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高潮在第几段?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9-23 19:59
标题: 高潮在第几段?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人觉得高潮迭起,真好看,
有人觉得平淡无奇,乏味透顶。

而且,今天的观众见多识广,想让他们高潮一下难度很大。
听张艺谋谈过拍《英雄》的经过,他感叹,打动今天的观众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一部电影,哪怕有那么一两处让观众震撼一下,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看书的时候更是这样,刚才还有个家长问我,儿子就是不喜欢“不一样的卡梅拉”,
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是无解的。每个人的口味千差万别,指望大家都喜欢
同一样东西,那只能是假装出来的喜欢。

可就在前天,我就发现,有些老师正在逼迫孩子们假装喜欢。

这是一堂初二老师的语文课,听这堂课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
这个老师给孩子们讲一篇三流小说。谈猎人为了钱财去猎猴,后来出于良心发现没扣扳机。

先不说这小说的情节编造痕迹明显,就从我的阅读体验来说,
我发誓,读的过程我不仅没有任何高潮体验,就连半丝的快感都没有。

老师这节课是教孩子们如何“赏析”这篇小说,
既然谈到赏析,有个老套的桥段就是“找高潮”。

这种解读小说的方法,要把小说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若干部分。
这是一种极为蛮横的解读方法。它的产生背景是是过去那个文化极为匮乏的年代,

文化产品稀缺,老百姓想看一部小说得费尽周折。所以,作家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
以为随便写篇东西都能让读者高潮迭起。

所以,作家才可以蛮横地让读者在自己在文字里找高潮。
“你读我的小说,必须读出高潮来,如果读不出高潮来,就是你无能。”

今天,别说一部小说,就连好莱坞的大片想让观众高潮一下都难了。
可现在,这个老师偏偏不识时务,反复让孩子们在一篇三流小说里找高潮

老师:高潮在第几段?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老师还不罢休,诱导孩子们:“好好想一想,高潮在第几段?”

这个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就是孩子们从来没有体验过高潮,怎么去找?
这种所谓的文学赏析课,根本就不是什么赏析,是假借赏析之名,
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植入过时的、错误的阅读评判观念。
结果,孩子们不仅没有学会如何赏析、正确评判一部作品的价值,
反而误把垃圾当成了高级营养品。误把过时的阅读方式当成了经典的阅读方式。

可怜天下的父母,每天苦苦寻觅让孩子智力提升的方法,
可你想过没有,你的全部努力就是被一节节这样的课化为无形。

更可悲的是,除了丧失正常的阅读评判力之外,孩子们还学会了撒谎。
既然在小说里根本找不到所谓的高潮,又摄于老师的逼迫,分数的压迫,
孩子们只好撒谎,作假了。

这节课听完,我真想问问那位老师,“你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体验到高潮了吗?”

[ 本帖最后由 老易 于 2009-9-24 12:53 编辑 ]
作者: fchn608    时间: 2009-9-23 20:37
俺家孩子的语文老师跟俺说她在班里做过调查,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课就是语文课,尽管这个老师的课讲得还不错!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9-23 21:12
对初中生可不能这么问了,现在的小孩子懂得多着呢。
作者: szchips    时间: 2009-9-23 22:35
小 初 高中教师第一学历普遍不高,很多是师范类中专或专科
15年前我们那届高中班上学习成绩最差去考教师,这批教师毕业后都去了小学。
成绩稍好些的上了师范类专科,毕业后去了高中任教。
90年代中期有段时间教师缺口很大,很多不是师范类毕业生只要自己愿意可以自由转业去当教师。
作者: Lppbb    时间: 2009-9-24 02:35
便是我,也定要郁闷了,因为——


。。。功课上完了。。看着虚喘如牛、正拿着毛巾擦肚腩上汗的先生问你高潮在哪儿,你能不郁闷?!

