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女儿元元读经背经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18 10:07
标题: 女儿元元读经背经记录
女儿元元12岁了,是读经背经的大龄儿童了,再不开始就是真晚了:)

前一阵感觉女儿在社科方面的知识很不足,兴趣也不高,想给她看看科学方面的书和资料。后来,参加了元元学校开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看了五十分钟的提倡孩子读经背经的视频讲座,我很是认同。其实几年前在读经活动刚开始推广时我就有了让孩子读经背经的打算,也不知怎么的,一拖就拖了好几年,希望现在开始还不是太晚,让科学让让步吧。经典是安身立命之本,先打基础,抓根本。如果学有余力就顺带着学些社科知识,如果没有,这一年的重点就是:背经。

目前正在背诵三字经,进展顺利,前提是需要我严格督促,我要是不要求,元元还不会主动背。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09-12-18 10:51
元元的英语很棒啊,是我学习的榜样。支持元元妈妈开读经楼
作者: envcmx@163.com    时间: 2009-12-18 16:25
也支持元元妈妈开读经新楼!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18 21:17
今天我自己开始看了一些和经典相关的视频,如百家讲坛的我读经典、钱文忠的三字经等。我这个妈妈对经典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元元的读经背经之路,所以,为了女儿,妈妈做做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看完读经视频更有一种紧迫感啦,中国几千年的精华和智慧都浓缩在经典中了。爱女儿就要爱到根上,坚持让她背一些经典就是送给她的最神奇的礼物。这个礼物将像种子一样在她未来的人生路上发芽、生长、、、开花:)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2-19 04:16
在这儿也看见元元妈妈了,真好。:)

多嘴一句,元元的年纪,是不是可以用更难的开始?孟子也许就不错,因为有很多小故事。
作者: 无为而学    时间: 2009-12-19 06:07
元妈能有这样的意识太好了,
但是
先别强调“背经”
首先强调“读经”
在读熟之后再说“背”的事
建议元妈去看看一些关于读经理念的文章,
去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逛逛
会有所帮助的。
http://bbs.gsr.org.tw/cgi-bin/leobbs.cgi


衷心地祝愿英语版偶像的元元
也能成为读经版的偶像
作者: dhr    时间: 2009-12-19 11:24
我儿子今年8岁了,也是从《三字经》开始的,当时是08年12月15日到,到目前为止,背了《论语》、《弟子规》、《大学》、《中庸》,现在正背《道德经》,一天一段,因是注音的,很少备注,我也不会解释,他也不问了,纯粹背,记忆好像有所提高,但是不如以前背《论语》那些给他解释时,能灵活运用,当时他会时不时的套用里面的话规劝我和他爸爸呢,所以不知现在是不是有点盲目。真的希望大家多多交流经验!
作者: jackyblue    时间: 2009-12-19 12:37
哈哈。不错。我女儿现在2岁,看了各位达人的经历,从现在就开始背了
作者: 石榴木    时间: 2009-12-19 18:06
元元的英语真棒,取经ing,我个人感觉元元从三字经开始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呢

[ 本帖最后由 子墨宝贝儿 于 2009-12-20 07:39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2 13:15
原计划到现在就应该背完三字经啦,可背到三字经 中国历史 那一部分,元元的速度明显放慢了。估计还要三四天才能背完全部三字经。

背完三字经后,我打算给她录音,用声音来记录元元的背经之路:)
作者: diandianyun    时间: 2009-12-22 13:44
女儿三岁了,刚加入这个论坛。也准备让女儿读经。各位有什么好的经验告诉我哟。谢谢啦!
作者: szbanban    时间: 2009-12-22 14:56
学习元元的经验,元元英语那么棒,读经也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COCO_SZ    时间: 2009-12-22 15:24
我们现在在准备背论语,难度比三字经那些有节奏的难,小朋友现在有点排斥,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4 12:55
元元妈继续读经充电,看完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视频17集,看了一半钱文忠的三字经。对经典真是越看越喜欢,以后和女儿一块读经,背经。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5 11:11
元元基本上将《三字经》背完。

昨晚我让她背给我听听,她张口就来:

人是猪,性本善。。。

狗不叫,性乃迁,(背到这儿,她笑嘻嘻地说三字经中的动物很多,说后面还有呢,后面直接背下面这几句:)

马牛羊,鸡犬屎。

经子通 读猪屎。(这时元元已经笑得前仰后合啦!)

没打算批评她的学习态度,在背完三字经后元元能自己找点乐也不是件坏事,不能给她扣“治学不严谨”的帽子。我和她一块乐了一阵,开始准备论语的学习。以后会不时地巩固《三字经》的背诵。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9 12:46
昨晚元元背完三遍《三字经》后正式开始听读背《论语》 和《笠翁对韵》。

目前元元听的是《育灵童》版的。北京四海版的和育心版的也听过,也都很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育灵童的,绍南文化的音频还没听过。育心的书有简体,同时还在右侧印有繁体文本,这是我看重的,要是内容都一样,我想使用育心的书和育灵童的音频来让元元读经背经:)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09-12-29 12:50 编辑 ]
作者: echoly11    时间: 2009-12-29 13:23
儿子2岁多,3字经会背不少了,好久没坚持了,看来继续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9 13:44
尽管我很认同读经,今后也会花些功夫督促元元并和元元、元爸一起学习经典,但我不会将读经极端化。

女儿在读经典的同时,我还是会让她继续大量接触现代中西方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思想,尤其是现代西方的,让元元继续接触、学习一些西方优秀教材、社科文艺方面的经典材料。现代西方的教育看重对孩子想像力、创造力方面的培养和挖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中西古代经典,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一条是现代文明,尤其是西方现代文明。 孩子将来发展会更全面,更平衡,所谓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还有各方面都平衡发展,不偏颇,不极端,是不是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所要传达和倡导的呀?!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29 14:52
标题: 回复 #18 hlp525 的帖子
同意,現在讀經除了中文之外,也有英文讀經,希望可以有中西合併的人才出現,元元加油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29 20:01
昨晚,元元背完三字经后,元元爸很高兴,晚上九点出去给元元买她爱吃的吉野家的牛肉盖饭,后来发现吉野家餐厅已经关了,就买了KFC给元元,元元很开心。

