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转帖】对某寄宿学校的一些感触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16:25
前几天,我在读经网看到一个“胆敢报忧”的帖子。。。很稀有
结果。。主帖以下,十个跟帖清一色都是“帮助与指正”,帖主只好一言不发了。。。

呵呵,鉴于这也可以帮助家长增进对私塾的了解,兹将主帖及有关趣文摘录如下(略删减):


帖主—狄俄尼索斯

她孩子今年5岁,寒假送孩子去寄宿了2周,在我的篱笆帖子里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每次打电话过去,孩子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老师对他也是赞不绝口,说不但生活习惯好、跟伙伴相处得好、连读书都能跟上进度了——他们读的是《论语》第二十章,幼儿英语,还学些书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大概也是纯背的,比较汗)。接着XXX学堂放寒假了,孩子回来后,问他“以后再去XXX学堂好吗?”小家伙很坚决地表示:不去!

个人对XXX学堂的印象如下:
1、环境一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伙食比较差。晚饭就是粥和馒头,外加一份素菜。午饭据说多一份荤菜。
2、师资水准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以督察为主,比较暮气沉沉,没有偶们见惯的幼教行业的朝气和微笑。当然可能他们的责任心还是一样强的。
3、课程设置这方面不好评说,XXX学堂有长处的,还有小提琴也是人人会拉一些;但偶个人更喜欢公立幼儿园的整套体系,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游戏设计。XXX学堂相对自发一些、不把游戏当做重要的内容。
4、最关键的是负责人的思想。这一点偶比较失望....偶没有看到一个热心推行传统经典文化的先行者,而是把私塾和现代教育体系彻底对立了、认为非此即彼没有中间路线可走;对开办寒暑假短期班没有兴趣,不认为这种星星之火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偶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没有以此全盘替换公立教育的打算。本来是希望有寒暑假班强化巩固一下的,看来希望渺茫...还是靠自己好了,起码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让孩子感觉更幸福一些~~




鸟附:有关回帖下帖接续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16:25
标题: 读经网的回帖
转帖的时候把我笑死了。。。罢了罢了,懒得转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28 16:32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17:21
标题: 【转帖】对某寄宿学校的一些感触
mayavati 2010/2/28 16:41 ......有精力的话,都转贴吧。

那些回帖对了解“事实”没什么帮助,就不浪费版面资源了......
有精力的话,我还是赶紧把那个置顶帖整理出来吧。

这个帖明显是软文,具体我就不分析了.....
家长们了解私塾的手段很多,粗线条的有搜索引擎,细致点的站短QQ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0:54
我刚才去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转了一圈,可巧看到了鸟版提到的帖子,读后我倒没觉得可笑,就觉得心里很沉重。
我好事地转一下贴:


赵升君回帖: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送孩子接受教育也一样。大体上,中国的体制教育是没什么选择余地的,因为都一样。对于业余教育,骨子里选择余地也不大,因为业余教育一般也是围绕着体制教育而生,有谁能不功利跳出时代呢?

   实际上,楼上的朋友因为偶然性把孩子送到孟母堂,之前并没有客观了解,按理有些话是值得商榷的。

    也就是说,只要孟母堂一直是这样,并不是天天变。家长了解了可以不选择就是。但凡事以自己的意愿要求别人也是不太客观的。

     就教育体制而言,首先,楼上的朋友遵守制度是良民。但进一步,体制是不是代表正确,追问这道理的人也应该不是坏人。再教育上与体制截然相反也应该不是罪恶。八十年代前,是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做生意量刑上限可以枪毙,那些偷着做小买卖的不但是违反体制还是犯罪。但体制一变,那些人成了企业家。孟母堂反对体制,好像罪大恶极。但我说孟母堂是反省体制,对体制的了解,吕丽委应该不比楼上的朋友了解的少。楼上的朋友应该说出体制的好处,违反体制的坏处都有哪些然后再下判断。违反体制就不对,这是情绪的反应,是文革时代的遗毒。这已经不是这个多元化时代一个健康的心灵所应有的理性的反映了。

