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一个管道工的成功移民经历
[打印本页]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9-23 14:41
标题:
一个管道工的成功移民经历
本人大学毕业后分在江苏省一个地级市的国营机床厂工作,分在科室里做做行政工作,朝九晚五,简单枯燥,老婆在一私营服装厂工作,早晨7点上班,做到晚上7点,整整12个小时埋头工作,回到家直喊腰酸背痛,于是家务和接送小孩的事便全有我承包。
1999年时,我的每月工资加奖金1000元,老婆12小时工作,有时星期天加班,一个月能拿1500元,我们省吃俭用,连孩子想吃一次肯德基都舍不得,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大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带他去一次,每一次孩子都要高兴好几天,回去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炫耀说爸爸带我去吃肯德基了。十年间我们所有的积蓄为10万元人民币。那时我们那儿周边的房价已为4000元一个平方。我们没办法自己买房,就住在厂里的分的一间20平米的宿舍里,全家烧煮住宿全在里面。
2000年,企业改制,有我们厂里的厂长买下,于是国营厂就变成了私营企业,厂长总共拿出了800万元,其中600万元是贷款,把厂买下来了,实际上那时我们厂里刚造的一幢车间造价就达1500万。
国营厂变成私营企业后,厂长就开始着手裁员,原来厂里有300多名工人,只留50多人,遣散的人员一次性拿到遣散费按一年一个月工资计算,二十年工龄的能拿20000元,有些只能拿几千元,就成了无业人员了。
我算是个幸运儿,留了下来,但原来我科室里有五个人,现在只剩我一个,但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连原来我不懂的海关的报关我都要去。原来叫厂长,现在统一要求叫老板。买了一辆崭新的宝马,派头十足,他老婆也买了一辆别克,成了我们的财务总监。
本来以为改制了,人少了,工作量增加了,工资可能会涨一点,但没想到半年过去了一分钱也没见多。
而且有一天老板说宿舍区要改造,通知我外面自行找房搬迁,后来我才知道老板开始涉足房地产,和另一个老板把我们宿舍区周围的一片地圈下造两幢商品楼,因为我们厂的厂址在市中心,可以卖个好价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萌生了离开这个厂的念头。
说实话,我不是个十分胆大的人,我本来想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也没有其他的本事,就在这个厂里混混日子干到退休算了,但现在我连个容身之地都没了,要自己买房的话靠我这1000元的工资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离开容易,往哪儿去呢?
我想过自己办个小机械加工厂,但我区区的10万元,根本连最基本的加工设备都买不齐,我也开过小门市,但半年后还亏了几千元钱。
我能往哪儿去呢?但我是个生性乐观的人,我总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2001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表明我转折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6月,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还特意来拜访我的父母。在闲聊中,他了解了我的处境,他沉思了一下后说:“你为什么不想办法移民呢?你在澳大利亚的话在餐馆洗碗也能拿一千多澳币一个月呢”我算了一下,1000澳币相当于6000人民币呢。
这如同一声震雷,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实话,在这之前,移民这个念头在我脑子里连闪都没闪过。什么叫移民?怎么移?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我一无所知。我甚至想过抢银行我都没想到过移民。
在接下去的交谈中,他告诉我移民澳大利亚是需要打分的,必须要够到移民所要求的分数才行。
我当时只知道如果国外有亲戚的话是可以担保的,我就问他可以担保我出去吗?他回答说不行,第一他不是我的直系亲属无法担保,第二即使是直系亲属,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作用,只能加区区的几分而已。
那我凭什么能移民呢?他想了想说:你试试技术移民吧,它有两个要求,一个要考雅思,一个是你的职业要在澳大利亚的紧缺职业清单里。他告诉我一个查询的网址。
我的亲戚能告诉我的就这么多,但无异以我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因为当时我已走投无路。
于是,从那天起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我的英语应该说有点基础,当时高考的时候我还考得不错,但雅思我没考过,能考几分我心里无数。英语放在次要,我先要查查我的职业是不是他们需要的。我上网查了澳大利亚的移民紧缺职业,但发现我的办公室行政工作并不在上面,即使我说我是办公室主任也不行。报关员也不在上面,而且我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报关员。
看来路是走不通了。我也不能瞎说一个什么职业,澳大利亚移民局绝对不是呆子,他们会上门调查的。我在网上就看到好几个因提供假材料给终身拒签的。假的终究会露馅的。
我仔细研究了它的职业清单,发现我堂堂的国企办公室行政的位置不在上面,但厨师、美发师、管道工的职业却赫然名列其中。奶奶的,太不公平了。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我突然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不对,最重要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我开始和我可敬的老婆商量,我开始转职业,手头的10万元钱全部为我们移民作本钱。不成功便成仁。万一移民不成功,10万元剩下的留给儿子做生活费,我们夫妻俩就找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悄悄的吊死算数,也算不给国家添累。
第二天我就找了我原来认识到一个搞建筑的小包工头,告诉他我要在他的工程队里打工,我要做管道工。他一脸的惊讶:“你吃得起这个苦吗?”
