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关于儿童读经是否存在“语上”问题的通信 [打印本页]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10-4-3 16:50
标题: 关于儿童读经是否存在“语上”问题的通信
※※兄:    你好!

    上次来敝塾你谈到儿童读经存在语上问题,我亦曾有此疑惑。此实儿童读经一大问题,不可不解决也。我的想法如下,供参考。

    一,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乃针对成人修学者而言,即讲话,有希望对方马上解悟之意。如不管对方资质高下,造道深浅,骤告之以高深之道理,则是躐等而教,诬之而已,当然不可。然儿童读经,并不期待其马上理解,儿童对理解经文也没有兴趣,只是读读而已,只是一种熟悉、熏陶。就如我们如要提高孩子的美术修养,最好的办法是先让他多看名画,用大师的作品熏陶他,而不是让他从粗浅的儿童画开始。如果十几岁了要学画画,则另当别论,应该从浅到深,从易到难。所以儿童小时侯多读经背经,不必顾忌经文是否高深;长大了解经治学,则应在名师的指点下循序渐进。我们应把成人的修学进德与儿童的文化熏陶区别看待。这是儿童读经教育理论中很关键的一点,请留意。

    二,一个人是中人以上,还是中人以下,也是针对成年人而言,很多中人以下的成年人,正是因为小时侯教育不正常,逐渐变平庸的。如现在体制内的学生,幼儿少年时期其实大多很机灵可爱的,但因为教育不正常,长大了多数也就成为中人以下了。而不少真正优秀的人物,儿童时期并不见得聪明伶俐,如爱因斯坦。所以我们很难判断一个儿童究竟是“中人以上”,还是“中人以下”,只能照单全收,一视同仁。古时的确只有部分儿童才能上学读经,父母看哪个更聪明有希望读好书的,才让他上学,但那可能主要出于经济原因,而皇室贵族子弟好象都是个个读经的。

    三,退一步说,即使一个孩子真的资质低下,也阴错阳差地读了经典,对他是不是就有害呢?不会的。经典并不是身外之物,而是人心之同然,人性本来就是这样,读经,只不过是尽量开发人的本性而已。何谓资质差?不就是本性被掩埋得太深,较常人更难开发吗?但虽被埋得深,此本性与他人也并无不同,与圣人亦无二致。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的,甚至可以说,越是愚笨之人,越应该读经的,读经则可能变得聪明些,不读经则难有改变。一个资质差的儿童,读了《易经》这样的经,顶多是不能相应,长大以后不深入学它罢了,并不会有害处的。须知经典与一般的书不同,经之所以为经,是因为它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是圆满周遍、无偏无颇的,读经,只会让一个人更接近自己的本性。我想,对一个资质太差的儿童,要让他真正聪明起来,恐怕也只有抓住儿童期让他好好读经这条路了,因为他虽然资质差,但还没受太多污染,等长大了就来不及了。

    别不多言,请多批评指教。

  祝
安好
                                 空山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10-4-4 14:39
另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也是针对青年人或成年人的,不宜把它与儿童读经混为一谈。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10-4-5 21:23
今天看到一句话,才知我表达的意思,前人一句话就说完了: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