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回老易的“婴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内隐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4 21:56
标题: 回老易的“婴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内隐学习”
 自从回了老易的帖子后,我就很少来“鼠目寸光”了。因为我相信蔡笑晚先生的那句话,教育不存在“兼听则明”的情形,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可是,我不是个好妈妈,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我是一个新手,我需要大量的前人的经验供我参考,“时不我待!”。虽然从怀孕后,我每天都在学习,在考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到目前为止,我对自己是很不满意的。

 我的不满意归根结底有如下几点:

 1、我对孩子的教育不够系统化。虽然我做了很多,听音乐(莫扎特,肖邦,维瓦尔第,越听越聪明,英文童谣,妙事多,唐诗、数学加减乘除等),爬行,平衡锻炼,感官训练,大量的户外活动,从宝宝出生一直实施到现在的抚触、百科闪卡等等。但是,我无法每个项目每天持续,总是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百科。整理和打印资料确实耗费相当多的时间(还好我是全职妈妈,还有保姆和我的母亲帮助我带宝宝、),这些资料的归类也是一个问题,要把学习过的,学习过几遍的,不同类的资料整理出来,似乎需要单独一个人手。老易说,百科无用,完全可以不给他看。理智上我接受,可又舍不得..宝宝爱看。图和字合起来,他每天看100页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资料够有趣,在这个基础上加一倍也没问题!至于点卡...我也不太相信他现在就能看懂乘除法,但实践的结果是,宝宝对只闪1-100的数字很厌烦,这些数字用加减乘除的方式闪他就看!宝宝现在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不喜欢的东西可以用眼神飘走表示,或者自己爬走。...所以,这些东西我就当是他生活的点缀给他好了...

 2、我和孩子的游戏还是不够“有教育意义”。这样说,老易也许要嘲笑我,也许我是中毒了,可是,说真的,有些孩子半岁多了还不会“藏猫猫”,我觉得这也是问题,我的孩子半岁了,按说该会拿两块积木敲打了(就智力发育早些的孩子而言),按说能换手拿物了,由于我训练得少,这些他目前还不会。这些“游戏”是关键性的吗?应该是类似于“教育”的游戏吧?要不,为什么儿保医生,丹佛智力测验表上这些都是测试内容呢?在这方面我是不是应该“教条点”?

 3、同上,我应该经常抱着宝宝“照镜子”吗?这些被多数人提示的游戏对婴儿的教育真的是非常有效的吧?可是,这些带着“想法”的游戏和宝宝玩起来总是不够自然,宝宝是敏感的,玩这些他很少大笑,而今天,我就说了个“鸡屁股”、“鸡脑袋”他就笑得前仰后合的。宝宝和姥姥玩得特别好,姥姥总能让他大笑。如果把那些“有目的性的”游戏玩得能让宝宝大笑就更好了。

 4、孩子成材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种说法太消极了。我相信父母的作用。我的周围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希望摸索出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诀窍。我只能把非智力因素归结为情商。但情商,就我目前的经验而言,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似乎比智商更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真是很少,即便有一些,也只能“高山仰止”。不想止也难,作为母亲,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能给予他的太有限了。

 5、太爱孩子的妈妈是不是也不是一个好妈妈?孩子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可爱,忍不住就想溺爱他...很容易就溺爱了,而我的这个孩子天生敏感,爱撒娇,胆小,娇气...孩子是个好孩子,但做妈妈的非常贪心,试图让自己的孩子更趋完美....

说了这些,我似乎跑题了...今天又来鼠目是想翻翻老易的帖子。“发现式学习”才是正道,我对孩子的未来有自己的理想...看老易的帖子总能给我启发。我太需要方法上的指导了。...这才读到老易的新帖,仅以此贴表示对老易的感谢。希望你多写一些文章对我们这些平常的妈妈进行指导,请相信这是意义重大的事。

谢谢。
作者: lingling0921    时间: 2009-7-15 10:08
楼主太辛苦,,,,
关注教育不是坏事,但是从楼主的文章里反映出了楼主焦虑的心态,,,
孩子的姥姥为什么能让孩子大笑,因为没有杂念,玩就是开心地玩,
楼主我很理解你,总是希望孩子别浪费时间,最好是把玩当成学,学当成玩,
但是对婴儿来说,最纯粹的玩大概就是最好的学习,关注玩一定能发现新的东西,而不是关注学,,,
我想老易内隐式学习就是不要为了学而学,在玩中孩子一样可以学习,
希望楼主妈妈放松心态,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很棒了。
作者: 老易    时间: 2009-7-15 10:54
标题: 回复 #1 shsma 的帖子
其实从你说的第一条,第二条就可以看出。你花了更多时间在无意义的整理闪卡等方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与孩子的交流,游戏等。这就是我以前写的防止“形式主义”想说的问题。大家以为闪卡才是教育,实际上,对孩子微笑,进行情感交流,说话,沟通都是在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只是不是我们成人理解的教育。但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学习方式就是情感,动作,语言三位一体的。

