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谁说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
[打印本页]
作者:
1717
时间:
2010-3-23 11:02
标题:
谁说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
谁说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
2010-03-22 18:14 来源: 南方日报
家长心理压力不能有效疏导、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社区报告制度缺位、法律保护措施不健全、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缺失……种种因素为虐儿事件划上一个又一个问号、惊叹号,甚至是意味着无奈的省略号……
家长们是否想过,你在教育孩子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巴掌,往往会带来悲剧性的恶果……
话题缘起
连串虐童事件的拷问
3月11日上午,一个令人震惊的人伦惨剧发生在广东番禺区某小区。10岁男孩邓天威的父亲邓某将自己与儿子反锁在家中,当警方撞开门后发现,邓天威已殒命,邓某则挥刀自残。
街坊对此议论纷纷,不少人称以前就知道受害儿童常遭父亲打骂,其中一些人也投诉到小区物业,但是没有人出面管一管。小区有住户称事发时听到邓家传出异常响动,也有街坊透露,事发前邓某心情不好,可能拿孩子撒气。
倘若说,一件事不足以说明儿童暴力保护机制出现问题,那么一连串的事件能说明吗?近来儿童家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深圳3岁女童遭生母虐打;佛山女童被“大妈”割耳断指,终生残疾;一男童被铁链锁住失去自由……
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暴力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现在还有很多机制方面的工作都没办法做到,但是至少我们能做到的是“一旦看见有人打小孩,你要在第一时间报警”。
“即使有可能报警之后,警察会认为打孩子是小事而不出动,但是这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警醒更多的家长放弃暴力育儿的传统教育手段,同时也让施暴的家长能在公安局‘挂个号’。”
最新跟进
妇联主席的网上呼吁
3月17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在网上发表实名帖子,呼吁全社会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天堂。
她在帖文中说:“从得知这个事件到现在已经四五天了,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脑海中仿佛还能看到孩子那无助的绝望神情,仿佛还能听到他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再也无法挽回,而我们这些成年人,在悲伤惋惜之余,又应该为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做些什么?
要呼吁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任何机构、团体和个人,都有责任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进行干预。当然,目前我国在建立健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协调机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相对滞后,应引起关注,要借鉴香港和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到社区服务机构,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对这类暴力事件早预防、早干预,形成良性的处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权益。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我更呼吁各级妇联组织要责无旁贷地把保护妇女、保护未成年人、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做细致做扎实。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只有当每个人都得到关注和尊重,都享有尊严,家庭才能和谐,人与人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这正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心理分析
父母人格结构影响孩子教育
哪些家庭因素容易造成儿童受虐?“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偏大,父母某一方人格结构出现问题,或者处于压抑状态时,都容易把压力宣泄到孩子身上。”与受害孩子邓天威居住于同一小区的曾路回答说。
她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分析:“小天威的父亲性格内向,事业上的挫折以及婚姻关系的不和谐,使他的情感一直处于压抑状态。从性格特点上看,他有抑郁症的倾向,事发当时出于病态心理才会做出那么极端的事情。”
遭遇心理压力时,要防止把压力发泄转化为对孩子的暴力。曾路建议,如果家长感到十分愤怒,想动手打孩子时,最好强制自己十分钟后再决定动手与否,“主要是让自己有一个情绪缓和的过程,有自我反思的空间”。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经常殴打孩子的家长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此外,“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也助长了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
据省妇联对广东某些地区进行的调查,90%以上的家庭曾有打骂孩子的现象。在很多家长看来,打孩子一巴掌是一件平常小事,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外人不要干涉。“打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打一巴掌不算暴力,打重了、遍体鳞伤才叫暴力”、“别人打孩子也去管,真是多管闲事”、“孩子不打不听话”、“我们小时候也挨过打,不也照样长大了”……
儿童虐待分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等种类。躯体虐待是常见的虐待形式之一,与之相比较,更具有隐蔽性的情感虐待、性虐待与儿童忽视,都会对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儿童虐待的直接后果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人格结构建设和价值取向,并引发一系列的负面行为。
曾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打,他们无力反抗,只有认同这种暴力方式。等到他们为人父母后,他们反而更有可能去虐待他们自己的孩子。”所以说,儿童虐待容易家族继代相承,受虐儿童容易形成“与攻击者认同”,成年后易对自己的孩子施暴,形成恶性循环。
据了解,很多人的心理创伤与童年遭受暴力有关,很多问题少年生长在暴力家庭,被打骂惯了的孩子会形成说谎、推卸责任、麻木等坏毛病,甚至和家长对打。孩子后来对父母施加暴力的案例不胜枚举。家长教育孩子之前,自己要先树立现代的育儿理念,否则最终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现象反思
打孩子并非家务小事
街坊“知情”不报,儿童暴力报告制度没有形成,是反思这件事时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据记者了解,在番禺涉嫌“父杀子”的案件中,很多街坊以前都知道受害儿童邓天威经常遭受父亲的打骂,其中一些人也投诉到小区物业,但仍然没有人出面制止或报告警方。他们觉得“这是别人的家务事,不好去干涉吧?”
