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季謙先生對“她怎么會哭得那么傷心”的回復(轉貼)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涯在小楼    时间: 2010-1-7 11:05
标题: 季謙先生對“她怎么會哭得那么傷心”的回復(轉貼)
原帖見37養生網

此帖在本網也有鏈接,但那個帖子已經被關閉。因為這是本網日前熱議之問題,且季謙先生的回復也比較有普遍性,覺得有助于大家的思考,故也轉貼在這里一份。

原链接被小鸟编辑,请小楼原谅

五岁的YY,很可爱。我觉得她就是天使,只要她一来到学堂,立刻就是欢声笑语!尽管有时她会显得比较调皮、不听话,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却又让人生不起她的气!她最好的读书状态可以保持半个小时,端端坐、手点字、语速平缓!不过这样的状况可以说是昙花一现,有时一天出现一次;有时几天才会出现一次!大多数读书的时间,她都是在玩。不是把书从头到尾地翻来翻去,就是用铅笔画来画去的。有时干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每到上课时候,她就嘟着小嘴说:“老师,我不想上课!”我牵着她的小手对她说:“是的。老师知道你不想上课!”然后,把她带到位置上,让她坐好,她也会跟着读,尽管不是很情愿!但有时她会用自己的方式抗议,就是坐在那儿嘟着小嘴不读!
     所以,她每天的读经时间不到三分之一,但背书的能力却很强,经常是比她大的孩子还不会背,她却已经掌握了!
    有一次她对我说:“老师,我在家喜欢读书,在这儿就不喜欢读!”我很惊讶问为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在家里没有读那么长时间。”(我们现在加上早晚课每天大概有8小时的读经时间,有时晚课也会安排孩子们写字、讲故事等等)
    上个星期五,别的小朋友都进教室读经了,她还在外面不进来。我去找她,她说:“老师,我想玩!我不想读书!”我说:“老师知道,但是现在已经是上课时间了,我们都要进教室读书!”照例把她领进教室,让她坐好。她又开始抗议了!我见她不读,走过去对她说:“YY,你知道么?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你已经长大了,对自己要负责任!”她看着我然后突然就哭了,哭得好伤心。我从来都没见她那么哭过!我一时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安慰她。
              我想:是不是我当时的态度和言语太过认真了,还是怎样?怎么会让她哭得那么伤心。请大家帮我检讨一下,我哪里做得不妥当?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处理呢?先谢谢大家!

一位網友的跟貼:

我有时也想,王财贵教授提出十小时读经法,这些私塾还是打了擦边球,压缩到八小时了。王教授凭什么要提出十小时读经法,他自己真的实践过吗,实践过多久?有十年吗?如果没有,他提出这样的方法,会害死多少孩子?
所以南老不无忧虑地指出,死读书,读死书,会死人的,真的是晴天霹雳,那些沉醉王教授理论的“财迷”们,难道不该醒醒吗?

===================

各位朋友,我是王财贵。因为贵网讨论读经的问题,有的朋友也提到我的名字。有朋友要我过来看看,我看到这个网站立意很好,经理得也很好,论坛讨论得很热烈,很是佩服。对于本帖,我有几句话,也随便说说吧。

古老的西方基督教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妇人犯了罪了,那时的习俗是,群众可以围起来用石头丢她,以致于死为止。妇人跪在地上,村里的人聚集了,正准备丢石子。耶稣走过去,说:「你们谁没有犯过罪的,就丢第一块石头。」渐渐有人放下手中的石头,低着头走了,最后,所有的人都走了。耶稣把妇人牵起来,说:没事了,你走吧。

谁家养孩子时,没让孩子哭过,可以丢大量读经的第一块石子!

否则,或者请你协助读经解决问题,或提出别的好的教育,让教育发展得更好,要不然,请你默默走开去!

子夏云:若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楼主学善老师在教读经过程中遇上困难了,遭来一顿对读经的挞伐。谁看到了这样的困难,不难过呢?只有您们是有良心的?只有您们的心是温暖的?只有您们是爱孩子的?主张实践大量读经的老师都是铁石心肠?

困难何处没有?你家没有?天下没有?重要的是遇上了,要想办法,看能不能解决,咒诅谩骂是没有用的,只是显示头脑的懒惰或幸灾乐祸的不仁而已。

台湾曾有报纸大篇报导,标题是:九岁孩子背老子背到哭。内容是说一个孩子回家的功课是背老子,他背不起来,在家中大哭,家长告到教育局去。我看了后,就跟大家说:这个老师不了解儿童心里,不了解家长心里,也不完全了解读经的道理和现代社会的文化处境,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只要了解情况发生的主因,要避免是不难了。因为有大部份学校老师也教读经,也教老子,或者教得更多,孩子并没有哭,家长也很高兴啊。(如果读经教育不是大部份的情况都这么阳光可喜,那在体制不支持社会又陌生的情况下,读经教育活该很快会自动在人间消失,而不会如此主动蓬勃发展。)

所以,有些问题的发生,是原则上根本上的错误,有些问题的发生,是技术上末节上的错误。我不是说技术末节的错误就可忽略,但最好我们不要以技术末节的错误,来吞噬根本原则。(有如五四之以社会现状之污腐来吞噬中华文化)

