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打印本页]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18 12:52
标题: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常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知道经典很好,也愿意让孩子读经,但不希望他太累,随便读读就好。”他说的“随便读读”,一是读的时间很少,不过一两个小时或更少;二是要求不高,不强调熟读成诵(比如把一本《论语》全文背下来)。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也会鼓励他,毕竟能让孩子读经已很难得。但我确实替他遗憾,他孩子本来可以有更大的长进。
     “老实读经、大量读经”的概念,古人的确没怎么讲过,但古人不需要讲这个,因为古人小时侯读书除了读经之外,顶多加上写字、做对联等,没有其他的课程,他不“老实”也得老实,不“大量”也得大量。又古代仍然是崇尚圣贤尊重经典的时代,家家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风俗淳朴,礼仪犹在,一个人哪怕不读书,多多少少也能沾润些圣贤的光辉,像曹操,虽从小不读书,但你看他谈话议论,总还时而冒出一两句圣贤之言,让人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古时候人的物质生活的确没有今天这样丰富便利,但圣贤的光辉还能透过疏疏朗朗的枝叶,照上他们朴实的额头。
   今天呢?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但确实常常感到,今天的人类仿佛已经沉入千丈海底,为漆黑的物质所围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是人间的太阳,护持了人间几千年,但现在我们已经离圣贤、离经典越来越远了,我们像一群群在海底盲目游动的鱼,触目漆黑一片。这个时候,如果你偶然发觉面前有一线亮光,将会如何呢?如果你已经麻木太久,对亮光已不敏感,当然会不经意地任它错过,但如果你的心还没死,还知道光明的可贵,心中还迫切渴望摆脱这漆黑一团的世界,到一个更高明广大的世界去,相信你会紧紧地抓住这线光,追逐这线光,竭尽全力地逆光而上吧!
   经典,就是我们这个晦暗时代的一线微光。在这低俗文化铺天盖地的时代,这线光实在太微弱了,稍不留意就会消失不见。如果我们要救我们自己,要救我们的孩子,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线微光,以全副生命守住它,如鸡孵卵,如猫捕鼠,小心翼翼,全神贯注,顺着它的指引向上,向上,向上……这样才有望抵达一个开阔、光明、温暖的所在!如果你漫不经心,不好好把握它,一来二去,时过境迁,可能就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份感动了,只能随波逐流,终生沉沦!今天一个人要想自救,确实很难,这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宿命!
   对于孩子来讲,你不抓紧时间让他老实、大量读经,他的年龄一年年增长,社会上影视、网络等流行文化日盛一日,当他已经长大,你想再把他拉回来读经时,就千难万难了!一个从小没有好好读经的孩子,长大以后是很难再读的,不是不能读,而是他不愿意!吾人须知,我们不抓紧读经,社会的诱惑却在疯狂地膨胀,你只是让他随便读几句经,根本没打进他的意识深处,你怎能期望他拥有强大的免疫力与转化力呢?你怎能指望他有超越一般人的大才能呢?任何一件事,你不认真去做,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何况是读经这种目前还是少数人的事业呢?人家体制内的学生,还天天还加班加点呢,人家也是在“老实读书,大量读书”啊。
   所以,吾人既然明白了教育的道理,既然知道读经的重要,就要老实读经、大量读经。《论语》云“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读经是最自然、最便捷、最有效的教育,这个王财贵教授及其他有识之士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如果你不够坚定,不够笃诚,力道不够,其结果也就不好说了。你不遵守读经教育的原则(比如王财贵教授的“读经四法印”),只是随便做做,到最后究竟是读经教育不好呢,还是你自己努力不够呢,你也弄不清了,总之你还是糊涂的,这实在是很可惜的,辜负了你最初接触读经教育时那份真诚与感动。
   总之,如果你对读经教育有所了解,或已经开始让孩子读经,请再用点心,再精进一点,尽量按王财贵教授“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的四原则去做,这样才是真正读经,才不愧“读经教育”这一名号。在正法不存群言淆乱的时代,“老实大量读经”可能是吾人自救救人的最后一个法门了!
作者: dahlia29    时间: 2009-12-18 13:15
希望能让儿子多读点,但现在的作业多得你几乎挤不出多少时间来,能保证每天读20分钟就不错了.
作者: 好运多多    时间: 2009-12-18 14:06
楼主的良苦用心,王教授的良苦用, 别说不读经的家长无法了解,  就是正在读经中的家长如果没达到一定的阶段也都是不理解的。   
就像当初的我读孩子听,  用了十个月,  后来孩子开口读,从十分钟,到半小时,   半小时对我来说就很知足了,   那时看别的孩子一天读一两个小时, 对我来说是不可想, 不可及的,  更别说一天七八个小时读经了,  然而我们现在每天就能读一到两个小时了,  也没觉怎么难了, 现在真的理解楼主说的, 一两个小时的读经都不够的感叹,  如果我有勇气,  有能力, 我也希望孩子晚上一年学,  专心读经一年,  可我没这个勇气,  也没这个能力,  
有一天, 看禾雨奶奶也感叹, 感叹那些一天读经七八个小时的孩子时, 我笑了,   奶奶不知道,  她和禾雨每天读经三四个小时, 不是全天读经的情况下, 曾让我多么的感叹。  呵呵, 所以现在,谁读多长时间, 我也不感叹了,也许在我的背后就有一个感叹呢。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2-18 14:24
无奈啊,没有大环境的一个人努力真是无奈。
作者: Nancy_2009    时间: 2009-12-18 15:01
"社会上影视、网络等流行文化日盛一日,当他已经长大,你想再把他拉回来读经时,就千难万难了!"
非常同意楼主,一定会坚持的!
作者: envcmx@163.com    时间: 2009-12-18 15:49
看坛上好多妈妈及宝认真读经,我也感叹啊。现在还是停留在听经的阶段,觉得每天有听一个多钟头就很充实的感觉,还不能去想象要他老老实实指读啊,虽然宝都过了三周岁半了。最主要的是妈妈的原因吧,怎个懒字了得!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2-18 17: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18 19:19
谢好运多多、envcmx@163.com诸友鼓励!
其实不是勇气不够的问题,而是认知不够的问题。你如果真了解读经对孩子一生的巨大利益,知道这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唯一之路,你一定会如烈火燃眉,迫不及待地去行动,让他马上读,尽量多读!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真知一定会行的,不行或行之不力,只是因为还没有真知啊!
作者: 秦茹阿娅    时间: 2009-12-18 20:26
作业多,每天练琴,周末跳舞,每天早上读十分钟就不错了。
作者: 贤宝贝    时间: 2009-12-18 21:49
原帖由 秦茹阿娅 于 2009-12-18 20:26 发表
作业多,每天练琴,周末跳舞,每天早上读十分钟就不错了。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作者: jackyblue    时间: 2009-12-19 12:40
说得很在理啊。学习借鉴中.
作者: nieluoj1220    时间: 2009-12-20 08:33
说的很好,我仔细看了收获很大,非常感谢
作者: 香香爸    时间: 2009-12-20 21:02
现在的孩子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参加各种学习班,能坚持读已经很不容易了。
作者: littlestoneliu    时间: 2009-12-20 21:22
了解读经的好处,但是让孩子全天的读经,还是觉得有所不当,可能还是不能参悟其中的妙处吧!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1 01:36
原帖由 littlestoneliu 于 2009-12-20 21:22 发表
了解读经的好处,但是让孩子全天的读经,还是觉得有所不当,可能还是不能参悟其中的妙处吧!



说实话,这不是你悟性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这种教法”以其自身的局限,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推而广之——从古(至少可上朔至殷商)至今的家塾教育史上,都没有出现过这种让 十三岁以下孩子 全天、单调、大量背诵经文 的“教法”——事实上,我所熟知的推行这套教法的任何一位先生(包括季谦先生),他们只是在“理论预想”的鼓舞下摸着石头过河而已——既无历史经验之鉴,亦无实践经验可循——你可以问问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他们自己乃至他们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一个是这么教出来的?

一个也没有

季谦先生通过倡导国人读经以期达成文化复兴民族昌盛,其儒者之使命意识与担当之勇魄,一直令我深心肃敬。以儒家为核心的华夏传统文化要不要传承下去?答曰必须要传承,这就好比鱼不能离开水。人类不能没有五伦常道,人类不能丧失道德天良,人类不能埋没理性智慧。此绝非空喊口号,亦非浅尝者能深明。经典载录着古来圣贤之智慧哲思,读经之重要性亦显然。那么,读经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不妨看看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吧。

但是,仅靠民间私塾能不能真正普及读经教育呢?肯定不能,因为基础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强盛之头等大事,必要政府出之以文制政策与具体行政措施方可实质性达成。因此很显然,在当前国内教改进程逐步启动之大势面前,私塾开办者之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你的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里健康成长——不要添乱(你身份的合法性尚未得到认可),千万不要自以为能“打造”出什么圣贤而急功近利地采用“宗教修行手段”在儿童身上搞“试验”——要“试验”你也要自己先去冒险去实证,别拿人家的孩子不当事——遗憾的是,推行“老实大量读经法”的那些老师们不可能再次回到童年,去实证“老实大量读经法”之可行性了。

据调查,绝大多数体系内教师认为,经典教育可以编入基础教材在体系内完成。大部分人认为,私塾要么规范化管理即成为民办学校被收编,要么取缔——什么叫老实?私塾老师们哪,麻烦你们首先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你与你体系内的竞争者们相比,知识素质有缺陷,教育经验有缺陷,硬件设施有缺陷,教育风险的承担力更有缺陷——背负这些硬伤,你靠什么赢得家长与学生的喜爱,民意的信赖与政府的支持?—— 小平同志说,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靠什么?靠那些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的孩子!你体系内孩子会的,我差不多都会;我会的,你不会——即便我俩差不多,但是我不厌学,我比你快乐。

前几天我去全球读经网转了一圈,结果被扣上一顶断人慧命的帽子之后遭到默摒。深为季谦先生感到悲伤,他怎么就只能感召些看简体字儿都看不懂的老师呢?
作者: liushengli9595    时间: 2009-12-21 03:02
读经是很好但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不同意全天读经。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09-12-21 12:0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1 01:36 发表
说实话,这不是你悟性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这种教法”以其自身的局限,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推而广之——从古(至少可上朔至殷商)至今的家塾教育史上,都没有出现过这种让 十三岁以下孩子 全天、单调、大 ...

说得太好了,支持一下。
在下也一直在思考,什么叫老实?什么叫大量?作为原则提出来,应该是能够圆融的,可是这个原则,太容易让人走向偏门了。
只有读经,什么也不要,就叫老实?或者读得力气都没有了,还要读,就叫老实?
读五个小时,叫不叫大量?不叫,那十个小时,就可以叫大量吗?恐怕还是不能,因为还有二十个小时呢?

