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打印本页]

作者: at2046    时间: 2009-10-9 16:02
标题: 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来源:郑渊洁博客
http://622008599.qzone.qq.com

作者: guoguorosie    时间: 2009-10-9 22:18
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发展自己真正的兴趣,以他们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表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10-10 09:46
郑渊洁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
作者: luzhigang    时间: 2009-10-10 16:44
说得好。想像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坚决支持。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10-10 23:55
话说的很对,但论证的方法很差劲。搞文学的,讨论问题就离不开类比,可惜那类比太容易被驳倒了。
作者: fengzhen_lu000    时间: 2009-10-11 09:55
我们做家长的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也要想办法不输在起跑线上啊.
作者: lucifer09    时间: 2009-10-11 16:05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郑渊洁自己的成长以及他对他小孩的教育,都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10-11 18:47
需要证据
需要对1000人进行跟踪几十年
得出确切的,详细的结论
白纸黑字,有表格,有数据,才有说服力。

好多有思维的人要么自己拍脑袋下结论
要么东抄西抄,拿着不科学的素材,得出更加不科学的结论

一些事情应该花些力气,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好。
就拿儿童教育来说
在一些学校,幼儿园,搞一些试验性的研究
对比分析
可能会得到新颖的东西
作者: zhongqiu54321    时间: 2009-10-11 19:31
标题: 回复 #1 at2046 的帖子
请问如何培养和发挥想象力呢
作者: fenhuangniepan    时间: 2009-10-13 12:11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害了多少孩子和家长
作者: jssyccll    时间: 2009-10-13 13:47
真的不能再拔苗助长了!
作者: 雪玉玲珑    时间: 2009-10-13 14:51
说的有道理,
不输并不是就可以放任,我想是那种不要太强求的意思,是吧
作者: 沐林杉    时间: 2009-10-13 23:49
呵呵,听上去有些道理,可有几个家长能做到呢?
作者: 沐林杉    时间: 2009-10-13 23:50
呵呵,听上去有些道理,可有几个家长能做到呢?
作者: chenxiaojie0110    时间: 2009-10-14 04:56
支持郑渊洁,我看学数不要学的形而上了。学数学学成八股文,事事都要讲严格的逻辑,就是形而上,是伪科学精神。在论坛上还没看到谁说的严丝合缝。在学习上,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保持他(她)的想象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作者: myffmm1    时间: 2009-10-14 09:43
呵呵,多少父母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可是当孩子真的对功课没兴趣时,能不逼着孩子学吗?
作者: lawyer    时间: 2009-10-14 22:39
郑渊洁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痛
作者: 似路非路    时间: 2009-10-14 23:57
很有感触,不过我更赞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要让孩子停滞落后于奔跑途中。 及时矫枉过正。
作者: 754579752    时间: 2009-10-15 08:49
凡事儿不要绝对化了,辩证地理解,把握好分寸就可。
作者: iatbitw    时间: 2009-10-15 09:04
听上去有些道理,可有几个家长能做到呢
作者: whk030515    时间: 2009-10-15 09:06
写的很有道理,但是看后更加迷惑该怎样做名好家长了?
作者: 胖星儿    时间: 2009-10-15 12:07
学并没有错,关键是学什么,怎样学。孩子天性就是不断学习的。
作者: 喜阳阳0826    时间: 2009-10-15 14:05
标题: 回复 #1 at2046 的帖子
说的不错。不过,很多人都希望笨鸟先飞,都不希望自己开始就被甩下很远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10-15 14:34
这个问题已经论述过了。

关键看输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别别人少了一点知识,弥补还行,
如果在人格,思维,心态等方面输了,再赶上就比较难了。
作者: woodhead    时间: 2009-10-15 15:4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老郑说: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
woodhead说:我觉得前者更理性些。
作者: 海岭格格    时间: 2009-10-15 21:25
这的确是一个让迄今为止的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教育时代,都已经这么多年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思维的改革,似乎没见到多大的成效,反而越来越来厉害了!!真的很难啊,做一名好的家长!!
作者: 阿琪妈    时间: 2009-10-16 10:53
量力而行吧.学一点总归没有错,只不过不要拔苗助长罢了
作者: lisading    时间: 2009-10-16 11:29
如果你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别的同学都会了,那他能越学越有兴趣吗?!!
作者: 宝贝丫丫    时间: 2009-10-16 13:02
不能拔苗助长就好!也不要完全放松!
作者: beijia    时间: 2009-10-18 21:25
支持,但爱子心切的大多数父母们往往无法不受周边环境与氛围的影响
作者: 兔巴哥    时间: 2009-10-21 14:44
这句是儿子最常说的话:“妈妈就是想让我累死在起跑线上!”
作者: 小伍妈妈    时间: 2009-10-22 13:07
这观点很好,我喜欢!一直在想是不是能一直坚持,不被周围环境打扰、犹豫!
作者: fionking    时间: 2009-10-23 11:01
同意他的观点
作者: hzt124    时间: 2009-10-23 15:13
好是好,但小孩子从小就要有做大事,成大器的目标才行,否则,她如果不如别的小朋友,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了.
作者: lxyjsh    时间: 2009-10-23 16:14
学习上,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保持他(她)的想象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作者: hopespring    时间: 2009-10-26 16:17
学前玩很重要.但如果一点也不管,等小孩读书后.课堂的东西学起来比较难.我周围就有一些这样的小朋友.
作者: kikiwu    时间: 2009-10-29 19:01
原帖由 胖星儿 于 2009-10-15 12:07 发表
学并没有错,关键是学什么,怎样学。孩子天性就是不断学习的。