《育儿百科》、《劳拉育儿经》这些来路比较正的书仔细看看吧。少看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我敢说,世界上所有的诺贝尔获得者、所有总统、所有伟大艺术家都没有搞过这种闪卡的玩意。
你如果不给孩子闪卡,又有什么不放心、不坦然的呢?
作者: whyouth    时间: 2009-7-15 13:55
唉,楼主是一个典型的“焦虑型”妈妈,虽很用功,但远远没悟到早教的实质。走太远了,要猛醒
作者: jiangying    时间: 2009-7-15 15:52
累,太累,身累心更累
作者: hubaichun    时间: 2009-7-15 16:00
精米饭吃多了不好
适当尝尝杂粮

对孩子要抓大放小
宏观方向把稳
几大块注意好了就行

没目的不行,目的性太强也很可怕
孩子被束缚太过会产生负面作用
作者: wrj777    时间: 2009-7-15 19:16
对于杜曼,我赞成用于身体运动方面,至于知识性的,那不是人人都做得好的,这需要大量时间及孩子的配合,而且这么少的孩子不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教育上,正如老易所说,应该用在交流沟通、行为规范、性格导引上。

玩中学其实就是蒙氏教育,或称自然教育法,如果宝宝不喜欢闪卡,那就用自然教育法代替,在生活中教育。

是否溺爱孩子在于看你是否包办了孩子多少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爱是天性,不应该藏匿。
作者: 夏伊    时间: 2009-7-15 22:52
注重早教的父母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大多都是把孩子当做神童培养的,等到大了,也就好了。
作者: hq1966    时间: 2009-7-16 08:35

  晕
  请小易来指导杜曼 
  
  最好不要用育儿书去套孩子
  要根据孩子成长写自己的育儿书


作者: 神武鹰扬    时间: 2009-7-16 11:35
好像有点偏执狂的感觉。不过,也许你是对的,或许真能成材。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00
谢谢各位前辈的关注!

你们共同指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一个对宝宝有些焦虑的妈妈。确实如此。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一是我对宝宝的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有些不能适应。今天带宝宝去打疫苗,看到一个两个月大的宝宝,柔软,娇嫩,微闭着眼睛靠在姥姥的怀里,撮着嘴,不时耸耸鼻子。可爱得很,看得我心也软了。我的宝宝也还是小宝宝,可是,他两个月的样子,现在只能从别的宝宝身上来体验了;

其次,我对早教还是缺乏完整的理论指导。对各种知识都有兴趣尝试,但我自己毕竟只有一个宝宝。实际上,也许是自己有些贪心了。

我对老易的观点比较接受,也许是出于直觉,觉得他说的许多观点虽然听起来也许有些“老气横秋”——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张口闭口立志云云?也许是出于差不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的世界,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接受传统的,而老易的观点并不能说有很多的新意:包括发现式学习等等。只是以前没有人这样系统的说,或者说,没有所谓的精英用赤诚之心这样诚恳地写下这些观点。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愿意翻翻他的帖子,直觉看看会有用,不会出太多差错。比如,老易反对的闪卡,百科,虽然我继续在用,但用的方式可能不那么杜曼,我的卡都是自己做的图配字,先闪,后贴,太偏僻的内容我也没用做。而且,看了反对意见后,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心态从容多了,觉得没有做到的地方也不用介怀!我猜老易还没有孩子,没有养育宝宝的直接经验,有了孩子后,理论还是这些理论,但作为父母的心态,又会有些不同。
  jiangying的blog我早就去拜读了,其他各位前辈脸熟的不少,比如数学版主等等。你们都是有经验、认真的父母,我会继续向你们学习。希望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多有一些这样的林荫相伴。我并不期待宝宝成为神童。作为妈妈,我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的人生能够快乐,有金钱,有自豪感,有责任心。希望宝宝在学有专长之余,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懂得享受美乐人生。

拜谢楼上诸位!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22
标题: 回复 #2 lingling0921 的帖子
“关注玩一定能发现新的东西,而不是关注学...”
点醒我了!

和宝宝在一起玩的时间也不少,老人带孩子多了,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很管用。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28
标题: 回复 #4 whyouth 的帖子
独生子的遗憾就是父母的早教刚入门,孩子已经长大了。。。。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29
标题: 回复 #5 jiangying 的帖子
累也快乐。为孩子累不算真累。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34
标题: 回复 #6 hubaichun 的帖子
目前宝宝还小,暂时还没有达到版主所说的高度....
作者: shsma    时间: 2009-7-16 12:40
标题: 回复 #7 wrj777 的帖子
你的育儿观念和我其实很相似..我也很支持蒙氏理论,自己还做了一些触摸玩具给他玩...
关于爱孩子,我也支持爱就表达,但也担心宠坏...目前看来,爱就表达的正面意义更大一些:宝宝很快乐,见人就笑,自己一人能玩很长时间,玩的过程中看到大人会抬头一笑,自己继续去玩...
作者: gajidouma    时间: 2009-7-16 14:39
呵呵,一个必经阶段而已。过了就好。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