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接顺顺回家了,顺顺上寄宿学校的深思 [打印本页]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2-11 12:05
标题: 接顺顺回家了,顺顺上寄宿学校的深思
   终于盼到了10号,盼到了接顺顺回家的一天。顺顺离开家到寄宿学校整整18天了,开始送走顺顺的两周里,我的工作忙得没日没夜的,所以也没时间想孩子,只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睡不着。我的活做完以后,可以有时间休息喘息的时候,我就开始想顺顺,盼10号快点到来,一天一天地数日子。大人如此地想孩子,我也在想顺顺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啊,她是不是也很难受呀!我一直在想像见到顺顺的那一刻,顺顺是如何的表现,见到顺顺的那一刻,顺顺会不会哭着抱着我,心里怨恨我这么长时间不去接她……,所有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想像。
   10号一早,我突然从梦中醒来,一看表五点多点,本想再睡一会,但今天我怎么都睡不着了,那种激动的心情像是回到了童年。早晨10点左右坐车去接顺顺,过了近两个小时,我到了学校一进门就看到了顺顺,她正拿着饼吃呢!顺顺看到我,只是高兴得小嘴说个不停,没有我所以想像的样子,和我以前每天去幼儿园接她没太大的区别,老师也说“顺顺,你怎么见妈妈也不激动呢!”而我在和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时不时地闪动着泪花。顺顺不停地对我讲学校里的事情“这里的饭真好吃,比清华幼儿园的还好吃”“我们中午吃梨了,还有饼,我吃了一块,又吃一块,又一半块……”老师接着说顺顺的饭量挺大的,“我们这里有徐老师,霍老师,还有三个刘老师……”“哥哥还帮我叠被子”……顺顺不停地说,也说些她和小朋友之间的故事。带着顺顺在学校里走的时候,顺顺看着这里的老师都一一给我介绍,“这位是做饭的老师”,“这个是刘老师”说着顺顺就向老师跑去了,看来顺顺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了。
   
送走顺顺后,我和家里人都一致认为:这次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她下次就不肯再去了。让我吃惊的是:顺顺还是答应去呢!
   这次让顺顺上寄宿学校,周围的朋友家长知道后,有的很惊讶,有的觉得不可思意,有的舍不得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走,还有一位朋友她家的孩子比顺顺大一岁,她对我说:“我对孩子说‘顺顺去上寄宿学校了,你也去吧?’宝宝直接回我一句‘你是后妈呀!’”,也不知是不是借着孩子的话,说我呢!哈哈!
   
   通过这次上寄宿学校的尝试,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孩子的生命力与适应能力完全不是我们大人所想像的那样,可能孩子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比我们大人的还要强很多呀!而我们大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以我们大人的感受力去保护孩子、去娇惯孩子,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得孩子天生的能力(各种能力)一点点地退化,一点点地丧失人的灵性,最终使得健康的孩子成为离不开父母的“啃老族”,这能怨孩子吗?


(鸟按:已编辑隐去该学校名称,请以后注意)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11 13:05 编辑 ]
作者: 646601659    时间: 2010-2-11 15:28
是呀,孩子应该放手,但我觉得不一定非得送去寄宿才是最终独立的唯一方法呀。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0-2-11 23:24
谢谢这位朋友把自己对孩子的亲情感受写出来了。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2-25 17:32
标题: 顺顺两周寄宿学校里学习后的变化
顺顺两周寄宿学校里学习后的变化

