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识字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7-29 20:43
标题: 识字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1

5岁前或识字敏感期之前识字有没有必要?这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必要的。就像我们目前在学校里学的许多知识,
你说学这些东西有没有必要?许多知识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如果站在一个纯理论的立场,真空的立场,过早识字的确是没什么必要的。

但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进了学校以后,想让老师喜欢,让老师夸奖
自己聪明,让做作业没那么痛苦等等。问题就来了。

别的孩子提前识过字,相当于考试作弊,你没有,你就相对落后了。
虽然以后还能赶上,但理论上如此,心里总会有一些不舒服。
更何况人家已经在起跑线上领先,如果别人一直不松劲的处处领先下去,
给家长造成的心理负担不小。

所以,在抢跑效应下,识字的必要性就凸显了。

2

早识字对孩子的发展有没有害处?理论上没有任何害处,如果出现问题的话,肯定是方法问题。

最近听到了一个比较雷人的说法,来自小巫的博客,说识字有害脑神经云云,所以不宜识字。
看完这段我忍不住笑了,用脑科学吓人是老易经常用的手法,不过那只是吓吓杜曼家长什么的。
这种武器可不能乱用。

只有那种极端的识字法才有害脑神经。不过这种极端的识字法一般都是配套的,有识字,有百科,
有算术等等。所以不能说是识字有害脑神经,而是那些错误的早教方法。

小巫的本意也许是想打击杜曼这类识字大法,可能觉得不好直接开口,所以板子一歪打到了识字上,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识字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方法。

识字本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最近发现问题比较严重。
有个朋友跟我聊他教孩子识字的方法,一说我就知道他被人带沟里去了。
问题一下子严重起来。

本来,没人规定识字的数量。你愿意认500个,认1000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现在有人开始鼓吹用了某某法,几个月能认3000-4000字,
而且识字法开始了奥林匹克竞赛,开始玩更快、更高、更强。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认3000字,乙就说我的方法能认4000,
甲说自己的方法认4000字只用三个月,乙就说我的方法只用仨星期,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让孩子读《白雪公主》,乙说我的方法能让孩子读《三国演义》,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竞赛?因为要从你口袋里拿钱。

如果我说我的方法就让你认1000个字,基本上就没法在市场上生存了。

3

那么,孩子在读小学前究竟应该认多少字?我个人的意见,500到1300个字足矣。

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是500字,下册是800字,一共是1300字。

孩子认了500字,然后,你上网站找到一年级课本,打印下来,孩子就可以读了。
保证不会遇到生字。因为所有字都包含在这500字里了。

如果认了1300字,上下册全打印,很完美的阅读教材。

这就是课本的科学性,它是识字,阅读二位一体的,是系统的学习方法。
不像有些识字法,教完识字后并无配套的阅读教材,
说孩子认了4000字就可以读《三国演义》,那不是笑话吗?理论上是能读,
但那不是真正的阅读,那是在《三国演义》里找字读,是找字游戏,不是真正的阅读。

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我的孩子三岁便认了3000字,读完了《三国》《水浒》《西游记》。

请问那是真读吗?如果说假读的话,我认识500字的时候就读完了上述名著。

请大家一定注意,汉语的“读”是跟西方语言的“读”有时候并不是重合的。

西方语言是拼音文字,是先掌握语言,然后再根据拼音规则学会单词发音,
然后就开始阅读了。这个时候,语音和语义是一体的,是实实在在的阅读。

但是,汉语不一样。汉语的字、音和意思往往是分离的。

你能把汉字的声音发出来,并不代表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有人说,我可以猜啊。如果靠字的读音就能猜出意思来,这不是神童,简直是神仙了。

就拿《三国演义》为例,这书不仅仅是书面语,而是还是古白话的书面语。

你在平时的口头交流中根本就没法习得这种语言,请问你如何去猜?

