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该不该给孩子背[论语] [打印本页]

作者: xcysh    时间: 2004-8-5 18:47
标题: 该不该给孩子背[论语]
看到有人谈读经的文章,妻子觉得很有道理,也买了一本,每天在家教孩子读经,儿子现在6岁,不知该不该这样要求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4-8-5 23:59
下面我说一我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有道理,仅供参考,欢迎批评)
我个人认为“读经”这个活动重要的内容在于“读”的过程,而不必要求孩子非得背下来,因为前段时间刚刚接受了一次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省级培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现在的教育考核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的重要性。而对学生的重要性更在于过程的实施当中,因为实施的过程才能够真正的反映出来孩子心理注意到了什么,学到

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孩子)通过学的内容能够指导自己行动的是什么,这最后这点我认为最重要。根据我对课程改

革的理解,学习这个过程更应该注重于学生(孩子)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淡化最后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只能够代表以前

学到的内容!

而读经这个活动目的也仅仅在于“读”,如果变成“背经”,我想一定不是原作者的本意。反而会变成孩子的负担!

根据我接触到的大学的专家的分析,中国的家长更侧重于“你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也就是更侧重于“考核结果”,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及其不利的!

以上是个人的意见,不当之处颇多,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探讨,交流!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4-8-6 00:02
补充一点:中国古话讲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这句话中说的就是读书的结果,而不是背书的结果。

我认为背书,只能够教会学生“纸上谈兵,生搬硬套”,对于学生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分析是非常不好的!
作者: huranzhe    时间: 2004-8-6 12:05
说得好。
但你是不是专家啊?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4-8-6 13:24
我当然不是专家了,只是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自己有了点感悟,想在这里跟大家交流,讨论。

我也非常希望能够有专家来给咱们指点一二
作者: xcysh    时间: 2004-8-8 09:57
能详细说一说,"读"的过程如何实现,不看结果,怎样体现或者考核:"读"的过程
作者: sq323    时间: 2004-8-8 10:46
读经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读。
作者: sq323    时间: 2004-8-8 10:46
读经教育,读经教育。并没有说是背经教育啊。
作者: chen787878    时间: 2004-8-8 11:29
你们把背诉说的也太恐怖了吧,那是最基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呀,虽然不让人高兴但是我们还找不到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

背诉也是开发儿童智商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看那些专家院士吧,哪个不是在小时候就背了很多东西。

我当然不主张把自己的小孩都培养成专家,但背诉是儿童成长不可少的,我正在让我5岁的儿子背论语。我知道这是很长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要怕他不明白。

背诉,越小越好,越早越好。
作者: 乾乾    时间: 2004-8-8 23:34
家长自己对论语理解多少?应该对孩子先予以讲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作者: lining    时间: 2004-8-11 22:45
嗯,有道理,应该让孩子经常读,家长适时的讲解其中的一些道理给孩子听,让他感兴趣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4-8-14 21:04
chen787878+-->引用:chen787878 你们把背诉说的也太恐怖了吧,那是最基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呀,虽然不让人高兴但是我们还找不到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

背诉也是开发儿童智商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看那些专家院士吧,哪个不是在小时候就背了很多东西。

我当然不主张把自己的小孩都培养成专家,但背诉是儿童成长不可少的,我正在让我5岁的儿子背论语。我知道这是很长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要怕他不明白。

背诉,越小越好,越早越好。
你认为让孩子背论语有什么作用?脑子里仅仅是有论语而已,而孩子并没有能够理解,不知道是什么内涵,什么意义,更没有时间去实践领会,因为他只有一个负担(任务),那就是将论语背下来。他的目标根本就是背论语,而少了读经过程中自己的个人感觉和根据自己的知识来理解的机会。

根据这次学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考核评价的新的更新思路,根据专家门的意思,是要将“结果评价”转变成多样化的评价体制,而且更注重于“过程评价”!

