么都是错的,法界无非一心,心不明则乌云蔽日。因此,凡夫学法,无保险、无捷径、更无所谓对错——有什么因缘就有什么结果,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以拣择为智障第一。。。缘起法界,真正的善因只是一个慊诚——慊诚,不是说“慊诚地相信什么”,而仅仅只是“绝不自欺”。


受教,谢谢鸟儿。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6-4 01:3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3 23:20 发表

看你提到“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一句是“名须没世称才好”,源自孔子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由此感触良多。
...



夫子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务实,要“名实相称”。。。表面很平常的话,道理很深。

比如为人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父母实义”(本分)之一,父母不能把“本分责任”托付给别人——听说读经好就读经;听说弟子规好就学弟子规。这就不本分,为什么?前面已经说过,凡夫无论信什么都是错。你必须,并且也只能从“慊诚”下手,这是你唯一能“自主”的事儿。如果当下不自欺,你一定会很震惊于一个事实:自己对教育居然一窍不通,手足无措。枉自为人父母,对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养育知识几乎毫无“确切”了解——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然而就是这么个事实。

因此你会感到非常恐慌。可惜人们常常不能忍受这个恐慌,甚至,有些人根本来不及体会这恐慌就迅速地逃离到了一个“寄托”上去安顿下来——果行所谓“智商”,指的就是这个敏感与明察——人一恐慌就要找依靠,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把信心寄托给一个“大师的教育理念”。于是,头上安头地开始自欺,进而欺孩子,欺人。所以说“不自欺”需要极大勇气和定力,因为“正视恐慌”(即痛苦)是违逆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生存法则的(趋利避害)。此处不屈服,始能窥探“自由心”之庄严与俊美。

恐慌很正常,那不过是本觉之惊起,即“本心明觉”照见其自身一缺憾相而不能实现其自己,惊起经验层的警觉,智觉无知而无所不知。我们诚实面对这“恐慌”,由此而确认“缺憾”的存在。此即“自知自明”的开始,自知缺憾的同时也是自信“自知缺憾”之信心的建立。由此,始而能步步审视“缺憾”之具体内容——人在这时就谦虚了,承认无知正视缺憾,自然就会有所行动。

你对孩子自然就不会那么想当然地颐指气使,因为你已从“缺憾之自我辨识”中见那“自知之不易”,知人自然更难——自知始能知人——于是,你慢慢贴近了本真天真的存在状态,这时,你的理性会逐渐显露出自身的清明。从自身的诚意历程中,确然见到人的成长规律——自证自觉,自知自信。因此,你终于体会到“教育”乃是“成就孩子他自己”而不是“你用大师权威的教育理念去规定他”。“成就”即“如其所是而是之,如其所非而避之”,就着孩子的特质“适材适性地”启发之,顺成之。你很清楚地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既定的教育理论框架可以规划你的孩子,这叫“以理限事”。你永远只能就着孩子他自己去启发顺成他自己,即所谓“即事穷理”。你永远只是一个沉静的观察者,勤学的先知者,慈诚的守护者。。。

你的身体力行让孩子亲身历证了做人的方向(成德),同时,教学相长的历程中,你的勤学(你不得不勤学)帮助孩子确切地认识到“知识在道德实践中的大用”。你的孩子在德智平衡中成长,这样的孩子,将来只能是“最优秀的他自己”,“幸福自主的他自己”。

再看“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你自己就是君子,你已务实地尽了本分,实现了“名实相称”。
教育,只是如此,只能如此。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4 03:33
非常贊同樓上!
“本立而道生”。

前不久聽陳大會(惠)記者的演講(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ggurg5gl1U/),受益匪淺,再聽一邊又有收穫:
為人父母應該是什麼樣子,教師的本分、醫生的本分、。。。人心浮躁,世道動亂,乃至天災人禍,都是這個根本出了問題。
人定勝天,原來是指,人心安定啊。

再接樓上帖子,看了長了不少見識。本人從有了寶寶起,就誠惶誠恐,就怕自己這個凡夫俗子把上天送來的寶貝給帶壞了,極端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反省內疚常還落幾桶鱷魚的眼淚(完全沒有作秀的意思,真是自己太差勁了~後來看到宣化上人的話才知道。。。眼淚在很多情況下是低級的表現狀態)。

