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曹:很多感慨,我也简单地分享一下,我办读经教育的历程,这个读经教育,我是九五年,我是走上讲台,作一名老师,我做老师做了十年吧,整整将近十年在学校里面,我从事过美术教育,从事过音乐教育,我做过语文教育、数学教育,我最终在深圳做过一名教导主任,我读过卡尔威特,读过铃木镇一,读过蒙台梭利,这些可以说是在当今国际上是一些教育大家,那么,我一直在思考着很多问题,难道教育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吗?应该从学校里走过这么多年,我已经几乎可以断定学校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在我的课程当中我几乎不讲学校的课程、学校的内容,用五分钟十分钟把课程讲完,我就等于是完成任务,那么呢后来我是零三年听到王教授北师大的演讲光碟,然后我零四年我就把教导主任给辞了,我不干了,我不干了之后我来到梧桐山,我零四年来到了梧桐山,来到了梧桐山,刚开始只是了解一个读经教育的表象,知道读经教育的这种,因为自己跟外界的联系跟来往比较少,那么呢,做了很多思考,我曾经在想读经教育既然如此好,我们怎么做?从现实的角度上面去做,那么呢一边做,我从业余读经开始做,等到后来资讯接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真正明白的是零六年,见到王教授的那一次开始,我真正明白了读经教育从现实利益到长远的利益,零三年听到教授北师大讲座的光盘之后,我所立下的愿,我就是脱离学校,因为我在学校的待遇算是不错的,然后我脱离了学校在梧桐山做这整整五年的时间,但一直都没有很顺利地做起来,原因是自己对教授的教育理念的不够通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呢,现在我觉得学堂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因为一个是孟老师也来到梧桐山,从很多东西我在教育理念上得到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不过我发现就是读经教育太简单了,太轻松了,因为我之前在读过这些书当中我一直没有去落实,因为我觉得好像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太对,包括西方谈到的这些教育理论,我觉得他们都很好,但我觉得可能不够好,我就是在学校里面自己在教书,然后我会看了很多教育学这方面的书籍,然后后来当我听到北师大的演讲的时候,我才明白我这么些年来为什么觉得所有人谈到教育,这些我所看到的教育大家谈到教育为什么不够好,给我一个感觉是所有谈到仅仅在术上面,而没有归结到道上面,我个人认为王教授谈到的这种教育理念,他是在从道出发,而术呢,是因人而异去进行你自己本应该有,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你就做什么样的开始,你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就从哪一个能力开始,尽可能地去从道方面来走,这就是我对教授读经理念的一些了解和认知,那么今天很多千千万万个教育家也在谈教育,都是在谈一些课题,他们谈得很正确,但是他们的正确是在术这个层面谈,用什么样的方法,然后让他怎么样地去学习,怎么样地去生活,怎么样地去成长,但是很少人,几乎我觉得也没有听到过能够从道的这个层面来谈,而我个人认为我所接触的这么多,我认为王教授是在道的层面上来考量教育,在这种人性的层面来推广教育,我觉得这是一件跟所有教育理论家不同的地方(鼓掌) 教授:讲得很高很玄。(大家笑),我常说,我没有反对任何教育家,我没有反对任何教育方法,因为之所以成为教育家,成为教育理论,让别人来用,大概都有相当的内涵,都有相当的意义,不是(?)龙是不过江了,那么你没有相当的见解,怎么会有人相信呢?怎么会成为教育家呢?所以我们一下子就应该知道,他成为大家,这么多人信奉他,全世界都在用杜威,他肯定有相当的能耐,那这相当的能耐,他不是存心要害人,这个能耐它必定是好的,但是这个好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要学,我们应该要用,不过他是好的,而且是对的,那他是好的对的为什么不跟着他走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是好,有没有到最好?