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林文采老师讲课笔记整理(转) [打印本页]
作者: gracerachel 时间: 2010-1-18 10:11
标题: 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林文采老师讲课笔记整理(转)
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的。可是我们也许不知道,原来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这些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从0岁一直到4岁,一个孩子需要什么。那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16岁了还需要听吗?那如果这个孩子在0-6岁时他这个部分没有被填满的话,他一生寻寻觅觅的时候,他会出现很多状况和问题。
0-3个 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会用哭来表达。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 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个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 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对于母亲而言,来作这些,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东西。有了本体胺的分泌,母亲会为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从身理上,提供乳汁,从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 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如果孩子在3个 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到了 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等到结婚,他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讲了又讲,问了又问。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 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成为他的缺失。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那么多困扰。他不能够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他的身体就会去寻找,去找那个重要的他人。
从4个 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孩子想要分离。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本来跟妈妈是相连在一起的,刚出生,经历的是身理上的分离,从母体的分离。从四个月起,他开始走他那条在心理上与母亲或者父亲剪断脐带的另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的话,这个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那这个时候,他需要的 心理营养是:安全感。这是从4个月一直到3岁一直会做的事情。什么是安全感,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稳定的。这里面,如果母亲是稳定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根本不用担心,很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走过这个分离期,很有安全感。从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的话,孩子就会分离一点,更有安全感的话,再分离一点。3岁以下的孩子是不知道什么是“我”的,也不知道“我”是谁。也就没有我的经历。这也就是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3岁前的记忆的原因。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会分离,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我们提供了他心理营养,心理健康,他会一直不断地试验,然后他会一直不断地离开,回来,离开,回来。。。从整个的4个月一直到3岁,一直会做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这个经过的话,这个孩子与他的妈妈会一直处于共生期。他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个人。以为他和妈妈和爸爸是一体的。
而这个时候就 进入到我们养孩子的一个头痛的时期:可怕的两岁。为什么可怕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又想要独立,他又与母亲是一体的。这个时候,他们对母亲的要求是非常大的,看到妈妈什么时候围绕你你都要反应,然后你真要去帮助他,他又不同意。这个时候,他最常讲的,就是两个字:不要。如果你一定要帮他,他会反对你。 这些,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正在挣扎着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很多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有很多缺失的,怎么知道会有这个缺失呢。一个你会看到很多小孩子,到了4岁,5岁,6岁,7岁或者10几岁的时候,孩子还会拉住你的衣角,自然而然,到 了要上学的时候,他会抱着家里的柱子不肯出门。因为他不能分离。这些都是因为他在这个阶段,心里营养不够,也就是他的安全感不够,安全感不够他就没有办法分离。他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以情相系的人。以情相系就是用感情与别人联系。如果他没有,他整个人就会充满恐惧和害怕在里面。而这时我们能为孩子做 的就是要很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你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孩子那么小,他不需要那么多物质,而是父母亲相互间良好的关系。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常吵架,常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而他不会表达他的害怕时他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处理。所以当看到我们的 孩子行为古怪时,那表示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他自己的情绪。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母亲不能太过焦虑。太焦虑的妈妈,对孩子很难放手。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最好的就是,我们坐在一边,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来试验他的成长。等到他跑回来,要妈妈抱抱的时候,抱起来,抱了一下,你会发现,他有安全感了,他又要下来,那你就放他下来。最不好的就是,今天我们心情很好时,就把孩子抱起来,玩,等到很忙的时候,孩子一来就跟他说,不成不成,你去找XXX。 这样很不好,孩子会乱。最好的情形是,不辛苦的。爸爸妈妈不用那么辛苦,孩子也不用辛苦。所以,父母亲,只要坐在那边,能让孩子看到你的脸,就成了。等到他跑过来,让你抱你再抱,他不要抱,就让他去玩,你也别打扰他。他邀请你玩就陪他一起玩。只要这样顺其自然地做,孩子就能很好地走过这个时期。真正从身理 上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所以我们认为,妈妈最好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安全感。你怎么样给孩子安全感呢?你的情绪的稳定,你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甚至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妈妈的功能要大于爸爸的。因为孩子的分离主要是跟妈妈的分离。但是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常处于焦虑,害怕孩子长大,害怕这害怕那,还 会情绪失控。不能让孩子心安。妈妈没有安全感,那么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妈妈要保持心平气和。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坐在一边,但是你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当他跑过来有需要,就要满足他,满足了,他自然就会走 开。妈妈还要去自我反省,如果妈妈自己有情绪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不能把你的情绪给到孩子。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烦你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其实他不需要很多的,不能说,我喜欢的时候就给她吃这个吃那个乱吃一团,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把他推开到一边去。他要的其实不多,只是想在要你抱的时候,你能抱一抱他!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妈妈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岁-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 且开心一辈子。如果爸爸在这个部分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会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 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要请爸爸这样来做。愿意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妈妈的肯定比重更大。父亲与妈妈不同的是,爸爸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 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做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儿子的男性的部分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儿。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 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如果孩子能够有这些的话:第一他需要人没有条件 地接纳他,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认同,到了七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是心理营养最重要的。当然他再长大,他能够选择,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但是在心理上,他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到七岁之前。如果这个孩子给足了他七岁之前的心理营养,他自 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
这个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也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现在开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然后给他称赞,肯定,告诉他,他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出现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
孩子一开始的心理营养必须由那个重要他人给的。这个重要他人,第一是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阿姨。但是,后面两种,可不可以做到,也要看孩子的性格来决定。至于为什么一个孩子会选爸爸妈妈为第一位的重要他人,没有理由,就象人们找对象谈恋爱一样。而如果父母不当这个重要他人。而孩子又不选其他的话,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有心理缺失。(完)
作者: tj_ibrahim 时间: 2010-1-19 09:28
文章很好,学习了,养育孩子真是不容易呀!

