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杜曼和华德福,完全相悖的理论,我确都觉得很有道理,该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bluebluewater    时间: 2009-12-23 10:50
标题: 杜曼和华德福,完全相悖的理论,我确都觉得很有道理,该怎么办
关于杜曼早教的理论基础有一种说法是孩子的脑细胞生来是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但慢慢的不用的细胞就会退化萎缩。所以很多早期开发的孩子具有神奇的智能,而过了这个阶段怎么开发也开发不出来了。这也是我们亲眼所见,包括自己的孩子,稍微做一点早教,就能有一些惊喜

而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智学,大概核心是7岁前是身体大脑打好物质基础的阶段,不能进行智力开发。这时候的智力开发确实会有效果,但就是会象沙堆上建大厦,你比别人先建,当然容易看出成果,但实际上地基不稳,到一定高度后就很危险了。当然我只是意会,这也只是其中一点。
华德福提倡的是在0-7岁的幼儿时期不要开发智力,而是给孩子的手和脚尽量多的具体工作(比如手工),促进脑和身体的物质基础的发展,给孩子一个温暖天然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想象力(不要有文字,塑料玩具等太细节化的东西,尽量少金属塑料等冰冷生硬的东西,环境中棉,木头等材料居多,给孩子的娃娃也不要有表情,让孩子随时去想象)这样孩子长大后有足够好的物质基础,学什么都会容易了。

我从孩子出生就有一搭无一搭地给孩子杜曼,现在孩子快两岁了
最大的成果是体能上的,比如游泳,孩子现在能自己跳到池子里游上十来秒钟一两米远,跑跳爬吊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远超出同月龄的孩子(1岁半能骑自行车,滑板车,能从半米高的台阶跳下)
阅读上也很明显,比如几十页的车的卡片给他,一页字一页图的,字和图他都能认识。单独在别处看见也能认识。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每天三次自己跑到自己的书架前坐下,一本一本拿书下来看,很多书自己能讲了。
数学卡因为六个月以后他不看了一直没再继续,数学方面目前什么也看不出来。

现在很喜欢华德福教育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做法,但又不甘心放弃杜曼。(不过华德福的方式相对杜曼要自然得多,而杜曼刻意而为的东西太多了)
大家有没有兴趣讨论下?
作者: gh42    时间: 2009-12-23 16:28
所谓很多东西都应该融会贯通吧!
其实很多在教育上的研究理论都比较实质化,其实理论研究就是这样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杜曼就强调早期教育,也就是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育,而华德福的智力教育则需要延后,这是因为教育理论它必须比较明确,也就是他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而不能有多个观点,而孩子的教育则不能这样想象,因为首先孩子个体不同,所以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
我个人认为这两者不妨融合一下,杜曼有些东西实在太刻意而为,虽然理论本身要求父母不要追求实施的效果,不要去考孩子,但实际上你为何要给孩子看那么多卡,学那么多东西?不就是为了那个效果么?我觉得那么小就学习那么具体化的东西,对孩子的发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退一步讲,今后孩子的个性发展恐怕就很难,因为父母已经灌输了太多的东西。
那么华德福呢?我觉得它的理论是不错,但放到当今社会却不适合,因为现在的教育主要还是学校教育,如果你7岁才开始学习具体的东西,那么你的孩子在一开始就会落后太多,这样孩子会以为自己很笨而觉得很失望,这样的方式只适合完全的家教的模式。
所以说综合而行吧,杜曼要适度,强度太大不是好现象,杜曼教出来的孩子也许小时候很厉害,但至少到目前还没有长大了也非常厉害的例子,孩子也万万不能成为实验的工具,所以大家在教育方法上还是请温和一些,不要太急功近利了。
孩子的教育最关键的还是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只要孩子态度正确了,即使5、6岁开始学习也一样能出类拔萃的。
作者: clarky    时间: 2009-12-23 16:50
非常同意版主的意见。
1岁开始和5岁开始识字的,到了12岁都差不多。但是从0岁就开始进行性格习惯的培养和从5岁才开始的, 到了12岁会差不少呢。,个人观点!
作者: 雨萱妈    时间: 2009-12-23 21:51
说到对性格习惯的培养,我很想知道,零岁的宝宝主要培养什么呢?谁有这方面的东西?很想学习。最好是比较全面的零到六岁宝宝的良好习惯培养。
作者: bluebluewater    时间: 2009-12-23 22:03
标题: 回复 #2 gh42 的帖子
很中肯,谢谢
我现在的困惑是按照华德福的理论,即使不是强度很大的杜曼也会给孩子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改掉孩子已经养成的一些习惯,比如每天看书,看卡(都是自己找来看的)

