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识字误区你知道吗?-实践篇
[打印本页]
作者:
言小七
时间:
2009-9-23 10:28
标题:
识字误区你知道吗?-实践篇
●误区
一:越是简单的字越容易学
汉字只有书写的繁简,并没有认字的难易。常用字和非常用字对于儿童来说识记效果是一样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舞”和不常说的“兀”,在幼儿的眼中只是两个不同的图形。老师用好的方法教了,孩子就会了,根本不存在难易之分。
●误区
二:花样越多孩子就越感兴趣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识一个字,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奶奶装表情、爷爷做动作,一会钓鱼识字,一会踩字过河,折腾了大半天,全家人都累个够呛。这种“游戏识字法”不仅很累、很慢,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集中不到识字上,而且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丧失识字的主动性。我觉得一段时间用几个简单的方法给宝宝加深印象就好,过于花俏的方法更没好处。
●误区
三:意思讲得越明白孩子就越容易记
比如教孩子“聪”字,告诉孩子“聪”由耳、口、心和两点组成,两点代表眼睛,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变得聪明。这种所谓的“字意识字法”看似有趣,实则无用。一是因为幼儿对汉字的识别主要只是图形的识别,而不是记笔画。把完整的汉字(图形)拆分得七零八落,只会增加孩子的识记难度。二是幼儿对抽象意义的理解能力尚未形成,往往是讲得越多,孩子听得越糊涂。这种涉及到文字更深含义的方法还是放到箱底等宝宝能理解了再用吧。
●误区
四:花的时间越多孩子记得就越牢
很多家长为了教会孩子一个字,花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先是教读音,再是讲构造,然后分析字义,甚至连汉字的演变过程都教给了孩子,认为这样孩子总算能记住了吧,但效果却常常难如人愿。实际上,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甚至只有“
1
分钟的新鲜
”,而在这1分钟里他可能已经把这个字记住了,家长后来传递给他的杂乱而抽象的信息只会混淆孩子对文字的记忆。
●误区
五:只有学会了这一个才可以学下一个
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很多家长每次识字都要求孩子牢牢记住,只有学会了这个才可以学下一个。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任何一种记忆都需要保持和再认。家长这种完全违背记忆规律的做法常常会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会让孩子对识字产生恐惧,始终处在巨大压力之中,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自闭、逆反等多种不良性格
。
●误区
六:每个字都要求孩子会“读、写、讲、用”
这实际上是用小学的识字标准来要求学龄前的孩子。它违背了2-7岁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因为从生理上说,儿童对汉字的认知规律,第一是听觉能力的发展(听音)1-3岁,第二是视觉能力的发展(辨形)4-6岁;第三是协调能力的发展(写字)7-13岁。幼儿识字只需要能听音辩形就可以了,理解字义、阅读、写都应该放到识字之后。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先集中识字,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强化。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是单纯识字吧。
作者:
liza2006baihe
时间:
2009-9-23 15:53
学习了,原来自己也犯有很多错误。
作者:
www8848
时间:
2009-9-29 01:44
学习了,原来自己也犯有很多错误。
作者:
leosnow
时间:
2009-9-29 15:40
学习了,原来自己也犯有很多错误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