温兰子说,这反映了老百姓仍普遍认为打骂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同时由于社区儿童暴力报告制度的缺位,任由事态从“小打小骂”发展到人伦惨剧。倘若在案件发生前有人去劝一劝,或者案件发生时有人去敲敲门,也许情况会好很多。孩子不是某个人的财产,应当看作是国家的财产,每个成年人都有保护儿童的义务和责任。看到别人打孩子,不要怕被说成“管闲事”。
在小天威事件发生后,其所在小区业主论坛议论纷纷,部分“妈妈业主”认为要在社区成立一个“妈妈互助组”,对儿童虐待家庭进行介入干预,防止同类惨剧再度重演。不过,她们也有顾虑。“会不会有人前来求助,这都很难说。最难的是上门去别人家里介入干预,这涉及法律合法性问题”。此外,场地及经费问题也让这些热心妈妈非常头疼,“我们一直希望物业管理公司能给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免费场所,但好像很困难。”妈妈业主的想法与省妇联儿童部的焦亚琼的想法不谋而合。她希望能够借小天威事件的契机,把母亲们组织起来,不仅保护自己的孩子,也保护别人的孩子。
“小天威事件暴露了高端楼盘社区管理中社区服务的缺位”,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张良广向记者表示,目前农村社区、城中村社区以及老城区社区都有相关的社区服务,然而以高端楼盘社区为主的城市新兴社区,目前仍是一个“孤岛”。这些高端楼盘社区主要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缺乏对“人”的服务。张良广提议,居民、政府、房地产商三者出资向专业社工机构购买社工服务,从业主缴纳的物业管理费中提取出一部分,政府配套出一部分资金,房地产商给一部分,用来做综合社区服务。
至于妈妈业主们烦恼的场地问题,张良广认为,目前在高端楼盘社区,场地更多体现的是商业服务功能,而非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几乎没有”。他表示,根据物权法,小区的公共场所归全体业主所有,业主有免费使用的权利。
法律现状
保护儿童法操作性差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针对儿童暴力的基本法律框架,但是具体细节还不够完善。
省妇联权益部律师王飙尘说,目前,在内地虽然儿童免遭家庭暴力的权利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保护,但大部分规定都属于原则性的,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根据《刑法》规定,虐待未达到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程度,法律规定必须是“告诉了才处理”,而且是被害人亲自到法院起诉。“试想,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去法院告家长的呢?又能有多少知道保存证据呢?”虽然,法律另有规定无能力行使权利的可以由近亲属或当地居委会代理,但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因打骂孩子被告上法庭的非常罕见。
“同时,《刑法》对施暴家长的处罚也偏轻。”王飙尘说。对虐待儿童,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伤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在对儿童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法律漏洞。法律没有规定教师、医生、邻居等作为儿童遭受暴力伤害的举报义务人,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遭受暴力侵害的儿童很难获得法律上的援助。由于没有对暴力达到何种程度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警察在针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儿童实施暴力的情况下,一般只是采取警告的方式,这样可能会让家长更“生气”,对孩子施加更严重的暴力。
内地在儿童作为暴力受害人进入法律程序的过程中,对于如何采取有效方式避免让儿童多次重新回忆、讲述受害过程等,目前还没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在香港,警方在对受到暴力侵害的儿童进行询问时,会派出专业处理这方面案件的警员,而且一次性问完、一次性录像,并作为将来的呈堂证供。
专家建议
联动机制何时能建立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公安、民政、司法、卫生、法院、检察院、妇联等单位各司其职,协作推进。
反思连串虐童悲剧,最大的教训应该是儿童的保护网漏洞还很大。
据了解,在香港和澳门,居民看到儿童被家长虐打,大多都会立刻报警。警方也会及时介入,法院对施暴家长视情况进行处罚,甚至剥夺其监护权。政府为受虐儿童设立庇护所,可为儿童提供远离家庭暴力的住所。社工也会介入事件调查,对家长和家庭环境进行评估,从而决定儿童能否重回家庭居住。
曾处理过省内一些儿童被虐案件的张良广告诉记者,医院通常不会对受害儿童进行伤情评估。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只要有儿童受到伤害送往医院,院方都要组织医院社工、医生、心理师一起讨论这是不是由儿童暴力导致的创伤,随后开展全面的伤情评估。这种做法已成为惯例。目前,不仅仅是广东,内地的医院几乎都没有把评估环节列进职责范围。
作者:
muise668xw
时间:
2010-3-27 14:07
标题:
无知
