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鼓励是把双刃剑
[打印本页]
作者:
huijie1112
时间:
2009-8-18 22:06
标题:
鼓励是把双刃剑
传统教育里,师长们对孩子打压,我们从小就被告知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就算是有时因为自己学习好而被表扬鼓励,老师经常也不忘在后面加上一句
“
不要骄傲哦
”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我自己以及和我一起长大的那群孩子,我们好象没被什么人鼓励过,倒是经常被批评。
而现在,不知不觉地,很多母亲都了解到在教育孩子时多喜欢他们是一剂良方,有着不估量的神秘作用,孩子们也确实非常吃这一套。但是,家长们不知不觉地从前辈们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有
件事在记忆中很深刻。那是在去年冬天女儿的早教班上,当时孩子们在玩一个游戏,大家都知道,两岁左右的孩子没什么竞争意识。尤其是,仅仅是早教班上的一节
课上的一个内容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当时进入了角色,在课堂上,轮到她女儿时,她冲着孩子大喊:
“
上啊,上啊,
***
。你最棒!
***
,你最棒!。。。。。。
”
结果令她很失望的,因为她的孩子不是最棒的
,
或许她的孩子也很失望吧。从那时起,我对
“
你最棒
”
三个字特别敏感。每当我看
到哪个妈妈跟我说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时候,只要可能
,
我一般都要阐明我的观点:我的孩子永远是我的最爱,但她不是最棒的!
其实,那
时我都不太明白我对这几个字特别反感的原因,后来再一次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时,我明白了。书中提到,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
“
你是个好孩子
”
,或者
“
你很棒
”
。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他人寻求认可。
那么,是对孩子鼓励不好吗?
不,
不是的!有个
30
多岁的朋友,在工作中曾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而被领导当着她的上级表扬了一次,这位朋友当场就高兴地给自己的男朋友打电话,说是领导夸奖了
她。男朋友还开她的玩笑: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意这个!从此,这位朋友一发不可收拾地在行业报刊发上表了不少的作品。不能否认她的写作功底,但是,领导的那次
鼓励对于她本人来说作用是非常神奇的,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连尝试的勇气都不曾有过。
一个从没有被他人鼓励过表扬过
的人是很容易丧失自信心的,这人也可能会因此而平庸。鼓励的作用无穷尽,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成人比较理性自知,一般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而孩
子因为年龄尚小,并没有是非对错的概念,而成人对孩子的鼓励就是对孩子的肯定与支持,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并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所以,无论我们
面对的是哪个孩子,我想,我们都不要吝啬那些尽可能的鼓励的言语
,
我们有句古话叫
“
良言一句三冬暖
”
,要知道,一句鼓励的话也有可能成就某个孩子的一生
啊!
所以,本人是极力主张对孩子进行鼓励的,不是有句话说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
嘛。但是,鼓励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低估鼓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但是,如果鼓励方法不当,鼓励对孩子来说或许也是毁灭性的灾难啊。
比
如,我们常听到的妈妈特别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
你最棒
”
,当孩子年幼无知时,他天真的以为他真的是天下最棒的,妈妈每一次的夸奖和鼓励都会令孩子兴奋不
已,但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或者上幼儿园后,孩子会渐渐发现自己并不是最棒的,这时孩子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一方面可能会怀疑自己的
母亲,觉得自己的妈妈太不客观太不实际了;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拼命地掩饰自己,想办法还得让妈妈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时,孩子的迷惑与茫然就会影响到孩子
的健康成长。可见,我们平时不切实际的夸奖收到了一时的效果但却给逐渐长大的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作者提到:大多数人
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为什么会这样?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当
父母跟孩子说
“
你真是个好孩子
“
时,他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在他自己看来,他希望妈妈消失,或者希望哥哥下个星期在医院里度
过,这样的他可没法说是
“
好孩子
”
。事实上,夸奖越多,他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他的
“
真我
”
。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他们
就开始变野了,好象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的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作者还说: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
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其实,我对我自己的孩子就有些心忧。我的女儿就是赞扬声中长大的孩
子,我一直在夸奖她和鼓励她,这个问题不大。而周围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也经常夸她,但夸她的话语经常让我担忧不已,这些话无非就是说她长得漂亮她皮肤白他穿