我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人吃东西,吃食物是为了吃近食物,然后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吸收,为自己所用。那么有人就想到了捷径,将食物中的人体要吸收的所有营养成分提取出来,制成了“营养团(暂且这么叫吧)”,因为这里包含了所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那么人也就没有必要再吃饭了,只需要每天吃这样一个“营养团”就够了。

这样的一个处理方法,我不知道哪位愿意采用啊?难道我们吃东西仅仅为了最后得到的营养吗?难道孩子们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背到知识就行了吗?难道我们的教育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孩子背到课本上的知识,这就够了吗?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只需要开设一门课程就够了,那就是“背诵”课程。
我想各位都不会这样去认识吧,因为我们吃饭还有一层意思是:为了享受吃饭的过程,享受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感觉,对吧!同样孩子们也需要学习过程所带来的乐趣。而单一的“背”这个过程能够提供到吗?
作者: Whoami    时间: 2004-8-14 23:46
经过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六年来,关于儿童读经活动,人们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些经验包括——
1、“人人是老师 处处是教室”。只要是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时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读诵,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4、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如果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老师和家长们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儿童一起学习,将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
6、要读诵的主要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选读、诗经、易经、古文选、词曲选、心经、坛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八大人觉经、善生经,等等。此外还有辅助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等。
特别注意——
1、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例如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中庸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故不赞成让儿童由三字经、唐诗等辅助教材开始背诵,而建议从大学、中庸、论语等开始。
2、不随便不急于解释经典。好处在于:(1)、扬长避短,加紧诵读。儿童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应当扬其长避其短,否则时过境迁,记忆力弱了以后再背诵,就晚了。《学记》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就是这个道理,现代教育学称之为关键期现象,古今道理是相通的。理解力弱的时候非要解释,强人所难,拔苗助长,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2)、经典超越时空,常读常新,世世为经,代代是典,何况个人一生,怎么能受用得尽,解读得完。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所言:“小孩背诗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词含意深远,像我自己已经70多岁了,对于诗词的感受,每10年都不同。”马克思也盛赞古希腊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永恒魅力的来源在哪里?就在于她们是激发人类创造力不断迸发、永不枯竭的源泉。常读常新、永读不厌就是“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的奥秘所在。(3)、解释经典,慎之又慎。经典由于其原创性极强,不恰当的解释容易使她们变成教条,特别是老师水平离经典较远的时候,释经典就等于毁经典,解经典就等于灭经典。人们厌恶经典,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低水平宣传解释经典所造成的误导。这不但误人子弟,也误了教师自己,需慎之又慎。(4)、身教为上,沉默是金。教师不随便解释经典,树立了严肃的学风教风,本身就是最好的身教,所谓沉默是金,所谓“天何言哉”,所谓“无言之教”,尽在不言中。不言的实质在于“慎言”,并不是一味不说话,而是谦虚谨慎,与小朋友一道拜圣贤为师、一同体悟、一同切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修养,办法是追赶小朋友背诵经典,不断反刍。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悟和反思越来越多,教师和他们讨论恳谈、切磋琢磨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这就自然形成了共同以圣贤为师的教学氛围,而不是过早地让孩子们定于一尊的解释,败坏他们对于经典的胃口。(5)、海纳百川,不定一尊。要问如何避免经典的束缚?有个好办法在这里:对于经典我们也不定于一尊,而是敞开心胸,将古今中外、人类公认的一切最优经典都加以选取。各部经典由于其原创性都极强,个性都极鲜明,把她们集合在一起烂熟于胸后,最容易激发各类大创意。为什么任何一个领域的大师都注重经典?原因就在于经典最容易激发大创意。爱因斯坦钟爱哲学,杨振宁热爱中国经典,都是有名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不可胜数。一般说来,假如说书籍可以激发创意的话,经典更容易激发大创意,普通书则更容易激发小创意。没有经典的熟读和积累,要想成为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绘画、音乐等领域的创造性大师,不是非常困难,就是根本不可能。有了经典的储备,小小创意的巨大潜力也就容易发现了,小创意积累成大创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小创意就不会那么容易流于雕虫小技了,小才就容易成为大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网络时代的所急需的大才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正需要我们将全球经典联成网络,教给孩子诵读,这是时代的需要。