今晚元元问她爸,论语背完多少篇可以吃吉野家,她爸说两篇吧。两篇不是让她一个晚上背的,元元有些急功近利,吃完饭就开始听读背,背了半个多小时,她发现一个晚上背两篇是不可能的,今天吃不了吉野家的牛肉盖饭啦,突然哇哇地哭起来。我和她爸都有些不知所措,赶紧让她停下来休息,说今天就学到这,元元哭得更急了,说:“那我就吃不了吉野家啦,哇。。。!”。元爸立刻动身去给元元买吉野家的牛肉盖饭去了,我安慰了元元半天,她才平静下来。 元元今天这个表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她的作业很多,学校的作业还没完成呢,她心里有些急。再加上昨天元元睡觉有些晚,估计今天也有些累了,今天晚上,让她早些睡。

反省一下,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背得好,背得快,有些得意过头,奖励的手段用得太多了。还是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读经,让孩子自己形成每天读经背经的习惯。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09-12-30 11:28 编辑 ]
作者: zhonghuapx    时间: 2009-12-29 23:16
又找到跟元元的一个共同之处
元元的速度可真快,才十天,已经结束三字经了。
不过孩子作业多,还是放慢点吧,我们家有一个阶段也是任务太多,丢下锄头捡耙子的,学校老师找我提了意见,说使得孩子很浮躁。
作者: hlp525    时间: 2009-12-30 11:15
"以读经为主,读多了就能背了",这句话有朋友提醒过我。原来只是理解,没有重视,因为元元背的是三字经,感觉她没读几次就背下来了,不用读很多遍。

从昨晚正式开始学习论语,就感觉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了。论语的背诵难度大,如果家长急功近利,明示或暗示希望孩子尽早背完,或是采用奖励的手段,孩子的压力会增大。如果短时期背不下来,孩子就会着急上火,从心里上开始了对经书的抵触,这样就人为地加大孩子读经背经的难度。

读经背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如果不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而只顾提高背诵速度会实际上加大孩子的学习难度,从而有可能将孩子的读经之路给阻死了,所谓的欲速则不达。

我和元爸昨晚商量,要引入一些成功读经背经的家长的方法,比如赖国全的"累积法",即每天选400字左右的内容,根据孩子的情况这400字可以选自2至3个不同书中的内容,只读不背,孩子没有压力,每天坚持读10分钟(如果时间充裕,就多读几个10分钟,但是时间要隔开),一个星期内容一样,一个星期满了再让孩子试着背,这时孩子估计都能背下。我和元爸尽量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学习环境轻松,再轻松些,适时、适度鼓励、奖励孩子,基本目标是不让孩子对读经反感,最高目标是让孩子对读经产生兴趣。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09-12-30 11:19
标题: 回复 #22 hlp525 的帖子
我們也是用137方法,也背完論語了,孩子也没有討厭讀經,供你參考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3 11:03
目前元元学习:《论语》《笠翁对韵》,两部分内容都是选一部分内容,每部分的音频为3分钟,共6分钟,让元元跟着录音看着书读,每天的内容一样,看看一周后能不能背下来。这几天是假期,元元每天读经20分钟,我抽空给她放录音,给她当背景听。

同时元元还在复习背诵《三字经》。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4 09:01
标题: 回复 #20 hlp525 的帖子
反省一下,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背得好,背得快,有些得意过头,奖励的手段用得太多了。还是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读经,让孩子自己形成每天读经背经的习惯。



支持元元妈妈,等养成习惯,一定分享经验!期待!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4 11:17
这几天元元读经时我和元爸会随手翻一下元元的书,不看则已,一看就感叹不已:原来生活中的成语,经典佳句都是出自这些地方啊!要是我和元爸能在幼年学一些这样的经典多好啊!学习经典对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学水平等都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可惜啊,五四运动后,好几代人都没能好好学习这些经典了。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10-1-4 22:37
标题: 回复 #26 hlp525 的帖子
很有同感,和子仁讀論語時也是有一樣的感覺,雖然之前讀書時也背了不少論語,但多年之後再讀,一樣的文字,不同的感受,教學相長,但媽媽似乎是學居多..和兒子一起重新學習..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5 21:27
元元这几天大概一共跟读了10遍 论语学而第一笠翁对韵一东,今天之前她就嚷嚷着要跟我背,我没让,说不急,再读几天。今天元元又要求背了,拗不过她,听她背了,基本背下来了。因为不是特别熟,明天不学新的,还是继续这些内容的学习。

我跟元元说用137累积法读经背经,可元元说七天一个周期太长,要求时间更短些,说读二天就可以背了。目前元元的读经刚开始,我还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节奏。慢慢试吧,时间长了就短些,学得过急就放慢些。

元元平时跟读的时候有些不上心,读的很随意,语速快且不饱满。今天发现她读的认真些了,就赶紧表扬她,说她读得很专业,可以录下来给大家听了,她听了很高兴,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听到这些话她有一种幸福感。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6 11:26
最近坛子里方法论很多, 我是刚入门,打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方法,但不是机械照搬。我会和孩子互动,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她的年龄,认知水平,诵读能力以及她对经典的兴趣等因素,不时调整学习方法。

三字经,元元已经背完,并在不断复习中。大家都在说不用讲解,我原来也是不想讲解。但后来考虑了一下:女儿十二岁了,不是三岁,如果给她讲三字经,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问题。三字经背会了,理解了,能在孩子心里刻下一个为人治学准则和人生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的大纲,这对于指导孩子以后的人生路是很有帮助的。

把三字经的讲解任务交给元元爸爸了,元元爸爸买了一本章太炎作注的三字经详解,打算每天睡前给元元讲一段。元爸好久没给女儿睡前讲故事和读书了,讲解三字经的时间将成为亲子时间。