     一个负责人的人对于别人所作,应该做客观全面了解,不应轻下判断。

     不过,这个朋友“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没有以此全盘替换公立教育的打算。”的说法,从这个愿望上,没有对错可言,这是个人意志,孟母堂达不到您的愿望应该不是孟母堂的错,是您选错了地方。因为您有权选择业余读经,孟母堂也有权选择不开设业余读经,是吧?
    至于环境生活,那更是一眼可以看得出。环境是没办法,定了就定了。饮食的安排应该有几种原因:一 孟母堂克扣粮饷,虐待孩子,那确实是不对。二 孟母堂有自己的饮食安排,合乎养生原理,这就不是一言可以说尽的。可以了解一下再说话。

     另凭孩子的喜好来做评判一切,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但要问一问,孩子的话是判断的标准吗?尤其刚送去两个周,即使把天下孩子都送到最好学校两个周去问我看也大都会说不喜欢。

      天下的孩子大都说不喜欢上学,也没看到哪个家长马上接回家。逃学、厌学也都愿意强迫孩子,不是吗?至少去孟母堂的孩子还没有逃学厌学的吧?如果有的话是来孟母堂之前就这样还是来了后变成这样?

   

(鸟案:补齐羽妈的转录)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14:16 编辑 ]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0:56
哲萱
說個我對某某学堂的印象。某某学堂已經三遷過了,一次比一次地方大且條件好,算我在國內見過環境最好的讀經學堂之一了,我懷疑樓主的朋友去的是某某堂堂嗎?就算讓宮廷貴族來評價,也算不上“條件艱苦”啊。


还学些书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大概也是纯背的,比较汗)
============

這句比較汗,想知道九九乘法口訣表不“純背”那應該怎麼背?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0 编辑 ]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0:57
kevin

很欣赏赵老师用经济的问题来举例。这个是很典型的。

80年代前,谁敢说经济可以私有化?做买卖的都是重罪,而且要被人民唾弃的。
80年代就不同了。记得小平爷爷说过“私有经济是公有经济的补充”,一句话,就代表私有经济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不能放弃或者取代国有经济。
90年代后怎么样?国有企业该卖的卖,该破产的破产。除了重要的和最赚钱的大企业外,都私有化了。现在还有谁说是补充呀?

一样的道理,90年代以前,谁能说学习中华文化呢?那是落后腐朽的象征。
可是90年以后就有王财贵提出读经教育了,就有人提出中国文化的好处了。但还很少有人认为学习中国文化是重要的。
2000年以后呢?不同了,和谐社会了,中华文化又被弄上讲坛了。有人提出学习中国文化。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教学的补充。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当然是时髦的,同时也是缺乏远见的。

今年是2010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全部了。基础教育本来就应该全部读经。当然,孩子7岁以后可以学习书法、围棋、乐器等课程。13岁以后,再弄别的课程。当前最前沿的想法是这样。有这样认识的人呢,现在就可以这样做了,没有这样认识的人呢?10年以后看别人这样做吧。

80年代,私有经济作为补充的时代,那时候如果做生意,多半都发财了,现在都成为了什么企业家。2000年以后,恐怕就没这机会了。
同样道理,今天全日读经的孩子,那将来就是主流,是人才,是国家的生力军。不全日读经,恐怕就没这机会了。

这是时代趋势,也是最好的时机。我们不是个自己把握,而是给孩子把握。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0:58

樓主及樓上幾位,所言孟母堂狀況,個人無從說起,外觀環境飲食等是幼教重點?是引導大人亦或孩童?是內裡亦或外在重要?莫衷一是!但自行瞭解讀經教育確實是家長們務必要做的,瞭解孔子!瞭解王教授!論孟母堂呂麗委,早已為資優前輩,但盼樓主亦先多予關注瞭解,若孟母堂者,在台灣早已學童爆滿,並逐步擴充中,是正面積極的,樓主亦可與孟母堂相關人員,溝通建議等等!!相信彼此會共好!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0:59
kevin
论环境吧。哲萱说的对。XXX堂的环境应该比绝大多数幼儿园或小学的环境好。

很多家长心里却是有这样的预期。如果把孩子送去公立小学,环境再差也不挑。送去读经班,环境再好都挑点毛病。为啥这样呢?虽然对读经教育有认同,但还是觉得这个东西是枯燥的。所以就从环境上挑毛病。

很多私立幼儿园却是看起来很高档。楼很大,但是属于自己孩子的地方有多少呢?外场地很大,是否让自己孩子出去玩呢?这些一概不在家长考虑的范围呢。可是一到读经班就抱怨房子小,外场地少等。