顺顺从学校回来后,我们发现孩子很明显地长大了,自理能力强了;读经典的主动性好了。
   顺顺现在每天睡觉脱穿衣服都可以自己做了,也愿意自己做了;顺顺学会了上大人的马桶,大小便自己可以去解决了,只是大便完了,需要大人帮擦屁股就好了,顺顺大便的时候也不像原来在家里边玩边拉,耗费很长时间了;顺顺在看到妈妈在干活的时候,顺顺会说:“妈妈辛苦了”;春节在姥姥家,妈妈和大人聊天的时候,顺顺不会吵妈妈、不让妈妈说话了,顺顺会自己玩,困了想睡觉的时候,顺顺自己趴到妈妈的旁边就睡着了。所有这些顺顺在上寄宿学校以前都是做不到的。
   顺顺读经典的主动性比原来好多了。在学校里主要读完了《大学》,同时顺顺好像也会了《中庸》的一部分,顺顺去上学的时候,她们小班刚学完了《中庸》,顺顺可能是听小朋友背,她学会的吧!在坐火车去姥姥家的路上,顺顺自己就开始不停地背经典了,背一段《三字经》又开始背《弟子规》,之后又开始背《中庸》,背得背得又串到了《大学》,她就自己在那里开心地背着经典玩,一遍又一遍。
   春节在姥姥家人多,所以让顺顺读经典的时间也不多,有时间家里人少的时候,让顺顺读一遍《大学》。在上读经学校之前,让顺顺读《大学》的三分之一都很困难呢,现在带顺顺读经典一个小时,也不是难事了。这也是我让顺顺上读经学校其中目的之一吧!
   昨天又把顺顺送到学校里了,送顺顺的路上,顺顺还说她现在还会快快地读《论语》,在公交车上,顺顺就给我背,一直背到自己想不起来的地方。一路上顺顺都挺开心,快到学校时,我问顺顺想不想妈妈,顺顺眼里闪着泪花,我告诉顺顺:“妈妈也想你,妈妈和顺顺一样也要煅练自己,要坚持,要煅练自己的忍力!”,不知孩子能不能听懂,但顺顺点点头,我知道顺顺有多棒!和顺顺分别的时候,顺顺哭了,我知道顺顺是想妈妈,不想和妈妈分开,也知道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我头也没回走了……
   顺顺短短的寒假就要结束了,再读一周的经典,顺顺就要回到清华幼儿园接着上幼儿园了。而我多么希望顺顺能在读经学校一直学习下去……,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吧!我现在开始盼望幼儿园的署假……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10-2-25 18:03 编辑 ]
作者: wcb123yf    时间: 2010-2-25 21:10
看得我眼泪花花都出来了,半年前也曾想把儿子送去借宿的,不过因为晚上还要用尿布湿学校不收。经过半年的心理斗争,还是狠不下心送他去读经学校,下个月儿子就要上普通幼儿园了,LZ给了我启示,我也可以暑假送儿子去读经学校。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2-26 11:51
原帖由 wcb123yf 于 2010-2-25 21:10 发表
看得我眼泪花花都出来了,半年前也曾想把儿子送去借宿的,不过因为晚上还要用尿布湿学校不收。经过半年的心理斗争,还是狠不下心送他去读经学校,下个月儿子就要上普通幼儿园了,LZ给了我启示,我也可以暑假送儿 ...


如果没有家人的障碍还是一直上读经的幼儿园好呀!我正在为孩子不能上这个学校而心急如焚呢!其实,只要大人能放开,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接受不了的事情。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0-2-26 12:07
小朋友离开父母的焦虑不知道楼上的父母们自己有没有尝过。
记得自己三岁开始寄养在亲戚家,虽然都得到了周到的照顾,但那种深层的焦虑,自己太小说不出,却带来深刻的不良影响。经过青春的反叛,大学人文的薰陶,工作后历练,婚后家庭幸福洗礼,才逐渐走出了那些阴影。付出的代价与其中的艰辛唯有自己知道。又亲眼看到没有走出阴影的。。。。
父母们要三思啊。
作者: lyqga    时间: 2010-2-26 12:42
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这种条件,不过我觉得只要是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哪怕是只在周末,只要交流好了应该没问题.我家孩子一岁半开始上幼儿园,中间工作忙时也曾在幼儿园呆过几天,不过时间没超一周.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2-26 13:06
原帖由 如果 于 2010-2-26 12:07 发表
小朋友离开父母的焦虑不知道楼上的父母们自己有没有尝过。
记得自己三岁开始寄养在亲戚家,虽然都得到了周到的照顾,但那种深层的焦虑,自己太小说不出,却带来深刻的不良影响。经过青春的反叛,大学人文的薰陶 ...