以后的思路是,孩子先背经典,背完之后我们能讲的就讲,我们不懂的或没把握的就不讲,还有就是:即使讲解也只是以和女儿分享心得的方式讲,也就是保持开放状态,鼓励她对经典有不同的理解和她自己的感悟。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6 12:49 编辑 ]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6 12:28
孩子小时候背过一段三字经,一次到科技管去,参观地质年底变化,里面有很多玛瑙等石头,孩子就指着那些石头对我说:“看,妈妈!这个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中国五千年文化,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我们这一代学得太少,现在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最近都把中国文学史搬出来学习了,底气不足啊!
作者: fengling11    时间: 2010-1-6 13:17
元元背的好快啊,还没几天三字经背完了,不知道一天背多少呢? 我觉得给自己孩子背的太少了,也太慢了。另外论语的音频在哪里找到的呢?
作者: dorothy1    时间: 2010-1-7 08:14
标题: 回复 #4 hlp525 的帖子
说得真好啊! 中国几千年的精华和智慧都浓缩在经典中了。爱女儿就要爱到根上,坚持让她背一些经典就是送给她的最神奇的礼物。这个礼物将像种子一样在她未来的人生路上发芽、生长、、、开花:)--------好好学习!
作者: sunbaby020123    时间: 2010-1-7 08:42
平时一直待在英语版,很少逛其他版块,最近也想陪孩子学三字经、论语,一来这里就看到元妈的楼,太好了,我们可以跟在后面学习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7 11:32
看到小小小鲸鱼版版上传了一个云南出版社的读经版本,感觉很好。我也准备给元元选几本加入元元的经典书丛中。

我目前给元元用的书主要是凤凰出版社的一套八本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20107.  (其中一本)


八本书全套:






下面是内页:

三字经:字大,有注音(感觉注音很准确), 图中小茶壶是分段,方便孩子的学习。






笠翁对韵:有一点注解,还标了由相关内容引出的成语。






大学:







论语:(重要的句子和发音用黑体大字标出)






孟子:(因为字数多,字这本的字相对较小)




古文观止:





唐诗:(有全文译文)宋词的版式和唐诗一样,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7 11:34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7 11:42
还买了其它一些书作为补充,如:

绍南文化  易经:



绍南文化  易经内页:





育心经典 论语



育心经典 论语内页:(特点是右侧有繁体)




中华书局出的:(给家长看的,不适合孩子诵读)


内页: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7 11:43 编辑 ]
作者: Andrew妈咪    时间: 2010-1-7 12:17
原帖由 hlp525 于 2009-12-25 11:11 发表
元元基本上将《三字经》背完。

昨晚我让她背给我听听,她张口就来:

人是猪,性本善。。。

狗不叫,性乃迁,(背到这儿,她笑嘻嘻地说三字经中的动物很多,说后面还有呢,后面直接背下面这几句:)

...

元元太可爱了
作者: Andrew妈咪    时间: 2010-1-7 12:23
上面的书也一并收藏 ,回头考查考查,也准备读经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7 15:03
昨天,元元听笠翁对韵二冬的MP3,我放的是育灵童版的,是王雪纯读的。元元一听,就发现下饷(晌)对高舂发错音了,她说应是的音,而不是王雪纯发的的音。我又放了北京四海的音频,果然是赏。笠翁对韵就给元元听北京四海版的了。

接着我放了一下北京四海的三字经,她听了一会儿就发现这个版本有好几处发音和育灵童版的雅坤读的三字经不一样,先入为主,元元绝对偏爱和信赖雅坤读的三字经。三字经就让元元听雅坤的吧。元元这个挑剔的小丫头,有时很有主意呢。

这些版本,都有对有错,我不是专家,也不敢妄下定论。只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中错误率尽可能的小。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7 15:17 编辑 ]
作者: pingfan2009    时间: 2010-1-7 15:26
我家也在读经典 小朋友的学习考验的是家长啊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7 21:29
刚才把元元搞笑版的三字经读给我家的丫头听,没想到我家的才听了一句,马上就说:这个我知道。真的说的一字不差!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这个是大耳朵图图里的。 ,我还真不知道这个大耳朵图图是个什么玩意儿,没想到女儿很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这是个动画片,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现在中国的动画片到底都在教小孩什么呀?
作者: 阿布妈    时间: 2010-1-8 12:30
元元好棒,妈妈也棒哦。凤凰出版社的八本书带不带CD呢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1-8 12:38
英语版的明星,元元。
恭祝元元也成为读经版的明星。

现在的妈妈们真厉害,我这当爸的压力巨大巨大滴。
作者: dodo9427    时间: 2010-1-8 22:12
我们最近也一直想让豆豆读经,看看元元妈妈的读经楼真的是太高兴了,后边打算跟着元元妈妈的脚步走了,
作者: 充满快乐2000    时间: 2010-1-8 22:40
我家的3年纪,想这个寒假让孩子开始读经典
请教元妈,大孩子读经,是否应看带译文的,
明白意思再诵读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8 23:01
标题: 回复 #44 充满快乐2000 的帖子
别说请教了,我也是门外汉,正拉着快迟到的元元赶读经的末班车呢

我目前对元元读经的态度是: 先熟读,再背诵,辅以少量讲解或是不讲解。

我觉得讲得太多,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会影响孩子的读经背经进度,孩子读经的第一目标就是将经典的内容存入孩子的大脑,等长大后慢慢再处理;
二是家长或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解的内容不一定正确,可能会限制孩子将来对这些经典内容的感悟。

其实,不光是读经,对于各种语言、文学的学习我都不主张讲解得过多。
比如,学英语,再具体点,学习新概念,好多孩子去上课就是去听英语老师对于某篇文章的讲解,一听就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孩子有多长时间去直接和语言亲密接触,听了多少英文,读了多少,说了多少,每个孩子有10分钟吗?  如果把这三个小时直接用来跟读,听,背,是不是效率更高一些呢。
作者: 充满快乐2000    时间: 2010-1-8 23:16
谢谢元妈的回复,经元妈这一说,给孩子读经的思路清晰了.
作者: sally0828    时间: 2010-1-9 14:08
我是新人啊 女儿五岁半,可是对读经并不是很感兴趣 希望能向有经验的爸爸妈妈取取经
作者: 丁当519    时间: 2010-1-9 16:26
标题: 回复 #35 hlp525 的帖子
呵呵,我指的是上面那一套,凤凰出版社的
作者: malio    时间: 2010-1-9 20:47
读一些适度的经典是好事,但千万要注意度啊!!  注意度!!!  读经已成风尚, 此贴内众口都是盛赞,我亦然,元元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心中却有隐隐的酸楚. 孩子啊,孩子,生长于中国的孩子,真的就能承受那么多吗???  真不知道该为他们骄傲, 或者还是悲伤?


