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反对读经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4 01:13
标题: 反对读经







在我看来,现在反对读经的声音,不再象以往那么缺乏理性色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正视这一文化运动,并经过思考逐渐加入到了读经行列中来。结合儿女的教育热情,将潜存于这方国土几千年的文化基因从沉睡中唤醒,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在中国,有三件事最容易点燃国民热情:一夜暴富、儿女教育和女性妆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非理性色彩的褪隐,现在反对读经教育的主流,是非常注重逻辑理性的所谓精英分子。他们并非情绪化地反对读经,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并且,那些理由并不是仅凭热情就很容易解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网络推广者(即所谓转帖帮)近年来经常会遇到十分强硬的阻力,以往那种简单的“帖膏药”,宣传效果越来越差了——甚至被一些论坛驱逐。

为什么?因为基本功太差,不懂得讲道理,你讲的那些牵强附会的玩意,人家不根本不甩你。人家反对你的那些理由,你根本就没弄清楚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你跟人家辩,一开口就看出你是外行。不要说缺乏逻辑基础训练,就连自己最拿手的所谓“经典文化”这一块,也比不上人家精通——以鼠版的僵硬版主为例,他前年还曾经在这里跟我激辩读经问题,现在呢?人家可以随手拿几段夫子语录来做情景对话,我看了真的很感动。假如他现在做反方,读经版有几人能够消除情绪的干扰,在“理”上清晰解说,帮助他理解读经的正当价值呢?——单只消除情绪干扰这一件事,就很少有人能做到,遑论清晰说理?

读经教育如果真的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就应该将好东西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朋友——这不是什么宣传的热情,而是一份发自本心的纯善之愿。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发现自己虽有善愿,但却没有学力以实现之。每次遇到稍微对立的言论,我们要么只能回避“争论”,要么就把原本不太激烈的对立,激惹成敌我矛盾——即便象我这种读经阵营的老同志,也经常因为被护教情绪“误解”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误解我没关系,我这人皮实,但是误解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读经千百次,经是经,我是我,反求诸己的工夫做得不够,对自己不了解,缺乏情绪管理能力,于是,原本就没有经过训练的理解力,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话听起来不舒服,但事实的确如此。我本来认为,儿教论坛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比一些佛教论坛的会员的素质要高一点,这里的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也有。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些失望。读经这么多年了,学习国学到底有什么收获?我们总不能老是拿着王财贵先生的长篇讲稿去对付人家吧?前年我就说过了,最优秀的宣传推广者,就不要扛着王财贵到处忽悠,你自己得有以理服人的真本事。


我现在打算专门对“读经教育”提反对意见,每周开专门反对话题,大家什么时候看出这些反对意见的破绽,并条理清晰地把理由陈述清楚,什么时候就算无愧于经典的恩泽了。




作者: myhoneyqiqi    时间: 2010-2-4 09:19
读经实践才不久,不知道长期到底会有什么效果,但我想从小诵读甚至背诵国学经典,就好比犹太人从小背诵圣经一样,即开发了孩子的记忆力又将个道德礼仪规范内化到孩子的内里,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吧!
作者: 老易    时间: 2010-2-4 10:53
这个话题最近我写了一些东西。
读经这个名词,在我看来,已经基本可以从儿童教育这个领域排除出去了。
现在快过节了,先不影响大家心情了,节后有时间集中讨论一下。
作者: 饮水思源2405    时间: 2010-2-4 12:00
好贴,等着学习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10-2-4 15:24
鸟拿我做例子不合适

我从来不反对读经,也不反对少儿读经。当然我也不是很有兴趣

我曾经说过的话(大概的意思):读经已经特意成王氏读经法的前提下,我反对读经,但绝对不反对经典学习。

鸟儿说我反对读经,本身也是“情绪的干扰”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4 15:48
同意,关起门来自己读经,然后,自己反省,好好反省,深刻反省,每日三省,一省三小时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0-2-4 18: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4 18:38
标题: 回复 #7 huangjjhh 的帖子
我一直想找个接班人,看来你说话也很讨厌,以后你做恶人头算了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0-2-4 1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4 18:58
最近在这里转了转,想了想,俺这个下愚想明白了,从今天以后,俺读经,不再搅扰别人,在家里,犬子喜欢参与,俺就与他一起读一会儿,有一搭没一搭的,他不喜欢读,俺绝对不强求.在外面,俺与读经绝缘了,不再推广读经了.
      今后, 俺自己准备天天读经,因为已经乐在其中了,不能自拔了
    读经,只针对自己,不瞄准别人,经常自省,深刻自省.
      大量老实快乐自省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0-2-4 1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yezi    时间: 2010-2-4 21:55
世间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看你怎么去用它了。读经也是一样的,重要的不是读与不读,而是看你怎么去读了。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2-5 01:03
想我在好网那里多卖力地支持读经啊,前阵子发短消息给一个不停转贴读经文章的朋友,请她不要再这么做了,被她痛骂一顿。俺太冤了,反对读经的人还没这么用力地骂过我呢。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5 01:16
原帖由 huangyezi 于 2010/2/4 21:55 发表

世间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看你怎么去用它了。
读经也是一样的,重要的不是读与不读,而是看你怎么去读了。




世间万物,就它自身而言,它只是他自己,本无所谓对错。一切对错(判断)都由人而起。就人类的现实层面而言,是非黑白界限分明,容不得半点混淆。就人类的道德层面而言,顺则一往无不善,逆则无不是恶,亦无公婆各执之理。

“运用之妙”乃就智慧之圆转无住而言,超于现实而又不离现实。非谓人于现实之中可以泯灭是非——消融对立皆泯于一,乃工夫境界——此清明境界亦是要去除混绕执着。如此,回到现实方可知是非,而不拘于是非之牵扯,无住无滞,化腐朽为神奇。