送孩子去那里之前,我也有你的这样想法,但2周后把孩子接回来,看到孩子的反应,我才放心了。不过,不同孩子 不同对待。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0-2-26 21:07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离开了根的哺育,叶子无疑都会枯萎。

爱无限宽广,过度的爱、盲目的爱却也是利刃。

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听听自己的心吧。

唯愿妈妈不会后悔,或者以后真的做妈妈了,不会因为这一段而后悔,难以面对。

祝所有孩子健康成长!

[ 本帖最后由 如果 于 2010-2-26 21:10 编辑 ]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0-2-26 22:20
标题: 回复 #10 如果 的帖子
许多人有自己儿时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而没有过儿时读经的感受。
以自己儿时的各种感受,附合在现在读经孩子的身上来体会。这真的不是一回事。
自己儿事的体会是自己的。现在读经儿童的体会是读经体会。不是一回事。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读的是无穷力量的经典。
请问读经中的儿童的感受。请去读经学校去问问便知。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2-26 22:37
孩子的表现,有时候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是很能察颜观色的,父母的伪装和真心他们很容易识破。我小时候做的让父母高兴的违心事太多了,成年之后才能看到深层的危害。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矫正过来。虽然顺顺不一定是这种情况,不过父母还是多多观察一下为好,秘密往往在细节的行动里。

我在一个别的父母论坛里逛,有一次讨论起小时候的寄宿以及由老人代养,几乎99%有过寄宿经历的人都坚决不再让孩子在读大学之前去寄宿学校,哪怕那些高中时上的是美国私立高中的人也这么说(我想她很清楚她从著名的母校里得到了什么);由老人代养的人都说与父母感情淡漠。只有一位朋友认为她年龄很大才回到父母身边并没有影响与父母的感情。但是我觉得她不知道她自己的心态。她是坛子里公认的才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伶俐得不得了,她自己也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明星学生。可是这样经历背景下,她每次上论坛做的基本上都只有一件事:夸耀自己的女儿,卖弄自己的学问。我觉得这太不正常了,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观点,她很可能是小时候被寄养在祖父母家,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从而产生的不断需要自我表扬自我肯定的扭曲了的心理。外界那么多荣耀都不能补偿这种心理。

一个小例子,供搂住参考。:)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0-2-26 23:04
标题: 发上来速度太慢,得,又写了一次
写的半天,像是没有发走。
重写。
许多人以自己儿时的感受(未读经的儿时感受),附到现在读经儿童的身上来体会。这不是一回事。
经典有无限力量。儿童读的是无限力量的经典。
儿童读经时想不想妈妈。想。也想家。有个过程。经读的多了。心态就稳定了。为何稳定了。读经的结果啊。
读经是个过程。读经是种好的教育。读经,人就会有变化。
读经不仅在学业上,身体上,心灵上,及各个方方面面上都会来个综合提高。
我妈也反对当初我动员我弟的孩子(幼儿园大班)送出省去读经去。我妈说:你当初四年级时被送到你姥姥家一年去上学,你回来后说你是如何的想家,怎么现在要让我的孙女去那么远的地方去?我没有回答。而我心里明白。这不一样的。我当初的想家。那时没有像样的教育啊。没有这种读经的啊。这读经读的久了。孩子高兴还来不及。孩子打都打不走的呀。
不信的人,很难相信读经有这么好。信不信,还是一句话,请去各地的读经学校去看看。去了解才好。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0-2-27 21:18
标题: 回复 #11 lizehui_lzh 的帖子
在家同样可以学习经典,感受经典,何必一定要从小就寄读?
未成年的孩子,特别是六岁前的孩子,离开父母所受到的打击是深层次的,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很难走出这种阴影。
那些只宣传读经的神话而无视小朋友心灵痛苦的宣传,是不负责任的。
希望父母们能体谅小朋友的依恋之心。即使经典再神奇,也请从容些,等小朋友成长得圆满些,再作出寄宿的决定。
在我看来,高中前的寄宿,即使对天才儿童也是种折磨。记得高中时同校有一个少年班,年龄是初中却已是高中课程,个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却有很多让人担心的言行。其中一个女孩子钟情研究自杀方式就是例子,当然她仍然是班长、是校长的骄傲、是父母的骄傲,如果父母知道女儿在同学中是以自杀方式吓人而著名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吓得呆住。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0-2-27 21:47
标题: 回复 #14 如果 的帖子
同意你的看法。
我中学时最好的朋友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导致现在和父母的关系还很淡漠,而且她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活一天就是离死近一天。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活着有什么乐趣,我不知道。
当然了,她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成绩永远是本地最好中学的第一名,高考也是第一名。现在在单位也做得不错,只是我私下觉得她似乎太钟情于事业了一点,而且也不愿意养孩子,声称原因是怕孩子离家的那天她会崩溃。
其实,也许她早就已经崩溃了,在她少小离家的那一刻。