另外,孩子身上显现的有一些智能和体能上的超前发展不知道是不是坏事?
而更担心的是孩子显现出来的一些不是太好的特点不知道是不是杜曼的负面效果?
比如孩子不太能独立地玩,他需要大人的陪伴,要大人和他一起踢球,一起跑,跳,一起玩车车,因为从小的体能锻炼都是家长带领的
比如孩子很容易觉得无聊,要他一个人呆在那儿不干什么是非常困难的。他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看书的速度很快,慢慢地读就不行,喜欢去超市,喜欢热闹。
也许仅从描述大家会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正常表现。但其实不是的,我是跟同龄的很多孩子比较后发现他在这些方面程度要重一些。这是不是就是灌输的结果?
如果按照华德福或蒙氏的方式养育孩子,会不会孩子不会有超常的智力表现,但有相对独立的性格和更加自主的生活方式?即使没有太多外界的刺激,也能有丰富的内心和平和的心态?
我更希望孩子是后者。出众毕竟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而后面的这些品质才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

但我也确实如版主而言,希望结合这些理论,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可是,不管适不适合,孩子都必然成了我学习教育理论的实验品,很忐忑。

其它杜曼的孩子,有类似的特征吗?
作者: 周培铭    时间: 2009-12-23 22:45
标题: 回复 #5 bluebluewater 的帖子
“但我也确实如版主而言,希望结合这些理论,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可是,不管适不适合,孩子都必然成了我学习教育理论的实验品,很忐忑。”
楼主不要这样说,哪个爸爸妈妈生下孩子后就会带孩子呢?一切都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比如孩子很容易觉得无聊,要他一个人呆在那儿不干什么是非常困难的。”相信没有几个孩子肯无聊的呆着,小孩子精力旺盛,为什么要他一个人呆在那儿不干什么呢?
“他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看书的速度很快,慢慢地读就不行,喜欢去超市,喜欢热闹。”
这应该是平时接受的信息多的原因,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妥,或者心理在害怕什么,可以给他一点一点的减少信息刺激。
孩子这么小,习惯很容易改变的。

另外我在想,人类适用社会到底靠的是什么?.........
作者: 周培铭    时间: 2009-12-23 22:51
培养孩子什么时候都不晚。
作者: liinfan    时间: 2011-7-18 16:27
华德福好
华德福的方式相对杜曼要自然得多,而杜曼刻意而为的东西太多了
作者: fytyguoguoma    时间: 2011-7-22 10:00
楼主说的这些情况我的孩子也出现了,所以我也犹豫了,从最初的完全投入杜曼都现在随其自然,他喜欢什么就看什么,一本故事书喜欢看就看很多遍,尽量让他多和小朋友一起玩,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适当时机加以引导。说实话,你的困惑我也存在。
作者: 海鸥2588    时间: 2011-7-23 13:57
楼主妈妈,能不能介绍下你原来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象我们这种新手妈妈非常需要象您这种有成功经验的前辈指导,谢谢!
还有,对于疑惑,我有几点看法:
1、杜曼原本针对脑损伤孩子,现在早教理论是认为既然脑损伤孩子都有用那对正常孩子肯定更有用了,但是我在想,也许正如华德福认为的,正常孩子会有自己的一个脑发展过程,到达一定年龄会自己凸显出来,虽然现在的早教都在强调三岁定终身(三岁前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强调环境,强调前期输入,但是对大脑的这种认识对于很多我们所知道的大器晚成、同一环境下生长的不同孩子的不同成长等情况是不能解释的。有很多脑损的孩子在用杜曼,至少我知道一些是非常有成效的,我的孩子也是脑损伤,不知道是否真的是杜曼的效果,他的发育还可以,能跟上正常孩子。但你也不必阻止他现在的学习习惯,无论怎样,爱读书都是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我从你所描述的华德福的理论中,看到的也是刺激和信息输入,只是和杜曼在形式上不同,好象更能让人接受,其实本质都差不多,而且要依他的要求来教育幼儿,真是不太现实,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单凭他(不要有文字,塑料玩具等太细节化的东西,尽量少金属塑料等冰冷生硬的东西,环境中棉,木头等材料居多,给孩子的娃娃也不要有表情,让孩子随时去想象),这些就很难达到!
作者: gardeniay    时间: 2012-4-5 21:37
又从各位妈妈的谈话中学习了不少
做父母也不容易啊,如履薄冰
作者: 咪噜妈    时间: 2012-4-6 19:12
我是一个刚刚接触到杜曼的妈妈,也是刚从其他论坛得知这个论坛的。我的宝宝现在2个多月。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关于杜曼和七田真,看了几本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觉得每个妈妈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当然也会有意无意的会让孩子往自己想要的那个方向发展。我自己喜欢户外,生孩子之前经常出去旅行,也算是个背包客吧。所以我将来也打算带着宝宝出去旅行,让他从小多接触自然,这个要比一直呆在家里学习要好的多。所以在这方面我可能会比较倾向于华德福的理论。但是我也不觉得杜曼就一点都没有可取之处。让小孩从小培养学习尤其是阅读的习惯还是很重要的。LZ不该因为这个而烦恼啊。我现在就已经买了几本绘本试着给宝宝看。至于其他我就不好说,自己都没有试过。不过我觉得小孩的健康和快乐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打算把他培养成什么天才,因为一般天才的一生都是不幸福的。作为父母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宝宝也会有所感染。
作者: daisysi    时间: 2012-4-14 17:49
我觉得还是华福特比较自然一些,杜曼有的比较刻意。
还是让宝宝自由、快乐的成长比较好,在这个过程我们做正确的引导!
作者: 还我用户名    时间: 2012-4-20 11:32
老大没学过什么杜曼,马上就要有老二了,不知道该不该让他学习。
作者: 超级老爸    时间: 2012-4-21 14:14
标题: 致坛子里为名相所困者
当你忘记了
多曼
华德福
敏感期
这些名词之后