他对,有没有全对?是这样子的问题,他可以在某个地方好,他可以在某一方面对,但是他某一方面对,就只有在这一方面一直走,那你就掛一漏万了,所以,我刚才所说的是根源性,从根源出发,他就有一个完整性,那追求一个完整性,那你如果说又有完整性跟根源性,就你所说的,就有道,有道就能够用术,所有术归道所用,因为术就是从道开出来的,所以你站在道的高点就可以用所有的术,而这个术呢,即然是所有的术,这个术有千千万万种,千千万万种他有各个方向的开发,有各个层次的开发,那么你对哪一种术,这种术你假如有道的话,你一看到这种术,就知道这个术到底是在哪个层次上,哪个方向上,对人生有意义,你就把他用在这个地方,叫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各正其性,各安其命,你不要你只有见到这一点,就拿着鸡毛要当令箭,你好好乖乖地就在这个地方,杜威的实用主义,你就在实用的地方用,你不能够说我们整个智慧都是只有实用啊,那蒙台梭利她有一种触觉的动作的一种操作,她这也有益呀,蒙台梭利也有所贵呀,他的一个孩子的所贵,她的所贵是要安静,要尊重别人,那这个都有益处啊,但是人生不只是这样子啊,人生还有更高远的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的绝学啊,蒙台梭利没有提到往圣绝学,(大家笑),那就低了嘛,就你所说的术嘛,所以蒙台梭利我们要不要反对呢?你怎么可以反对呢?操作怎么可以反对呢?但是操作是什么意思?我们尤其是一个孩子,蒙台梭利是儿童教育家嘛,她不是成人教育家嘛,那儿童教育家,她对儿童教育确实有很好的贡献,一般人用了也相当有效果,为什么?因为不要说从别的地方看,就从增进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最简单讲,提升他聪明来讲,我们怎么增加学习能力?聪明,那怎么聪明?我们越简化了,简化到这个程度,这个聪明,聪明,什么叫聪明?脑神经发展,脑神经怎么发展,一个孩子十三岁之前都在发展脑神经,越早越好,那蒙台梭利也没有讲到胎儿嘛,蒙台梭利最多也是讲到两三岁四五岁以后嘛,所以她也没有讲到胎儿,实际胎儿也是最早的,所以蒙台梭利她的时间点拉得不长,那么她的教育有些什么功效呢?蒙特梭利自己也不知道,她只是一个医生,她教一个脑伤神经的孩子,脑残的孩子,她用某一种方法,教了果然有效,她刺激皮肤,那后来就变成操作,那么这个能不能增进脑神经的发展呢?是可以的,而一个人的脑神经发展其实最早期是听觉神经,而人类的耳朵最灵敏,因为人类耳朵是二十四小时,三百六十度开放,这是最灵敏的器官,所以又是最早期发展的,在胎儿就可以发展了,所以耳朵的教育是人类的第一大教育,再来是眼睛,一出生就有眼睛,眼睛是十二小时开放,因为一半时间在睡觉嘛,一百三十五度的广度嘛,这个已经了不起了,耳朵跟眼睛都可以超越空间了,再来呢,眼耳,再来鼻,鼻子了,鼻子,就在这里呼吸呀,而鼻子不需要什么训练,因为人就会呼吸呀,呼吸自然,空气中就有许多气味,你不要还训练鼻子,噢,孩子啊我现在给你闻臭的,现在给你闻香的,(大家笑),现在给你闻兰花,现在给你闻菊花,没有这种情况,这不需要嘛,所以鼻子不需要训练嘛,从来没有一个人发明鼻子的教育嘛,眼耳鼻,再来是舌头嘛,舌头是什么,尝味道,第一个尝味道,我们平常都要吃饭尝味道,但是最重要的,尝味道之外还有一种舌头的运动,语言,这太厉害了,那我们读经从语言这里抓住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又有听觉的教育,我们又让他看世界名画,我们又让他读经,那再来呢,眼耳鼻舌再来就身,最后是身,身是什么?是皮肤的触觉,还有身体动作,凡是皮肤触觉跟身体动作都能够促进脑经发展,所以弹琴的孩子他确实比较聪明,为什么?他一直在这里运动他的小肌肉,不过呢,刚才说过,人类吸收讯息最敏锐的器官第一个是耳朵,第二个是眼睛,第三个是舌头,第四个才是皮肤,第五个是鼻子,所以谁发现了哪一个部位而来作教育,他就是第几流,所以,发现耳朵的,是第一流,发现眼睛的,是第二流,发现舌头的,是第三流,发现皮肤的,是第四流,所以我说蒙特梭利是第四流教育家,(大家笑)但是读经呢,是不是第三流呢?