谁说父母打孩子是天经地义,首先就是霸权,要知道他真错了吗,再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种,打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来了中国封建社会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说法,还是认真想一下,到底有没有错啊。
作者:
Xieno
时间:
2011-11-24 10:04
好帖子,移出来再讨论。
作者:
liu_haoyu
时间:
2011-11-24 15:18
我相信论坛里大部分家长在小时候是挨过打的,至少我是没少挨打的(声明一下哈,我不淘气,也不叛逆,成绩也排在班级前十名以内)。虽然我妈妈后来也曾经跟我解释过当时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原因——严重的更年期综合症。我可以理解,但一直也不能完全释怀。所以从内心讲,我非常不赞同打孩子。
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也打过孩子。还曾经给自己找过借口:不打就不打,打了就得让她记住!再后来,发现打孩子真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事,孩子受到伤害不说,还会学会这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家长在打过孩子之后,除了后悔,还得承担自己制造的苦果。
现在我会努力克制自己。盛怒之下不管教孩子,记得有一位长辈曾跟我这样说过。更何况,我觉得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管教,而是家长用爱心和行动去影响孩子,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跟他们一起完成自我成长的历程。
没有人天生就是智慧的家长,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所以我很感谢我的孩子,因为有她,我才能在陪伴她长大的历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不必为过去曾经做过什么而后悔(包括打孩子),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我们能做到什么——给全天下爱孩子的父母们!
作者:
你带来的幸福
时间:
2011-11-25 10:04
(俺代替打孩子的家长说下他们的心声。。。。)
凭什么不能打孩子?
这娃是我生的,我养的,没有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她,她能长这么大?她能现在总跟我对着干?她能没事就天天气我?中国老话说的多好
“孩子不打不成材”、“子不教,父之过”,不好好打她,她能成才?我怎么不去打你家娃?你家娃好不好跟我又什么关系?我打我家娃就是为了让她更好,我是爱她的表现。
你家娃没有把你气的半死的时候?你家娃什么事情都听你的,按照你的要求来做?你家娃你从来都没有打过一巴掌?你所有的出发点不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你还来说我什么?咱们大家都一样啊,都是希望自家娃未来过的好,过的幸福,所以现在要逼着她用功,努力。可是她们不能理解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苦心啊,你让她回家后先做作业然后再玩,她非不听,你气不气?打不打?很简单的作业说了多少次要认真写,认真检查,总是粗心大意,你气不气,你打不打?没事就在学校被老师告状,不认真听讲,不团结同学什么的,家长会总被批评,你气不气,你打不打?你花了大心血让她好好学钢琴,她开始很认真,后来就越来越散漫,越来越反抗,你气不气,你打不打?你温和的对她讲做事情的分寸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立了界限她不听不往心里去,还一再犯错一再违规,你气不气你打不打?郎朗现在多牛多红啊,你看他不也是他爹批评管教打出来的?他去北京学琴,因为一件小事,他爹就给他三条路:回家,自杀,吃安眠药。相比之下,我比他爹好多啦,我可不舍得这样对我孩子,我最多打她屁股几下,让她记住这个教训下不为例。
每次打在孩子身上,我自己心里也很痛啊,我自己的娃啊。。。。
但是 ,你要是能有一个不用打就能让孩子变好的方法,那你告诉我呗,我也不愿意打孩子啊,我越不愿意让孩子恨我啊。。。我自己的娃啊。。。。
虎妈战歌里有几句话其实也很让人动容的,大意是虎妈自己也说如果世界上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幸福,一个是成功,那她也愿意替自己的孩子选择幸福,可是哪有这样简单的选择,所以她选择了她认为的能让孩子未来幸福的按钮,--选择让孩子先成功。
虽然很多人不赞成虎妈的做法,但是她所做的其实出发点还是为了孩子好!
你们真的能体谅做父母的一颗心吗?
俺在论坛里也找到篇老帖子
实话实说:你打过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你没打过孩子,你来批评我吧
哈哈,典型的找拍:)
作者:
liu_haoyu
时间:
2011-11-25 11:02
转贴一篇以前曾看过的文章
————————————————————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地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
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深深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作者:
mary_xing
时间:
2011-11-30 22:37
标题:
回复 #5 你带来的幸福 的帖子
很难忍的,我自己都发现孩子越大我变得越暴躁
我也反省,我也自责...
可是火上来时怎么能控制自己呢
最近几天没少打,都是照屁股拍巴掌,孩子咯咯笑..
无奈阿无奈...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