当然,读经班是应该改善这个环境问题,可事实上读经班也都在根据条件逐渐的改善,尤其是XXX堂,改善的非常大。赵升君老师那里的读经班也一直都在改变环境。

所以要说XXX堂环境不好,这个应该不是事实。
另外从晚餐上看,晚上少吃、吃素,是科学的,也是健康的。

从教学上看,课程单调本来就是正确的。在我的学堂里,有多少人提出要加一些花样课程。我坚决不加。宁可家长不送孩子来,我也不加。为哈?因为课程越简单,孩子学起来越快乐。越是课程复杂,多样,孩子越觉得没意思。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捧着一本小说看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别人都觉得他没意思,可是他自己觉得很有趣。
如果这个人读一个小时小说,读到最关键处,又让他学一个小时数学,算题算到最兴致时,又让他去学英语。那么这个人能从读书中得到快乐吗?

只有能真正体会陶渊明所讲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才能真正明白基础教育的课程应该怎样设置。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就对了。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都是形式丰富,内容单一。刚好相反。

问孩子是否喜欢这个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否也问问孩子吃饭前喜欢不喜欢洗手呢?有些事情要尊重孩子,有些事情是必须的。而教育是绝对必须的。不是他不想上学就不上的,更不是他想去哪就去哪的。

另外问法也有关系。如果问:你喜欢去XXX堂,还是喜欢回原来的学校。他们多半说“喜欢XXX堂”。那如果问“你喜欢上学,还是在家”孩子当然喜欢在家了。

而问孩子问题更有意思。你问“喜欢上学,还是在家?”多半孩子会回答“喜欢在家”,如果问“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学校”孩子就会说“喜欢”。因为孩子本身对于喜欢和不喜欢,只是冲动,并没有明确的理性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大人的问题而随便说说。所以把孩子是否喜欢当真,是在是不应该。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却非常在意这个东西。为啥呢?因为现在的很多教育理论夸大这一问题。上当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2 编辑 ]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1:00
谷虎:
[這篇文章最後由谷虎在 2010/02/20 04:17pm 第 4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狄厄尼索斯在 2010/02/19 00:05am 發表的內容:
1、环境一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伙食比较差。
2、 师资水准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以督察为主,
3、但偶个人更喜欢公立幼儿园的整套体系,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游戏设计。
4、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我未到過孟母堂,以下就該家長所言,說兩句。

家長應該自問:孩子到底要不要讀經?
而不應該問孩子:你想不想去孟母堂?

有些話去問孩子,反而顯得大人幼稚了。
比如你問孩子:長大後要不要娶老婆?
有說要的,也有說不要的。
你再問他:要娶誰?
大多數都說要娶媽媽,或娶姐姐。

第2、3、4——說明該家長没(認真)看過王老師的光碟,還不了解讀經是咋回事。

第1、——值得聽,可參考。
我認為0——13歲,不光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黄金時期,
更是孩子身體成長的關鍵階段,不可偏執,應予重視。

我提醒:“兒童讀經”,不但家長要選學校,學校也應該選家長啊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1:01
趙升君   頭銜: 論壇版主
补充一下
孔夫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我自己也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但做出评判要客观而负责任。所以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维护XXX堂的意思,XXX堂也不需要我来维护。我也没有说XXX堂一定好。但我的意思是:好与不好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不是从自己的好恶出发。也更不是从自己的孩子出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尤其生活上,现在这个时代,上至富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在一个学校,怎么样是标准呢?

富岁子弟多赖。自古以来,富家子弟求学往往不如穷人家孩子成就大。现在的家长求学好像是在消费,我花钱了,就是上帝。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1:33 编辑 ]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1:02
lizehui :
楼主像是还没有看过<一场演讲百年震憾>及<百问千答>的吧?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1:27
原帖由 lizehui_lzh 于 2010-2-26 22:20 发表
许多人有自己儿时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而没有过儿时读经的感受。
以自己儿时的各种感受,附合在现在读经孩子的身上来体会。这真的不是一回事。
自己儿事的体会是自己的。现在读经儿童的体会是读经体会。不是一回 ...

