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春藤学府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在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其中出现了一位奥数尖子,然而因为一段平常的对话,宾夕法尼亚大学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这位尖子生。 (A: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B:奥数高手) A: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 B:为了挣钱。 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B:为了周游世界。 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 B:还可以买房子。 A:买了房子还想干吗? B:和父母一起住........ ............. 然而另一位与奥数高手同场面试、在高考中分数并不靠前的女生,却因为40%的综合素质和20%的价值观而受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青睐。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总结她入围的原因,主要是具备几个“力”以及“懂得给予他人”: 1、行动力。她从高一开始喜欢小提琴并进行系统学习,两年里考了六级,说明她对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主动,竭尽全力。 2、领导力与创造力。她带着一群比她年长的大学生和她一起进行小提琴创作,经常由她通过网络发起小型音乐会,推广他们自己的原创音乐,小小年纪就颇有领袖风范。 3、沟通力。在与面试教授谈论音乐理想时,她侃侃而谈,全情投入,还配合自己做的音乐会进行实况讲解。 4、懂得给予他人。不自私。当面试结束,大家离开接待区时,这个孩子走在最后,她注意到椅子横七竖八的,就一个人默默地把椅子摆齐了。 ................ 中国的教育制度,不仅放弃了对孩子价值观的早期培养,还强行扭曲了教育的定位。应试的教育制度潜移默化地让家长和孩子认定:读书的理由是高考,高考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工作的结果是创造身份和地位,有了前(钱)途便会受人尊敬。......如果我们的教育偏向于制造出更多的这类“奥数尖子”,并让他们成为莘莘学子的求学榜样,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为越来越多的“为了挣钱”“为了周游世界”“为了买房”的年青一代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再大,也将被一群群“小我”的人啃咬吞噬。 奥数并没有错,但它不是衡量教育水平和人才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成为“优质人”的敲门砖。 (作者:黄静洁)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