我也到全球读经网,看到上面只是一群固执的信仰者,他们互相吹棒,他们党同伐异,凡是不认同他们的,一律口诛笔伐,
事实上,已经没有几个普通的家长到那里发言,与全球读经网的命名,相差甚远,看来真的要改名了。
作者: dongruhua1999    时间: 2009-12-21 18:03
学习借鉴中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3 20:45
  为什么一提“老实、大量读经”,就把它想象得那么可怕呢?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像敝家塾,大班孩子每天读经八个小时(加英文),此外每天还练40分钟太极拳(剑),40分钟书法,40分钟抄经,晚饭后还能打乒乓、下棋,每天既充实又快乐,据有些曾在体制内上学的孩子讲,在这里读经比在学校里轻松多了,有意思多了!
  “老实、大量读经”并不是某个人头脑一热就提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读经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既能保证孩子读好经,有最大的成长,也能保证孩子学得快乐。其实是四句话:“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3 22:40


原帖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12-23 20:45 发表
  
为什么一提“老实、大量读经”,就把它想象得那么可怕呢?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敝家塾大班孩子每天读经八个小时(加英文),此外每天还练40分钟太极拳(剑),40分钟书法,40分钟抄经,晚饭后还能打乒乓、下棋,每天既充实又快乐,据有些曾在体制内上学的孩子讲,在这里读经比在学校里轻松多了,有意思多了!

“老实、大量读经”并不是某个人头脑一热就提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读经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既能保证孩子读好经,有最大的成长,也能保证孩子学得快乐。其实是四句话:“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 ...




我很希望继续深入了解关于“老实大量”读经教育法的具体实验情况。

但这“了解”并非是单向的/片面的/蜻蜓点水的。你如果有那份热忱去推广这种读经教育法——这个“真”,其具体含义请参阅唐君毅先生在新亚的《略释诚明》之训导——那么,就请你诚实回答如下提问。当然,你也可以像凯文一样,以对立的立场选择“默摒”或者“杜口”。

1、是谁,在哪里,进行了大量的读经教育实践之后,总结出了“老实大量读经法”。据赵升君说是王教授。请问他的“总结结论”,具体是采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可否出具他相关的文案材料,以便我们检视其思考过程?

2、他所进行的“大量的读经教育实践”是否包括了“老实大量读经法之实践”?
3、他在推行“老实大量读经法”之前,其读经教育主张是什么?前后有无矛盾?这种矛盾如何解释?
4、他有什么证据表明,“老实大量读经法”可以保证这种方法下培养的孩子“有最大的成长”?

5、作为一个对儿童心理状态以及儿童未来成长趋势“了如指掌”的私塾开办者(否则你怎么知道孩子内在的感受是真的很快乐,以及他是真的在“最大化成长”),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和培训资历?6、以前,赵老师他们为了证明他们描述孩子的情况是真实的,就要求那些孩子自己写了些文字帖上来做证据,请问,你对这种证据的有效性有什么看法?

6、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你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我希望通过以上质询带动深入的讨论、思考和觉醒,这有利于促进私塾的读经教育获得更健康的发展。当然,你也可以随便找谁来替代回答以上质询——如果你读懂了唐君毅先生的《略释诚明》,我相信你应该知道该由谁来作正面回答。值得提请注意的是,你想象中的如是(即本鸟)并非真实的如是,那是你通过某些加工后的信息“构建”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3 22:43 编辑 ]
作者: liqiaodu    时间: 2009-12-23 23:08
我到觉得,孩子嘛,不读还是这样过,读也是这样过,全天读有全天的好处,只有坚持一年,觉的学校的东西学起来简直是小儿科,这是我们当地几个孩子(都曾坚持过一年的全天读经)告诉我的。我感触很深,觉的可行。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上学前2年开始坚持每天读半天经。当天全天也可,中间老师还是要安排其它活动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4 01:47


原帖由 liqiaodu 于 2009-12-23 23:08 发表
我到觉得,孩子嘛,不读还是这样过,读也是这样过,全天读有全天的好处,只有坚持一年,觉的学校的东西学起来简直是小儿科,这是我们当地几个孩子(都曾坚持过一年的全天读经)告诉我的。我感触很深,觉的可行。 ...



你的认识,即“全天读只有坚持一年,觉的学校的东西学起来简直是小儿科”这一感触,来源于你们“当地几个(坚持过一年的全天读经)孩子告诉的”。如果这种“听闻”会让你“感触很深”,那么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还不算了解读经,你因“听闻”而建立的“认识”,严格说来只算“道听途说”—— 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真实感受是非常难的,因为他自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了解他自己,何况一个外人? 而人的活动形成了事,了解一件事情的因缘真相,当然也就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楼上要追问空山(他自己本人就在办私塾)他如何确认,他学校里的读经孩子告诉他的快乐是真的。

如果,你靠“听闻”奠定的认识是正确的,那么,我(读经家长)就应该算读经教育的专家了。当然,我注意到你为“老实大量读经”提出了一个出成效的具体期限,即“一年”。而,你考察“成效”的标准是“孩子会觉得,学校的东西是小儿科”—— 呵呵,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女儿三年级就退出现行体制在家读经,后又进入私塾进行老实大量读经试验,应该算是标准的读经儿童了。她十三岁后退出私塾,只用了两个月不到,就补完了从小学到高一的数学,其中有些内容还涉及微分。又用十个月左右补习英语达到托福水准。此期间内,她还阅读了大量史哲与理化书籍——你看,我体会到的读经成效,应该超过了你的预期吧?这从客观上似乎支持了你的猜想。

坏消息是:你凭什么认为这是读经造成的智力跃进?她是“老实大量读经”的先期试验者,现在很反感读经,提起“读经”二字就烦得呲牙(至于与她一起参与试验的那些孩子的问题,我就不提了)。后来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精力就不说了,那是应该的),才逐渐恢复她在“老实大量读经试验”期间几乎被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


最近两年里,我在慎重调研考察目前国内的私塾现状之同时,一再反省自己是否存在“私见”。我确定自己是公正的。“私塾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与“老实大量读经法”,二者在本质上已经构成一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着读经教育的健康发展。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4 02:45 编辑 ]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12-24 02:42
标题: 回复 #22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你的女儿真的很反感读经吗?看上去你的女儿很优秀,那么聪明,那么有学问。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4 02:50
标题: 回复 #23 宽裕温柔 的帖子
说实话,至今很反感。
这种读经法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当老师素质有问题的时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2-24 0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12-24 04:10
我觉得大部分人读经的目的都搞错了,都以读经开发智力为主。其实大学里告诉我们,人是要以修身为本的,而我们读经是为了明理,进而知道怎样去做,然后再按正确的方法做......真正做到了,才能有收获的。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12-24 04:11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4 02:50 发表
说实话,至今很反感。
这种读经法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当老师素质有问题的时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问题是很多,目的错了,我想。

[ 本帖最后由 宽裕温柔 于 2009-12-24 04:13 编辑 ]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09-12-24 07:14
原帖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12-23 20:45 发表
  为什么一提“老实、大量读经”,就把它想象得那么可怕呢?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像敝家塾,大班孩子每天读经八个小时(加英文),此外每天还练40分钟太极拳(剑),40分钟书法,40分钟抄经,晚饭后还 ...


这段话说明你本身就没有坚持老实读经,大量读经。
读经同时要学其他内容,这个不叫老实读经,叫综合读经。你们读经只有八小时,那不叫大量读经,你最少要读16小时,16和8谁大,傻瓜也能分清。如同你说别人只读一、二个小时不是大量一样,八小时也不是大量,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思考的是这几个原则,提法有问题,容易误导普通家长,包括一些私塾老师。说老实读经,还要快乐读经,这个也是矛盾,我且问你,不快乐怎么办?
作者: 诱惑    时间: 2009-12-24 10:05
我的孩子也在私塾大量读经,让他真的快乐很难,只能说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24 10:11
标题: 回复 #22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坏消息是:你凭什么认为这是读经造成的智力跃进?她是“老实大量读经”的先期试验者,现在很反感读经,提起“读经”二字就烦得呲牙(至于与她一起参与试验的那些孩子的问题,我就不提了)。后来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精力就不说了,那是应该的),才逐渐恢复她在“老实大量读经试验”期间几乎被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
---------------------------
想請問,是什麼原因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及您後來是用什麼方法補救回來?謝謝
我們目前只是在家讀經及一周一次讀經班.. 可否分享您的寶貴經驗,再次感謝
作者: diandianyun    时间: 2009-12-24 10:42
学习中,感谢大家的讨论,让我明白很多。
作者: 菜花    时间: 2009-12-24 11:44
很赞成搂住的观点,多花点时间老实、大量的读经。但是我5岁的孩子对读经很抵触,每次都想偷懒,少读或不读。我也是才明白读经的好处,但不知道怎样把孩子引上这条道,干着急阿。以前习惯每晚睡前看1集动画片,现在没办法,让他看动画片前读一会,否则不放。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种限制,他才对读经抵触。
如果不这样,怎样才能让他爱上读经呢?谁能给我支支招啊?
作者: 遍野春花    时间: 2009-12-24 12:45
这个贴子很好,要好好学习
作者: 遍野春花    时间: 2009-12-24 13:03
那么到底怎样安排时间来读经呢?
作者: dandanba    时间: 2009-12-24 13:10
在学校里,老师利用课间时间第天写四句三字经在黑板上,也不硬性要求孩子们背。事实上效果很好,他们会主动去读去背,也确实都背过了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4 18:50
回菜花朋友:
  你的孩子对读经有所抵触,我想一是没有环境,如果几个孩子一起读,大家都这样,他就接受了。二是你可能对读经的信心还不足,不敢坚决地让他读经,你犹豫的心态孩子是能感觉到的,他就不起劲了。你应该把读经当作最重要的事来要求他,每天读,雷打不动,别的事可以商量,此事不可商量。我们现代的家长有时“民主”过了头,什么都跟孩子商量,弄得自己非常被动,整天围着孩子转,而孩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所以今天的家长一定要敢于把握大原则,弄清楚哪些是可以跟孩子商量的,哪些是不可以商量,必须要做的。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5 01:32
原帖由 宽裕温柔 于 2009-12-24 04:10 发表

我觉得大部分人读经的目的都搞错了,都以读经开发智力为主。其实大学里告诉我们,人是要以修身为本的,而我们读经是为了明理,进而知道怎样去做,然后再按正确的方法做......真正做到了,才能有收获的。



没有哪位“老实大量读经理念”的推广者会承认他们目的是“开发智力”,他们通常会辩解说“智力的提升”只是读经的成效之一,但那并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乃是“开发人性”,“恢复人类的文化”。他们认为“读经教育能够笼罩、扩散它的功能到其他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经是万能的”(摘自季谦先生2008年七月底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演讲)—— 既然读经是万能的,那么,“开发智力”也就是顺理成章之结果了。

在儒家,“理”源自良知。季谦先生所谓“开发人性”实际上就是指开启人类之良知,良知(仁心)乃人类价值创造之大本大源。顺良知而行(致知)即所谓承体起用,成己成物。良知即道德天心,经人实践而显露成仁义——“理”就在这道德实践(仁义)中表现,并没有外在的什么“理”可供学习与探寻。注意,中国传统上的“理”,通常是指“义理”而非“客观事物之规律”意义上的物理之理。所以,季谦先生认为,读经的目的在于“开启良知”而非“明理”,因为“本立道生”,良知开启,没有什么理不可昭明——良知所在皆是实事实理,故是“所过者化”。


由上可知,反对“老实大量读经法”并非容易,因为很少有人的确是站在真正的儒家立场,去观察这个教法的弊端。


作者: 宽裕温柔    时间: 2009-12-25 04:17
标题: 回复 #3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我明白了,谢谢你!!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5 09:41
原帖由 tracylin2002hk 于 2009-12-24 10:11 发表

想請問,是什麼原因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

您後來是用什麼方法補救回來?謝謝  
我們目前只是在家讀經及一周一次讀經班.. 可否分享您的寶貴經驗,再次感謝 ...