如果用我提供的方法让孩子背老子,就不会哭了,因为我的方法是经过研究的,是合乎儿童心理,家长心理,社会文化处境的,即:老师每天依自己能挪出的时间的量,在学校就把老子的文章读上百遍了,(如一天有一个小时时间,就读约一百字。如只有半小时,就读五十个字,等等类推),孩子回到家,再复习二十遍(一百字约十分钟,类推),其实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在学校读了一百遍之后,都会背了,回家的复习便是简单而愉快的,甚至是向家长炫耀的,大部份的家长是欣喜的。(我提倡三百读经法,每天一百字,念一百遍,给所有的孩子一百分,不会背的孩子,也给他一百分。因为我们说的是读经,不是背经。只要读,就有功效,多读多效,少读也有少效。)

读经推广那么久了,我总是这样教人做的,但真的认真听我话的人还是少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在各处网络上读经版发言质疑的朋友,有几个人是真了解读经的基本意义的?我看大部份是道听途说而已。孔子说:「道听途说,德之弃也。」读经当然卑之无甚高论,但我之所以敢向一百年来世界的教育说话,是下过相当功夫的,相信太低级的过错是不会犯的。如果还这样轻易让人说三道四,还像个样吗?

学善老师是来请教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且先试试能否帮她一下:

孩子是有哭的权利的,而一个孩子一时的哭是有其很复杂的理由的,依学善所举的前后状况来看,她可能是不喜欢长时间坐着读经的。如果只是这个原因,要解决它,是不很困难的。
最先要想到的可能是:放一放。
放一放至少又有两种情况可以选择:
第一,在学堂中放一放,即依旧在学堂中,但让她自由些,想读就读,不想读,可以让她玩玩、睡觉或画画,等想读了再来。
第二,和家长商量,是不是她不适合这样读经,可以请家长考虑转到其它幼教的地方去。如果家长还要孩子读经,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来。

以上两种是我常建议的方法。毕竟推广读经已经十六年了,推广私塾已经八年了,遇到的各种案例是不少的。我对读经教育发生的各种状况,大体都先说在前了,总是建议以积极的心态,追寻问题的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因为天下的孩子那么多,个别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只能说个大略,细节是说不尽的,更不能说都要遵守一套什么固定模式,有一部份是要交给老师或家长临机应变的。 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教育要善于等待。放一放,即是等待。我教的业余读经班,一星期只读一次,有的孩子是一年之后才开始愿意读,我就等他一年,孩子的年纪还小,大家急什么呢?

其次,因为信息短缺,我只能依学善老师的描述猜测,YY来学堂的时间可能还不长,又您开读经学园的时间或许也不长(因为全部孩子只有三个?),对大量读经的教学经验或许还不多,不知有没有在别的大量读经的学堂实习过?还是只有看过大量读经的理论?
如依以上的猜测,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寻求解答:是否因为YY读经和她原来的生活(学习)状况不一样,她不习惯。如果只是不习惯,则可以试试:在不强迫的方式下,让她再多读一段时间看看。依照我个人看过听过的许多人的经验,有些不习惯的孩子,大概在一两个月左右就习惯了,非常不习惯的孩子,或许半年吧。极端的例子我看过排斥读经一年的孩子,因为他已经是十五岁且让学校和家庭都头痛的孩子,一年之后自己立志了,就好了。从不喜欢大量读经到喜欢,这算不算是一种能力的进步呢?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成果呢?我们要不要试着追求呢?如果最初就放弃了,谁知道又会如何?没有人可以重来一次,这是天地之奥秘,除了神,没有人有权利说,依照谁的方式就是对的。

又,看YY常在课堂上睡觉,可见她是累了,可以想想看,YY是心理不愿意呢?还是生理不健康?如果是身体的事,则很简单,一睡眠,二饮食。台湾的大量读经学堂多是走读的,学堂严禁孩子在家时看电视,因为凡是前晚看电视,今早就易打瞌睡。又如果孩子
本来就不健康,往往全天读经几个月后就健康起来,因为学堂起居定时,饮食合度,生活简单,一个孩子是很容易健康起来的。但如果YY是心理的抗拒,那就要用慢慢引导的方式了,或者等你学堂的学生多了,YY一方面比较习惯了,一方面人多气旺,精神就容易激发起来。YY有时是喜欢读经的,可见她不是一概排斥,或许是一颗读经种子呢,所以,我建议,再用可能想到的各种方式试试看,不要轻言放弃她。

有的人或许不同意这样试,因为他们会说:怎可把孩子当白老鼠?还要试半年,命都没了!其实,人生是复杂的,状况是多样的。何处不是试验?体制学校难道就安
全了?所谓「快乐学习」,难道就不是对孩子一生的试验么?谁能肯定它是先天的绝对的对呢?你能担保那便是一个孩子生命最好的成长状况吗?你能担保那是孩子心灵深处最大的愿望吗?人生只有你所能看到的部份才算数吗?所以有人说:「现在快乐,将来就不快乐」,此语有它的意趣。当然,谁也没法肯定去试试大量读经就是对的,我常说:「我们只能尽量去做我们认为比较对的事。」但人间的事既然是复杂的,什么才是比较对的事?这就要看每个人的见识了。不过,我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一点诚意,他就凭他当下所知所见去做,只要随时保留一个万一知错了可以改善的空间,就可以无憾了。因为如果这样尽心了,还有遗憾,那只好缺憾还诸天地了。

谁能说十十读经(一天十小时,十年)就是最好的呢?但谁又能说它就不是最好的,乃至是不好的呢?凡事有个度,尽量而已。你尽不了这个量,为何要限制人能试着尽尽看。大量读经没限制你不大量,何以你有权利限制别人要大量?

