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形式
成长课课程设计的意念是期望学生能在成长课的课节教学程序中,透过互动、感官、模仿、错误、沟通、重复和实际中学习到一些成长的知识、技巧、态度、品德和价值。Dale(1946)在经验金字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的理论中强调不同的刺激物和视听媒体配合的认知学习情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五、快乐可贵的孩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
认知学习情况分为三类:“从做中学”、“从观察中学”及“从思考中学”,前两者乃是“从思考中学”的经验基础,让学生能有效地给抽象符号描述的现实赋予意义(Bruner cited in Dale, 1946)。有鉴于此,成长课的教学形式主要以游戏、故事及影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从做中学”、“从观察中学”和“从思考中学”的不同经验。
八、Norman Gysbers的全方位学生辅导服务
1.
在1974年2月,Gysbers发表第一份描述“Comprehensive School Guidance Program”组织架构的指引(Gysbers & Moore,1974),至今已不断进行多次的修订工作(Gysbers,1978;Gysbers & Moore,1981;Gysbers & Henderson,1988;Gysbers & Henderson,1994;Gysbers & Henderson,2000)。
2.
Comprehensive School Guidance Program
此理论是强调个人成长(Human Development)的观念,并确定辅导知识、技巧和态度(能力)作为学生事业生涯发展(Life Career Development)的基础,而事业生涯发展是透过整合自己在人生中不同角色、境遇和阶段所达到的个人成长,描绘出个人的整全性(Total Individual)、独特性(Unique Individual),以及拥有自我的生活模式(Gysbers & Henderson,2000)。
Comprehensive School Guidance Program主要包括三项元素,分别是内容(Content),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Framework),和资源(Resources)。
九、内容
辅导工作者和学校要确定学生从参与计划过程中学习到的基本能力,重视建立学生的正面行为、加强学习动机和提升个人自信,例如:自我认识及人际技巧(Self-knowledge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生活角色、情境、阶段(Life Roles,Settings, and Events),和事业生涯计划(Life Career Planning)(Gysbers & Moore,1974;1981;Gysbers & Henderson,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