说来话长,我先交代一下背景吧。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客观真实的情形,那就是读经圈内部因观念上的不一致而呈现的分裂状态——读经圈并不团结,大家各有一套“自己认为正确”的教法,表面上大家都在按季谦先生(最初是南怀瑾老先生)的理念实行“读经教育”,私下里却都是各师各法——“诚实”受到挑战的时候,领军人物的见地和智慧就变得极其重要了。读经人士来自五湖四海,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分歧原本很正常(其实这分歧源自见地与智慧的差异),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面向是:

季谦先生在推广读经的十多年过程中,其推广的教法也是逐步变化的——从读经时间来看,从“有读就好”到“一两小时”到“最好四小时”到“最少三小时,最好六小时”(04年北京四海读经师资答疑)。2007年中期,季谦先生去山东莱州某读经幼儿园考察,由于日程安排极其紧凑,他自己在校舍内实地考察的时间非常短暂,短到我认为决定无法看到读经孩子的学习状态之真相。其考察法主要是听取学校主办方与读经老师的当面陈情。之后,就开始公开推广“十小时老实大量读经法”——此前的“老实大量读经法”是“最少三小时,最好六小时”。随着季谦先生的“教法”观念的渐次转变,他身边的追随队伍也在离散与转换中悄然变化。

未完待续。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5 10:08
37、39楼之简单回顾已能引发许多“问题追索”,但我并不准备对某些问题进行直接的解答,谜底不能解开,你只能自己去领悟。我只希望大家保持一种对自己现有认知的质疑就足够了——这并非许多宗教人士广为诟病的“习惯性怀疑”,而是一种理性的本质的宽容。对自己的认知(执着)保持质疑,即意味着内心留有更大的空间去容纳其他可能性。我之所以不能解开谜底,乃是因为一种悲感——记得当年南老的老师袁先生,在一次讲课时有学生提到了一个问题,袁先生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我只能单独跟你讲。

我重申,读经教育非常重要,推广也非常重要,但必须注意师资培训与合理实施。宗教化的推广团队只能障碍读经教育的实际成效。


作者: 遍野春花    时间: 2009-12-25 10:30
特别关注这个贴子,我家女儿3.3岁,我准备自己和她一起读经,现在转到读经幼儿园好像有点不太现实,其一,她现在在幼儿园很快乐;其二,转的话有点远,每天接送是个问题;其三,怕遇到“天高任鸟飞”所言的“私塾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其四,我自己也想提升自己,和女儿一起读经,一起成长。

2岁的时候,和她一起读过三字经,后来没有坚持,当时觉得小孩无法理解,只能背而背。现在再来复习过来人读经的心得,真的收益匪浅!
作者: 昭昭找宝    时间: 2009-12-25 12:40
反对强行灌输
作者: 诱惑    时间: 2009-12-25 13:25
感谢天高任鸟飞的发言!

孩子私塾一年,感触颇深!
作者: 菜花    时间: 2009-12-25 13:52
标题: 回复 #36 空山泠雨 的帖子
谢谢您的提醒,我也放mp3让孩子听这些经典,如果几个孩子一起读,那就更好了,不过我们这边没有读经班,短时间内还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父母。5岁的孩子确实不太容易跟着大人的想法去做,看来也只能横下心坚决地让他读经,不管他喜不喜欢,先把这个习惯培养出来再说。
作者: gloria88    时间: 2009-12-25 21:41
老实读经,大量读经的好处,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训练孩子的定力.定力足,将来学习才会专心,不易受外界的诱惑.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2-26 00:04
标题: 回复 #19 空山泠雨 的帖子
不好意思,请教个浅薄点的问题:小孩子这样长时间的读经,对眼睛没有损害吗?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6 0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6 14:51
 mayavati 谈到“私塾的大陆特色”,提供了另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我以为是有道理的。
  我们这一代人(我是七十年代出生),几乎是在文化沙漠中成长起来的,又因为上学时激烈的竞争,从小学生时代就把自己的同学看作潜在的对手,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人缺乏信任,目光短浅,心灵滞浊,实在是可悲之至——只是到了现在,才逐渐体会到这一点。这些年接触到经典逐渐能够反省,尤其是反省自己受教育的漫长过程,越来越对自己感觉到痛惜和悲悯,但时光已逝,只能尽最大努力做些补救。因为一直从事教育,所以对正在成长的这些孩子,也起了一种悲悯,实在不想看到他们再像我这样被浪费、扭曲。这也正是我从事读经教育的初衷。
  读经教师的素质,当然是读经教育界应该大力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老师的素质、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这种影响也是“笼罩性”的。老师素质高,心胸开朗,认真,诚实,有亲和力,孩子就学得很快乐,反之则会对孩子造成障碍。一种教育理论,不管它有多么高明,如果老师素质太低,其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凡办学者,不可忽略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教育的共识。
  但教师素质如何,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任何教育流派都有此问题,体制内学校同样有此问题,也是相当严重。我们不能把教师素质问题与教育理论、模式是否合理混淆起来。读经教育是教育理论,老实大量读经是读经教育的一种模式,我们不能因有些老师素质不高而否定老实大量读经,乃至否定整个读经理论。确实有不少学堂既能老实大量读经又能让孩子很快乐的!这是“人病”,不是“法病”。
  几天前我曾写过一个贴子《读经教师应具备的“三个信心”》,其中第二、三点谈的就是教师的心态问题。我希望所有的读经老师都是明透教育理论而且人格健全、心胸光明的,则孩子幸甚!现摘其中二、三段供诸君参考:

二、对孩子有信心。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光明的,更进一步说,是要相信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光明的,每个人本来都是愿意学好,追求长进的。如果对人性没有这种信心,一个人最好不要当老师,因为你会终日不安,总想着提防孩子,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孩子,阻碍他的成长。“人之初,性本善”,这古时童蒙书的第一句话,其实是整个教育学的基础,令人无限地感慨!孩子本来是好学并且愿意完善自己的德行的,只要教育设计大体适当并有人给他一定的引导,他是很容易上路的。让孩子读经,其实就是让圣贤来直接启发孩子光明的本性,这是比什么都更可靠、更简捷、更有效的!老师的责任,首先是把孩子引到经典面前,让他接触经典,接受圣贤的教育,其次是对孩子抱有无限的希望,信任他,提醒他,鼓励他,当他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他。孩子本性既是光明的,又有了经典的护持和老师的爱护,他其实是很容易成长的,所以一个读经老师如果真的理解人性的话,的确是可以做到很轻松自在的!所以一个读经老师不要急切,不要埋怨,不要责怪孩子,你能引导他就引导他,你暂时做不到就等一等,先让孩子在经典中接受熏陶,你慢慢寻找机会。一个老师永远不要因孩子表现出的自私、任性、顽劣等“恶习”而对他失去信心,要透过种种顽劣看到孩子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如沙里淘金一般,捕捉他心底善的萌芽,使之滋长、稳固、壮大。老师不要用凝固的、粗糙的眼光看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永远令人烦恼的捣蛋鬼,而要用发展的期待的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虽然他现在是这么幼稚无知或调皮顽劣,但他一定会变的,他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前途,特别是读经的孩子,经典的种子已经种在他心底了,只要环境大体合理,必然会发芽长大的!世界并不是硬梆梆摆在那儿的死的东西,而是可以转化的,生命更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老师怎么看孩子,对孩子有没有足够的信心,是他能否成长的一大关键因素。
三、对身教有信心。
  很多读经老师为班里孩子的德行头疼,想方设法“做德行”,如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等等,然而效果总是有限——大概跟体制内学校的做法差不多。其实,要达到德育的目标,只有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一是让孩子好好读经,让他在圣贤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二是老师的身教。对读经学校来说,第一个不成问题,第二个则因老师的认识而有较大差异。有的老师在德行问题上,总是眼睛向外,整天盯着孩子,整天想着怎么改变孩子,又因为自己多少读过一些经典,不免自觉不自觉地以圣贤标准来要求孩子,结果当然会大失所望,于是不免灰心沮丧。其实,要教导孩子德行,不是你拿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就可以办得到的,而是要靠自己踏实的修身养性功夫,“修己以安人”。老师应该反求诸己,加紧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你越有真实的学问修养,孩子的状况就会越好。一个班级只有十来个孩子,天天与你朝夕相处,如果你德行很高的话,孩子也差不到哪儿去。班风的好坏其实是你自身德性的外化。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老师就是他耳濡目染的榜样。所以一个读经老师不要错用心力,一定要相信身教的力量,踏踏实实修身养性,进德修业,多提高自己,少要求学生,你提高一分,孩子就长进一分,班级就安定一分,终有一天会达到“不怒而威、不言而信”的境界,这样才不辜负你做一个读经老师呢!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6 14:54
标题: 回复 #46 kxb6666 的帖子
不会的。读经本字很大,读熟之后并不需要紧盯着书看,只瞟一眼即可。今天学生的近视主要不是看书造成的,而是不健康的饮食、上网、看电视等原因所造成。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6 20:30
30# tracylin 询问:
是什麼原因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
及您後來是用什麼方法補救回來?
-----------------------------------------------------------------------