确实悔不该上这没质量的课,然更被关心地逼问你高潮到底在哪一步。。。。
真。。。真。。。。

好一个尴尬了得。。。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4 08:54
标题: 回复 #1 老易 的帖子
我要是家长,我就让孩子随便说某段是高潮,老师要是问为什么,就给他讲出十个理由来。
无中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理搅三分,权当脑力体操了。
反正你的课也基本上是个大笑话,我就跟你将计就计,锻炼一下自己的辩才、机智、脸皮厚度,这对于生活处世大有好处。
所谓兵来将挡就是了。
再不行就让孩子想想,如果你是老师,这课应该怎么教,才能不误人子弟。这也是一种锻炼。
什么条件咱都能学到东西,这才是本事。
既然不能人人出国,不能天天转学,既然还要活下去,还要考大学,总得有个办法吧。
您建议的critical thinking, 这会儿不就发生作用了吗?何必把自己气出个好歹来呢?

当然,如果老师不叫到我,我自然不会主动去回答这种狗屁问题,坐在那儿神游太虚就可以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9-24 10:47
标题: 回复 #6 liangyan1999 的帖子
有趣。。。

可悲的就是孩子们不知道是老师弱智,还以为自己是弱智。
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
深深为自己不知道高潮为何物而惶恐。。。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4 10:51
标题: 回复 #7 老易 的帖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没准有的孩子心里面偷着乐呢。

反正我要教育我的孩子偷着乐。当然不能大声乐,不能跟老师正面冲突。
作者: szchips    时间: 2009-9-24 11:33
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高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这就是国情,不能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读这一专业。
有些好的语文教师,也马上被领导挖走去当秘书了。
在学校,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带动一大批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高中时候有一个教化学的全国优秀教师,结果就是全校化学老师整体教学水平都不错,再结果就是全校学生化学成绩普遍很好。
刚开始教学的老师都去听课,模仿,创新。
如果你觉得自己肚子里有东西,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为了孩子,从自己做起,从老易做起,去做一个优秀教师,去带动教师的整体水平。
对我们的孩子,对孩子的孩子,对我们这些家长来说,对中国教育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 本帖最后由 szchips 于 2009-9-24 12:42 编辑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9-24 12:42
我现在真的很纳闷儿,为啥俺家孩子运气就这么好,上哪儿哪儿是好老师啊?

小学1-5年级在成都市的一个二流学校,但他们班的老师真的都很不错,我以前的贴子里都提到过。

现在转到一个人人听到都很羡慕的学校,老师也很不错,反正孩子很喜欢。

语文老师就更不说了,前一个是女老师,孩子们公认的脾气最好的老师,教学能力也很不错,是学校的党委书记。老师很好,以至于最开始我们担心会成为孩子到新学校适应的一个障碍,但孩子只上了两天的语文课,立刻就喜欢上了新学校的语文老师,是男的,觉得这老师特幽默。

不成咱们随便到哪里都遇上百里千里挑一的老师吧?

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该引导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劳动,体会老师的难处呢?理解万岁应该不仅限于成年人的,而理解也不应该是到了成年再来培养的。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9-24 12:52
标题: 回复 #10 happy_99 的帖子
不是说不该理解,
而是以弱智为代价去理解,成本有点高。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9-24 13:15
标题: 回复 #11 老易 的帖子
那成本低的办法在哪里呢?可能是怎么样的呢?
让现在的老师集体下岗,重新接受培训合格了再来执教?
到北大清华做演讲,鼓励所有毕业生进入到我们的教育行业里面来?
让孩子全部停学,到自己能识别弱智了再来上学?