读经的好处有——
1、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使小朋友几年之后就可以达到一天一本普通好书的阅读量。这就是“以少数经典带动大图书馆”的阅读方针,其结果是一卷顶万卷,一书带万书,一本生万利,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2、一人读一人得益,众人读众人得益。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进步的良方,众人合班合校诵读,好处大于个人单独诵读之和。这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经济的计算。许多家长不约而同地懂得儿童经典诵读的极大意义并且立即在自己家中付诸于行动,但是苦于自己工作繁忙和缺乏交流而难于一以贯之,常年坚持。这个困难很容易解决,就是开办儿童诵读班或诵读学校,或者在已有幼儿园和中小学中推广。这个办法,一是节约教师、设施、场地和时间;二是形成同学互助互学互动的氛围,培养集体意识;三是便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教学、研究和推广。
3、经典诵读最大的好处是纠正目前全球偏重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弊端,而将教育的重点转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上来。坚实的全球经典文化功底和胸怀远大、仁慈忠厚、大智大勇的完美人格塑造,是教育的最大成就。如同经济领域需要第一流标准企业带动众多企业一样,教育界也需要伟大完美智慧的人格带动一般人才。也许教育永远也不能使每个人成为圣人,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是若不直取“上法”,就连“其中”也得不到了,那会使后人一代不如一代,如同马铃薯选种不注意选优,必定导致种子逐年退化、一年不如一年那样。马铃薯的道理每个农民都懂,人格培养的道理如出一辙。优中选优是唯一的选择。历史早已证明并且还将不断证明:只有健全的人格才会做出最有价值的创造性业绩,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的塑造。经典诵读的教育方法必将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原则而载入史册,功在千秋。
作者: Smart cab    时间: 2004-8-15 00:41
要背。可是要快快乐乐地背,小孩懂什么,他就把它当作儿歌背(唱)。
作者: xxzhan    时间: 2004-8-15 02:19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有道理的,好象这种传统的教育应该有度,否则是不是会另一方面削弱孩子的创想力。
   xinxinf 说的我赞成,不能忽视孩子的理解、分析力培养。
   曾经有文章说“读唐诗使人振奋”,我想应该也是 饱读经书(读经)+思想境界(创想)二者完美结合,方能造就流传百世之经典诗句。
作者: lhj6639    时间: 2004-8-17 08:27
我的儿子四岁半,非常排斥他读经!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4-8-17 08:49
背诗不行吗,干嘛被那么难懂的东西
作者: chriscj    时间: 2004-8-23 17:52
这东西大人觉得确实比较枯燥,小孩子背的话和背儿歌没什么区别,多读几遍自然就会背了,至于好处,我想小小孩的话,等他背出来再教他指认字,打下古文的功底,呵呵这么小,天知道。不过本人觉得效果不是很好。
作者: jrg    时间: 2004-8-24 11:22
我觉得也有道理,重要是读的过程,记忆是各人的本能
作者: xinxinf    时间: 2004-9-16 12:52
其实这个问题不刻意的去背诵东西,通过熟读达到背诵的目的是有理论根据的!
根据心理学上的讲述:无意识记忆的效果比有意识记忆的效果好的多……
而读其实是一个无意识记忆的过程,背诵恰恰是有意识记忆的过程…不妨看看心理学学习一下
作者: qyzhangli    时间: 2004-9-16 13:08
有理解的记忆才真能记得住。
作者: 归来的雁子    时间: 2004-9-16 14:24
我认为由读而自然记忆是正确的!
作者: 陆桥    时间: 2004-9-16 14:45
孩子没兴趣,不好强求。
作者: rosexin    时间: 2004-9-18 23:11
我晕啊。论语是什么东东啊。
作者: liuyq    时间: 2004-9-22 11:14
读会《论语》,小学1-6年级的汉字就不用一个一个的,一年一年的学了,学汉字要象煮汤圆一样的一锅煮,一锅熟。现在的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是:煮熟一个涝一个。如果在上学前熟读论语,上小学后,其他的的课程一样会学的非常好。其实,学习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作者: rosexin    时间: 2004-9-22 17:19
liuyq+-->引用:liuyq 读会《论语》,小学1-6年级的汉字就不用一个一个的,一年一年的学了,学汉字要象煮汤圆一样的一锅煮,一锅熟。现在的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是:煮熟一个涝一个。如果在上学前熟读论语,上小学后,其他的的课程一样会学的非常好。其实,学习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不如背高等数学吧?反正大学用的着。
作者: chen787878    时间: 2004-9-23 17:17
rosexin+-->引用:rosexin 不如背高等数学吧?反正大学用的着。