你怎么知道读经儿童的体会?难道你自己儿时读过经?千万别告诉我,你孩子读经很快乐,因为按照你的思维逻辑,她的快乐体会也可能是你给附加上去的,而不是孩子的真正体会。
这位朋友的言论挺吓人的,到处宣传读经万能论,就像电视里的药品广告,这种药可以包治百病。推广读经不是像你这样子的推广法,请回去好好向王教授学习学习,学人家的精髓,而不是学成这个样子,你这样子宣传会坏事,会吓跑一大批准读经人士。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3-1 03:18
我也找到原帖了。赵老师的回复比较公允,其他人一些回复真的有点好笑。总之他们的想法就是,私塾就是这样,你愿意你来,你不愿意就不来,别指手画脚的。联想古时家长为孩子求师的恭敬严谨,孩子被打死骂死都可由老师去的传统,私塾界这样的逻辑没有什么不对,而且,那样的传统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传统好歹是要求家长的,不是用来给老师撑腰的,就好比孝道是用来规范人子的,不是让父母骄矜的。难道一日成为私塾,连接受建议的度量也没有了?

这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私塾界抱定“基础教育本来就应该全部读经。当然,孩子7岁以后可以学习书法、围棋、乐器等课程。13岁以后,再弄别的课程。” 认为这是金科玉律决不可以动摇。如果什么意见建议与此相悖,完全不必考虑。

鸿沟这么深,就很难沟通了。还有,我比较难过的是这句“对开办寒暑假短期班没有兴趣,不认为这种星星之火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3-1 1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17:56
原帖由 哲萱 于 2010/2/28 20:56 发表

這句比較汗,想知道九九乘法口訣表不“純背”那應該怎麼背? ...



根本就不用背。。。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18:07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3/1 03:18 发表

我也找到原帖了。赵老师的回复比较公允,
其他人一些回复真的有点好笑

...



赵老师后面的帖子,没一个跳出他的框架。。。公允的框架?

作者: 天涯在小楼    时间: 2010-3-1 21:23
标题: 回复 #1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謝謝如是告知。

不過我是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說趙升君那裡生活艱苦,我無話可說,因為我確實問過那些孩子,他們告訴我以前冬天冷得睡不著覺。而樓主所說的學堂,真的算是環境很好的學堂了,很潔淨明亮的感覺,這應該和主辦者的生活習慣有關。普通的幼兒園我也不是沒去過,也就是平常的環境。這一點,那個母親的感受令我費解。

九九乘法表也是這個意思,很明顯的,該位母親并不瞭解讀經教育,這樣對學堂的質疑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人家本來開的就是讀經學堂,怎麼可能不依照讀經的方法(純背)做呢。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不是氣話或怨言,而是客觀事實。

我費解的地方還有幾處,不過因為涉及到讀經理念,就沒多說,因為這個是不能說的,說多了就要有人說你是讀經萬能論了。

另外我還想提個建議,既然讚揚私塾的帖子里不應該出現私塾的名字,那麼批評私塾的帖子里,是否也不應該出現私塾的名字(我指後面的跟帖),這個如是兄似乎也可以編輯一下。

天下可笑的事情很多,可爭議的事情更多,不過還是希望如是兄能秉持互相尊重的態度,畢竟我們只是就事論事,并沒有拿其他論壇的帖子來當笑料。
作者: 春花    时间: 2010-3-1 22:13
鸟儿可以开一个“读经私塾受害心灵抚慰”班了~~~研究一下由于承受不了大量老实读经,噢不,应该说“双十读经”(鸟儿对于别人说话的字句是要求绝对精确的)的孩子是受了怎样的伤害?受害有多深?乃至于要怎样去口诛笔伐,让孩子们免于害怕,哈哈哈......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22:33
标题: 回复 #17 天涯在小楼 的帖子
谢谢小楼的指正,我一开始没注意到隐藏在跟帖中的字眼,因为原本就没打算转过来。

1、主帖是当做一个私塾见闻转过来的,无论报道者基于什么立场,我都无意干预,只要是见闻,“好的坏的”我都转。当然也有人认为我只转“坏的”不转“好的”,我想,那可能是因为只剩下“坏的”给我转了。。。我衷心地希望有人专门转“坏的”,剩下些“好的”由我来转,这样也许可以洗刷我身上的污渍。