说实话,还不要说进入到教育行业里,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里,有一半能留在国内可能都是值得庆幸的了,不会是非得要出去见了世面回来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吧?而且不客气地说句,小易你也是出去转了一圈儿才回来的,如果转这一圈儿回来的结果是指责和悲叹现在老师的“弱智”的话,很值得考虑这一圈儿转得是否值得哦。(说实话,这话在一年甚至半年前我都不敢说的,但从你最近一系列文章里,看到你已经越来越成熟了,才斗胆进一言,有冒犯之处还望原谅。)
作者: 都是好孩子    时间: 2009-9-24 13:30
标题: 回复 #12 happy_99 的帖子
我能理解你。

但也请你理解我一下。目前我只能说到老师这一层。
作者: ealain    时间: 2009-9-24 23:23
上中学时,一位语文老师,是女的,年纪比较大,好多家长学生都说她教的好、经验丰富,我也很尊重她,但做学生那一年里,从没从教学法中体会到文章的优美,自己的作文也假话套话成堆,就是没有自己的话。她教文章,象解剖XX,大卸几块,再一一细琢磨。可能那时的课本里的文章本身也确实没怎么优美。

另一位语文老师,是男的,较年轻,比较帅的那种。总给我们讲课本外的东东,对许多世界名著、甚至是福尔摩斯、西德尼谢尔顿的小说、圣经的涉猎,都是来自他的推荐。心下里很喜欢这个老师。可。。。。他不注重成绩,我们班语文总体成绩欠佳,后来一些家长到学校要求换掉这个老师,后来。。。。很遗憾的,没有再听过他的课。

我分明知道,在他教我语文的那段时间,我知道了什么是写你所想。
作者: kevin_lou    时间: 2009-9-25 03:40
教育,同样需要竞争,不能垄断
谈谈我这边的状况:某正开发中的中小城市的某个经济开发区
      小学  只有 1所------没有选择余地
   平均每班级学生 约60 人------再多人也得上
作为家长的我时常会被朋友劝告,该向老师送点。。。。。。我没有采纳,因为我认为没必要,不过后来了解了一下,送者甚多,我无语,但我还是没有这样做,我想,大不了孩子我自己教。。。
最后说一句:该校某学生家长在教师节请孩子的老师吃饭一顿,资费约千元。。。
无语。。。。
垄断结果=====??????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9-25 08:55
昨天在院里遇到一个妈妈
她的孩子和心雨同岁
现在就读于北京小学
问我心雨作文怎么样
说她孩子作文实在是糟糕
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

北京小学应该是个不错的小学
很多家长花钱把孩子送过去住校
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5 09:15
所以说,关键不在学校,不在教材,甚至也不在老师,在于(家长帮助孩子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9-25 09:17
高徒出名师
作者: szchips    时间: 2009-9-25 10:25
很多学校有个传统,就是在某个学科普遍很强势。
强势的标志就是在这个学科,学生成绩普遍都很好。
有的学校偏理科,有的学校偏文科。甚至具体到了某一个学科。
难道这不是教师的功劳。
有点像“亮剑”中所说的“魂”。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9-25 10:40
原帖由 szchips 于 2009-9-25 10:25 发表
很多学校有个传统,就是在某个学科普遍很强势。
强势的标志就是在这个学科,学生成绩普遍都很好。
有的学校偏理科,有的学校偏文科。甚至具体到了某一个学科。
难道这不是教师的功劳。
有点像“亮剑”中所说 ...


不是说不是老师的功劳,问题是即使是再好的老师,也会出差学生,好的老师,只是增加一点概率,而不能保证你一定成绩好,只有孩子和老师配合才出成绩.
现在的选拔机制,好的学校生源也好,也和学校的长处相配合,正是这些好的生源才是"魂".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9-26 20:26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9-25 10:40 发表
只有孩子和老师配合才出成绩.
...


这是一语中的了。而孩子能否和老师配合得好,家长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 xiaoningningya    时间: 2009-9-26 21:40
老师有时候必须得为应试做准备。老易说的老师要求找高潮,也许教学参考书给出了标准答案,是老师上课的重点,也许是考试的必考项目,所以老师有时也很无奈。但是作为家长我觉得你可以像楼上liangyan199说的那样培养你希望她所具备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