我明确的告诉他我的目标是要移民澳大利亚,我必须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而且我必须拿到技术职称证书。
下午我便开始了我的管道工生涯。我跟在一个师傅后面,从各种杂工开始做起。
这段时间,现在回想想,真的觉得很苦,但心中有目标,哪怕千钧压身不弯腰。我也整整涯过了三年的管道工生涯。在这三年中,我转战了好几个城市,最远我到过银夏,我已知道怎么排管,怎么放管、怎么接管,从整幢高楼的基础排管到卫生间的冷热水接管,从施工图到操作规范,从铸铁管焊接到PE管热熔,我都一一从头学习,两个月我拿到初级技工证书,8个月我拿到中级技工证书,但高级技工证书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有个较长的间隔时间,而且是省里组织考核的,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通过市里的劳动局的关系,允许我提前报考,理论和实践我都一次性通过(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在当时的管道工的考试中,我的学历可能是最高的,因此考核者可能对我也是另眼看待了。据说现在考试比以前的难度更增加了,要拿个高级证书不容易了)
在这三年中,我一直没放弃英语学习,什么王陆的800单词,什么机经、什么剑桥真题,做了厚厚的一大堆。工作之余,工友们在打牌,我在看书,他们都叫我秀才。
2005年春节,我一直在网上查找资料,我上了很多的移民论坛,如FREEOZ,澳洲足迹网等,了解了很多关于移民的信息,最终我决定我DIY,不通过中介,这样做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可以省下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另外在于通过大量的信息研究我对如何申请已有相当的把握。
2005年3月,我正式提交了职业评估,我自己用英文写了工作介绍,两部分整整3页纸,仅仅一个月,职业评估通过。5月,我参加了第一次雅思考试,地点在南京东南大学,结果,阅读6分,听力6分,写作5.5分,口语碰到一个印度的老女人,口音特重,得了5分,总评5.5分,正好通过要求。哈哈。
4月,向澳大利亚移民局提交移民申请,一个月拿到FN,接下去就是让人心焦等待。整整10个月基本上处于无声无息的状态,发查询邮件,也只得到自动回复的官版信,叫你耐心等待。有时老婆说是不是已经没戏了?我安慰她不会的,其实我自己比她可能更焦虑,有时晚上睡觉醒来觉得枕头上湿了一片,自己在睡梦里哭了。
2006年2月,终于接到了通知,要求补充无犯罪记录证明,一个月后又接到通知,全家体检。在上海电力医院体检完毕,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虽然在我的心里觉得已经到了体检这一步,已经万里长征走完了9000里了,但毕竟没拿到最后的签证,心里仍是忐忑不安。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仍到建筑队报到,因为我觉得大使馆随时都有可能来核查。
果然,6月,我正在楼面上铺管,包工头急匆匆的走过来:“快,澳大利亚大使馆来人了。”
我刚要下楼,就看见一个中国美女带着一个老外过来了,我就干脆站在楼面上等他们。他们过来后看见我脸上黑乎乎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钢筋钩子。
他们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一些技术上的细节。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已经问了包工头很多问题,包括看了队里发工资的银行清单。
当他们走后,我不断的自我安慰自己:一定没问题的,一定没问题的。。。。。。一边说一边眼泪就出来了。
7月12日,当我打开我的电子邮箱的时候,我终于看见了一封信,一封由澳大利亚移民局发来的信,一封我魂牵梦绕的准签信,准许我全家移民澳大利亚。
那一年我整40周岁。
(当我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我的生活已是另一种面貌了,关于澳大利亚的生活,我将在以后再续)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9-23 14:43
看了这个帖子,蛮感动的,所以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任何环境下,都不要轻言放弃。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9-23 14:55
写得好,感动ing
作者:
子云
时间:
2009-9-23 14:55
想起一串成语:
事在人为
有志者事尽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9-23 16:22
想起后天我将在部门读书活动小组中推荐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可以把这个案例放上去了
。谢谢QQ
作者:
yunhaozheng
时间:
2009-9-23 19:48
标题:
有信念 就会成功
佩服你的勇气,
佩服你的毅力,
佩服!