家长为什么要坚持读经教育?这是一个文化自觉的问题,而非“读经有什么现实功用”的问题(季谦先生所谓“读经万能”也是站在“文化”这个层面说的,但他将之现实功利化了) —— 一旦落入现实功利的泥潭,读经教育即会因自身的迷茫而招来各种质疑。

“老实大量读经派”以现实功用为招牌招徕学生的同时,他们自己实际上是迷茫而不自觉的。否则,他们不会自相矛盾地以非人性化的“老实大量读经法”去达成“开发人性”的目的。季谦先生说,“老实大量读经”能够建立“根本学问”(即所谓“根本智”),好比是“观音法门”,“好比佛家戒定慧一次完成”。这显然是缺乏深入实修体验的想当然说法——我最初(05年)也有这种认识,但后来坚决否定了,孩子不能这样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这一点必须要承认。采用某种固结死板的教法,其实是大人偷懒的一种习惯性做法,违逆了儿童的先天禀赋——为什么如此?为了“急于推广”而不得不掩饰教师自己“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所需之基础素质不足”与“爱心与耐性不足”的缺陷。因为在季谦先生的拥趸们看来,“读经”二字已是不容置疑的教条,是最后的根本大法——而季谦先生是否持这种观点则不得而知。

“老实大量读经法”至今采用的考量标准,仍然是“背诵字数”。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在这种“每日催逼”的情形下读经的,他们不可能因此而“证得”快乐——当然,“循声入流”的情形(即所谓“观音法门”)是有可能发生的,但要记住,观音法门之所以能成就功德,乃是因为“自觉”。一个十三岁以下,甚至八九岁的孩子,要“自觉证入”是何等稀有?——若八九岁即可因读经而“自觉证入”,那么,他即便不读经也一样可以,因为那是天纵之资,如惠能。

在每日“背诵字数”的催逼之下,孩子们不得不努力追赶进度——这个进度或许不是“硬性规定”,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你不规定,孩子们之间却有竞争心态。这个竞争往往来源于老师们对快速背诵孩子的嘉许性行为。

未完待续--------------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6 20: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26 21:08
标题: 回复 #50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很謝謝你的分享,作為讀經的家長,我也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每日催逼”的情形下读经的..
功利心一起,很難快樂讀經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6 21:20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6 20:30 发表

30# tracylin 询问:
是什麼原因瓦解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诚实品格?
及您後來是用什麼方法補救回來?

...



上接50楼----------

也就是说,老师们不自觉的嘉许行为(根源还在于他们内心固结的衡量标准)间接地规定了每日的背诵进度——其实说白了就是“直接隐性规定”。在这种规定的每日催逼下,孩子们读到连嗓子都嘶哑了。这种教法给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我看比应试教育所造成更大更烈。但这种压力,却背负着一个“亮堂的名义”—— 戒定慧一次性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前来读经的孩子都是无法适应应试教育之压力而选择了“读经避难”——很多孩子的年纪甚至超过了十八岁。他们在体制内学校的成绩原本就不太理想——体制内学校所需“理智技能”远比“单纯背诵所需之技能”来得复杂。因此,在读经推广者的鼓动、家长盲目支持与孩子的“压力惧怕造成的二害择其轻”观念之三者合成,大家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读经私塾”比体制内学校好多了。这实际上并非孩子的“志向选择”而是“避难选择”——他们在学校时已罹患“厌学综合症”。

这“厌学综合症”在私塾并没有得到改善,因为私塾老师们自己对这一“学习效果的根本障碍”尚且缺乏意识,他们制定的考量标准极其单调的“老实大量读经法”,只能逼迫孩子高度紧张地进入另一种厌学情绪——大量的定期的竞争性背诵造成的压力。这些孩子最可怜的还在于:他们以为这就是正道,这么学下去就能成个人物。阅读着升君兄贴上来的那些大孩子的文章(王XX),我就觉得胆寒,这孩子并不知道他自己说的那些字眼到底是什么,眼看着就要被毁了。

未完待续-------------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6 21:39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12-26 20:49 发表
鸟儿兄我可以把这个帖子的跟帖转贴到全球读经网吗?当然您也可以到那里直接发,不过我可以代劳转贴。呵呵。


版主热心可嘉。但我要说难道不敢到读经网直接说么?论坛是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哪里发言都是天下尽知。如果版主认为我说的无理或者缺乏调查了解,那就请读经网移步到此辩解嘛。

再说,转过去又能如何?去年“读经三年”帖引发的争辩至今历历在目,而今毛衣不敢织了,板子也不打了,可对待异议的模式却更生硬了——为什么如此?说明“改过之心”不诚哪。读经网那帮后生,能人越来越少,剩下几个资质差又不好学上进,心已经固结蔽塞了。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6 2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6 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7 01:25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12-26 22:00 发表

鸟儿兄太敏感了。我非常想听到您继续谈更多具体情况和您的见解。



我不知道如幻版主心里是如何想的,所以我“预设”了多种可能性,结论皆是:随君之便,但请审视自己为何要转。观版主55楼之主见,依然在于“给对方一个辩解的机会”,生怕本坛的账号审核会延误了对方的辩解。这个“主见”实在是“很没有主见”之见。

其一,读经网人流量太少,所以我选择在这里发表意见。
其二、这是公开论坛,且帖主是季谦先生拥趸之一,读经网如果想要辩解,自有各种途径。

其三,我在读经网发表言论不是一次两次了,最终结果呢?看《读经三年后》、《读经不御心》以及这次的《老古读经意见》吧,你忘了吗?要么是群起而攻之,要么是和稀泥,要么是拉朋结党一起默摒,最后是季谦先生出来作一盖棺之论——凯文版主不是断章取义于季谦先生之笔,将“如是”打下地狱吗?读经网剩下些什么人,如幻版主想来也是知道的。整个读经网宛如谦粉的后花园,论学风气极不公正,大江南北各方读经人士(很多你都认识的)均纷纷离去——我还算不敏感的,不计较那些鸟事儿——这不叫敏感,这叫明白。

其四,凡是我指出的很明显会遭到家长质疑的缺陷(打板子织毛衣之类),后来悄悄改了但缺乏正面承认之勇气(这在“进德”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缺陷,则定义为“细节”予以混淆,对缺陷揭露者则以“高调口号”或“断送天下读经家长之良愿”以毁之。

请问,转过去有什么用?


审视如幻版主为季谦先生之“阿猫阿狗说”所作的辩护,“情”则有情,“见”则未见矣。任何未来均立足于当下,焉可预期于家国之美好未来而忽略读经儿童当下之现状?这不是做梦又是什么?纵有良好之愿望,然具体实施计划亦要根据实际情形予以灵活调整——季谦先生视察各地私塾教育之状况,多是走马观花而有失“视察”之要,乃未尽本分者也——若就倡导者之本分而言,季谦先生可谓劳苦功高。但就“读经教法之制定者”而言,就“读经老师之师”而言,则多失本分矣。无怪乎读经圈有人愤而称先生乃“一介书生”也。


另外,“八~十小时老实大量读经法”之害,并非靠德国日本美国之华侨来操作即可消解——关键是这种读经法之推广者心里暗含着一个前提——季谦先生的演讲立论经常涉及到这个前提,否则其立论将失去根据。但我认为那只是他的权巧说法——这个前提与心性之学,且与“教育之本质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7 01:53 编辑 ]
作者: aduan51496    时间: 2009-12-27 02:35
说得很在理啊。学习借鉴中.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7 02: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7 06:15
原帖由 mayavati  发表 小鸟整理  


1、我打算转贴您的帖子,其实更多是想让读经网的师友看到您的意见,而后才是参与讨论啊。因为读经网的朋友并不是很多都来儿教论坛的。我一直觉得您和培雯发出的声音是读经界非常需要的。

2、婆罗门学生生活,通常是从六岁开始,持续十二年。所以,大量读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印度人这样过了不止两千年。到上个世纪仍然在一些地方保有这样的传统。我认识的一位西方梵文大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也以这样的方式在印度学习过多年。

3、以我目前的认识和实践,我觉得“大量读经”到6,7小时基本没有什么“法病”,可以合理操作,若出问题应以“人病”为主。对于更长时间的读经量,我乐于明年回国亲身感受一下。
...




1、您在征询之前已转了,何必再问。

2、婆罗门早没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吗?  ——我看,现在西藏转世灵童的教育制度似乎更能支持季谦先生“老实大量读经”的观点。可是,每一种教法都必须为它独特的教育目的(或任务)服务。请问:转世灵通的教法是为什么服务的?当代中国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宗教领袖吗?以西藏转世灵童的教育制度为例,我们具备他们那特有的诸多条件吗?单只说“遗传禀赋”就不够咱们砸吧嘴的——咱孩子可不是转世灵童啊。再者说,他们多少位上师教一个孩子?那些上师自身什么证悟水平?—— 即便万幸,按他们的模式培养出来了,你有什么把握说那些小活佛可以满足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这个时代的各种需要呢? —— 请诚实相告,版主家孩子是这么培养的?

3、大家不是都尊奉王教授的老师牟宗三先生嘛,青羽凯文不是开口必谓“牟先生说”吗?那就仔细看看牟先生是以什么态度看待读经教育的嘛,再看看唐君毅先生的弟子霍韬晦是怎么看待读经的嘛,再看看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南老爷子是怎么看待读经教育的嘛——牟先生的观点我就不说了,您得自己慢慢琢磨,霍先生则直言反对这种单调死板的教法而倡导“性情教育”,南老爷子则倡导快乐学习,灵活教育——大德的教法必首重师资力量之培育。

怎么就看不透呢,季谦先生的老实大量读经法,实际上是事功心(以解心之所忧)过于迫切——可在这个礼崩乐坏、道德萎缩的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他的急迫逼着他不得不以“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或者“万能教育”等功利性招牌去兜售读经,复以“阿猫阿狗之师资”与“老实大量之法”去实施读经。这条路必然越走越窄。

4、我下面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老实大量读经法”存在的问题(师资问题暂时不谈)。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7 06: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09-12-27 07:40
读经界缺少这种有深度的思考,或者缺少有勇气的人出来引导,感谢天高任鸟飞,能够这样全面地帮助大家思考,继续期待您的心得。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7 07:58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7 06:15 发表

我下面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老实大量读经法”存在的问题(师资问题暂时不谈) ...



