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大家界定“会背”的标准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3 11:24
标题: 大家界定“会背”的标准是什么?
经典要尽量读到会背。大家给宝宝们设定的“会背”标准是一字不错,无须提醒?还是有点小出入也无所谓?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09-10-23 13:18
我的标准是,重要的地方能背的出来就行了.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3 14:25
标题: 回复 #2 junning7475 的帖子
我感觉这样复习起来会有难度的。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09-10-23 15:23
lz的问题提的很好,我和儿子读论语读到现在4个月了,方法变了又变,也时常在考虑这个问题。究竟到什么程度才能下一章节的学习。
很怀念当初和儿子念弟子规,他就是听,但是在平时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背诵。而且很开心,自己也能背出不少。
一开始的需而第一和为政第二,还是踏踏实实的,所以还时常能听到儿子的背诵,到后来,念的遍数少了,现在根本就听不到他 自言自语背诵的声音,而自己脑海里有的也只有前面两章节的内容。但是很多都不能背诵。
我在想,如果念论语能像念弟子规那样,先要求自己背诵,然后和儿子一起,效果会不会更好。对于我儿子,现在只是听读,每周换新的,估计跟不上,昨天让他和我一起读一页,明显跟不上就不愿读了,如果是他很熟悉的内容,我想他会有兴趣念的。
王教授的论语100,是否应该认真执行。每篇念100遍,然后达到自己会背诵,然后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
这样我会背了,儿子应该也会了,我背给他听,或许更能提高他的积极性。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09-10-23 15:41
标题: 回复 #3 kxb6666 的帖子
首先,我不去要求孩子会背,只是保证定时定量的读,然后根据他读的熟练程度来定复习的周期,学习这些经典最终的目的就是能用的上,只要到用时知道在哪里能查到就行了,现在网络那么强大,只要记得几个关键的词句,百度一下就全知道了.有时在别处看到不认识的字问我,如果是论语里的同音字,他就会问我是不是某句里的发那个音的字,比如正好昨天儿子才问我,一百元的"百",他就问我是不是论语里的"诵诗三百"的"百",我是记不得的,他还告诉我是在子路第十三里的.其实这篇他并不能全文背得的,这样不挺好吗?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3 17:08
标题: 回复 #5 junning7475 的帖子
我个人的理解:背诵经典的目的是希望能用经典的精髓塑造孩子的性格、品德,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在孩子的生活中随时随刻的教诲和引导孩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孩子大脑以外的任何外置的信息库都是帮不上忙的。
作者: junning7475    时间: 2009-10-23 18:29
标题: 回复 #6 kxb6666 的帖子
没错,在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存货的情况下确实外界的任何信息库都帮不上忙,比如我,想引经据典,根本不知从何引起,因为我的一无所知,而熟读过的东西即使不会背,但已经在脑子里留有印象了,你所说的境界在孩子平时不断的诵读中已经即时的在影响了孩子,已经帮他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所以等再碰到具体的情况时,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而我所说的重要的部分会背也就指的是用的上的部分,论语里哪怕只有一句话记住了,对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而论语里有不少句子都是为了某句重要的理论做的铺垫,比如,什么情况下,孔子说的这句话,那我把前面的铺垫说出来,孩子能把后面孔子的观点说出来,也就行了.再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搞不太清到底悦乎和乐乎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句话的运用,在百度输个"学而时习之",正确答案也就出来了.而如果我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那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也是我陪读论语以来最深刻的感受,我已经陪儿子读了一百遍这句话,现在我对它的感受绝对和之前是不一样的,感慨万千.但是,我真的还是不能肯定到底悦乎在前还是乐乎在前. 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绝对不会比已经倒背如流的人差.