現在的想法是,無論教育子女也好,做什麼是也好,只有自己提升,就像做夢的人心變了,夢境也就變了。我目前能有多少水平,就做多少事,自己的修行(修正自己的身語意)是對寶寶的最大貢獻,教育出一個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善人,社會上就少一個人渣,是對社會的雙重回報,是我這個笨媽的最大貢獻吧。最近一直在想,jk法師說的,要度人,自己得先得度,真的是很有道理,用在什麼方面都是如此,要教育好子女,自己的水準要不斷上升,這就是最好的愛孩子(之一)。

所以司马光就讲:“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您留钱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守得住的;“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很厚的经典,您留给子孙,他有没有那个清净心去看,很困难的。司马光言,“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古代的圣哲人,他们给子孙留什么?阴德,德行,孝顺,爱别人就是德行。圣哲人告诉我们,要留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里一个很大的暗示,暗示什么?德行能穿越时空,能照亮我们万代子孙光明的前程。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6-4 03: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4 04:41
标题: 回复 #13 paisley 的帖子
感謝paisley的詳細介紹,原來是“资深潜水员”,真是不好意思,讓你寫了那麼多~致敬一下!

多謝你介紹春子、田妈、石心她们給我認識,正好各位的孩子都比倍耐大,我也能借鑒一下,挖挖寶!


四书五经先讀是對的,小乘經在中國是被儒家經典代替的,我是由於想來想去讓寶寶一門深入,所以只挑【弟子規】,接著是【佛說阿彌陀經】就這兩部吧,因為現在想,不光是背出來,還要帶領寶寶切實做到才是重中之重!

這兩部經都領悟做到了,估計我們倆也都超凡入聖了
否則,學的太多,太多的世智聰明,沒有道、沒有德做根基,有將來不分黑白,做壞事做的更高超的危險。

我也在海外,原來也是這麼想的,弟子規裏很多如果按書面去做的話,非被人當作精神有問題看待,白白敗壞了中國人的光輝形象,我也是很不甘地。
後來聽了淨空大德的一些演講,又翻了翻蔡禮旭老師的【人生不能等的兩件事】一書,才發現自己真的是很傻,不知道變通,弟子規並不是教我們真的對人就鞠躬,對父母早晚問候,他講的原來是精神,對人的恭敬,對父母的緊張(像我在國外,就有空打幾個電話問候一下,多打也不行,父母會想我和老公兩個人在那裡照顧孩子,電話打多了,妨礙我日常起居,老公會不會覺得煩。。。又要擔心了,其實就是怎麼讓父母放心、舒心就怎麼做,弟子規就是舉了些例子),寫到這,發現,即使是簡單的經書,都夠我學一輩子的了。

其實我現在很懶的想法是,孩子各有因緣,我就做她領進門的“師傅”好了,修行還在她自身。
很多偉人、大德都是爸媽掐著脖子教出來的嗎?但有一點很相同,父母可能其貌不揚,但至少都是本分之人。我想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教她,主要還是自己修心、修行比較要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個人因果,還是要個人負責地......誰也代替不了......

如果你覺得和佛經的緣分比儒家經典淺,光讀儒家的也是很好的啊,佛經裏說“轉讀本經”,不是讀背此經,是指讀一句,做到一句,那叫“轉讀”,讀了以後,轉境界了呀。一切都由心想生嘛,心轉一切轉,這個我是自己親身經歷過了。。。
淨空大德希望初學著能把【了凡四訓】先讀個300遍,一天一遍(俺真在落實,嘻嘻,老聽不做,沒法受益。。。),因果就知道了,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因果,這是自然法則。


多謝你的鼓勵,我自己幾斤幾兩,自己清楚,哈哈。
能不小心掉到這個論壇裏,初來乍到就遇到那麼多高人,自覺福分不淺,感激的心,每每讀回帖都會升起。想來,可能和這裡是有緣分吧。
反而自己所在的國家論壇,我都不光顧,磁場不好,一看都是什麼一夜情啦、墮胎啊、怎麼留下來拿國籍啊、等等浮躁的帖子,一看就頭痛,話不投機半句多,如果在那裡貼這類讀經的帖子,一定被磚頭打的頭破血流,慘不忍睹。

