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打印本页]

作者: nikey    时间: 2009-10-30 16:25
标题: 《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当初这本书还是别的妈妈推荐的,现在给大家看看!我感觉很不错!《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68.18 KB, 下载次数: 258, 下载积分: 金币 -1

非常推荐


作者: 边城    时间: 2009-10-30 19:10
以从论坛下载过了,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分享。这本书说得确实不错
建议下次发布资源时先在论坛搜索一下然后再作决定
作者: yhtxf    时间: 2009-10-30 23:40
下了,粗看了一下,这本书确实不错
作者: wysggp    时间: 2009-11-2 22:47
我没有金钱,所以都没法看
作者: zhouchen    时间: 2009-11-3 16:55
我很想看看,可是没有金币无法下载
作者: 飞翔的痕迹    时间: 2009-11-6 11:12
是啊,我也看不了,金钱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zfung    时间: 2009-11-8 16:11
可是没有金币无法下载
作者: 雪山飞狐123    时间: 2009-11-8 19:48
下了,谢谢
作者: cjh7171    时间: 2009-11-13 15:55
可是没有金币无法下载
作者: fu_manxing    时间: 2009-11-17 10:56
下来学习看看,谢谢了啊
作者: asyzyq    时间: 2009-11-17 21:59
下载来看看,谢谢楼主
作者: luky    时间: 2009-11-18 19:33
下来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作者: 至爱吾爱FWZ    时间: 2009-11-18 20:20
下载中,好好看看学习。 楼主
作者: QIUQIU1026    时间: 2009-11-29 22:16
下载中,好好看看学习。 楼主
作者: bowbow11    时间: 2009-12-8 14:08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作者: dfylhy    时间: 2009-12-8 14:43
做一个不骂孩子的妈妈,再做一个有耐心的妈妈,做一个会赏识孩子的妈妈,努力去做,希望每个妈妈都是好妈妈。
作者: lulu6676776    时间: 2009-12-10 22:45
下载中,好好看看学习。
作者: xyzhur    时间: 2009-12-10 22:56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作者: mxh999    时间: 2009-12-12 20:35
下载得很顺利,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cucumber_ll    时间: 2009-12-14 17:18
下载了,谢谢分享
作者: xxzyq    时间: 2009-12-14 17:41
下载来看看,谢谢楼主
作者: fwj6688    时间: 2009-12-15 12:15
标题: 看后心得
我今天看了这本《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书里谈到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父母应该经常说的话,父母应该这样说的话,觉得特别实用,就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

  童童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童童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水果?母亲为难了。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水果的。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童童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

  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声不断响起。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

  不要做“好好家长”“好好家长”

  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小时候在家里有父母宠爱,长大了,旁人不再给予他这样的“关心”,孩子会变得消极、绝望和无助。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
    语带嘲讽会寒了孩子的心

 老是心不在焉,说不定哪天脑袋也会忘了带回家!

  真是猪脑袋,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清楚。

  哎呀,竟然主动念起书来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哟,得了满分,可真是让人吃惊啊。

  嘲讽是恶毒的武器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口才不怎么样的父母,一旦挖苦起孩子来,可真像是有非常好的天赋。

  “今天主动来帮忙啊,是吹的什么风啊!”

  “同一件事你到底要我重复多少次才能做得好?你是聋了吗?”

  “你可真聪明呀,十道算术题就有九道算错了!”

  听听这些话吧。本来只需说声“谢谢你的帮忙”、“我只说一次,你要听好”和“算错了没关系,重新来”就可以了,可是做母亲的偏偏要语带讥讽,把话说得酸溜溜的。

  这么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人身攻击。用这样尖酸刻薄甚至冷酷无情的语言来伤害孩子,它不是一种“恶毒的武器”是什么?它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他取得的成绩的蔑视,对他的人格的侮辱。它就像一把利剑深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家长或许不知道这种由语言带来的伤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后果要更为严重。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的伤痕,所以我们往往忽视语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用嘲讽这样“恶毒的武器”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哪怕这种语言“攻击”停止了,伤害仍会在孩子内心继续存在,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孩子一生。

  你打算伤害孩子到什么程度?