我们首先考虑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体验中,去耐心寻找答案,所谓“让一个人学会做有德之人”,或者“开发人性”云云,都只是书卷气的抽象概念而已,缺乏生命实感。这是关键处,这里(教育目的)没有实感,把握不住,则以下的手段设计就一定会出差错。

很多老师(体制内的与体制外的),正是因为迷失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所以,他们所遵行的教法,以及他们的种种作为,实际上皆是在消灭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机会——教育的本质目的,一定要能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都希望看见这样的孩子:思想自由,个性独立,心胸开放,喜欢学习,生活幸福——这不就是健全的人性吗?真自由者,必然独立,必然开放,必然勤学,必然幸福。教育之本质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消除恐惧——这是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对孩子应尽的义务,而且是首要义务。越是礼崩乐坏之世,越需要尽到这份义务。

这份义务感,一定要提住,由此而能成就名符其实的父母、老师和尊长——这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必须的条件。这就是良知,这就是天理,这才叫教育。任何增添儿童恐惧的行为均是理性的懒惰(爱的无能)造成的。季谦先生2008年2月在深圳题为《教育的智慧》演讲中,多次以尧舜、孔子为例讲到了“教育的智慧”——智慧用来干什么的?消除恐惧,如此而已。遗憾的是,他老人家那个智慧全用在“不合适的教法”上,结果被老师们拿来,学得好呢就变成一种“操纵机巧”,没学好呢就只能成为论坛斗嘴的说辞了。

---------------未完待续------------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2-27 09:08
标题: 回复 #49 空山泠雨 的帖子
谢谢!谢谢您的回复!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7 09:32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12-27 06:48 发表

1. 我在询问之前没有转贴您的回帖到读经网。您回答之后我才根据您的建议把链接转去的。

2. 印度婆罗门阶层还有啊,我在印度的研究所里的同事好几位都是婆罗门。他们中最年长的几位儿时有过类似的学习经历。但是很可惜,这种学习在印度也式微了。不过也有些印度人意识到了文化的没落,在提倡复兴运动(虽然很难)。和转世灵童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不同,婆罗门阶层的学习是印度培养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方法,更有普遍性。

3、我的孩子没有这样培养,因为我们没有处在这样的条件下。
但是若有这样的条件,我未必不会这样做。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也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读经,愉快成长。
...




1、我在22点前好像没有对转帖提出“建议”,不过既转了就转了,无所谓的。

2、我对婆罗门教育不熟悉,不过为了加深对您观点(病不在法)的理解,请:
A、列出婆罗门教育详细的读经与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安排表;
B、请说明“印度培养婆罗门阶层的方法”在当今印度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C、试论证“借鉴婆罗门教育之读经法可以达成开发人性之目的”。

另外,请顺带关注:


D、当读经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普遍的)时,它与作为人文专项研究(特殊的)之间,在师资、教法、考量标准以及时间投入上,是不是存在区别?
E、我记得去年的“老实大量读经法”有几个指标,即十年读经,每日十小时,其他什么书也不读等,请问,这到底是素质教育还是专项训练?如果“老实大量读经派”今年又修改了指标,请问具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要改?
F、“老实大量读经法”是如何使得“人性得以开发”的?“开发人性”到底是什么意思?您们有没有将“老实大量读经法”与“四小时读经法”做过比对,与其他非季谦读经法做过比对?利弊与费效比如何?
G、版主坚称“病不在法而在人”,那么,此“病不在法”之法,原意是泛指一切“季谦先生所造之法”抑或是“圣言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作何解?


3、您为了让自己孩子读经,是怎么个尽量,创造了什么条件?有可能做到更好吗?那个“更好”是真的那么好吗?您凭什么确定?信仰吗?此一系列询问可不必回答,问自己即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12-27 09:58
从论坛主页面看到鸟儿的名字,拐过来看看而已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7 16: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977壮壮妈    时间: 2009-12-27 16:41
读经我认为应该读,但是每天花上好几个小时读经我觉得不太现实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7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27 17:40
标题: 回复 #69 mayavati 的帖子
我們目前是一天讀20分至1小時,但比起之前是一星期去讀經班一次是進步了,至於為何會由一星期至每天?因為我之前發現小孩的記憶力真的是太好了,所以加多了內容.但小孩也很高興的讀經.每天都堅持讀,如果出去玩也是照常讀經...我没有試過全天讀經,但我可能會在放長假時試試.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27 17:48
但我也有担心出現天高任鸟飞 的情況,因為現在的親子讀經是在一種快樂的情況之下進行...如果送去私塾,反而會不愛讀經,不如自己在家讀.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7 22:13
 季谦先生并没有说过一定每天读8-10个小时才算“老实、大量读经”。“老实”主要有两义:一是读真正的经,二是不讲解,只是读。“大量”是读得经典越多越好,越熟越好。两者都没有明确规定每天读经小时数。其实每天在4个小时以上,就算读经学堂了,5、6个小时以上,只要能持之以恒,保证质量,也可以算“老实、大量”了。前些天和孟母堂吕老师通话,她那儿每天5个小时,其实也是“老实、大量读经”了。季谦先生“儿童读经”之门开得是很大的,多读多好,少读少好,只要有孩子读经,季谦先生就是欢喜的。  
   但如果一个学堂能做到每天读经8个小时以上,又能让孩子充实快乐,为什么不可以呢?当然这是一个高标准,不是所有的学堂都敢做,都能做,但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如此做。如果有人做了,他的效果又好,有何不可呢?我们应以事实说话,不要一看到每天读经8小时,就吓怕了。不要一提到“老实、大量读经”,就觉得孩子很痛苦,其实只要你认识到位,把握得好,孩子照样很快乐,他的长进更快更大。敝人曾到河北一个学堂参观过,那学堂建在一座荒山的半山腰,孩子半年一年才回一次家,每天读经9小时,除了读经以外什么都没有,生活也极其艰苦,用水都困难,但孩子们并不觉得苦,都生机勃勃的,几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千里迢迢把孩子送过去。每个家长自有自己的判断,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所谓的快乐不快乐,不是时间决定的,而是老师怎么样去引导的问题。如果老师引导不当,别说8小时,1个小时都不快乐;如果引导得当,也许10个小时还很快乐。就像有的孩子学音乐、美术,他可以乐此不疲,废寝忘食!
   我写这个贴子的出发点,是看到一些家长对读经的意义有所认识了,但还不深入,只是随便做做,若有若无,实在可惜,希望他们再进一步,认真一点,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从读经中获益,原无他意。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12-27 23:02
鸟儿真是不信人间尽耳聋呀,我现在已经提不起谈这些的兴致了。看了看帖,参与的都是家长,还是好歹说几句吧。

各家孩子各家管,父母的决策影响孩子的一生。“老实大量读经法”到底是否正确?答案不在鸟儿那里,不在读经老师那里,不在大德那里,父母们啊,答案在孩子那里。不过,诚恳提醒一下家长们,当孩子已经学会揣摩老师家长意图回答问题时,你不要相信孩子的话语反馈,不要相信那些书面的读经心得。当一个孩子知道'“诚实”带来的结果总是不好的,再年幼,他们也会揣测父母老师的心理暗示,并用言不由衷的谎言来谋取嘉许或避免麻烦。你要一再观察,一再营造平等祥和的氛围,一再不急于得到答案,你要一再耐心,等待又等待,一直等到孩子再次信任成人的时候。当孩子安全的敞开心扉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哪,这时候你才会知道成人究竟对孩子们干了些什么!

简单归咎是人病或法病,看似在明辨原因,但很遗憾,我接触太多读经孩子,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您们,这是在空发议论。你没有深入那些孩子的心灵,您这是在用思维去分析。而实际上,你只有与那些读经孩子“感而遂通”过,你才能明白,人有病,法亦有病。

我已经厌倦了争论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只一再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这样,你才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7 23: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12-28 00:43
暂时不说改进办法,因为这个说了没用。简单说个真实的私塾故事吧,或许对那些真心关心孩子的私塾老师有所启发。不过,希望这个故事不会引起另一些私塾老师模仿造假,这个担心缘于我对现今的大部分私塾老师的素养极端不信任。

有位私塾老师办学一年后,由于对某些僵化的读经模式引起家长和孩子的不满,学生陆陆续续走了几个。这位老师虽一下子找不到原因,但感到很愧疚,深感辜负家长的信任,也惭愧对不起孩子。反省再三,这位可敬的老师跨省一家家进行家访,并一家家向家长和孩子道歉,心平气和与家长交流请教,后来他找到了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没有家长,没有老师,只有孩子。

后来,走了的孩子又回来了,那个私塾从不上网打任何广告,但是,通过各种途径送孩子去的家长却络绎不绝。

这位私塾老师的行为呈现了什么可贵的品质?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只是说:为了自己良心一个交代。这种老师,岂是那些呼喊着老师上课可以打电游的可以比拟的?岂是那些认为“癌在家长”的愤戾私塾所能窥见的?另,千万不要以为这位私塾老师是为了钱才这么做的,他原来的工作收入比当私塾老师要高很多。

这个故事简单说说,这世间,能感动人的永远是真诚。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28 03:13
标题: 回复 #72 空山泠雨 的帖子
空山老师,果行73楼的话苦口婆心,但愿您能听懂。尊重您的执着,但也请您务必时常反思孩子们的快乐是不是真的快乐,或只是和从前正规学校的痛苦相比增加的些许快乐,或只是在另一种体制内因顺从而被认可的快乐。

尤其是许久以前,有个帖子讨论是否可以将3岁的孩子送去全日制读经学堂,有人反对说这么小的孩子怎能远离父母,竟有读经家长回复说,这些距离也增加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因为每次孩子回家见到父母都更亲热了——这岂不也是一种快乐嘛。说真的,如果私塾老师也这么想,太可怕了。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12-28 04:28
从婆婆家归来发现这里讨论得很热烈。

各位都是关心孩子关心教育的读经先行者和前辈,又都能保持发言的理智。请畅所欲言,痛快的竹筒倒豆子。让我们能多多思考。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0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oaiaoao    时间: 2009-12-28 09:08
标题: 受教
昨天有一个朋友问我,你天天让读经有什么用么?我也说不太清楚, 但是我知道,经书里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待人接物的故事,有很多礼仪,尽管有一些不可以,但那是少数的,所以我要坚持读。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09-12-28 10:33
学习了,女儿已7周岁,但还没读过经书。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12-28 13:02
什么叫大量读经?看看这个解答:http://bbs.gsr.org.tw/cgi-bin/to ... opic=962&show=0