读经,重要的不是读或者不读(此乃较低之行为层面事),也不是你怎么去读(此乃稍高之技术层面事),而是察照自己的决定之由来——此乃哲学层面事,智慧层面事。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5 07:4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今天读了曾子这段话(曾子的话是俺一直非常喜欢的哦),俺想到,士 弘毅,是怎样的弄法呢,曾子说的够明白啦——仁以为己任,自己去做(做自己,不是去弄别人),因为自己的问题很多,所以任重而道远,所以重,所以远,所以,到死才算结束,死而后已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5 07:52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5 08:42
如果,读经是为了教育别人拯救别人(包括教育自己的孩子拯救自己的孩子),俺坚决反对读经
如果,读经是为了自己反躬自省痛改前非回归人性,俺坚决支持读经

又何止是读经啊,为人,为己,昭然若揭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5 09:54 编辑 ]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10-2-5 09:03
在下不反对读经,但反对大量读经,
因为大量读经,是要求别人的,提出大量读经的王教授,相信其本人不会一天十小时,读他十年,
那些大量读经的拥护者,相信也不可能一天十小时,读他十年,
他们试验的对象,是别人,特别是,别人的孩子。
可怕的试验。
作者: amyych    时间: 2010-2-5 10:02
我是个新手妈妈,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对读经也是才了解。对于读经的事,我想让宝宝知道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有益的。但整天把读经当成孩子成长的全部早教内容,甚至走火入魔就有点过了。凡事没有绝对,只要掌握度就好。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5 14:49
诸位老师同学们啊,俺刚刚明白了一个事情(俺总是这么笨哈),就在刚才,就在刚才,那就是,在中国,好事情都是自己留着的,至于反躬自省等等事情都是留给别人的,为什么季谦先生说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希望了呢,俺明白了,俺明白了,俺彻底明白了: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尤其是年龄越大的中国人,他们见的阵势太多了太大了,仅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年代,他们均被忽悠过N次了,他们的经历和苦楚,俺们这些嘴上没有毛的小崽子只是听说过而已。所以,读经这个事情,就非常明白了,也是这样的,只有傻子才读经呢,傻子才反躬自省呢,可以想见,谁再去推广读经,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被四十岁及以上的老油条们耻笑蔑视臭骂,一个是这个推广读经的人别有用心,想培养新一代傻子,至于是真傻子还是假傻子,就只有天知道了。
     为什么读经科在1912年被废止,有道理啊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5 18:57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5 15:03
俺不玩了,俺自己玩,行不
谁想吃亏吗,真的想吃亏吗,那么,就来读经吧,就来反躬自省吧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5 15:58 编辑 ]
作者: 小语妈妈    时间: 2010-2-5 15:41
为什么要反对读经呢?鸟儿版主能不能把话说清楚点啊,或者只是反对长时大量读经?但也请把危害性一一列说,可否?
作者: 小语妈妈    时间: 2010-2-5 15:45
很久没来读经版了,但仍是苦口婆心地和有缘之人推广读经理念,难道我错了吗?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2-5 16:35
题外话:

《圣女贞德》影片中的黑衣人

黑衣人进行的心灵酷刑,是变化成贞德看过的上帝形像,用意是让贞德单纯的信仰中无法分辨她看到的是真是假。我们当知道,如果我们曾经有复杂的心路历程而接受某一套价值系统,那么我们不会轻易相信反例;

但是如果我们是单纯的相信某价值,那么反例的出现马上就会动摇我们对该价值的信心。

贞德的情况正是如此:如果她是一个受过高深学术论辩的学者、信仰漫游过各种宗教最后定命自己在上帝身上,这种复杂而多变的信仰者将不会轻易受黑衣人变化的形像所迷惑,自然可以指斥黑衣人装神弄鬼。

但是贞德不过是一个不识字的单纯农村少女,如何能面对这种假扮形像在思想上的冲击?于是贞德很自然的反应:“撒但,走开!”,意思就是“别动摇我的信仰!”。

嘿嘿。。。老易,僵硬,QQ,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轻易扮演电影中的黑衣人,敲打敲打读经人士。只是由于没时间或出于怜悯,懒得参与罢了。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5 19:11
这就是有史以来最尴尬的现象,为了利益而来的人们,发现读经原来是有史以来第一吃亏的事情,可是,我们已经芳心暗许了,那么信誓旦旦,我们是多么不愿意看到这个真相啊,我们托付终身的读经事业,是一个对准我们读经人自己的大口径的枪口,于是,我们就假装看不见,我们就顾左右而言它,并且还要口口声声说,读经是为了谁谁谁好,借以支撑自己可怜的面子。读经好,好吗?好在哪里呢?可以借圣贤之口修理别人吗,可以冠冕堂皇地为自己的恶镶金边吗,可以颐指气使招摇过市吗,难道,这就是读经之利益吗?
作者: 诺诺娘    时间: 2010-2-5 19:16
转田田妈那楼的新帖。诚恳中肯之言。

各人是各人的因缘

到国外后,家里订阅的国内报纸只有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借以了解祖国的形势。海外版办得真不错,信息量大,又非常实用。特别望海楼,常常可以了解国内的热议话题。

前几天吃饭时,看到望海楼王蒙先生关于读经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说“中国人爱起哄”,用来说明何以读经一下子变成风气的原因。前些日子在台湾开会时,香港大学介绍了他们在全港小学推动中国传统传承诵读项目,立刻就有来自大陆的学者在下面发问: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精髓?自然少不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云云的论据又搬了出来。而这些,我是已经听得几乎可以背诵了,因为在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迄今仍把“五.四”定为校庆日的大学里,从来不缺乏如此的争论。对此,我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可能到会议上,勉强也还被算作所谓的学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在读经这桩事上,我只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母亲和学生就好。学者或可连篇累牍地进行大辩论,但是作为母亲,我的时间很少,志向很小,因此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管耕耘,无心辩论。因为教育孩子如种地,有时令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没有心思旁顾的。