不是,因为我们刚才说了,我们还各安其位嘛,我们各取所需嘛,所以我们在该听的时候给他听嘛,在该看的时候给他看嘛,而且读经呢又听又看又念呐,并且还要用手指头指啊,还要心理还要思考啊,还要进去又出来啊,你如果听音乐就要听进去,你有没有去思考你不知道,你眼睛看一幅图,有没有思考不知道,但是你看了这个字,这个字什么音在你头脑里面要综合一下,综合了以后又要用你的舌头念出来,这个头脑就经过一个回环,这个就是在促进你的头脑的一种严细的功能,而且呢,我们是在清洗你的头脑,而且我们要读很多遍,这个使脑神经结非常地巩固,再来呢,我们要读的很流利,而且要背很多文章,我们背文章比那个弹钢琴的人弹一首曲子,一首曲子多少音符,一千个音符一个孩子就弹得很不得了了,我们这是几万字啊,那还得了吗?那你对头脑的开发那还得了吗?而且弹钢琴要准备一架钢琴,一架钢琴好几万呢,(笑),你要请老师啊,我们一本《论语》,你就读老半天了,(笑,)为什么不做呢?这叫全面哪,所以假如读经没有完全,我们可以取人家更好的,比如说读经他的舌头运动,或者他的声音,还没有像音乐那么优美,那么变化,所以我们就取音乐,那怎么取音乐,我们就可以听嘛,甚至一面读经一面听音乐嘛,所以这不是可以的嘛,所以这叫全能的教育,一般人所说的全能的教育,都是由一点然后想要带动其它,那读经也可以从一点带动其它,也可以兼收并蓄,所以读经的教育,假如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你就不会认为读经就是这样读啊读啊,就是小和尚念经啊,就是死读书啊,越读越笨呐,你就会这样想了嘛,所以遇到一种新的观念喔,真的是要去了解,了解才来决定,或者说你要批判才来批判嘛,那有些人就是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开始批判了,原来不是唉,看到王财贵三个字就批判,(大家笑),这个名叫财贵的一定很俗唉,(大家笑),他看到这三个字就批判了,真的,很多人喔,我听过喔,而且有时候他们跟我讲,说你还好意思唉,(大家笑),这个就是不对的嘛,这个不可以这样子嘛,所以一个人就拒绝学习呀,拒绝长进嘛,所以人总是要开拓开拓,所以心胸越开扩的人我们讲读经越吸收的快,那心灵已经关闭了,那你就讲不进去了,他反正就不信你这套,你这个跟我们以前不一样,跟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他都没有想到你现在学成个什么样子,我说你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就照你的教法,他说,不错啊,我做医生啊,我赚很多钱啊,这样这样,我说算了算了,我们这个境界不一样,(笑)是这样子啊,所以他不认识这个人格人性的伟大,他认为现实成就伟大嘛,那有些人特别是有成就的人,富有的人,最难说,再来就是学教育的人,最固执,因为他认为我学教育嘛,他不知道他学的教育是不是基于人性,他学的教育是不是只有一偏之见,当然杜威的对呀,谁敢说他不对,当然蒙特梭利对呀,谁敢说他不对,那么七田真跟铃木镇一,那更好了,对不对?更有一点全面性啊,不过还不及读经。犹太人的教育也是读经,犹太人只读他们的宗教的经,可惜了嘛,所以总之我们是能够想到的都想,能够看到的都看,而我们并没有排斥任何的教育,我们没有排斥中国,没有排斥西方,没有排斥古代,没有排斥现代,没有排斥学校教育,所以你刚才说学校教育你认为是统统没有意义,我有时候我讲话也这样讲,后来又改口了,学校的教育呀,意义是很少的,这样就可以了,(大家笑),统统没有意义,还是有一点点意义嘛。(大家笑),那我们就是者还其为是,非者还其为非,多者还其为多,少者还其为少,那我们讲话人家就比较信服,但是我们讲话难免都比较夸张嘛,“统统没有意义”,就像一个女孩子她跟一个男孩子发脾气:“每一次跟你约会你都迟到!”噢,这个男孩子被骂得实在是很没有话讲,但是如果一个学过逻辑的,“我没有每一次哦,我跟你约会十次我只有九次迟到而已哦”,(大家笑),所以这是一种夸张嘛,这个女孩子就骂他嘛,其实就是因为你一次两次迟到,就说你每一次都迟到这样子,所以讲话不能讲和太满了,只是说这是情绪,只是说为了鼓舞大家,所以说为了鼓舞大家,讲话讲得激烈一点,那有的人就是抓你的小辫子,所以有些人也在网络上说,啊,这个我的演讲怎么样,好像在传教一样,怎么样,讲得有些时候太过份了,那有人就说,你要去看看整个演讲到底在讲什么?