  父母说出酸溜溜的话,也许本意并非是想挖苦孩子,但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把话说成讽刺意味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任何话,孩子只有听的份儿;无论说什么,都是为孩子好。这种自以为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尊和感情。

  孩子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严。被人揶揄,小孩子也会心情沮丧。作为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有的父母特别喜欢故意嘲笑孩子幼稚,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比如,四、五年级的孩子把简单的算术题算错了,做母亲的就马上说:“你是个一年级的学生吧,这样的题都不会做。”这么说话的母亲应该想想,如果别人批评她做事像个小孩子一样幼稚,她是什么心情?由己及人呀,在同样性质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况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这样的羞辱伤人的心,为什么还要将它加之于孩子?

  一个小孩子,与大人和大孩子相比,本来就有个子小、力量弱、知识少等不可避免的劣势。他内心里有着想成为大人或者想跟大人一样威风的愿望。倘若大人经常嘲笑孩子幼稚,把他看成他恰恰不想成为的那类人,那么孩子内心的这种“不如大人”的意识会变得强烈,很可能使他真的无法摆脱幼稚。明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你说他像一年级的学生,那就是说他在退步,孩子的理解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孩子天性敏感,这样的话更是无形的刀,会深深刺伤他的心。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的心理很可能处在幼稚阶段徘徊不前。

  孩子犯了他这个年龄不应犯的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引导和鼓励。比如说做错了简单的算术题,你可以对他说:“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自己找找是什么原因,下次不要再错。”你要对他的错报以平淡的态度,其实,这也的确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要是一开始就否定孩子,那么他哪里还会有继续努力的热情?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为人或者处事的方法,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

  要是你想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展现,想让孩子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那么,如果孩子有错,就请你用坦率的态度帮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取得进步,就请你用坦率的赞美言辞鼓励他继续努力。把嘲讽一类的字眼统统扔掉吧!
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

就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歌星?做梦吧!

  别逞能了,你哪会做这个。

  这么简单的都不会,看你将来怎么办!

  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

  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行?

  “奇奇,你将来想去做什么呀?”爸爸问。

  “我要当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奇奇很认真地回答。

  一旁的妈妈冷笑一声插话了:“切!你那五门有三门不及格的成绩还想当校长?”

  奇奇想起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禁低下了头。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上的事,只要肯努力,就有做到的可能。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有这样的理想。

  你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妈妈的话会怎样打击奇奇的自信心吗?孩子要当大学的校长,跟他现在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吗?理想和现实,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连个理想也没有,又何来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呢?本来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妈妈的一顿抢白,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用静止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学的。作为父母,哪怕你了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赋,也无法断定孩子将来一定能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

  与其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如给他一份希望。

  你就那么吝啬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吗?

  通常地,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嘲讽孩子的幼稚。经常对孩子说:“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

  二是嘲笑孩子相貌、能力等缺点。如对孩子说:“你个子小,就别做篮球明星的梦了。”

  三是打击孩子对未来所萌生的希望。如开头举到的例子。

  想想,父母对孩子连这种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经常被父母如此“打击”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成长?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被父母否定未来,都会感到难过、沮丧,严重的,还可能从此消极下去。

  如果父母换一种完全相反的态度,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信任,是一种很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顶点。获得信任的人,会觉得身后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当然可以的,妈妈相信你”,那么这就是对他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虽然他可能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肯定明白自己是受到了“重视”。而这,往往可以激励孩子为他的目标付诸努力。一旦孩子有了“今后总会有成就”这种希望,他就会产生主动做事情的积极性。

  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信任的力量正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你每天早上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这带那,结果他反倒丢三落四。孩子本来有能力自理,你的唠叨却使他失去了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话,好与坏,都会成为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话。所以,即使开玩笑,也要避免说具有负面影响的话。
         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

你真的很没用,你到底能做什么啊?

