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论坛里有没有在英国的读经宝宝? [打印本页]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8-8 00:57
标题: 论坛里有没有在英国的读经宝宝?
布丁要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英国一年,论坛里有没有在英国的读经宝宝?希望到英国可以交流。
还有,有没有知道英国的莎士比亚协会或者是孔子学校之类的?有知道的告之下,布丁妈妈在这里先谢了!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8-8 04:54
欢迎布丁来欧洲。有空一定来德国玩。我们这里有英国和中国人家庭的读经宝宝,不过在德国。你们去英国哪里啊?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8-8 04:56 编辑 ]
作者: mayavati    时间: 2009-8-8 0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isley    时间: 2009-8-8 10:35
布丁妈,祝贺你们去英国,祝贺小布丁有这么好的机会!

以前有两位提起过她们在英国,请看这两个帖

眉眉与当当的读经记录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55618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hlight=%D3%A2%B9%FA (她的妹妹在英国)


你们一家到英国后,如有机会可以到莎士比亚故居Stratford去看看,那里一定会发现很多信息。虽然那里不一定是你们居住的城市,可能无法和莎翁爱好者面对面一起参加活动,但一定能发现不少联络小册子。因为我在英国游览时曾参观过狄更斯和福尔摩斯的故居,里面有一间小房间的桌上摆满了爱好者自发成立的协会的小刊物,里面都是他们自发写成的小文章,十分有趣。我那时就感叹,什么时候中国也有这样的志愿性小册子,什么时候中国人就有点儿“不疯狂不成活”的劲头了。比如奥斯丁,说起来在中国也粉丝不少,可是论坛真成立起来(还算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论坛),过不了多久就冷冷清清了,像英国人一般不断地有爱好者写分析文章,那可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我想,通过那些小册子,您一定可以找到支持读经的英国人。

十分期待您到英国,找到同路人之后来和我们分享!强烈期待,千万别把我们忘了哈。我们在这里望眼欲穿呢。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8-9 22:47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8-8 09:00 发表
布丁要去那个城市啊。同问一下。我在英国生活过一年,每一两年也回英国一趟,所以一直惦记着有机会给英国的中文学校推荐一下读经呢。英国华人较多,想象中推广读经应该容易些。



我们是去博明翰,计划签证正常下来的话我9月底走吧。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8-9 22:51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9-8-8 04:54 发表
欢迎布丁来欧洲。有空一定来德国玩。我们这里有英国和中国人家庭的读经宝宝,不过在德国。你们去英国哪里啊?


德国有机会一定会去的,呵呵,离的也不远的,本来也计划时间宽裕的话可以去欧洲各个国家走走,目前遇到的问题是,英国不是申根国家,我们去了英国后还得办申根签证才能出英国呢。估计至少3个月后的。

你们在德国哪个城市啊?
作者: 超常时空    时间: 2009-9-8 14:51
标题: 关心布丁,好奇布丁
布丁多大了?出生地在何处?为何要去英国?为何要读经?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10-3 18:59
老师您好。我家布丁4岁半了,不知道您是否记得,我们在南京见过面,在布丁大约2岁的时候,有机会还要向您多请教呢,我们一年后回来。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9-10-5 00:29
布丁妈妈,先感谢先前分享很多材料,都很有用。另外也去您的博客看了,布丁真是很棒。小小年纪,很有气象。得知你们刚到英国,恐怕还没有安顿下来,不过想请教一下关于易经的问题。我女儿论语快读完了,所以我在考虑她开始一本新的经典。我看您先前特地整理出竖版繁体的易经,真是非常合用。不过我不知道您给布丁读的时候,是否是经和传分开的,我手头的是四海出的上下册的易经。经和传是排在一起的,您当时给布丁读易经时的具体做法能否给介绍一下?
作者: joanie802    时间: 2009-10-7 20:21
田妈,我觉得赖国全的易经比四海的好,繁体简体都有。我家小妞2岁十个月,现在读到周易下经第四十卦
作者: 石心    时间: 2009-10-8 09:40
标题: 回复 #6 qqlin_07 的帖子
我在德国南部的Karlsruhe。如幻在汉堡。
南部的Stuttgart现在也有读经班了:)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10-27 08:20
原帖由 tiantian03 于 2009-10-5 00:29 发表
布丁妈妈,先感谢先前分享很多材料,都很有用。另外也去您的博客看了,布丁真是很棒。小小年纪,很有气象。得知你们刚到英国,恐怕还没有安顿下来,不过想请教一下关于易经的问题。我女儿论语快读完了,所以我在 ...


