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早期教育应该走在孩子的前面 [打印本页]

作者: metalics    时间: 2009-8-2 22:10
标题: 早期教育应该走在孩子的前面
有家长过来探讨,说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有必要教她认这么多字,认这么物吗?我当时听了一怔,因为没有想到家长会提这样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接受早期教育理念的家长实际上首先应该想明白这个问题的,不然,早期教育从何谈起。看来,家长有些认识也是摇摆不定的。与家长的沟通显得特别重要。
早期教育中,认字认物都不是目的。而是在孩子的头脑中种下知识的种子,搭建知识的“脚手架”,有助孩子日后自我建构知识之塔。孩子的天性中有认识新事物、探索新世界的本能冲动。我们从学步儿的乱冲乱撞、什么都放在嘴里尝的行为中可窥知一二。但早期,我们只是任由孩子自然成长,从“试错”中学习,那孩子的学习只能是盲目而低效率的。就好比青年人初踏社会,没有碰到好的人生导师给予指导,完全凭自己的冲动和喜好,那么他的成功之路就会走得艰辛和漫长。而幼儿如果有导师一样的人物给予高水平的引领,在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为他/她搭建好攀登知识之塔的“脚手架”,孩子的概念建立、知识体系就有了可供借力的支点。与父母导师的沟通中,也才有了可供调用的共同语言,让成人与幼儿的沟通更为频繁、有效,宝宝的语言功能、知识体系才更为发达。
显然,搭建“脚手架”的工作只能走在孩子的前面,不能落在孩子的身后。家长所认为的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不必认那么多字,认那么多物,实际上是希望早期教育的工作是站在孩子身后协助,而不是走在孩子前面引领。反问一句,等孩子都长大了,什么都懂了,你还能在旁协助什么呢?你既帮不忙,又引不了路。就语言而言,宝宝开口说话之前有相当长时间的“语言准备期”,他的第一声啼哭并不是语言,却也是为语言做的第一个准备——发声准备。另外,还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听力准备。还有大量的语音练习——咿呀学语。我们对宝宝的说话有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是“对牛谈琴”,但正是因为经历了“对牛谈琴”的量变过程,最终才迎来了宝宝开口说话的惊喜连连。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小,认为对她说话她也不会懂,就放弃“对牛谈琴”,宝宝只能当哑巴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可以视为一种语言的学习。早期教育,就是要在孩子的脑海里早早播下一颗颗种子。这颗种子,有自我生长发育的本能,日后遇到合适的温度和土壤,就会生根发芽,最后长成枝繁叶茂的知识树。
作者: yuan191271333    时间: 2009-8-15 17:19
早期教育中,认字认物都不是目的。而是在孩子的头脑中种下知识的种子,搭建知识的“脚手架”,有助孩子日后自我建构知识之塔

赞同!

怎么感觉这来自冯氏?
作者: 我想你    时间: 2009-8-24 21:30
标题: 回复 #1 metalics 的帖子
是有必要的。。。。。。。。。。。。。。
作者: cathleenzh    时间: 2009-10-29 13:19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