以下是转贴..读经的反对派..对于学术的辩论,不论是否认同,家长们看一看,还是有点好处的.


一、急功近利:儿童教育的时弊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往往是某些“教育方案”的广告用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并不错,错的是讲这句话时有些人有“大跃进”式的心态。更有人趁火打劫,利用一些家长关心子女成长而又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教育市场上大发不义之财。在“大跃进”式的心态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鼓励将导致儿童的生活受到伤害,将导致儿童的发展最终落后,这就是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却害了孩子。
家长想让幼儿学小学的课本,想让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初中二年级乃至大学的课本。(实际上是揠苗助长)似乎这样就能表明孩子是神童,表明自己做父母的甚至整个家族也是“优良品种”。(似乎光耀了门楣)这不是新鲜事物,这是王安石《伤仲永》中仲永的父亲的心理。不过,至少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说明他们走入了泥沼和误区。这个误区很危险,伤害的是儿童的天性,毁坏的是儿童发展的基础,败坏的是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即潜能),同时也葬送了每个孩子都应当拥有的欢乐童年。仲永的结局不就是一出悲剧吗?

        我们把成人社会中的“大道理”教给小孩子,孩子是不可能了解的,也懵懵懂懂,甚至完全不懂,却还要装懂,这恰恰违反了“真”,违反了“诚”,违反了科学精神。

        幼小儿童正是各种生理器官以及各种心理官能快速成长的时候,而游戏、涂鸦、幻想、唱歌、跳舞,与大自然接触,与大自然交流,在大自然中感动和接受陶冶,正为儿童提供了成长所需的机会和食粮,这也应该是幼儿期的主要任务。但我们的成人社会却瞧不起这些东西,认为这是荒废时光。“勤有功,嬉无益”,小孩子越是想玩就偏不让他玩,小孩子学不会什么就偏让他学什么,不能干什么偏让他干什么,所以小孩子是在眼泪和坎坷中艰难地痛苦地成长的。现在流行的超前识字、儿童读经现象就是这种教育文化、教育观念的典型写照。

        本来应当让小孩子看蓝天、白云、沟渠、星星月亮……本该与大自然接触,与大自然交流,而成人却把儿童从生动的世界里拽出来,让他们学习种种“大道理”和抽象的符号,这是多么残酷!

         1757年,卢梭写作了《爱弥儿》,在序中就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是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1]前一句讲的是南辕北辙,后一句讲的是揠苗助长。

       不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教育便会造成浪费。“有许多教育学者……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2]杜威批评的这种看似十分重视儿童期教育的观念与做法实际上是破坏和浪费,所以他说:“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不允许儿童遵循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3]超前识字、儿童读经所犯的错误实际上是一个“老毛病”,是卢梭、杜威等人批评过的一种教育误区。

        二、把“百草园”还给儿童

        鲁迅曾在《社戏》中描绘了兴高采烈地与小伙伴们撑船去好远的地方看社戏的过程,但真正到了目的地,看到的社戏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来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地等着,许多功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读到这一节时,常让我想到幼儿园或小学校上课的某些情景。我们的教育形式有时也如这场社戏一般,我们的教师有时也极像那个令人生厌的老旦,我们的教育对象其心中的反应自然也不乏像“双喜他们……破口喃喃的骂”。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走进儿童的世界,没有发现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没有为儿童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写道:“我不知道家里的人为什么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河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百草园给幼时的鲁迅带来多少的欢乐啊,那里有普通而又如此奇妙的植物、动物。

        据说,现实的百草园并没有鲁迅所描述的那样丰富,那样有趣,有人说这是鲁迅的文学手法。我却不以为然。那童年的世界该是怎样的有趣和宏大呀,那成人通常认为平凡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却可以神出鬼没;那看似普通的地方,在孩子那里,却是充满趣味可以游戏可以幻想的广阔天地。

        鲁迅用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他对家人让自己离开百草园的种种猜测。Ade,与小草们、小动物们的一声声道别,说不尽鲁迅对这片天地的留恋……而旧教育给鲁迅心中留下的是什么呢?读经的枯燥。除了读经背经以外,不准游戏,不准提问诸如“‘怪哉’这虫”的由来等等问题,常困惑爱思考爱幻想的“人小脑袋大”的孩子们,他们被“三味书屋”封锁了。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曾谈起幼年读经的体验,这与他对百草园的记忆恰成对照:“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诃斥,甚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这就是鲁迅对幼童读经的体验,这里面也含有他对幼童读经所持的态度。

        现在的儿童生活比幼年时的鲁迅应当说有所改善,然而旧教育的余孽还在。现在还有让幼小儿童早早地识几千汉字,让儿童读所谓“经典”的现象,这恰恰是鲁迅极为反对的。

        英国有一句民谚:“一个人的美餐是另一个人的毒药(one's meat,the other's poison)”。在儿童教育领域里,在不了解儿童的情况下,成人认为是蜜糖的,可能正是戕害小孩子的毒药。

        我主张:把百草园还给儿童,把经书从儿童面前移开。我们应耐心等一等,等到孩子大一些后再让他们“读经”,即便到了初中阶段,也只应当让学生少量背诵一些。当然,对于那些有兴趣大段记诵的学生可以听任其便,对于那些不愿大段记诵的学生则不应过多强求。

        三、成人不应成为儿童生活世界的侵略者

        我在讲课时,有次批评幼儿读经,批评幼儿大量记诵无法理解的古代“经典”。有位研究生提出:小孩子现在不理解,但是可以储备在心里,将来长大了再慢慢消化,像牛那样反刍。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成人本位的教育观念,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成人仍然坚持的教育观念。我们是以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儿童的生活的,以致于我们小觑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我们认为“经”对成人有用,所以小孩子尽管无法理解,也应当背经、唱经。这很像我们认为猪大排很有营养,于是我们就让吃奶的小孩子改吃大排。吃不动,没关系,先塞进去,等小孩子长大了他会慢慢消化的。这岂不荒唐?即使是有反刍功能的牛,也是要咀嚼它喜欢吃的食粮,而且是当日吃了,在休息的时候也就反刍消化了,不至于要等到几年后才来反刍。(据我对牛的了解,牛如果过于劳累,便会影响它的反刍,甚至不反刍;不能及时反刍,牛会生病甚至死亡。)同样,小孩子也不可能要等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过程来“反刍”那些“经书”。

       大家能够理解不应当让哺乳期的婴儿吃大排,大家能够理解牛不可能将草料储存几年后才加以反刍,但为什么不能理解不应当让幼儿生记死背那些经书?