此外,看了很多育兒書後,才發現佛說的真是不錯,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家長一定要火眼金睛,可能寫書的人本意是好的,但是誤導還是很多的。
現在總結:卡爾威特的教育、斯波克育兒經、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算我眼裏的好書。
以前總奇怪,有這些好書,還有教不好孩子的嗎,回過頭一想,自己真傻,還有那麼多教人誤入歧途的書呢,想來,自己也有一段時期受“散漫派”影響,光給孩子野去了,居然忘了“玩物喪志”的名言。才及時收線(其實也主要是“散漫派”實施起來省力、省心,自己是懶人。。。)回國遇到小區裏一個媽媽,說,自己和老公商量過了,不要孩子以後多能,只要一般就行了,所以也不給她看書啊,什麼的,她愛咋滴就乍地,初還覺得,她心態真好,回過頭琢磨一下,覺得,這難道不是家長的自私嗎?這是孩子的想法嗎,孩子本來可以被挖掘出來的潛能,因為家長目前的“好心態”就給錯過了。
“大概是因为我自己喜欢诗经,一早就每天大声朗读了。所以有段时间我女儿最喜欢听我背《小雅 车攻》,背了上百遍。后来开始加进论语,也是我读她听,不过更多的是听CD。从她2岁9个月开始我们正式指读论语,一个月之后正式开始指读诗经。”

這段給了我很大啟發,講的真好!媽媽喜歡最重要!
難怪我背著背著唐詩,就轉到去唱伊藤佳代的“六字大明咒”去了,從托兒所接女兒回來,唱著童謠就變成她的“釋放”(文殊菩薩心咒)去了,女兒也好像對此特別敏感,家裡放一堆歌,放到這兩首,都會露出不一樣的神態,還好幾次搖起身體,翩翩起舞了呢,看著小丫頭的樣子,我笑啊,心想不知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還就是我寶寶了。

說到認字,我也一早就杜曼了一番,被這裡的心理醫生和兒科醫生叫停,說不符合兒童心理、認知的自然規律。所以,現在想開了,做好我現在認為對的,盡力就好,其他就靠她自己的因緣了,我只是個助理罷了。具體說,繼續教認字(怕她以後接觸的都是abc,對方塊不敏感了,而且中文,特別是繁體字,就是一幅畫,我教的開心,她看的開心,就算ok。);讀經嘛,讀我喜歡的(受你啟發),和做人必須的(弟子規)。

發現回的太長了,東一句,西一句,希望沒有把人給看糊塗了,我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裏,見諒,見諒!

PS.:在這裡遇到也在海外的爸媽真高興,而且都還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手(不比少數在當地見到聽到的,感覺生了混血兒就萬事大吉,拿了個國籍就萬事如意的海外父母),太幸福了。原來我並不孤單呀!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6-4 05: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6-4 06:17


说明:

上面并非否定“读经”或者“学弟子规”。这是渐修之旅,也是开社会风气之有效举措。便是祖师传法,亦必先令弟子精熟经教而后启发之。我意,只是强调教育之本末关系。父母自身心性启蒙,才能使“父母之名符本分之实”。这个方向不能错,天上地下,只有“慊诚”这事儿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一时疏忽,有些内容发错地方了,修改一下哈)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6-4 11:40 编辑 ]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6-4 11:14
标题: 回复 #12 倍耐媽媽 的帖子
瞧您把我给捧的  谢谢您的理解。

欢迎您加入这个读经版,从您这里学到了很多,读经版有您加入,感受到了满腔善意的清新之风。

大蓄《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读此,乃知行健而后能进,自强不息,无有间断,真笃行也。果行近来口拙词乏,言不尽意,仅以此卦送与您,您我共勉,有词不达意之处,见谅!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4 15:17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10-6-3 22:08 发表


這句話簡直是說石心和我,我們老自嘲在德國的子女教育論壇上我們倆早都成炮灰了。
不過話說囬來,現在那裏不少媽媽帶孩子讀經呢。對于讀經大家都漸漸認可了,不認可的人也大概因爲發現我們不是强迫推行讀經 ...