我相信人,相信有孩子的家长大都是爱孩子的,相信开私塾的老师们基本上都和你我一样爱学生的。我只能教他们尽量的做到自己的最好而已,因为天下之间,除了这样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如果说十十读经法是唯一法门,那我犯错的机会是相当大的。但谁说十十读经法一定不可行,一定要打倒,那他犯错的机会也不会少。因为你并不能保证一定比我聪明,你也很难判定我一定比你没有爱孩子的心。(至于因为主观上讨厌大量读经,就讽刺说:何不二十四小时读经?这种人是没心肝没诚意讨论问题的,只是为了找人打架而已。不足与辩)

相信人吧!相信人家孩子的家长吧!不同意大量读经的人,自认为深具爱心为孩子请命的人,您提供看法可以,提供建议可以,但千万不要一时光环绕身,以为自己是上帝,是来审判灵魂的,以为自己是法官,是来断人罪状的。上帝不会以情绪说话,法官还要两面兼听呢!不要太绝对,理有多途,事未易明──我常用此语警惕自己。

毛主席同志说:没有调察,就没有发言权。请去调查一下。

如果所调查的所知道的是几个个案,请就这几个个案说话,说:这里可能会有毛病,提醒人要注意。不要用几个个案就做成原则性的判断,说:气死我了,一概给我打倒!这不等于小孩儿演戏么?

人生之事,不可一概而论。教育之事,尤其是。世间的人群是多种类的,同类人群之中,又有多种心态的不同,庄子所谓自其异者而视之,肝胆楚越也。我所知道的大量读经的老师,有些人有时候的教学看起来是不恰当而会引起学生及家长的反感的,但另有些人有的时候的教学看起来是可圈可点学生高兴家长放心的。如果前者的情况多,活该大量读经很快会自动消失,不需您来烦恼如何打倒它,但如果后者是占多数,则凭什么理由说它是原则性的错,必要置之死地?

凭什么要怀疑把孩子送去大量读经的家长的头脑是弱智的?凭什么判断这些家长都是为了弥补自己没读经的遗憾才让孩子大量读经的?又凭什么可以躲在自己家里,足不出户,就判断所有或大部份大量读经的孩子都在遭受摧残?都不快乐?凭什么判断孩子说读经苦就是说了实话,而说读经乐便是说了假话?凭什么判断大量读经的孩子身体一定不好?功课和才艺一定不学?凭什么断言凡是反对王财贵大量读经的人是有爱心的,凡是支持的,都是一言堂的粉丝?这些人岂不也是大家的兄弟姐妺好朋友么?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支持王财贵?为什么支持王财贵就是被王财贵忽悠了,就是没有理性了?

总之,为什么对人不多点相信,相信别人也同你一样有一颗心,也同你一样有血有泪,也在苦思焦虑想要孩子好?难道天下人的见解做法都要与你一样才甘心?又凭什么说开读经班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出来说说他们的经验就是在掩饰自己?

请记住:你不能掌握整个天下,地球不是为你而转,放给天下自由吧,让天下回归于天下,天下人会好过些。

我不是教育部,我的理论不能规定什么,我也知道有些人会受我影响,所以我很谨慎,我开出千万条法门,并没有教人一定要怎样。而且我演讲或写文章,每每都交待听众听我言论,要自己想想,如果以为我错,千万不要跟着我走,如果以为我对,那也不是跟着我走,乃是跟着自己走。有关教育时机问题,我的说法是:及早读经,从知道的那天开始,因为已经办法再早了。有关教育的教材问题,我的说法是:老实读经(老实的第一个意思),读愈高深的书愈好。有关教法问题,我说得最多了,我最标准的说法是:老实读经(老实的第二个意思),只管读,花俏愈少愈好,又大量读经,愈大量愈好。我只提出一个方向,其度数,就看个人采择了,怎可说您采得多,就说少的人不对,您采得少,就说采得多的人没良心?

总起来,我也常说:快乐读经,愈快乐愈好。我更常说的是: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要求,要多赞赏,少责备,尤其常劝人不要轻易体罚──让一个孩子快乐长大,谁不知道呢?谁不追求呢?但什么是快乐?是没有人能下定义的,一般人也不会去思考的。其实,如果及早、老实、大量了,往往就会快乐,而这种快乐我称它是深层的快乐──这算不算快乐?

又,如何判断是否有这种快乐?请勿在此又起争论,因为这是不能争论的,只能感受,请您到各个大量读经的地方(至少要去三五个地方才算数),去感受一下,或去问问他们的家长。──再请求一次,不要先把这些家长预设成笨蛋、盲从,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眼耳鼻口,而且有心跳,他们不是木头人。更不可以硬说孩子如果说自己快乐,一定是被毒害了,心灵死了,不敢说真话了。──如果一定要这样认定,这种人怎能与他说话呢?天下归他管就是了。

如果有受读经之害的孩子(必定有,这不可讳言),那是很遗憾的。我们希望那伤害不至于太严重,还可抢救。为了减低伤害的可能,我也常呼吁下天下的父母,要为孩子选择教育模式和教育处所时,一定要慎重,不要一窝蜂,自己要先了解一下教育的意义,依自己的见识去选择。如果选择体制学校,那便罢了(因为天下学校都差不多,而且如果无权无势的话,也不容你太多选择),如果要选择私塾,最好亲自去看看,并且要打听一下,如果是新开的,一定要和老师细细谈过,如果是旧的,可以多访问几个先行的家长,要全了解了信任了才去,去了,还要常观察关切,有问题即转走。──这是我常交待的话。