你不要挑一句话,比如说我说去外国的留学生被人家问,你有没有读过《春秋》,《春秋》是你们的第一本历史书,你们第一本民族历史的书叫《春秋》,有人在网上说了,我们的第一本历史书不是《春秋》,是《尚书》,所以王教授都放屁(大家笑),那有人就跟他说,你不要抓这个小毛病嘛,你说第一本是《春秋》也可以嘛,因为《尚书》还不成熟嘛,《春秋》成熟嘛,《春秋》有系统嘛,《尚书》没有系统嘛,《尚书》是孔子这样抓来的嘛,那《春秋》两百四十二年,每一年每一个月都记载,春蒙正月,然后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不放过这才是有系统的意思嘛,那我这样讲没错嘛,我可以辨嘛,其实我那时候是随便讲的了,(笑),但是他不必因为这样说我放屁,(大家笑),我已经很客气了,我讲话已经很客气了。 孟丹梅老师:因为我们是这样,现在梧桐山呐,已经有几间学堂了,都集中在这里,那这些学堂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做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的,全日制读经的,那个我们在外边宣导的时候,就像刚刚教授讲过,因为要宣导,有的时候难免在言辞上可能会有一些激烈,或者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可能偏向某一面,所以我通常听到的就是这样讲,说我们在讲德行教育是浸润型的,不是靠训练才能得到的,那有些人就误认为我们不注重德行教育,然后还是《弟子规》的教育,那我们说呢,才艺跟德行比起来并不是根本的最重要的,而才艺学习是需要有能力的,所以呢我们先培植根本的,以后能力强了再学习其它的,那可能在这方面宣导的时候,因为我们现在只读经嘛,只读中文和英文的经嘛,孩子都不学嘛,也都不系统地去教嘛,那有些人就又误认为我们是不重视才艺或者是排斥才艺的,那我们说呢学校里面是浪费孩子生命的,学校的课本大多数没用的,初中的只为了考高中,小学的只为了考初中,考完基本上是没用了,那很多人又认为我们是排斥学校教育。其实我呢是有过一段心路历程,我前前后后推广读经差不多有十年了,那在向前数六年的时候,就是200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第一次面对面地遇到教授,教授给我讲,因为我的孩子在旁边嘛,他说“你要做最好的”,因为那个时候他知道我学习佛教,所以他又,我还记得教授用这个话“你要听上法还是要听小法”,(教授:噢),对“你是要听大法还是要听小法?”我说“我听上上法”,然后教授说“那读经教育的上上法就是老实大量,让你的孩子就一天八小时读经,如果你想培养人才,他读经的同时多阅读。如果你想培养大人才,只读经不要阅读,(教授:嗯)有一天他读的第一本书是《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史记》的时候,天下没有他不能读的书。”嗯我就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了,我就开始按照教授的方法做了,我发现,因为我的孩子是三岁半开始读经,我遇到教授给我讲大量读经的时候呢是孩子五岁,我三岁半到五岁的这段时间孩子每天是从半个小时读到两个小时,那个时候孩子的记忆力啊,专注力啊,表现力啊已经是一般孩子中间的佼佼者了,那我就觉得做的很好,可是当教授讲了这个之后,那我就要去尝试了,我就尝试着让他的读经时间从两三个小时增加到四五个小时,五六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在幼儿园嘛,这个幼儿园不读经我就影响他读经嘛,不读呢影响它读一两个小时嘛,后来两个小时不够,我希望他读四个小时嘛,那就帮着它再成立读经班,在幼儿园里面再成立以读经为主的班,读到四个小时后来我发现不够嘛,他的能力长进,那我就很自然地想到,如果读的再多,他的能力长进会成倍嘛,会递增嘛,所以又去说服人家开五六个小时就没有人开了,所以就不得已把孩子带回来自己教了,那带回来自己教从两三个小时变到五六个、六七个小时的时候,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就已经很夸张了,那个时候就已经很夸张了,但是还没有夸张到我们,因为那个时候五六个小时,可是现在孩子是读了四五年呐,每天七八个小时啊,那这个时候所突