事实
便从林中的雾气里探出头来

顺应生命的节律
回到始点
从此
不再执着
作者: 颖莹宝贝    时间: 2012-4-22 00:01
我女儿现在快七岁了,在3岁多进行了几个月的杜曼闪卡,现在表现出来的情况和楼上的一位妈妈说的有点类似。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喜欢阅读,速度快,但是我发现泛读的现象居多,不喜欢慢慢的品读。

[ 本帖最后由 颖莹宝贝 于 2012-4-22 00:03 编辑 ]
作者: 宝宝开心    时间: 2012-5-8 08:50
个人意见,讨论会比较直接,如果得罪,希望谅解。

1. LZ妈妈讨论的都是两种不同的理论, 就像猴子下山一样,如果不能坚持一样事情,就不会有任何的成就,这点在小宝宝的成长尤为重要。 一个放弃者永远都是一事无成。

2. 宝宝的教育应该是系统的,大家所看到的,有很多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其实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教育的一贯性。

相信这里的大多数妈妈都收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宝宝小时候,蒙氏或者杜漫的基础教育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随着宝宝教育程度的提高,这种基础教育必须转型。

象初始阶段,杜漫和蒙氏都必须是记忆式的教育。 原因很简单,宝宝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时候只有记忆是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什么。

第二个阶段,我认为在2-3岁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转型教育。应该是记忆教育和探索教育相结合的时候。 这个时候,宝宝应该已经懂得很多最基础的实物,以及物品的属性,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和父母双向沟通。
这个时候,应该把以前教育宝宝的相关定理,属性,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育。
这个时候,宝宝应该懂得了基本加减乘除。所以,如果向上抛起一个球, 球会自己落下来。 应该教育的是重力的作用,宝宝也懂得F=ma等定理,这个时候应该是通过这个简单的现象,让宝宝从观察开始,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样或者是一样的。 通过引导观察,开始父母做记录,然后引导宝宝通过观察,积累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深的例子。 就像百科一样, 为什么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 是因为物体吸收了什么颜色的光,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等等。

这样宝宝就开始从观察,到思考,到推导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阶段,记忆教育的学习速度可能会变慢,但是这个阶段对于宝宝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个人认为。

因为象杜漫,和蒙氏这样的教育,会给宝宝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不能保证宝宝是一个能够自我学习的人。 而日后的学习中
宝宝一定会超过父母能教育的水平,在这之前,如果不能培养宝宝研究科学的自我学习创造能力,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我觉得,宝宝的教育,不管是蒙氏,还是杜漫,只是一个片面的表象, 杜漫只是普通教育系统里面一个可借鉴的执行工具而已,而不是一个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尽快的教导宝宝学习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只有有了这些工具和方法,宝宝才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比其他小朋友更快 更好的认识世界,创造价值。