一般来说,那种声称三岁认识三千字的都是能认读音而已。没法教意思,
因为汉字必须跟词组合在一起才能有意思,单独的汉字除了最简单的单字词如“山”“马”“牛”
之外是根本没法教意思的。如果教词,一本三国里的词汇就是近百万,别说三岁,三十岁都未必搞得定。

所以,我在这里可以十分负责任的说,那些声称三岁就能读《三国演义》的神童百分之百都是忽悠,
是假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阅读。

所谓识字,也只不过是把字读出来而已。这种识字,由于汉字音、义非一一对应的特性,实战意义并不大。

所以,识字超过1300,基本都是浪费时间的瞎胡闹。

4

有人也许会说,我让孩子识字不是要抢跑,而是让孩子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这个说法我是支持的。
但是,在理论上学龄前是不是一定要自主阅读是有疑问的。可能由家长领读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孩子自主阅读的
效率比较低,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也未可知。而大人做出喜爱读书的表率,给孩子读书听,这本身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而且即便是自主阅读,也需要家长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那种脱离孩子认字实际的材料只是让孩子假读而已。


5

其实500个词基本上就够了。前面说,提早识字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更适应一些,轻松一些。那么,这500个字,孩子可以吃一个学期的老本了。下学期的800字,也许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解决,不必在学龄前。毕竟,随着孩子大脑越来越成熟,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龄前花十分力气掌握的东西,上学的时候可能五分就搞定了。

6

具体的识字方法其实很简单。记住,学龄前识字没有必要用方法,凡是打出各种旗号这方法那方法的全是忽悠。
你研究过吃饭用什么方法吗?走路用什么方法吗?没人研究,因为实在是太简单,简单到不用什么方法就能搞定。

之所以提出各种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你掏钱。而为了让你掏钱,先给你设定一个困难的目标,比如,你本来让孩子认500个字就够了,他说你认3000个才行。或者用那些假读的神童的例子忽悠你,说某某用了我的方法,三岁就认了三千字,读三国,后来考入了某某名牌大学。这全是不着边际的忽悠。

考名牌大学跟早识字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识字怎么简单呢?因为你这是在中国,汉字到处都是,你想躲都躲不开。

你跟孩子在街上走,到处都是汉字的标牌,字号。
你跟孩子进了超市,到处都是商品名称。
你家订了报纸,报纸上有各种标题,
一会儿电视打开了,电视上怎能离开汉字?
再有,给孩子念书,读画报,念绘本的时候,指着汉字告诉他读音。

这些东西,足够激发孩子对于孩子的兴趣了。
除此之外,我们从功利的角度来做一件事,把前面提到的一年级500字拎出来,
放在word文档里排版,找些硬点的纸(如300克的名片纸),打印成卡片,一张A4的纸打6张,
如果想再大点打四张。

卡片做好了,就跟孩子玩一些闪卡游戏。记住,这个闪卡是左脑闪卡,不是杜曼的那种右脑闪卡。

左脑闪卡不仅仅读声音,还给孩子讲意思,组词。
这500个字,排列组合,能组不少词,就是不能组,口头说也可以。

比如,看到“相”这个字,就说这是照相的相,相片的相,
让孩子读这个字的时候,也说,是照相的相,相片的相,
这样,音,行,义是三位一体的。

孩子想阅读了,就把一年级的课本给他读。很快读完了,
看看孩子足够聪明,然后就挑战一年级下册的800词,如果你的孩子语言天赋不错,
就挑战二年级,挑战拼音,然后到了一年级的时候,甚至五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阅读了。

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没人特定的任务。有的孩子晚熟,500字足够了,
有的孩子智力早熟,那就一级一级的挑战下去。

最没谱的做法就是没头没脑的往脑袋里塞几千个字,然后等着这些字在脑袋里悄无声音的蒸发。

7

有人说,孩子提前学了,上课时不专心怎么办?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专心?专心本来就是违逆孩子天性的事情,
有人说专心是练出来的,这纯属无稽之谈,专心是大脑成熟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专注能力会不断提升。

当然,有的孩子会有注意力缺陷(ADD,ADHD)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可不是坐在教室里
练专心就能纠正的,需要特殊的治疗。

话说回来,我们辛辛苦苦地让孩子提早识字,目的不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轻松一些,
有不专心的资格吗?