2、原本不打算转跟帖,因为我的本意不是要转“吵架帖”而是“见闻帖”。那些跟帖只是对“见闻”的干预意见,而这里很多家长的见地并不太低,那样的意见大家几乎都能讲一套,所以不转。

3、那些跟帖我觉得好笑,乃是一种思解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喜感,不妨碍我仍懂得尊重他人;你所说的“天下可笑的事”,这“可笑”有嘲讽意味。人们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嘲讽意味所暗含的轻慢与贬低。。。不过说实话,我倒是无所谓,英雄引人敬慕,笨蛋招致嘲讽,这是人世间的正常情态。。。如果我们可以热情地对见闻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就应该宽容地体谅他人评价这些意见。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3-1 22:38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22:36
原帖由 春花 于 2010/3/1 22:13 发表

鸟儿可以开一个“读经私塾受害心灵抚慰”班了~~~研究一下由于承受不了大量老实读经,噢不,应该说“双十读经”(鸟儿对于别人说话的字句是要求绝对精确的)的孩子是受了怎样的伤害?受害有多深?乃至于要怎样去口诛笔伐,让孩子们免于害怕,哈哈哈......

...



我刚刚在楼上谈到身上的污渍,您就蹦出来了,这个这个。。。洗洗,洗洗睡吧
作者: 天涯在小楼    时间: 2010-3-1 23:06
如是兄的確高明,但一般人也很難區分您所迸發的喜感跟冷嘲熱諷之間的不同。

而你又有什麽理由判斷我說的可笑含有嘲諷的意味?事實上,這“可笑”實在存有一絲苦澀的意味。

而所謂只剩下壞的給你轉了,也不盡然,因為你所轉的這個帖子,原本就是由第三方轉過去的。而在那個論壇,卻恰恰相反,很少有人轉“好的”,轉的大部份是“壞的”。如是兄也可以思解一下,看看這樁事是不是也很有喜感,我覺得還可以,呵呵。

這樣說話很累人,突然想起朋友的一個msn簽名檔,“貴派敝派僧人派,你派我派他們派,竟然還有那門派”,說的是張紀中版《倚天屠龍記》,因為少林寺在這部片中屬於反派,而少林寺又已正式註冊商標,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故凡是涉及少林派的臺詞都被改掉了。此種情況在全球影視劇史上非常罕見,博君一笑。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3-2 11:4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28 16:25 发表
1、环境一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伙食比较差。晚饭就是粥和馒头,外加一份素菜。午饭据说多一份荤菜。
2、师资水准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以督察为主,比较暮气沉沉,没有偶们见惯的幼教行业的朝气和微笑。当然可能他们的责任心还是一样强的。
3、课程设置这方面不好评说,XXX学堂有长处的,还有小提琴也是人人会拉一些;但偶个人更喜欢公立幼儿园的整套体系,因为包含了很多的游戏设计。XXX学堂相对自发一些、不把游戏当做重要的内容。
4、最关键的是负责人的思想。这一点偶比较失望....偶没有看到一个热心推行传统经典文化的先行者,而是把私塾和现代教育体系彻底对立了、认为非此即彼没有中间路线可走;对开办寒暑假短期班没有兴趣,不认为这种星星之火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偶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没有以此全盘替换公立教育的打算。本来是希望有寒暑假班强化巩固一下的,看来希望渺茫...还是靠自己好了,起码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让孩子感觉更幸福一些~~

我转这些跟帖时心情有些沉重,这是因为自己也没想到前几年我很喜欢的读经网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个不许报忧的地方,楼主只不过说了点实话,列了几条缺点,就引来后面几位的长篇讨伐,至于么,各位的气量太下小了吧?何况当事的学堂还没发话呢,作为同行的你们就跳出来把楼主指责得再也不敢发言了,读经网的河蟹气氛比我们这里可要浓厚多了。其实,楼主在这里提提意见也是为了读经学堂好,如果负责人能多多倾听一下不同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学堂越办越好,这不是大好事么?体制内学校也不至于像各位这样独裁和专断啊。
楼主所说的最后一条也让我的心一凉,我本来也打算让孩子在寒暑假感受一下读经班的气氛,看看是不是比自己在家读效果要好,现在看来这个愿望也不能实现了,人家对我们这些业余的读经孩子压根就不感兴趣。打字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各位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儿呢,办事这么死板、教条。不就是听个意见么?多听听能掉块肉么?招点寒暑假班咋就不行呢?业余读经就不是读经了么?推广读经要面向所有的孩子,而不只是全天专业读经的孩子,如果读经推广人的眼睛只看后者,而抛弃了前者,那他宣传的就只是读经学校,就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这种人也必定会被经典所抛弃。