大量讀經,讀它十年

 再來,第三個要領是「大量讀經」。剛才已經大略說了,大量,越大量越好,大量是什麼,第一,是讀的字數多,第二,是讀的遍數多。剛才說一百遍兩百遍三百遍五百遍,遍數越多,越熟;字數越多,將來,他的基礎越寬,越厚,越深。而我們要知道,愈是這樣,所花的時間就愈多。所以看看你對經典教育的信賴度有幾層,你就要花多少時間。你完全信賴經典,就是整天只有讀經,一天讀經八個小時以上,讀它十年,這一個人,終生幸福!不這樣做,十年之後,再也沒有機會了!講一個笑話:據說西藏,有一種宗教的制度叫做「活佛認證」。「活佛」就是轉世的修道人,往往兩三歲時被認證,就被帶走了。有人懷疑地問:認出來的是真的嗎?他們說:應該不會錯,因為有很多的跡象印證,所以不會錯。若有人抬扛追問:如果萬一認錯了,怎麼辦?他們說:我們大概都在三歲四歲時就認證了,就帶回來坐床,讓大家禮拜他。其中有個最重要的制度是:請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教育!什麼叫最好的老師?就是請一個真懂教育的老師來教,什麼叫做最好的教育?就是讀經讀經,整天讀經,一天讀經十個小時,而且要讀十年。他們說:如果不是活佛,也變活佛了!(鼓掌)所以不要問你的孩子天生聰明不聰明,是不是天才,不要問這個,這個不是你所能主張的,你能主張的就是讓他老實、大量讀經,讀它十年。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09-12-28 13:03
深有同感。某些私塾拿6小时读经、8小时读经的理念来让年幼的孩童整天坐在那里,孩子虽然会背些东西了,可是身体却受到摧残。有些私塾借助读经来否定整个幼儿教育体系,可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任何幼教的培训,私塾老师的素质和水平也实难让家长满意,对此情形深感忧虑。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09-12-28 13:11
《“我们都希望看见这样的孩子:思想自由,个性独立,心胸开放,喜欢学习,生活幸福——这不就是健全的人性吗?真自由者,必然独立,必然开放,必然勤学,必然幸福。教育之本质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赞同!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09-12-28 13:29
感谢天高任鸟飞!赞同“我重申,读经教育非常重要,推广也非常重要,但必须注意师资培训与合理实施。宗教化的推广团队只能障碍读经教育的实际成效。”我的宝宝上过私塾,就有老师在拿“不好好读经鬼会来抓你”之类的话吓孩子,到现在孩子还在恐惧之中。这哪里是快乐读经,是在摧残孩子的心灵!
作者: liliyatj    时间: 2009-12-28 14:47
关注:"读经教师的素质,当然是读经教育界应该大力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老师的素质、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这种影响也是“笼罩性”的。老师素质高,心胸开朗,认真,诚实,有亲和力,孩子就学得很快乐,反之则会对孩子造成障碍。一种教育理论,不管它有多么高明,如果老师素质太低,其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凡办学者,不可忽略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教育的共识。"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16: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8 18:35
我决定换一个更“对立”的口气说话,免得被如幻版主说我带“情绪”时觉得冤枉。

回86楼青羽:你试图说什么?
回87楼木木:流泪了?一个多么容易被感动的人呀,遗憾的是,她只能被“自己中意的人”感动。在每日大量读经八~十小时后,她还是学会了用“温柔的声音”指出另一个人(也就是我)“大肆咆哮,另有目的,心不醇厚,心不成熟,层次浅”。不知道以前没大量读经的时候,她是用什么声音进行人身攻击的(她也许尚未意识到自己在人身攻击,因此我原谅她)。我们看到“大量读经”能让人身攻击来得比较温柔。

我很期待木木能合理分析“为什么不能反对老实大量读经”。1、她认为“反对”这个词语“不好”,2、因为“道并行而不悖”,3、而且她也允许“你甚至可以不读经”,4、最后她以自己的读经体会证明老实大量读经是很好的。

1、我坚持使用“反对”这个词语,虽然我也不喜欢它,更不愿将它与我尊敬的季谦先生联系起来。我不得不如此,因为我真的“反对”季谦先生提出的老实大量读经法。

2、“老实大量读经法”这个法门是“非法”不是道,它的理论根据其实是文字教条主义而非教育实践,且在实施过程中考量手段偏赖“背诵字数”,增加儿童心理负担,弱化了教师职责。同时,经年累月地长时间单调读诵,易造成儿童心智不能健全平衡发展,思考动机趋向懒惰。

3、你允许我不读经,是人权问题,无论你允不允许都无法改变我有这个人权。我反对这个法门,是思想问题,我并没有说季谦先生不能这么想,而是说他这个想法不正确。季谦先生乃读经界领袖,他的言论影响力很大,这个法门万一错了,贻害深远。亦违逆了季谦先生的良善本愿,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修正思想上的疏漏。

4、木木的文字,实际上表明她读经暂时还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方法错了。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学会做人。另外提醒一句,木木是成年人不是孩子,成人教育显然与儿童教育是两码事,而且成年人谁爱十小时读经他是自主选择,这是人权问题。但如果哪位人类领袖跑出来号召所有成人每日读经十小时,我也是第一个反对,哪怕被抓去坐牢。



--------------------------------------------------------------------------


本来准备细数每日十小时读经法的种种弊端,想想还是算了,砸人饭碗的事儿懒得干。

季谦先生说“读经教育是救国救世唯一的方法”,其实这只是个权说,是对那些“没开窍的傻子”说的。如果谁把这个权说当作“根本”绝对化,那么他肯定还未曾悟得“教育实践之本质”,暂时还没有资格做老师。教育实践绝不是这样狭隘的,教育实践从本质上说就是爱的润泽,因此必然是活泼泼、全方位、无有间断、无限创造的——你真的体验过“爱”吗?你确认了爱的无染无私无限自由吗?你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力源泉吗?你没有爱,怎么可能去润泽孩子的生命,启发他的内心灵性?

记住,你当老师的目的,既不是混口饭吃(若是,你可以换一个职业),也不是做季谦先生的拥趸(若是,你可以当追星族),更不是死煞煞看住孩子“让他整日读经并读出快乐来”(若是,你更适合当监狱看守)——守死善道,焉知所守的就是善道?焉知守得住?——你为人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在全方位体验生活的动态过程中消除一切恐惧,开启他内在的灵性潜能——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完整的,他一出生就具备了全部的人性,哪怕他是智障。“读经”只是一法,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即读诵)一些文字,仅此而已。牢记这些文字,老实说并无大意义。

只有当这些文字的“内容”即“圣贤智慧生命”亦即“真生命”复活(即践证)于孩子的心灵,此所谓慧命延承。惟其如此,经才没有白读,文化始得复兴,民族始得兴盛。不要一讲到“慧命延承”就想到圣人千年难遇,认为是唱高调——这实际上是拿“圣人”当相片挂在墙上的想当然,缺乏真实的道德实践,到死都在自甘堕落,守株待兔。圣贤慧命潜存在人类心灵之中不时涌现,只待自觉。人的文化生命哪怕只闪耀一分钟,都能改变整个世界。

如何帮助孩子去复活那“真生命”?

请不要拿什么“观音法门”“戒定慧一次性完成”之类话头说事,那是纸上谈兵千万别当真,身为人师你目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先“让孩子做回他自己”!你先保障他“敢说自己想说的话”——那起码说明他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老师你是决定性因素。孩子的所有谎言均来自不安全感——孩子撒谎都是你造成的,根源在于你的观念。而你之所以由“观念”作主,乃是因为你尚未开启真正的爱心。

每日读经三~四个小时足矣,不要强求背诵。三五岁八九岁你每天让他读八~十个小时经,立30万字的指标驱策他们竞相背诵,目的是什么?你那个目的是“想出来的”,是人造的——开发人性有这么开发的吗?什么叫人性?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28 18:57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1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zflying    时间: 2009-12-28 19:19
很感动,天高任鸟飞给出的思考。
还要思考几个问题,读经多一定等于成大才吗?如果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孩子们失去的其他方面的成长机会,如何挽回?一天十小时,读他十年,这个太可怕了。
王教授是读经领袖,如果提出的原则不严谨,产生的后果谁来承担?不能信口开河也。
我们是支持读经的,只不过不迷信读经,读经好,其他的也好。
作者: 沧海一粟    时间: 2009-12-28 19:29
如何開辦讀經私塾


時間:2009年7月28日上午
地點:廈門市思明區黨校
主講人:王財貴 教授
一個人讀經認識得深刻不深刻,有沒有教育智慧,就是看他一聽到讀經有沒有馬上開始,如果有,合符第一個法印;如果沒有,他還是迷糊的。

所以判斷讀經教育成功不成功有四個標準,我稱為「四法印」。這是借用佛教的詞語,佛教所謂「三法印」。什麼叫法印?法者,在佛教叫佛法,什麼叫佛法?佛的教導。你學佛教要遵從佛的教導,那麼佛的教導在哪里呢?標準是什麼呢?有三個標準可以衡量。如果合符就相印了,不合符就不相印,所謂心心相印。為什麼叫印?印本來是動詞,有印章刻了花紋,或刻了字,花紋有凹有凸。最古老印章是印泥,一封信寫好了封起來,為了怕別人隨便拆封就在封口用一團泥巴把它粘起來,泥巴是軟的,然後用已經刻了文字或圖案的印章壓在泥土上。如果這個印章是凹的,泥土就凸出來;印章是凸的,泥土就凹下去,這樣印章跟泥土就相印了。印不是這樣寫嗎,這邊三個凸出來,另一邊就凹進去的,印字是這樣寫(王先生比劃),你看我這個就是印(王先生兩手手指交叉),相印就是相吻合。對於佛法,你的認識符合不符合佛陀的教導,要通過三個標準來衡量,這叫法印。佛家三法印大家都知道,所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你讀那麼多的佛學時時刻刻都在想:我聽一些高僧大德講經,一場下來我要衡量衡量他合符不合符佛的教導?是不是在講「諸行無常」,是不是在講「諸法無我」,是不是在講「涅槃寂靜」。如果是他就是在講佛法,如果不是他就不是佛法。各位現在很多人都研究佛學讀佛經,聽和尚講經,請問誰在講「諸行無常」?——很少。誰講「諸法無我」?——更少,「諸法無我」很難講的。誰講「涅槃寂靜」?——幾乎沒有。所以現在沒有佛法,因為不合法印,很可惜的!