  天天都把衣服弄这么脏,看看你,跟个叫花子似的。
      你将来就配给人家刷盘子吧!

  你是猪吧?

  即便是父母,也无权侮辱孩子的人格

  “笨得跟猪一样!”

  “你简直一点用都没有!”

  家长气极的时候这样的话容易脱口而出。孩子是自己的,大人觉得有权骂,而且口不择言,有时故意说恶毒的话来解气。

  做父母做到这个份儿上,真得好好反省一下。

  孩子再怎么错,也不至于否定和侮辱他的人格。是的,也许孩子还没有人格意识,但是他会为这样的话感到屈辱,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刺伤了。这样的伤痕也许一留就是一辈子。

  孩子做了错事,就事论事已经能够教育他,为何要牵扯到人格尊严上去?难道你骂孩子“跟猪一样笨”,他以后就可以变聪明了?既然对孩子有害无益,又何必说些不中听的话来伤他的心?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孩子虽小,他也是人,有自尊心,希望获得肯定与赞扬,不喜欢被骂。难听的话他未必听不出来。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就表明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他的人格神圣不可侵犯。

  别让一句话毁掉了你的孩子

别人侮辱他,取笑他,也许孩子不会当一回事,可是,连自己最依赖的父母都这么骂,他还能对自己有什么信心?

  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哪怕是父母说的玩笑话,也当成了真。父母说一句“你笨得跟猪一样”或“一点用也没有”,他可能就会在心里想:“我真是太笨了,这点事都做不好。”“唉,我怎么这么没用呢?”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母的话会对孩子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

 说“笨得跟猪一样”,就相当于告诉孩子“你已经笨到极点”,暗含有“无药可救”的意思。而“你一点用也没有”这样的话更是把孩子所有的能力都否定了。经常说类似的话,孩子会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机遇的时候,他可能因为不自信,还没开始尝试,就主动退缩了。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老是被父母这样骂,他会因为人格的伤害而记恨父母。发展下去,可能出现性格缺陷。等他长大了,对自尊与人格的过分敏感,很容易让他发怒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要是你真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就把这些带侮辱性的字眼从自己的话语里清除干净
           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
去学习,听到没有!今天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从上午开始玩到现在,总该花点心思在学习上吧。还坐在那里不动,我说的话你到底听到没有啊?你到底去不去?还不去是吧?……


  妈妈说的话你总是不听,现在吃到苦头了吧?以后看你还不听话!喂,我说的你到底听进去没有?你要是再不听,下次只会吃更大的苦头。到时候可别怪妈妈没提醒你……


  老调重弹不起作用


  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随时可听可看的东西,常常缺乏热情的关注,并逐渐把它忽略掉了。也就是说,对于不是惟一的东西,人们往往不会重视和珍惜。



  那么你可以想想,如果在孩子的耳边老是重复同样一句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物以稀为贵,相信说话也是这个道理。


  常有母亲抱怨:“我家孩子老是不听人说,真让人操心。同样的事要说几遍才听得进去。”究竟是孩子不听话,“同样的事要说几遍”,还是“同样的事要说几遍”,孩子才不听话?既然那些话随时都能听到父母讲,今天没注意,明天还可以再听,当然也就心不在焉了。


  还有的母亲发牢骚说:“我那孩子,不管你说多少遍,他根本理都不理,跟没听见似的。”做母亲的不觉得自己很多时候是说过了头吗?天天跟个破录音机似的在孩子耳边唠叨同一个问题,他不烦才怪呢。任谁也受不了呀!