炮灰們握手,我在那些論壇早就成煙灰了,和沒有緣分的人說,那是白說,白白挨炮彈。

現在又上個境界:所有毀譽我都欣然接受;如果我說的,寫的,轉的沒錯,那就不是對我發的炮彈,一概不收,哈哈。

那些論壇還有個特點就是討厭人轉帖,喜歡原創,難道轉帖就不是人寫出來的?!自己不分享,還嫌別人。。。

您老轉的那些我都看,真的很好,我還是被您轉進這裡的呢,還被轉進好些很好的博客,提升了不少!

所以總結:

對的,好的就去做;見到無緣的人,繞開走,懶得動嘴皮子,也算“吃素”的一種吧(陳大會演講裏特別提到的,不要讓對方血壓升高,讓人健康長壽~厚厚
作者: 静好    时间: 2010-6-4 15:35
标题: 回复 #13 paisley 的帖子
看了这些帖子,还是觉得你说的真是说得我心里去了。我的宝宝6个月,我现在也正发愁教不教他认字,怎么教他认字?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5 01:02
标题: 回复 #18 mayavati 的帖子
如幻,多谢你特意回我。对我真是莫大的鼓励!我也没想到原来你们让春子指读是这样随意的,还以为你们也一本正经的呢。现在我女儿自己想出来一边读一边玩的法子很多,只要读得熟,也让她去算了。

还有一件事有少许担心。看你说起煮汤圆理论和少年班的经验,对我是很大的激励,不过还是有小小犹疑。因为我不知道在没有其他中文阅读的前提条件下,古籍中遇到的生字有多少重复的概率,互相应证之后是否就能让孩子自主意会。“仁”“义”这样的字先不去说,比如“禄”“达”“君子之风”的“风”……这些字,在日常中文会话里是怎么都碰不到的,如果不借助普通中文阅读,只读经的话,即便看到字念得出来,但是否这几个字就算是认识了,这还不一定。我理解的“识字”是必须懂得其含义,能组个词什么的,哪怕不懂这个字的所有意思、深浅不同的意思。

就像我看见有好多欧美小学老师都谈到,切不可贪图速度,用phonics教会孩子阅读之后就不管了。孩子能顺利把一本字书阅读到底,看起来没问题了,实际上基本上没懂。一年下来问题多多,还是得回到图画书阶段去把一个一个词的意思都弄懂。

如果不加入中文童书来巩固学习书面中文词汇,光靠家里说中文和读经,会不会有识字的虚假繁荣?我就是担心这个,呵呵。


还有,你和石心真勇敢啊。我看见你们在WXC的两个论坛贴读经的帖子了。微弱地帮你们声援了几句,脸红地说。我自己实在没勇气去高呼。(另外我的想法和你们的还有一些不太一致,所以也不能很激烈地和你们说一样的话。)尤其宝宝论坛的小妈妈们太彪悍了,在西式教育体系和张扬放肆的氛围里长大,根本不懂去反思自己所受教育的不足,更不懂得尊重人,泼妇好多。我记得一段时间之前,就为了做不做月子,也很有人出口伤人的。算是领教80后的厉害了(汗,好像我不是80后似的)。

还要感叹一句,国外华人论坛也是那样,拉帮结派,欺软怕硬,对新人尤其苛刻,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包容。你看那坛子里一个重量级ID出来为你们说话,表示认同之后,整个回帖的气氛就变了。从众、昏盲、懦弱、势利……有时候我很讨厌在那里说话。你们真是勇士。送花……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5 01:20
标题: 回复 #19 倍耐媽媽 的帖子
倍耐妈妈,多谢你写了这么长的回复给我!写得很好哎,我很喜欢看。:)

蔡老师讲的弟子规太长就没有仔细看。其实有你这两句总结足够足够了,我觉得你已经提纲挈领把什么的都说了——“對人的恭敬,對父母的緊張”。真就是这样。我昨天又去看了一遍弟子规,奇怪的是当初觉得有个什么东西硌在那里,昨天居然找不到了。不知是我的记性出了问题,或者一贯理解有误,还是我进步了。

你的身体力行太值得我学习。

以前万维读者网的儿童教育论坛还有一位box,似乎不在读经圈子里,大概因为他本人还没做爸爸呢,但是谈到经典研读的文章总是特别有深度,你要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还有我不是资深潜水员啊,以前我经常发帖的呀,两三个月前还发了挺长的主帖。只是这段时间没什么有趣的帖子,就不怎么发言,跑到其他论坛玩去了。是你教育了我。就是你这样初来乍到,纯真无畏地闯进来发个帖子,又很认真地回复,所以才激起大家去回有质量的帖子。我以前老想看别人发的好帖,也不想想,每个人都这么想,自然没人发好帖了。