那現在我借用佛的三法印來講讀經。讀經有四個標準可以來衡量合符不合符讀經教育的標準,這叫做四法印。第一個法印就是及早讀經,我們說越早越好。各位早到什麼時候?(有聽眾說胎教。)噢!如果說胎教的人哪小心一點,你不要害人,有人會去跳樓,因為他的孩子已經出生了。(眾笑)所以從聽到的那一天開始。一個人讀經認識得深刻不深刻,有沒有教育智慧,就是看他一聽到讀經有沒有馬上開始,如果有合符第一個法印;如果沒有,他還是迷糊的。雖然他說受了震撼,震撼又怎麼樣,震撼了三天以後,就不震撼了。(眾笑)這怎麼叫法印呢?這印不上去,所以第一個(法印是)及早讀經。

老實讀經就是老實地選到經,老實地去讀。什麼叫老實讀,就是只有讀。那什麼叫只有讀?大家都知道就一直讀讀讀,不要管其他的。

第二個法印老實讀經。請問你有沒有老實讀經?什麼叫老實?第一項讀真正的經叫老實。你為什麼讀三字經,為什麼讀唐詩?不老實嘛!為什麼不老實?你自以為是嘛!你並沒有瞭解讀經教育的原理,不瞭解語文教育的道理,就是不瞭解教育嘛!你不瞭解人生嘛!不瞭解天地之道嘛!你自己想一套,所以不合法印了。這個不合法印不是不合讀經的法印,是不合天地的法印,你浪費了孩子。所以老實讀經吧!讀真正的經。為什麼要教三字經?假如你告訴我說,因為三字經是天地間最高的道理。我佩服你,你真是在讀經了;假如不敢這樣講,你就在殘害你的孩子。我們分析一下這個人的想法:這個人教三字經,我們說請問你為什麼教三字經?他說三字經比較簡單啊!我們說我們是不是教簡單的東西,讓孩子成為簡單的頭腦?他說是。那我這佩服他。(眾笑)因為他為他的教育理想奮鬥嘛!他說不是,我們要把孩子教育成高明。那我們跟他說,那你為什麼教不高明的東西?他自我矛盾。所以就沒有法印(沒有印的法)。不只沒有印讀經的法,他也違背了天地之道,違背了良心,這叫莫名其妙。所以他說我們莫名其妙,我們說他莫名其妙,因為他的妙處我們不懂。所以各位——要多想一想,想一想就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當然讀三字經也不錯了,有人問我:我教孩子讀三字經了。我說了不起很好。他以為這樣就很好了。他如果問我:為什麼你說很好?我會說:至少比語文課本好。(眾笑)那我們語文課本是什麼?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眾笑,王先生笑)三字經總比它好一點吧!所以叫做好嘛!我們是學孔子的,孔子很可愛,「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這個「可也」朱熹有注解的,是「可而還不到極致」。所以孔子講「可也」,如果你是子貢應該高興呢,還是應該慚愧?應該覺得受挫折?所以聖人講可也意思是也不錯了啦!(眾笑)你不要以為就很好了,懂嗎?所以有人問我:我們教孩子讀三字經可以嗎?我說可也!(眾笑)要懂這個意思。(王先生笑)所以見解是有層次的。我們走哪個層次呢?這就靠你的智慧了,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哪個層次的人,你就教他什麼東西嘛!所以老實讀經是法,是真正的法,是天地之道,不可違反的。你要合乎這個法印,要不然你就浪費孩子了。所以老實讀經吧!讀真正的經。

老實讀經的第二個意思就只有讀經沒有別的,什麼是只有讀經?你已經選到經了就剩下讀。所以老實讀經就是老實地選到經,老實地去讀。什麼叫老實讀,就是只有讀。那什麼叫只有讀?大家都知道就一直讀讀讀,不要管其他的。你不要玩很多花樣,不要做很多其他的功課,不要學很多的才藝。我說不要學很多的意思不是要禁止一切啊!千萬不要誤會。有主有從,有本有末。千萬不要舍本而逐末,喧賓而奪主,買櫝而還了珠,千萬不要因小而失了大。這樣你就漸漸把握到老實的意義了,所以不是不要有花樣,花樣越少越好;不是不要有其他學習,是其他學習不可以幹擾到讀經。所以讀經要不要做功課?可以做。當然可以做的意思就是可以不做;要不要學書法?可以學的。可以學也包含也可以不學,有些時候要看看各個地方的環境,你有良好環境學一學,但是不要費太多心血,以讀經為要。

要不要閱讀?說可以閱讀。可以閱讀的意思就是也可以不必閱讀;那閱讀有沒有效?也有效。也有效的意思就是效果不很大。所以我們要閱讀嗎?可以啊隨便看,但是老師不要鼓勵,說這是閱讀時間趕快閱讀,不需要的!一個能力強、好學的孩子自然會想盡辦法去讀,你不必理他,他一定能夠讀的。你所要做的是人間最重要最偉大的工作,其他次要工作不是你要做的。既然是次要的,自己做就好了,而且次要的不學也罷,還有次要的將來要學很快就學好。一定要確立這樣主流的觀念,要不然你就不能老實,就有很多的考量,考量越多孩子心靈越亂,而且讀經的時間越少,效用也就越弱。一個孩子開始閱讀之後,喜歡閱讀了,手不釋卷,你以為了不起?你害了他,因為他還可以更好,為什麼讓他停留在這個階段?所以我們國家的教育是希望全國的孩子都很喜歡讀書,閱讀量很大而閱讀又有效果,又有很多的知識,我們國家認為教育就成功了。如果他問我這樣的教育成功不成功?我說可也。(眾笑)

那閱讀怎麼辦?閱讀難道不需要嗎?不是。閱讀需要。我們可以從高標準做起。我提倡讀經的孩子由老師供給他的讀物(就所謂課外讀物了),第一本書叫做《資治通鑒》,要嘛就是《史記》,要嘛就是《古文觀止》。自此以下都不需要提供,因為太簡單了,也可以說太無聊了。讀過《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古文觀止》的孩子,要去看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很簡單的,他會知道七個小矮人不是真的,八個也不錯。(眾笑)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那種虛幻的世界裏,不要認為讓孩子看這些童話比較有想像力。誰有想像力?杜甫李白有想像力,羅曼羅蘭有想像力,狄更斯有想像力,這些人都很有學問,有學問的人才有真正的想像力,沒有學問的人的想像力是那種像雲煙一樣,像朝露一樣,如夢幻泡影,那種想像力沒有也罷!所以各位,不要讓孩子活在虛幻的世界裏面,他這一輩子是很難得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老實的讀經。就只有讀,讀出味道——什麼都有味道了。因此第二個法印是老實讀經。

孩子一天能夠讀經十個小時,是天上人間的大幸福。

第三個法印大量讀經。如果對讀經教育瞭解越清楚就越感覺來不及,就越要讓孩子多讀一點,這叫大量;多讀一點就是文字多一點,文字越多就越難熟悉背誦,於是遍數要多。文字多遍數多就有個條件——花費的時間要多,這叫大量。多到什麼程度呢?——家長和老師認為是最大量的程度。當然古人說寬立課程,緊酌工夫——課程要立得寬一點,工夫就做實在一點。我們並不是逼迫孩子走到最高線,弦繃緊到最高線,不是,是盡量讓他能夠在悠遊中做最踏實的學習。這很難拿捏,拿捏起來大概要多少時間呢?有的家長認為一天如果教一個小時,啊!這個孩子就很累,教不下去了,但有的可以教2個小時,4個小時,6個小時。所以我建議一個標準,最少四個小時以上才叫全天讀經,當然四個小時是不太夠的。四個小時往往是對三歲以下的孩子說的,三歲以上就可以六個小時了,六歲以上大概八個小時沒問題。有的私塾已經教到十個小時,十個小時的教學大部分不是老師要求的,所以要寬立課程。比如說一天有十個小時的讀經時間,不要把這十個小時都占滿,只讓他讀八個小時就好。依照私塾老師的規定,最大量大概規定到八個小時,十個小時往往是學生自己再加碼要求的。有些私塾有一種特別精進班,一般的孩子讀經六個小時、八個小時,但特別精進的孩子讀起來不覺得辛苦,乃至於越加的高興,你不讓他讀,他自己早一點爬起來,晚點睡覺,也要讀到十個小時。一個私塾裏面有三個五個十個二十個這種孩子,那我們(把他們)集中起來組成精進班,或是讀書種子班,就讀十個小時。超過十個小時的比較不多見,讀十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了。

我就常常講這個笑話:在一些地區有所謂的活佛,活佛是由以前的修行人再來轉身,那麼轉世需要認證。假如小小孩子被認證了,就被帶到寺廟開始接受活佛的禮遇,接受活佛的教育(他這一輩子是要弘法的)。有些人很關心就問:這麼小的孩子只有兩三歲,怎麼知道是修行人轉世?如果認錯了怎麼辦?這些寺廟的人一定會說:我們有很多跡象,應該不會認錯。那萬一認錯了呢?總是有萬一嘛! 他說:自從認證之後帶回去,我們就請最好的老師給他最好的教育。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就是教讀經的老師;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整天讓他讀經。(眾笑)那你做這種教育有什麼意義?他說:活佛本來就是接受這種教育的,而一個不是活佛的孩子,如果他從三歲被認證了,一天讀經十個小時,從三歲讀到十三歲,他不是活佛也變活佛。(眾笑)所以,孩子一天能夠讀經十個小時是天上人間的大幸福。他就是活佛,不是活佛也會變活佛。縱使前輩子沒有修行、沒有功德,這輩子也會開發智慧,也會有無量的貢獻,所以各位大量讀經吧!

你不要懷疑這麼大量會不會把孩子讀壞了。依照我們對人性的反省,這樣大量讀經不會把人教壞,甚至不會把身體教壞;依照實踐,讀經已經推廣十六年,私塾教育至少八年以上,已經那麼多人開始讀經,而且在私塾讀經的孩子越來越多,你也可以去看一看嘛!毛澤東先生說——應該講毛澤東同志,(眾笑)——毛澤東同志說,(眾笑)——雖然我不跟他同志,但這是普遍的稱呼——毛澤東主席好了,(眾笑)毛澤東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怎麼說十個小時讀經會把孩子讀壞呢?他說頭腦沒有讀壞身體也讀壞了。我告訴你:他頭腦更好,身體更好。你要調查嘛!所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次等智慧。

對於理論有深度的瞭解,有瞭解就去做,這高等智慧,但是你要預防一個錯誤:這個理論是真的呢,還是假的?這個理論是天地的真理呢,還是魔鬼的欺騙?你要小心。所以第一等智慧的人很少,一般人也不可以隨便認為自己是第一等智慧。所以一般人不可以隨便說:「聽了王財貴的演講之後,我就下定決心這一輩子要做讀經教育,我要讓我的孩子讀經十個小時。」你不可以隨便講這句話,除非你認定王財貴所講的不是王財貴自己的道理,而是天地的道理,要不然你可能會害人。所以第二等智慧可以協助輔佐第一等智慧預防他的錯誤,就是你去調查吧!當然教育是百年大計,你只看了七八年以來的(讀經)教育,看了兩三年以來十個小時讀經的孩子,認為他們的進步不錯。但是將來十歲、三十歲、五十歲之後呢?會不會發展這麼好呢?你也要存疑,所以不可乙太相信。我講這個不可乙太相信,你也不要一直不敢相信。你要再去看一看別的教育呢?別的教育從現在就開始壞,乃至於別的教育已經實施了九十八年了,這九十八年都可以印證成功不成功。所以如果九十八年來的印證是不成功的,你就可以決定不走了。現在這兩三年、七八年的印證,如果還不能印證九十八年,至少它還有機會是成功的。懂嗎?所以你對這些孩子說:他只讀三年、八年的在家自學,他現在不錯了,三十年之後還好嗎?如果做這種懷疑,你不近人情。你為什麼不去懷疑那九十年來都沒有培養出人才的教育?(眾笑)所以告訴各位,你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就只有剩下這條路!(鼓掌)所以大量讀經,不會錯的!