不好意思,这么晚回复。
布丁易经是这样读的,因为易经太长,我当初害怕从头开始整体读的话会难把握整个结构。因为通读一遍最少也要2个钟头。所以刚开始只读易经,不读易传。等到易经64卦易经非常熟了,才读易传。读下来发现有好处。就是这样对整部周易的整体性把握更强,对大致脉络结构了解非常清楚。如果当初从头读,恐怕读半年也很难做到这样。还有就是95%以上的生字都在易经里了,读完易经,易传几乎不花力气。但是,这样读的缺点在于,由于易经部分由很多相似的数字、词语,又很押韵,很容易背串。比如这段的六三背到那段的六三去了。所以布丁读了很长时间后,也没能做到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倒背如流。不过,无论按照哪种方法,整本书背下来的难度都非常大。在读周易之前,很多老师都提醒过我这一点。毕竟我们目前不是全日制读经,和那些每天读5小时以上的孩子相比,我们的时间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不过我自己的观点是,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关键还是要坚持读经,无论读什么。其实大多数经典都是不错的,无所谓先后,关键在于与你孩子的缘分了。孩子喜欢还是最重要的。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10-27 08:27
说的真好,关键在与孩子的经缘分了,孩子喜欢是重重要的。
作者: manmanmm    时间: 2009-10-27 08:31
可我们还只停留在以听为主,好不容易有一个规律了,自己也能跟着读一些了,又因为前两周的生病住院而中断了,昨晚再想恢复以前的状态,又是很难呢,唉,只要求讲故事,却不让我读经了
作者: 穿袜子的狐狸    时间: 2009-10-27 08:56
布丁妈妈:您好!我家孩子前些天在读易经,后来不得已就停了,原因是:开始读得时候是经文部分和象辞彖辞一起读的,读到坤卦后看到论坛里有几个像您一样把它们单独抽出来读的,后来我就改用你们的方法,但孩子说不是这样读的,不是很愿意接受;其次是用你的方法分开读的话,读完经文部分,以后读易传的时候,这些象辞彖辞是放回经文里去一起读还是也一样分开读?如果也是分开读,你是怎么将它们与每一卦对应的呢?这个问题真的把我难倒了,可以说说你当时的做法么?谢谢了!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10-27 19:40
标题: 回复 #15 穿袜子的狐狸 的帖子
我们后面读的时候都是一起读的,这样正好能够复习易经部分,易传部分其实也就是注解,最重要的精华还是在易经里面,我想问下,你目前是用什么书给你孩子读的?是不是还是用混合的版本,如果打印出来的话,可能孩子的抵触会小点,我们当初是打印成闪卡那样读的。每页一卦。
作者: qqlin_07    时间: 2009-10-27 19:51
原帖由 manmanmm 于 2009-10-27 08:31 发表
可我们还只停留在以听为主,好不容易有一个规律了,自己也能跟着读一些了,又因为前两周的生病住院而中断了,昨晚再想恢复以前的状态,又是很难呢,唉,只要求讲故事,却不让我读经了

这个太正常不过了,不用担心,我们也是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总不是机器,哪怕对于最喜欢的玩具,也会有失去新鲜感的时候,我的建议是这时候不用太着急,可以从头开始,慢慢增加时间和长度,开始可以读少点,不太可能停止很长时间以后,孩子的定力还是依旧很好。妈妈可以想一些办法,用一些游戏的办法,带布丁读经2年多了。可以说各种问题都碰见过,各种办法都尝试过,总结到最后就是一点,只要家长想坚持,总会有办法度过那个难关,一但过去了,你去发现惊喜,孩子的定力又会好一点。
作者: tiantian03    时间: 2009-10-30 23:52
标题: 多谢布丁妈妈
您前面提到的两种结果,我已经预测到了,我所担心的是,孩子已经习惯了易经,到传加进去,不容易上口。因为到某一个地方就会往下接另一卦。犹疑了一段时间,终于还是决定,先读易经,理由和您说的相仿。但是不要求她背诵,只要能够熟读,就加入易传。

易经下载了天元妈妈的剪辑版,放了一段时间,并且前几天打印了您的ppt文档,今天放到活页夹里,但是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音频和书里爻都是先下后上的,您的则相反,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

看了您说的布丁读易经的过程,很受益。另外有一个心得,正像您说的,孩子,给他容易的,就难以适应难的。您的先给难的的原则,对我很有启发。如果不是看了布丁读易经的过程,我猜我不会给田田先开易经的。如今冰箱上磁铁粘贴的卦象,真是托您的福。再次感谢!
作者: fangaogao    时间: 2009-10-31 02:34
布丁妈妈,我是桐桐妈妈,谢谢你介绍这个论坛给我 :)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