十分感激。每过一段时间总有因缘让我多多向人学习,多多反省,多多体会坦荡清明。这帖子就是。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5 0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5 02: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6-5 03: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5 06: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5 20:38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天高任鸟飞  2010-6-4 09:27  威望  +5  转帖挺好,一般应该转自己懂了的
天高任鸟飞  2010-6-4 09:27  金钱  +5  转帖挺好,一般应该转自己懂了的

高,就一個字。

這個原則是我轉了很久才“悟”出來的:

只轉我明白了,關鍵是做到了,受益了的帖子。
這樣比較有說服力,且知道是好東西,而不是人云亦雲的轉。

我給自己的原則是,做到了才轉。
除非是一些要長期薰修、長期實施的好文章,有時候還是會迫不及待地先轉一下。



小女子的想法是:在這個任何事都是相對的世界裏(不比靈性世界,一切都是絕對的--見【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卻有一些事是決定正確的(悄悄的說:比如吃素、比如做好事、比如吃虧、比如有便宜也不要去占。。。--世人眼裏的傻子,有毛病。。。)


sorry,話一投機就一車的多。。。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5 20:56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6-4 18:02 发表
如幻,多谢你特意回我。对我真是莫大的鼓励!我也没想到原来你们让春子指读是这样随意的,还以为你们也一本正经的呢。现在我女儿自己想出来一边读一边玩的法子很多,只要读得熟,也让她去算了。

还有一件事有 ...



感嘆一下:原來國外華人論壇都差不多呀,我總以為自己福報太少,所以很容易就在那裡成炮灰了,原來如此。

反正是不去了,孔子說了:非禮無視,這些論壇對我來說很多帖子是不大符合“禮”的,少去,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王財貴的演講裏,有一句話對我很受用:自己國家的文化精髓都沒有搞懂,只能對西方全盤接受,無法取其精華,因為沒有這個水平。

我在國外大學的導師,一次說起佛教,完全沒有像很多人聞“宗教”色變,而是馬上說出“佛教是高深的哲學”,是一種教育;有一段時間我走極端(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念多少遍經典。。。不考慮自己的條件)中文大字不識幾個的老公給我“洗腦”時說:佛留下的經典,是要我們怎麼去做,不是要你一天吼多少遍,是要你學這些經典,最後變成和他一樣,由凡人變成聖人。我當時啞口無言,研究了半天,居然都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倍耐媽媽 于 2010-6-5 15:42 编辑 ]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5 21:19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4 19:09 发表
想知道自己的前生往世吗?用悔过迁善的方法,越细越好,从现在往从前回忆,点点滴滴,进入静定中去求证。


多謝您的提醒!又來一位高人~ 歡迎,歡迎!

很早就聽淨空大德在講普賢行願品裏講解過“懺除業障”,淨空大德說,懺悔,不是每天在佛(上帝、阿拉真主、祖先排位、對天。。。根據自己信仰的不同)前悔過一番,而是“後不再造”,真的不再犯了,是真懺悔,真悔過。

我自己一些命運的改變,不知道是不是和一些懺悔有關。

但是總覺得自己懺悔的力量不夠。做夢時碰到情況還是會習氣上來,我現在自己確立的標準就是,做夢時,遇到境界,能如如不動了,那就算過了個小關,比如剛開始吃素,做夢時,別人給我吃肉我還吃的起勁,現在夢見飯局,一般都是別人幫忙點素食,我還自己說,我吃素的,我吃素的。
因為夢境是由心變的,心變了,夢境也就變了。。。(我自己目前粗淺的理解。)

現在這個時代,要分辨是非,我覺得很不簡單,要有很大的智慧和勇氣。像我智慧不足,就要聽開悟大德高人的話,他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人家苦口婆心,不為自己,為我們,我們總不見得還挑三揀四,用“批判的眼光”去做吧(基本上都是把人“x眼看人低”了。。。

就像李彬楠老居士當時勸淨空大德念佛法門一樣,說就算釋迦牟尼佛騙我們,古往今來那麼多祖師大德都被“騙”了,我們也就被騙一次又何妨。

人家都成就了,聽他們的做一次又如何?!