哈哈,说的妙。

楼上不少人把背诵把记忆说的太可怕了。

1--8岁蒙学时期,要开发智力吗?要。

记忆力不属于智力范围吗?属于。

开发记忆力需要不需要兴趣?需要。

儿童的兴趣方向多吗?不多,很窄,且不确定。

开发记忆力只有靠兴趣吗?不能。因为片面。

背诵可以开发记忆力吗?是的可以。

兴趣和背诵不相容吗?不,前者有利于深度,后者利于广度,二者相辅相成。

儿童知道什么需要背什么不需要背吗?不,在于大人的引导。

哪背些什么呢?蒙学时期,主要背如何做人。比如论语。

那种古文儿童懂吗?  。。。MY GOD!如何做人你还不懂吗!!!一但记住,这叫先入为           主,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会逐步印正。

是真的吗?   。。。。唉。。,就算是假也没坏处,是吧.
作者: wprunshi    时间: 2004-9-23 17:42
小孩子记忆力好,读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作者: rosexin    时间: 2004-9-23 18:29
chen787878+-->引用:chen787878 哈哈,说的妙。

楼上不少人把背诵把记忆说的太可怕了。

1--8岁蒙学时期,要开发智力吗?要。

。。。。。。。。。是真的吗?   。。。。唉。。,就算是假也没坏处,是吧.
谢谢你的指导,让俺眼界大开。
不过,觉得你的观点有点自相矛盾呢。呵呵。
兴趣和背诵不仅仅是相辅相成,还是互为因果的。对于没有兴趣的东东,儿童会背吗?会的,不过,时间一长肯定不会高兴。我会让儿子不高兴吗?不会,所以不背论语。
儿童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背,大人也不一定知道。那些望子成龙成凤不惜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代价的父母还少了吗?

与其让儿子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如直接让他看一段天线宝宝的电影,他马上就知道朋友在一起的相亲相爱,不就是“抱抱”吗?何必在成长过程中让他慢慢体会那些文言文,多麻烦。

怪不得中国人背论语背了几千年,好象都没啥进步。倒是现在不背了,还有点起色。论语真的是适合时代、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好东东吗?
现放着经过了时空的检验的各类学习方式不用,舍近而求远值得么?

所以我说与其让儿子背论语,不如背高等数学,至少那个东东还算是有用吧?我会让儿子背论语么?不会。所以我也不会让儿子背高等数学。
作者: tung007    时间: 2004-9-23 19:53
怎么说呢,从实用来说,不用背高等数学,建议学《原黑学》。但从培养儿童的素养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背的,《论语》文字简练,内容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等,背诵她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至少有两点:1、可提高文学水平,不要再出现在文学上用“此处删去多少字”来吸引人的状况;2、可传承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作者: chen787878    时间: 2004-9-24 08:13
背诵是不太快乐,但不快乐的事是就一定不能做吗?不是吧。

蒙学时期学做人,其实就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学会规矩,有了规矩就要失去一些快乐。

讲故事,做游戏是可以学做人,但那有个不好,就是太直白,不能引起儿童的思考,所以不能深入内心。

最后还是想说,背诵一定非常痛苦不可为吗? 其实背诵也有很多讲究,由其是在时间,和奖励方

式上,尤其需要大人动些心思,儿童其实也喜欢背诵,因为有很强的成就感。

还是献上我一个秘诀吧:背诵无论背会与否,只能奖励,不可惩罚.
作者: fengying_cq    时间: 2004-9-24 08:59
如果孩子不反感,可以让他(她)背些也无妨。
作者: casey    时间: 2004-9-24 09:05
我小时候就不喜欢背诵,数学不背诵,高考仍然可以考满分。而语文不背诵,呵呵,就象我这样只能勉强混个及格。以至于到现在一到要写点什么就犯怵。