关于性格和人格教育,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小的时候。 宝宝的任何细微的动作,态度,和言语都不应该忽视。 绝对不能以TA还小来作为借口。 试想,一个能在12个月就能有数字逻辑思维能力的个体,在情商和为人处事能力上也是有相对的发展的。 所以,我不会认为小朋友不懂, 所以,象乱抓头发,乱发脾气,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比较认真的a对待。我不奢望宝宝听一次就能改掉不好的毛病,我所希望见到的只是通过我对宝宝的引导,TA能够懂得行为的界限在哪里。 有一个界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通过很多次的纠正和引导渐渐实现的,而且不可能令行禁止,只是能够降低越界行为发生的几率。




跑题了跑题了, 个人意见,建议LZ妈妈不要为其他人的概念所迷惑。既然选中一种操作方式,就不要随意改变。 更高一个层次看待,教育就是给宝宝一个工具和方法,让他们去认识世界。 至于使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工具,是可以商权的。我觉得,杜漫是一个经过很多实践的有效工具。

我看杜漫这个工具, 我不在乎宝宝在多少个月能做多少数学题,能认识多少物体,

而是在这个阶段,宝宝的智力就能达到这个能力,在这个年龄,就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来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应用新事物。 那么,我很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TA能够以更多的方式, 比父辈,更加多,更加丰富的角度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

按照这个方式下去,那么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在同样的生命时间段,一定比我们能够比我们丰富,强大非常非常多。

我相信这是一种人类的进化。

福 和 杜漫的理论, 其实大家的争论点只有一个,就是可持续性。

大家就是争论是不是过早开发会不会降低了宝宝的可持续发展。 会不会影响以后发展造成瓶颈。

第一阶段,杜漫操作方式已经是赢在了起跑线。这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就成了如何确认杜漫方法的可持续性。

所以重点就变成杜漫方式的转型,以记忆教育到以观察为主体的探索教育。

这又让我想起天才这个词。 什么是天才儿童。 这是一个过度的解读。

天才就是只在某个领域,与同龄人相比,有更多的学识和经验。所以我们就叫他天才。

所以天才 = 更多的学识 经验。

更多的学识和经验就是通过记忆教育,和探索教育结合产生的。

宝宝懂得更多的东西,这是记忆教育的影响,也是所谓天才的第一步, 而这个时候,宝宝会收到更多的鼓励,和羡慕。正确引导这种宝宝的愉悦和快乐,加入探索教育,宝宝就会更加自主学习。 而这种学习不是苦闷,而是对宝宝是一种娱乐。一种快乐。

就像成年人对于自己工作刚好是自己的爱好的话,工作就不是工作,而是快乐。这是最和谐的。

对于我的父母来说,总是担心宝宝学习太多,而不玩乐。 我觉得,这是他们对玩乐和学习的概念和宝宝有差别而已。
他们总是认为,玩乐是快乐的,学习是难过的。 而事实是这样么,应该是这样么? (学习=认识世界,当然包括智力,体育,感情)


说太多了,很高兴参加讨论!
作者: aidai2000    时间: 2012-5-17 14:12
我觉得楼上的朋友把关键点全都说出来了!教育的及时转型及可持续性,即你只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赢,还是在终点上赢?虽然没有真正的终点。


我不知道杜曼的闪卡会闪到什么时候会转型?2~3岁就能认字之后又能真正多读几本书?以及杜曼的提前发展在后续发展能还来多少先发优势?

如果没有先发优势的可持续性,还不如使用自然的方法。
作者: aidai2000    时间: 2012-5-17 14:20
重复了,已删掉。

[ 本帖最后由 aidai2000 于 2012-5-17 14:22 编辑 ]
作者: aidai2000    时间: 2012-5-17 14:20
我觉得楼上的朋友把关键点全都说出来了!教育的及时转型及可持续性,即你只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赢,还是在终点上赢?虽然没有真正的终点。


我不知道杜曼的闪卡会闪到什么时候会转型?2~3岁就能认字之后又能真正多读几本书?以及杜曼的提前发展在后续发展能还来多少先发优势?

感觉杜曼解决的只是最初级的“是什么(WHAT)”的问题,而关于“为什么(WHY)”及“怎么做(HOW)”这种高阶段的思维完全没有帮助。

作者: aidai2000    时间: 2012-5-17 14:23
重复了,已删除。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