   或者有好心人要提醒,亏你念几天书,做一回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理论没有搞清,你就敢去实践?我只好说,恕我“下愚”,好在我教育的是自家的孩子,毕竟也还算合法的,她既然生在我家,那必定和我的缘份深一些。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说到别人的孩子怎样,我却没有高呼的勇气,因为我毕竟不是“博士”,也一定不能“渊博”(正如长妈妈毕竟不是学者,所以她不渊博一样)。所以当先生担忧望海楼的那篇文章不知道又要误多少人时,我这个所谓搞教育的人就“自私”地对他讲“管好自家就不错,身没修,家没齐,就想治国平天下,不是妄想是什么。我们只管让田田读下去,别人怎样那是人家的事情。”

     不这样,还能怎样,各人是各人的因缘!
作者: shenhaiwen88    时间: 2010-2-5 20:17
标题: 回复 #10 洞庭烟雨 的帖子
赞成   喜欢就读   读后感觉很好 。都读经 ,动机各不一样,不瞄别人,重在自身。
作者: 小糊糊    时间: 2010-2-5 20:23
这个做人,做事,现在的孩子做事有点过火了。学习这些东西也是让孩子明白一下事理。
作者: lsmzhn    时间: 2010-2-6 15:35
偶是下愚之人,有些竟然开不懂了哈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6 17:17
俺在以上诸楼的信口雌黄,是完全对自己的反省,绝对没有指向任何人任何事,俺是实在人,相信大家看得出来呵。这几年,俺病急乱投医,能够整的方子叫俺整了个遍,这几天,在三七和儿教之间来来往往,懵懵懂懂,俺觉得,关于吃亏,关于聪明,俺反刍出了一些东西,起码,俺肯于面对现实了,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俺找到了俺自身问题的来源,高兴又高兴,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谢谢呀非常谢谢,从大家的话语里受教好多,俺知道今后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再次谢谢大家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6 19:57
关于读经,俺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属于俺的只有当下,今后,俺要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俺对于父母,究竟存的是什么样子的心;俺究竟吃不吃得了亏;俺敢不敢面对自己。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7 04:00
.

.

.

.

原帖由 诺诺娘转田妈 于 2010/2/5 19:16 发表



前几天吃饭时,看到望海楼王蒙先生关于读经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说“中国人爱起哄”,用来说明何以读经一下子变成风气的原因。前些日子在台湾开会时,香港大学介绍了他们在全港小学推动中国传统传承诵读项目,立刻就有来自大陆的学者在下面发问: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精髓?自然少不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云云的论据又搬了出来。而这些,我是已经听得几乎可以背诵了,因为在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迄今仍把“五.四”定为校庆日的大学里,从来不缺乏如此的争论。对此,我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可能到会议上,勉强也还被算作所谓的学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在读经这桩事上,我只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母亲和学生就好。学者或可连篇累牍地进行大辩论,但是作为母亲,我的时间很少,志向很小,因此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管耕耘,无心辩论。因为教育孩子如种地,有时令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没有心思旁顾的。

或者有好心人要提醒,亏你念几天书,做一回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理论没有搞清,你就敢去实践?我只好说,恕我“下愚”,好在我教育的是自家的孩子,毕竟也还算合法的,她既然生在我家,那必定和我的缘份深一些。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说到别人的孩子怎样,我却没有高呼的勇气,因为我毕竟不是“博士”,也一定不能“渊博”(正如长妈妈毕竟不是学者,所以她不渊博一样)。所以当先生担忧望海楼的那篇文章不知道又要误多少人时,我这个所谓搞教育的人就“自私”地对他讲“管好自家就不错,身没修,家没齐,就想治国平天下,不是妄想是什么。我们只管让田田读下去,别人怎样那是人家的事情。”...




在田妈看来,“学者”只是些好辩之徒而已,她表达了坚定的“读经”立场,对“读经教育的合理性”展开思考的义务(这是读经父母与教师应尽的义务),由血缘宗法所赋予的“权力”予以消解——不管合理与否,我是孩子父母,我有这个权力。当然,她同时也暗示自己对“读经教育的合理性”已做出了理性思考,“时令”一词显示了她与时下流行的读经理论之间,存在着承袭关联。

全文七百字左右,可以看做是田妈关于“读经争论”的个人感想,其基本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我标示出的三条下划线所范围的内容,是田妈为自己的立场所作的辩护之经脉。

诺诺娘认为,田妈之言乃“诚恳中肯之言”。

“诚恳”一词,细说甚深,暂按不表。“中肯”一词的意思,是“正中要害,恰到好处”,典出庄子的《养生主》。我想,学者们参与的“读经之争”,属于“文化与教育的普遍性法则”之观念上的争论,应视为“教育之公论”,而非是针对哪一位家长个人的教育措施的品头论足。如果“读经之争”是针对田妈的,意在劝说田妈“放弃读经教育”,那么,“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端肃立场,既回避了不必要的争议,又恰到好处地破解了对方的意图,或可称为“中肯”。


不知以上解说,是否中肯?




-----------------------------------
题外附言:

我们为孩子规立了读经之路,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义务自问,自己是否对读经有了足够的了解?自己对经教是否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体会?否则,我们凭什么知道,自己为孩子规立的这条路,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呢?

我的意思,并非说你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之后,才开始读经教育。读者如果升起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明你内心不够莹澈,有所偏执(至于那偏执是什么,请自己静观)。我上述所谓“追问的义务”,纯只是“自诚”的工夫,与任何争论都没有关系。

自诚,明。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4:06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7 04:11
标题: 接续 #31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田妈所说的“管好自家就不错,身没修,家没齐,就想治国平天下,不是妄想是什么”,这段话正好很中肯地批评了“阿猫阿狗办教育”一说。作为教师,自己的素质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凭什么教别人的孩子呢?