还有为什么学,这个一定要孩子知道的
作者: jj9136    时间: 2009-12-4 12:48
赞同,赢在起跑线上的坏事小时候就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
人生的三悲也有少年得志一说
小时候老在人前,大了工作的时候容易有挑肥拣瘦的心理,啥也干不好
如果孩子真有后劲,赢在起跑线上也无所谓
但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就真有后劲呢?
作者: wrj777    时间: 2009-12-4 22:09
别人是中国大富豪,他的孩子当然不担心是否赢在起跑线了!他的孩子根本就与普通人不在一个级别,所以他的教育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大家要清醒点。

家长们是否都是富豪?恐怕绝大部分都不是吧,哪你的孩子将来靠什么去赚钱呢?如果你不是富豪,又没有关系,又没有权力,你的孩子将来靠什么去成功?大家好好的想想,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看父母的背景的!
作者: xiazi_jin    时间: 2009-12-6 10:17
输在起跑线上还是赢在起跑线上,这话没有绝对的,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套用这几句话。这两种观点很容易误导家长,要么对孩子要求太高太紧,要么对孩子没有要求或者很松,实际上关键还是要求紧或松这个度的把握。
作者: wobayar    时间: 2009-12-7 11:30
听上去有些道理,但也有个"度"的问题.
作者: muoyan    时间: 2009-12-7 14:28
全国只有一个郑渊洁,再者郑渊洁对其孩子的教育是否能自算成功还未定论。
再者,我们能拿自己的孩子的做试验吗?
其实大家都是被迫从众的,不是都想让孩子去上什么课,但又不敢不上,两难啊。
作者: daytrip    时间: 2009-12-27 15:03
想像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坚决支持。
作者: user228    时间: 2010-1-6 16:41
问题不在家长,而在整个社会大环境
作者: 烟雨遥    时间: 2010-1-7 11:13
做家长的,一点不和别的孩子比较,很难做到。

老师三天两头的发短信表扬这个,表扬那个,却没有自己的孩子,是啥滋味?

还是要鼓励孩子上进,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吗。

但同时自己的心态也要平和,做到了表扬,做不到少批评多鼓励。
作者: 白薇    时间: 2010-1-7 13:00
不是每个孩子,都像郑亚旗那么幸运的
作者: rongjingyan    时间: 2010-1-26 15:35
孩子非常想学习,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可以详细的告诉他,我们为什么不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他的兴趣极大,我们家长不应该阻拦的。
作者: 杨树叶子    时间: 2010-1-26 16:37
心理上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可现实中,没办法呀,你看看现在的家长和幼儿园,都疯了一样的教孩子这个,教孩子那个,有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作赌注啊。
作者: 19433935    时间: 2010-1-28 10:34
与孩子做朋友吧,你会很受益。
作者: wy0880    时间: 2010-1-28 12:42
我想教育孩子,大人的眼界高,孩子学习起来是要轻松些,但像我眼界不高,只好逐个试把孩子当成试验品了。
作者: tomelaine    时间: 2010-1-28 16:02
不敢苟同……。早教没错,只是要注意方法。
作者: 帅帅安安    时间: 2010-1-28 20:25
不拔苗助长,但顺其自然下来,进入小学后,才发现多么力不从心
作者: xm_ruth    时间: 2010-1-29 13:53
标题: 回复 #1 at2046 的帖子
见仁见智吧。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养育观点。没有谁对谁错。因为就算最后以成败论英雄,这个成败的定义也因人而异。 有的做大官是成功,有的做富翁是成功,有的是开心喜悦一辈子是成功。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吧。
作者: haiytu    时间: 2010-1-29 20:52
孩子不是实验品,谁也说不好没有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适合长跑,有的适合短跑,家长要了解孩子,跟孩子做朋友,给孩子制定一个适合他的方案才是重要的。
作者: 心妈    时间: 2010-1-30 13:14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赞同这句话。
史是现在的教育有些变态,不想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要顶很大压力的。虽然我坚信儿童的天职是玩耍,但有时也免在这种压力下彷徨失措,给孩子加点负担。
作者: 青叶竹    时间: 2010-2-1 13:12
敢于对抗现行的教育体制,能够顶住当下的教育压力者,凤毛麟角!
作者: kqrose    时间: 2010-2-3 00:48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只要进了同一所大学,高考状元与一个刚刚够录取分数线的人又有多大的区别?走上社会后,EQ高,兴趣广泛,能力中等偏上的人,才能正真独占鳌头!这是我上大学的个人感受。
作者: 飞天小罗    时间: 2010-2-4 15:03
我觉得儿童教育应该是: 小学注重心智,中学注重哲理和逻辑, 大学专业研究,中国的问题出在中学,使得学生变成分数的奴隶,顺便把小学和大学也带坏了.根源就是是万恶的高考(我指的是现阶段).
作者: asdfgh    时间: 2010-2-7 21:41
原帖由 杨树叶子 于 2010-1-26 16:37 发表
心理上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可现实中,没办法呀,你看看现在的家长和幼儿园,都疯了一样的教孩子这个,教孩子那个,有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作赌注啊。

您还是没看懂,这是长远很眼前的问题,您想眼前看效果?还是长远看效果?不可以兼得吧,各位家长自斟
作者: 言之有物2005    时间: 2010-2-8 09:14
标题: 回复 #1 at2046 的帖子
输得起才能赢得起,输不起的人怎么可能赢得人生大奖,有理,顶一个!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