有的人如果说:看看不行才转走?那岂不伤害在先了?为什么不提倡一个永远没有毛病的理论,开一个永远没有毛病的学校,让家长安安心心,让孩子无灾无难到公卿?发这种想法的人,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或者童话里面的王子和公主,要不然,就是只看到别人眼里的针,没看到自己眼里的梁的莾夫,人间的事如果那么简单就好了。

人生常是不得已的,随时都有困难,那是人间永恒的问题,我们要学会体贴,人生才好相过从。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毛病的净土。如果净土那么容易得的话,那也不必那些人费心来办读经学堂了。我们对学堂所发的要求,如果同样来要求其它教育机构,岂不更令人颓然而返?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我们只有如此的命运──谁教你是人?

如果您对任何处都不放心,要把孩子领回自己教,那是最好不过的。但须知你现在说话是面对着天下人,不管你想或不想,你在网上说话,总是影响了旁人,劝那些如你的条件的人如你那样做,是很好的。但不要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没您的学问,没您的时间的人咋办?只好请您出来救救他们了!

责备如果出于热诚,是应当的,有热诚的人受责备也是应当的。但再说一句永远要讲的话:尽心而已,每一个人只能这样。──要不然,你又要怎样?

(附及:有请洞庭烟雨先生:我看您在37楼的帖,您要求删掉以前对读经支持的几个帖子。字里行间感受到您一股正义之气,非常敬佩。不过,是否请您稍稍息怒。古人说:喜时勿许人物,怒时勿答人书,发怒时,心态是不正常的,判断也往往是不正常的。我不是说一定要请您支持读经,但世间事,往往是中有非,非中有是,吾人但愿是者还其是,非者还其非。如果认为以前是受骗了,现在了解了,那些帖子真的不好,那请删去。但如果是因本帖的事一时义愤填膺,而要举一切读经而毁之,岂不是太鲁莾了些?何况所列有「数理读经」一文,那是我为了解除中国孩子数理学习之苦而讲,这与您爱孩子,不忍其受压迫,是同心同德的,何必要一并删去呢?还是您看到王财贵三字,就觉得不高兴了?要与王财贵不共戴天了?孔子云: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非惑欤?又云: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人或许不好,但其言若有可采者,何以因人而废之?若数理读经中有糟粕处,是否请指点出,即可?人各有志,您能发之,当然您能收之,但在删除之前,是否祈请三思其必要性?)

(又,建议学善老师:您是否知道,有关大量读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讨论,大都集中在「全球读经教育网」,您不也是看了那里的讨论而开始教的吗?有此类问题应往那里去问啊,那里有不少大量读经教学的经验谈(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但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在讨论问题的)。你在那里或者可以得到比较具有建设性的回答。你却跑来在这个网发问题,这个网的朋友热心是够的,但对大量读经的理论和实践显然都是不够的,他们的诚意和在别的领域的成就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对这种相当新颖的大量读经的问题的意见就不一定准确。你如有病,应请教医生,不可以去问农夫啊,你问教育问题,最好问学教育的人啊,怎么去问卜卦的?──当然,每人都有发表其意见的权利,而且外行人有时会有特殊的睿见,值得参考,不可一概忽视,我是从头每帖细看过的,非常敬重所有发言的朋友,也谢谢各方朋友对读经或对我的批评与建议,我会继续努力,此不待言。)

mayavati按:抱歉小楼,我转了原帖,又把季谦先生回复給转成简体了,方便大家阅读。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8 20:06 编辑 ]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0-1-7 13:34
连看三遍.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默識    时间: 2010-1-7 15:00
希望朋友們沈下心來好好細讀啊.....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10-1-7 17:35
这就是赤子之心!
诲人不倦的悲悯之心!
希望天下父母和老师,都能看到啊。
作者: 刘医生    时间: 2010-1-7 17:44
原帖由 lizehui_lzh 于 2010-1-7 13:34 发表
连看三遍.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也看了一遍,请解释一下王老师所说的自由是什么意思。
作者: 石心    时间: 2010-1-7 20:11
标题: 很受教益
这个回帖也是对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age%3D2&page=21
的最佳回复。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1-7 20:18
哈,主帖来自三七网养正轩的“她怎么会哭得那么伤心”一文。这可以说是儿教“大量读经”争论火帖的续集,这把火又烧到了三七网,照样火得不行。不同的是,那里几位版主非王派,参与者显得敢讲话多了。咱儿教读经版何时才能畅所欲言而不顾虑重重?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31 22:00 编辑 ]
作者: 刘医生    时间: 2010-1-7 21:08
原帖由 天涯在小楼 于 2010-1-7 11:05 发表

谁能说十十读经(一天十小时,十年)就是最好的呢?但谁又能说它就不是最好的,乃至是不好的呢?凡事有个度,尽量而已。你尽不了这个量,为何要限制人能试着尽尽看。大量读经没限制你不大量,何以你有权利限制别人要大量?