[ 本帖最后由 junning7475 于 2009-10-23 18:35 编辑 ]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09-10-24 16:17
标题: 回复 #4 毛毛2006 的帖子
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


引自版主的帖子
  

我也是要求宝宝熟读背出,宁愿慢点,如果背不出,肯定的读的少,继续!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0-24 18: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4 20:05
标题: 回复 #9 得一 的帖子
或许我过于执著、较真儿得近乎愚钝。《论语》宝宝基本是能背得出的,但在段落之间衔接的时候偶尔要提醒一两个字,这让我心里很是不爽,单篇都要提醒,通篇背诵成了遥不可及的境界,这样读下来的效果是不是大打折扣呢?!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09-10-24 20:56
标题: 回复 #10 kxb6666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我们也是一样要求,通篇背诵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4 21:21
标题: 回复 #11 紫霞湖 的帖子
所以是个大好大的工程哦。如果想做到一门深入,一字不错之后再读新的,何时才能读上新的?!困惑啊!恳请诸位前辈给指点指点吧!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0-24 2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5 10:14
标题: 回复 #13 得一 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的热心指点。不知什么原因我总觉得“德道经”的宣传理论怪怪的,或许各人有各人的缘分吧,我更愿意尊崇王教授塌实而平实的读经理念。至于老子的《道德经》我更愿意称之为《道德经》而不是什么“德道经”。
依然困惑,怎么能读到一字不差的通篇背诵?!
作者: 得一    时间: 2009-10-25 10: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5 21:37
內文:
我儿子将近6岁,现已把<<论语>>熟读,但并不能通篇背诵。请问王教授:是一直读到一字不漏地背诵?还是读新的其它内容再来复习!哪一种方法更好?

日期:
2005/07/06
发言人:
王财贵

內文:
很敬佩您及您的孩子,也为他高与。他是有福气的人。
当今时代,读经是很个别的事,每个家长老师观念不一样,每个孩子机缘不一样。读经是有读就好,读一句已算不错,何况读过整本论语?至于要多熟,本无一定。
不过,想要培育较大的材,就让他多读几本,想要为他造更大的福,就让他愈熟愈好。
我不知您的志气如何?不知您孩子的福份如何?
孩子潜能无限,切莫以家长的小气限了他!
六岁,还算早读的,至少可以把论语从头到尾全背下来再说。
大部头地背,对开发脑力及志气,应是有重大影响的。而一生中,只有此时才可能,现在错过,将来愈发难了。
我建议:不必贪多,先一门深入,是较好的。
作者: 毛毛2006    时间: 2009-10-25 22:17
原帖由 kxb6666 于 2009-10-25 21:37 发表
內文:
我儿子将近6岁,现已把熟读,但并不能通篇背诵。请问王教授:是一直读到一字不漏地背诵?还是读新的其它内容再来复习!哪一种方法更好?

日期:
2005/07/06
发言人:
王财贵

內文:
很敬佩您及您的 ...


说的太好了。现在我就开始老老实实的读,读到能背诵为止。不贪快,不贪多。谢谢楼主开了这个帖子。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5 22:22
标题: 回复 #17 毛毛2006 的帖子
大家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感谢王教授!
作者: cuty    时间: 2009-10-25 22:50
偶认为要一字不漏能背下来才算。
作者: white8889    时间: 2009-10-25 23:54
我是读完100遍再进行下一篇,之后一个星期或者十天复习以前已经读了的。
作者: 紫霞湖    时间: 2009-10-26 09:15
标题: 回复 #16 kxb6666 的帖子
同意,支持,做到!坚持最好!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9-10-26 11:29
我觉得背不下来还是读得少或听得少。从读到背,可能是从左脑到右脑的过程。真正背下来之后,好像是你的嘴自动在讲,而不是脑子在想。我先前背着弟子规或三字经哄田田入睡时,常常发现自己也打了个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继续背,往往回过神的时候发现已经从一而十到了历代事,全在兹了。背诵下来还有一个好处是,你不必带那么多书或查那么多书,用起来非常省力。