可谓“正中要害”,只是不知是否“恰到好处”。
“中肯”难哪,“诚恳”更难。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4:12 编辑 ]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7 05:29
原帖由 小语妈妈 于 2010/2/5 15:41 发表
为什么要反对读经呢?鸟儿版主能不能把话说清楚点啊,或者只是反对长时大量读经?但也请把危害性一一列说,可否?



请小语妈帮忙,把我反对读经的言论找来,我常常说过就忘了。至于8~10小时大量读经,我是明确表示反对的,它的危害性,首先就表现在“没有任何人能论证它的合理性,但是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一事实上。

您提到的危害性,可能是指“它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危害儿童的现象”。很多人都在问我类似的问题,仿佛,只要我没有拿出悲惨的案例故事以及压倒性的悲惨数据,大家就可以不以为然似的。

然而请问,在推行“大量读经”法印之初,又有谁要求王教授拿出了正面例证呢?

“大量读经”作为一个教育实践的方法,它原本就是“思想设计”出来的,而非“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对它只要进行严谨的审视与批判,即可得知,它是被一种怎样的思考建立起来,它到底是否“合理”。我一直不停地追问那些推广和实践大量读经的人,要求他们回答我的问题。结果很遗憾,他们要么顾左右而言其他,要么沉默,没有人能够正面回答。

如果硬是要说它在被推广之前,还是经过了一点“小范围实验”,那么在大陆,据我所知最早的“实验”我们就参加了。先不说那是否可以被称为“实验”,问题在于,“大量读经”本身的合理性,到底要由什么证据才能给予支持?——目的实现?背诵绩效?儿童主观感受?儿童身心成长的客观评估的健康指数?。。。。

谁在事前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至少我没有感受到。翻阅推广大量读经的演讲稿,没有一篇有效论证了“读经时间量的增加与人性有效开发”之间的正面关联性——很普通的问题,小雨妈妈您能回答吗?

王教授曾经有一个反问句,意思大约是“谁又能说大量读经一定就是不好的”。我希望那些正在实践大量读经的家长,以及热情四射的推广者们,好好想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附言:

教育是最严肃最需要用心的事情,然而我看到的事实是,人们往往在事业和爱情上(利益与性)更倾注心力,“教育”只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爱情过后有了孩子,你总不能扔掉吧?人们经常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感到无助,无奈。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由于缺乏教育知识造成的。但是,从本质上观察,其实是爱心不够,人性中真正的道德力量发不出来。

人处于“无助无奈”的感觉状态之中,会有一种急欲凑泊着落的极其隐秘却又强大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动物的原始的安全需求。人们在这种隐秘力量的影响下,很容易接受任何一种听起来貌似有理的说辞——教育中的神话,必须在这样的非理性的土壤里才能建立。

我们说人类的“道德”,其实不是指“社会道德规范”那个道德。我们所说的道德,就是理性本身。当人们的理性觉醒,遵循理性去为人做事,就是道德在行为上的表现,即通常所谓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规范”只是一种归纳思辨而成的文字说明系统,其道德性取决于归纳思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个合理性,则依赖归纳思辨主体的洞察力。实际上,很多所谓的“社会道德规范”是不道德的。

任何教育神话,都是非道德的,其缔造责任主要由“盲从者”承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6:15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7 20:45
鸟儿说得好,真好。俺看,今天中国社会种种问题,不是因为废除读经而产生的,因为,没有了读经科,依然会有好心人拿这个思想那个理论来钳制扭曲摧残人性。好心人的口号和信条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人性被折磨得不够,好心人就又会说,那是因为剂量太小了,应该加大剂量增加时间和难度,大量就好了,难度系数高了就好了。
      事实是什么呢,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很好,一代比一代强,不是这样的话,人类早就完蛋了。可悲的是,代代人,被各种名目的教育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死不了活不成,年轻人好冤枉啊,最不可理喻的是,施教者还大言不惭地说,不如此,情况更糟糕,还应该大量,一定要继续大量。
      那些个烂招数,小量尚且产生副作用了,何况大量?老大,您撞了南墙了,还继续撞啊,啊?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7 20:47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07:57
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儿童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试试去鼓动现在的实权派,他们读经效果立竿见影,影响巨大,叫他们读经,善莫大焉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8 08:06
标题: 回复 #35 洞庭烟雨 的帖子
去年王先生给教育部提交了读经万言建议。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8 08:25
原帖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07:57 发表
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儿童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试试去鼓动现在的实权派,他们读经效果立竿见影,影响巨大,
叫他们读经,善莫大焉



我知道您的意思,在中国,凡是“运动”都会存在“过热”的驱动力。
一件好事,在“过热的头脑”驱动下就未见得是一件好事了。
我想,王教授何尝不希望“读经”能够成为国家一项文制政策予以推行呢?
说到这里就复杂了,一个人的器局、智慧与识度,决定了他的影响力,这是成事之根本因
缘分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说到这里很惭愧,很惭愧呀。。。。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08:29
人性,在各种名目的教育之下,几乎完全被忽略,人成为了工具,成为了奴隶。好象大米饭,他就是大米饭,可是,一个又一个碗,分别贴着各自的标签,非要把大米饭说成是他这个碗的,别的碗不行,只有装在他这个碗里,才是大米饭,转来转去,大米饭本身被忽略,成了碗之间的你死我活,把大米饭撒了一地,碗打了好几个,何苦呢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08:36
标题: 回复 #3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噢,俺没有说明白,都是俺的错。
      俺是想说,孩子是最弱小的,我们推广读经不敢去向实权派兜售,只敢去指手画脚对付小孩子,稍微想想,要是成年人读经,他不听话,他读的心不在焉,他不是好学生,我们敢打他手板吗,我们敢吗?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呀,我们不脸红吗 。实权派是最需要读经典最需要实践经典的,劝劝他们读经去啊,谁能够做得了这个事情,那才叫本事啊。
      但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国家出台政策号召读经啊 那样的话就惨了,又是一场****大革命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08:49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08:47
俺说的实权派, 上至省部级和更高级别的,下至单位管事的办事员就是能够拿一把的,怎么样,试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好惹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09:55
俺与所有的运动一刀两断啦,老师,您看俺的背影吧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10:35
经典,俺还是要读的,但是,俺一定是要适量,俺一定不是每天,俺最需要的是力行,是高高兴兴做,一下子做不好也不要紧,没关系,俺决心已定,老师们,为俺加油鼓劲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8 12:01
原帖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08:36 发表