因为处理未完的一个站短,偶然看到这个帖子,有感就乱弹几句,希望不至于败了大家的兴。
不过如果因此让人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天性,那我的胡说八道就还是有益的了。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2-28 02:30
还想再多嘴一句,有些家长确实有苦衷,老人没办法过来帮忙,夫妻俩的工资不够请全日的保姆,更不可能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工作重重压力之下,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是读经班,更可以自欺欺人一下,说这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我知道这版面里有些人就是这些读经寄宿学校的主办人,还要反复宣扬寄宿制度对于幼儿是多么多么的优越合理,这太过分了吧?(要修改一下,后来和向如幻了解了一下,这句话我说错了,我原先以为的那位校方人士,只是读经家长,不是来做广告的。抱歉。)

[ 本帖最后由 paisley 于 2010-2-27 20:58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03: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0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0-2-28 11:18
请M版主注意,请人来发别的私塾的日志,是宣传那个私塾吗?这在一个普通坛友的立场来看没什么问题,作为版主,请注意了.
如果实在向往那个私塾,可在私塾范围内宣传,或口口宣传.利用这个论坛宣传,不太合适.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1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15: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15:49
其实对自己诚实一点,看问题就会客观一点。。。
假如我的孩子现在A私塾(学校)上学,这个事实通常意味着我具有对A私塾(学校)的认同倾向,请问

1、这种倾向,是否会影响我对A私塾(学校)所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2、我会不会将自己对这个私塾(学校)的不满(哪怕一点点)公诸于众?
3、我会不会担心,因为公布不满而导致孩子处于不利情境?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帖子具有显明的报喜不报忧的特征。。。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07、08、09三年之间,我在读经版只看见过一两个“忧喜皆报”的帖子。。。
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例——并且至今仍背负“泄私愤”的黑锅。。。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20: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羽妈114    时间: 2010-2-28 21:19
记得好像在现代私塾版里看过一个帖子,是一个妈妈把两三岁的孩子送到一个很有名的幼教机构全托,她认为这个幼教机构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效果要比自己亲自教育好。当时跟帖的很多,其中也有我一个,反对的声音占绝大多数,大家都觉得幼儿最需要的是家庭的亲情,这是任何幼教机构的教育都不能取代的;同理,读经学堂再好,当然也不能取代父母之爱,因为经典并不是万能的,这是常识,如果你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那就说明,你还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母亲。
看了这个帖子,让我觉得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楼主认为经典是万能的,可以取代母爱、父爱,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幌子下,做父母的真的可以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而不自觉,这真的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这就好像学校里一些比较“负责任”的老师,也是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好”而猛留作业,猛做卷子一样可怕。当然,孩子是自己的,你有权为孩子选择他或者她的发展方向,但做决定之前,请一定要三思而行,因为你的决定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22:08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10/2/28 20:59 发表
我不认为LZ所写是软文。

如果这是软文,就没有家长愿意分享他们的心得了。
难道只有质疑私塾的才不是软文吗?

不再参与这类讨论了。
不再浪费这种时间了。

大家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好好读经吧。



这篇帖子的最初情状,你可能因为年前的忙碌没看见。。。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个样子,是经过我审核编辑后的相状。原本,在这帖的标题之中,就含有你我都熟悉的“北京XX学堂”的名字,而且,作者在帖文内数次直接点明“北京XX学堂”的全称。同时,这篇文章的文意主轴,从这位家长质疑寄宿,发展到孩子自己说寄宿好,最后以“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来挑明“寄宿生活适合孩子”这一文眼。

如果这不算软文,那就只能算广告了。。。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22: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8 22: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28 23:00
原帖由 wanyi772009/5/23 19:21(版务会议) 发表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8118&page=1#pid2493719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8118&page=1#pid2494430
...