所以,我希望孩子能背诵一些文章。

我认为孩子适当读些经有些好处的。

我也是今年初在孩子六岁半的时候,中了王才贵的“毒”,开始让他读论语的。读了半年多经,他都已经能熟背了。其实背诵对孩子真的没什么痛苦。少则二十分种,多则四十分钟(暑假期间)。

而且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也常陪着他读,给他按照译文讲讲。同时也有助于亲子交流,有一次他在读“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时候”对我说,“妈妈我也有爱之欲其生的人,希望妈妈永远都活着。不过呢?我也有恶之欲其死的人”。给我吓了一大跳,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如此深仇大恨。他接着说:“我们班上xxx老是考最后一名,老师说他老是拖我们班后腿。“真不知道小孩子怎么会这么想。

儿子在听了我的一番道理后,对我说,对学习不好的小朋友我应该帮助他。
作者: rosexin    时间: 2004-9-24 12:49
一个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决定了他将来的性格取向和发展道路。
我不想给儿子不那么快乐的东西,所以不迫他背古诗、不迫他学钢琴、不迫他学迪斯尼英语、也不迫他识字背拼音,最多就是配合幼儿园老师复习他在幼儿园学到的少量知识和学习的习惯。所以现在就算牺牲个把个论语的背诵,在我是无所谓的。
其实,在儿子的老师和我周围的朋友看来,儿子在学习上是比较有天赋的,可能就因为我的教育方式吧?这个世界上就此少了一个博学的才子,多了一个快乐的庸人。
我想儿子将来应该不会怪我吧?因为我自己都是个快乐的庸人,怎么可以要求儿子比我更刻苦呢?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和他的父母一样,把快乐放在了人生追求的首位。当然,为了将来的快乐能够长久,他一定要去学习、还要学会什么叫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我不给他额外的学习。因为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时间,应该算是绝对的精神上的马拉松吧?就算他前面十一年都学得出色,等到最后一年的冲刺里,他落下来了,前面的努力不都白费了?
所以现在,尤其是在他所余无多的童年时光,我要的只是,儿子天天快乐、慢慢长大。现在我的儿子,虽然没学到很多的知识,但他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在他看来,学习和玩游戏没什么两样。

我在幼年时,我的老爸可是把我当天才儿童在培养,在上小学时就经常考我一些研究生的论题。那时他是以我为自豪的,他是一理工天才,就以为他女儿一定也是。老爸的座佑铭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可是一心想我学理工科继承他的衣钵。呵呵。可惜物极必反,最终培养出一家庭主妇。
顺便说一句:我念书时的文科成绩是极好的,不过我几乎不背诵。语文书我是当小说来念的。我的理化成绩极差,因为我是靠背公式来考试的。
不过,就是我老爸,也是对他的专业非常痴迷和投入的。他就是天生一个工作狂,从小喜欢读书的。
作者: shawn    时间: 2005-5-29 21:38
tung007+-->引用:tung007 怎么说呢,从实用来说,不用背高等数学,建议学《原黑学》。但从培养儿童的素养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背的,《论语》文字简练,内容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等,背诵她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至少有两点:1、可提高文学水平,不要再出现在文学上用“此处删去多少字”来吸引人的状况;2、可传承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这个观点我同意,我想如果从这个方面入手经典的诵读,作用比背诵要好点吧
作者: zengxy2000    时间: 2005-6-5 20:17
我的看法是拔苗不能助长,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水到自然渠成,还是多培养与年龄相适应的吧。
作者: 开心雪儿    时间: 2005-6-5 22:00
读经的好处,我不必赘述,大家都知晓。
    我同意楼上仁者见仁的说法,对于六岁的孩子,让他读经,首先必须让他有兴趣。读时,要让孩子能在富有情趣的氛围中读,当然了,家长要身先士卒。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读的方法要灵活。不必要求孩子所有的条目都读,家长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读那些至今还有意义的经典语言。最后,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享受到读经的快乐。
    呵呵,浅薄之见!
作者: linhelen0129    时间: 2005-6-6 18:42
為什麼覺得讀經就是很痛苦的事呢?我不這樣認為。比如,有一天我兒子看一電視劇,裡面有一情節,父親教兒子讀唐詩,其實家裡早就有相關的書藉,小家伙開始毫無興趣,我也不強迫他。於是那天他看到別的小孩在讀唐詩,就自動跑過來要求我:'媽媽,我們也讀唐詩吧!'然後就開開心心的開始了。這很痛苦嗎?我不覺得。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7 10:20
扪心自问, 说懂论语?