噢,俺没有说明白,都是俺的错。
      俺是想说,孩子是最弱小的,我们推广读经不敢去向实权派兜售,只敢去指手画脚对付小孩子,稍微想想,要是成年人读经,他不听话,他读的心不在焉,他不是好学生,我们敢打他手板吗,我们敢吗?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呀,我们不脸红吗 。实权派是最需要读经典最需要实践经典的,劝劝他们读经去啊,谁能够做得了这个事情,那才叫本事啊。
      但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国家出台政策号召读经啊 那样的话就惨了,又是一场****大革命

...



读经是个教育事业,不是政治事业。这里要分清楚,不能混淆。
读经人士现在所作的,就是为将来理性而清明的政治局面,建立坚实的人文基础。
你要求这些热情推行教育改革的知识分子,去摇撼当前的政治现实,这未免过于情绪化了。

国家如果把传统的经典文化植入素质教育之中,形成一教育制度,应为一大德政,
这与什么大革命有何关联?人类或许永远都免不了要犯错误,但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人类只要将经典教育制度化,就一定会犯错误?难道,人类之道德理性,只能存在于民间,而不能至庙堂?


近三十多年的进步,或许并不能引起一些朋友的重视,
但你绝不能忽视这进步之中,潜藏的巨大意义——这是中国三百年来最有意义的三十年

器局要大一点,眼目要长远一点呀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8 12:07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13:04
标题: 回复 #4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政治的事情俺没有兴趣,丝毫没有兴趣。教育的事情俺也没有兴趣,俺只是对人有兴趣,大人物玩大游戏,小人物玩小游戏,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很无聊,还是无事最好。
      俺只是提醒有些不识相的人,别在再残害人性,别再欺负小孩子。叫个板怎么样,哪个学堂敢再体罚孩子,就先来打俺一顿,叫俺蹲马步,你要是敢打俺,敢叫俺蹲马步,你再去打孩子,你再去叫孩子蹲马步,俺服你。你打俺,你叫俺蹲马步,看看俺是什么反应,来吧,短信息联系俺,俺告诉你俺的地址联系方式,来了,俺一定管吃管住,俺给你买返程车票,大家作证啊
      对了,差点忘记了,俺告诉大家,俺身高一米八一,浑身上下瘦得只剩下肌肉了,脾气有些暴躁,还有些傻里傻气的,生理反应正常,打俺俺疼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13:29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13:27
读经就针对自己读去,历来中国的大****运动等等的,不都是在整别人吗,这些杂碎垃圾中国人见的多了,现在又拿出个新面具,没有谁会买账的,非常没有人买账,只有不敢面对自己的人,才去整别人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14:15
标题: 回复 #4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同感。只是,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俺对政治没有希望,对未来没有希望,对年轻人没有希望。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没有希望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8 14:51
标题: 回复 #4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虽然版主讲的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够以此为借口,摧残年轻人,折磨孩子,否则,还不如什么也不干。捡软柿子捏,不是爷们行为。
      不是修齐治平吗,好啊,谁说经典教育好,谁就先把“修齐”弄个样子给全国人民看看。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15:15 编辑 ]
作者: sandan4589    时间: 2010-2-8 16:24
为什么要反对呢,只要孩子喜欢,轻松愉快的诵读经典,通过良好的韵律去体验先哲的智慧,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
会刻进脑子里,最终是会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读经的前提是孩子喜欢读经。
作者: shunshunshun    时间: 2010-2-8 17:23
大量读经我肯定不会实行的,一来没时间;二来孩子和我又多了一项苦役;三来连孔子都提倡“中庸思想”,大量读经是否违背了!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能够喜欢并因为自豪就够了。坚决不大量读经。
作者: 秦茹阿娅    时间: 2010-2-8 19:10
从小诵读甚至背诵国学经典,就好比犹太人从小背诵圣经一样,即开发了孩子的记忆力又将个道德礼仪规范内化到孩子的内里,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吧!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8 22:53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12:01 发表

俺只是提醒有些不识相的人,别再残害人性,别再欺负小孩子。叫个板怎么样:哪个学堂敢再体罚孩子,就先来打俺一顿,叫俺蹲马步,你要是敢打俺,敢叫俺蹲马步,你再去打孩子,你再去叫孩子蹲马步,俺服你。你打俺,你叫俺蹲马步,看看俺是什么反应。。。俺生理反应正常,打俺俺疼
-------------------------------------------------------------------------------------------------------------------------------
鸟仰天大笑:好血性汉子!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12:01 发表

1、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2、虽然版主讲的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够以此为借口,摧残年轻人,折磨孩子,否则,还不如什么也不干。捡软柿子捏,不是爷们行为。不是修齐治平吗,好啊,谁说经典教育好,谁就先把“修齐”弄个样子给全国人民看看。
-----------------------------------------------------------------------------------------------------------

鸟:秉直了这么狂下去,即是功德。




附    注:狂者,刚健进取。

所谓狂,非一般所谓“狂妄之徒”之狂,乃勇猛精进义,狮子奋迅义,直截了当义。
所谓“刚健进取”,非一般所谓“胆大妄为,刚愎鲁犟”。
“刚健”者,乃谓大义凛然,沛莫能御,其时时涌现,刻不容己。
“进取”者,义无反顾,无暇旁顾一切俗套枝节,一切凡俗情调,皆消融于“义之实现其自己”之历程。