原帖由 石心2009/5/24 14:31(广告信息处理) 发表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8218&page=1#pid2495385
...


版规,版规,还是版规新规定之前,就按旧版规来判定广告嘛,
你可能不记得去年石心置顶了将近一年的《郑重声明帖》了。

软文的判定不可能根据“帖主的主观意愿”。。事实上,我们也没办法去确诊“他人的主观意愿”,
所以只能根据“帖文特征”,根据“事前定义和既定规约”。。。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28 23:15 编辑 ]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3-1 03:09
鸟版,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经过修改之后的楼主文章算不算软文(虽然这个跑题了,不是本帖的主旨)。我感觉不是软文,第一感觉第二感觉都没有,从后面wanyi和如果的回复来看,他们好像也没觉得那是软文。我想我们还是宽容些为好,也许今后还是会有私塾家长来发这样的帖子,不管他们是潜意识里需要说服自己才发帖也好,是真心觉得孩子受了益希望更多的孩子也去受益也好。

这样的帖子,尤其是孩子是幼儿的,我见一次必然驳一次。不过也不会再随便说人家是来做广告的,确实太小人之腹了。因为这版里哪怕在家读经的,也有那么狂热偏执的,所以未必发帖人都是为了做广告。我们不能堵人家的言路呀。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13:12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10/3/1 03:09 发表
鸟版,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经过修改之后的楼主文章算不算软文(虽然这个跑题了,不是本帖的主旨)。我感觉不是软文,第一感觉第二感觉都没有,从后面wanyi和如果的回复来看,他们好像也没觉得那是软文。我想我们 ...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令会员们悉知“在约定的情境中沟通和学习”
在我眼里,所有到论坛来发言的会员,他们内心都是善良的。
即便他们想要广而告之,他们也是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广而告之。。。

正因着这种善意视察,我才会对所有的软文,只是采取“编辑处理”而非“封禁处罚”
所谓一念归仁,天下归仁
然而,仁义不应遮蔽我们的“辨别力”,仁义莹澈无染,涤荡情识之驳杂干扰

我们根据“文章特征与规约之间的形似程度”来判定软文,其实是悬置了对作者动机的道德评判
这既是一种谦逊,也是一种宽容。。。收敛自己的道德判断令勿伤害无辜,信任每个人皆可有善意存在

因此,我们制定的版规,显然是一种既要维护道德,又要制约商业诱惑的“权衡”的思考结果
借此机会,宣说此意,增进会员对论坛服务团队的了解










作者: 如果    时间: 2010-3-1 13:15
实事求是,以事实说话,赞同鸟儿的观点。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3-1 16:13
标题: 回复 #30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几天没有看我自己发的贴子,没想到我发的贴子引起了一场如此的争论。
质疑的人们你们可以继续你们的怀疑。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做主!
以前,我对于小孩子寄宿也是抱有质疑,所以这一次我也只是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刚上的前两周),我也对学校的负责人提起小小孩子寄宿的弊端,但从孩子从寄宿学校返家的种种表现看,寄宿的弊端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大,相反,我看到了我没有想到的改变。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的影响,就看家长和小孩子怎么去平衡,所有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 本帖最后由 fanguoyun 于 2010-3-1 16:15 编辑 ]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3-1 16:33
原帖由 小羽妈114 于 2010-2-28 21:19 发表
记得好像在现代私塾版里看过一个帖子,是一个妈妈把两三岁的孩子送到一个很有名的幼教机构全托,她认为这个幼教机构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效果要比自己亲自教育好。当时跟帖的很多,其中也有我一个,反对的声音 ...
“让我觉得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楼主认为经典是万能的,可以取代母爱、父爱,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幌子下,做父母的真的可以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而不自觉,这真的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
这位家长怎么这么说“经典是万能的”,我可以没有这么说。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压到别人身上。
孩子也能判断什么是对的,曾经我和三岁孩子有过很感人的对话,她会感谢我教她那么多东西。之前,都是自己教孩子,如果你们怀疑,可以搜搜,我以前发的贴子。只是很多家长不恳去像我一样对孩子教投入这么多精力、心血与时间,所以,她们感觉不到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 本帖最后由 fanguoyun 于 2010-3-1 16:37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17:44
原帖由 fanguoyun 于 2010/3/1 16:13 发表

质疑的人们,你们可以继续你们的怀疑。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做主!