        我们瞧不起小孩子,瞧不起小孩子的世界,于是我们成人便自我中心地强迫儿童做他们不愿做也难以做的事情。儿童本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成长的世界,他有一个自发自动积极成长的“吸收性的心智”(蒙台梭利)。但我们成人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没有利用。我们把儿童从那个生机勃勃的不断生长的世界里赶出来,剥夺了儿童自发主动成长的大好机会。这时候,成人是儿童世界、儿童生活里粗暴的侵略者。

         儿童教育变革就是要打击这些成人侵略者。儿童教育应当给儿童的生活留足‘空白”,留足成长的“自留地”,应当还儿童一个本来属于他的美好的天赐的世界,那里有蓝天白云、电闪雷鸣,那里有儿歌、童话、神话、游戏、梦想……

        周作人曾说:“大抵儿童教育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只如种植一样,先明白了植物共通的性质,随后又依了各种特别的性质,加以培养,自然能够长发起来。(幼稚园创始者福禄贝儿早已说过这话)。但是管花园的皇帝却不肯做这样事半功倍的事,偏要依了他的的御意去事倍功半的把松柏扎成鹿鹤或大狮子。鹿鹤或大狮子当然没有扎不成之理,虽然松柏的本性不是如此,而且反觉得痛苦。幸而自然给予生物有一种适于生活的健旺性,多大的痛苦到日后都忘记了,只是他终身曲着背是一个鹿鹤了,──而且又觉得这是正当,希望后辈都扎得同他一样。这实在是一件可怜可惜的事。”[4]在儿童面前霸道的成人就是周作人批评的“管花园的皇帝”。

       不懂得尊重自然天性的人,他们所主张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反天性的、逆天性的、害人的。就像这位“管花园的皇帝”。既然不尊崇天性,便会把自己的“理想”和“文化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小孩子,便会封锁儿童的世界,泯灭儿童的天性,于是儿童成了奴才,成了传声筒,同时失去了成长的根基。

         四、儿童教育的方向:以儿童为本位

         “文革”期间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语录,大意是:路线方针错了,一切都会错。这句话在空口政治的年代是荒谬的。但是,剥离开它所产生的年代,这句话里却有值得“抽象继承”(冯友兰)的东西。用在儿童教育这里就是,如果“路线方针”错了,那么成人对儿童教育的种种努力,都只能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都只能是好心办坏事,越办越糟糕。儿童教育的路线方针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儿、杜威、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马拉古齐等人的基本教育立场: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中心。但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曾作为杜威教育学的核心内容而一度被我们批倒批臭,明确地以此为帜一时恐怕难以接受。但鲁迅是明确地倡导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位的,从鲁迅那里可以发现儿童本位(实际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高举鲁迅儿童本位说的大旗。“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段“语录”我认为还是正确的。鲁迅的方向也应当是中华民族新教育的方向。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但是,许多成人至今看不到这点,他们提倡读经,提倡幼儿读他们根本弄不明白的“经”,说什么以备未来人生的需要。针对这种一味地提倡“以备未来人生的需要”的教育,杜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最大的坏处,就是先为儿童是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用得的。”[5]儿童对于现在的生活兴趣正浓正厚,而教育者偏要用这种预悬将来目的的教育方法,实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6]杜威认为这往往会造成对儿童的伤害以及教育上的浪费。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认为孩子值得敬服的内容之一就是:儿童可以如鱼得水地漫游于幻想的世界,这是成人远不能及的。然而有的成人却把儿童的长处看作短处,把儿童的自由丰富的幻想视为洪水猛兽。前一阵《哈利·波特》电影在我国公映时,儿童极为喜爱与着迷,于是有“教育家”出来“忠告”天下,说《哈利·波特》的巫术和魔法会导致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担心有些孩子会认为虚幻的魔法世界真实存在。这种担心实在并不新鲜,就像倡导儿童读经在历史上亦不新鲜一样。针对类似的担心,鲁迅,周作人早就指出这是杞人忧天:“儿童的心是转变的生长的。”(周作人)“除非他是天生的痴呆儿。”(鲁迅)

       周作人告诉那些反对童话和神话的人说,小孩子现在相信童话和神话,相信“猫狗说话”,并不妨碍他对科学的信服。周作人还提供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自己可以分清现实与幻想。他说:“西邻一个女孩今年十岁,她受了学校教育十分积极,日前听家里的人说阴历四月十五,妙峰山的香市将完了,她便说现在怎么还有这些迷信?下午却见她在槐阴下静听一个七十左右的老人(是退休的巡警)讲无底洞耗子精的故事。妙峰山与无底洞,迷信与故事,他们原是分得清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杞忧是可以不必的了。”[7]看来,现实与幻想、科学与童话,在儿童那里是“井水不泛河水”,两者并不会混为一潭。

       那些担心小孩子看了《哈利·波特》就会走火火魔的人士听了周作人的这种解释应尽可放下心中的石头。

       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世界,并“放胆供给”儿童所急需的精神食粮。我们不应把成人需要的东西、成人看重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地灌给儿童,美其名曰“填牛”。无论是儿童读经还是超前识字,无论是“填鸭”还是“填牛”,都是南辕北辙。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9 21:10
元元爸爸单位集体看了最新电影大片《阿凡达》,他回来后跟我概叹了半天美国人的想像力,以及把想像出来的东西拍成作品的那种认真执着的精神。这使我感觉到,除了读经,孩子要学的很多,要感受的也很多,不能顾此失彼。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9 22:01
说起《阿凡达》,在此弯一下楼,感慨一把,请元妈见谅。上海目前据说只有和平影都才能放出效果,因此目前已一票难求,要早上4点钟去排队,票价原来是150元一张,最近已涨到200元一张。 什么时候中国的电影也能到美国去卖高价啊,教育任务任重而道远啊。
作者: Smile_紫兒    时间: 2010-1-9 22:22
这是个好开头啊。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11 11:41
这一两天要准备考试,元元学校作业特别多,做完作业,元元还让我带她去滑冰。只有去冰场的路上元元才有时间背三字经,论语,笠翁对韵。