[ 本帖最后由 小羽妈114 于 2010-3-2 11:42 编辑 ]
作者: 天涯在小楼    时间: 2010-3-2 12:00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89600&extra=page%3D2

這個帖子就是說的寒假班啊,而這個開寒假班的學堂也在開全日制班。

每個學堂開辦者的理念不同,有的只開全日,有的只開寒暑假,有的各種班都開,除理念之外,能力財力人力等等都是考慮的範圍,怎麼可以以偏概全,一筆抹殺呢?

倘若不親自去和那個開班人交談過,其他人的話其實都可能帶有情緒在裏面,或只說好的,或只說壞的,不一定可信。孔子說,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還說,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所以建議還是親自了解,才有可能不惑于人言。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3-2 12:07
再说点题外话,这次是站在一个业余读经孩子的家长的角度来说的。有可能过几年我也会开个读经学校,所以我非常关注各地读经学校的各种信息,尤其关注办学模式。写到这里,我不能不说,楼主提的几条也正是我所关心的内容。第一条就不必说了,其余三条我一定会重点考虑,师资水平当然重要,老师就应该是精通古文学的专业人士,否则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课程设计当然要灵活多样,就一句“小朋友,跟我读(跟音频读)”那老师也太偷懒了,要知道你教学的对象都是孩子,有的甚至是幼儿,让难懂的经典更加枯燥乏味,这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吧。第四条就更应该避免了,把私塾和现代教育体系彻底对立了、认为非此即彼没有中间路线可走,说实话这样做很不利于读经推广。不管持这种观点的人如何辩解,(千万别请我去学习王教授的各种问答,因为我基本看过了。)你也得正视现实,生活在21世纪,非要把读经学堂和现代学校坚决对立,这是很可笑的,我相信,持我这种观点的家长是绝大多数。所以,我要是办学堂,肯定不会傻得说这种可笑的话。只要你肯读经典,专门读、寒暑假读、下课后来读我统统欢迎。
作者: 传说中的小鸟    时间: 2010-3-2 15:48
标题: 与“小楼的费解”对话


1、九九表不“纯背”还能怎么“背”?

“数学是不用教的”这个命题或许比“九九表是不用背的”更难理解,因为这两个命题在思考上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异,一般人不容易看透。然而“白话文是不用教的”与“九九表是不用背的”之间,是不是有着更浅易的骨肉相似性?

在学堂里,学习时间的“所有权”是属于孩子的,因为他们既是“教学目的”又是“现金消费者”。面对一个将“背诵九九表”列入“教学时间”的学堂,我们应该费解的,是学堂的教育智慧,还是有异议的家长?

私塾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是值得保护的,然而我们要注意“实质保护”而非“情感偏护”——传统文化的实质是人类的理性,是实践的智慧文化。这种文化令我们“宽容”教育过程中的迷失与疏漏,谅解教育工作者在成长历程中的各种表现。但“宽容不足”不是隐藏不足,更不是“保护不足”。

2、一般人很難區分喜感跟冷嘲熱諷之間的不同

一般人会怎么理解我在2楼的发言呢?很简单,这不关我的事。因为人们的心灵,对外部事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并且将“自己的解释”当做“真相”看待。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能做的,只是对自己诚实一点,再诚实一点。
我看那些跟帖,的确是笑得要死——这是事实陈述,不是价值判断,也没有动机表露。你为什么要越过这个简单的事实陈述,去“解释他人的动机或心态”是“冷嘲热讽”,则与我无关,也与“一般人很难区分什么什么”无关,只跟你自己的“心灵内容”有关。

3、你有什麽理由判斷我說的可笑含有嘲諷的意味?

我的意思是:你认为我说的“笑死了”含有嘲讽意味,所以你说“天下可笑的事情很多/希望如是兄能秉持互相尊重的態度/畢竟我們并沒有拿其他論壇的帖子來當笑料”。。。那么,你说的“可笑”一词,是不是含有“嘲讽意味”?注意,不是说你嘲讽我,而是说你提到的“可笑”一词有“嘲讽”的含义?