...



其实,在“寄宿”问题上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各抒己见吧。。。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大家共同遵循论坛关于“广告软文”的规定。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3-1 17:52
原帖由 fanguoyun 于 2010/3/1 16:33 发表

孩子也能判断什么是对的,曾经我和三岁孩子有过很感人的对话,她会感谢我教她那么多东西。之前,都是自己教孩子,如果你们怀疑,可以搜搜,我以前发的贴子。只是很多家长不恳去像我一样对孩子教投入这么多精力、心血与时间,所以,她们感觉不到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



1、我注意到你的孩子才三岁,三岁就送去寄宿吗?为什么?
2、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付出心血,这个“主观意愿”恐怕不是外人可以否认的。我感兴趣的是,你认为一个家长要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才能断定他“肯”为孩子付出心血?。。。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见工夫。。
作者: 有梦的人生    时间: 2010-3-1 21:59
我是很拒绝寄宿的。尤其是幼儿寄宿,更加可怕。越是孩子小的时候,越需要在父母身边,越需要家庭的亲情滋养,而不是以“为孩子好”或“孩子自己觉得好”为理由送去寄宿。
如果真的为孩子好,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贴近孩子的生活,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发现他天性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部分并加以引导,而不是把孩子送出去受“教育”。
寄宿学校的老师能一对一地悉心关怀每个孩子吗?他们能像父母本身一样了解孩子身上沿袭的父母的优缺点吗?他们能根据父母的成长经历敏感地发现孩子作难的地方在哪里吗?再说,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尤其是3岁这么小的孩子,他已经具备保护自己的身体、情感、利益不受他人(包括其他孩子和老师)侵害的能力了吗?这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打算送孩子从小寄宿的父母一定要认真考虑,千万不要“觉得”什么东西很好、宣称的效果很好,就想当然地去做这件事。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3-1 23:33
"只是很多家长不恳去像我一样对孩子教投入这么多精力、心血与时间,所以,她们感觉不到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楼主,这种指责别人的话还是不要轻易说的好。你说这句话,可想过这论坛比你更肯花时间、精力、心血在孩子身上的家长,学识、见解、经历都比你强,“比你更知道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如果用来指责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这些家长都不送孩子去寄宿私塾,并用此来批评你送孩子去寄宿完全是错误,你还有什么借口来应对呢?你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闭目塞听了。

并不是忍得住与孩子分离的痛苦就一定是爱孩子,也并不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就一定是母鸡一样没出息。

我想大家都明白,读经的作用要二十三十年才看得出,不是转到体制内成绩佼佼就算是读经的成就了;同时还有一件事情也只有在长期才看得出深远影响:六岁以下的孩子与亲人分离的恐惧和痛苦,会贯穿人的一生,影响思维方式和待人处事之道。所以也请你在看到孩子谦恭、感恩而感谢读经教育的时候,也想一想你的眼睛还没有看到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这么激烈地反对你,不过是为了你的孩子——虽然我们谁都不认识他。我们不是故意来跟你唱反调的。
作者: fanguoyun    时间: 2010-3-2 09:10
感谢你们的提醒,
如果是我没有尝试把孩子送去读经典的寄宿学校以前,我肯定会和你们站在同一个行列里反对小孩子寄宿。但我尝试了,我就有发言权,但并非对于所有的寄宿学校适应,也并非对所有的小孩适应,我只是对于我自己的孩子上过一段时间的寄宿学校,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而已。之前,我只是在我自己的博客里记的日记,留给孩子以后看的,但我在全球读经网上看到了,与你们想法一致的贴子,即对读经学校负面影响的帖子,是上海的读经学校,对此我只是想说一下我的感受,所以才发我的博文到论坛里。其实,你们反对的只是寄宿,而非读经典。
我的贴子里也没有鼓动别的家长让孩子寄宿吧?对于任何事情有弊就有利,有利就有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弊就利。我相信来这里看贴子的家长都是很用心的家长,所以前面的那句话我不应该在这里说,在此,我道歉了。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