8

永远记住,虽然我们的教育存在各种问题,但课本还是本。围绕课本有各种资源可供选择。
比如,点读机,各种录音,各种软件,各种教辅等等。

不仅仅是识字和阅读,还包括英语。都要把课本充分利用好,用足,用透,用到极致。

9

识字本来不是问题,但在一些人的鼓噪下成了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大家把问题看得明白一些。
作者: liangbible    时间: 2009-7-29 21:16
还是不支持孩子上学前学课本,现在有非常多的图画书,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作者: linanmeng    时间: 2009-7-29 21:22
上次看到有个284字表,《幼儿画报》这个杂志据说都是用这个字表的,能搞完这284个字,就可以先订这杂志看看了。
作者: linanmeng    时间: 2009-7-29 21:24
这杂志的好处是,一旦有超过这字表以外的生字就用其他颜色表示的。
作者: qqyou    时间: 2009-7-29 22:37
赞成老易这个帖子里的基本观点

确实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识字,是仅仅认识了那个字的发音,而不了解那个字的意义,说白了就是一个映射关系,或者叫做死记。

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我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识字主要是家里的人抱着在大街上认招牌和各种标志,因此人的子和实际有一个关联,孩子三岁后就开始自己阅读,因此认的字都是了解其意义的。

所以老易说的对,不能简单的说早认字是好是坏,而是要看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以致用才是最关键的。

老易说早认字类似作弊,我倒是不太赞同,因为事实是……

早认字对于上学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这个作弊没用。

关于5岁以下是认字的敏感期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事实上是,5岁以下的孩子,越小越能接受那些枯燥的、无意义的东西,那个年龄的孩子不敏感,因为他还没形成完整的思维。

而大一些的孩子,认字主要通过关联,通过字词之间的联系,因而那种枯燥的干认字方法不再被认可。

真正孩子对于识字敏感的时期,还是在6-10岁而不是5岁以下,所以5岁以下是敏感期的说法完全不是事实。

从2岁开始,花了很大精力认识的字,6岁的孩子,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每天一部分的语文课,就可以全部掌握了,其效率远远高于早识字的,其原因是因为它使用了更合理的方法。

上学前是否有必要500字,大约也没必要。

举我自己孩子的例子,我孩子上学以前没有专门认过字,字肯定是认识一些的,认识多少我也不清楚。

上学以后开始认字,现在一年级上完了,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他们班上不乏早识字的,和我儿子比起来未见有任何优势。

我一直坚信早跑根本没必要,关键是在适当的事情,用最正确的跑的方法才最好。

俺家儿子晚跑了好几年,但他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他就可以超越那些早跑的孩子,因为他已经到了适合于识字的年龄,而且他学了马上就使用。只是儿子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喜欢用拼音来替代汉字,不管他写什么,只要可能,他都要把不会写的字去查字典或者问我们,而不会用拼音去替代。

我知道儿子目前会读会写的字,已经远远超过了课本上包含的字了,但他们钱还没有开始进行独立的阅读呢。

我也不知道很多字他是从那里认识的。


所以关于识字这个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自己清醒的认识,莫要人云亦云。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7-29 22:38 编辑 ]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7-29 23:23
标题: 回复 #5 qqyou 的帖子
基本观点殊途同归。

关于认500字的问题,应该说是一种投石问路的手段。

如果孩子比较早熟,接受能力强,就可以通过这500字发现孩子的潜力,可以跑快一些。
如果孩子比较晚熟,就慢一点,等着孩子成熟一些之后再加大力度。

至于2楼觉得读课本不合适,我觉得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每个人可有自己的选择。

另外,我建议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不要频繁的给孩子认字。
认字就是认字,给孩子读就是读,两者尽量别掺和在一起,破坏读书的乐趣。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7-29 23:26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专心?专心本来就是违逆孩子天性的事情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7-29 23:33
幼儿画报真是本不错的杂志,我家孩子是从婴儿画报开始一册不落地看到六岁多点呢。

象QQ的孩子一样,我们在孩子上小学时也不知道他究竟认识多少字,反正没有刻意地教过,但因为从他还不会走路开始,带他上街总会跟他讲路上的招牌、广告什么的,加上婴儿、幼儿画报上的故事反复读讲,他上小学后很快数学就不用听老师念题了。

孩子的教育,识字也好,手工也好,其实都是要靠家长耐心地日复一日地做些“简单机械劳动”来累积的,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整来认几千个字,真要管用,中国不人人都可以当王蒙或者王朔般的人了?
作者: happy_99    时间: 2009-7-29 23:36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3:23 发表
另外,我建议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不要频繁的给孩子认字。
认字就是认字,给孩子读就是读,两者尽量别掺和在一起,破坏读书的乐趣。