------------------------------------------
孩子一天能夠讀經十個小時,是天上人間的大幸福。。。。
大量,越大量越好,大量是什麼,第一,是讀的字數多,第二,是讀的遍數多。剛才說一百遍兩百遍三百遍五百遍,遍數越多,越熟;字數越多,將來,他的基礎越寬,越厚,越深。而我們要知道,愈是這樣,所花的時間就愈多。所以看看你對經典教育的信賴度有幾層,你就要花多少時間。你完全信賴經典,就是整天只有讀經,一天讀經八個小時以上,讀它十年,這一個人,終生幸福!不這樣做,十年之後,再也沒有機會了!。。。什麼叫做最好的教育?就是讀經讀經,整天讀經,一天讀經十個小時,而且要讀十年。。。。所以不要問你的孩子天生聰明不聰明,是不是天才,不要問這個,這個不是你所能主張的,你能主張的就是讓他老實、大量讀經,讀它十年。
--------------------------------------------------

以上内容,摘录自同一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如果觉得有矛盾,那是你断章取义。




说良心话,我从事兽医工作很多年了,对饲养业比你们熟悉,也比你们思考得深,假如你们比我思考还要周密,那除非你比我聪明十倍百倍。就拿养鸭来说,鸭要养的越大越好,所以要大量进食,十小时进食,养它十年。假如撑死了,你必须自己负责。因为我的意思是:它有那个食欲,吃得快乐,有那个能力你才这么喂呀。

那么,如何确定它吃得快乐呢?请勿在此又起争论,因为这是不能争论的,只能感受,请您到各个大量养鸭的地方(至少要去三五个地方才算数),去感受一下,或去问问它们的饲养员。。。。。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10-1-7 21:36
刘医生你咋这么会搞笑呀,笑得在下眼泪都出来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10-1-7 22:33
先說個小故事吧:

兩個中國人在國外吃飯,瞎聊,說這個老外如何如何,那個老外如何如何,不久,一個老外走進他們,小聲說了句:在這裡,你們才是老外。

》否則,或者請你協助讀經解決問題,或提出別的好的教育,讓教育發展得更好,要不然,請你默默走開去!

兒童教育論壇是大家交流兒童教育思想、方法和實踐的地方,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版規,會員可以發表贊同某種教育方法的觀點的帖子,也可以發表反對某種教育方法的觀點帖子。你可以說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也可以說素質教育是掛羊頭,賣狗肉,你可以說老實大量讀經是不二法門,也可以說老實大量讀經一團糟,瞎折騰。

當您在本站註冊會員,發表觀點時,請務必認識到這一點,要不然,就算是您是環宇宙xx網,在這裡,也是老外。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0-1-8 1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zehui_lzh    时间: 2010-1-8 11:3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好.
而我还想说:实际做着全天读经教育工作的人,或是在接受全天读经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才有发言权.
其他人,如果全是凭感觉,凭像想来说的话,那种感受自然不是被坚持着全天读经的人们所接受的.
但,接受不接受都无所谓的.因多数的人都是固执的.是不能改变的.与其化时间与这些人争论.还是多读经的好.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10-1-8 13:27
其实很多时间需要实在话,比如有些学堂有些人为什么不适合大量读经的教学方法,如果主办者有些宗教的情绪,或者按照刻板的规矩必须小孩子们该怎么怎么读,表现要什么什么样,那这样宁可不要大量读经,随便读些都好。也没有人去强迫任何人一定要去大量读啊!这样简单的道理故意搅浑了说,一定要显示一下自己是有思考的吗?谁不明白呢?为什么要挑起是非与怨恨才觉得畅快!!
    另外我们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件事是不容易的,看到先生的真诚也看到很多的冷漠和调侃,在季谦先生这样真诚坦荡的一个人面前,我们至少应保持一些尊重和客观,不讲理的断章取义的驳斥并不是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为什么不先看看人家的诚意与完整的内容?为什么要一再的以挑刺的心态说话,人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刻薄~~~一遇到反面不合自己心思的意见就马上冷嘲热讽?我一直努力想改善我自己希望自己能越来越有改善,但有时还是会被贴标签,被认为是某某派,其实我只认为善良和胸怀宽阔是一个人的基准格罢了!如果连这个基准格都欠缺,学问越大越会讲道理煽动人心的人其实越是可怕,我还是更愿意学做一个像石心朋友那样实心的人!
    一言堂有很多类型,有一种就是表面尊重一切其实骨子里还是只可以讲他明白的那一种。多元化不是互相指责挑剔,是宽容是和善是平正。
作者: 刘医生    时间: 2010-1-8 15:23
原帖由 天涯在小楼 于 2010-1-7 11:05 发表

我所知道的大量读经的老师,有些人有时候的教学看起来是不恰当而会引起学生及家长的反感的,但另有些人有的时候的教学看起来是可圈可点学生高兴家长放心的。如果前者的情况多,活该大量读经很快会自动消失,不需您来烦恼如何打倒它,但如果后者是占多数,则:


凭什么理由说它是原则性的错,必要置之死地?凭什么要怀疑把孩子送去大量读经的家长的头脑是弱智的?凭什么判断这些家长都是为了弥补自己没读经的遗憾才让孩子大量读经的?又凭什么可以躲在自己家里,足不出户,就判断所有或大部份大量读经的孩子都在遭受摧残?都不快乐?凭什么判断孩子说读经苦就是说了实话,而说读经乐便是说了假话?凭什么判断大量读经的孩子身体一定不好?功课和才艺一定不学?凭什么断言凡是反对王财贵大量读经的人是有爱心的,凡是支持的,都是一言堂的粉丝?这些人岂不也是大家的兄弟姐妺好朋友么?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支持王财贵?为什么支持王财贵就是被王财贵忽悠了,就是没有理性了?  ...