昨天在去滑冰的路上我逗元元说,你现在学着三字经,换着牙,真正进入启蒙期啊:)

关于换牙,元元从小不爱奶制品,估计严重缺钙,七八岁时才换了六颗牙。到现在十二岁多了,才开始新一轮的换牙期,好多牙都松了。

再加一句,女儿元元在心智上也比同龄人晚熟,到现在还像一个小小孩,围着我每天问一些天真的问题 。是不是妈妈太耐心了,女儿就会成熟得晚些?!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10-1-11 14:08
祝贺元元姐姐开始读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定会使包括田田在内的小朋友读得更起劲。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11 20:47
标题: 回复 #53 hlp525 的帖子
我家的也是到现在还非常幼稚,老师常说她的心智年龄还停留在幼稚园,因此看到前面元元那个吉野家牛肉饭那一段,我是会心一笑啊。个人认为,这个跟天性有关,跟后天的成长环境也有关系,从小生长的环境比较单纯,有个充满爱的家庭,小孩当然少了一点七拐八弯的心思。反过来想想:女孩子晚熟点也好,心理影响生理。不过,希望能通过读经,使她能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弥补一些生活经历上的单调。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12 13:04
有家长想说一口纯正普通话的吗?和孩子一块读经吧!

前两天,元元和院里其它五个会管乐的孩子在我家排练一个管乐合奏节目,准备春节在院里表演。在他们排练时,我除了给他们端茶倒水,还会不时地跟他们说说我对吹奏的评价和建议。我一发言,孩子们态度都特别好,笑咪咪地。后来元元告诉我,他们是在笑我的南方普通话

这次真是让我下了决心,要和元元一块读经,别的先不说,把普通话练好,不能老被孩子们笑啊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12 13:14
听了好几个版本的音频,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育灵童版的。尤其喜欢雅坤和虹云读的,真是很享受:)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12 18:12
今天下午元元回家早,我想让她录一下三字经,她说想先录论语的学而第一,随她了。

有空听听吧:)

论语:学而第一
http://www.tudou.com/v/lK1tjMIulpI




有坛友想下载后听,我用附件上传了此音频。

论语学而第一(元元).part1.rar(1.96 MB, 下载次数: 50)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论语学而第一(元元).part2.rar(1.88 MB, 下载次数: 38)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13 15:52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1-13 06: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13 07:58
标题: 回复 #58 hlp525 的帖子
好生羡慕!喜欢元元的声音!元元妈妈录一下元元读英文的好吗!期待!
作者: xly2004    时间: 2010-1-13 12:58
下载了四海论语音频,孩子跟着读,很开心。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10-1-13 13:18
元元念得真好,怎么下载呢,想下载下来,给毛毛听听。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13 13:44
标题: 回复 #58 hlp525 的帖子
已经找到元元的英文读经楼,慢慢爬着看!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18 09:04
昨晚,元元和另外两个好朋友在冰场滑冰,我和另外一位妈妈也和她们一块滑了会,休息的时候就聊天,妈妈们聊的当然都是孩子。

谈到读经时,那个妈妈说,她女儿一年级寒、暑假的时候孩她爸就让孩子背论语,方法很粗放,爸爸上班前给女儿规定当天要背的内容,晚上回来检查,刚开始孩子还能应付,背到第七篇左右吧,就有些吃力了,妈妈心疼就和爸爸理论,最后的结果是读经背经中断。 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五年级了,试想当初爸爸妈妈讲究一下方法,能让孩子坚持下来的话,现在是不是学得很好了呀!

我跟那个妈妈说,现在再捡起来重新学习吧,不管多晚都比不学强。然后跟她说了几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供她参考,比如一三七累积法,读100遍法等,总之核心是以读为主,背诵不是目的,是读很多遍之后自然得到的结果。 准备送她一套我整理的资料,主要是音频朗诵内容。

看看,元妈已经在做读经的传经布道工作啦,呵呵!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18 10:36 编辑 ]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10-1-18 09:46
标题: 回复 #64 hlp525 的帖子
我也尝试着给毛毛班级的小朋友家长,我的朋友宣传过读经的事情,不过他们都好像不感兴趣,周围也找不到读经的小朋友。
他们似乎对外面的兴趣班更感兴趣。
作者: 天高任鸟飞    时间: 2010-1-18 10:01
标题: 回复 #65 毛毛2006 的帖子
如果孩子们真的是因为兴趣而加入那些兴趣班,也是很好的。论语不是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何曾一日离开过经典呢。
作者: tracylin2002hk    时间: 2010-1-18 10:04
标题: 回复 #64 hlp525 的帖子
說到宣傳讀經,我曾宣傳的場所—
公園,親子網站,學校,醫院,公司,飛機上,等等很多地方..
我老公說我是傳教士,哈…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21 13:23
这两天我一直在看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易经的奥秘》。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从百家讲坛收获、感悟最多的一个系列片。

易经的魅力,曾老的魅力在整个系列片中交相辉映,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过去的很多年里,我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英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几乎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领悟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做了很多捡芝麻,丢西瓜的事。

希望现在觉悟还不晚!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21 13:47
标题: 回复 #68 hlp525 的帖子
谢谢元妈分享,也去找来学习!
作者: wynnzhang    时间: 2010-1-21 16:28
元妈一到读经栏这边,读经栏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真好!
作者: 杜杜妈    时间: 2010-1-21 17:12
三字经小孩子也可以背的,我家宝宝在两岁半的时候就把三字经背了三分之一,后面的是我没有再教他背。
作者: 菲儿读经    时间: 2010-1-22 20:16
标题: 我女儿也读过经
嗨!我是新手,先报个到。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23 11:30
昨天和今天,我和元元一块听着录音,并跟着录音一起读了5遍论语的为政第二,读的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

1,元元会不时地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我有时能答,有时不能答,就是答了,也很不自信,一个劲地跟元元声明,这些解释只是妈妈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我的感觉那是相当的力不从心。孩子大了读经对家长的水平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不得不开始寻找论语译注一类的书开始学习论语

2,元元总是没读几遍就很自信地说能背了。不让她背吧,她不高兴,让她背吧,她总是背的磕磕巴巴,也难怪,只读几遍是不可能流利背诵的。每次都是让元元背完之后,再让她继续读,这时她才不抱怨啦:)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23 11:52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1-23 11:37
这段时间,元元每天在家看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看得那是废寝忘食啊!

