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有些担心是多余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10-25 10:41
标题:
有些担心是多余的
有人担心,让孩子报答养育之恩会不会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
还有人担心,让孩子讲移情会不会让孩子过于利他?
在我看来,这些担心是多余的。
这是因为,在人的天性中,除了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他说:“
人之生也固小人
”,所谓小人,就是与君子相对的,自私自利的人。
与性恶论对立的是性善论。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他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主要是从同情心,羞耻心,良心等角度谈人性的善。
人类究竟是性恶还是性善?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这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同情心、羞耻心以及自私心都是人性中客观存在的。如果教育得法,利用好人性中善的因素,适度遏制人性中恶的因素,一个人的良好人格和品性就可能由此建立。
实事求是地说,在人的天性中,自私的本性是颇为强大的,很多时候是强于同情心和羞耻心的。正如我以前提到的
“日光效应”
,在强势的自私心之下,同情心和羞耻心很容易被遮蔽,黯淡无光。正因如此,
我们才特别需要通过移情训练,感恩教育等等,来光耀被遮蔽的善,并防止自私的本性过度膨胀。
尽管有时候这种努力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件工作仍要努力去做,
否则,那种极端自私,极端自我,毫无责任感的不良人格就会形成。
我很遗憾的看到,正是由于教育的缺位,
这个时代,懂得感恩,体贴父母,同情弱者,尊重他人的孩子越来越少,而自私冷漠,缺乏羞耻感的人却越来越多。
我最近接触到一个年轻人,每天游手好闲,工作无着,生活却大手大脚。要知道,他父母只是工薪阶层。此人却整天把父母要给自己买房挂在嘴边。
在这些人心目中,父母为他奉献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好像父母把他生下来是一种原罪,必须一辈子,无条件的来赎罪。
他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却对某明星的生辰八字了如指掌。不关心
父母的健康,却因为某明星身染小疾而心神不宁。他跟父母
连个电话都懒得打一打,连声问候都懒得道一道。却可以在寒风中排队数小时等明星签名。他对父母的心路,心事,心酸置若罔闻,却可以跟虚拟世界的人聊个昏天黑地。
我说的这些绝对不是个别,是普遍情况,非常普遍。
与父母的疏离甚至成了年轻人的时尚。还发明了代沟之类的名词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却分明看到,在上司和老板面前,他们却从来没有代沟之感,有些女性,甚至以身相许在所不惜。
人有自私的一面,靠教育培养出一个利他人格的人,实际上并非易事,而培养出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极端利他者,则是一种极小的小概率事件。
所以,不必担心感恩和移情教育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相反,让自私的本性与感恩的良心进行碰撞与煎熬,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颇有裨益。作为一个社会人,这种煎熬是一种正常人格的体现;没有这种煎熬,内心里完全是自私本能熊熊燃烧,这种人,是很难为社会所接纳的。
全部博文
家庭教育-思路-理念-方法
情商-价值观-人格-网游
慧商-批判性思考-思维方式
智商-大脑-天才-神童
质疑-杜曼-七田真-珠心算-读经
中小学-阅读-作文-数学
儿童英语
0-6岁早期教育
当神童走向成
年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10-26 08:15 编辑
]
作者:
涓衣
时间:
2009-10-25 11:14
同意!纵观古今,关心自己比关心父母要多,关心孩子比关心老人要多,那些纯粹利他,或是孝字排第一位的,要么是宣传出来的,要么是长期文化灌输出来的(现在没有这种环境了),要么有难以言说的隐情,要么还有其他原因。
作者:
all4kids
时间:
2009-10-25 11:14
言传不如身教。
自私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或者说,怎样养孩子,才不是一个自我中心极度膨胀的孩子。
只靠“讲”吗?
作者:
闪电
时间:
2009-10-25 11:21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培养孩子,同时教育自己
作者:
涓衣
时间:
2009-10-25 11:27
在现在的社会,担心孩子过于利他确实多虑了,更担心的应是孩子过于自我、冷血。父母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不要过于自私,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合作共赢,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和工作才是重要的。
作者:
果行育德
时间:
2009-10-25 12:52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家庭亲属,天伦之乐,父慈子孝,兄弟手足,相亲相爱本来是天性,把慈与孝变成了道德规范这本身就不自然不真实了。成了规范标准以后,便要作状,便要显示,便要竞赛,便要勉强,便要口是心非,便有万般假冒。事实是把孝挂在嘴上的人一定不孝,把慈挂在嘴巴上的人一定不慈。母亲为孩子喂乳的时候需要声明我是慈爱的吗?孩子绕父母之膝而乐的时候他会说我要做孝子吗?一个孩子一边为双亲做一点服务,如搀扶双亲走路或给双亲倒一杯水,他需要一边说我是在尽孝吗?如果他做一点点事的时候一再声明是为了孝,他的双亲能够舒服得了吗?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10-25 20:32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0-25 12:52 发表
事实是把孝挂在嘴上的人一定不孝,把慈挂在嘴巴上的人一定不慈。
绝对了,绝对了。
作者:
心香如意
时间:
2009-10-26 10:40
孝也是教出来的
孩子不孝只能怨家长自己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