显出的成果呢,三四年前我们所不清楚的嘛,我们只看到当时所表现的了,当时的表现就是比读两三个小时孩子更安静了嘛,然后他专注的时间更长了嘛,然后他更有思考力了嘛,他小的时候,他四岁半五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读经量开始增加了,他就开始抓别的书来读,我没有制止她,五岁多的时候,登山的时候,她就知道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很夸张了,觉得,可是今天我回过头来看,因为我每一年的感受都是孩子的能力在成倍地递增,所以我每一年都感慨别人为什么没有读这么多,而我每一年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呢?一般人是听不进去的,而能够听进去的表现最多的是什么?“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告诉我读这么多?”推广读经很多年的噢,孩子还在学校里上学,然后孩子一到学校的时候,就功课一开始啊,每天一接送啊,接触的孩子一多啊,然后那个电视啊,外面的污染啊,通过几十个孩子共同的在课堂里酝酿对他产生作用啊,那孩子本来可以读两三个小时的,都不太安静了,所以孩子到了学校之后不是他的能力提升了,是他的能力打折了,然后家长越来越发现孩子是要跟学校抢时间才能够读,而且读的效果也不那么明显了,所以他们就讲为什么没有人来跟我们讲这些,实际上那个时候我还记得,我跟教授去山东去做读经演讲的时候,教授那个时候讲,就语出惊人,就是,“白话文不退出小学课堂,中华民族永远没有希望,你要想培养大人才,就让他只读经不阅读”,(教授:不是,你如果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人才,从明天开始,不要再上学了。)(大家笑),然后那个时候就是很多人真的是觉得我们疯了,而且,教授还清楚地记得我决定孩子不去幼儿园了,也不去上学了,组织了几个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我受到了所有周围人的抨击,抨击,就包括我自己的父母都说,你要让孩子在家里这样读了,我就死给你看,对啊,我母亲有的时候,跟女儿之间是这样交流方式嘛,那我当然了解母亲,我说,那你如果你不让我的女儿读经,我就先死给你看,(大家笑),然后第二天我妈妈就很生气啊,我给她打电话,她很生气,她说:“不要理我,不喜欢跟你讲话”,我说:“妈妈,是谁把你气成这个样子啊”。再去哄他,因为知道妈妈是爱我们的,我会跟他拉扯,然后来争取这个机会,那小孩子后来读读读……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因为我坚持过来了,我看到效果了,我的孩子呈现出效果了,每一年只是呈现出一个阶段性效果了,可是周围的人看上去就扼腕呐,叹息呀,我的孩子怎么没有这样啊,他现在开始读,七八岁了,跟学校里一抢时间,抢不来了,八九岁了,停下来不去学校了,又放不下将来文凭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无量的问题,无量的烦恼,所以后来那个时候,我们就下决心,后来我跟孟曹(1:22:40)交流,我说全天下有很多人在推广读经,到今天了解读经教育这几个字的人已经很多了,多多少少都在读的几千万的孩子都有,我说一定不缺我们这几个,但是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真正培养文化传承亽种子,我们不提供这个场所,不讲这个方法,就没有人走这条路,所以后来我们就一路推广,就碰到上述讲的这几个问题,人家以为我们不重视道德教育,以为我们不重视才艺,所以今天最后我就想讲,我们这边的孩子,都是八小时读经,都是放弃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放弃了大学的,家长都是想明白了才来的,而且在这之前都会有一些老师的文章,还有我们的一些推广宣导,还有一些交流,而且最重要的,都是他们能来,都是这里的家长周围的朋友和亲戚才来的,换句话就说,就是我们把这个菜包好了,我们只卖这一种菜,那些人都是为了买这一个菜才来的,所以他们是之前来就基本上七七八八的观念就过了,那来了之后有一些小细节的问题,再问一问,我们再给一些老师的