作者:
wyfly
时间:
2009-9-23 21:41
非常感动,定下目标,勇往直前!
作者:
Lppbb
时间:
2009-9-24 00:24
励志的帖子好久不看了,要不是qq的帖,肯定也就一目十行地扫一眼罢了。。
看了两遍,感慨“立志+努力=成功”这个早把人耳朵磨出茧子的公式原来可以是这么现实和具体的,
其实想一想什么平常我们考虑的因素可能过多了,
有时苛求选择的目标要有发展空间了、从事的职业要有技能优势了、努力的环境要有后台背景了。。。
其实最缺少的是一鼓而竭的信念和勇气,末了只能自怨自艾整天盯着天花板叹气:“自古才大难为用”。
40岁始成功,想想,挺欣慰、挺期盼、也挺惶恐的。。。。
作者:
涓衣
时间:
2009-9-24 08:58
又一个优秀的技工走了。象这种有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很多人是不愿意干的,而且待遇和地位都不高,在我国从事这行业的人素质比较低。在外国上层社会的人也不愿意干,但是待遇高,所以能吸引外国的优秀技工。
作者:
clinda
时间:
2009-9-24 09:02
看了好感动,真是有志者事竞成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4 09:14
有这种精神,难道在中国就找不到成功的路子?
非得到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文化隔膜的地方当一个二等公民?
我觉得这是编出来的故事。
即使是真的,即使每个月挣那么多钱(在中国人眼里很多,在当地也就是蓝领工人吧),如果在当地生活,也不会是富裕的生活。买房子、孩子教育,一切的一切,谈何容易?
与其到外国当苦力,不如在中国当,挣得少但是物价也低,还可以有朋友圈子和文化娱乐之类的。
我以为。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9-24 09:51
标题:
回复 #11 liangyan1999 的帖子
嘿嘿,据写这个文字的人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国外,他是蓝领,地位似乎不算太高,但好在国外不像国内这样盛行职业歧视,比如看不起工人,看不起农民工等等
他挣的钱大约不算多,据他说一年11万澳元吧,因为不在悉尼,他买一套房子大约需要26万澳元,不过这是一套我们意义上的别墅的独立住房,地皮是自己的,不是那种一栋大楼里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公寓类房子。
虽然是苦力,人家不需要一天工作12个小时,被榨干血汗
人家也不用再为孩子今后的上学的学费而发愁,不用担心得了病没有钱去看。
所以楼上的这位朋友,你以为你很牛啊,哪怕你是个白领,你的生活质量也远远比不上人家这个蓝领。
你觉得很美,那就把脑袋捂在被窝里偷偷的乐吧。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9-24 09:54 编辑
]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4 10:23
谁难受谁知道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9-24 10:48
可以分段考虑,以移民为目的,显然成功;第二段,澳洲生活,和国内比较,幸福与否?看个人适应性,40岁了,没有亲人,朋友,语言文化的隔膜,估计有难度。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9-25 10:18
韩寒:澳大利亚给我的印象“差”在哪
赴澳大利亚监督指导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工作报告
2009-09-03 22:42:43
前几天从天朝飞往岛国澳大利亚,指导WRC工作的开展。刚下飞机,第一印象就很差,居然没有当地小学生组成的腰鼓队对我们进行迎接。走了几步,觉得澳大利亚不光是一介岛国,还是一个鸟国,很多的鸟类在地上乱走,极不雅观。
世界拉力锦标赛是最高级别的拉力赛事,但是这两年,中国拉力锦标赛已经飞速发展,有了赶超之势。到了参赛地黄金海岸后,发现当地的经济非常落后,一套带游泳池的大别墅的价格只相当于上海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公寓的价格。当地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从机场到酒店,没有看见一台奔驰宝马或者奥迪,当地政府甚至穷的修建不起任何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