不狂狷,不足以言圣。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2-8 23:15
标题: 狂,义之实现其自己
义,若不能实现其自己,则不能成为“义”,故曰“义无反顾”。
实际,并无一个什么规定的“义”摆在内心,规约自己的行为,义,只是应当。

所谓“应当”,非是指“我应当怎么做”那个口语化的词汇,而是指整全地实践他,实现他,他才是他。比如“应当孝顺父母”,此乃一贯彻人生终始之事,只有当你真正尽心实现之,“应当”才会在此事上彻然朗现。否则,“应当”即不是他自己,而成“不应当”。

义,只是“应当”之实践其自身,完成其自身。
儒家即于此处挺立人的庄严。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9 16:30
读经是个教育事业,不是政治事业。这里要分清楚,不能混淆。
读经人士现在所作的,就是为将来理性而清明的政治局面,建立坚实的人文基础。
你要求这些热情推行教育改革的知识分子,去摇撼当前的政治现实,这未免过于情绪化了。

俺有同感,说出了俺想说的话。俺是这样想的,中国的问题(其实世界的问题也是一样),不寄希望于无形的东西,唯一有希望的是人,俺说了,对于政治什么的俺不感兴趣,俺对于这样的人感兴趣——有感性,有理性,感性充沛,理性分明,俺想,有清明的人,必有清明的政治。俺就来做这个清明的人,俺对自己有希望。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10 08:45 编辑 ]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10 08:38
大家可能是忘记了,更可能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有人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位读经人士,读中国的,也读西方的,赫赫有名,无人不知,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典型啊,学而习的典型,大量读经的典型,读到死,我们琢磨琢磨他,可以有好多好多收获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2-10 10:42
支持读经
支持不读经
支持大量读经
支持不大量读经
作者: 桃ye蓁蓁    时间: 2010-2-10 12:55
等着爬楼,等着学习!
作者: lucydeng01    时间: 2010-3-7 09:42
从字里行间体会得出版主是用心写出的文章,呼吁我们受益的家长要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回应反对读经的人群,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经典去融化他们,经典上的字字句句可以说到我们的心坎,如能运用这些思想去感化别人,相信效果是很好的。现在的情况是:不能影响到更多的人,是因为自己的内力还不够,有待加强自身的修炼。牢记经典中“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已”就好办得多。让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 静好    时间: 2010-5-11 11:06
哎,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者: CICICHENG    时间: 2010-8-27 13:32
读的;不读的;都带着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吧.


对于历史;应该批判吸收;而不是照单全收.

那个提出大量读经;一天读十个小时的教授估计是脑子进水了
作者: duh0803    时间: 2010-8-31 15:02
标题: 培养记忆
读经是培养记忆力的,孩子基本不能懂
作者: 农妇1    时间: 2010-9-2 15:18
鸟版的文字读来总是让我觉得有品头,想想文字还是那些个文字,就像那七个音符,我想这是思想的魅力。

这也就好比读经。那些有内涵的文字不是煞费苦心拼凑出来的,是思想的光辉的载体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农妇1 于 2010-9-2 15:21 编辑 ]
作者: cuty    时间: 2010-9-2 17:50
读经这事得讲缘份,正所谓佛渡有缘人,反对的继续反对,支持的就尽管自己闭门自读好了。
作者: Xieno    时间: 2011-9-1 14:27
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没有人继续了呢?
作者: dragonfly_re    时间: 2011-9-14 11:14
标题: 反对读经
我觉得我们小孩子不是太喜欢读经的,我觉得大人或者等小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之后还是应该读的。经对于个人的行为非常像一面镜子,让你意识到对与错,是与非。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1-9-14 14:39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的确值得跟。谢谢!
作者: heraldic    时间: 2011-9-14 21:57
读经只能作为辅助的修身养心,绝对不可代替学业和学校教育,毕竟社会才是生存的现实
作者: Dr.Devil    时间: 2011-9-15 08:11
偶一直对读经的《经》字不理解,请教它说的是《经典》还是《经书》?或者别的?谢过
作者: xxbzh    时间: 2011-9-16 09:35
标题: 回复 #67 Dr.Devil 的帖子
以前我反对早教和读经,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没怎么系统读过古籍,唐诗宋词楚辞易经道德经等年轻的时候也读过,不求甚解的。去年闯进这里,才给儿子买了不少凤凰出版社的读本,开始和儿子一起读《论语》,儿子因为不喜欢读,曾哭了三次,今年学校开了古文吟诵课,儿子开始喜欢读了,《论语》还没读熟,又开始读《孟子》,不要求背书,只是读读,熟悉熟悉。

现在,儿子对英文小说的热情还是比中文经典高。
作者: 灼灼亭亭    时间: 2011-9-17 08:08
标题: 回复 #68 xxbzh 的帖子
可见喜欢的东西就能学得多、学得深、学得好。

读经,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想推广,不让人有兴趣,而只强调“必须”,用死板板的腔调,那可真是要走向目标的反面了。
作者: 枫叶红时420    时间: 2011-9-29 10:30
说到俺心坎上去了,自己先学好,先领会
作者: 贝贝20030424    时间: 2011-9-30 18:05
标题: 真不错。
看各位高手过招,真是过瘾,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
个人认为:把读的四书五经当作孩子的课外书,喜欢就多读几遍,不喜欢就少读几遍或者不读,都可。最主要的看个人爱好及孩子的学习热情,反对大量长时间的读,每天读几段或者读一两页,还是可以的。孩子最主要的是身体健康,睡眠充足,高高兴兴地去学习,生活。不要存有太多的功利心,阅读就是图个心情好。刚来坛里不久,就碰上各路高手言论,真是一种享受。
作者: tom2000k    时间: 2011-10-3 11:49
读经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看出实效的,有些东西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并不表示她不存在,难道真要通过读经来中个状元才说明读经有用?说读经用没有用的人,首先得反思自己订的“用”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不是恰当,再来谈“经”本身的作用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10-5 05:10
原帖由 <i>天高任鸟飞</i> 于 2010/2/7 05:29 发表

谁又能说大量读经一定就是不好的

...