文章影响啊,然后我们再谈一些我们对于身体啊,心灵啊,收获呀,人生啊,择业呀,学问呐,未来的我们的一些建议看法,那多多少少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所以一般到梧桐山的孩子都是这样的,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这些孩子不是一个两个,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没有一种异类和边缘化的感觉,而且他们吃饭、睡觉、读书、玩,吃饭、睡觉、读书、玩,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你不用问他们喜欢读书还是喜欢玩,反正吃饭睡觉读书玩就是他们的生活,他就在这种生活里长大,结果呢,很多家长跟我们讲,业余班读经读了那么多那么久啊,一年了,一本《论语》还没有背下来,好不容易把《论语》七七八八地背下来了,很有成就感,可是一听我们孩子背书他就傻眼了,因为我们是从头到尾行云流水下来的,所以他们就很纳闷,其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的成果是怎么来的,就是很老实的,没有任何花样的,每天就读就是了,聪明的孩子五遍会背了,他也要读两百遍,要不然他会忘,笨的孩子五十遍才会背,一百遍才会背,读了两百遍也不会忘,也不用去考试他,他读到了能背的时候他就去背给老师听,老师听过了之后,再让他再读一百遍,然后进行新课,学新课的时候再重复前面的一百遍,反正每本书三百遍打底,到最后完成六百遍,多的还要差不多还要一千遍,所以他每天就是在这里洗呀洗呀洗呀,所以孩子们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什么呢?我们没有给他们开阅读,但是他超级喜欢阅读,现在就大一点的孩子就跟他讲道理了,你是想看浅的还是想看高深的,你是想成为大人才还是小人才,如果你想成为大人才,忍一忍,把经再多读一些,以后看更高的书,小一点的孩子就不必跟他讲道理,说,进度完了再看书,家长我们都已经观念都统一了嘛,家里也没有了,这里也没有嘛,想看也没有嘛,所以就没有浅的给他看,也没有邪的给他看呐,所以将来就,因为他超级爱阅读,一直得不到阅读的这种环境,他一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现在就觉得我女儿她就表现出,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偷偷地找一本书来,趁我看不着,翻几页,然后后来我把书都收走了,他没办法,他就找一本中医的那个经络穴位图来看,自己背大阳经和首阳经,(大家笑),就是这样啊,你如果真的给他一本书看啊,她会上面读经,她底下会拿出来看的,所以你看,她的阅读是超前的,如果一旦开了,她肯定是看更高度的书,然后乐此不疲。然后写字呢,我们现在好多孩子八岁九岁十岁也没有写字,超级爱写字,年前啊,我们有七个孩子集体背完《孟子》了,然后加上之前背过的,和马上快要背过的,将近十几二十个孩子《孟子》过完了,那你说这些孩子,如果他《孟子》过,《诗经》《易经》过,《老子》《庄子》过,主要经典全部过到行云流水这个程度,你说你发他一支笔,给他一个古文的帖,然后听“老八张”的高山流水的音乐,他在那个课堂上写字,他是乐此不疲的,他是一写进去几个钟头不会出来的,不是那个书法班的孩子,你送他去写了十年,最终也不过就验见一下自己孩子写的字比别的同学漂亮而已,他就不会有更深的追求,那写字是这样,英文也是这样,其它的学习统统是这样,读古籍的能力,那现在我们拿出来《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个大量读经的孩子,读的多一点的拿过书本就很流利地读,读的少一点的呢也能够读,但是就是速度稍慢一点,那随着他的理解力,随着年龄大,他就有能力读注解,所以我们说,压的越深呐,突显出来的能力越强,然后每一年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阶段性的成果,那个表现就已经很夸张了,可是你还没有想到他逐渐累积之后的那个表现是会超过那个表现的,而且人生是几十年的表现,他未来表现在人生中段和晚年的高度的智慧表现我们还没有看到,现在只是看到一些什么专注力呀,