  天津青羽 发表于 2010-1-8 13:27

这样简单的道理故意搅浑了说,一定要显示一下自己是有思考的吗?谁不明白呢?为什么要挑起是非与怨恨才觉得畅快!!

另外我们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件事是不容易的,看到先生的真诚也看到很多的冷漠和调侃,在季谦先生这样真诚坦荡的一个人面前,我们至少应保持一些尊重和客观,不讲理的断章取义的驳斥并不是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为什么不先看看人家的诚意与完整的内容?为什么要一再的以挑刺的心态说话,人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刻薄~~

一遇到反面不合自己心思的意见就马上冷嘲热讽?我一直努力想改善我自己希望自己能越来越有改善,但有时还是会被贴标签,被认为是某某派,其实我只认为善良和胸怀宽阔是一个人的基准格罢了!如果连这个基准格都欠缺,学问越大越会讲道理煽动人心的人其实越是可怕,我还是更愿意学做一个像石心朋友那样实心的人!
  



我和你一样,也认为善良和胸怀宽阔是一个人的基准格。你看,我允许你说,就算你们把咱们想象成敌人。所以,请你允许我也说点儿,我还没把你们想象成敌人呢,我只是看不惯那些嘴巴里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的说教派。

虽然我只是个兽医,但是我也爱护过动物的小宝宝,我和你一样有爱心。在一点上咱们是平等的。别以为自己是专家就可以嘲笑别人外行,要说照顾动物的小宝宝,咱兽医还得输给它妈妈。这里再次借用你们的话,“如果连这个基准格都欠缺,学问越大越会讲道理煽动人心的人其实越是可怕”。


王财贵先生那些连续的质问,明显是搞错了对象,我看这里没有这样的人嘛。有时候真纳闷,王财贵先生平时不说话就不说话,怎么一说话就把别人想成敌人似的。纳闷哪.......








[ 本帖最后由 刘医生 于 2010-1-8 15:30 编辑 ]
作者: 刘医生    时间: 2010-1-8 15:36
我今年为宋大伯接生那头骡子的时候,哈尔滨的驴妈妈眼睛可盯着我,要是我撇着个嘴一脸不屑凑上前去,只怕宋大伯再如何解释说我是兽医,是专家,那驴妈妈都会尥蹶子。
作者: huangjjhh    时间: 2010-1-8 17: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笑菩提    时间: 2010-1-8 23:44
刘医生的发言很有风格,可尽口舌之利。
也顺便说一下我以前关于争论的一个原则,当时是和天津清羽甚至mayavati都有不同意见(具体内容不再赘述),虽然mayavati是我读经的引路人和好朋友:我谨记自己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改正自己(可能)的缺点,不是为了把对方驳倒或说服。我深知要让对方认错是很难的一件事,即使他内心可能,言语上也不太会,这是中国人的习性。极少数很历害的具有高素质高风格的人除外,没有认真思考积极认错的也不算。

另外,这里既然是读经专栏,应当是有(一定)认同读经的人常来的地方。对读经不(准备)认同或者不准备了解的人在这儿是很累很受罪的一件事。要做的事情很多,何必吊在这儿?任何一个媒介(刊物也好,网站论坛也好)都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倾向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个共同的前提下才有话好讲,不然除了顶嘴还是顶嘴。

关于季谦先生大量读经的宣传我很认同cicie贴子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84068&extra=page%3D1的观点。刘医生认为王教授是前后矛盾,其实如果你分清哪在前哪在后,就能理解王教授已经在努力更好的宣传读经。而真正教条的去做的人应当吸取教训。教训就是你不能重蹈两个凡是的覆辙,要自己思考,要学着自己思考。

宽容是一种美德,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不管是对平民还是专家,如果他内心向善。
作者: 天津清羽    时间: 2010-1-8 23:51
照顾动物小宝宝当然兽医有时不如它妈妈,但此比喻不适合此处,或者说不很恰当。第一,人的教育问题和动物母亲照顾小动物从本质上说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比如我们去看病一般情况是不会去找兽医的您不会反对吧?第二,如果得了某种病恐怕还是兽医超过它妈妈的作用,人也是如此;因此专家的意见该听就要听,所以动物的灵性虽有但绝大时候都很弱,佛家讲此类愚痴众生是很可怜悯的。但正如驴有时会误解人一样,人有时也是很刚强难化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觉得季谦先生之问并非敌意的,也并非是无来由的质问,因为至今读经教育依旧还是不了解的多,甚至可以说还是反对的多,只不过现在部分有所转变,变成了可以读但不能读什么(精华糟粕说),不能读大量,乃至不能怎么样读而已。另你太敏感了,这个帖子是先生给三七网一些网友的回帖,似乎在这里只是被小楼转帖一下罢了。所以这里没有哪样的人并非他强加给谁的。日本人侵略中国人时也大喊大东亚共荣,也辩解你们要是“良民”,你们要是不抵抗,我们怎么会搞三光政策,好比狼要吃羊羊不能有反抗,反抗就是把狼看做敌人,这个逻辑说不大通吧!呵呵何况季谦先生的质问并不是只针对某个人或某个论坛,乃是社会上明明白白有这样现实的情况和说法存在,他为他的道理辩解一下,都不可以吗?只许他们州官放火不许我们先生百姓点灯嘛。:)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1-9 00:26
三七网的争论比这里的风气纯净真诚多了,楼上那几层插科打诨的,还是少来几次吧。

我喜欢那里磁盘和寻找中医的发言。
作者: 沧海一粟    时间: 2010-1-9 08:20
转一篇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季谦先生先生的最新回复:

文章主題: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金翅蜂


老实读自己的经,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无休止的讨论。。。。。。
讨论得实在太多,讲得实在太多,有啥用,不如老实去做读经推广。

kevin

读经推广不宣传吗?宣传不说话吗?不把各种意见都讲清楚吗?