进入到了堪路以后,更加觉得还是祖国好。在第一赛段的堪路中,我惊奇的发现,在赛道里居然有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在赛道两边竖起了“WRC GO AWAY”的大标语,承办这样的世界最高级别体育比赛,当地居然有居民表示反对,这是非常不能理解的。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当地的政府软弱无能,居然纵容这样的标语突兀的展示在赛道两边的房子上,使得我们这些国外友人大为诧异。回想我国的汽车拉力锦标赛,如果出现这样的不和谐标语,下到村长上到县长都会被撤职,而始作俑者的每月三元钱养老金也将被政府罚没。
据了解,这一小撮好事之徒,居然以我们的赛车会撞死袋鼠为理由,对这场比赛进行反对。殊不知在我们国家,撞死人都没有关系。当然,在堪路的时候,我们国家是不可能撞到人的,各级党政机关相当的重视,提前对赛段进行了封闭,我们国家的口号是,狗和小孩都要栓好,鸡和女人都要圈好。这类的大型赛事,在我们国家的人民支持率为百分之一百,因为不支持的都被剥夺你当人民的权利,都是反动派。
见识了当地群众的思想觉悟几多低以后,我又对其余赛道进行了堪路,发现当地的经济真的已经崩溃,大批的地皮和农场都在“FOR SALE”,可见人们都没钱了,给我们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我甚至很担心,像我这样来自中国的车手,会不会被当地人当做来扫货团的而被绑架。因为我在当地这么多天没有看见一个警察,可见当地的警力有多么薄弱。所以,我只有反复重申,在中国,我并不是一个党员,也不是房地产商,以求自保。
说到警方,中国拉力锦标赛举行的时候,政府极度重视,甚至出动上千警力来维持赛道内的交通状况,有时候甚至出动武警和军方,在赛道内出现一只鸡都要当场击毙,而澳大利亚政府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明显不够,300多公里的赛段里,我一个警察都没有看到,甚至有大腿粗的蛇在路上游动,惊吓到了赛员,非常不利于害怕蠕动类动物的赛员比出水平,比出风格。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裁判也是非常的寒酸,在我们中国堪路,不用看路书,一路看着警察的站位就到了赛段,赛段里人头攒动的地方就是裁判点。相当的气派。但是在WRC里,我在路书标记的地方一直没有看见裁判,我不得不下车问在当地野餐的一对老年夫妇,裁判点在哪里?结果他们就是裁判。他们对比赛太不重视了。
到了第二赛段,发现也是这样的情况,一对情侣在路边打着伞,我一度以为是来钓鱼的。他们甚至还掏出了糖果给我吃,我马上想到到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那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我立即拒绝了他们。
到了超级短道的堪路,我彻底失望了。这个超级赛段由当地一个镇子上的街道组成,堪路的时间是六点半,但是我一直等到了七点半,街道还是不能封闭,当地的城管工作非常的不利,我们知道,不对那些要擅自闯入属于国家财产的街道的车主进行不见伤的殴打,怎么能快速的封路呢?如果这样的比赛在我国举行,提前三天就给你把街道封了,给两边刷上新油漆,给小草也刷上新油漆,绝对会给赛员们一个良好的印象。也展现出我们政府一向的强势,当然是对内的。
虽然还没有开始比赛,但我已经可以说,国际汽联和中汽联的能力不在一个档次上,国际汽联的赛事,只会在车检上做文章,我的赛鞋的鞋底有一个洞都差点没有通过车检,在我们国家,拿皮鞋去车检都没有问题。我们国家对赛车的检查只认牌子,就是说,你报名用三菱参加比赛,只要你开过去的是一台三菱,而不是一台五菱之星,你就车检合格了,什么排量啊改装啊甚至型号啊都好商量,而国际汽联的检查太过严格,不够人性,不够灵活,自断财路。另外,我每到一地,当地的领导都会亲切的与我会见,希望我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宣传,我说,好的,我一定会把当地的县政府大楼拍成照片贴出来的,以证明当地的富强,但不知道为何,他们都谦虚的拒绝了我这一个要求。而我在澳大利亚三天,居然没有能接见他们的领导,我觉得他们非常失礼,最失礼的是,我居然没找到他们的政府大楼,当地的政府机构也经常被我误认为是移动厕所。对于这样一个不注重政府形象的国家,怎么可能办好比赛呢?
澳大利亚的世界拉力锦标赛已经走上了末路,我代表中国,邀请世界拉力锦标赛的澳大利亚分站赛改由我国举办,我保证,绝对不会产生任何不和谐的现象,有车开,有肉吃,有钱拿,有幼女嫖。当然,如果你看中了我们国家,想定居我们国家,我觉得还是算了,我们国家的房子你们是买不起的。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9-25 10:25
标题:
回复 #11 liangyan1999 的帖子
你在中国成功的路子是什么?