理解力呀,还有什么学习能力呀,这些,我们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说,一听到老师说的及早,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早到胎儿,一说到老师说的大量和老实,因为我们对大量和老实的是有认识的,什么叫大量,大量就是一天八小时,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读,什么叫老实读经,就是除了读经,其它事情都不要干,你其它事情都不要干,将来什么事情都干得好,如果你现在读经弄一半,你八个小时,用七个小时读经,如果用一个小时阅读啊,它是七加一,是减法的,是七加一小于八的,是小于五,小于六,甚至等于零的,他的浮躁的心哪,他会把那些读的书的功夫都会坏掉的,你更何况去上学呢?所以我们说,这里的家长,你是给他多少钱,他都不会让孩子去学校读书的,去学校你就你等于让他孩子去自杀,这说起来也夸张,但是事实是这样啊,他肯定是不会去的。 蔡老师:我觉得吧,读经学堂能够坚持大量老实读经的,学堂的老师跟父母,用四个字可以说:知、所、先、后,但有些人呢,他不知其先后,全部一把抓,那怎么样?这些人觉得那很不错,至少他不知其所先后,他先也抓后也抓,虽然说后的可能拉了先了,但是他先的也抓到一点点了,那么就是说,能够大量长期老实读经的,老师跟家长们都明白了这先后的问题,本末的问题,那么他就不担心了,也就是说,不是说大量长期老实读经呢,是舍末逐本,不是舍末逐本,更不可能是舍本逐末,但是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教育都应该是本末要兼顾的,但是本末兼顾他有一个先后的问题,那么先顾本,后再顾到末,这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概念,但是很多人他没有这种概念,他思考不到这种状态,那么,噢,这个读经重要,那就读一点了,读一点也很好啊,那么他如果能够知道这个先后的概念,能够知道本末的概念,那么现在该给他本的时候,末暂时不要着急,本就全部给他,那么末到时候稍微带一下就出来了嘛,也就很简单,所以今天天下读经学堂也不少,能够坚持这个长期大量老实读经的就是知所先后,知道本末,有些人他没有大量长期老实读经的,他也有一些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但是最终我觉得他必须走到这一个大量长期老实读经,那他可能才真正通透这个读经教育的原理,这个符合人性的教育理论。 孟老师:这里面想要表达的就是,没有读经的孩子不可惜,我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表达了,读一点的也不可惜,就是已经读的,但是浪费了孩子,没有给这个孩子应有的量,最好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成长空间,这个就是非常非常可惜的,我们现在也有很多读经的孩子现在就读的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情形如果大量老实,如果放弃不必要的这个时间段就要抓的枝叶的问题,他会更好,我们常常交流一个观念,就是做读经推广的人你可以根据你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和受众,去讲读经教育的不同层面,或低或高,但你自己本身必须清楚它最高在哪里,如果你不清楚它最高在哪里,你只知道它的三分之二高,那你宣导的时候,你的这部份受众只能得到三分之二的高度,由于你的高度的不足而障碍了他了解更高的,如果你知道全部的高度,但是对方的程度,他的家庭客观环境条件就只能学到这里,我们给它这个就没有辜负他,所以我说读经推广者自我的对于教育原理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是,至少是一种遗憾吧,所以可能我们在很多场合下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因为心急呀,可能会表达的会有一些过于激烈,但是可能我们也是慢慢慢慢在方式上在各方面去提升自己的修养啊,然后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呀,然后以对方更能接受的态度去介绍这个读经教育呀,基本是这样的一种态度。 