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加拿大小学的素质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听语漫步    时间: 2009-9-16 07:58
标题: 加拿大小学的素质教育
  女儿的二年级生活就快结束了,这一年来每个月的第一天学校都会发给学生一封News Letter,信上写明一个月内的学校活动安排。除此之外,信中还会有一个专题叫做Culture of Character,我称之为“每月素质训练主题”。全校的学生在这个月中都将参与与此主题相关的活动,从学校到家里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例如,2008年9月的训练主题为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尊重与责任)。信中以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何为“尊重与责任”,为什么“尊重与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品格,以及如何训练自己的“尊重与责任”。
  关于如何训练“尊重与责任”的能力,信中列出几个重要的训练内容──
  1. 尊重他人的前提首先是自重,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伤害。
  2. 亲切和蔼地对待他人。
  3. 如果你想使用他人的东西,请先征得同意,并妥善保管他人的物品。
  4. 以平和的态度来表达你的各种感受。
  5. 信守自己的承诺,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帮父母照顾弟妹。
  6. 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7. 做错了事情,要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
  整个9月,学校会提供各种机会训练孩子们的相关能力,比如,女儿的写作练习中,尊重和责任的主题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学校里随处可以看到各班级以此为主题创作的张贴画。
  学校的素质训练主题涉及到生活及学习的很多方面,比如:Creativity(创造力),Friendiness(友爱),Forgiveness(谅解),Understanding(理解),Commitment(承诺),Services(服务),Diligence(努力)等。
  这些主题看似通俗简单,但仔细阅读学校提供的信息才发现我们在平日生活中依然忽视了一些重要内容。像Forgiveness,我们都知道是谅解,体谅他人的难处,原谅他人的错误,让自己具有包容心。然而据学校的指点,这并非Forgiveness的全部内容,它还包括孩子在懂得宽容的同时,也要懂得原谅自己。这并不等同于在犯错的时候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说,原谅自己可以适时地调整心态,不至于陷入悲观无望甚至自卑的情绪;原谅自己,也是警醒自己避免重复错误的过程。
  还有,从一年级开始小学生就通过对Services(服务)的学习渐渐懂得为人提供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要主动地提供他人需要的服务,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人请求帮助,这对于个体感受来说是截然不同的。Services的训练被特意安排在12月,临近圣诞和新年,这时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们: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家庭捐献食品和衣物,鼓励大一些的孩子为邻居老人铲雪,等等。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孩子们会渐渐懂得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衣食无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玩具和图书,还有许多许多人为生存而忧。我们的滴水之助,对于他们也许就是一眼生命之泉。在孩子们渐渐成熟的过程中,他们会从中获益良多,他们将主动视自己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知道奉献也是自己的责任。
  如女儿这般大的孩子还不太可能全然了解这些素质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但此时却是孩子接受此类训练的最佳年龄。以前,女儿不会对自己说过的话太在意,而如今她会说,“承诺就是承诺,我会履行。”以前女儿不了解为什么用过的东西不可以直接丢掉,而是要回收,如今她会主动提醒我保留可回收的物品,说这是在保护地球,是我们为地球做的services。
  女儿在二年级学习的书本知识很简单,简单到让我心里惴惴的,不踏实,但她却接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不是“知识”二字所能囊括的内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总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在育人的过程中,这与素质教育相比,也许只能是独木较于树林了。
作者: candiswang    时间: 2009-9-16 09:25
很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深受感动,准备自己慢慢的教育宝宝。
作者: jerry-zhao    时间: 2009-9-16 11:38
对妈妈要求很高!努力学习中。。。
作者: viviantong    时间: 2009-9-16 12:42
羡慕! 其实国外的很多绘本里都包含了这些最重要的内容.大家可以通过陪孩子读绘本来实施.
作者: clarky    时间: 2009-9-16 14:51
真的很羡慕, 也准备自己以后按照这样的方式教育宝宝, 这些真的指望不上学校的呢
作者: sereslee    时间: 2009-9-17 20:45
真不错,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系列就好了,我们也好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指导孩子,或者来作为一个好的参考了
谢谢楼主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