你之所以感觉对话很累,是因为你处于深深地误解之中,你“以为”我误会你在“嘲讽如是”。
现在明白了吗?。。。建议再回头看一遍。


4、私塾“好见闻”与“坏见闻”。。。

我说的是这里的情状,你说的是“那个论坛”的情状——坏见闻那么多——你可能是试图告诉我,私塾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关于私塾的发展和建设,这个话题咱们可以专题讨论——希望在误解较少的情况下讨论。

[ 本帖最后由 传说中的小鸟 于 2010-3-2 15:51 编辑 ]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3-2 17:35
标题: 回复 #1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看出版主转这个贴子的用意了,对于符合您的看法的贴子转,不符合的就攻击,那怕是一个普通家长的感想也攻击为所谓的软文,我不知道你们对于“软文”的定义,我也没时间去了解。网络是一个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作为版主这样攻击人,似乎有悖于论坛的初衷吧!
作者: 天涯在小楼    时间: 2010-3-2 18:32
回如是:

我不是很喜欢这样辩论(当然你可以说这不是辩论,不过不用咬文嚼字了,因为我没想到其他可以精确表达的词汇)。

就对你说的九九乘法表回复一下。

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学堂是不需要教乘法表的,王教授也是这个意思,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不过那位家长所质疑的主要不是该不该教,而是如何教的问题,我觉得后者的误区比前者更大。教不教,这可以商榷,但如何教,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因为这不局限于乘法表,乘法表本身此时已不重要。
作者: 传说中的小鸟    时间: 2010-3-2 20:41
原帖由 fanguoyun 于 2010-3-2 17:35 发表

看出版主转这个贴子的用意了,对于符合您的看法的贴子转,不符合的就攻击(1)那怕是一个普通家长的感想也攻击为所谓的软文,我不知道你们对于“软文”的定义,我也没时间去了解(2)   。网络是一个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3)   ,作为版主这样攻击人,似乎有悖于论坛的初衷吧!

...



(1)找管理员hq1966投诉,本坛严禁版主滥用职权,尽力捍卫会员的正当权益。

(2)论坛规则的确没必要了解,夫子每事问,庄子入乡随俗,是在“有时间”的前提下。

(3)网络是自由发表看法的平台,版主除外。
作者: 得一    时间: 2010-3-2 2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3-2 2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传说中的小鸟    时间: 2010-3-2 21:38
原帖由 天涯在小楼 于 2010-3-2 18:32 发表

我不是很喜欢这样辩论
当然你可以说这不是辩论,不过不用咬文嚼字了,因为我没想到其他可以精确表达的词汇。

就对你说的九九乘法表回复一下。

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学堂是不需要教乘法表的,王教授也是这个意思,我比较认同他的观点。不过那位家长所质疑的主要不是该不该教,而是如何教的问题,我觉得后者的误区比前者更大。教不教,这可以商榷,但如何教,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因为这不局限于乘法表,乘法表本身此时已不重要。

...



辩论和解释是有区别的,
当我误解你的时候,你如果肯做出解释,我会很喜悦于误解得以澄清。

咬文嚼字的另一个版本是“精确表达”,
要求自己尽量规范而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谓的歧义上,
这在交流过程中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没有要求别人这么做,自己尽心而已。
王教授在咬文嚼字方面做得很好,我很佩服。


转过来的原话,是“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个大概也是纯背的,比较汗)”。。。“背口诀表”是如何教的问题(记忆之定法就是背诵),而“是否在课堂背”是该不该教的问题。

你可能担心由此而导致“儿童读经”整个教育理念体系受到质疑。这个无需多虑,反复读诵式的纯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共识。当然,仅靠“反复读诵”是不够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3-2 21:41
懒懒的上了论坛,看见哥哥妹妹们这会子又聊起些非主流,明知世人都是往文学哲理上用心的,独鸟儿还发些个神神叨叨不知好歹的帖子,扰了大家的兴致,往后还是改了些吧,做个和谐社会好公民的好。

(红楼体)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2 22:02
标题: 回复 #3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呵呵。我光注意自己的思行是不是真实与合理,没来得及考虑别人是否乐意。。。检讨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