我想,我懺悔的心升不起來,還是先聽開悟的大德的話,先補課,把【了凡四訓】一年每天看一遍,看300遍再說。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是假的,因果不假,先知因果最要緊。


有能力了,再學一下戒律(我目前翻譯成世俗語言就是“規矩”,小時候外婆家規矩特別多,現在才知道,沒有規矩的人做不了大事,別說大事了,根本就做不好事,沒有規矩的社會,即使沒有動亂,也會有天災。。。)。


我又扯遠了,跑題一千里。
這是我的胡思亂想,僅供路過看過算數,千萬不要誤導了任何人!!!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5 2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5 22:46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5 15:35 发表
“高人”不敢当,大家一起学习。
梦境中的表现,一般比交真实,没有掩饰,都是平时心性修为的体现,梦境,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的考验,,比如自己的一些问题,自己还意识到,梦境中会把白天发生的事,在梦境中在 ...


多謝指點!

再次讀您之前的帖子,有個問題:
我也很想回憶點點滴滴,悔過一番,但是感到自己智慧不足,有些事無法判斷是非。

我有經驗,以前覺得對的事,現在想來倒是錯了。有些壞事,倒是歪打正著了。。。
那是不是改過也是隨自己的境界不同也會不同?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6-5 23: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6-6 01:49
标题: 回复 #29 mayavati 的帖子
如幻啊,看我不写个提问帖都逼不出你这些话来。好大一个宝藏!

你这些经验对我非常非常有用。多谢!

其实不光是我受益,因为我周围还有很多人要取经呢。

前段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在我们家读经,这周开始我们找了一个地方正式读,这次一共4个孩子,下次可能就是6个了,都是两三岁的娃娃。这次还有两个不满周岁的宝宝也跟着哥哥姐姐来旁听呢。很奇怪,我遇到的华人父母,只要一说“来不来读论语”,都不用多解释什么,立刻来参加了。顺利得出乎意料。

不过我知道可能除了我们家,别的家庭还没有中文阅读的习惯,所以我很需要你这样的文章来给他们做参考。

顺便再谢一下你和石心,你们那两篇讲读经和认字的文章,我要群发给一起读经的朋友呢。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6 05:05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6-5 18:49 发表
如幻啊,看我不写个提问帖都逼不出你这些话来。好大一个宝藏!

你这些经验对我非常非常有用。多谢!

其实不光是我受益,因为我周围还有很多人要取经呢。

前段时间有两个小朋友在我们家读经,这周开始我 ...



強烈同意!
要前輩媽媽們分享。
paisley做的事,是我目前還不敢想的,自己還沒這麼大的福分去擔當,現在在申請看護孩子的職業,邊帶寶寶,希望能邊幫忙帶有緣分的其他孩子,不過就不知道遇得到遇不到華裔的孩子了,這裡的華裔,我感覺,浮躁功利的比較多(我自己在別人眼裏可能就是這幅德行。。。一切唯心造嘛~~)。

有經驗的爸媽望能多提供一些資料,或許哪天時機成熟了,也能像paisley一樣帶動身邊的家長,多做些利人又有意義的事~(現在沒有這個能力,退而美其名曰:好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之前paisley說發短消息解釋教孩子認字的經驗,說不想“歪”樓,你們可不知道,這正是“歪”打正著!

每次看回帖都很感動,無意當中發了這個帖子,引出了那麼多高人出洞,我可真是傻人有傻福


廢話少說,誠懇地請如幻、石心、等等前輩們,展示寶藏,要不給個藏寶圖也行~~
作者: 倍耐媽媽    时间: 2010-6-6 05:08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0-6-5 16:12 发表
可以参照说百病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3943&highlight=%2B%B5%C3%D2%BB

悔過迁善     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jichu/20041122/19.html


謝謝提供方法!
作者: 恬静的人    时间: 2010-6-15 21:44

作者: 人不能闲着    时间: 2010-6-16 00:07
切莫笃信这些,人活着本来就累,何必自寻烦恼。再说,真是如此又如何呢?我倒觉得山谷现世的母亲才郁闷呢,我折腾你半天,愣是白折腾了。以这种逻辑而言,我们的子女也不用教了,好不好前世都订了,至于下辈子指不定谁家小孩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