记得这个句型被名叫【刘医生】的网友在本版的某个帖子里讽刺过。
中国北方有这么一句俗话,叫做【钱难挣,屎难吃】。 话糙理不糙,谁又能说吃点儿屎一定是不好的呢?
童子便、蚕粪、燕窝(燕的呕吐物)不都可以入药嘛(有没有药效则另当别论)?

不要说大便,就说砒霜吧,谁又能说吃点儿药砒霜一定就是不好的呢?
不说毒药,就说挨刀吧,谁又能说挨一刀一定就是不好的呢?

貌似合理的废话。。。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1-10-5 05:13
标题: 回复 #73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我不是要取笑谁,而是说,请留意这些噱头,不要轻易就给唬住了。
我们是有理性的人,不是条件反射的受驯动物。
作者: 和睦家学园    时间: 2011-10-7 04:55
原帖由 cuty 于 2010-9-2 17:50 发表
读经这事得讲缘份,正所谓佛渡有缘人,反对的继续反对,支持的就尽管自己闭门自读好了。


这话说的有点不清不楚,不好意思问一下,您是说大人读经还是儿童读经?目前为止,大人读经好像还没谁反对,
这里指的都是儿童读经,儿童读经不是讲缘分的事,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与不对的事,有无科学依据的事。
儿童读经又有许多不同,有老实大量的,有亲近经典的,有入手训诂启蒙的......(这是我眼中的不同),可惜现在除了老实大量读经
被认为是教育外,其他的都不叫读经教育,甚至不叫读经。(啊!我糊涂了,那本来就不叫读经教育,该称为国学教育才是。)

教育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和命脉,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待教育都是思之又思,慎之又慎,这一点上,中国倒是很明主。
不知是出于对教育的冷漠,还是对教育的无知。
好在还有像鸟版主这样思考问题的人,近日拜读了鸟版主的作品集,结论:是尊敬鸟版主,支持鸟版主。
所以偶尔上来说几句实话。得罪了!
作者: 和睦家学园    时间: 2011-10-7 05:36
原帖由 tom2000k 于 2011-10-3 11:49 发表
读经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看出实效的,有些东西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并不表示她不存在,难道真要通过读经来中个状元才说明读经有用?说读经用没有用的人,首先得反思自己订的“用”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不是恰当,再来谈“经”本身的作用
...

读经被称作是读经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这个“用”,这个“用”,不该是提高记忆力,不该是培养德行,不该是提高文学修养,不该是传承文化......
我理解的家长让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是:孩子最终是否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在戒尺下,背会了经典,孩子乐观豁达的性格是否也背出来了?  
                             活跃的思维和创造力是否也能背出来?
                                  健康的身体是否也能背出来?
                                      对人生的信任是否也能背出来?
而这些都是获得成功人生的基础

作者: 测试用户    时间: 2011-10-7 08:26
标题: 回复 #75 和睦家学园 的帖子
鸟版时有尖锐言辞,其实用心良苦。所以哀、所以怒,无非出于对孩子的爱。
你所说的,我很认同。
虽然潜水,还是要出来说一声:尊敬,支持!
作者: 青空    时间: 2011-11-15 14:20
对于读经,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父母在经典中读出了味道,自然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一般对书籍也会产生兴趣。毕竟琅琅书声,读起来也是很舒服的。读经好不好,试试就知道了,没有必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毕竟生命是久远的,时间还长
作者: jinrun111    时间: 2011-11-17 08:58
经典,高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是好东西,可是因为好就将其作为大量实施之方案,以求一了百了,通过大量读经来解决一切问题,那就,有病了;
请原谅,话语粗鲁的回复;
同理,生活中,好话,粗话,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那块都不可或缺,这才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可爱的生活;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7 13:09
我反对读经,反对珠心算;可我儿子都做了,因为他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个幼儿园就要求读经,珠心算,我想给他转园,可附近没有一家不搞这些的,不是读经,就珠心算,或者兼有.

上小学了,我想终于可以摆脱了,不料还是摆脱不了,学校也在搞经典诵读活动,现在这些东西真的很时尚啊.(不过这些活动让国学大师说起来,肯定还做得不够)
作者: simpley    时间: 2011-11-17 13:31
我觉得读经会有几种结果
1.大部分没有效果,和不读经没有区别
2.有部分会产生效果,不太机灵的会成为孔已己似的迂执书生;机灵的会把经当作装饰品,夸夸其谈,为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罩上绚丽光环.
3.一部分喜爱者会成为道学家.(道学家往往满口仁义道德,心却很冷)
4.只有极个别的会成为"仁者贤者".

有些人觉得读经很时尚,或者觉得找到了成才的秘诀(象提倡者所说).但实际上中国经历过漫长的读经时代,不读经的时代至多不过100年.
作者: 我爱飞飞    时间: 2011-11-17 21:25
标题: 回复 #81 simpley 的帖子
呵呵,每天读的人,未必会真的去做。
不读的人,只要他在做着,不会比读的人更差。