你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文化隔膜的地方,但你是一个一等公民?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5 11:12
我不明白你们的义愤来自何处?
我不能说我是成功的,但是我没有想过什么破釜沉舟,留十万块钱给孩子然后自杀之类的。
我觉得既然有那种决心,应该是可以在中国也能闯出一条路子来,为自己为家人创造幸福生活的。
我只是说移民国外的生活未必那么幸福,那么轻松。
挣得工资5年不吃不喝可以买一座别墅,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且不说全家还得吃喝穿用。
我在中国可以理解所有的主流媒体、次流媒体的意思,可以有朋友圈子,有家人亲戚,有正常稳定的工作,有闲暇,有娱乐,
我很幸福。不行吗?
如果他也能说这样的话,他也是幸福的,那就太好了。我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但是如果我有一个朋友是30多岁,他想走这条技术移民的路子,我不会鼓励他的,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他全面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但是,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愿意走就走呗。可是不能强迫我们都认同、都羡慕他,对吧?
我不羡慕他,行不?
作者:
长用户
时间:
2009-9-25 11:26
如果说是几等公民的话,我感觉我在祖国是远低于二等公民.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9-25 11:35
这篇经历的主题,不是移民,而是在困境中找出出路制定目标并且坚定的执行.
讨论移民好不好的问题,属于偏楼
作者:
liangyan1999
时间:
2009-9-25 12:54
标题:
回复 #19 jiangying 的帖子
明白了,就这水平。
凑够10字节算了。
作者:
xylonhong
时间:
2009-9-25 14:32
精神和经过令人敬佩。对目标的评价因人而异。
窃以为,
如果在国内本来就是一管道工之类的工作,那么移民是非常好的选择。
如果一本科大学生,30多岁之后,为了移民,而改变工作,历经努力,专攻管道工。那么移民未必就是最佳选择了。
如果本来是一白领工作或者脑力工作,移民之前更是要考虑一下了。
当然,看人挑担不吃力,肆意评论别人的生活非厚道之举。不过作者既然愿意把自己的私人经历拿出来分享,应该是有被评论的思想准备的。
作者:
tietie
时间:
2009-9-27 08:21
佩服主人公的精神!向他学习!
作者:
pangbo
时间:
2009-9-27 21:27
本来想说两句 现在没啥说的
作者:
ww_dm
时间:
2009-9-28 14:33
标题:
回复 #19 jiangying 的帖子
嗯,没错儿,制定可行的目标,有条不紊的施行,这才是“中心思想”!
作者:
luosiyuan
时间:
2009-9-28 17:08
赞成“制定可行的目标,有条不紊的施行,这才是“中心思想”!”
作者:
弯豆
时间:
2009-9-29 10:39
标题:
回复 #1 qqyou 的帖子
牛人!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
梦幻妖精
时间:
2009-9-29 14:47
看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咯~~~
作者:
非鱼
时间:
2009-12-31 15:14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就是教育孩子要注意自己的目的,不要盲目的攀比。让女儿弹钢琴,要想好是专业,还是考级,还是就是陶冶情操。我们是后者,时间和精力都要适量,更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学英语,是为了学校的考试成绩优秀,还是看书交流,还是参加希望之星大赛这样的高等级比赛。我的最低目标是前者,所以,可以有要求,但是不要苛求。
这位先生最重要的就是明白自己的目的,也许他以管道工的身份出国,最后不是做一辈子管道工。
作者:
如果
时间:
2009-12-31 15:54
我很佩服这位先生,因为自己肯定做不到。至于他这么做值不值得,他最有发言权。旁人说什么,也是隔靴搔痒。把自己的经历贴出来,勇气不错,反正偶是没那勇气把自己的经历贴出来。如果能给别人以启发借鉴,那就更好啦。不了解为什么会引起激动的异议。
作者:
mhtabc
时间:
2010-1-3 20:26
佩服主人公的精神!向他学习!
他前期的工作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
笛他
时间:
2010-1-21 15:40
移民不是万能的,很多朋友移民了,未必能过大富大贵的日子,但是,都说,只要努力工作,房子不错,保障不错,对未来也很看好。这个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正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我们做看客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很同意28楼的意见。真的不要强迫孩子,现在的选择未必是以后最好的出路。不如,多给孩子点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作者:
雨晨妈
时间:
2010-1-22 14:25
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寻求的目标价值,他觉得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值得的就是值得的
比起没有目标的人他活的更有意义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