不过也不必太“有为”,工夫到,滞塞通,功到自然成。老老实实读就是了。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大约不会错的。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9-10-26 11:38
另外,王教授说的,有福和成才两种选择,的确是大有深意。先前我曾经去一个庙里,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举止端正,气质非同一般,谈论起佛经来,更让人吃惊。暗暗问师父,说没有到学校念书,直接到庙里来诵经帮忙的。我说:原来教育这么简单,回头我有孩子也送来就好。师父笑笑说:你舍不得的。师父说,好些人修行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从上面的话想到了这件事,好似没有什么关系,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6 21:19
标题: 回复 #23 tiantian03 的帖子
多谢指点!看来有些事是可以计算策划的,有些事则是计算不来的,或许我有点跟“聪明”沾了边儿了,应该自我检讨、反省。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6 21:35
标题: 回复 #22 tiantian03 的帖子
再次回味您的回帖,感觉即便再说千万次感谢也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字字珠玑,摘抄悬挂!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10-26 21:44
通篇熟读到通篇背诵似乎还要花很多功夫。

论语里面有一些相同的句子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会造成小孩子背诵很大的障碍。原来会背的篇章,随着读的内容越来越多,会受到干扰。造成原来会背的不会背了。还需要花力气重新雕琢。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6 22:00
标题: 回复 #26 xylonhong 的帖子
我就是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现在经过田田妈妈指点我想通了。“工夫到,滞塞通”。“少则得,多则惑”。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10-26 23:04
我就是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现在经过田田妈妈指点我想通了。“工夫到,滞塞通”。“少则得,多则惑”。


所以等全部论语每一篇会背了之后,还要重新来一次,连起来背诵,这样才算通过。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10-27 01:38
原帖由 xylonhong 于 2009-10-26 13:44 发表
通篇熟读到通篇背诵似乎还要花很多功夫。

论语里面有一些相同的句子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会造成小孩子背诵很大的障碍。原来会背的篇章,随着读的内容越来越多,会受到干扰。造成原来会背的不会背了。还需要花力 ...


是的,很有同感。

我小时候背长恨歌,每次背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和后面的“犹似霓裳羽衣舞”,就混乱起来,搞不清楚哪句是“曲”哪句是“舞”,后来长大了稍微联系一下前后文倒是很快可以分出来,但是要通篇背诵的话,别的地方都没问题,就是这两个地方还是要打疙瘩。

谢谢田田妈指点,还是要多下工夫。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10-27 21:44
我小时候背长恨歌,每次背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和后面的“犹似霓裳羽衣舞”,就混乱起来,搞不清楚哪句是“曲”哪句是“舞”,后来长大了稍微联系一下前后文倒是很快可以分出来,但是要 ...


是呀,对于大人来说,可以理解前后文意思来帮助背诵。但是论语的逻辑性没有那么强,而且小孩子又是不理解的。所以多读才是正解。谢谢田老师、paisley等的经验。

原来开始读经的时候,根本没有打算要背诵的,但现在看来,似乎多读之后,背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打算每天背一篇已经读过的内容。
作者: xhhgwj    时间: 2009-10-27 23:26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为至理。
作者: 西山蝴蝶    时间: 2009-10-28 21:18
我们通过多读弟子规,女儿基本能够背下来了念过多的。
给她每天念一遍论语第一的一部分,她在玩,我读,我买的书中内容不全。
才3-5天吧,她有的就有一点印象了。
作者: chenyiqun    时间: 2009-10-29 13:00
标题: 回复kxb6666
我觉得背诵是肯定的,但要分阶段。比如,刚开始熟读后,背诵,背到八成或七成即可,不用要求一字不错。那第一阶段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可开始别的经典的学习,或许在背第一部时,就已同时在学习其他的了。在学习其他经典时,安排时间,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型背诵,那在第一次背诵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这样循环往复。
我觉得如果一股气地就要在第一阶段就达到百分之百,否则不开始新的内容,会很慢,效果不会太好,也会觉得累。最好分阶段,定期复习。

一点想法,仅供参考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9 17:35
标题: 回复 #33 chenyiqun 的帖子
谢谢!!只是第一遍不熟的话,在第二遍的时候似乎很难提升
作者: kxb6666    时间: 2009-10-29 17:39
标题: 回复 #32 西山蝴蝶 的帖子
建议换套完整的教材。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