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论教育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lrjq    时间: 2009-10-1 16:09
标题: 论教育的误区
论教育的误区
活到老学到老,这对很多的父母而言意味着要让孩子早点上学,比别人学得多。其实他们已经进入了教育的第一个误区。这样的孩子似乎比其他同龄人聪明,但究其根本,完全不是这样。他们不但更加偏激,而且,更容易染上网瘾等。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早期教育出了问题。
那对于幼儿而言,早期教育究竟是什么呢?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不是提早学习小学课程,不是学习所谓的艺术课(比如钢琴,舞蹈等),而是让孩子学会探索,让他们渴望求知。这要求家长们正确面对孩子的提问,引导他们对于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教孩子们查阅简单资料,或对问题进行记录,让他们自己明白探索的简单过程。这一点,即使是对科学家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有人问是否在上学前就不用学习了呢?并非如此,在这之前,家长们已经对孩子的爱好有所了解,选择恰当的兴趣课很有必要。这不是要求孩子上兴趣班,只是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激发对生活的极大热情,从而形成早期的志向。对于孩子来说,这段时期非常关键的。孩子们在这段时间,非常听话,如果父母阻止孩子做一些对他们而言比较有意思的事,他们会很快接受,并一辈子不去接触。其中就体现了教育的第二误区: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这儿的“优秀”是对父母来说的,也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所以,在父母心中,让孩子向“优秀”发展是必要的。但事与愿违,孩子们往往对其非常反感,有的直接被定义成坏孩子,有的会显出资质平平。其实这些孩子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差,甚至更有天赋。多动的孩子,动手能力极强。沉默的孩子更会思考,更喜欢观察。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更不要说“看看人家孩子,你怎么就——”等等的话,而是将孩子的特长引导到正确的地方,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个性,学会自信。而不是拼命向所谓的“优秀”靠齐,埋没自己的长处。
在此同时,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指出错误,说明理由,帮助改正。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同分析错误的理由,不要让孩子在委屈的情绪下接受这一切。因为在社会中的一切理所当然对孩子而言都是没法成立的,孩子犯错才是最理所当然的。教育的第三个误区:对待孩子的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凶狠。进入这一误区,后果非常可怕。孩子们将害怕犯错,所以学会说谎,学会掩饰,不会分析错误。一旦出错,全盘否定,甚至否定自己的努力,变得自卑。那有没有人想过孩子为什么老是犯错?这真是错吗?其实并非如此。人的本性是自我保护,自我满足。即使进化到现在,人在失去教育的前提下还是非常“自私”的,这也是一种本能。但受过教育后,人们就会发现,即使不“自私”也能很好得保护自己,甚至效果更好。所以,教育是必须的,但面对原始的本能,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他吗?让孩子们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为内心中涌动的本能反应感到痛苦吗?
至于选择幼儿读本,家长们不用过早地购买课本,启发思维的读物,引发阅读兴趣的或者是一些有关做人道理的小故事更加有意义。成语,古诗也可以用来引发兴趣。不过,请不要硬性要求背诵,体会其中浅层道理,引发兴趣更为重要。
上了小学,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在加强。家长们无可避免的去重视孩子们的成绩。教育的第四个误区:成绩代表一切。这个问题十分突出,因为我国升学凭的就是成绩。在这,我希望家长们能思考一个问题:让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别那么快的回答我,其实很多家长都没有很深入地去思考这个问题。知识改变命运,所以需要学习。这是一条真理吧,但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别忘了,学习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改变命运。
有人问,这有什么区别?有!且很大。举一个案例吧:有两个高三学生,都落榜。两个人对自己期望都很高,听到消息后打击都很大。其中一个受不了,跳楼了。还有一个更加努力地学习,越考越勇,梦想成真。问两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结果差那么大。真是心理素质的缘故吗?不,是目标与手段的差别。手段可以调整,目标就不一定了。而现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任务,一个死任务。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与父母都只在乎成绩,为成绩而学习。
这当然不对,但这根得从小学讲起。小学讲究基础,父母对于孩子在基础上犯错无法容忍。像1+2=4就更抓狂了。所以,一看试卷上这种低级错误,这么低的分,一下子就觉得脸丢光了。一顿冷嘲热讽还是轻的,说不定还来顿痛打。可是家长们,你们小时候没犯过同样的错吗?这样是改不了的。高考时,因粗心丢分的有多少?这都是小学时留下的祸根。思维上的,心理上的问题,让学生们不断丢分,甚至在逻辑思维上出现漏洞,在一些知识点面前止步不前。其实1+2=4也是有原因的,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些埋藏在意识深层的问题,有时候一辈子也改不了。所以,家长们,别抓狂了,与孩子们一同分析分析吧。小时侯没机会,现在可别错过了。
因此,对于成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如果只是重视对错,还不如扔进垃圾桶来得实在。人毕竟是立体的,用一个平面局限住,也太可悲了。
教育的第五个误区:学习就是目标。刚才的案例已经说明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但最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太多的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志向。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除了上学他们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而且对于学习本身,他们并没有过对的热情。所以他们很痛苦,却不明白自己在痛苦什么。社会认为他们很幸福,父母认为他们很没用,他们只有沉默。所以有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中的目的性多么明确,在现实中他们没有。在网络中,他们有成就感,认同感,现实中没有。
现实中大多数的孩子在教育的误区下成长,没了对美好的追求,没有了个性,资质平平,没有自信,无奈的将学习当成目标,却屡遭挫折。与朋友游戏,追求另类的刺激,与父母为敌,与社会对立。我不认为这种新时代的孩子有多么幸福。
在教育的误区下,父母用爱的长鞭抽打着孩子脆弱的灵魂。这是我对现在教育一种偏激的比喻。
教育的误区,到底有多少,这从孩子皱紧的眉,老师嘶哑的喉咙,父母提早出现的皱纹与白发,可见一二。
我只能草草列出五点,吐露一二。我是一个高中生,我从小听话,却越来越厌恶学习。到了高中,用成绩维护我的自信已经不切实际,所以我思考我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很高兴,我想通了。但我为我这些年的苦闷感到无比的气愤,为同学们沉迷网络感到痛心。我们的目的不都是想让将来过得好些吗?为什么会是这么痛苦!似乎这是十几年都不是我自己在活,我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罢了。这一切都不对,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我的这篇文章又能帮助几个人?也许还会有人笑我无聊,危言耸听吧。
不过我真的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实实在在。高考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这没错。但我愿意接受考验,生命不易,活得真实才是我最大的目标。如果失败是通往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决不会后退,因为那才是我真正希望得到的。风雨与彩虹同样是我们的财富,其实,我们并不怕失败与挫折,中国人的脊骨是最硬的。但我们害怕迷失,害怕失去自己的根啊!!!
作者: ddslw    时间: 2009-10-3 16:03
好文章啊
我来顶顶顶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hunmoon    时间: 2009-10-20 14:03
好文章啊
我来顶顶顶
作者: 啊啦是朵云    时间: 2010-2-2 19:48
标题: 论教育的误匚教育方法
竞争是激烈的,生活是残酷的
作者: zhq508    时间: 2010-2-19 10:15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