作者: 大拇指 时间: 2010-1-19 11:56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cdccv 时间: 2010-3-15 20:39
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
作者: xufeng1966 时间: 2010-3-16 13:11
教育孩子真不容易
作者: muise668xw 时间: 2010-3-27 15:16
标题: 高!
相信,你的工作会得到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同为父母,能这样做代表对你转的文章感兴趣的家长感谢你,在这里给你施礼了!!!
作者: zshyh 时间: 2010-3-27 19:44
想看看8岁之后的怎么说
作者: yy21 时间: 2010-6-8 19:59
好文章!献花!!!!
作者: mxh999 时间: 2010-6-18 23:52
好文,深受启发。谢谢楼主。
作者: QCC14 时间: 2010-7-8 15:00
谢谢分享,谢谢楼主!
作者: gyb0963 时间: 2010-10-11 16:48
标题: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您是非常关心,真正关爱孩子成长的人吗?首先要了解人与人是如何沟通。有五个层次:打招呼,摆事实,有观念,讲想法、感受,敞开心怀。
人见人先打招呼,问候,是沟通开始,然后熟悉后摆事实,说自己干过什么,然后分享观念,谈想法,舒感受,交谈甚悦,就可以畅述,从而敞开胸怀。
打完招呼,说了事情,开始谈想法,就是沟通。如孩子不出门,爱打电脑,什么说服、强制、教育方法等。谈到这个层次,人会有些紧张,语速加快,关注对方表情,因为这时会考虑对方想法。认识是否相左,如果允许别人说不同观点,就可以继续,如果不允许,或有人不认可,沟通就难以为继。
如果可沟通,双方就可以畅谈,从而敞开,但不是敞开一切。
小孩子如何与人沟通?三、四岁先在哪个层次沟通?孩子是先敞开,如高兴、不愉快、不要等。人之初讲话是展现人的期望与心灵。与人敞开,分享感受,会感觉很亲近。告诉别人心思,一两天就会很亲近,心灵连接了。
孩子长大点,讲想法,再后来讲事实。如要交学费、出行。问他感受,他就说没有。如果关系不好,见面只打招呼,不讲事实和想法。关系再不好,回家不言躲入室内。孩子从敞开到打招呼,是反相沟通。十几岁爱上一个人,就会在最短时间告诉对方大量事实,讲完又讲想法和感受。如三天不见十分想念如何如何。接着敞开心怀,掏心掏肺,与人沟通非常愉快。结婚了,有从敞开倒了回去。互相指责,谈想法感受,接着说事实,关系再不好仅打招呼,开始淡漠招呼也没了。有人沟通快,有人会走进又走出,有人安全感会留住,反之会出走。
0—3个月无条件接纳,三四翻,生命中的至重。六滚七爬自己做。
什么叫心理营养?天性好奇愿与人学习沟通。如植物需要阳光、水肥。生命,脱离母体要成长,生理心理需要营养。生理成长不容易,小儿脆弱不知未来不知孝顺,不会叫父母,唯一是吃拉睡。只受照顾又丑头大脚小,皮皱眼都不睁,别的动物长的快,唯人类小儿不行,离开父母没有生存能力,唯有无条件关照,你只有全方位接纳,他所有的行为都牵动你,哭叫饥冷热等。父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妈也可以一人完成养育,但仅是生理需要。妈妈的荷尔蒙决定了产生乳汁及无条件接受孩子。看儿子十分完美,世上谁也比不过。什么都可以唯孩子不可。但这仅仅能维持三个月。
但三个月后,孩子开始需求心理营养。如口渴喝水一样要找一个无条件接纳自己的人。我在你心里排第几?知道自己很重如同解了渴,很舒服。没有这样感觉,会终生寻找这份缺失。
母亲完全满足孩子,父亲要完全满足妻子。三个月后无条件接纳减退,孩子产生安全感。也就是4个月至3岁时。
怀孕母子一体,出生后分离,剪断脐带成为独立人。死哪里上分不开,该独立了,但意识不强,离不开妈,一会不见就会哭,母子都需要安全感,缺乏孩子就不愿意与母分离。一岁多讲的最多的是不、要或摇头。示意自己要长大、独立,自己做独立感,以人的身份与人交流,与所遇到的人沟通联系。亲近给孩子安全感,父母关系好,母亲情绪好,孩子安全感强。反之,妈不安焦虑,孩子长大后也胆小,不敢探索探险。如上幼儿园的态度是看他能否承受分离走向独立的开端。如没发展好,今后会在外出交往婚恋等问题上表现焦虑甚至崩溃。遇到困难会退缩,严重者会自杀。一生会焦虑,会存在不安全感。