這種喜悅是不足為外人道,只有自己知道。它從何而來?從天地而來。

再來,第四個法印叫做快樂讀經。這個快樂是借用一般的說法,我其實不喜歡用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有歧義。因為快樂有淺度的快樂,有深度的快樂,應該叫幸福讀經比較好。幸福就是深度喜悅的意思。這個喜悅是借用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為什麼「學而時習之」會「不亦說乎」呢?因為「學而時習」能夠盡情地最大量地開發人類的內在品質、內在心靈,開拓人類的天地的境界,這是人性本來的要求。既然合乎這個要求,人類的內心自然會有滿足之感,充實之感,光輝之感,於是就喜悅。這種喜悅是不足為外人道,只有自己知道。它從何而來?從天地而來。

一個孩子如果能夠接受這種開發人性的教育,我們都可以在默默中觀察,好像他從心靈裏面會產生一種合乎他最深刻的人生要求,會滿足他內在的深度希望;滿足希望,合乎要求,事事如一,自然感覺到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深度的快樂,稱為幸福。所以是幸福讀經。

幸福讀經不是我們要做的,幸福讀經是一個附帶。所以其實也只有三法印,第四法印是附帶的,是自然的成果。假如你越早讀經就越容易有幸福感。越晚讀經越容易有挫折感、叛逆感。再來,如果是老實讀經,讀真正的經,不要想去瞭解,不僅是老師不要講解給他聽,他自己內心也不要求我要懂我要懂,若有這種要求會造成心靈的幹擾,讓他心靈不能純凈。一個人要在非常寧靜、安詳之中去默默的醞釀,從聖人的言語當中體貼出一點智慧的光芒。一定要這樣來教育才是真正的自己的學會。你講給他聽,用他的思考、知識去追求,用知識追求知識,那種知識是不透徹的,是不能跟他的心靈產生呼應的。一個孩子正是最純潔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幹擾他,所以一定要老實讀經,只有讀就可以了。到時機自然會體會,體會他的體會,所以一個年紀小的孩子讀經也可以瞭解他所瞭解的經典的意義。因此讀經不是為了將來,讀經是為了每一個時刻。老實讀吧!愈老實他就愈有幸福感。再來大量讀吧,越大量他的心靈開拓得越廣大,自然就有幸福感,所以,我說四法印其實是三法印。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 于 2009-12-28 19:30 编辑 ]
作者: 沧海一粟    时间: 2009-12-28 19:35
所谓「打稻草人现象」

文章主题:[转贴]喜欢数学的女孩反对祭孔
季谦:
其实台湾没有什么人反对读经,
以我所知,大陆也没有什么人反对读经。
扩而大之,天下有理性的人,是不会反对有理性的事的,如果读经是对的,是好的,是不会有人反对的。
之所以出现虽是理性,依然遭受反对之事,皆起因于该反对者并不了解实情,却执己之意,强加于人,而后批评之,怨怒之。
这就是所谓「打稻草人现象」,即自己结了个稻草人,而后私下无情加以攻击,当然很容易就把稻草人打倒了,而在一旁高兴地庆祝,还责怪对手为何那么脆弱呢。这是一般人间乃至学术界常见的事,不足为奇。(这是人类常犯的迷失之一,因为有一种劣根性,不愿多方考察,而惯一意孤行,这乃是心灵怠惰之表现。若深刻反省,你我平日也常犯此病呀,可为大戒!)
其实,听听这种反对者的口气,往往是义愤填膺的,可见他们都是有正义感的人(即使骂街之泼妇,她也是为伸张公道),如此之人,本是可敬的,他实无歹意,只因着不了解,才起这么大的嗔心。我相信,如果我们这方真是有道理,而又能说动他们,让他们也真了解的话,他们以其维护正义之心,也会转头过来,一起为我们说话的。
所以,凡是遇到这种言论,我都反头过来想一想:是我不对?如不是我不对,是我没说明白?或他没有机会听到我说?如果有机会让他听说了,还不能得到赞同,一定是我品性或学问不足以服人了。当今之世,还坚持己见,故意唱反调的人是不多了,尤其像一个「爱好数学的女孩」,应是一个有头脑有正义的人,何至于无理取闹呢?
先儒云:凡我不能感人,皆我诚意未到。
有关反对读经的问题,于今自处,只有倡导再倡导。毕竟读经之法已沉寂将近百年,而今日之读经,又有不同于古人者,读经理论虽不复杂,但也须深入一番才能了解。
故吾人推广读经之首务,是一再加强倡导,相信反对读经的人将日渐减少。
至于要解消对中华文化的反对情绪,那就比较难了,因为「文化」现象不像读经那么单纯,除非有相应之心,同情之感,否则,心中一横,任举一处,皆可尽情攻击之,而愈解愈烦,引成决裂。故最好是放着,等着,因为他也自觉没有错,他是要维护「人间正义」,所以不惜咒诅先人。态度愈是激昂,才愈显其维护正义之真。
我相信风气会转的,文化正在深植,激烈者,总要归于平正。
王阳明九岁时,有诗云:
山高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阔。
事有多途,理未易明,夸夸而谈者,实宜自制。
然,能有阳明九岁智慧的人是不多的呀!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8 19:48
标题: 回复 #87 mayavati 的帖子
我自己每天除了工作、家务以外,都在读经,每天读五个小时不成问题,周六周日没事的时候读八个十小时也不成问题
---------------------------------------------------------------------------
真好啊,真到了”不亦说乎“、”乐之者“的境界了!只要没有特别原因,我每天上午也会和大班学生一起读三个小时,《大学》、《中庸》读够一百遍了,现在在读《论语》,每天两遍,越读越愉快呵!
我相信很多反对读经教育的人,如果真能把《论语》读够一百遍,至少一半以上不会再反对了!
作者: 空山泠雨    时间: 2009-12-28 20:01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28 03:13 发表
空山老师,果行73楼的话苦口婆心,但愿您能听懂。尊重您的执着,但也请您务必时常反思孩子们的快乐是不是真的快乐,或只是和从前正规学校的痛苦相比增加的些许快乐,或只是在另一种体制内因顺从而被认可的快乐。 ...

--------------------------------------------------------------------
谢谢您提醒。我不但经常反思孩子是否是真快乐,还会经常反思他长大了会不会真快乐,也经常反思作为一个人,他究竟应该怎样过一生才算快乐。
如何过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最根本的人生命题。昔日程颢、程颐兄弟从学于周茂叔,茂叔常让他们“寻孔颜乐处”。孔子首先是一个快乐的人。实在一个人只有体会到了人生真乐,才能做出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啊。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8 20:24
   

“老实大量读经法”这个法门是“非法”不是道,它的理论根据其实是文字教条主义而非教育实践,且在实施过程中考量手段偏赖“背诵字数”,增加儿童心理负担,弱化了教师职责。同时,经年累月地长时间单调读诵,易造成儿童心智不能健全平衡发展,思考动机趋向懒惰。

每日读经三~四个小时足矣,不要强求背诵。

   



那么,有人会说每日十小时读经,不要求背诵行不行?我看到过很多十来岁到十八九岁的孩子,他们经历了仿佛禅修般的长时间读经后,外表显得安顺内敛起来,很多老师便认为这是定力加深的缘故——家长也高兴,孩子没那么调皮了。

我很清楚那不是定力加深而是思维渐趋凝滞。我见过某些学校退下来的孩子,十小时大量读经一年多以后,十三岁的人了字儿书都不耐烦看,只爱看图画小人书。家长那种高兴,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孩子安顺了自己就省下许多麻烦,加上一年才看见那么几回,老师们“定力呀内慧呀”再给忽悠几句——其实他们有几个人是真懂“定慧”的呢?一群外行而已。

有些家长因为其他原因退出私塾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家孩子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活着,“人云亦云”地活着。不避讳的话就拿如幻版主说吧,她何曾真的体验过“6~7小时大量读经一年”给自家孩子造成的障碍呢?她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呢?但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维护权威言论”,罗列些婆罗门教育法来试图证明“法无病”——她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为什么就看不到“老实大量读经法”极其明显的理论障碍呢?很简单,有个地方不通,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根柢,这里不通则智慧出不来,法眼张不开,整日只在故纸堆里讨活计,禅宗所谓“拾牙唾”。


我这些言论是要得罪不少人挨不少骂的。没关系,世上只有骂好挨,很多人想别人骂也想不来呢。朋友们,请记住,读经很重要,但不能偏执。当一个普及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变成山寨版的转世灵童培育法时,我不得不出来挨几句骂了。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8 20:32
标题: 回复 #96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季谦先生对佛家了解不够,作些文字研究倒是有的。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20: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09-12-28 20:58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12-28 19:16 发表

还是觉得如果有人每天读十分钟很好,能做到三四小时快乐读经也很好,假如有人能做到八~十小时快乐读经呢——有家长愿意孩子读,有老师能引导孩子好好读快乐读,有孩子愿意读,我们就尊重就好了。我们做不到,未必别人做不到啊。

我们只要去批评那些没有好好引导孩子读经,只是逼迫压迫孩子读经的做法就是了。

...



只要老师引导得当,绝大多数孩子是能做到“十小时快乐读经”的。但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你为什么非得要这么做?你要意识到你是在为一个“你内心早已定下来的路线”在寻找合理借口。这如同季谦先生所谓的“戒定慧一次性完成”一样,虚得很。你尚未意识到自己并不知道“这个路线”是怎么定下来的,为什么这么定。这不是“可不可以这么读”的问题,而是“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以及“你以为这么读会造成的那个好处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题。

我去批评那些“目前不太合格的老师”干嘛?我的目的不是批评——这正是季谦先生屡次误会以为我不过是在“发牢骚”的地方——我将某些负面现象(而非全部)提出来,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有这样的问题。这个“提醒”是一个缘,大家“意识到”才是“因”,大家意识到之后,自然会引发改变。

不明白这些,所有追随者就只是盲目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无权为孩子划定未来,他们甚至不屑于去真正了解一下孩子的真实内心。他们有人草草做了父母有人草草做了老师,他们草草听了或看了一点点传道资料,草草将孩子一送了之,草草听说孩子在“快乐读经”——要读经的正是这些家伙,要接受教育的正是这些家伙。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12-28 2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