小易这个说得非常正确,读故事就读故事,然后把一些字做成卡片,象打牌一样和孩子在其他时间来玩游戏,孩子就会认得又快又乐的。
作者: szchips    时间: 2009-7-30 00:35
从功利的角度来做一件事,把前面提到的一年级500字拎出来
不用拎一年纪的   幼儿园小小班  小班都有很简单中文儿歌阅读教材
一般那时候小朋友都是不认识字   在看图背儿歌(有插图,知道意思)   老师一般从中班才教点识字
作者: Lppbb    时间: 2009-7-30 01:26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识字本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最近发现问题比较严重。
有个朋友跟我聊他教孩子识字的方法,一说我就知道他被人带沟里去了。
问题一下子严重起来。

本来,没人规定识字的数量。你愿意认500个,认1000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但现在有人开始鼓吹用了某某法,几个月能认3000-4000字,
而且识字法开始了奥林匹克竞赛,开始玩更快、更高、更强。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认3000字,乙就说我的方法能认4000,
甲说自己的方法认4000字只用三个月,乙就说我的方法只用仨星期,
甲说自己的方法能让孩子读《白雪公主》,乙说我的方法能让孩子读《三国演义》,


It's Easy !
三两句话的问题,老易弄这么一大篇!看我来:

1、把不成问题的问题搞成问题再来研究问题问题就是中国人的问题!
2、胡言乱语才是硬道理!否则我咋骗了善良的77同志当上的版主?
3、嘎嘎!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7-30 09:13
主要原因是孩子自主阅读的,效率比较低,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也未可知。而大人做出喜爱读书的表率,给孩子读书听,这本身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最没谱的做法就是没头没脑的往脑袋里塞几千个字,然后等着这些字在脑袋里悄无声音的蒸发。

很认同,各个观点。小孩应以听读为主。卡片可以买现成的,或者用电脑做成PPT,也听方便。这个帖子适合那些比较对上学比较焦虑,恐慌的家长看看。
作者: 海王猩猩    时间: 2009-7-30 09:22
标题: 识字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谈识字的目的之前首先要谈识字的作用。识字的最主要作用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结果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的获得、吸收信息,至于自主阅读能否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和能力,我想那就不好说了吧。目的必须通过能够达到的作用来体现,既然识字的作用如上所述,那么识字再讨论识字的目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作者: 海王猩猩    时间: 2009-7-30 09:28
标题: 识字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谈识字的目的之前首先要谈识字的作用。识字的最主要作用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结果无非是使孩子能够自主的获得、吸收信息,至于自主阅读能否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和能力,我想那就不好说了吧。目的必须通过能够达到的作用来体现,既然识字的作用如上所述,那么识字再讨论识字的目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7-30 09:45
老易这篇文章虽然罗嗦了点,但是写得相当不错.
洋洋的识字敏感期是在1,2岁多的时候,那时侯他自己有身体和手指比画着一些简单的字,口中念念有词的.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教过孩子认字,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方式.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识字怎么简单呢?因为你这是在中国,汉字到处都是,你想躲都躲不开。
你跟孩子在街上走,到处都是汉字的标牌,字号。
你跟孩子进了超市,到处都是商品名称。
你家订了报纸,报纸上有各种标题,
一会儿电视打开了,电视上怎能离开汉字?
再有,给孩子念书,读画报,念绘本的时候,指着汉字告诉他读音。


我们也基本没测试过孩子的识字量,不是不想测,而是没有方法,对那些声称孩子认识几千字的家长很是崇拜,他们是怎么知道孩子的识字量的.4岁的时候鲸鱼帮主提供了一个测试软件,测了一次,大约1000字,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个软件.因为有时候孩子认识的字他一时没说出来,软件就认为他不认识,又有时候孩子不认识,自己乱按按成认识了.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有人也许会说,我让孩子识字不是要抢跑,而是让孩子自主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这个说法我是支持的。
但是,在理论上学龄前是不是一定要自主阅读是有疑问的。可能由家长领读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孩子自主阅读的
效率比较低,孩子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也未可知。而大人做出喜爱读书的表率,给孩子读书听,这本身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而且即便是自主阅读,也需要家长精心选择阅读材料,那种脱离孩子认字实际的材料只是让孩子假读而已。

说实话我们也想让孩子自主阅读,但实在是有点难,所以到现在也是亲子阅读占大头.不过孩子对通知,告示,说明书兴趣很大,这些东西都是自主阅读了.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有人说,孩子提前学了,上课时不专心怎么办?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专心?专心本来就是违逆孩子天性的事情,
有人说专心是练出来的,这纯属无稽之谈,专心是大脑成熟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专注能力会不断提升。

当然,有的孩子会有注意力缺陷(ADD,ADHD)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可不是坐在教室里
练专心就能纠正的,需要特殊的治疗。

话说回来,我们辛辛苦苦地让孩子提早识字,目的不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轻松一些,
有不专心的资格吗?