恋爱时,男人分泌荷尔蒙,看对象会瞎眼,不见缺点。无条件接受对方。如果心理营养不够,恋爱中会依赖对方,但只是三个月,别以为会永远。希望年轻人恋爱平等,不要只是想找回儿时的缺失。
孩子4个月至3岁,安全感的需求是唯一的要求,母亲孩子安全感十分重要,好了会成长的独立、负责、完整。
4至5岁,需要肯定、赞美、认同。父亲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0—3岁,母亲一人就能使孩子长大,但父亲必须帮助孩子自信,独立,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
做法是:欣赏孩子的成就感,肯定并告诉他有价值,夸奖他有趣、可爱并完全接纳。看重他内在的特质,鼓励他不只用外表取胜。父爱是可以争取的,父亲要鼓励孩子,我相信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独立处理所遇问题。如需帮助,爸爸在这里。不过由你来决定是否要我帮助。我不会介入去拯救你,你的努力会成就自己。允许出错,这样会从中得到锻炼提高认识,学习的更好。父亲不一定做很多,但多鼓励肯定,拍拍肩膀一个微笑,儿子会得到很多心理营养,会增强自信。母亲做不到性别认同。父子关系好,儿子就不会发生同性恋,长大有底气,能承受挫折,有成就感。接纳孩子,肯定孩子。如孩子画画要看到他细心、善良友好的特质、肯定、赞美、信任、认同,这些信息孩子认同很重要。孩子有困难,站在身后支持他,帮助指导,在安全范围让他尝试处理一切任由他决定,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不要试图总是拯救,不要让他成为被拯救的人,让他去增长自己创造自身价值的能力。
5-6岁,孩子主要表现是认同、学习、模范。其中: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应对生活态度很重要。
会引发偏差行为的父母会有以下行为或认识:完美主义。过度压力(指示、监督、提醒、担忧)过渡屈从,过度溺爱,疑病症,依情绪处置孩子,忽略、拒绝、性刺激等。不能光说教,因孩子主要是模仿,行为模范很重要。心理营养不够,长大人际关系不好,但工作能力很强,因为他寻求安全,希望从工作中得到。爷爷奶奶也是给予心理营养的重要他人,但首选是父母。
对于情绪不安,大叫的孩子,只要保证安全,不危险,用肢体阻止,温和一点坚持就行了,不要强制。要了解他又想靠近大人,又想挣扎独立的心态和叛逆成长的过程。但在孩子有需要时应有回应。不讲太多道理,只做模范去影响。如孩子给你盖被子,要说妈会记一辈子,孩子会更关心他人。三岁前不宜让孩子上幼儿园,家人抚养最好,五岁上幼儿园教好,孩子做好事或主动帮大人要肯定,以培养自主自发性。与人沟通,因势利导,不逼迫注意不同性格内向性不愿人控制,也不愿于别人同节奏。胆小孩子不愿承担事情,更应多鼓励与人交往多做事情。心理缺失要尽早予以营养,十五岁后不易补充。要做温和、大度讲理有识父母。对爱告状孩子来说是竞争中失败多,总是跟随角色,告状是失败后的补偿行为。对不做作业好动孩子,要多陪限定时间,完成许诺可予以奖励或干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孩子出事不要过多指责,多与相处,关心用时间改变。安全感是人生终生需求,孩子对你不敞开,说明你不包容他,伤他自尊不安全。要让他有专注力并会处理情绪,并接纳与沟通。情绪是能量,如不产生生产力和宣泄,心会受压制,就会没有专注力爱孩子就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离开你并接受失落和拒绝。(林文采,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博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