季謙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10/01/09 00:32a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kevin在 2010/01/07 09:27pm 發表的內容:
读经推广不宣传吗?宣传不说话吗?不把各种意见都讲清楚吗?


kevin說得對,不僅要說,而且要一直說,要大聲說.

但我建議凡事依理而行,依良知而行,
說,要依理而說,要依良知而說,
只以誠懇的心靈,說你所認為對的道理,

不要與人辯,
尤其不要與帶意氣的人相辯,
如果要與帶意氣的人辯,你要有本事過濾掉他的意氣,只就道理說道理.

如果認理還沒自信,就要表明:這是私下一時的意見,只供參考.

總之,要先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淨土,自已也不是聖人,
不是淨土,所以人人有人人自己的亂七八糟的意見(包括自己的意見),辯是辯不完的,

有人說真理愈辯愈明,那是在雙方都是理性的時候,(我對見仁見智有一新解釋,可參看).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自證是理性的(誰敢自以為是聖人呢?),又何能要求對方是理性的呢?所以遇到非理性的人是很正常的事,對非理性的人,你愈與他辯,他是愈帶勁的,於是就沒完沒了了.

中國這個民族已經內鬥一百年了,
為什麼還要這樣互相鬥下去呢?
何況大家都自以為是在維護真理?

有別地方的朋友看到讀經的支持者與他們對罵了,
就說:看吧!讀經讀成這個樣子,不讀也罷!
這種反應對我們是一種很大的警誡,希望讀經的朋友們要緊記,
為了自己的精神,為了這個可憐的民族.
不要再辯了!

只說我們認為光明的,有益於人間的,
不要與人辯,
尤其不要與帶意氣的人辯.

人都有良心,至少有良心的人是多的,至少一天當中總會有良心在的時候,
你以真誠待人,終會有人相應的.
易繫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意氣何用?皆浪費大好人生而已.
2010/01/09 00:27am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1-9 13:07
有关争辩:

康德第一次接触到休谟的理论,赞叹道:休谟把他从独断的梦中惊醒。但在他继续研究之后,他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休谟。再看看罗素、摩尔与他们的弟子维特根斯坦的轶事,这时候也许才能懂什么叫胸怀。

我们看钱穆与顾颉刚的《古史辨》,顾先生不以己意排抑异见与害学术公器的雅量,为那个时代的中国读书人留下了豁达大度的风范和学术公心,无怪乎钱先生要说“此种胸怀,尤为余所特欣赏,因非专为私人之感知遇而己”。(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第129、210、31页,岳麓书社,1986年。)

另还有熊十力与马一浮之辩,马一浮先生云:熊先生骂我,骂得好!

感叹前贤们非不容异见的拘拘小儒,他们都是有胸襟而无门户。可谓大家风范。

希望这帖凡参与辩论人士,先看看这个帖再下笔,如有人转帖过去,希望季谦先生也看看。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1-9 13:19
转三七网寻找中医版主回帖:

经查证,学善老师非王财贵老师思想指导下的读经。
主要是某法师思想指导下的读经。

在这里如果伤害到了读经界的朋友,深表歉意。原以为自家门口生气,就不管那么多了,是我的责任。

但整个过程,本人帖子里面没有任何针对王财贵老师本人的意思,诸位可以再查看原贴。
但读经四法印本人觉得还是值得商榷,很容易导致唯读经主义,采用死板的管制主义要孩子读经。这也是王财贵老师一直反对的。今天细致读了儿童读经手册,在具体读经方法上,王财贵老师也是很人本主义的。
但,个人觉得,在读经四法印里面没加这个前提,甚为遗憾。据我个人走过的全国一些地方,以及现在了解的一些状况,很多都走入了唯读经主义---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读经就好。

另外,由于经典的光环搞得我们只从读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少了孩子的角度——本来平时已经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了,现在有了经典的理由,更加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了。我们本来读经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反而因为这样增添问题。
另外,是否除了经典就不需要读别的,经典到底是否应该包括一些经典童话之类,我也有不同意见。
等等。

就此我还会在通读百问千答以后,再表述一下个人浅见。
我个人的讲述范围限制在0-6岁孩子。其他的我没有实践经验。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10-1-9 15:39


继续转寻找中医版主回帖:

但该学堂跟王财贵老师也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因为那里的孩子有几个是从山东莱州某学堂转来的。据学善老师问这几个孩子,以及从主办人那里得知。

"那边有体罚(罚站、蹲起等),之前也会打手心之类的,但是因为主管老师反对打孩子,所以现在没有了!"

"有一次我上课,坐久了站着感觉还好,就和孩子们一起站着读;(当然心里也有点想让他们知道站着读书辛苦以后珍惜坐着读书的想法)所以下课我问他们:站着读书感觉如何?两个大孩子互相看了看笑了,说:“老师,无所谓,我们以前比这儿厉害多了!”(我们当时站了差不多有半小时)12岁的范还跟我说,他之前在深圳梧桐书院的蔡老师打他一下两、三个月才好!据说是因为他上课走神了!"

"在山东的孩子为了逃避读书就想方设法生病,老师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学生们为什么老生病。范说他不想生病却生病"而且,居然"罚孩子的情况家长都知道,但很支持!"