  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重要的话只说一次

  老调重弹到最后就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父母太唠叨,孩子不愿意听;因为孩子不听,父母就不停地说。而说得越多,孩子越讨厌。

  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孩子看起来好像是在认真地听,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他根本什么都没听进去;有时听进去了,但是很快就忘了;就算没有忘,也懒得按照吩咐去做。因为不重视嘛,就不当一回事。

  说起来,这事也的确够恼人的。但是,既然已经发现唠叨不奏效,就应该及时改变“策略”。把要唠叨的事郑重严肃地告诉孩子,也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果要嘱咐或提醒孩子做什么,与其这样唠唠叨叨,累己累人,不如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话妈妈只说一遍。”首先在心理上让孩子有一种必须重视的意识,那么他就会集中注意力来听父母后面要说的话。

  比如,你要提醒孩子“吃饭前一定要先洗手”,只需要预先声明“听好了,妈妈不说第二遍”,孩子肯定不会心不在焉地听。

  要是你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需要向孩子交代,那么最好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严肃认真地告诉孩子。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非同寻常,是必须重视,必须做好的。
  还有,尽量避免自己在工作或者特别忙碌的时候交代孩子什么事情。你自己对吩咐的事情都是这样的态度,孩子怎么可能重视它呢?


  小贴士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一项对6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父母:

  ★不但是长辈,而且是朋友;

  ★能够容忍孩子的小毛病,少发脾气;

  ★多留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平等与孩子交流;
  ★不擅自替孩子做决定,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作者: zhoudou    时间: 2009-12-15 17:22
浪费,下载后提示数据已被破坏,根本打不开。
作者: 我是麒麒妈妈    时间: 2009-12-24 14:03
谢谢你的分享。这本书说得确实不错
作者: panshiwuyu    时间: 2009-12-24 15:22
好像很难做到啊
作者: panshiwuyu    时间: 2009-12-24 15:57
好像很难做到啊
作者: LinMona    时间: 2009-12-24 22:47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btchengjh    时间: 2010-1-4 09:36
标题: 回复 #1 nikey 的帖子
下载了,学习一下,谢谢楼主
作者: 至爱吾爱FWZ    时间: 2010-1-4 09:40
楼主,下载完了,好好学习学习!
作者: dingye20050802    时间: 2010-1-4 10:0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btchengjh    时间: 2010-1-5 11:06
标题: 回复 #1 nikey 的帖子
作为妈妈,大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也许经常不经意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妈妈也应当不断学习了,谢谢楼主这本书
作者: 妈妈的伞    时间: 2010-1-5 13:41
做个记号,回家下,谢谢楼主
作者: hyelllowjade    时间: 2010-1-6 15:22
不骂孩子,不打孩子。
作者: 墨香沉    时间: 2010-1-20 13:33
下载阅读,非常感谢楼主
作者: 木樨紫    时间: 2010-1-20 14:30
非常感谢楼主,下载了漫漫看,教育孩子真是一头疼大事啊
作者: 嘟嘟维尼    时间: 2010-1-21 09:39
写得很好,谢谢。
作者: coolyyang    时间: 2010-1-21 14:45
是不舍得骂,不过有时候就是忍不住。。
作者: 燕之舞    时间: 2010-1-22 15:3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丑丑的自豪    时间: 2010-2-1 11:07
下来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作者: 轩儿    时间: 2010-2-2 09:15
下了,谢谢
作者: land2049    时间: 2010-3-30 14: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花猫儿    时间: 2010-6-8 22:42
这个标题特别好,我有时候就忍不住要批评儿子,性子急的很,虽然心里也清楚,也看了很多育儿书……
作者: jessiewz    时间: 2010-6-10 09:39
做不到阿做不到,再多的理论,没有实践可以支持,面壁思过中。。。
作者: katherine_yu    时间: 2010-6-24 17:25
下来学习学习,每天都要对女儿发火,也忍不住要骂她,尽管知道这样不对!
作者: 佳瑞的妈妈    时间: 2010-9-26 08:52
真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pudding95    时间: 2010-9-27 10:41
已经下载了,好书一定要好好读读的,谢了
作者: pmhpang007    时间: 2010-9-27 11:15
也想不对孩子发脾气, 可是有时候是无可奈何~~
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