难道背或读毛选没有更大的政治智慧?
难道背或读百科全书没有更多的科学知识?
难道背或读童话故事更让你孩子快乐并接受?

难道虐待也是一种教育, 受虐待也是一种锻炼?
作者: ggll    时间: 2005-10-31 10:48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背的,但不要强迫孩子。
作者: liuxing    时间: 2005-10-31 13:36
我儿子喜欢儿歌,不喜欢古诗古文之类的。也不能强求。
作者: wxqand    时间: 2005-11-27 19:19
我认为应该背论语,因为论语是孩子所不理解的语言,所以就很自然地锻练孩子抽象记忆力.这对孩子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而论语的价值也是世人公认的.至少是好东西!不只是孩子,大人接触了也大有好处!
作者: 蕊蕊爱妈妈    时间: 2007-7-12 22:58
我觉得应该,对孩子记忆力好,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7-7-13 06:28
我觉得不应该。如果你的小孩欢迎读经背经,那自然另当别论。反正儿子一听到我说我们来读唐诗吧,就会大叫不要~~~一听到我放论语碟片,就会要求关掉。所以学文出身的我,空有诗书万千而无用武之地啊,不过也蛮好的,儿子运动很在行,无论谁看见他都喜欢他,夸他是个有趣的小男孩。
作者: gegema0513    时间: 2007-7-13 15:46
女儿也在学三字经,但是无意识地在学,没有刻意的,念了几遍,似乎就记住了一些。计划下半年开始给她讲一些三字经里的故事,用三字经学一些汉字,至于能背多少,并不是我刻意强求的,个人感觉,只要有个印象就好,如果只是背下来,而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似乎没那个必要。
我看现在很多读经的人认为,首先是背下来,不用解释,本人不是很赞成,至少应该给孩子讲其中的一些重点事件吧。我的女儿五岁。
作者: lin001    时间: 2007-7-13 16:05
个人感觉没有必要,不能明其义,语句难懂
作者: 小Q飞氘    时间: 2007-7-13 17:44
我觉得大人可以先诵读,在平常的生活中碰到合适的事例,就可以娓娓地跟孩子念上这么两句,如果那个长篇大论真要让孩子去背的话,似乎是太苛刻了。
跟我儿子一起学围棋有个小姑娘,她妈妈就是让她背三字经啊,背论语的,但是有一次我问她,你能背个有朋自远方来的下句吗,她迷茫地看着我,需要她妈妈提醒她前一段的话,才能想得出来,所以呢知识还是要学得灵活、用得灵活才有用的。
作者: 陈榕    时间: 2007-8-18 01:58
记忆力对孩子很重要,要从小培养
作者: alinasmama    时间: 2011-1-6 13:22
小孩不反对,背也无所谓的,我家的只是诵读好了,这样她感觉很愉快
作者: 大卫不可以    时间: 2011-1-6 15:13
从孟母堂开始我就对读经很排斥。
作者: syc328    时间: 2011-1-8 17:36
感觉这么大了,学这个可能也差不多了,知道就行
作者: jancy23    时间: 2011-1-9 16:48
小朋友,跟我读。
作者: 飞月    时间: 2011-1-14 09:52
我也认为,应是读,而不是背,真是学习了,真在忧郁这事呢
作者: zl_ann    时间: 2011-2-18 09:36
小时候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广告随口满天飞,不要浪费,回家就让他背论语!
作者: 乐乐和妈妈    时间: 2011-12-28 09:33
正在和儿子学习论语,支持!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