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思考方法独特;
那么,如何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呢?
有这样一则笑话。初学英语的一位学生,课堂上,老师问他:“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么)”他回答:“No(不)”,老师又接着问:Your name is no?(你的名字叫“不”)”,他回答道:“Yes(是)。”结果搞得全班哄堂大笑。可见思维有条理的前提是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我们想做到思考有条理,必须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关于发现事物间的前后顺序。比如“冬天和雪,燕子什么时候南飞?”“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习古诗时也要分析其中内涵的道理和事物间的关系。比如古诗“远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描写从不同角度看到庐山不同的景象,原因是作者身在此山的缘故。其中也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里介绍几种学会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孩子的思维水平大都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应学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方法。
1. 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特征的一种方法。
小学里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的抽象和概括一般都是借助于实物和直观形象而进行的。我们的开始学数字时,是在认识具体实物(如苹果、糖块、小竹棍)数量(一个苹果、二块糖、三根小竹棍)的基础上,逐渐撇开实物,抽象出数字“1,2,3,4,……”的,同时也弄明白这“1,2,3,4,……”是代表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这就是直观的抽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