得漂亮他聪明之类的话。我知道,女儿不是长得最漂亮皮肤最白穿得最漂亮的孩子了不是最聪明的孩子,所以,虽然听到这样的话做为母亲内心是高兴的,但总是免
不了担忧,我担心女儿逐渐长大后会接受不了别人比她漂亮比她皮肤白比她穿得漂亮比她聪明等。所以,我在鼓励女儿时非常注意用语,尽量去消弱别人对她的评价
带来的负面影响。
女儿的一个朋友,本来是非常可爱的一个孩子,但她有个特点,就是见人第一面就送东西给你,不论你是谁,她随手拿
什么东西都送给你,大大小小的,而且可能不止一件。从交往中我大概分析得到,这孩子经常被母亲批评,但是,她经常被她母亲夸奖慷慨大方。我想,大概是这孩
子由于长期被批评感觉自己没什么优点,但同时又因为自己对其他孩子很大方而经常被夸奖,所以就拼命
“
珍惜
”
这一在母亲眼中难得的优点,并努力表现自己吧。
我认为这就是鼓励不当造成的后果。
生活中鼓励不当的例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我曾经的一个朋友,她的女儿一直渴望有辆自行车,但是一直没有
得到,原因是我朋友对此提出了条件:如果你考进前三名我就给你买
----
这是实物鼓励。只要你在学习上努力了,那么你就能满足自己其他的愿望。这孩子一直
考不进前三名,也一直没有梦想中的自行车,而且,她也厌倦学习。我的女儿在三岁时入园,入园时没什么反抗情绪,但入园一周以后,她开始说不去幼儿园这样的
话。当时我一直提醒我身边的人,千万不要对孩子说
“
如果你去幼儿园,那我么我就给你。。。。。。
”
我担心孩子因为太小而因此感觉入园是不好的事,不然为什
么只要她去就会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呢?就如我朋友女儿要自行车的事,这样做的结果反倒令她厌恶学习,因为,生活中她很多的愿望都被母亲与学习挂上勾,反倒
令她认为学习是她的负担,如果不用上学不用学习,说不定自己什么愿望都能顺利实现呢。
我记得在我以前谈鼓励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困惑的一篇博文里,有妈妈留言说,幸好我从来不鼓励孩子。在鼓励这件事上,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忽视鼓励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孩
子,把你的手给我》提到:称赞,就象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药效也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
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
到他的成绩和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和变形。
想想孩子初学走路时,我们站在孩子面前鼓励孩子一步一步走下去、走过来。我们此时的鼓励对孩子来说非同小可,我们这种对孩子的努力进行鼓励和夸奖,让孩子勇于承担艰难的任务并且坚持不懈。这样的鼓励才是最恰当的鼓励。
带
小孩子是很能考验人的耐心的,比如,你正急着出门,可孩子非要坚持自己穿鞋,而这双鞋的带子恰恰很难系,但孩子非要自己来完成。当孩子磨蹭了半天都没有结
果时,可能会让你因为不耐烦而火冒三丈,要知道,这样最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毁灭孩子一步一步走向独立的愿望。此时,如果你耐心地蹲下来,看着孩子笨手笨
脚地做这事,并给予鼓励。当孩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之后,你对孩子说:
“
哦,宝贝,这么难系的鞋带你竟然把它系上了,真了不起!
”
这又是何等的效果
呢!但如果笼统的夸奖
“
你太棒了
”
显然不如上述对具体事情进行描述性的夸奖对孩子来说更有实际意义,这样也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令孩子勇于面
对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所以说,鼓励孩子一定要针对孩子所做的事做出具体的鼓励,不要笼统地一言以蔽之。还有,鼓励要持续进行,不要
今天鼓励明天又对孩子的努力置之不理的,一定要坚持不断地强化,尤其是对孩子性格中的某些弱点,这样才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塑造与修正。比如,我经常听到有人
抱怨孩子不爱做家务,自己的事自己都不做。但大概每位妈妈都知道,孩子年幼时喜欢做家务,比如孩子喜欢洗衣服、端碗、甚至捡垃圾、倒垃圾桶等,这时有的妈
妈认为孩子是在捣乱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能做反倒增加了自己的家务活,而告诉孩子
“
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做
”
,殊不知,我们就因此错过了培养孩子做家务能
力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在孩子最初喜欢这样
“
捣乱
”
时,我们夸奖孩子:
“
哦,宝贝长大了,都会做家务了
”
,这时孩子会越
“
干
”
越起劲儿的,他们会更加努力
地
“
干活儿
”
,如果我们给予持续的鼓励,孩子可能就越来越热衷于做家务,而且,他们会干得越来越好。这就是鼓励的强化作用。
再举个例子:
前些天我去接女儿时,一位妈妈正在和园长聊自己的孩子,她准备把孩子送来入园,但她强调她的孩子还不会吃饭。其实这孩子已经两岁半了,当时我想,天下哪有
不会吃饭的孩子,不就是把东西往自己嘴里塞吗?这是一般弱智的人都会做的事啊,这可是人和动物生存的本能。而且我知道,不会吃饭的孩子多着呢,但我更知道
原因何在。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几个月时都会主动往嘴里塞东西吃,后来发展到他们用勺往嘴里塞用筷子往嘴里塞,但此时,很多家长没有针对孩子的此项进步施以鼓
励,就象后来鼓励孩子说话和走路一样,反而是担心孩子弄脏了桌子和地板、甚至担心孩子会用筷子弄伤了自己,所以他们关切地告诉宝宝:
“
来
,
妈妈喂,等宝宝
长大了再自己吃。
”
结果,当孩子长大后,在吃饭时,他们早就习惯了垂下两只手或者是任两只手去玩其他的玩具去了,也因此不会吃饭了。
无论是关乎孩子品性和人格方面的问题,还是在孩子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培养方面,鼓励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荒漠玫瑰说
:
孩子的心态悬在家长唇边。儿童世界无小事,一件事或一句话往往就会形成终生印记
.
所以
,
希望每位母亲都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利用好这把
“
双刃剑
”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