这段是我一直的观点,上学的目的不就是学到知识吗?为什么无关紧要的上课不走神成了最重要的了呢?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7-29 20:43 发表
其实500个词基本上就够了。前面说,提早识字的一个目的是让孩子在学校里更适应一些,轻松一些。那么,这500个字,孩子可以吃一个学期的老本了。下学期的800字,也许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解决,不必在学龄前。毕竟,随着孩子大脑越来越成熟,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龄前花十分力气掌握的东西,上学的时候可能五分就搞定了。

这才是超前学习的本质,这样一直超前下去,是不可能出现什么三年级现象,四年级现象的.
作者: linanmeng    时间: 2009-7-30 10:36
对于认多少字的问题,可以查阅一下下面的文章,:




进行阅读教学是全世界小学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但是在中国由于文字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教学生识字。原因是不认识一定数量汉字,就不可以阅读,所以中国语文教学无论是传统的或者是现代的,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扫盲教育,都主张采取”先识字,后读书”的集中识字方法,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教一定数量的字,让学生尽快地“过汉字关”。如果仔细地研究“汉字关”到底收集多少常用字,就会发现中国语文教学自西汉时代的《急就编》至200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永久不变的原则:“汉字关”总是被定在1300个至1800个字左右,而应用于时间最长的“三、白、千”(即至少连续使用700年 的《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只定为1476个字。


II

中国历代语文教育不同“汉字关”的字数




时代与教学对象



教学大纲、字表、字书

教材



生字数量


自公元前第一世纪第七世纪儿童蒙学教育


石游《 急就篇 》



1649


自第十三世纪至第二十世纪初 儿童蒙学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连续使用


1476


1925
市民文盲

《平民千字课》

1368


1946
农民文盲



辛安亭 《群众急需字》



1440


1952 文盲或半文盲

《常用字表》

1500 (一等加次等常用字)

1956 小学一、二年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

(不超过1500)”

1988文盲或半文盲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个人扫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

2001
小学一、二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其中8001000会写”



[ 本帖最后由 linanmeng 于 2009-7-30 10:41 编辑 ]
作者: leya    时间: 2009-8-1 15:31
好贴
收藏了蹲着听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8-1 16:01
孩子识字顺其自然吧,学前接触一些,可以利用婴幼儿画报等。不必目的性太强。
有了一点基础后,6岁上学前后,有了拼音辅助,识字效率会很高的。
这一点有些像英文,有了一点词汇基础后,再学phonics,识字速度就会逐步提上来。