我抽空会让她单背三字经的中国历史一段,然后让她把她听到的,看到的,比如秦汉,比如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三字经的相应内容对号入座,希望她能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连贯和总体性的把握。
作者: 菲儿读经    时间: 2010-1-23 17:24
标题: 菲儿读经
杨伯峻、钱穆、李零、李泽厚的译注可以参考,各有特色,会对理解《论语》有很大帮助。我女儿在小学二年级就背完了《论语》,以后每年假期都复习,但是我觉得她一直没有迷上《论语》,让我有点失望。看了你的贴子,增加了我的信心,打算从今天开始再给她复习一遍。上初一的孩子,是要给她解释意思的,理解不准确是难免的,不要怕错,坚定地学下去是最重要的。就像吃东西,总有糟粕,但身体会自动选择的,我们不会因为怕吃了不好的东西而绝食吧。仅供参考。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23 19:11
标题: 回复 #68 hlp525 的帖子
谢谢元元妈妈发在短信里面的易经的奥秘的链接,正在下载!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10-1-23 19:13
标题: 回复 #73 hlp525 的帖子
元元读几遍就可以很自信的说可以背了——真是羡慕呢!乐乐读100遍跟元元读几遍的效果是一样的,(*^__^*) 嘻嘻……
作者: 菲儿读经    时间: 2010-1-23 19:24
标题: [读经实践] 女儿元元读经背经记录
下午写了好长的一个贴子,但由于不熟悉发贴的程序,石沉大海了,这次再试试!
作者: 菲儿读经    时间: 2010-1-23 19:42
标题: [读经实践] 女儿元元读经背经记录
好,终于搞清楚怎样跟贴了。
元元妈想要看《论语》的译注,可以参考杨伯峻、钱穆、李零、李泽厚的本子,各有特色,不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12岁的孩子了,我还是主张给孩子讲解的,拿不准的只要如实告诉孩子就行了,不要因为怕错,而影响了读经的兴趣和进度。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10-1-24 19:13
元元的学而第一现在是毛毛的最爱,每天必听。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在毛毛读论语,口齿尽量清楚,声音洪亮。我说你现在进步很大,他说,因为我听了元元姐姐的录音,元元姐姐念的很好听,我要向元元念的这么好听。这几天,他老问我元元姐姐有没有为政第二和八佾第三。
麻烦元元妈妈,有的话,能不能让偶下载一下,不好意思,要求过分了点。
作者: 三字经001    时间: 2010-1-26 19:50
我小孩三岁时,也会背诵三字经,只可惜后来没坚持,现在已基本还给书本了
作者: jawhsy    时间: 2010-1-27 08:16
我女儿现在6岁,看了各位达人的经历,从现在就开始背了
作者: 土拨鼠妈妈    时间: 2010-1-29 15:07
元元妈,我家的这些读经,基本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的。《三字经》我是给她听了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解读三字经》,基本上里面的故事都熟悉了才开始背,《论语》是按照陈小云的《我教女儿读论语》里一天一小段,结合着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读的。觉得这本书挺好,关键是里面的场景基本上是围绕学校这个题材的,小孩觉得亲切,而且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句子的解释都有了。《笠翁对韵》没找到相应的背景材料,也是碰到小孩经常问为什么这么对,这句话什么意思之类的,一概回答“我也不知道,妈妈小时候没学过,这个自己体会” 好在《笠翁对韵》句子朗朗上口, 也就这么读下去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1 14:29
元元的读经方法和进度还在摸索和调整中,同时也在不停地借鉴和学习别人的一些好方法。

目前元元读经以论语为主,读到八佾第三。总的感觉,她还是很抵触读经,每天投入的时间也很少。每天平均读二十分钟,时间长了,她就坐不住了。元元不是那种沉不心来的孩子,要是换成她喜欢的活动,如听故事,她可以静静地呆一天都行。所以,目前这个阶断,经典对元元毫无吸引力可言,我的督促是否得力成了孩子能否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因素啦。

根据朋友们的推荐,我买了一些书,也借了一些书:
买的书有:
三字经 图文全解 (武汉出版社)
教女儿学《论语》 陈小云

借的书有: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中华书局)杨伯峻
易经与人生 傅佩荣
论语的智慧 傅佩荣

上面列的这些书都是我和元元爸在看,元元还是以读经为主。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1 17:05
小小小鲸鱼 2010-2-1 14:41 金钱 +10 想办法找个伴试试
小小小鲸鱼 2010-2-1 14:41 威望 +10 想办法找个伴试试


是啊,有伴是最好啦。元元现在学英语就有一个伙伴,她最好的朋友,学习效果就不错。 要不让两个孩子一块学习英语和读经,我抽空和元元的好朋友的妈妈说说:)

刚刚元元读了两遍论语的八佾之三之后说,怎么这几天没读笠翁对韵啊,老是读论语真是有些烦。听她这么一说,我拿出了笠翁对韵的书给她,她很开心,看来,她很喜欢读笠翁对韵。这几天我有心让她专攻一下论语,看来对元元来说,还是一次多点花样比较好。
作者: 康月妈咪    时间: 2010-2-1 17:20
标题: 好妈妈好孩子 !