蔡老师:反正我觉得没有孩子不喜欢长期大量老实读经,只有家长跟老师父母不明白,只要家长跟老师明白了这样的教育原理,孩子绝对是马上进入这种状态的,而且他会乐此不疲。 孟老师:这里有例子可以证明什么呢?就是之前受污染程度比较高的,因为他欲望层面的快乐比较多,他一旦进入读书的环境,等于说放下欲望的满足去进入读书的环境,他一定有一个时间段是不快乐的,他要大量老实读经的这个时间的总和对于他的性情和习惯的熏陶,超过他之前污染的时候,他就进入到快乐,而这个快乐是真正的快乐,是深度的快乐,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之前受过污染的孩子都有比较长的痛苦的过程,他痛苦的长短取决于他的环境和他父母的选择,如果他父母认为大量老实是唯一的路,他的痛苦最多不会超过三天,我打比喻了,如果他的父母认为大量老实是唯一的同时又给他选了一个大量老实的环境,他在家只读半个小时,可是进入这个学堂,他一天就读四个小时了,家长很吃惊,他怎么读四个小时了呢?我说很简单呢,这里一天读八个小是呢,他用一半的时间在烦恼,还有一半的时间在读书,这一半已经超过你三倍了,而且这一半会让他很快地就进入到持续累积到更多的时间,要不然怎么办呢?所以我常举一个例子嘛,其实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好像一个囚犯嘛,判了他八年徒刑,他进去那一天就没什么指望,他有什么指望也是六七年以后再说嘛,他就安心了嘛,他心安了嘛,他心安他就快了嘛,他就没有痛苦跟烦恼了,他认了嘛,所以,对于已经有了欲望层面的一点不快乐的孩子来说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父母跟老师,而对于那些在家里父母老师就认识到这个大量读经的好处,循序渐近的好处,是没有这个过程的,(好像谁打断了),说完了,就这些。因为这里的孩子是五十多个嘛,五十多个因为我们从原理上就要这样,我们的门槛很高,实际上在他们进来之前使他们被迫的希望他们了解,最近我们也不去打击家长了,或者是在他面前说一些强迫他接受的话,不是这样,我们不说服家长,他有的家长来了以后就说,我的孩子想读经,一定不去上学吗?我说,可以呀,你可以一边上学,一边读书啊,我说我帮你介绍能够业余读经的地方啊,但是我们这里不行,那他一定会问你们这里为什么不行啊,那我就再讲给他听嘛,如果他一直问一直问的,那我就有机会介绍这个观念给他,他如果没有问呢,那又没有错过他的因缘,又让他去选择了一个业余读经班,也多多少少在读嘛,那这里呢现在是五十个孩子,孟曹那里接近二十个孩子,梧桐山总和在一起,差不多有一百多个孩子在读经,应该有了,有些家庭三五个孩子的都有,那更多的家长到这边来,然后,更多的家长其中有人出去再开学堂,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说,王老师推广读经已经这么多年了,刚刚老先生您也说,凡是您走过的地方,好像都有财贵兄的足迹,(笑),推广读经这么多年呐,现在回头看,如果真的要文化传承的种子,没有经过老实大量的这个过程,真的是不行的,那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人在推广读经的同时来讲这个读经教育的“大法”,来提供“老实、大量”的环境,那不知道要再等到什么时候,我受的最大的触动就是零七年老师的那一场大病,我觉得生命太脆弱了,我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离开,我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离开(教授:你不要咒诅我啊),(大家笑),所以我就觉得每一天,我就请大家体谅嘛,我说,生命太短暂,时间太宝贵,我不晓得明天还是不是还活着,所以我们就选一个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最迫切的,然后必须要做的事情来做,这样,不是说别人做的没意义,是个人有个人的因缘。 记录------木木 校对------智楷 |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