孩子做适合他年龄的事情才合理,合理才会高效。
各种技能的学习,都应该遵循合理原则。

通过一些知识作为载体,培养较强的学习知识的技能,才会可持续发展。

不过我家孩子有特点:
有些新到的刊物我让她读:她可以读,只是需要我再给她读一遍。
看来识字不熟练,读的时候比较累,只注意认字了,忽略意义了。

[ 本帖最后由 hubaichun 于 2009-8-1 16:09 编辑 ]
作者: laorenyuhai    时间: 2009-8-1 21:36

作者: jerry-zhao    时间: 2009-8-14 13:57
其实,孩子是长着一双慧眼的, 只要家长不强压把它蒙蔽上,已经不错了-------顺着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教育。
作者: 阿来    时间: 2009-8-14 16:14
准备把幼儿园的分享阅读和幼儿画报结合起来用,具体的字就不数了,希望他上学以后不要太累就行。
作者: yueshgiong    时间: 2009-10-9 09:12
学习了,谢谢
作者: qiqinn    时间: 2009-10-9 10:42
经过观察,个人认为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是不同的,有的对球感兴趣,有的对车感兴趣,还有的对动物感兴趣,为什么不会有对汉字字型感兴趣的呢?当然也就有了对字型不感兴趣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素材,只要他有兴趣的就让他看,让他听,让他动,喜欢林怡大姐的一些观点,很灵活。
作者: woaiaoao    时间: 2009-12-11 15:54
标题: 讲得太好了
楼主讲的真好,到心坎里了
作者: fengzhen_lu000    时间: 2009-12-11 23:45
刚开始我有特意教孩子认字,后来是我先没有了兴趣,看了老易这篇文章, 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现在就随意教, 小孩天天都吃零食,吃前教他看看包装袋上的字, 多少认识一些. 孩子3岁了, 比较爱听故事, 有时我就把故事的内容画图画出来, 在配上字, 有意识的教一下,
作者: 芊芊公主    时间: 2009-12-12 09:09
写得不错。
孩子4岁半了,跟孩子做过识字游戏、玩过卡片,看过软件、动画片等,目前还没看到进入到识字敏感期,不过已经开始注意同音字了,有时会问“怎么有两个某字呀”。
对拼音却很敏感,一到四声都能拼读出来,声母、韵母一般不会拼错了。
作者: snowman0322    时间: 2009-12-13 00:52
标题: 认字的父母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自己也坚持认字,一定要音,形,意结合。太多超前的字即使孩子机械记忆了还是很容易忘记的。到底早期认字有没有必要?孩子的敏感期到底什么时候到?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1、我读了rainboW的日记,忽然想到,会不会因为个体差异,每个孩子敏感期不一样呢?或者敏感期也需要培养呢?教育的本身就是干预的行为,如果只是等孩子敏感期的话,会不会其实已经错过敏感期了呢?呵呵,希望老易和各位家长给予指点。老易提出5岁左右是敏感期,后来的一位家长又说6-10岁才是敏感期。这些是用什么理论支撑的呢?
2、早期认字到底有没有必要?我自己感觉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和阅读相结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的园园没有经过早期认字,但是她的阅读能力却是很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里,马医生的孩子早期认字,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大家可以不可以引申下,早期认字如果能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就是有益的。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但是孩子的自主学习同样重要,如果早期认字能够和自主学习扯上点关系,早期认字谁说又不可呢?只是这个桥梁到底如何能够建立起来呢?
3、早期识字是用来阅读大量的经典的,这个是我个人的观点,学校的课文或许重要,但是比较太教条。也不能用孩子在功课上的好坏来衡量早期认字是否成功。只要孩子喜欢阅读,有探索精神,喜欢科学,即使不识字又有何妨?
作者: 白薇    时间: 2009-12-13 11:17
我个人认为,识字还是不要太早
就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呗!
早早被框定了,反而不好。
作者: yayafamily2008    时间: 2009-12-13 16:55
老易的文章真的是经典啊!
作者: zty1122bb    时间: 2009-12-13 18:20
不用刻意学字词,满大街都是字随便指指认认完全够了。再说输在起跑线上有什么不好,慢慢的被其他同学赶上来并超过才恐怖呢。孩子上小学有压力很正常,苦日子长着呢。
作者: qian0518    时间: 2009-12-15 11:39
好文!又重新学习一边,加深印象。
作者: 12e    时间: 2010-3-18 16:35
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地回复表示赞同了, 因为迫不及待想评价一下楼主的头像: 您家闺女真美!!!

这问题实在不是什么问题, 咱们在座的家长哪个有识字困难? 但又有几个能文思泉涌? 所以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才不被忽悠呢, 孩子有兴趣了再学
作者: lianglihua1    时间: 2010-5-9 14:39
标题: 识字是如何成为问题的?
老易的方法很好,小孩快上小学,我还在想要怎么学,学多少字才能跟上,谢谢
作者: njlzh_2000    时间: 2010-5-11 16:25
学龄前绝对不要专门识字
作者: lianganfan    时间: 2010-5-13 15:38
原帖由 njlzh_2000 于 2010-5-11 16:25 发表
学龄前绝对不要专门识字

absolutely do not agree with you!
作者: zmmsbb    时间: 2010-7-29 15:00
很同意楼主的观点,但感觉不应该用小学课本来看,这样会在孩子上学后降低兴趣,可以找一些相同水平的文章或者一些有趣的绘本,同时也能拓展视野
作者: woaiaoao    时间: 2010-9-4 15:30
赞成楼主观点,那些说所谓早识字会损伤脑神经的人,才是脑残呢。个人以为只要是孩子不反感的,能早一点让孩子自主阅读,自已吸取知识,顺便把妈妈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