我们看人,不能看他们怎么说,一定要看他们怎么做,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huangrenee    时间: 2011-12-24 06:35
标题党代表,拿事实讲话。
作者: 逍遥饼干    时间: 2011-12-24 19:54
标题: 做自己的,干嘛要强求别人呢
自己觉得好,就继续做,就说出来好了,别人接不接受,做不做,又怎么样呢;读不读经,有什么可讨论的呢,觉得好就读,不好就不读唄;我是觉得好的,所以我和儿子一直在读;跟朋友说过后,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嘴上说好不做的,有闷头做的,有嘴上说不好也做的,有边做边说不好的,呵呵,人世百态,才好玩哟
作者: 让雪花飞    时间: 2012-3-27 10:06
标题: 大量读经不可取
支持读经典,但是不赞同要小孩大量读经,曾经我家也是经过小量,大量的过程,以为通过大量就可以让小朋友喜欢上,但是却不知道小朋友天性就是爱玩爱动,这样中间免不了就会参杂着怒骂,硝火,如果修养差一点的就会动手,直接的破坏了亲子的融洽。间接影响了小朋友的情绪。如果因为大量读经而导致小朋友性格上的偏失更加地得不偿失。所以经历了一段剑拔弩张的日子后我家小朋友从大量到小量再到现在每天的20分钟陪着他快快乐乐的阅读经典,就像阅读故事书的时候,这样的寓教于乐小朋友开心喜欢的很呢,所以不是要成就圣贤大师,让小朋友从中经典中学习可以克己复礼,归根曰静。
作者: huangrenee    时间: 2012-3-28 14:56
俺的素质也一般,与儿子学习经典共同努力
作者: 程至开    时间: 2012-4-11 17:35
标题: 做自己的,干嘛要强求别人呢
和孩子一起读一些经典,但反对一天6-10小时读经,会使孩子逆反,违背了孩子的本性,相当残害孩子
作者: locked    时间: 2012-8-5 00:02
每天一个小时和孩子读经、讨论古人的光辉思想、随便吹吹牛,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何乐而不为?
至于老实大量读经,我们家做不来,只适合搞顽皮适量。
作者: 李博然2010    时间: 2012-9-7 00:02
标题: 反对大量读经
对于读经,一直是纠结又徘徊,不反对读经啊,但反对大量读经,不要拿孩子当试验品啊。我现在的心态很轻松也很肤浅,就是想着读了那些经典对孩子以后写作文有帮助啊。至于仁义道德神马的,还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吧。
作者: 和睦家学园    时间: 2012-9-10 08:15
看到又有人在讨论这个话题,转个贴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http://haiyinzi01.blog.163.com/b ... 016620128945346704/


海印按,吾人倡导儿童读经,小则立己立人,大则欲造就圣贤种子。然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欲一背而全之乎?固未可也。

欲治经史,精读与博闻,必有功夫,吾人谓之读书功夫,背诵只其一项,其要者,必赖乎小学功夫。小学功夫愈精,读书功夫愈深。

昔人谓文字、音韵、训诂为小学功夫,目为经学之门。必明乎字之形声义而后可以通经,故读书实则自小学入门者。

吾人数十年追求文化复兴,立张载之心,系鲲鹏之志,喧嚣多年,书未读几,事竟成俗,反观之败,不欲诓欺,实则小学功夫之无也。

悔之晚矣!恨自小不通小学,又未遇名师,只叹一生学问无成,过在无小学功夫耳!

故不欲再自欺欺人,误人子弟,以教授小学为私塾革故鼎新之志。读经反省者,同志寥寥,吾教童子文字功夫略有小成,方信小学功夫之不谬也。亦知认字读书四字功夫之笃实也。

今时硕果仅存之国学大家,吾人观之,无不以小学功夫为其根本,未见以记诵功夫为之学问。

张舜徽教授,未显之大家国学,其言治学功夫,皆源自家学父传。言:

“父亲一生讲求朴学,不尚浮华。认为读书必先识字,从我幼时起,便教我以《文字蒙求》,择其中简明易懂的象形文字,为我讲说其所以然。并且经常教我说‘读书以训诂为本。欲明训诂,此后可读段注《说文解字》、郝疏《尔雅》、王氏《经义述闻》三书。’十四岁时,便开始阅读《说文段注》,父亲教我用《文字蒙求》的分类法,备好四本白纸簿,依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各用一本,将《说文》中所载之字,依类抄录。那时我读书很勤奋,边看边抄,看完便已抄完,觉得很能帮助记忆,启发思路,从其中领悟出许多道理。《说文段注》即已阅毕,便涉览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从《说文释例》中得到的启发尤多。到十六岁时,段、王的《说文》专著,都已经通读了一遍。又取出家中旧藏桂氏《说文义证》、严氏《说文校议》、朱氏《说文通训定声》反复参考。”

“年十七,读郝氏《尔雅义疏》毕,即为长跋以自舒所得。一生研究小学,着手不为太迟。由于少时具此根柢,后乃受用不尽。诵习经、子、史传,可以融通无滞,不必借助字典。一生看书甚速,不畏读大部书,即得力于此也。”

张舜徽先生以小学功夫而治经史子,看书甚速,不畏惧大部头书,不怕读古书,皆由从小打下之小学功夫。吾读其文至此,仰天叹曰:“何德何幸,欲真读经,欲振臂文化之复兴,皆吾辈之口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老实读经,不若先笃实认字;大量读经,不若先通六书。无有深厚之根基,何谈尧舜之事业!”

海印深感于是!愿与天下汲汲于读经运动者共勉之!
作者: mumu9897    时间: 2012-10-3 07:21
呵呵,我也认为可以读经,但不能太大量了
作者: 阿里麻麻俩小盗    时间: 2012-11-16 15:17
没想到,内容这么不一般

原帖由 <i>洞庭烟雨</i> 于 2010-2-5 07:47 发表 <img src="http://bbs.etjy.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今天读了曾子这段话(曾子的话是俺一直非常喜欢的哦),俺想到,士 弘毅,是怎样的弄法呢,曾子说的够明白啦——仁以为己任,自 ...

作者: helenminliang    时间: 2013-5-12 08:22
慢慢看下来,觉得那个"孩子是俺自家的,你们说你们的,俺家读俺家的"很有意思,不知道真的孩子反抗起来怎么镇压,俺们国家能不能报警拿走监护权?这个意思很有点孩子是私有物品可以随意处置的味道。

中国古代读经人不少吧?出圣贤的比例是多少?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比例是多少?和国外从来没读过经的比,怎么样?
作者: chelizi    时间: 2015-4-15 16:35
赞成读经,而不是大量读,成天都耗在这上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