我很是无语,我也知道,儿童经典读诵的推广很艰难,目前读经还太少不是太多,但是,为了孩子,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而且,个人认为这是跟读经四法印同等重要----甚至是前提。必须有这个,不然,所谓的法印很可能就让人受伤了.

我个人知道的两个学堂,不能认同。其中有一个甚至比军事化管理还严格。面对的孩子是3-6岁的孩子.据说有孩子吃不饱捡垃圾吃,有孩子自杀(据某老师说的,有待考证,不过该学堂我亲自参观过,沉重压抑是我的感受.)


---------------------------------------------

鸟案:

各位家长,假如你的孩子遭到体罚,请不要听信这样一种貌似有理的解释:此乃效法前贤,对机权变,目的是为你的孩子好。这个解释你不要相信,因为他只是在为自己的冷漠与无能寻找借口。只要开动脑筋,一定可以找到许多比体罚更好的方法——暴力只是一种发泄,而不是方法——如果找不到,他就没资格教孩子。


那些支持老师体罚自家孩子的家长,请不要拿孩子的痛苦,去证明你对老师的信任——我自己就犯过这种愚蠢的错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愧疚。让孩子感受到直接的关爱(这极其简单),比什么都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9 23:18 编辑 ]
作者: 传说中的小鸟    时间: 2010-1-9 16:18
标题: 嘉宾个人观点,与论坛立场无关

谢谢转帖。

这可能是季谦先生对读经网诸生的讲话。不过既然看到了这个讲话,我就可以当作是对我的训诲。此番辩争皆由我而起,常自觉有负长者,而季谦先生仍秉公心,对顽劣之徒不弃不吝,此足令我辈感佩至深。我自知非是先生所虑乃作意气之争者,亦非维护真理者,故宜将劝诫铭记自策。

先生垂训,令我想起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他总是以雄俊、挺拔和醇正的气度去优美展露诗人那深沉旷远的诚挚的故土情怀。遥望这命运多舛的民族,我实不忍笼统以“内斗的百年”去暗淡概括她历经衰微与崛起的沧桑交替,也不敢以此暗淡心态去染色读经界内部正常的研习经验探讨。这种心态极易将稍微激烈一点的探讨交流,草率界定为挞伐读经之对立面。至于“睹激辩则不读经”,这个判断也只是个消极预测,非理性判断。若肯定有良心的人是多的,若肯定读经人士是有良心的,凡此担忧烦恼,皆可不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10 12:55 编辑 ]
作者: 传说中的小鸟    时间: 2010-1-9 16:19


笑菩提有两个值得欣赏的观点:一是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改正自己(可能)的缺点,不是把对方驳倒或说服;二是应当吸取两个凡是的教训,要自己思考,要学着自己思考。简单说就是人要有理性。真正的理性,总是表现为思想的自我在08年8月份那场“读经三年”的讨论中,也涉及到了这些问题。(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7747&page=2#pid1966529


自由这个概念常常被错解成任性。任性其实是不自由,人任性的时候,其实就是情绪与教条在做主的时候。此时,“教条”隐身成为你的信念与价值体系,“情绪”则加速思想走向偏执。你的理性在这个时候完全瘫痪了——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好的理论”都将被加工成教条。

“好的理论”只有在自由的思想里,才可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论坛是一个训练与表现思想自由的地方。思想自由者 常常通过“表达自由”和“理解自由”去展现“自由”的神采。在思想尚未自由时,或尚未切认那通往自由之路时,或尚未知道自己乃是不自由的时,作为一个人,我们还没真正地活过。

因此,关于生命,关于生命教育,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因为我们所有的理解都是自我设限的。


所以,当你花费时间去批评或者回护“大量读经”时,你最好把这种行为当作“思维训练”比较好。在这种游戏意味的训练中,大家会比较容易体会思想本身的愉悦,你会得到一些空闲,去观察自己在辩论时的心潮跌宕。在情绪越来越宁静的精察,理性以消融束缚的历程,优美显露他的无限、自由与创造力。

这位“辛辣有趣”的刘医生,令我想起前年读经网的“abcde”。作为资深读经人士,他比刘医生更“勇猛”——不违规但爆料雷人——结果自然招致一片斥责。还好我正在那“讨论”版风与版主服务规范的话题——有趣的历史重合——此前他的ID被封过,但那次没有封他。记得当时我向他顶了大礼。透过激惹的文字,我看到了与季谦北大演讲同样感人的东西。但我不是为这个感动,而是为自己拥有“理解的自由”。当理解失去选择,我只是几段执拗生冷的演讲词。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1-9 22:33 编辑 ]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10-1-31 09:12
"季谦先生这样真诚坦荡的一个人面前,我们至少应保持一些尊重和客观,不讲理的断章取义的驳斥并不是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为什么不先看看人家的诚意与完整的内容?为什么要一再的以挑刺的心态说话,人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刻薄~~~一遇到反面不合自己心思的意见就马上冷嘲热讽?",所谓殊途同归,何必相煎何太急.
作者: 洞庭烟雨    时间: 2010-1-31 10:12
季谦先生在回帖里提到俺咧,俺好开心呐

好好学习,天天向善
作者: 静好    时间: 2010-5-30 01:59
读经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争论的? 如果觉得有用,你就读;如果觉得没用,你就不要读。再吵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作者: marriane    时间: 2011-7-1 13:21
关于读经,我们刚刚开始学习中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