作者: 顾昊妈妈    时间: 2010-2-1 18:31
经常来这里看看,学习学习,元妈的方法值得学习
作者: lmtao07    时间: 2010-2-1 22:13
标题: 个人看法
读经,我个人主张还是以背诵为好,特别是小孩子,不要解释。因为以大多数家长的功力是解释不到点子上的,况且有些部分学术界也还在争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就一个字“背”,让孩子自己去理解。
作者: 悠云漫    时间: 2010-2-3 13:03
年龄大了,是不是会难些哟,我也一直有紧迫感,因为我家也上一年级了,虽然早在08年4月就接触到了读经,可一直没真正重视起来,现在真怕会晚了,一定要好好学了,多来取经。谢谢妈妈们的分享。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10-2-4 00:31
元元妈,不要泄气,想到元元的英语有多么出色,你就要做好准备在她的中文读经上会有多少困难。

以元元在英语上的水平,她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已经有相当认知了,虽然她自己不一定知道这一点。不必说这种文化在和另一个古老文化对抗,更何况这个文化自己也是分裂的。当今大部分的儿童读物,尤其是当代读物、多媒体,都是这种文化当中最浅层的,浅的和深的也在打架。(所以我估计你要是要求元元每天朗读斯宾塞的诗歌,她也会有抵触的,虽然未必抵触得像论语这么厉害。)

你可以多准备一些和中国古典文化相关的书和材料给她,适当减少阅读当代作品的时间,中英文都是。比如书法帖、史记故事、国画、古代舞蹈等等。整个氛围营造起来,读论语就没那么痛苦了。:)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10-2-5 02:35
另外(我的另外,是接着楼上paisley的发言:),元元妈,要让孩子读经,家长自己必须在思想上极度重视,家长的任何犹疑,孩子都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一个小针眼,就是一个大口子,这是我非常深的体会。

再有,就是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能动性,坐下来和元元聊聊为什么突然让她读经。田田这么小,已经坚定地认为自己有读经的责任,就是听我常常和学生说,和田爸议论,各种场合和同事朋友说起中国文化底蕴丧失的忧虑,虽然不是专门说给她,但她慢慢地体会到妈妈的苦心。所以,她对我讲:妈妈,我跟你同意,读论语这些经典是第一重要的。

我有时候把她当个知己地跟她谈,谈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谈我们旧袍子里的金线,田田虽然似懂非懂,但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我想已经渗透到她骨子里了。

我听元元在自然博物馆的录音,是个非常好的孩子啊。您对她多讲讲为什么要让她读经,把她的使命感唤起来,她一定可以坚持。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5 09:39
标题: 回复 #91 tiantian03 的帖子
看了上面几位朋友们的发言,我有两点感触:

一,在这儿记录孩子读经的情况真好,可以得到这么多充满智慧的朋友们的指导和帮助。

二,孩子出的任何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看来还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准备根据大家的意见,更用心一些,细化一下元元读经的各项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读经的小环境;跟孩子多沟通,家长要站得更高些,让孩子看得更远些。

衷心感谢各位关心和帮助我和元元读经的朋友们 ,请继续给我们以指导,真是想把经典好好学好,希望经典能帮助我们: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2-5 09:43 编辑 ]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20 13:52
全家刚从湖南元元的爷爷奶奶家回来,在这给大家拜个晚年了,过年好!

在湖南过了十多天的乡村生活。元元在这段时间一直忙着追鸡赶鸭,弄得奶奶家鸡飞鸭跳,母鸡下蛋都不得安宁。大中午的元元学公鸡叫,引得整个村子的公鸡都跟着她叫,还好是中午,如果是晚上还真有点周扒皮的影子,总之元元在奶奶家淘气的不行,就差上房揭瓦了

回北京后,让她慢慢静下心来复习读,背三字经,复习论语。目前三字经背得很熟,论语还在反复诵读前三篇。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2-20 14:00 编辑 ]
作者: xchyang88    时间: 2010-2-20 14:38
原帖由 COCO_SZ 于 2009-12-22 07:24 发表
我们现在在准备背论语,难度比三字经那些有节奏的难,小朋友现在有点排斥,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们是这样背<<论语>>的: 精选孔子的话.

<<论语>>有二十篇.经我精选,只相当于两篇的长度.


当然尽可能背原文.<<大学>>,<<中庸>>,<<老子>>,<<增广贤文>>我们都是背原文.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21 15:36
今天下午,元元要返校,返校前半个小时,我又让她读论语前三篇。当听到她的读书声时,我突然想到以前大家都把上学直接叫念书,原来学习的核心就是念书啊!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10-2-21 2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paceship    时间: 2010-2-22 07:07
准备跟在元元姐后面读经,取经了
作者: hlp525    时间: 2010-2-22 11:50
明天才正式开学,元元今天在家休息。

今天早上元元和她的好朋友一起跟读、自己读 《论语》的里仁第四 共十遍。

原来元元刚开始读论语时,有很大的畏难情绪,我自己心里也很虚,觉得很难。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经典读起来都很朗朗上口,很讲究音律。不像现代文,已经不讲究声音的韵律了。经典篇章的这种韵律让诵读变得愉快,简单,使得多次诵读后能自然和轻松的记忆并不易忘记。我对元元学论语以及其它经典开始多一些信心啦!

对于英语经典,我很少接触,印象中也是很讲究韵律,适宜大声诵读和歌唱的。元元如果能学论语,也一定能学英文经典。元妈磨刀霍霍,准备向英文经典进军啦:)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2-22 13:25 编辑 ]
作者: wangakai    时间: 2010-2-22 13:51
我刚开始让申申读声律启蒙时也存在着这种心理,想着孩子还小,篇幅长,而且根本不识字,转念之间,还是让他开始读了。当时只想着让他开口读,养成读书的习惯,没想到坚持了下来,“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也无意间从口中冒了出来。现在想来,大人的担心有时是不必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难易之分,家长的作用就在于引导。
作者: sunbaby020123    时间: 2010-2-24 10:49
标题: 回复 #74 hlp525 的帖子
再次进来学习一下

上次看过元妈的帖子后,也开始想着让孩子学习论语,只是一直不知如何开始。我家的小朋友对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想着应该从这方面入手比较好。昨天在书城泡了一天,看了N本关于论语的书,特别是看了南怀瑾先生讲论语全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感觉这种方法对于大孩子可能效果会更好。昨天买了一堆书回来,准备每个星期做好功课,自己给孩子讲一次,平时以诵读为主,不知是否会如愿进行下去,跟在元元姐姐后面学习了。

元元姐姐朗读得真棒,下载了,让孩子好好学习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